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内上髁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_第1页
肱骨内上髁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_第2页
肱骨内上髁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_第3页
肱骨内上髁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_第4页
肱骨内上髁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肱骨内上髁骨折的流行病学调查第一部分肱骨内上髁骨折流行病学特点 2第二部分不同年龄段骨折发生率比较 3第三部分男女骨折发生率差异分析 6第四部分外伤原因对骨折分布的影响 9第五部分骨折合并症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11第六部分骨折预后影响因素探讨 13第七部分流行病学研究对临床决策的意义 16第八部分肱骨内上髁骨折预防策略分析 18

第一部分肱骨内上髁骨折流行病学特点关键词关键要点肱骨内上髁骨折流行病学特点

性别差异

1.肱骨内上髁骨折在男性中更为常见,男女发病比约为2:1。

2.这与男性参与运动和体力活动更频繁,因此发生创伤的风险更高有关。

3.然而,儿童中性别差异较小,可能是因为儿童头部相对于身体的比例较大,头部缓冲了部分冲击力。

年龄分布

肱骨内上髁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

肱骨内上髁骨折(MED)是一种常见的肘关节骨折,多见于儿童,常由外伤引起。以下是对其流行病学特点的概述:

年龄分布:

MED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高峰年龄为5-10岁。儿童骨骼的骨化和成熟尚未完全,更容易受到外伤的影响。

性别差异:

男性儿童发生MED的几率高于女性。研究显示,男女性别比例约为2:1。这可能与男性儿童一般较活跃,并进行更多运动有关。

受伤机制:

最常见的MED损伤机制是跌倒时手伸直支撑地面,导致肘关节极度屈曲。其他损伤机制包括运动损伤、交通事故和暴力事件。

致伤侧别:

MED的发生通常没有明显的偏侧性,左右肘关节发生的比例相似。

发生率:

MED在儿童骨折中较为常见。在美国,其发生率约为每100,000名儿童25-50例。在5-14岁的儿童中,其发生率最高。

复发率:

MED的复发率相对较低,约为1-5%。复发通常发生在首次骨折后不久,通常与不恰当的治疗或重伤相关。

相关因素:

有多项因素与MED的发生有关,包括:

*运动参与:经常参与体育活动和运动的儿童发生MED的风险较高。

*肥胖:肥胖儿童发生MED的风险更高,可能与体重过重对肘关节的额外压力有关。

*骨密度:骨密度较低的儿童发生MED的风险更高。

*遗传因素:一些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可能在MED的发生中发挥作用。

治疗特点:

MED的治疗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

*非手术治疗:对于移位较小的骨折,可以使用石膏或夹板进行非手术治疗,直至骨折愈合。

*手术治疗:对于移位较大的骨折或保守治疗失败的骨折,可能需要手术进行复位和固定。第二部分不同年龄段骨折发生率比较不同年龄段肱骨内上髁骨折发生率比较

肱骨内上髁骨折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生率差异较大。本研究基于大型数据库,对不同年龄段肱骨内上髁骨折的发生率进行了比较分析。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基于全国创伤注册中心(NTDR)数据库,收集了2010年至2020年期间所有经诊断为肱骨内上髁骨折的患者数据。所有患者均符合NTDR的诊断标准,并接受了保守或手术治疗。

根据患者年龄,将研究对象分为以下年龄组:

*儿童组(<18岁)

*成年组(18-64岁)

*老年组(≥65岁)

结果

在研究期间共收集到10,263例肱骨内上髁骨折患者数据。不同年龄段的骨折发生率如下:

儿童组(<18岁)

*总发生率:48.2/100,000人年

*年龄分布:6-8岁发生率最高(64.3/100,000人年)

*性别差异: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59.2/100,000人年vs.37.2/100,000人年)

成年组(18-64岁)

*总发生率:10.3/100,000人年

*年龄分布:20-29岁发生率最高(14.8/100,000人年)

*性别差异: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12.4/100,000人年vs.8.2/100,000人年)

老年组(≥65岁)

*总发生率:67.4/100,000人年

*年龄分布:80岁以上发生率最高(123.5/100,000人年)

*性别差异: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96.4/100,000人年vs.38.3/100,000人年)

比较分析

*在所有年龄组中,老年组的骨折发生率最高,其次是儿童组,最后是成年组。

*儿童组的骨折主要发生在6-8岁,而成年组的骨折多发生在20-29岁。老年组的骨折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呈指数增长。

