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眼科学基础
验光师版
学习目的掌握眼各部位名称、生理特点及作用掌握眼部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对视力的影响熟悉与了解全身其他系统常见疾病的眼部临床表现及对视力的影响利用相关知识排查患者是否需要转诊第一章绪论(掌握)
一、眼科学定义
•视觉器官:眼球、眼附属器、视路、视觉中枢。
•
信息获取:视觉器官90%。
•定义:研究视觉器官疾病的产生、发展和转归,以及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医学科学。
二、视觉的产生
外界光刺激→眼屈光间质→视网膜像→光冲动→视路→传送到大脑视觉中枢→视觉。
三、通科医师学习眼科学的重要性
1.全身疾病在眼部表现如高血压、糖尿病、甲亢等。
2.眼部疾病在全身表现如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等。
3.全身疾病的诊治诱发眼病如胃肠道疾病→阿托品→急闭。
4.眼病急救处理如化学烧伤、眼球破裂伤等。第二章眼科学基础
第一节眼的组织解剖
一、眼球(eyeball)(一)眼球形状及大小近似球形,球壁之前1/6→角膜,后5/6→巩膜。
前后径:出生时16mm,3岁23mm,成年24mm。
(二)眼球组成
1.眼球壁(1)外层:角膜、巩膜、角巩缘。(2)中层:虹膜、睫状体、脉络膜。(3)内层:视网膜。
2.眼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三)眼球壁
1.外层:纤维组织膜,起保护眼内组织、维持眼球形状作用。
(1)角膜(cornea):透明,无血管,占眼球前1/6。
•直径:横11.5~12.0mm,垂直10.5~11.0mm。
•曲率半径:前面7.8mm,后面6.8mm。
•厚度:中央0.50~0.55mm,周边1.0mm。
•屈光力:+43.0D。
•角膜组织学分层
上皮细胞层:由5~6层无角化鳞状上皮细胞组成。
前弹力层:一层均质无细胞成分的透明膜。
基质层:约200层排列规则的胶原纤维束薄板组成。占角膜厚度的90%。
后弹力层:较坚韧的透明均质膜。
内皮细胞层:由一层六角形扁平细胞构成。
(2)巩膜(Sclera):由致密且相互交错的胶原纤维组成。质地坚韧,呈乳白色,占眼球后5/6。
①巩膜厚度:由后向前变薄。后极部1.0mm,赤道0.5~0.6mm,眼外肌附着处0.3mm(加肌腱膜0.6mm)。眼外肌附着处之前渐增厚,角巩缘处达0.8mm。
②视神经周边巩膜
外2/3层巩膜移行于视神经鞘膜内1/3层巩膜,向视神经纤维穿出孔延伸,并呈现网眼状,称巩膜筛板。
(3)角巩缘
①角膜和巩膜移行区,宽约1.5~2.0mm。前界:前后弹力层止端平面。后界:虹膜根部或巩膜突垂直于眼表的平面。②外观上分为半透明区和乳白色巩膜区。前者为前、后弹力层止端间,约1mm宽。后者为后弹力层止端至巩膜突或虹膜根部间。③角巩缘为房水引流系统所在部位。(4)前房角
•Schwalle线:后弹力层止端,为前房角前界。
(白色线状突起,角膜内皮与小梁区组织分界线)
•小梁网:多层网状结构,为房水排出主通道。
(每一小梁束由胶原纤维为核心,其外被覆内皮细胞而成)
•Schlem管:围绕前房角1周,呈网状管道。(内侧接小梁网,外侧接25~35条集液管,与房水静脉沟通)
