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电子工业 教案_第1页
《学前教育学》电子工业 教案_第2页
《学前教育学》电子工业 教案_第3页
《学前教育学》电子工业 教案_第4页
《学前教育学》电子工业 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前教育学》教案设计课程名称学前教育学课程类型基础理论课程/核心课程授课对象XX级学前教育课程定位《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核心课程,该课程也是后续《学前游戏论》《幼儿园课程》《学前卫生学》等课程的基础课程。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学前教育基本原理、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及理念、学前教育常规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幼儿管理,是幼儿园教师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是幼儿园教师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项目。思政理念 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是当前高校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更是教书育人的领航标。专业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一方面,专业知识蕴含价值倾向、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另一方面,专业知识本身具有正确的科学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教会学生如何做事。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找寻思政理念渗透点,巧用方法,精心设计,用自己对教育的情怀感染学生,用赞美的语言激励学生,使学生在接受知识信息的同时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学情分析 本次课面向的是学前教育专业高招X年级第X学期的学生…………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媒体教材、课件、教案、多媒体、投影仪模块一学前教育基本原理学习单元1学前教育概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教育及学前教育的内涵2.技能目标:掌握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3.情感目标:感受学前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1.了解教育及学前教育的内涵2.掌握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教学难点 感受学前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树立家园良好交流的信心课时数3课时教学内容 导入 【教师】PPT展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的案例:1978年,记者采访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说:“是在幼儿园。”记者非常吃惊地问道:“为什么?”他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学生】思考:幼儿在幼儿园获得的生活习惯真的对今后的发展产生这样大的影响吗?【教师】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去验证这一点。课时1教育及学前教育的内涵一、教育的本质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教育”一词最早出现)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许慎《说文解字》(对“教育”一词最早的解释)1.广义的教育,有三层含义:(1)教育是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有意识的以人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3)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门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等。2.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的特点:(1)学校教育是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最强的教育活动,因此也是可控性最强的。(2)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学校)和专业人员(教师)承担的,学校的任务是专门培养人,这些人取得了入学资格、满足这两个方面的要求的教育活动就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自近代以来成为教育活动中的核心部分,并对于其他教育起着示范和主导的作用。二、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媒介)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一)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它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学校教师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现代学校教育者的特征: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二)受教育者(学习者)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是教育实践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三)教育影响(教育媒介)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相互联系的总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教育内容——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教育手段——教和学的方式方法、物质条件教育环境——学前教育机构、社区、家庭三、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人的身心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包括身体、心理两方面(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不均衡性)、互补性、差异性、整体性(三)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1.内发论:代表人物有孟子、高尔顿、弗洛伊德、格赛尔、威尔逊、霍尔2.外铄论(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有荀子、洛克、华生、斯金纳3.二因素辐合论:代表人物有伍德沃思、斯特恩4.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四)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1.遗传及其作用2.环境及其作用3.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其作用4.学校教育及其作用:主导作用及表现案例分析丫丫的爸爸妈妈都是教师。在丫丫4岁的时候,有人说,丫丫遗传了这么优秀的基因,以后一定也会非常优秀;也有人说,丫丫以后的发展关键还是看父母的教育,以及后天环境的影响,和遗传没有什么关系。听到这些说法后,丫丫的爸爸妈妈私下里讨论,遗传和环境对丫丫的影响大约是各占一半吧。【学生】思考:根据所学理论简要评析这些观点。四、学前教育概念的界定(一)学前教育概念的比较“学前”,即入小学之前。黄人颂、刘焱、梁志燊、郑建成、李生兰的观点狭义上的学前教育,是指学前教育工作者整合儿童周围的资源,对0-6岁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活动。教育对象包括婴儿(0-3岁)和幼儿(3-6岁)。(二)学期教育的实施形式1.学前社会教育在家庭以外由社会设施或资助,以学前儿童为对象特征:群体性、目标性、多样性、计划性2.学前家庭教育在家庭中实施特征:领先性、单一性、终身性、随即性、随意性(三)学期教育的性质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四)学期教育的特点非义务性、保教结合性、启蒙性、直接经验性课时2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一、古代社会的学前教育(一)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和生活劳动完全融合、口耳相传、社会公育(二)奴隶和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阶级性,成人化倾向严重,发展缓慢、落后奴隶社会是我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奠基时期,封建社会是我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大发展时期。1.古埃及:教师由僧侣、官吏、文人、学者担任,对待儿童严格,儿童被灌输敬畏日神、忠诚国君的说教2.古希伯来:父亲有绝对权威,《圣经·旧约》为教育内容3.古印度:传授生活知识、基本技能和行为规范,诵读《吠陀经》资料拓展古儒学校(古印度婆罗门的学校教育)4.古希腊:斯巴达认为儿童是财富,重视体质教育;雅典实施德智体美教育5.古代中国:奴隶社会的宫廷学前教育,针对太子和贵族子弟,最早提出实施胎教;封建社会的家庭学前教育,包括孝悌之道等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常规教育、《唐诗三百首》《千家诗》等文化知识教育等二、近代社会的学前教育1770年,(一说1776年)法·奥柏林创办编织学校,被视为学前教育机构的萌芽1809年,英·罗伯特·欧文创办英国第一所幼儿学校;1816年他将其正式命名为“性格形成新学园”,成为世界第一所学前教育公共机构,开启近代学前教育之先河1840年,德·福禄贝尔正式命名其创设的儿童教育机构为幼儿园,被誉为“幼儿园之父”1903年,中国湖北巡抚端方创立“湖北幼稚园”,是中国第一所幼稚园,开创我国幼儿教育之先河二、现代社会的学前教育(一)学前教育机构规模的扩大化学前教育机构更多,幼儿园数量增加迅速(二)学前教育机构类型的多样化全日制、半日制及入托时间灵活的办园目的有实验性的、示范性的、家教性的等(三)师资力量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观、儿童观的进步(四)学前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录音、录像、广播、多媒体等,以及网络课时3学前教育的功能一、学前教育功能的内涵(一)学前教育功能的含义是指教育的功能在学前阶段的应用。