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哲学与人生·第二章《辩证看问题走好人生路》_第1页
课件:哲学与人生·第二章《辩证看问题走好人生路》_第2页
课件:哲学与人生·第二章《辩证看问题走好人生路》_第3页
课件:哲学与人生·第二章《辩证看问题走好人生路》_第4页
课件:哲学与人生·第二章《辩证看问题走好人生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辩证看问题,走好人生路学习导航1.了解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积极面对人生遇到的矛盾,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成长。2.懂得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会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与处理人生道路中的各种问题,坚定信心,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课程引入辩证唯物主义与我们的生活世界——疫情防控中的哲学思考蔺庆春在信息化时代,随着通信手段的不断更新,自媒体获得了蓬勃发展,为人们共享信息、表达个人意见、交流个人情感提供了非常便捷的途径和平台。但与此同时,铺天盖地而来的各种碎片化信息也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苦恼。这些信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鱼龙混杂,让人眼花缭乱,真假难辨。尤其是那些未加证实、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的虚假信息,更容易让人们产生思想混乱、心理焦虑乃至抑郁恐慌等不良情绪,对个人生活、社会稳定都会产生不良影响。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初期出现的很多问题都反映了这一点。如何让人们通过科学的方法认识疫情,进而保持理性、冷静、积极、健康的心态,正确看待疫情期间涌现出的一系列问题,坦然面对自己所遇到的一系列困难,变得尤为重要。辩证唯物主义为我们正确认识疫情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辩证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被实践所证实了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共产党员要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世界、处理问题,掌握真实情况,把握客观规律,发扬务实高效、不尚空谈的工作作风。在日常生活中,熟练掌握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正确处理生活中的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偶然和必然、可能和现实、内因和外因、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增强辩证思维、历史思维、战略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对于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把握社会现实,以及社会发展的实质和根本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不是从观念出发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解释观念”。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切实发挥主观能动性,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而不是单纯地从主观愿望出发,脱离实际地主观想象。面对未知的病毒爆发,任何国家都需要时间去认识和应对,我们要有耐心、信心和责任心。一方面,实事求是、客观公允地看待和评价防疫工作及其进展;另一方面,不做只打嘴炮的“键盘侠”,而是从自我做起,积极参与,共同防御。人类抗疫历史的经验表明,只有大家都能积极响应国家和病毒防控专家的政策规定与病毒防御指导,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切实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早日在病毒防御战中占据主动,乃至最终战胜病毒。其次,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总观点与总特征,要求我们避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坚持采用实践的、全面的、发展的、普遍联系的思维方法看问题。此次疫情具有波及范围广、复杂性高、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等重要特点。人类不分地域、不分国度,所有个体几乎都被裹挟其中,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出发,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抗疫,成为不二选择;上至国际秩序、人类未来,下至各国政治经济、民众生活,都会因疫情而发生重要转变,我们要有心理准备,早做防范,避免因循守旧;疫情期间,各国政府和东西方民众对待病毒与疫情的不同态度,以及后续抗击疫情的不同方案,凸显了全球一体化趋势背后民族性、地域性差异问题始终存在和不可回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任重道远。最后,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质和核心。我们要学习并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困难。不管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还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矛盾都是无处不在的。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本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面对矛盾,我们要有辩证的意识。当你惧怕矛盾,不敢应对矛盾的时候,矛盾无论大小,都会成为挡在你面前的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乃至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当你勇敢地面对矛盾,冷静理性地分析矛盾,并把矛盾看作一个新的发展契机的时候,矛盾就会不再那么狰狞可怖,在一定条件下,反而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垫脚石。在疫情初期,抗疫工作方面难免会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足,这是非常正常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去面对,以积极踊跃的心态去解决。只有这样,才能随着对于病毒认知的深入和抗疫经验的积累,更好地完善我们的防疫体系,避免更大灾难的发生。疫情当前,我们国家已经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抗疫成就。这是党和国家领导有方、抗疫方案行之有效的重要表现,也是全体中国人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的重要成果!但从全球来看,国际整体抗疫形势还不容乐观,国内个别区域也还时有病例发生,我们还不能放松警惕,要再接再厉,争取早日取得抗疫战争的全面胜利!第一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提供了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可以说,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小讨论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明确指出:“许多人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还有矛盾,因而使得他们在社会矛盾面前缩手缩脚,处于被动地位;不懂得在不断地正确处理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将会使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的统一和团结日益巩固。”你认为承认矛盾有什么好处?(一)认识矛盾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即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有两种属性,它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它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统一性),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矛盾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或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联结、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贯通的性质。矛盾一般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种情形:第一,矛盾着的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各以其对立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离开其中一方,另一方就不存在。如真和假、善和恶、美和丑、上和下、大和小、成功和失败、光明和黑暗等。第二,矛盾着的双方相互贯通,相互转化。矛盾双方是互相渗透、互相贯通的,相互包含着对立面的因素,具有相互转化的内在根据,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就能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例如,胜利和失败、先进和落后、好事和坏事等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我要提问你对矛盾有怎样的认识?我们平时所说的“闹矛盾”与哲学中的矛盾一样吗?小故事塞翁失马靠近边塞的地方住着一位老人,他养了许多马,一天,马群中忽然有一匹马走失了。邻居们听到这事,都来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老人见有人劝慰,笑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还会带来福气。”邻居们听了老人的话,心里觉得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过了没几天,丢的那匹马不仅自动回家,还带回一匹骏马。邻居们听说马自己回来了,非常佩服老人的预见,向老人道贺说:“还是您老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老人听了邻人的祝贺,反倒一点儿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会惹出什么麻烦来。”