•巩膜突:巩膜前口的后唇向内突起,呈白色线状。
•
睫状体带:睫状体前端,呈棕褐色。
•虹膜根部:与睫状体相连的虹膜周边部。
•虹膜未卷:靠近虹膜根部的环形波浪状隆起。
※前外侧壁:Schwalle线至巩膜突。
※后内侧壁:睫状体带和虹膜根部。
2.中层—亦称为葡萄膜、血管膜、色素膜
(1)虹膜:角膜后透见的棕色圆盘状结构。
•瞳孔:虹膜中央缺损圆孔,直径约2.5~4.0mm。
•瞳孔卷缩轮:瞳孔缘外1.5mm处环形齿轮状隆起,又称环状线,它将虹膜分为瞳孔区和睫状区。
•虹膜根部:薄,挫伤时易离断。
•
虹膜组织结构:
①色素上皮层:位于虹膜后面,由前后两层富含黑色素的细胞组成。
※瞳孔开天肌:前层表面之放射状平滑肌纤维。受交感神经支配,司散瞳作用。
瞳孔领:后层色素上皮在瞳孔缘处向前翻转,呈现环形黑色花边。
②基质层:由疏松结缔的织和虹膜色素细胞组成,富含血管,神经。
※瞳孔括约肌:瞳孔缘部基质层内的环形平滑肌纤
维,受副交感神经支配,司缩瞳作用。
(2)睫状体:虹膜根部与脉络之间的环形组织,
宽约6~7mm,颞侧较鼻侧稍宽。
•冠状部:前1/3,肥厚,宽约2mm,富含血管、神经。
内表面有约70~80个纵行皱褶称睫状突。
•扁平部:后2/3,薄而平坦,后界为锯齿缘。
(锯齿缘:扁平部与脉络膜连接处呈锯齿状)
(3)脉络膜:锯齿缘至视盘周围的眼球壁中间层。
•厚度约0.25mm,富含血管和色素细胞。
•分外、中、内层,分别为大、中血管层和毛细血管层。毛细血管层借玻璃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相连。
(4)睫状体脉络膜上腔(了解)
•
巩膜突、涡静脉出口、睫状血管和神经穿入巩膜处,以及视盘周围,睫状体和脉络膜与巩膜紧密连结,其余处均有潜在腔隙,此间隙称为睫状体脉络膜上腔。
•睫状后长、短动脉及睫状神经均经过脉络膜上腔通过。
3.内层—位于脉络膜内侧的透明膜,称视网膜。
(1)眼轴:眼球壁前、后顶点连线。(2)视轴:视物的轴线,其对应视网膜处呈凹陷,称黄斑中心凹。
(3)黄斑及黄斑中心凹:视轴对应的,直径约
1.5mm的视网膜凹陷区域,称为黄斑。其中心有直径约0.35mm的小窝,称黄斑中心凹。此区只有锥细胞,是视觉最敏锐部位。(4)中心凹反射:检眼镜下可见黄斑中心凹处有反光点。
(5)视盘:视网膜视觉神经纤维汇集并穿出眼球部。
•位于黄斑鼻侧约3mm处。
•直径约1.50×1.75mm,境界清,呈橙红色圆盘状结构。
•无视细胞,视野上表现为生理盲点。
•中央有小凹陷区,称视杯。
(6)视网膜中央动静脉
•动脉:从视神经穿进视盘后分四支,分布于视网膜上。
•静脉:汇集成四支,在视盘处再合为一支穿出视盘。
(7)视网膜胚胎发育胚胎时期神经外胚叶形成视杯。视杯外层→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视杯内层→视网膜神经感觉层。二层间有潜在间隙→易分离→网脱。
(8)三级神经元细胞
①光感受器细胞:由外节、内节、连接纤毛、体部(核部)和突触等5部分组成。②双极细胞:光感受器的神经冲动传递给神经节细胞。③神经节细胞:将神经冲动传递给视中枢。
(9)视网膜组织学分层
(掌握十层结构)
1.视网膜与玻璃体间薄膜。
2.神经节细胞发出的N纤维薄膜。
3.由神经节细胞核构成。
4.N节C与内核C相互突触部位。
5.双极C、水平C、无长突C等细胞核组成。
6.由内、外核层C相互突触部位。
7.由光感受器细胞核组成。