(二)学前教育功能的类型从承受对象上,分为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从作用层次上,分为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从作用方向上,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性质上,分为期望功能和实际功能二、学前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功能(一)学前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1.保育功能:“大健康观”这一新内涵2.促进个体认知发展:婴幼儿时期是学习最快、最关键的时期3.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全(二)学前教育的社会功能对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对家庭和社会的价值学习单元2学前教育与社会各因素的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社会各因素对学前教育的影响,了解现代化、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化、多元文化对教育变革的影响2.技能目标:熟悉学前教育对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作用,并能运用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原理分析问题3.情感目标:形成学前教育科学观念教学重点 1.理解社会各因素对学前教育的影响2.熟悉学前教育对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作用教学难点 形成学前教育科学观念课时数3课时教学内容课时1学前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一、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影响政治是指阶级社会中各阶级为维护和发展本阶级的利益而采取的策略、行为、手段和组织形式。(一)政治对教育的制约性1.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社会性质2.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管理体制4.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5.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标准和教育内容(二)社会政治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作用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扩大了学前教育的规模,同时也提高了学前教育的质量。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3年《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2011年开始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三)学前教育对政治的作用1.传播一定的政治观点、意识形态和法律规范,自觉抵制落后、腐朽的消极因素,以维系社会政治的稳定。2.教育的普及,能促进社会政治的改革,最终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3.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课时2学前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学前教育的影响(一)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二)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手工业时代(文盲)、蒸汽机时代(初等教育)、电气化时代(中等教育)、自动化时代(高中或专科)、信息化时代(本科?)(三)经济的发展制约着学前教育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经济结构、教育结构(四)经济发展水平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古典教学内容→现代教学内容、口耳授受→现代教学手段、个别教学→以集体教学为主二、学前教育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传播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学前教育的投入回报率)课时3学前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一、文化的一般概念及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广义的文化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主要限于广义文化的精神层面,即指人类后天习得的并一定群体所共有的一切观念和行为。文化传统制约着教育的方法和思想、教育内容的丰富和更新、教育的目的和教育观念。二、学前教育对文化的反作用延续和更新文化、选择文化、普及和发展文化学习单元3学前教育学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学前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掌握不同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教育思想2.技能目标:把握21世纪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3.情感目标:梳理学前教育思想发展脉络,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学重点 1.了解学前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掌握不同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教育思想2.把握21世纪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教学难点 梳理学前教育思想发展脉络,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课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导入 【教师】PPT展示“刚入职幼儿园中班的韩老师组织蔬菜教学活动”的案例:一天,刚入职的韩老师准备给中班儿童组织一节关于蔬菜的教学活动。为了组织好这一活动,她认真撰写教案,并找到经验丰富的陈老师对教案进行指导。在教案中,韩老师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准备了活动所需要的图片,设计了对这一环节的呈现方式,指导的陈老师说:“你想到采用直观教学法,这符合幼儿教育的原则,但要使教学原则落实到位,我们还要摸清本班儿童的实际情况。我们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要备儿童,要在儿童现有的基础上设计本次活动,中班儿童对大多数蔬菜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因此教学内容和方式都可以拓展一下,可以围绕这节教学活动主题开展一次‘走进菜园’活动,让儿童自己动手浇水、施肥,并且观察蔬莱的生长情况。”听了陈老师的建议,韩老师不禁感叹:原来,让儿童学习生活中的知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理论到实践,这中间有一道长长的路需要不断探索。【学生】思考:学前教育学究竟是怎样的?【教师】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开始本单元内容的学习。课时1学前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程一、学前教育学的含义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教育规律和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二、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四个阶段:(一)孕育阶段(15世纪以前)以育儿经验散见,如谚语;《礼记》有关于学前教育的思想1.贾谊:《新书》,针对太子的早期教育思想;早谕论(汉代最早提倡胎教)、选左右(“三公”“三少”的保傅教育制度)、重儒术2.颜之推:《颜氏家训》(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家庭教育教科书),注重家庭教育(家庭是儿童最早受教育的场所)、提倡及早施教、主张“严而有慈”“均爱勿偏”“博习致用”、重视风化3.朱熹:《小学》《童蒙须知》《训蒙绝句》(蒙学教材),重视蒙养教育,慎择师友,提倡正面教育,强调学“眼前事”4.柏拉图:西方教育史上最早系统论述教育、《理想国》;论教育从幼年开始(西方教育史上最早提出幼儿教育思想)、论优生优育(最早论述优生问题)、论儿童心灵教育和体育教育5.亚里士多德:《政治性》《尼各马克伦理学》,论教育是国家头等大事(西方教育史上“教育立法”思想的开端)、论教育的年龄分期(“效法自然”的教育)、胎教(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人)、婴幼儿教育(游戏、听故事)、儿童教育(良好习惯的养成,谚语“习惯成自然”源于此)6.昆体良:《雄辩术理论》,论幼儿教育、记忆力和创造力、家庭教育和体罚(竭力反对),把培养成合格的雄辩家作为教育目的——该阶段学前教育呈现出的特点:丰富化、实践性、零散性(二)萌芽阶段(16世纪至18世纪中期)教育学开始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逐渐形成一门独立学科。1.夸美纽斯:教育学鼻祖,《大教学论》(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论儿童和儿童教育的重要性(母育学校)、学前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学前教育的方法(直观教学法)、学前教育的内容(体育、德育和智育)、儿童读物与父母指导用书(《世界图解》——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百科全书,《母育学校》——教育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论儿童入学前的准备2.卢梭:《爱弥儿》,儿童本位;提倡自然教育(培养“自然人”)、教育阶段的划分(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论幼儿教育的方法(感觉教育,首次论述如何训练儿童感官;自然后果法)3.欧文:《新社会观》《论人类性格的形成》,性格形成学说、关于幼儿学校的主张与实践4.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儿童教育的内容(把体育放在首位)5.裴斯泰洛齐:“慈爱的儿童之父”(爱的教育)、“贫苦者之友”(贫苦儿童的教育),《林哈德与葛笃德》《天鹅之歌》;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心理化(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西方第一个提出并付诸实践)、要素教育(数目、形状和名称是最基本的要素)、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母亲与儿童的关系最为重要)6.