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心里明明高兴,却有意不说出来。老人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身长蹄大、嘶鸣嘹亮、剽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不留神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们听说,纷纷来慰问。老人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不久,胡人大举入侵,青年人应征入伍,老人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而不能去当兵。后来,入伍的青年人都战死了,唯有老人的儿子保全了性命。矛盾的斗争性指的是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否定的性质。斗争性是矛盾的一般的、普遍的属性,具体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互相反对、互相限制、互相竞争、互相批评等。矛盾的斗争性必须以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为前提,没有同一性的斗争性是不存在的。同样,同一性也不能脱离斗争性,没有斗争性的同一性也不存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相互依存,失去其中任何一个属性都不能构成矛盾。矛盾的同一性使事物保持稳定,矛盾的斗争性促使事物发生变化。同一性使矛盾双方依存于同一个统一体中,使矛盾双方相互吸收和借鉴双方的合理因素,对于事物的完善和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斗争性推动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打破原有的平衡性,推动事物的发展。由于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相互联结,对立的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因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小故事九斤姜抵去三年马蹄香有一位富人,家私丰厚,总想做神仙,偶遇一位仙翁,仙翁告之说:“行善积德。”于是,他为表决心便自改其名为“积德”。他于平日里做些好事,修盖庙宇,设香坛,每日必跪于坛前祈祷数次,坛内香火未断,且燃的都是九文钱一支的“马蹄香”。转眼三年过去了,他所剩家私无几,却仍虔诚地焚着马蹄香。仙翁得知,便欲点化他,于是化作一卖姜老者在其门前等待。积德欲买一斤姜,老者搓一盘问:“一斤否?”积德见是三斤,又觉老者不识秤,于是说:“一斤。”见有如此便宜之事,积德便又买两盘,九斤姜却只付三斤姜的钱。积德欣喜欲走,老者却化为仙翁并痛心地说:“仅仅九斤姜抵去三年马蹄香。”积德闻言抱头痛哭,悔之晚矣!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小与大、得与失的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以朝着对立的方面转化,因小而失大,有得必有失。积德“九斤姜抵去三年马蹄香”,艰辛的努力只因一时私欲便化为乌有。(二)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人们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防止片面性,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矛盾普遍性原理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概括起来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坚持矛盾普遍性是坚持彻底辩证法的前提。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人们对任何事物都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否认矛盾,也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辩证法。在现实中,无论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还是思维领域的不断发展,都是各自矛盾运动的结果,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是以坚持唯物主义做基础的,只有扎根于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才是科学的、彻底的辩证法。“无矛盾论”“无冲突论”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与客观事实相违背的。第二,树立矛盾观点,坚持矛盾分析方法。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表明,经典作家们正是主要运用矛盾分析法来分析复杂的社会问题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商品为“细胞”,通过对“细胞”的矛盾分析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矛盾运动。列宁对帝国主义的分析,毛泽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析,邓小平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分析,都是运用矛盾分析法的典范。坚持这一观点就能在认识和实践中反对形而上学,全面贯彻辩证法,把各项工作搞好。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存在许多矛盾,只有全面认识现实中存在的矛盾,分析和解决矛盾,才能开拓新思想,创造新局面,使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具体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这就要求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形式主义的“一刀切”“一风吹”。矛盾的特殊性极其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不同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特殊性。大千世界五花八门,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指纹,这是由于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现实中存在的矛盾都不是由单一的矛盾构成的,而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矛盾群体。对于复杂的矛盾群体的性质,首先要从运动形式上加以区分。每个不同的事物、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都包含着本身的特殊矛盾,从而构成使自己与其他事物、一种运动形式与其他运动形式区别开来的特殊本质。例如,同化与异化的矛盾是生物运动的矛盾特殊性,化合和分解的矛盾是化学运动的矛盾特殊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运动的矛盾特殊性。(2)同一运动形式的不同过程或阶段的矛盾特殊性。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过程,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往往经历若干个不同阶段。区分这些不同的过程或阶段的基础就是它们自身包含的特殊矛盾。人类社会从古至今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些阶段的矛盾各有各的特点。只有认识了各自的特点,把握各阶段的本质,才能把几种社会形态相互区别开来。在实践中,要区分事物不同的发展过程或阶段,就要研究事物发展过程的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知识卡片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根本矛盾亦称基本矛盾,是指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并且规定事物及其全过程本质的矛盾。非根本矛盾则不一定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也不规定事物的本质。例如,同化和异化是生物运动的根本矛盾,它规定着生命过程的本质,而其他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矛盾虽然也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但不能规定生物运动的本质,因此是非根本矛盾。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它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规定着人类社会的本质,而其他矛盾才是非根本矛盾。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是相互作用的。根本矛盾规定和制约着非根本矛盾;非根本矛盾反过来影响根本矛盾,加速或延缓根本矛盾的解决,从而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过程,并使其显示出阶段性的特点。事物在同一发展过程中,阶段与阶段之间的矛盾也各不相同。形成不同阶段的矛盾的原因,是这个过程的根本矛盾虽然未变,但是受根本矛盾规定、影响的其他矛盾方面有的激化,有的缓和,有的得到局部和暂时的解决,有的又发生,等等,这些复杂的矛盾变化使事物的发展过程显示出阶段性。(3)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复杂的矛盾体系中,各种矛盾力量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些矛盾力量在事物发展中占有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要分析矛盾地位的特殊性,就要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知识卡片主次矛盾的关系现实中存在的事物往往是复杂的,不只包含一种矛盾,而是一个多种矛盾体系。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矛盾,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首先,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次要矛盾的存在与发展,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解决得好,次要矛盾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得到解决;次要矛盾解决的效果反过来又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其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即主要矛盾转化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知识卡片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因此要求人们在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善于抓住重点,并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此即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另一方则处于被支配地位,此即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此,应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认识方法。