8.网状薄膜。
9.由光感受器细胞内、外节组成。
10.色素上皮层:基底部与脉络膜的Bruch膜紧密连结。
(二)眼内容物
1.房水:充满前、后房的透明液体,总量占眼内容积的4%,约0.26ml。中央前房深度为2.5~3.0mm。
2.玻璃体:充满于玻璃体腔内的透明胶质体。占眼内容积的4/5,约4.5ml。
3、晶状体:双凸透镜,借助悬韧带固定于睫状体。
•组成:晶状体囊+晶状体纤维。
•前后曲率半径,约10mm和6mm。
•直径约9mm,厚度约4mm。
•晶状体囊膜,是一层具有弹性的均质基底膜。
•晶状体囊膜下上皮细胞及晶状体纤维:
①前囊下及赤道部囊膜下有上皮细胞,后部缺如。②前中央区囊膜下有排列规则的立方上皮细胞,一般不发生有丝分裂。③赤道部及赤道前区囊膜下有密集的柱状上皮细胞。一生中不断进行有丝分裂,并分化为晶状体纤维。④旧的纤维挤向中央,逐渐硬化而形成晶状体核。较新的纤维,在核外形成晶状体皮质。
⑤晶状体富有弹性,隧年齡增长核变大变硬,弹力减弱。
二、眼附属器(一)眼眶(orbit)(了解)
•尖部向后偏内侧,开口向前的近似于四边锥形的骨窝。
•深度约40~50mm,容纳眼球及球后血管、神经和软组织。
1.骨块组成:额骨、筛骨、泪骨、上颌骨、蝶骨、颧骨、腭骨。
2.四壁特点:(1)外侧壁:骨质较厚,其前缘偏后,眼球暴露较多。
(2)上、下、内侧壁:骨质较薄,与副鼻窦相邻。
3.眼眶与副鼻窦
•眶上壁与额窦想邻。
•眶下壁与上颌窦相邻。
•内侧壁与筛窦相邻。
4.眼眶骨壁上的主要裂和孔
(1)视神经孔和视神经管
•视神经孔:位于眶尖部的圆孔,直径约4~6mm。
•视神经管:视神经孔至颅中窝的骨性管道,长约4~9mm。
•通过成分:视神经、眼动脉、交感神经纤维。
•损伤: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
(2)眶上裂:眶上、外壁在眶尖部分界处,长约22mm,与颅中窝相通。
•通过成分:第Ⅲ、Ⅳ、Ⅵ脑神经,第Ⅴ脑神经第一支,眶上静脉和部分交感神经纤维。
•损伤:眶上裂综合症。
(3)眶下裂:眶外、下壁在眶尖部分界处。
•通过成分:第Ⅴ脑神经第二支,眶下神经和眶下静脉等。
(4)眶上切迹(或孔):眶上缘内1/3处。
•通过成分:眶上神经,第Ⅴ脑神经第一支和血管。(5)眶下孔:眶下缘内1/3,距眶缘约4mm处。
•通过成分:眶下神经、第Ⅴ脑神经第二支等。
(6)眼眶内几个窝
•泪腺窝:眼眶外上角。
•滑车窝:眼眶内上角。
•泪囊窝:眼眶内侧壁前下方。
•泪前嵴:泪囊窝前缘,为泪囊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7)眼眶内容物:眼球、眼外肌、泪腺、血管、神经和筋膜等。(8)眶隔:眼眶前部有坚韧而富有弹性的结缔组织膜,连结眶骨膜和睑板,与眼眶形成隔障。(二)眼睑位于眼眶前部,覆盖于眼球表面。
1.相关解剖名称
•睑缘:眼睑游离缘,分为前唇和后唇。
•睫毛:根部为毛囊,其周围有皮脂腺和变态汗腺,开口于毛囊。
•灰线:前、后唇间一条灰色线,为皮肤与结膜交界处。
•睑裂:平视时8mm,上睑遮盖角膜上部1~2mm。
•内、外眦:上、下睑在内、外侧连结处。
2.眼睑组织分层(1)皮肤层:人体最薄柔的皮肤,易形成皱褶。(2)皮下组织层:最疏松结缔组织和少量脂肪构成。(3)肌层:眼轮匝肌、提上睑肌、Muller肌。
①眼轮匝肌:肌纤维走行与睑缘平行,呈环形。受面神经支配,起眼睑闭合作用。
②提上睑肌