王守仁: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顺导性情、鼓舞兴趣,循序渐进、量力而施,因材施教、各成其材,全面诱导、不执一偏(内容和途径都要多元化)——该阶段学前教育思想呈现出的特点:专门化、完备化、理论化(三)初创阶段(18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期)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1.福禄贝尔:“幼儿园教育之父”,《幼儿园教育学》(1862年,世界上第一本以幼儿园教育学命名的著作,标志着学前教育的形成)、《慈母游戏和儿歌》(1843)、《幼儿园书信集》《人的教育》;1837年创立“儿童活动学校”,1840年正式更名为“幼儿园”(世界上首所以“幼儿园”命名的学前教育机构,标志着学前教育由家庭开始转向公共社会机构教育);教育顺应自然、教育阶段的划分(婴儿期、幼儿期、少儿期)、恩物及作业(“恩物”是教具,称为游戏活动材料;作业是各种制作活动,如绘画、纸工)2.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采用活动课程或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儿童观(把儿童心理发展分为游戏期、自发的注意时期、反射的注意时期三个阶段)、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长、即生活、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教学基本原则(“从做中学”“儿童中心”)3.蒙台梭利:“20世纪幼儿教育改革家”,《蒙台梭利教学法》《童年的秘密》《发现儿童》《有吸收力的心理》;儿童观(“内在潜力”)、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秩序、细节、手、行走、语言)、感觉教育(触觉、温觉、压觉、听觉、视觉、嗅觉、色觉等,触觉最重要;依靠教具进行自我训练)、课程内容(实际生活、感觉、语言、数学4个基本领域,但教育方法存在一些不足)、自由与纪律、关于教师(以自我教育为主)4.蔡元培:《新教育与旧教育的岐点》《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美育的实施方法》《美育》,“五育”并举、“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论学前儿童美育的实施(近现代美育的首倡者)5.陶行知:1927年创办燕子矶幼稚园(中国最早的民办乡村幼教机构),重视学前的早期教育(“出世就是破蒙”)、指出中国学前教育的问题所在(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师资培养(艺友制)6.陈鹤琴:“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儿童心理之研究》(我国最早运用观察实验法研究儿童心理)、《幼稚教育》《家庭教育》,南京鼓楼幼稚园(1923年,中国首个幼教试验基地)、江西实验幼师(我国首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论“活教育”及其实施原则(三大纲领即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教学原则,训育原则)、幼稚园的课程理论(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考核)7.张雪门:与陈鹤琴有“南陈北张”之称,创立星荫幼稚园、北平幼稚师范学校,《幼稚园行政》《儿童保育》《幼稚教育》《幼稚园课程活动中心》《幼稚园行为课程》,学前教育目标(4项具体目标)、论幼稚园的行为课程(“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论幼稚师范的见习和实习(半日授课半日实习)——该阶段学前教育呈现出的特点:针对性、系统性、理论性(四)发展阶段(20世纪中期至现在)学前教育进入提高理论化和科学化水平的新阶段:辩证唯物主义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邻近学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科学基础。课时221世纪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一、学前教育发展的国际化与本土化教育的国际化,知名的教育课程模式如海恩思科普课程模式、意大利瑞吉欧教育等二、学前教育机构的多样化和社区化个体办、家庭办、集体办、政府办等三、学前教育课程的整体性和整合性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教育内容是全面性、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四、学前教育环境的丰富性和适宜性201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当将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五、学前教育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法律法规体系逐渐完善,全纳教育走进现实六、学前教育方法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模块二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及理念学习单元4幼儿园教育目标制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牢记幼儿园教育目标和任务2.技能目标:学会制定幼儿园具体活动目标3.情感目标:明确学前教育目标的精神实质,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教学重点 1.牢记幼儿园教育目标和任务2.学会制定幼儿园具体活动目标教学难点 明确学前教育目标的精神实质,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课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 课时1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一、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是教育者在进行教育活动前对教育结果的预期,是国家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的总体设想或规定。(二)教育目的的层次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三)教育目的的制定依据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四)我国的教育目的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一)幼儿园教育的目标201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条规定了幼儿园的任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面向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同时,第五条明确了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4个主要目标。(二)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确立依据我国的教育目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相关法律法规(三)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时应注意的问题1.保证目标内容的全面性(德智体美等)2.保证实施的连续性和一致性(相互衔接和协调,如小班→中班→大班)3.恰当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具体可操作,如学年、学期、单元、活动目标)4.灵活调度幼儿园教育目标(发挥教育机智)5.准确地表述具体活动的目标(每个目标尽量涵盖行为、行为条件、行为标准)(四)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结构体系幼儿园教育总目标(德智体美)→教育领域分类目标(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学段目标(各年龄班的学年目标和学期目标)→单元主题教育目标→教育活动目标三、幼儿园的全面发展教育(一)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和意义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是指学前教育机构以幼儿身心的现实和可能为前提,采取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以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关系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兴旺对个体发展的意义——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二)幼儿德育幼儿德育是指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按照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实施教育影响,发展幼儿社会性,培养幼儿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1.幼儿德育的目标: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友爱、勇敢、勤学、好问、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2.幼儿德育的内容:萌发爱的情感,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3.幼儿德育的实施途径:日常生活(最基本途径,如在幼儿园),专门的德育活动(最有效途径,如谈话、讨论、实践活动),游戏、劳动和教学活动(重要途径)4.实施幼儿德育时应注意的问题:热爱与尊重幼儿、坚持正面教育、遵循德育的规律实施德育(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直观形象、切忌说教,注意个别差异性)(三)幼儿智育幼儿智育是指按照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获得粗浅知识与技能,发展智力,并培养其探索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育。1.幼儿智育的目标: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探究能力。2.幼儿智育的内容:保护和促进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幼儿学习周围生活中初步的知识和概念;发展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3.幼儿智育的实施要领:创设丰富的环境、在游戏中发展幼儿思维、保证必要的探索时间、运用正确的语言进行引导、鼓励幼儿独立发表意见和独立做事、正确对待幼儿提问。4.实施幼儿智育时应注意的问题: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样的学习材料,组织多种实践活动;利用一日活动中的各种生活情景引导幼儿学习和思考;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和归纳自己所获得的经验。(四)幼儿体育幼儿体育是指学前教育机构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增强幼儿体质,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保证幼儿健康为目的的一系列教育活动。