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4)矛盾解决形式的特殊性。矛盾性质、地位的复杂性决定了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不同性质的矛盾只能用不同性质的方式来解决,即使同一矛盾,由于它所处的发展阶段或条件不同,解决的方式也会不同。研究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是研究矛盾特殊性、差异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唯物辩证法研究事物矛盾问题的最终目的是正确地分析矛盾,采取恰当的方式解决矛盾。①矛盾的解决形式。一般来说,矛盾的解决采取何种形式,取决于矛盾的性质和所处的具体条件。概括起来,它大致有四种情况:第一,矛盾的一方克服、战胜另一方。这是较为普遍的、大量存在的形式。这类矛盾的特点是对立双方不能结合,解决以斗争性为主的矛盾的根本方法是斗争。第二,矛盾双方“同归于尽”,被新的对立双方所代替。这种矛盾的特点是对立双方互不相让,最终结果是“同归于尽”。第三,矛盾双方共存,相互制约,共同发展。这种类型的显著特征是双方各自弱化或减少不适应对方的成分和因素,而相应增加适应对方的成分和因素。第四,矛盾的双方相互融合成一个新的事物,使矛盾得到解决。这种类型的显著特征是双方经过一系列的发展阶段,变为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组成一个新的事物统一体。小故事领头羊“森为”家电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很有竞争力,在许多城市设立了规模很大的代销处,但无论如何却打不进A市的市场,公司负责销售的副总为此异常苦恼。一次偶然的机会,该副总在回乡下探亲时,看到夜色渐浓,一位放羊的牧童正把一大群绵羊往回家的路上赶。让他惊奇的是,牧童只赶着最前面的一只羊,其他几十只羊便跟在这只羊的后面,温驯地鱼贯而行,没有一只羊脱离羊群。这位副总大受启发,回城后马上召集销售部的人员,要他们暂时放下在A市各个商场的一切营销工作,集中力量公关A市最大的晨欣商场。在销售人员一轮轮的“轰炸”下,晨欣商场终于答应销售“森为”产品。有了晨欣商场这只“领头羊”,其他商场望风跟进,“森为”产品很快就走进了A市的千家万户。“森为”家电公司副总抓住了晨欣商场这只“领头羊”,也就抓住了主要矛盾,明确了主攻方向,把握了矛盾的中心和关键,“森为”产品在A市的营销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②认识矛盾特殊性的意义。认识矛盾特殊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认识矛盾特殊性是科学认识事物的基础。事物的矛盾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这是一切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认识事物首先都是从认识具体事物的特殊性开始的,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到实践中去认识和变革具体事物。不了解矛盾的特殊性,就不能把事物区别开来,更谈不上对事物本质的科学认识。因此,只有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了解具体事物,获得科学认识。第二,认识矛盾特殊性是正确区分事物的依据。区分事物性质是以研究事物的矛盾特殊性为根据的。万事万物之所以有区别就是因为各事物内部有自己的特殊矛盾,人们只有认识了这些特殊矛盾,才有可能把不同的事物区分开来。在科学领域,各门具体科学的划分也是以矛盾特殊性为依据的。如果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无法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第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所谓具体分析,就是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地制宜”等都是讲的这个道理。根据这个道理,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矛盾具体解决。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绝对与相对的关系。两者是辩证统一的。(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区别。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即共性。它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任何具体事物的矛盾及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是事物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普遍性抽象、深刻、相对稳定,特殊性具体、丰富、容易变换。普遍性大致地包括特殊性,但不能完全代替特殊性;特殊性是普遍性的组成部分,但不能完全进入普遍性。知识卡片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存在区别,具体区别如下图。(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即每个事物内部不仅包含着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着普遍性。它们的相互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普遍性或共性是在特殊性或个性的基础上概括抽象出来的,失去了个性,共性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也就是说,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共性只能通过个性而存在,没有个性便没有共性。第二,矛盾的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任何个别都包含着一般,个别总是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的。世界上没有脱离共性的个性,一种事物不论它多么特殊,总是和同类事物有共同的本质,没有共性之外的个性,也就是说,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不存在的。(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由于事物的范围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划分是相对的、可变的。在一定场合、一定时间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另一时间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过来也是一样。具体地说,范围扩大,普遍性转化为特殊性;范围缩小,特殊性转化为普遍性。总之,在分析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时,要反对割裂两者辩证关系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形而上学的错误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夸大普遍性,否认特殊性,否认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另一种是夸大特殊性,否认普遍性。小故事阿凡提染布阿凡提开了一个染坊,给乡亲们染布。巴依见大家都夸阿凡提的布染得好,十分妒忌,想要刁难他一下。一天,巴依夹着一匹布来找阿凡提:“听说你的布染得好,能不能给我染一染?”“你要什么颜色?”阿凡提问道。“我要染这样一种颜色,它不是红的,不是绿的,不是黄的,不是蓝的,不是紫的,不是黑的,连白的也不是……不知道这种颜色你能不能染?”巴依洋洋自得地说道。“当然能染,染完后保你满意。”“什么?你能染?那好。我取布的日期是哪一天呢?”“日期嘛!”阿凡提微微一笑,顺手把布扔到柜里,说:“不是礼拜一,不是礼拜二,不是礼拜三,不是礼拜四……更不是礼拜日。我的巴依,到了那一天,你就来取吧!”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掌握辩证法的关键。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贯穿于该规律的各个方面,成为研究矛盾问题的关键。只有弄懂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才能正确把握对立统一规律各原理及其内在联系,从实质上把握唯物辩证法。(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根据。人类认识事物,总是从个别、特殊开始,逐步找到事物的普遍本质,再以此为指导,继续研究那些尚未研究过的各种具体事物,找到其特殊本质,并进一步补充、丰富和发展对事物普遍性质的认识,即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过程。这个过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推动认识运动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这就是人类认识运动的规律,遵循这一规律就能获得正确认识。(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原理的哲学基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和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对各国的革命和建设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是由于各国具体情况不同,不能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必须把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三)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相互关系原理,要求人们在认识事物和改造事物的过程中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所谓两点论,是指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个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所谓重点论,是指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个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是由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决定的。两点论和重点论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应该在认识与解决问题时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既要反对一点论,又不搞均衡论。