•起自眶尖部蝶骨小翼下方,在总腱环上方经过,沿眶上壁至眶上缘。在上睑上缘上3~4mm处,肌腱膜分成为前后两部分(眶隔加入肌腱膜处)。
•前部分纤维分布于睑板前肌肉组织中,部分人其纤维穿过眼轮匝肌止于皮肤下,形成重睑。
•后部分纤维分布于上睑板下半部的前表面。
※提上睑肌肌腹长约40mm,肌腱长约14~20mm,
受动眼神经支配,司上睑提上作用。
③Muller肌:分上、下Muller肌
•上Muller肌,起源于距睑板上缘上方12~15mm处的提上睑肌,止于睑板上缘。
•下Muller肌,起源于下直肌,附着于下睑板下缘。
※Muller肌受交感神经支配,司开大睑裂作用。(4)睑板层:由致密结缔组织形成,两端借内、外眦韧带固定于内、外侧眶缘上。
•睑板腺:睑板内与睑缘呈垂直方向排列的,开口于睑缘的腺体,分泌类脂质,参与泪膜的构成,对眼表面起润滑作用。(5)睑结膜层:紧贴睑板后面的透明粘膜。
3.眼睑血管及神经(了解)(1)眼睑动脉
•眼动脉分出的眶上动脉,泪腺A,睑内侧A等。
•面动脉分出的内眦A,眶下A,颞浅A等。
•两个A系统间有广泛的侧支循环,二者间的吻合与形成距睑缘约3mm处的睑缘
A弓和睑板上缘处的周围A弓。
•眼睑深部组织由眼睑A弓供应,浅部组织由上述A及其分支动脉供应。
(2)眼睑静脉
•睑板前静脉回流至颈内和颈外静脉。
•睑板后静脉最终汇入海绵窦。
※眼睑及面部静脉均无瓣膜,故该区化脓时,炎症易蔓延到海绵窦。(3)眼睑感觉神经三叉神经第一支和第二支分别司上睑和下睑的感觉。
(三)结膜:柔软、光滑且富有弹性的半透明粘膜。
1.睑结膜:覆盖于眼睑内侧面。
2.球结膜:覆盖于眼球前部巩膜表面。
•角巩缘附近3mm内,与眼球筋膜、巩膜融合在一起,不易分离。
3.穹窿结膜:睑、球结膜移行区。
4.结膜组织内腺体
•杯状细胞:为单细胞粘液腺,多分布于睑结膜和穹窿部结膜的上皮细胞层内,分泌粘液。
•Krause腺(克劳氏腺)和
Wolfring腺(华夫林氏腺),多分布于穹窿部,分泌浆液。5.结膜动脉血管:眼睑动脉弓、睫状前动脉。(了解)
※眼睑动脉弓穿过睑板,分布于睑结膜、穹窿部结膜和距角膜缘4mm以外的球结膜,充血时称结膜充血。
※睫状前动脉在距角巩缘
3~5mm处,分出细小的巩膜上支,组成角膜缘周围血管网,并分布于球结膜,充血时称睫状充血。
结膜充血、睫状充血及混合充血
(四)泪器(Lacrimalapparatus)
1.泪腺(Lacrimalgland)
•位于眼眶外上方的泪腺窝内,长约20mm,宽约12mm。
•借结缔组织固定于眶骨膜上。
•提上睑肌外侧肌腱,将泪腺分隔成较大的眶部泪腺和较小的睑部泪腺。
•泪腺分泌浆液,排出管共10~12根,
开口于外上穹窿结膜。
•泪腺血供眼动脉分出的泪腺动脉。
•泪腺神经支配①司感觉:第Ⅴ脑神经眼支的分支(感觉纤维)。②司分泌:a、来自面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纤维。
b、来自颅内动脉丛的交感神经纤维。
•副泪腺:Krause腺和Wolfring腺,分泌浆液。
2.泪道(Lacrimalpassages)
(1)上下泪小点:上下睑缘后唇,距内眦约
6.0~6.5mm处,有小孔直径约
0.2~0.3mm的乳头状隆起。(2)泪小管:分与睑缘垂直段和平行段,分别长约
1~2mm和8mm。
(3)泪囊:位于内眦韧带后泪骨的泪囊窝内,长约10mm,宽约3mm。(4)鼻泪管:位于骨性鼻泪管内。上接泪囊,向下后稍外走行,开口于下鼻道,长约18mm。