1.幼儿体育的目标: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及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2.幼儿体育的内容:持之以恒地做好幼儿生活护理和卫生保健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安全知识的学习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3.幼儿体育的实施要领:创设良好的生活条件,科学护理幼儿的生活;制订和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自理能力,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做好卫生保健工作,重视幼儿的心理卫生。4.实施幼儿体育时应注意的问题: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注意多样化,运用正确方法;加强科学指导,重视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正确态度。(五)幼儿美育美育即审美教育,幼儿美育就是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利用美的事物,通过组织幼儿的审美活动来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的教育活动。1.幼儿美育的目标: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2.幼儿美育的内容:培养幼儿对美的事物和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幼儿对美的事物和艺术作品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初步表现能力。3.幼儿美育的实施要领:创设和利用美的生活环境,充分利用大自然进行美育,选择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感染幼儿,充分利用艺术作品、组织幼儿参加艺术活动。4.实施幼儿美育时应注意的问题:需面向全体幼儿,重视通过美育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重视培养幼儿的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课时2幼儿园具体活动目标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分类(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领域体系健康:身体健康,自理能力,学习保护自己,动作协调灵活语言:讲话礼貌,理解日常用语,清楚说出自己想说的事,看图书,听懂和会说普通话社会:有自信心,乐于与人交往,遵守基本行为规则,不怕困难,爱父母长辈、老师,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科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动手动脑,感受数量关系,爱护动植物,珍惜自然资源艺术:初步感受美,参加艺术活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内容体系认知(知识、认知能力)、情感(兴趣、态度、价值观、判断力、适应力)、动作技能(身体运动技能、手的技巧)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表述体系的分类行为目标:用可观察的儿童行为陈述某一特殊的学习结果(泰勒最先提出)生成性目标:关注过程,反映儿童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斯腾豪斯大力提倡)表现性目标:适合表述文化中已有的规范和技能(艾纳斯提出)(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表述的要求1.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做什么2.清晰准确并且可检测:在什么条件下做,做得有多好3.从同一角度表述目标4.目标表述要全面、完整学习单元5学前教育课程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记忆学前课程的基本知识2.技能目标:区别不同学前教育课程方案3.情感目标:关注学前课程设计教学重点 1.学前课程的基本知识,幼儿园课程的含义和构成要素2.典型的学前教育课程方案教学难点 学前教育课程的设计课时数3课时教学内容课时1学前教育课程的基础知识幼儿园课程的含义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有目的地选择、组织和提供综合性的、有益的经验,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幼儿课程的构成要素确定教学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结果。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能反映出教育者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是教学目标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化,是课程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内容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课程组织实施课程的组织实施旨在将教育内容、活动、材料和环境、教育者和学习者的互动方式等加以编排、组合、平衡。课程评价为了指导课程实践者完善课程、提高课程的适宜性,并为教育行政部门鉴定课程方案提供决策依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况1999年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2001年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先后提出了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任务。1999年调查研究,2001年开始试验。到2005年,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原则上都进入了新课程,除了一些尚未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西部省份外,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省已扩展到25个省份。课程核心理念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具体体现1.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儿童的发展(1)面向每一位儿童。(2)关注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达到了知识习得、思维训练、人格健全的协同。2.基本理念(1)关注儿童发展。强调教师成长。重视“以学定教”。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1.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2.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2)合作学习。(3)探究学习。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儿童教育的变化1.幼儿园课程的多元化、自主化鼓励幼儿园在遵循课程设计基本理念的前提下,根据园所的实际情况和办园定位,设计切实可行的课程方案,体现办园特色。2.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3.0—6岁学龄前教育课程一体化强调0—6岁儿童教育的一致性,将0—3岁儿童养育为主体的教育模式逐步转化为保教结合的教育模式,与3—6岁儿童教育组成一个有机整体。4.幼儿园课程与社区教育、服务相融合。课时2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一、海恩·斯科普课程海恩·斯科普课程在我国曾被译为“高瞻课程”“高宽课程”等。(一)课程目标这种课程初期的目的在于有效地促使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后期则强调以儿童的主动学习为中心。(二)课程内容10类58条“关键发展性指标”,如创造性的象征、分类、语言与文字、自主和社会关系、数概念、排列、时间关系、空间关系、音乐、运动等。教师有意识地将关键经验物化为活动材料和活动情境,儿童在活动区中充分地与材料、环境、他人互动,以获得学习与发展。(三)实践方法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安排。海恩·斯科普课程的特点在于:①以结构化的“关键发展性指标”作为建构课程的框架;②通过环境进行教育;③在强调儿童主动学习的同时,突出了教师的指导作用;④重视语言在儿童思维活动中的作用;⑤方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二、凯米课程运用皮亚杰的思想对传统的学前教育活动进行全面的重新考察与审视。(一)课程目标在课程的目标上,凯米认为幼儿教育最终的目标是儿童的发展,发展是获得高层次认知和道德的唯一方法。她把课程目标分为长期和近期两种。长期目标是发展整体的人格,近期目标则包括认知和社会性两方面。(二)课程内容(1)日常生活活动(2)传统活动(3)来自皮亚杰理论启示的活动(三)课程组织实施凯米课程的教学活动形式:(1)独自操作物体的活动(2)群体讨论(3)小组规则游戏(4)实验三、B—E方案教师教授信息,儿童立即重复这个信息,教师提出有关这个信息的问题,儿童对教师的问题作出反应。(一)课程目标帮助儿童获得读、写、算的基本技能。(二)课程内容直接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是读、写、算。(三)课程组织实施小组教学是直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四、蒙台梭利课程(一)课程目标以培养儿童成为身心均衡发展的人为目标。(二)课程内容五方面教育内容: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文化教育。(三)课程组织实施1.环境规划成人为儿童提供发展所需的“有准备的环境”。2.教具的使用蒙氏教学法的实施强调以教具为中心,在幼儿阶段以教具的提示方法为主。3.教师角色在蒙氏教学中,教师是以辅导者的身份出现的。五、瑞吉欧课程(一)课程目标让儿童“更健康,更聪明,更具潜力,更愿学习,更好奇,更敏感,更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对象征性语言更感兴趣,更能反省自己,更渴望友谊”。(二)课程内容没有明确规定课程的内容,没有固定的教材或预先设计好的教育活动方案,课程主要是以主题的方式开展的。课程内容主要来自儿童的兴趣、教师的兴趣、儿童发展阶段的任务、物质环境中的事物、社会环境中的人、各种资料、意外事件、儿童的共同生活以及社会、社区、家庭和学校的价值观念。(三)课程组织实施1.弹性计划(项目活动)预先制定总目标,但并不为每一项目或每一活动事先制定具体目标。2.小组活动、合作学习采取小组工作的方式,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试探性的问题或商谈式的建议,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索和表达。3.注重记录4.