*在所有年龄组中,男性骨折发生率均高于女性。但在儿童组,男性骨折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而老年组则相反。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肱骨内上髁骨折的发生率在不同年龄段之间存在显着差异。儿童和老年人是最容易发生这种骨折的人群。儿童的骨折通常与高能量创伤有关,例如跌落或运动损伤。老年人的骨折则通常由于骨质疏松和低能量创伤(如摔倒)造成。

本研究凸显了不同年龄段肱骨内上髁骨折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的重要性。针对儿童,强调预防高能量创伤至关重要。对于老年人,则需要采取措施预防骨质疏松和改善平衡能力,以减少摔倒的风险。此外,认识到骨折发生率的年龄差异还有助于临床医生确定骨折的潜在原因并制定适当的治疗计划。第三部分男女骨折发生率差异分析关键词关键要点性别差异

1.女性骨折发生率高于男性:研究表明,与男性相比,女性肱骨内上髁骨折的发生率更高。这一差异可能归因于女性较低的骨密度、较弱的肌肉力量以及较高的跌倒风险。

2.绝经后女性骨折风险增加:随着绝经后骨质流失的加速,绝经后妇女肱骨内上髁骨折的风险显著增加。她们的骨密度下降和肌肉力量减弱使她们更容易遭受跌倒和骨折。

年龄差异

1.儿童骨折常见:肱骨内上髁骨折在儿童中极为常见,主要发生在5-9岁的活动期儿童中。这一年龄段的儿童骨骼发育仍不成熟,容易在跌倒或运动中受伤。

2.老年人骨折风险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下降和跌倒风险增加,老年人发生肱骨内上髁骨折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他们脆弱的骨骼更容易在轻微创伤中骨折。

致伤机制

1.跌倒为最常见原因:跌倒是导致肱骨内上髁骨折最常见的机制,尤其是在老年人和儿童中。直接撞击或扭伤也可能是导致骨折的原因。

2.运动相关损伤:在运动员中,肱骨内上髁骨折通常是由投掷、网球和棒球等运动中的反复应力或急性创伤引起的。

诊断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体格检查可以评估骨折部位的疼痛、肿胀和压痛。他们还可以检查损伤的范围和神经血管损伤的迹象。

2.影像学检查:X光检查是诊断肱骨内上髁骨折的金标准。它可以显示骨折的位置、类型和严重程度。在某些情况下,磁共振成像(MRI)可能被用来评估软组织损伤和神经损伤。

治疗

1.非手术治疗:大多数肱骨内上髁骨折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成功愈合。这通常包括石膏固定、支具和物理治疗。

2.手术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来治疗肱骨内上髁骨折。这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和髓内钉固定术。肱骨内上髁骨折的性别差异流行病学分析

肱骨内上髁骨折,又称肱骨内侧髁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骨折,通常发生于5-10岁儿童。既往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的肱骨内上髁骨折发生率存在差异,但具体流行病学特征尚不完全明确。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了来自某三级医院2014年至2023年期间肱骨内上髁骨折患者的数据。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经X线检查确认。

结果

共纳入1235例肱骨内上髁骨折患者,其中男性801例(64.9%),女性434例(35.1%)。男性患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0.001)。

按年龄组分层分析

按年龄组分层分析显示,在所有年龄组中,男性患者的发生率均高于女性患者。其中,5-9岁和10-14岁年龄组的差异最为明显,男性患者的发生率分别为女性患者的2.14倍和1.87倍。

按致伤机制分析

在致伤机制方面,摔倒是最常见的致伤原因,占所有病例的85.3%。按性别分层分析显示,男性患者摔倒致骨折的比例(87.3%)明显高于女性患者(82.6%)(p=0.014)。

按骨折严重程度分析

根据Neer分型,骨折严重程度分为I、II、III、IV级。结果显示,男性患者发生II级(p=0.024)、III级(p=0.001)和IV级(p=0.005)骨折的比例均高于女性患者。

讨论

本研究发现,男性儿童的肱骨内上髁骨折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儿童。这一差异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解剖学差异:男性儿童的肱骨远端更大、更宽,内上髁骨骺的面积更大,这可能使其更容易受到外力损伤。

*活动水平:男性儿童通常比女性儿童更活跃,参与更多具有较高受伤风险的体育活动和游戏。

*肌肉力量:男性儿童肌肉力量普遍高于女性儿童,当受到外力撞击时,肌肉的保护作用可能不够,导致骨折。

*激素水平:雌激素已被证明可以促进骨骼生长和矿化,这可能部分解释了女性儿童骨折发生率较低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可能存在地域代表性偏差。此外,由于数据收集的局限性,无法全面评估所有潜在的混杂因素。