•鼻泪管下端开口处有半月形瓣膜,称Hasner瓣,起阀门作用。(新生儿泪囊炎)
(5)泪液分泌与溢泪
•分泌之泪液→结膜囊→经眼睑瞬目运动→集中于内眦部的泪湖→泪小管虹吸作用→进入泪囊、鼻泪管→鼻腔,被粘膜吸收。
•正常时分泌0.9~2.2μl/分钟,超过100倍,则溢泪。
•眼部受有害刺激→反射性泪液分泌↑→冲洗、稀释有害物质。
(五)眼外肌(extraocularmuscles)
1.眼外肌起源
(1)4条直肌起自于眶尖部视神经孔周围的
总腱环,向前展开越过眼球赤道部,
附着于眼球前部的巩膜上。
(2)上斜肌起自于眶尖总腱环旁蝶骨体的骨膜,沿眶上壁向前至眶内上缘,穿过滑车向后向外转折,经上直肌下面到达眼球赤道部后方。附着于眼球的赤道后外上方巩膜处。
(3)下斜肌起自于眶下缘稍后,上颌骨眶板近鼻泪管上端开口外侧,径下直肌下面向后向外伸展,附着于眼球的赤道后外下方巩膜处。
2.眼外肌附着点
(1)内、下、外、上直肌附着点距角巩缘分别为
5.5、6.5、6.9和7.7mm。(2)上斜肌附着于上方赤道后外侧,上方外侧涡静脉附近的巩膜上。(3)下斜肌附着于下方赤道后外侧,下方外侧涡静脉附近巩膜上。
3.眼眶轴形及自然眼位
4.内外直肌走行与视轴及眼球运动
•内外直肌走行与视轴在同一水平面,故其作用只有内转或外转。
5.上直肌走行与视轴及眼球运动。
※上直肌走行与视轴呈23度角。
※注视正前方时,司眼球上转、内转和内旋。
6.下直肌走行与视轴及眼球运动
•下直肌走行与视轴呈23度角。
•注视正前方时,司眼球下转、内转和外旋。
7.上斜肌走行与视轴及眼球运动
•上斜肌走行与视轴呈51度角。
•注视正前方时,司眼球内旋、下转、外转。
8.下斜肌走行与视轴及眼球运动
•上斜肌走行与视轴呈51度角。
•注视正前方时,司眼球外旋、上转和外转。
9.眼外肌神经支配(1)外直肌—第Ⅵ脑神经。(2)上斜肌—第Ⅳ脑神经。(3)内、上、下直肌和下斜肌—第Ⅲ脑神经。
10.眼外肌血供—主要来源于眼动脉。
•眼动脉分出上下肌支、泪腺动脉和眶下动脉。
•外直肌—由泪腺动脉分出的一支肌支血管供血。
•上、下、内直肌和上斜肌—由睫状前动脉分出的2条肌支血管供血。
•下斜肌—由眶下动脉供血。
三、视路(Visualpathway)
•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径路。
•临床上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径路。
(一)视神经(opticnerve)
视盘至视交叉前的神经。
•中枢NS的一部分,约由120万神经节细胞轴突组成,长约40mm,分四段。
1.眼内段
(1)眼球壁内的视神经,长约1mm。(2)可分为神经纤维层、筛板前层、筛板层和筛板后层等四部分。(3)筛板前神经纤维无髓鞘,直径约1.5mm。筛板后神经纤维有髓鞘包裹,直径约3.0mm。(4)血供来自视网膜动脉分支和睫状后短动脉分支。
2.眶内段
•长约25~30mm,呈S形弯曲。
•视神经外由神经鞘膜包裹,为三层脑膜的延续。
•血供主要来自于眼A分支和视网膜中央动脉分支。
3.管内段
•视神经通过视神经管的部分,长约6~10mm。
•鞘膜与骨膜相连,以固定视神经。
•此段与眼动脉伴行并得到血供。
4.颅内段
•视神经出视神经管后,进入颅内到达视交叉前脚的部分,长约10mm。
••血供主要来自颈内动脉和眼动脉。
(二)视交叉(opticchiasm)
1、两侧视神经交汇处,呈长方形,为横径、前后径、厚度分别为12,8,4mm的神经组织。