注重与家庭、社区的合作课时3学前教育课程设计一、学前课程设计的原则(一)面向儿童,承认儿童的权利(二)体现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三)面向世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四)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五)挖掘儿童的发展潜力二、学前课程设计的策略(一)课程目标的制定策略1.课程目标的层次、结构与表述活动目标的领域体系: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内容体系认知(知识、认知能力)、情感(兴趣、态度、价值观、判断力、适应力)、动作技能(身体运动技能、手的技巧)。活动目标表述体系的分类: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表述的要求:具有可操作性、清晰准确并且可检测、从同一角度表述目标、目标表述要全面并完整。2.目标制定的基本要求(1)有机整合目标内容使目标尽量涵盖五大领域的内容,能反映认知、情感和态度、动作和技能等方面的发展。(2)目标制定要具体清晰(3)目标的水平要符合幼儿实际发展水平(4)主题单元目标和教育活动目标间的一致性(5)需根据幼儿反馈及时调整目标(二)课程内容的选定与组织策略1.选择课程内容选择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三条原则:(1)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2)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3)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基于以上原则,还应顺应如下要求。(1)根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2)遵循适宜性原则。(3)源于生活,让幼儿获得直接经验。(4)着眼于幼儿的长远发展。2.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实施课程内容组织的基本要求: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三)课程评价的策略1.课程评价的范围标准能否有利于幼儿的发展,能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是否有利于改进和发展课程,是否科学有效。2.课程评价的分类(1)诊断性评价。(2)形成性评价。(3)总结性(终结性)评价。(4)过程性评价。学习单元6儿童观与教育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儿童观的历史演变,掌握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2.技能目标:学会运用当代科学儿童观、教育观分析实际问题3.情感目标:树立科学教育观与儿童观教学重点1.儿童观的历史演变2.掌握和御用科学的儿童观、社会观教学难点用科学儿童观、教育观给分析问题 课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课时1儿童观一、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的儿童观(一)社会本位论强调以社会为中心的社会本位价值观,认为儿童通过教育要成长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东方:老子西方:源于斯巴达的军事教育。柏拉图、洛克提、凯兴斯坦纳、赫尔巴特。(二)个人本位论强调以个人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认为教育应促进个人在个性和理性方面的发展,即培养和谐发展的个人。东方:老子西方:源于雅典的自由教育。卢梭、斐斯泰洛、福禄贝尔。二、儿童观的历史演变(一)西方儿童观的历史演进时期观念古代儿童就是“小大人”中世纪儿童生而有罪文艺复兴与启蒙时期儿童就是儿童新教育和进步主义教育(19世纪)儿童有其独特的心理发展特征20世纪儿童的世纪(二)中国儿童观的演变历史时期观念传统文化儿童是成人的附属近代解放儿童当代热爱尊重儿童三、现代科学儿童观(一)儿童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层次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儿童的发展受到遗传、环境、主观能动性的影响。(二)儿童具有发展的潜力,是发展的主体(三)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特个性(四)儿童通过活动来发展儿童在一定的遗传、环境和教育的条件下,通过自身的主动活动,不断地对外界的各种影响进行同化或顺应,以保持自身发展的动态平衡,儿童的整体发展由此实现。(五)儿童身心应该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儿童生理、心理、社会性的发展是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侧面,它们构成一个整体,相互联系、彼此制约。(六)尊重和保护儿童的权利儿童与成人一样拥有法律赋予的权利。课时2教育观一、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一)维持教育和经验的作用只是维持儿童现有的能力水平。(二)促进后天教育只影响儿童发展的速度而不影响发展方向和顺序。(三)诱导后天的教育经验直接的存在与否直接决定了儿童某种能力的发生与否,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重大作用。二、现代科学教育观(一)热爱和尊重儿童(二)因人而异地实施儿童全面发展教育(三)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发展适宜性”要求(四)科学组织活动(五)家园配合,协同发展学习单元7学前教育原则与方法运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方法2.技能目标:学会利用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解决问题、分析问题3.情感目标:建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理解学前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创造性教学重点 1.把握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方法2.学会利用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教学难点 建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理解学前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创造性课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 课时1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原则是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它反映教育原理的基本观点,是教育理论的具体化,体现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一、尊重儿童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一)含义1.尊重儿童人格尊严2.尊重儿童的合法权益(生存权、受教育权、发展权)(二)教师在贯彻这一原则时的要求1.尊重儿童作为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和人格尊严,坚持“幼儿为本”的基本理念2.尊重儿童作为学习与发展的主体的主体性二、面向全体,重视幼儿个别差异(一)含义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全体受教育对象,促进每一位儿童的发展;正视儿童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促进每一位儿童的发展。(二)教师在贯彻这一原则时的具体要求1.尊重儿童学习的主体性,促进每一位儿童的发展2.关注到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个体差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儿童的差异性和发展适宜性)3.以多种形式在儿童原有基础上进行,不可拔苗助长三、保障儿童全面发展,促进儿童个性发展(一)含义: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种基本素质和能力得到多方面的发展(二)教师贯彻这一原则时的具体要求1.关注儿童身心和谐、全面发展,关注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2.处理好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问题,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四、保教结合(一)含义:保育和教育相互包含、相互渗透,即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二)教师贯彻这一原则时的具体要求。1.保育和教育是学前教育机构两大方面的工作,两者相互联系、互相渗透。2.在同一活动中同时渗透保育和教育的内容。五、寓教育于活动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一)含义:活动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础与源泉。游戏是学前教育机构的基本活动。(二)教师贯彻这一原则时的要求1.重视儿童的活动2.提供活动机会、环境、材料3.认识到活动的多样性,鼓励儿童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开展儿童的游戏活动六、教育的直观性(一)含义:直观性原则是指利用儿童的各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直观手段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丰富儿童的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概念,获取知识与技能,发展智力。(二)教师贯彻这一原则时的要求1.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选用多种直观手段进行教育活动2.活动形式应多样化七、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一)含义1.教育生活化:要将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内容纳入课程领域。2.生活教育化:将学前儿童日常生活中已获得的原有经验,加以系统化、条理化,在生活中适时引导,促进学前儿童发展。3.发挥一日活动整体功能:幼儿园一日活动是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保育、教育活动。(二)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要求1.不可偏废一日活动中的各种活动2.各种活动必须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一日活动必须统一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整体教育功能。