第一,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和改造复杂的事物时,既要认识和解决主要矛盾,又要认识和解决次要矛盾;在认识和处理一个矛盾时,既要认识和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认识和抓住矛盾的次要方面。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在认识和改造复杂的事物时,首先就要找出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但是,次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也会制约与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所以,在找出主要矛盾的同时,也要及时发现次要矛盾;在集中主要精力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也要用一定的力量解决好次要矛盾,为主要矛盾的解决创造条件。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在认识和解决一个矛盾时,首先要认识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事物的性质,抓住事物的主流。但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制约和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在认识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主流的同时,也要认识矛盾的次要方面,正确对待事物的支流。两点论要求人们全面地认识事物,既认识事物的主要矛盾,又认识事物的次要矛盾;既认识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认识矛盾的次要方面。在改造事物、解决矛盾的时候,要学会“弹钢琴”“统筹兼顾”。一点论只看到事物的主要矛盾,忽视其次要矛盾;只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忽视其次要方面。它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改造事物、处理矛盾的时候搞“单打一”“一手抓”,要么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要么是“捡了西瓜,丢了芝麻”,顾此失彼。第二,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重点论就是认识和改造复杂的事物时,要着重认识和解决主要矛盾;在认识和处理一个矛盾时,要着重认识和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在认识和改造复杂的事物时,找出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就抓住了事物的关键。集中精力解决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会迎刃而解。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在认识和解决一个矛盾时,认识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把握了事物的性质,抓住了事物的主流。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重点论要求人们在全面认识事物和矛盾的同时,一定要分清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充分重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改造事物、处理矛盾时,把精神的注意力和物质的力量主要集中在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上,有重点地解决问题,推动事物的发展。均衡论在认识事物和矛盾时,不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分不清主流和支流,把握不住事物的性质和关键。在改造事物、处理矛盾时,没有重点,没有中心,“眉毛胡子一把抓”“四面出击”,必然导致失败。第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离开两点的重点是没有的,没有重点的两点也是不存在的。这就要求人们既坚持两点论,又坚持重点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认识事物和矛盾时,既要看到诸多矛盾,又要找出其中的主要矛盾;既要看到矛盾的两个方面,又要找出矛盾的主要方面;既见树木,又要见森林。在改造事物、处理矛盾时,既要解决各种矛盾,又要着重解决主要矛盾;既要抓住矛盾的两个方面,又要着重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2)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其中阶级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了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为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顺利解决创造有利条件。在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的同时,还要注意解决好其他社会矛盾,坚持一系列“两手抓”: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治建设;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发展。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时代的基本依据,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主导的、支配的、决定的作用,贯通于时代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个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新的过程中升级了的新矛盾,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影响和制约我国社会其他各种矛盾的矛盾。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思想方法上要兼顾“重点论”与“两点论”两种思维,把握好阶段性重点攻坚和系统性长远施策的问题。要充分运用集中力量打好攻坚战的方式,针对精准脱贫、环境治理等问题重拳出击,一个一个地解决。同时要着眼长远,从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出发系统推进,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践行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稳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全面繁荣中国文化事业。在人生道路上,每个成长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矛盾,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正确面对人生中的矛盾,并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解决这些矛盾,也就是在一些条件下使这个阶段的矛盾顺利转化为下个阶段的矛盾。这种转化不是无意义的变化,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因为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就完成了自身的提高和发展,也就是将矛盾的解决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只有处理好这个阶段的矛盾,才能拥有下个阶段解决矛盾的能力。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它们各有其特殊的矛盾,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的重要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认识矛盾的特殊性,是科学认识事物的基础。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事物的特殊本质和规律。因此,只有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认识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识事物的特殊本质,掌握事物发展的特殊原因和规律,进而弄清事物的具体特点,划清它和其他事物的界限。如果不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就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和特点。第二,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认识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前提。不同质的矛盾必须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解决。坚持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就是为了找到正确解决不同质的矛盾的方法。如果不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而是只用一种办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就必然会失败。第三,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认识矛盾的特殊性,才能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具体的革命实践相结合,避免犯教条主义的错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是行动的指南,而不是教条。只有坚持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才能真正做到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指导中国的具体革命和建设实践。否则,就会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教条,就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同具体革命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既不能发挥马克思主义的作用,也不能解决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最后只能导致革命和建设走向失败。(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中职生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对不同事物的不同矛盾进行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首先表现为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种矛盾的特殊性是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其次,要对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矛盾进行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还表现为,同一事物的矛盾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也就是说,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矛盾也不同。同一事物的发展之所以会出现阶段性的特征,其原因在于内部矛盾的变化。要做好事情,解决好问题,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矛盾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