2、两眼视网膜鼻侧纤维交叉到对侧,来自颞侧的纤维不交叉。
3、视交叉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1)前上方为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2)后上方为第三脑宅。(3)两侧为颈内动脉,下方为脑垂体。(4)上述部位病变均可侵及视交叉,表现为持征性视舒缺损。
(三)视束(optictract)
•为视交叉后的一段神经束。
•二束绕大脑脚至外侧膝状体。
(四)外侧膝状体(lateralgeniculatebody)
•位于大脑脚外侧,呈椭圆形。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发出的神经纤维,约70%在此换神经元后进入视放射。
(五)视放射(opticradiation)
•联系外侧膝状体和枕叶视皮质的神经纤维。
•通过内囊和豆状核的后下方呈扇形散开,烧侧脑室颞侧角,到达枕叶。
(六)视皮质(visualcortex)
•位于大脑枕叶皮质,即距状裂上下唇和枕叶纹状区。
•每侧与双眼同俩一半的视网膜相关联。
四、眼部血管和神经(了解)
(一)
眼部血管
1.眼部(1)颈内动脉的主要分支,如眼动脉等。(2)颈内动脉的主要分支,如面动脉等。
2.眼球两组血管系统(1)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供视网膜内5层。
(2)眼动脉
•
睫状后短动脉,供脉络膜和视网膜外5层。
•睫状后长动脉,供虹膜、睫状体、前部脉络膜。
•肌动脉→睫状前动脉:
•虹膜睫状体。
•角膜缘血管网,供角巩缘。
•结膜前动脉,供前部球结膜。
3.眼球静脉回流主要为视网膜中央静脉、涡静脉和睫状前静脉。大部分汇入海绵窦,小部分进入颈外静脉。(二)眼部神经
1、共有6对颅神经与眼有关。第Ⅱ(视)、第Ⅲ(动眼)、第Ⅳ
(滑车)、第Ⅴ(三叉)、第Ⅵ(外展)、第Ⅶ(面)神经。
2、睫状神经节(ciliaryganglion)
位于视神经外侧,总腱环前10mm处。(1)节前纤维①长根为感觉根,发自鼻睫状神经。②短根为运动根,发自第Ⅲ脑神经,含副交感。③交感根,司眼血管舒缩,发自颈内动脉丛。(2)节后纤维,即为睫状短神经。3、鼻睫状神经(nasociliarynerve)
(1)为第Ⅴ脑神经眼支的分支,司眼部感觉。(2)眶内分出:睫状节长根,睫状长神经,筛后神经和滑车下神经等。
•睫状长神经:在眼球后分2支,分别在视神经两侧穿过巩膜进入眼内,行走于脉络膜上腔,司角膜感觉。途中有交感神经纤维加入,分布于睫状肌和瞳孔开大肌。•睫状短神经:为混合纤维,共6~10支。在视神经周围及眼球后极部穿入巩膜,行走于脉络膜上腔,前行到睫状体,组成神经丛,从此发生分支,司虹膜睫状体,角膜和巩膜的感觉,其副交感纤维分布于瞳孔括约肌及睫状肌,交感神经纤维至眼球内血管,司血管舒缩。
第三节眼的生理生化及代谢一、泪膜(tearfilm):覆盖于眼球表面之液体层。
1.泪膜有三层结构,由表面分别为:(1)脂质层:由睑板腺分泌形成。(2)水液层:由泪腺和副泪腺分泌形成。(3)粘蛋白层:由结膜杯状细胞分泌形成。
2.泪膜所含成分:
ΙgA、溶菌酶、β溶素、乳铁蛋白及电解质等。
3.生理作用:(1)润滑眼球表面,防止角结膜干燥。(2)保持角膜光学特性。(3)供给角膜氧气。(4)冲洗和抵御眼球表面异物和微生物。