八、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一)含义:指我们必须认识到儿童自身、儿童群体以及家庭、社会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要充分发挥它们的教育作用。(二)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教育资源的要求1.幼儿园加强与家庭、社区联系,互相配合,做好幼儿园的保育教育工作(1)以幼儿园为主力开展活动。(2)依托社区开展系列活动。(3)成立专门的机构,选聘适合的幼儿教师、家长作为机构的组成人员。2.以法治教课时2学前教育的基本教学方法一、直观教学法(一)观察法1.含义: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领导幼儿感知客观事物的一种方法,法包括个别物体观察、比较性观察、长期系统性观察等形式。2.运用观察法时应注意的问题(1)做好观察前的准备。(2)向幼儿提出观察目的。(3)充分发挥语言、手势的指导作用。(4)总结观察的印象。(二)演示法1.含义:指教师在教学中向幼儿出示各种实物、教具、模型进行示范性操作的一种方法。2.运用演示法的要点是:(1)选择恰当的时机。(2)使全体幼儿都能看清演示的对象。(3)辅以简明扼要的讲解和谈话,使演示的事物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4)演示要技巧熟练、造型准确、程序正确、动作清楚、速度适宜。(5)演示的时间要短,根据需要可向全班、小组或个人进行演示。(三)示范法1.含义: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所做的教学表演,为幼儿提供具体模仿的范例,包括完整示范、部分示范、分解示范、不同方向示范等多种形式。2.运用示范法的要点是:(1)选择好位置,使每个幼儿都能看清楚。(2)动作慢一些并且清楚准确,可以适当加以解释。(3)声音洪亮、吐字清楚、用词准确、速度适中,富有表现力。(四)范例法1.含义:指按教学要求或者活动目标给幼儿提供一种可模仿的、形象的、具体的榜样。2.运用范例法的要点是:(1)教学中范例的大小以让幼儿看清楚为宜。(2)范例的难易程度要与幼儿实际水平相适应。(3)范例要色彩鲜艳、画面清晰、形象突出、具有典型性。(4)范例要多样化。(五)欣赏法1.含义:指教师指导幼儿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借以陶冶情感的方法。2.运用欣赏法的要点:引起兴趣、激发情感反应、培养欣赏能力和辨别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二、语言法(一)讲解和讲述1.含义:指运用口头语言向儿童说明、解释事物或事件。2.注意事项(1)讲述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情,能引起幼儿的兴趣(2)讲解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必要时可重复讲解。(二)谈话和讨论1.含义:指教师和幼儿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的一种学习方法。2.注意事项(1)要贴近幼儿的生活。(2)宽松自由的交谈气氛。(3)教师起间接引导作用。(4)做好结束收尾工作。三、活动法(一)游戏活动法1.含义:指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游戏活动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2.运用游戏法的要点是:(1)内容要健康。(2)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选择、创编不同形式的游戏。(3)教师要重点指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4)教师应根据游戏的内容及形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5)在游戏中要注意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谦让、友爱、互助等优秀品质。(二)行动操练法1.含义:是指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次实践练习而巩固和掌握某种技能的方法。2.运用行动操练法的要点是:(1)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和方法。(2)观察儿童练习情况,及时作出反馈。(三)环境体验法1.含义:指让儿童通过观察、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与自身关系,让儿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2.运用环境体验法的要点是:(1)创设的环境要富有儿童情趣。(2)为儿童提供熟悉的、利于开展想像与拟人化交往的环境。(3)注意环境的可体验性、可参与性和可操作性。(4)可在局部环境中提供不太完善的环境让儿童去体验环境中不尽完善的一面。(5)随时调整环境布置。(6)注意精神环境和教育目的的一致性。模块三幼儿园常规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学习单元8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的各项流程及其要求2.技能目标:掌握组织一日生活活动的注意事项,科学合理地组织一日生活活动3.情感目标:形成尊重幼儿、关爱幼儿、爱岗敬业的专业理念教学重点 1.明确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的各项流程及其要求2.掌握组织一日生活活动的注意事项教学难点科学合理地组织一日生活活动课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 课时1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的意义与流程一、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一)一日生活活动的含义:指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生活环节和一些每天都要进行的日常活动。(二)一日生活活动的教育作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二、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的流程及其要求(一)入园和离园(向幼儿进行个别教育和开展家长工作的好时机。)1.入园:入园前,检查活动室的卫生、安全,准备图书和玩具;入园时,可以基于家长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确保幼儿安全入园安排幼儿做值日生工作,主动与幼儿进行随机教育。2.离园:组织整理活动室,评价幼儿的表现,可以向家长讲述幼儿在园的情况。(二)进餐、饮水、盥洗、如厕、睡眠和散步活动(三)过渡活动含义:过渡活动是幼儿由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之间的转换活动。意义:让幼儿得到休息和调整;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过渡活动的组织需要教师工作的计划性、灵活性和随机性。课时2组织一日生活活动的注意事项一、保育教育相结合一日生活活动既是对幼儿实施保育的途径,也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机会。保中有教、教中有保是教师的职责。二、建立一日生活常规常规对幼儿的行为提出了具体的、坚持一贯的、规范化的要求,有利于幼儿自制能力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一日生活常规必须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常规应是可操作的,应有助于幼儿进行活动,切忌规定过细、限制过多。三、生活技能的练习生活技能的练习方法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别差异和班级的实际情况选用。要给予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学习单元9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幼儿游戏的特点、意义及分类2.技能目标:学会组织与指导幼儿游戏3.情感目标:形成多角度评价幼儿活动的思想教学重点 1.理解幼儿游戏的特点、意义及分类2.学会组织与指导幼儿游戏教学难点形成多角度评价幼儿活动的思想课时数3课时教学内容课时1幼儿游戏的特点及意义一、游戏的含义(一)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二)游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幼儿为什么喜欢游戏)游戏能解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和自身实际具备的能力之间的矛盾,推动心理向前发展。(三)游戏是幼儿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是一种自觉的学习,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幼儿,也没有明显的目的,学习也是潜移默化的。二、游戏的特点(一)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游戏由内部动机支配)(二)游戏是有趣味的活动(三)游戏是虚构的活动幼儿是在虚构的游戏情景中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四)游戏没有社会实用价值,没有强制的社会性义务,不会直接创造财富三、幼儿游戏的理论(一)早期的游戏理论(主要研究游戏产生的原因)剩余精力说德国席勒、英国斯宾塞游戏出现的原因是剩余精力需要发泄松弛说德国拉察鲁斯恢复精力的一种方式生活预备说德国格罗斯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准备生长说美国阿普利登游戏是机体练习技能的一种手段复演说美国霍尔游戏是个体再现祖先的动作和活动(二)现代的游戏理论(主要阐述游戏的内容或游戏的功能)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游戏能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欲望。埃里克森:游戏是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健康的发泄方式。认知结构论皮亚杰:游戏是幼儿获得知识与经验的方式、形成和扩大知识与技能的方式、把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式。学习论桑代克:学习是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幼儿的游戏也是一种习得行为。活动论维果斯基:游戏是社会性实践活动,幼儿看到周围成人的活动,模仿这些活动,并迁移到游戏中,强调游戏的社会性。鲁宾斯:游戏是一种经过思考的活动,是幼儿对周围现实态度的一种表现。四、幼儿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一)身体的发展(神经、呼吸、消化、循环、运动系统)(二)认知的发展(空间、高低、大小、形状、颜色等)(三)语言的发展(给幼儿提供了语言交往的情境和需要)(四)情绪情感的发展(满足、稳定幼儿情感)(五)社会性的发展(幼儿作为集体的成员,必须遵守集体的规则,学会一些社会行为)课时2幼儿游戏的分类一、按照游戏的教育作用划分(一)创造性游戏1.角色游戏:扮演角色,模仿和想象2.结构游戏:利用结构材料进行创造活动3.表演游戏:按照故事、通话分配角色,安排情节(二)有规则游戏(包括目的、玩法、规则、结果)1.体育游戏:发展幼儿基本动作为主要目的,增强幼儿体质2.智力游戏:帮助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情绪中增进知识和发展智力3.