我要提问俗语说的“对症下药”“量体裁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讲的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此外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俗语呢?最后,要对同一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不同特点进行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还表现为,同一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矛盾,就要对该事物中矛盾的双方都进行深入、具体的认识和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时刻铭记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认识事物首先是区分事物,只有具体地分析不同的矛盾和矛盾的不同方面,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分开来。区分事物不仅要能够区分表面上差异很大的事物,而且要学会区分表面上十分相似的事物,要看到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小故事忘记关门有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造成的。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结果第二天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了,所以他们又决定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30米。没想到隔天袋鼠全跑到了外面,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二、正确看待矛盾(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动力,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内在根据。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根源于事物自身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因此,运动和发展是事物的“自己运动”和“自己发展”。1.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矛盾双方相互依存,联结为一个统一体。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这是任何事物或矛盾得以存在的前提。没有矛盾同一性,矛盾就不能存在。没有同一性,具体事物也无法存在。同样,对立面一方的发展也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因为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过程是在相互依存的矛盾统一体中实现的,对立面相互依存的同一是发展中的同一;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不是脱离对立面的孤立发展。要理解事物的自我运动和自我发展,就要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例如,由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具有同一性,因此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统一体,尔后才有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2)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矛盾双方相互汲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矛盾双方互相包含,双方都可以从对方汲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形成力量对比的变化,尽可能地使自己一方得到充实、发展和壮大。这些变化只有在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中才能进行并巩固起来。没有矛盾的同一性,就没有事物的相对稳定状态,事物变化的成果也就不能体现和巩固。因此,矛盾同一性为双方力量此消彼长的变化提供条件,从而使事物发展变化。所谓“利用矛盾,分化瓦解,各个击破”,说的就是矛盾一方利用对方来壮大自己的道理。在科学研究中,学术上的不同意见的磋商,不同学派之间的取长补短、互相借鉴,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就是这一理论的运用。(3)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矛盾双方的转化是向自己对立面的转化,是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这种转化是普遍的、必然的。因为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它们之间存在着由此达彼的“桥梁”,从而为矛盾双方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创造了条件。没有这一“桥梁”,矛盾双方就不可能相互转化,这种转化的方向是由矛盾的同一性所规定的,离开了同一性,就不能确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例如,生物的进化不是向任何别的方向进化,而只能是向它自身的变异因素所指示的方向进化。这说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它本身遗传变异的同一性规定的。真理和谬误之间既有同一又有斗争,由于有同一性,在一定的情况下,谬误能转化为真理,真理也能够转化为谬误。总之,由于矛盾同一性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因此它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也是有条件的。它能为矛盾双方的转化提供“桥梁”,使事物呈现相对静止状态,但它自身不能引起事物的量变,不能使矛盾双方相互转化。唯物辩证法肯定同一性的这种作用,就是肯定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的合理性和稳定性。2.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即事物,而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事物的发展过程都表现为两种状态,即相对稳定状态(量变状态)和显著变动状态(质变状态)。两种状态的运动都是由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相互斗争引起的。因此,对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可以从事物运动的两种状态去认识。(1)在事物的相对稳定状态中,斗争性使矛盾双方力量此消彼长,为事物的质变做准备。事物发展的过程,首先是矛盾带有差别的性质,随后差别深化。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推动着矛盾双方各自发展和壮大,造成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在双方的对立中,互不相让的争高竞长使原来力量对比的平衡慢慢出现了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和事物质变进行量的积累。没有矛盾双方的对立,就没有这种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就没有由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例如,生物界的生存竞争会不断改变物种的数量和素质,为更能适应新环境的物种的产生准备条件;市场竞争为商品的花样翻新、技术改进、质量提高提供条件。没有对立面的斗争所引起的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事物的根本质变就不可能发生。(2)在事物的显著变动状态中,斗争性冲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使旧矛盾统一体的瓦解和新矛盾统一体的产生。这种作用更加明显,具体表现在:现存事物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急剧的变化,沿着各自的方向达到其极限时,矛盾双方的斗争突破原事物的限度,于是矛盾双方互相转化,事物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由一事物转变为他事物。这个转化过程是矛盾着的对立面彻底分离的过程,是旧统一体的破裂、新统一体产生的过程。只有通过矛盾双方激烈的搏斗,才能使旧的矛盾统一体瓦解,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如果没有斗争性的作用,事物就不能完成这种转化,也就没有发展。例如,在社会生产方式中,生产力发展达到或超过生产关系所容纳的极限时,生产关系就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这时就必须通过社会革命(改革)来变革生产关系,即突破旧生产方式的界限。只有这样,才能使生产力继续向前发展。这种变革,没有矛盾的斗争是不能实现的。事物的质变过程就是矛盾对立面互相排斥,矛盾斗争得到彻底贯彻的过程。必须指出,矛盾的斗争性推动事物的发展,并不是说斗争就是发展,也不能说任何斗争都能推动事物的发展。只有新事物反对旧事物的斗争,才能推动事物的前进、发展。总之,唯物辩证法肯定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就是肯定事物的变动性、暂时性。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连结、不可分割的。前面在理论上已对同一性和斗争性对事物发展的积极作用分别进行了分析,这样做绝不意味着两者在现实的事物发展中是可分离的,可单独起作用的。恰恰相反,两者的作用只有在它们的互相结合中才能实现。毛泽东说:“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存在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之中。事物内部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和斗争性的绝对性同事物静止的相对性和运动的绝对性是一致的,正如运动以静止为条件却不断打破静止,矛盾斗争不能离开同一但又在破坏着同一是一样的。这种情形突出表现在矛盾转化中,矛盾转化过程是旧统一体破坏和新统一体建立的过程。在旧的矛盾统一体完全瓦解之前,矛盾双方并未完全割断联系,并未完全失去同一性,但已是瓦解中的同一。这时,同一既存在又不存在。