二、角膜
1.角膜为主要屈光间质,相当于+43D的凸透镜。
2.角膜营养代谢主要来自房水、泪膜和角膜缘血管网。
3.角膜上皮细胞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损伤修复后不留痕迹。
4.前弹力层、基质层无再生能力。
5.后弹力层有再生能力。
6.内皮细胞层具有角膜—房水屏障功能。内皮细胞损伤后,靠邻近细胞扩张和移行来填补缺损区。
三、虹膜
1.功能:通过瞳孔反射路,使瞳孔缩小或扩大,以调节眼内的光线,保证视网膜成像清晰度。
2.瞳孔光反射:光线照射一侧眼时,引起两侧瞳孔缩小的反射,分为直接光反射和间接光反射。
四、睫状体功能
1.产生房水:75%房水由睫状上皮细胞通过主动转运产生,其余经睫状突超滤过产生。
2.调节作用:通过睫状肌舒缩,改变晶状体屈光力。
3.血一房水屏障:睫状上皮细胞呈紧密连结,成为血一房水屏障的一部分。
4.瞳孔近反射:视近物时,同时出现调节、集合、瞳孔缩小现象,称瞳孔近反射。
五、房水
1.作用:维持眼内组织代谢,调节眼压。
2.房水循环:(1)主途经:(2)约10~20%房水从房角的睫状体带,经葡萄膜巩膜途径引流,约5%房水通过虹膜表面隐窝吸收。
六、脉络膜
1.供应视网膜外层的营养。
2.血管丰富、血容量大,约占眼球血液总量的65%。
3.含富黑色素,起眼球遮光和暗房作用。
七、晶状体
1.营养:来自房水和玻璃体。
2.具有屈光功能,相当于15~20D的凸透镜。
3.可滤过部分紫外线,保护视网膜。
4.通过睫状肌的舒缩,完成眼的调节功能。
八、玻璃体
1.对晶状体,视网膜等有支持、减震和代谢作用。
2.99%为水分,1%为胶质,呈凝胶状。
3.代谢缓慢,不能再生,具有塑形性,粘弹性和抗压缩性。
九、视网膜
1.感光色素(1)视杆细胞外节含视紫红质,感暗视觉和无色视觉。(2)视锥细胞外节含视紫蓝质、视紫质和视青质,感明视觉和色觉。
2.中心凹处只有锥细胞,无血管,多层缺如,单线连系,故视觉最敏感。
3.色素上皮细胞: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维护光感受器细胞;并起视网膜—脉络膜屏障功能。
4.Müller细胞:对视网膜起结构支持和代谢营养等作用。第三章眼科检查(掌握)第一节病史采集及眼病主要症状第一节病史采集及眼病主要症状一。病史采集1.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联系方式等2.主诉:自觉症状及持续时间3.现病史:症状及伴随症状、病情经过、是否治疗及效果4.既往史:类似并请、眼病及全身疾病5.家族史二。眼病症状1.视力障碍2.感觉异常3.外观异常三。各种类型的视力下降1.一过性视力丧失:24h恢复正常。常见原因:视盘水肿、一过性缺血、椎底动脉供血不足、体位性低血压、精神刺激性黑矇、视网膜中央动脉痉挛、癔症、过度疲劳、偏头痛其他原因: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缺血性是神经病变、青光眼、血压突变、中枢神经系统病变2.突然视力下降(无眼痛):视网膜动脉或静脉阻塞、缺血性是神经病变、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落、视神经炎等3.逐渐视力下降(无眼痛):白内障、屈光不正、开角型青光眼、慢性视网膜疾病等3.