音乐游戏:是发展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动作技能。二、按照幼儿的社会行为划分(幼儿游戏的社会性水平不断提高)偶然的行为、旁观的行为、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三、按照儿童智力发展阶段划分(一)机能游戏(感觉运动游戏、实践游戏、练习游戏)(二)象征性游戏(是2~7岁学前幼儿最典型的游戏形式)(三)结构游戏(兼具机能游戏和象征性游戏的成分)(四)有规则游戏(以规则为目标的一种社会性游戏)课时3组织与指导幼儿游戏一、角色游戏的特点和指导(一)角色游戏的特点1.幼儿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印象是角色游戏的源泉(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2.想象活动是角色游戏的支柱(角色游戏过程是创造性想象的过程)(二)角色游戏的指导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2.为角色游戏创设良好的环境3.开展有效的现场指导(诊断缺失、追随兴趣、加强指导)4.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二、结构游戏的种类与指导(一)结构游戏的种类积木游戏、积竹游戏、积塑游戏、金属构造游戏、拼棒游戏、拼图游戏、玩沙玩水玩雪的游戏(二)结构游戏的指导1.丰富和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2.引导幼儿掌握结构操作的基本技能,培养幼儿结构造型的能力(识别与使用材料的技能、结构操作技能、设计构思能力、掌握构思能力、集体构造的技能。)3.通过观察,加强游戏过程中的指导观察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帮助幼儿意识到操作的意义、帮助幼儿注意到问题、设置问题情境。4.针对不同年龄的特点具体指导三、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一)表演游戏的特点1.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的内容进行表演的一种游戏2.表演游戏是幼儿进行创造性表演的一种游戏3.表演游戏是幼儿自娱自乐的一种游戏(二)表演游戏的指导1.选择内容健康、符合幼儿生活经验、幼儿能理解且适合表演的作品2.在故事呈现中酝酿故事表演3.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4.指导幼儿进行故事表演5.不同年龄班幼儿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四、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一)规则游戏的含义和种类含义:以规则为中心,大多带有实物或提高表现能力的情节的游戏。种类: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二)规则游戏的指导要求1.做好游戏的准备(选择和编制合适的游戏、熟悉玩法和规则、准备好场地和材料)2.教会幼儿正确地玩游戏3.组织幼儿积极参加各种游戏,有针对性的指导每个幼儿掌握正确的玩法4.做好游戏结束工作五、观察与评价幼儿游戏(一)幼儿游戏活动的观察1.观察的目的一是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游戏的进程及水平;二是了解游戏中场地的设置能否满足活动需要及幼儿对游戏材料的使用情况。2.观察的策略自然状态下、幼儿彼此熟悉后、全班幼儿、个别幼儿、对幼儿反复观察3.观察的记录(二)幼儿游戏活动的评价(游戏讲评、分享游戏、游戏讨论、经验建构)1.幼儿园游戏活动评价的要求(1)幼儿是评价的主体,教师是评价的支架支持者、协助者。(2)每次评价要更有重点,避免面面俱到。(3)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2.幼儿园游戏活动评价的方法形式:关注游戏过程的评价和关注游戏结果的评价情景再现、作品展示、常规练习、丰富经验学习单元10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与领导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含义,熟悉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及原则2.技能目标:学会设计一个完整的幼儿园教学活动3.情感目标:领悟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意义教学重点 1.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含义,熟悉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及原则2.领悟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意义教学难点学会设计一个完整的幼儿园教学活动 课时数3课时教学内容课时1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含义和特点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含义幼儿园教学活动(包括教学活动、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是指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出发,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指导幼儿主动学习,以增进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培养学习兴趣,帮助幼儿获取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经验的活动。二、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一)生活性与启蒙性(二)活动性与参与性(三)游戏性与情境性三、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基本类型1.根据组织形式划分: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2.根据活动领域划分:综合教学和分科教学3.根据幼儿参与活动的形式划分:体验性教学活动、表现性教学活动4.根据教师教学的预先准备情况划分:生成性教学、预成型教学课时2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性: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向幼儿传授的知识技能应该是正确的且符合客观规律,所采用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应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思想性:指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实施德育,以促进幼儿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1.教师应加强学习,以保障教给幼儿科学的知识,引导幼儿获得正确的经验2.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科学回答幼儿的提问,帮助幼儿形成对待科学的正确态度3.注重情感渗透,切忌单一说教二、积极性原则积极性: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愿望,促进幼儿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得到发展。教师的“教”与“学”是外因,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1.精心设计、灵活调整教学活动计划2.加强交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幼儿多方面的参与和创造3.关注幼儿与众不同的行为,允许幼儿出错,促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三、发展性原则发展性:是指教学活动要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每一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1.帮助幼儿树立终身可持续发展观念2.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和个体差异,科学选材与施教四、直观性原则直观性: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实物或教具材料,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丰富其感性经验,使他们获得直接具体的感知。1.根据教育目标、内容及幼儿实际恰当选择和运用直观手段2.直观手段的运用要与训练幼儿感官和动手能力相结合五、活动性原则活动性:活动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应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活动,以使他们在主动的活动中来学习并获得发展。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充分的活动时间,以及较多的同伴交往机会,吸引幼儿选择参加,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人。2.教师组织的活动要全面多样。课时3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一、活动名称要求:①书写内容完整。②取名时符合儿童化的特点。二、活动目标及重难点活动目标:指某一次具体活动中幼儿应获得哪些情感体验与态度。(一)活动目标1.目标设计要全面:认知、动作技能(行为)、情感体验(态度)2.目标表述的角度要一致3.目标表述要具体,有针对性4.注意目标表述与活动的结合:教育活动目标与教育活动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二)教学活动的重点与难点活动重点是教师按照活动目标,通过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活动必须让幼儿掌握的重要知识或经验。活动难点是幼儿认知和经验范围内较难理解或较难掌握的知识或经验。三、活动准备先精神准备(幼儿需要的知识经验和体验),后物质准备(活动场地的选择与布置、教具的选用与制作、有关设备、设施、器材的种类和数量)。四、活动过程开始部分:创设情境、导入活动基本部分: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结束部分:进行小结、评价学习单元11幼儿园劳动、节日、娱乐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幼儿劳动的特点及要求,掌握幼儿节日活动和娱乐活动的特点与要求2.技能目标:学会组织幼儿劳动活动、节日活动及娱乐活动3.情感目标:确立科学的幼儿活动指导理念教学重点 1.掌握幼儿劳动的特点及要求,掌握幼儿节日活动和娱乐活动的特点与要求2.确立科学的幼儿活动指导理念教学难点学会组织幼儿劳动活动、节日活动及娱乐活动课时数3课时教学内容课时1幼儿劳动的特点及要求一、幼儿劳动的特点(一)游戏性幼儿劳动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以游戏的方式模仿成人劳动,不在意劳动的成果,不深刻理解劳动的意义,满足于劳动过程中自己的动作。(二)生活性幼儿劳动是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性劳动,是从自我服务开始的。