与此同时,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斗争倾向越来越强烈,以致彻底分离,旧的矛盾统一体解体而让位于新的矛盾统一体,从而使原来的矛盾得到解决,开始新的矛盾运动。由此可见,矛盾转化的实际过程是对立双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同一性和促使它们分离、解体的斗争性共同作用的过程。世界正是因为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结合、共同作用,才实现了矛盾转化,从而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这就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在社会发展中,社会内部矛盾既统一又斗争,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即由于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适应和不相适应引起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新的适应生产力要求的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新的上层建筑代替旧的上层建筑。唯物辩证法全面地认识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在认识和实践中,决不能片面夸大一方而否认另一方,因为片面夸大同一性的作用必然导致否认事物的发展,片面夸大斗争性的作用必然会否定事物的稳定性,认为“斗争就是一切”“斗争就是发展”,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理论,在实践中也是错误的。小故事鲁国欹器孔子带他的弟子瞻仰鲁桓公宗庙,在案桌上发现一只形状古怪的酒壶。孔子问守庙人:“这是什么酒器?”守庙人回答:“是君王放在座右作为铭志用的酒壶。”“啊,我知道它的用处了!”孔子回头对弟子们说,“快取清水来,灌进这只酒壶里。”弟子舀来一大瓢清水徐徐注入酒壶,大家都屏息静气地看着。只见水注入不多时,壶身开始倾斜了;当水达到壶腰时,酒壶却重新立得端端正正的;再继续灌水,水刚到壶口,酒壶就“砰”的一声翻倒在地。大家都莫名其妙,一起抬头看着孔子。孔子拍手叹道:“对啊,世上哪有满而不覆的事物啊!”子路问:“老师,请问这个酒壶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其中可有道理?”“当然有!”孔子对大家说,“做人的道理也同这只酒壶一样:聪明博学,要看到自己愚笨无知的一面;功高盖世,要懂得谦虚礼让;勇敢孔武,要当作还很怯弱;富庶强盛,要注意勤俭节约。人们常说的不偏不倚、截长补短,也就是这个道理。”(二)正确处理人生矛盾,积极促进自身发展面对人生中的种种矛盾,历来有不同的人生态度,中职生要采取积极的心态。

我要提问

如何认识人生中的矛盾?(1)面对欢乐与苦难,如果一个人由自己的欢乐想到人民、民族的欢乐,由自己的苦难想到人民、民族的苦难,他就会以积极、正确的心理和思想状态,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来指导自己面对和改变社会生活。他会认为人生是在为人民创造幸福中体现价值,并在学习、工作、实践中以顽强的精神毅力克服一切困难,不断超越自己,努力成为对人民、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在此基础上,他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最终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无数无产阶级革命前辈,他们一生的言行就是这种人生理想的写照,是崇高、科学的人生观的反映与体现。他们在思想上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们的行为总是闪烁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把别人的欢乐与苦难当作自己的欢乐与苦难,把维护人民、集体的利益当作自己的天职;他们的一切言行都以是否有利于人民、集体为准则,一事当前,总是先为人民、集体着想,对同志极端热忱,对人民极端负责。(2)面对欢乐与苦难,如果一个人认为人生的欢乐是理所应当的(这也是人的心理思维定式作用的结果),他所体验到的就可能尽是苦难,特别是在受到社会条件制约和人生发展出现挫折等情况时更是如此,正如有时听到的——“为什么天底下最倒霉的事都让我一个人碰到了”。总结其原因,是人的欲望太多,人为了满足欲望而相互争斗所致。一方面,现实生活中的人都带着高尚的假面具,都为满足私欲而拼命争斗,看到别人求私利,自己当然也要求私利,“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结果走上了自私自利、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低俗的不归路。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的人用各种方法来对待欲望,有宗教的与非宗教的,也有以看淡、节制、忍让的心态来调节的。虽然它们有合理成分,但是也有许多不合理因素,特别是仅以舍去、消灭人的欲望作为摆脱世俗的困扰、进“天堂”等的途径,将导致极端的禁欲主义,同样是不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的。(3)在上述两者之间还有众多的、不同的人生观,既有正确的又有错误的,在一个人身上有时是积极的,有时是消极的,而且各种人生理论都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实证。究其原因,其一,我国小生产者众多,小生产者既是劳动者,又是私有者,人生观具有不稳定性。受到积极因素影响时,他们能以科学的人生观为指导;受到消极因素影响时,则可能走到另一面。其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社会转型时社会关系的复杂性、社会发展的艰巨性、经济为发展杠杆的驱动作用、利益分配再调整等的影响使人们的人生理论不断摇摆和动摇。其三,改革开放后,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冲突,西方发达国家依据其经济、军事上的优势以及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导作用等,不断对我国进行文化观念的渗透。其四,人类历史发展过程表明,人们的人生价值取向从来都是多元化的,现时代人们的人生价值取向更加多样化。综上所述,面对人生中的各种矛盾,中职生应该坚持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和方法,既要看到矛盾的对立和不同,也要看到二者的相互联系,从而抓住矛盾的焦点和实质,消除对立、化解矛盾,进而推动事物的发展,同时促进自身的发展。例如,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要学会与人合作共事,善于学习他人之长,才能促进自身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总想通过损害别人的利益为自己攫取好处,结果只能导致自己的失败,但如果认真听取消费者的意见,学习竞争对手比自己的高明之处,就能在发展自己的同时给社会带来利益,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如果一个人能不断解决人生的矛盾,在面对人生困惑与挫折时意志坚定,面对阴暗面时勇于在逆境中奋斗,经得起考验,不随波逐流,那么他的人生目标就是高尚的,其人生态度就是积极的,就能够以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乐观主义精神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知识卡片对立统一规律列宁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这就是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于这一观点,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什么是联系?为什么会发展?这是辩证法必须回答清楚的问题。而对立统一规律对这个问题做出了明确回答,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相互对立的两方面的统一,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则是对立面之间既统一又斗争的矛盾运动。这就从根本上阐明了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实质问题。知识卡片(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在唯物辩证法的全部规律和范畴中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系,因此,抓住对立统一是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例如,质量互变规律所揭示的质和量、质变和量变,否定之否定规律中的肯定和否定、继承和发展、曲折和前进,等等,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至于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基本范畴,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内容和形式、本质和现象、可能性和现实性等,都是按对立统一关系来展开的。因此,只有把握对立统一规律这把“钥匙”,才能理解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才能理解唯物辩证法的诸范畴。这就是说,对立统一规律内在地把辩证法和其他规律与范畴联结成一个有机统一的体系。知识卡片(3)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既是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又是认识思维的发展规律,是科学的认识工具和认识方法。毛泽东指出,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的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这就告诉我们,唯物辩证法作为宇宙观,最根本的就是关于世界的矛盾观;作为认识方法,最根本的就是矛盾分析法。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即分析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所谓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转化矛盾。矛盾的方法就是一分为二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分析事物时,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既要看到统一性,又要看到对立性;既要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又要看到矛盾的特殊性;既要看到内部矛盾,又要看到外部矛盾;等等。坚持对立统一的方法即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一切事物的根本方法。知识卡片(4)对立统一规律从根本上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区别开来。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普遍联系和全面发展、把握唯物辩证法的钥匙,是坚持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键。