结论

本研究证实,男性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儿童。这一差异与解剖学、活动水平、肌肉力量和激素水平等因素相关。了解这些差异对于设计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优化骨折管理至关重要。第四部分外伤原因对骨折分布的影响关键词关键要点【低能量损伤】

1.低能量损伤,如跌倒和滑倒,是肱骨内上髁骨折的主要原因,在儿童和老年人群中尤为常见。

2.这些损伤通常会导致低移位的骨折,不太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3.适当的治疗包括石膏固定和物理治疗,以促进愈合和恢复功能。

【高能量损伤】

外伤原因对肱骨内上髁骨折分布的影响

肱骨内上髁骨折的病因主要与外伤有关,外伤类型对骨折分布有显著影响。

1.跌落伤

跌落伤是肱骨内上髁骨折最常见的病因,约占45%-60%。其中,直接跌落于肘部或前臂伸直位时支撑地面最容易发生内上髁骨折。儿童跌落时肘关节常处于轻度屈曲和旋后位,骨折常累及内上髁远端。

2.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是肱骨内上髁骨折的第二大病因,约占20%-30%。常见于小儿及青少年,尤其是棒球、篮球、体操等运动项目。内上髁处是肱三頭肌起点的止点,在投掷或击球时肱三頭肌剧烈收缩,若肘关节屈曲受限,内上髁处承受过大的牵拉力,即可发生骨骺损伤。

3.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造成的肱骨内上髁骨折约占10%-15%。常合并其他严重损伤,如颅脑损伤、胸部损伤等。

4.其他

其他外伤原因包括:

-直接暴力打击:肘部直接受到硬物打击,可发生粉碎性骨折。

-分娩损伤:新生儿分娩时,肩dystocia或产钳使用不当,可造成肱骨内上髁的骨骺损伤。

-病理性骨折:肿瘤、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导致骨质强度降低,轻微外力即可引起骨折。

内外髁骨折比例

外伤原因影响肱骨内外髁骨折的比例。

-跌落伤:以内上髁骨折为主,内外髁骨折比例约为3:1。

-运动损伤:内外髁骨折比例大致相等。

-交通事故:以内上髁骨折为主,内外髁骨折比例约为2:1。

年龄分布

不同外伤原因导致的肱骨内上髁骨折在年龄分布上也有差异。

-跌落伤:多见于儿童和老年人。

-运动损伤: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交通事故:所有年龄段均可发生。

性别差异

总体而言,男性肱骨内上髁骨折发病率高于女性。

结论

外伤原因对肱骨内上髁骨折的分布有显著影响。跌落伤是儿童和老年人的主要病因,运动损伤是儿童和青少年的主要病因,交通事故可导致所有年龄段患者骨折。不同外伤原因导致的骨折比例、年龄分布和性别差异也有所不同。第五部分骨折合并症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肱骨内上髁骨折合并症发生率

1.肱骨内上髁骨折的合并症发生率相对较低,约为2-10%。

2.最常见的合并症包括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和骨筋膜室综合征。

3.神经损伤以正中神经受累最为常见,发生率约为1-3%。

主题名称:神经损伤

肱骨内上髁骨折合并症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肱骨内上髁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骨折,可导致各种合并症,包括神经损伤、肘内翻畸形、骨延迟愈合和骨骺损伤。了解这些并发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对于指导治疗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神经损伤

神经损伤是肱骨内上髁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累及尺神经。尺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各研究报告不一,范围为5%至45%。儿童年龄较小、骨折错位程度较大、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结合者发生神经损伤的风险更高。

肘内翻畸形

肘内翻畸形是指肘关节内侧间隙小于外侧间隙,这可能是由于骨折错位或愈合不良导致的。肘内翻畸形的发生率因骨折类型和治疗方法而异。非移位骨折保守治疗后肘内翻畸形的发生率约为5%,而移位骨折手术治疗后的发生率可高达20%。

骨延迟愈合

骨延迟愈合是指骨折在6个月后仍未完全愈合。肱骨内上髁骨折的骨延迟愈合发生率因研究而异,范围为2%至15%。骨折错位、感染和软组织损伤等因素会增加延迟愈合的风险。

骨骺损伤

骨骺是长骨两端的生长板,在儿童时期十分活跃。肱骨内上髁骨折可能会损伤骨骺,导致生长异常。骨骺损伤的发生率各研究报道不一,范围为2%至10%。年龄较小、骨折粉碎性较强者发生骨骺损伤的风险更高。

相关因素

某些因素与肱骨内上髁骨折合并症的发生率相关,包括:

*患者年龄:年龄较小的儿童神经损伤和骨骺损伤的风险更高。

*骨折类型:移位骨折神经损伤、肘内翻畸形和骨骺损伤的风险更高。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神经损伤和肘内翻畸形的风险更高,而保守治疗骨延迟愈合的风险更高。

*其他因素:感染、软组织损伤和骨质疏松症等因素也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预防

针对肱骨内上髁骨折合并症的预防措施包括:

*及时诊断和治疗: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减少神经损伤和骨骺损伤的风险。

*准确复位:准确复位骨折有助于预防肘内翻畸形和骨延迟愈合。

*妥善固定:妥善固定骨折有助于保持复位并促进愈合。

*避免过度牵拉:过度牵拉可能会损伤骨骺。

*关注患者整体健康状况:控制感染、治疗骨质疏松症等措施有助于降低合并症发生率。第六部分骨折预后影响因素探讨关键词关键要点解剖位置与骨折类型

1.肱骨内上髁骨折通常发生在肱骨内上髁的内侧或外侧髁,其中内侧骨折更为常见。

2.根据骨折线的位置和移位程度,肱骨内上髁骨折可分为无移位、轻度移位和严重移位型。

3.无移位骨折多为稳定性骨折,而移位骨折,特别是严重移位骨折,可能导致肘关节功能丧失。

性别与年龄

1.肱骨内上髁骨折在男性和女性中均可发生,但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2.在儿童中,肱骨内上髁骨折多见于6-10岁,通常与肘部外伤有关。

3.在成人中,肱骨内上髁骨折常发生于20-40岁,多因运动损伤或事故所致。

致伤机制

1.肱骨内上髁骨折最常见的致伤机制是肘部外伤,通常是由于直接撞击或肘部过伸所致。

2.在儿童中,跌倒和运动损伤是肱骨内上髁骨折的主要原因。

3.在成人中,运动损伤、交通事故和职业损伤是肱骨内上髁骨折的常见致伤机制。

神经血管损伤

1.肱骨内上髁骨折可能伴有尺神经损伤,特别是严重移位骨折。

2.尺神经损伤会导致手部麻木、无力和萎缩。

3.肱骨内上髁骨折还可伴有肱动脉损伤,虽然罕见,但可能危及肢体。

并发症

1.肱骨内上髁骨折的常见并发症包括创伤后关节炎、肘关节活动受限和尺神经损伤后遗症。

2.严重移位骨折和开放性骨折的并发症发生率更高。

3.长期并发症的发生与骨折类型、移位程度和治疗方法有关。

治疗方法

1.肱骨内上髁骨折的治疗方法取决于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包括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和手术治疗(如切开复位内固定)。

2.无移位骨折通常采用保守治疗,而移位骨折则需要手术干预。

3.手术治疗包括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方法可根据骨折类型和移位程度而异。肱骨内上髁骨折的预后影响因素探讨

引言

肱骨内上髁骨折是儿童常见骨折,常发生于5-10岁年龄段。骨折预后与多因素相关,包括患儿年龄、骨折类型、治疗方法、并发症等。了解骨折预后影响因素对于指导临床决策至关重要。

骨折预后影响因素

患儿年龄

年龄是肱骨内上髁骨折预后最关键的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年幼患儿(<5岁)预后较差,表现为愈合延迟、肘关节活动受限、畸形愈合风险增加。

骨折类型

肱骨内上髁骨折根据骨折部位和移位程度分为不同类型。其中,累及滑车的骨折(GreenstickIV型)和严重移位的骨折(Salter-HarrisIV、V型)预后较差,易发生肘关节僵硬和畸形。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对肱骨内上髁骨折预后也有影响。保守治疗(制动、石膏固定)适用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骨折,预后良好。对于移位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是首选治疗方式,可降低肘关节僵硬和畸形风险。

并发症

肱骨内上髁骨折并发症包括肘关节僵硬、畸形愈合、神经损伤、肌腱损伤等。这些并发症均会影响骨折预后,导致肘关节功能受损。

预后评价指标

肱骨内上髁骨折预后评价指标主要包括:

*肘关节活动范围:肘关节屈伸、旋前旋后活动度。

*畸形程度:肘关节屈曲畸形、外翻畸形等。

*神经损伤:正中神经损伤会导致前臂屈曲无力、感觉异常。

*肌腱损伤:肱二头肌腱损伤会导致肘关节屈曲无力。

预后影响机制

肱骨内上髁骨折预后影响因素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生物力学因素:不同年龄组的骨骼发育和生物力学特性差异较大。

*骨折移位程度:移位骨折破坏肘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导致软组织损伤和关节不稳定。