幼儿的自我服务劳动和生活活动联系密切,是幼儿最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劳动内容。二、幼儿劳动的教育作用(一)幼儿劳动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1.劳动能增强幼儿的体力,发展幼儿的动作。2.劳动是幼儿智育的手段。3.劳动对形成幼儿良好的品德有着突出的作用。4.在劳动的过程中初步感受美和创造美。(二)劳动对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作用1.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建立起自信,激发学习和探索的愿望以及自立、自主的精神。2.劳动还能培养幼儿坚持完成任务的责任感与同伴协同合作的能力、生活自理的能力和爱劳动的习惯。三、幼儿劳动的内容及指导(一)自我服务劳动自我服务劳动是幼儿照料自己的劳动,还能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教师要创设自我服务劳动的环境条件,安排自我服务劳动的时间,加强与家长的配合。指导小班幼儿自我服务的劳动,要从培养幼儿的兴趣开始,运用生动具体的方法,调动幼儿参加劳动的积极性。指导中、大班幼儿时,利用语言进行指导,对幼儿自我服务劳动提出更高要求,逐步扩大劳动范围。(二)为集体服务的劳动1.集体劳动:根据劳动任务,组织指导全班或小组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共同进行劳动的形式。主要包括清洁卫生劳动和公益性质的劳动。2.个别委托劳动:个别委托劳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的需要和幼儿情况,有意识地将某一项劳动任务交付给幼儿去完成。3.值日生劳动:值日生劳动是以幼儿轮流值日来为集体服务的劳动形式,一般和幼儿一日生活联系在一起。4.家务劳动:是家庭成员共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常劳动。(三)种植、饲养劳动种植和饲养是幼儿在接触自然环境中进行的劳动。教师可将集体劳动的指导方法和种植饲养劳动的特殊要求结合起来,侧重引导幼儿掌握观察动植物的方法,学会管理动植物的技能。四、组织幼儿劳动应注意的问题(一)明确幼儿劳动的目的要求目的:教育和促进幼儿的发展要求:不仅重视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还需要重视劳动习惯的培养。坚持一贯性。(二)为幼儿劳动创造适宜的条件幼儿劳动需要适宜的劳动场所和设施。(三)科学安排幼儿劳动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劳动的内容会不断地扩大,劳动内容的难度不断提高;劳动量、劳动时间也逐渐增加,劳动的要求随之逐步提高。(四)劳动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幼儿对劳动的兴趣,是幼儿参与劳动的内部动力。同一个劳动内容可采取多种活动形式反复进行。鼓励幼儿提出和他人相异的设想和构思。(五)重视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卫生问题1.劳动的地点应在安全卫生的环境中。2.劳动工具要适合幼儿的体力和身高。3.劳动量和劳动时间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4.要注意观察幼儿在劳动中的身体状况课时2幼儿园节日活动的特点及要求一、幼儿园节日活动的教育作用节日活动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民族性。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增强了民族自尊心、促进社会性发展,幼儿还接受了爱国教育。二、组织幼儿园节日活动的基本要求(一)节日活动应有计划、有准备地进行庆祝活动的准备事项要纳入全园和各班教育工作的计划之中,与平日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二)突出不同节日的特色要按照不同节日的内容和意义,选择表现节日特色的、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三)活动的内容和时间必须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节日活动的内容既要注意教育性,又要选择幼儿能理解和接受的内容,适合幼儿的特点,切忌成人化。(四)活动的开展要面向全体幼儿,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园组织节日活动,应以幼儿为主体,还可以让幼儿承担一些节日期间的服务性工作。课时3明确幼儿园娱乐活动的特点及要求一、幼儿园娱乐活动的教育作用给幼儿的生活增添乐趣、促进幼儿智力和体力的发展、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操、启迪幼儿的智慧、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二、幼儿园娱乐活动的组织娱乐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注意艺术性与思想性结合,具有教育作用。(一)全园性的娱乐活动全园性的娱乐活动内容,应为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所能理解和接受,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二)班级的娱乐活动可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教育任务,在班级工作中有计划地开展。小班:欣赏成人或中、大班幼儿的表演活动为主,玩玩具或者由教师演示玩具。中班:增加竞赛、语言类的游戏。大班:有一定的知识性和竞赛性。(三)其他集体性的娱乐活动迎新活动、毕业欢送活动、生日聚会、亲子活动、郊游模块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学习单元12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2.技能目标:把握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结构与内容3.情感目标: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理念教学重点 1.明确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2.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理念教学难点把握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结构与内容课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课时1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一、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9月1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共六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相关条文的具体化。(一)爱国守法(基本要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教师职业的神圣性、示范性,要求教师成为守法的楷模并做到依法执教。(二)爱岗敬业(本质要求)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三)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四)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五)为人师表(内在要求)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六)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二、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教育部2014年1月印发了《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用来规范教师道德行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课时2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结构与内容四种基本关系是: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教师与受教育者(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其他教师及教师集体关系、教师与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关系。三个基本层次是:理想层次、原则层次和规则层次。一、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一)理想层次——忠诚并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育工作的本质和特点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有深刻的理解,清楚地认识到它跟祖国、人民与社会未来发展的关系,逐渐形成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精神。(二)原则层次——忠于职守,依法执教,为人师表,积极进取忠于职守的核心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教育导向,教书育人,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依法执教是指教师必须将自己所有的工作置于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为人师表既是社会对教师道德形象的一般要求,也是由教育的规律所决定的。积极进取要求教师在工作中根据时代变化发展的要求,不断改善和提高工作质量,终身学习,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三)规则层次——合格教师“十不准”二、对待教育对象(幼儿)的道德(一)理想层次——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二)原则层次——平等、公正、民主地对待学生(三)规则层次——对待学生“十不准”三、对待其他教师和教师群体的道德(一)理想层次——教育集体的利益和需要高于个人的利益和需要一种利他主义的价值取向。它在教育现实中的行为表现是理解、团结和谦让。(二)原则层次——相互信任和尊重,协同工作,共同发展(三)规则层次——团队工作“五不准”四、对待学生家长或其他社会人员的道德(一)理想层次——真诚相待,主动参与(二)原则层次——主动沟通,平等相待方式:书信、访问、家长会、电话、信息网络等(三)规则层次——家校沟通“四不准”学习单元13《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理念2.技能目标:掌握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3.情感目标:内化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做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教学重点 1.了解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理念2.掌握幼儿园教师专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