它揭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认识和实践中,普遍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等对立的根源在于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形而上学要坚持孤立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就必须从根本上否认事物的对立统一,即矛盾,否认事物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否认事物本身的矛盾,必然看不到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可见,是否承认矛盾(对立统一)关系到对事物运动变化的源泉问题的理解。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这个问题上的对立与分歧,决定着二者在其他问题上的对立和分歧。因此,是否承认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斗争的焦点,也是它们的根本区别所在。总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但不能把唯物辩证法简单地归结为对立统一规律。因为核心和实质不能代替全体,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围都具有对立统一规律所容纳不了的独特内容。同时,核心和实质也是同辩证法的其他规律与范畴相比较而言的,相联系而存在的。如果抹杀了其他要素相对独立的价值,所谓核心和实质也就不复存在了。可见,唯物辩证法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具有严谨的科学性。第二节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物质世界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唯物辩证法就是对物质世界的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本质方面的反映。唯物辩证法坚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认为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或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结、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等的相互关系。在无限的宇宙中,联系不是个别事物之间暂时的、特殊的关系,而是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所共有的客观的、普遍的本性;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发生联系;世界是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网上的一个部分、成分或环节,都体现着普遍的联系。小故事世间万物皆有联系金泰和五年(1205),元好问去并州参加科举考试,途中遇到一个猎人。这个猎人将一对在天空中翱翔的大雁射下一只,而另一只在空中盘旋哀鸣,在确信伴侣已死后便也头朝地撞死。大雁的情谊深深打动了元好问,于是便有了名篇《摸鱼儿·雁丘词》。作者在词的开篇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直接发问,由此可以看出大雁殉情对作者的强烈震撼,此问又把作者对大雁的感慨广义地推及世间万物。可见,世间万物都是有联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这些周围事物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失去了这些周围的事物,该事物就失去了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由若干部分、要素构成的,构成事物的各个部分、要素不是散乱的一团,而是相互依存、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整体。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处在纵横联系之中,从自然界的内部到人类社会的内部、人的意识的内部,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到客观世界与人的意识之间,都联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有机整体。唯物辩证法客观地反映了世界的真实面貌,看到了世界是由相互联系的事物所构成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因而要求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来看待世界的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普遍与特殊等各种关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告诉人们,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有机统一体。而物质世界是由千差万别、错综复杂的具体事物构成的,不了解具体事物作为部分、要素、特殊个体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显然不符合客观实际。但是,看不到具体事物与整体及整体中的其他部分、系统及系统中的其他要素之间的联系,就看不到世界的本来面目。(二)联系的特点1.联系的客观性唯物辩证法所说的联系是指事物的存在和运动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联系,即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世界上的每个事物或现象都同其他事物或现象相互联系着,没有绝对孤立的东西。任何事物的存在和运动都在于它内部结构、要素之间的某种特定的联系及运动,都在于它同周围其他事物的一定联系、相互作用及变化。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要求人们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出发,不能用主观臆造的联系代替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这是唯物辩证法与诡辩论的重要区别所在。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了唯物论。因为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所以必须反对两种倾向。一是反对凭空创造联系。“乌鸦叫丧,喜鹊叫喜”“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等,这些都是唯心主义的想法,不仅不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好运,而且会给人们带来诸多不便,所以必须反对这种凭空创造的联系。现实生活中不仅存在着这种主观臆造联系的现象,更严重的是存在着大量无视客观联系,甚至破坏客观联系的现象。二是反对忽视客观联系。目前,一些人由于片面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忽视了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的联系,这样的行为必将遭受大自然的“报复”。许许多多触目惊心的事例告诉人们,人类如何对待自然,自然也将如何回报人类,所以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必须自觉地保护环境。必须牢记,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无法否定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的过去、现在与将来的联系。事物的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人们强加的。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并不否认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起新的具体的联系。小故事量体裁衣明朝嘉靖年间,北京城中有位名气很大的裁缝,他亲手裁制的衣服,长短肥瘦,无不合体。有一次,御史大夫请他裁制一件进宫穿的朝服。裁缝手脚利索地量好了他的身腰尺寸,又问:“请教御史老爷,您当官当了多少年了?”御史听了很奇怪,反问他:“你量体裁衣就够了,还要问这些干什么?”裁缝回答说:“年轻相公初任高职,意高气盛,走路的时候精神抖擞,挺胸凸肚,裁衣就要后短前长;做官有了一半年资,意气微平,衣服应当前后一般长短;当官年久而将迁退,则内心悒郁不振,走路时低头弯腰,做的衣服就应该前短后长。所以,我如果不问明做官的年资,怎么能裁出称心合体的衣服来呢?”御史听了大为叹服。2.联系的普遍性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以下三层含义:

(1)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2)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3)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相互作用中,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事物。实践作为人的生命活动和社会存在的形式,实质上是人类所特有的联系形式,即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社会中人与人的一切现实联系的基本方式和途径。这已被人类的实践经验和科学发展所证明。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网上的一个网结,并通过这个联系网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要求用整体性的观点认识事物。整个世界可以看作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一个具体事物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要尽可能把握事物之间的一切联系和联系的环节、方面及其中介,要全面地看问题。不仅要从相互联系中认识和把握事物,而且要从客观事物的全部联系中认识事物,防止“只见局部,不见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黑格尔说得好,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的存在,就不像原来长在身上时那样,它的灵活性、运动、形状、颜色等都改变了,而且它腐烂起来,丧失它的整个存在了。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才获得它的地位。小讨论恩格斯曾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对这句话应如何理解?小故事“喝酒”荣获诺贝尔奖美国物理学家格拉塞尔在喝啤酒时看到酒杯中一串串上升的气泡,猛然想到自己一直在研究的课题——怎样探测高能粒子的飞行轨迹。于是,他用啤酒代替高能粒子穿越的介质,顺手拿起几粒碎小的鸡骨头代替高能粒子,等到酒杯中的气泡冒完,将其丢入杯中,随着碎骨粒的沉落,其周围不断冒出气泡,气泡显示了碎骨粒下降的轨迹。在格拉塞尔看来,空气中看不见的气泡在液体中往上浮的时候被看到了,这就很有意思。他回到实验室,用透明的液态氢代替啤酒,装入能耐高压的密封容器里,核物理研究的气泡室就这样发明了。当带电粒子穿过液态氢时,液体里就会发生“沸腾”。这就如同在啤酒中放进鸡骨头一样。