4.3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浙教版(2013)科学八年级上册_第1页
4.3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浙教版(2013)科学八年级上册_第2页
4.3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浙教版(2013)科学八年级上册_第3页
4.3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浙教版(2013)科学八年级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学科科学年级八年级学期秋季课题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第一课时教科书书名:科学教材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能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电路)检测物质的导电性;2.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了解半导体材料及其应用;3.认识导体的导电能力与外界条件有关;3.说出金属导电原因是内部存在大量自由电子。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利用实验检测物质的导电性,区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认识导体的导电能力与外界条件有关。

教学难点:1.利用实验检测物质的导电性;2.说出金属导电的微观解释。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对应内容设计意图“纸上点亮灯泡”——简单实验,激趣引入视频出示由铅笔绘制的导线,一个9v方型电池,一个LED小灯珠。看到小灯珠发光了。看到了小灯珠发光,说明铅笔芯是容易导电的物质做成的。利用生活中的小物品做一个简易实验,自然引入容易导电的物质。设计“导电能力检测器”——展开探究,深入实践生成设计图活动一:为了判断生活中有哪些物质容易导电,进行“导电能力检测器”的设计。提供的器材:待检测的物质,小灯泡,干电池两节,电流表。评价设计图呈现并评价学生的设计图,介绍转换法的使用:如利用串联灯泡,通过观察灯泡的亮暗研究导电能力;或者串联电流表通过电流的大小来研究导电能力。且对A方案进行探讨,提出不合理的原因:如果在测量导电能力极好的物质时,电路中电流会太大而毁坏电流表。初次实验出示学生实验后的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初次分类。再次检验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我们用湿手触摸开关,人很容易触电,那么人体是容易导电的,可为什么此时电路中的小灯泡不发光呢?”引出该实验设计的缺陷,即若电流太小,无法使小灯泡发光。进而呈现新的实验器材“感应球”,利用感应球再次检验。归纳总结根据多次实验的结果,根据实验现象对常见的物质进行分类,归为导体和绝缘体。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得出结论。学生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实现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结构决定性质——追根溯源,阐述本质提问:为什么金属导体容易导电?通过动画,展示物质的微观结构。在金属导体中,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提问:为什么盐和水不容易导电,而盐的水溶液却容易导电呢?动画解释,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荷。总结: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内部有大量可自由移动的电荷。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能自由移动的电荷,所以不容易导电。这样的设计弥补了学生知识上的缺陷,利用动画模拟导体的微观结构和导体导电的微观知识,便于学生直观认识和理解导体导电的原因,真正领会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结构可变——演示实验,知识升华如果我们能通过改变条件,来改变物质的结构,不就能实现把绝缘体变成导体吗?观察玻璃加热后的现象,发现与玻璃串联的灯泡发光了,由此说明玻璃的导电能力发生改变,由绝缘体变成导体,而玻璃内部也因为加热有了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说明导体和绝缘体并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化。并且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并不是能不能导电,而是容不容易导电。导电塑料和导电玻璃的拓展。出示各类物质导电性能表,介绍半导体及其应用。利用加热玻璃的实验可以体现实验的探究功能和验证功能。同时对加热玻璃后的现象进行微观解释,进一步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