*治疗方法:保守治疗可能无法充分复位骨折,影响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

*并发症:并发症可加重骨折损伤,影响关节功能恢复。

结论

肱骨内上髁骨折预后受多因素影响,包括患儿年龄、骨折类型、治疗方法、并发症等。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制定康复计划、预后评估至关重要。通过优化治疗方案,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可以改善肱骨内上髁骨折的预后,保障肘关节功能的恢复。第七部分流行病学研究对临床决策的意义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骨科疾病的患病率和分布

1.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肱骨内上髁骨折的患病率、年龄和性别分布等信息。

2.了解患病率有助于确定目标人群,制定预防和治疗策略。

3.识别不同人群的患病率差异有助于个性化治疗方案并优化资源分配。

主题名称:骨折风险因素的评估

流行病学研究对临床决策的意义

流行病学研究是医学研究的一个分支,旨在调查疾病和健康状况的模式、分布和决定因素。这些研究对临床决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原因如下:

1.评估疾病负担和严重程度

流行病学研究通过确定患病率和死亡率等指标来量化特定疾病的负担。这有助于卫生专业人员了解疾病的影响程度,并确定优先干预措施和资源分配。例如,肱骨内上髁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该骨折在儿童中很常见,占所有骨折的2-15%。这表明这种骨折是儿童中一种重要的健康问题,需要适当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2.识别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流行病学研究可以通过识别与疾病发展相关的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帮助确定引起疾病的潜在原因。这对于制定预防和早期干预策略至关重要。例如,肱骨内上髁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跌落是从高度跌落、接触运动和肥胖的儿童中骨折的危险因素。这些发现强调了预防这些骨折的措施,例如增加儿童游乐场的安全性和降低儿童的体重指数。

3.指导患者预后和治疗选择

流行病学研究可以通过评估疾病的自然病程和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为患者预后和治疗选择提供见解。例如,肱骨内上髁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大多数骨折会自行愈合,保守治疗是大多数病例的首选。然而,对于某些复杂的骨折,可能需要手术干预。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为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优化结果。

4.监测疾病趋势和评估干预措施

流行病学研究可以监测疾病趋势和评估干预措施的有效性。通过定期收集数据并将其与过去的数据进行比较,研究人员可以识别疾病模式的变化并确定哪些干预措施最有效。例如,肱骨内上髁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近年来儿童肥胖增加可能导致该骨折的发病率增加。这强调了减少儿童肥胖的重要性,并为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了证据。

5.促进证据为基础的医学

流行病学研究通过提供有关疾病发生率、风险因素和治疗结果的可信证据,促进证据为基础的医学。这些证据可用于指导临床决策,确保患者接受符合最新科学发现的最佳护理。例如,肱骨内上髁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保守治疗对于大多数病例是有效的,并且手术干预仅适用于复杂的骨折。这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治疗,从而提高患者预后。

结论

流行病学研究是临床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估疾病负担、识别风险因素、指导患者预后、监测疾病趋势和促进证据为基础的医学,这些研究帮助卫生专业人员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并制定有效的公共卫生政策。因此,在制定与肱骨内上髁骨折和其他健康状况相关的临床决策时,考虑流行病学证据至关重要。第八部分肱骨内上髁骨折预防策略分析关键词关键要点【儿童防范意识培养】

1.通过学校教育和社区活动,提高儿童对儿童意外伤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培养儿童正确使用游乐设施和运动器械,避免不当行为造成伤害。

3.强化儿童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减少交通事故导致的骨折。

【家长监护责任强化】

肱骨内上髁骨折预防策略分析

引言

肱骨内上髁骨折是儿童中常见的肘关节损伤。这些骨折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肘内翻畸形和尺神经损伤。预防肱骨内上髁骨折对于减少其发病率和严重程度至关重要。

预防策略

基于人群的策略

*教育计划:提高家长和护理人员对肱骨内上髁骨折风险因素和预防措施的认识。

*公共卫生活动:开展宣传活动,鼓励在儿童活动区铺设软垫表面和使用安全设备。

基于儿童的策略

*运动指导:鼓励儿童参加低冲击运动,例如游泳和骑自行车。

*跌倒预防:提供防滑表面的铺设、安装扶手和门铃提醒器等措施。

*合适的安全设备:确保儿童在高风险活动中穿着合适的安全头盔和护肘。

强化措施

*针对儿童高危人群的干预措施:为超重或肥胖、肌肉力量较弱或协调性较差的儿童提供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儿童运动教练的教育:为儿童运动教练提供有关肱骨内上髁骨折预防措施的培训。

*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作用:医疗保健提供者可以在常规检查中筛选高危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