带电粒子经过的地方产生很多气泡,从而清楚地显示出带电粒子运行的轨迹。年仅34岁的格拉塞尔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3.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事物的联系不仅普遍存在着,而且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客观世界是一个多样性的统一物质世界,因而世界上事物的普遍联系也是无限复杂多样的,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一方面,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联系形式。例如,无机物之间的联系表现为能量的交换、力的作用、空间和时间的对比等;生物之间的联系表现为生态平衡、同种动物之间的群体性等;社会性的联系表现为经济的、政治的、思想文化的、地域的、民族的、家庭的等人和人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同样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也会有多种多样的特点和形式。例如,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有不同元素原子和电子的重新组合、能量的变化、光和热的产生或吸收;在人和人之间,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物质联系,有思想、知识、理论、情感等意识和心理的交流。那么,事物联系的基本形式有哪些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直接联系是事物之间不经过中间环节而发生相互作用的联系,间接联系是事物之间经过中间环节才发生相互作用的联系。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直接联系是有限的,而与众多事物的间接联系则是无穷的,事物本身正是通过有限的直接联系和无限的间接联系与众多的事物联系起来,存在于世界的普遍联系之中。(2)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本质联系是事物内部的、比较稳定的必然联系,非本质联系是事物外部的、不稳定的现象联系。人们认识事物就是透过事物的非本质联系而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从而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3)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内部联系是事物内部要素间的相互关联,外部联系是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4)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必然联系是事物间的确定不移的联系,偶然联系是事物间的不确定的联系。事物的联系是复杂的,主要表现为联系的条件性、不平衡性和可变性等。在事物的实际发展中,多种多样的联系错综地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各种联系之间互为条件。事物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种形式的联系如何发生、如何实现,都以与之相关的其他联系为条件。多种联系在事物及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又是彼此不同而具有不平衡性的,其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即规律,规律是对事物的根本面貌和发展趋势起决定性作用的联系。在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过程中,各种具体的联系无不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任何联系本身实际上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条件的转变,具体联系不仅会随时发生量的变化,而且在性质、方向和方式上会发生质的变化,各种不同的联系之间能够互相转化。小故事渡渡鸟和卡伐利亚树印度洋上有个美丽的火山岛屿毛里求斯。在16世纪欧洲人踏上该岛之前,岛上几乎到处是茂密的热带森林,林中奇花异树、珍禽怪兽比比皆是。岛上生活着—种在地面活动和筑巢、不会飞的大鸟——渡渡鸟。它的身高可达1米,体重在15千克左右。因为浑身长着羽毛,其体型看上去要更大一些。16世纪,欧毁坏渡渡鸟建在地面的巢、吞食鸟蛋,使渡渡鸟的种群数量大幅度减少,到1681年,岛上最后—只渡渡鸟被“消灭”,从此这种珍贵的大鸟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所有的动植物都生存在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每个物种都与周围几十个物种保持着紧密的关系。当一个物种消失后,会有许多物种受到影响,甚至会走向灭绝的边缘。渡渡鸟的消失对于当地的环境产生了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卡伐利亚树。高大的卡伐利亚树是毛里求斯岛上特有的树木,卡伐利亚树的果实是渡渡鸟的主要食物,渡渡鸟虽然没有牙齿,却有着强有力的胃,胃中还有网球大小的石头,卡伐利亚树的果实为渡渡鸟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而只有经渡渡鸟的胃打磨过的卡伐利亚树的果核才能发芽生长。也就是说,卡伐利亚树为渡渡鸟提供食物,渡渡鸟帮助卡伐利亚树传播种子。随着渡渡鸟的消失,卡伐利亚树大量减少。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一些思想家曾以不同方式探讨过联系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孤立、片面的形而上学观点曾长期占据重要地位。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明确且完整地阐明了普遍联系原理及其在科学世界观体系中的地位。它指出,只有通过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考察,才能科学地说明物质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关于事物、现象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特征之一。恩格斯说,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普遍联系原理为人类在总体和细节上深入地把握世界的辩证本性提供了有力的武器。人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运用联系的观点,注意运用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一哲学理论,从恰当的角度思考问题,或着眼全局,或抓住局部问题。总之,要考虑事物本身的特点并兼顾联系的观点来处理问题,不能孤立、片面地看问题。(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要正确认识事物,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在了解个别事物时,要注意把握它同周围有关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在分析事物的某一要素时,要注意把握它同其他要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不要孤立地看问题。(1)要坚持用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自觉克服形而上学孤立看问题的倾向。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看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把握一切主要方面的联系,而不能片面地只看到一种联系。因为客观存在的每种事物都是由各方面因素相互联系构成的。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还要正确处理事物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注意把握各方面的综合平衡。不能顾前不顾后,顾左不顾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还要反对实际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搞好学习,做好工作。(2)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寻求最优目标。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有机整体。要坚持整体的观点,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不论是多么微小或巨大的系统,都是由内部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整体功能并不等于各个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整体功能是各个部分功能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产生的新功能,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综上所述,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联系的、客观的和具体的。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人们从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中去把握事物,用联系的观点去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防止思想方法的绝对化和片面性。知识卡片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要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全局或整体是指事物的各内在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局部或部分是指组成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要素及发展全过程的某一阶段。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应当做到以下几点:(1)树立全局观点,局部服从全局。局部是由全局决定的,局部离不开全局。任何局部都是全局的局部,都必须和全局相联系。局部只有在同全局的联系中才能获得自身的价值和意义。(2)重视局部的地位和作用。全局是由局部构成的,全局离不开局部。全局如果离开了局部就只能成为空洞、抽象的概念。没有局部就没有全局,局部是全局存在的前提。全面地看问题,也不能忽视局部。任何一个局部,都是全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都对全局有一定的影响,要重视发挥局部的作用。(3)抓住关键性的局部。不同的局部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总有某些局部在全局中居于关键的地位,起着主导的作用。这就要求人们既要通观全局,又要抓住具有关键性、决定性意义的局部,这样才能把全局带动起来。知识卡片(4)在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不可兼得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