突然视力下降(有眼痛):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葡萄膜炎、角膜炎及水肿等5.视力下降但眼底正常:球后视神经炎、视锥细胞变性、中毒或肿瘤所致视神经病变、视杆细胞性全色盲、弱视、癔症等第二节眼部检查一.眼干燥症的检查1.Schirmer试验:5mm*35mm滤纸将一端弯折5mm,置于下睑内侧1/3结膜囊内,轻闭双眼5min后测量被泪水渗湿长度。表麻测量短于5mm为异常不麻醉测量短于10mm为异常2.泪膜破裂时间通过裂隙灯钴蓝光观察滴入2%荧光素钠均匀散布的角膜,记录角膜上出现第一个黑斑(泪膜缺损)的时间,短于10s为泪膜不稳定。二.指测法眼压测量嘱患者双眼向下注视,检查者将两手食指放在上睑皮肤面,两指交替轻压眼球,感觉波动感估计眼球硬度硬度如前额—高,鼻尖—中,唇—低。三.其他检查(略)
第四章眼睑病第一节眼睑炎症
一、睑腺炎二、睑板腺囊肿三、睑缘炎四、病毒性睑皮炎五、接触性睑皮炎一、睑腺炎
(一)病因: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
1.外睑腺炎:睫毛毛囊或附属皮脂腺的感染。
2.内睑腺炎:睑板腺的感染。(二)临床表现
1.患处红、肿、热、痛,同侧耳前淋巴结肿大和压痛。
2.2~3日后形成黄色脓点,可自行破溃。(三)治疗
1.早期局部热敷,全身或眼局部用抗生素。
2.脓肿形成后切开排脓。
※急性炎症期不能挤压、切开排脓。
二、睑板腺囊肿(chalazion),又称霰粒肿。(一)病因:睑板腺出口阻塞,腺体分泌物潴留,形成睑板腺无菌性慢性肉芽肿。(二)临床表现
1.眼睑皮下圆形肿块,对应睑结膜呈紫红色。2.一般无明显不适症状及压痛。
3.囊肿可自行破溃,在睑结膜面形成肉芽肿。
4.如有继发感染,可形成急性化脓性炎症。(三)治疗
1.囊肿小而无症状时,无须治疗,部分可自行吸收。
2.囊肿较大时,可通过热敷、囊肿内注射糖皮质激素,促进吸收。
3.在局部麻醉下,手术切除。
※从睑结膜面与睑缘垂直切开。
※将囊膜完整或只少2/3以上切除。
三、睑缘炎(blepharitis)睑缘表面、睫毛毛囊及其附属皮脂腺的亚急性慢性炎症。
根据病因及临床表现分为
1.鳞屑性睑缘炎。
2.溃疡性睑缘炎。
3.眦部睑缘炎。
(一)鳞屑性睑缘炎
1.病因:睑缘皮脂溢出造成的慢性眼炎。屈光不正、视疲劳、营养不良、使用劣质化妆品等可能成为诱因。
2.临床表现(1)眼部痒、刺痛和烧灼感。(2)睑缘潮红、充血,但无溃疡及脓点。如继发感染,可转变为溃疡性睑缘炎。
(3)睑缘表面有黄色蜡样分泌物,干燥后结痂。(4)睫毛和睑缘皮肤表面附着上皮鳞屑。(5)睫毛易脱落,但可再生。(6)长期不愈者,睑缘肥厚,泪小点肿胀外翻,
3.治疗(1)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清洁睑缘。(2)拭去鳞屑,涂抗生素眼膏。(3)去除诱因,避免刺激因素。
(二)溃疡性睑缘炎(ulcerativeblepharitis)
1.病因(1)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2)屈光不正、视疲劳、营养不良和不良卫生习惯可能成为诱因。
2.临床表现(1)眼部痒、刺痛和烧灼感。(2)睫毛根部见有散在小脓疱,有痂皮。
(3)去除痂皮后露出睫毛根端和浅小溃疡。
(4)睫毛常粘结成束,易脱落而形成秃睫。(5)溃疡愈合后形成睫毛乱生。(6)病久,可引起慢性结膜炎、睑缘肥厚外翻、泪小点阻塞和溢泪。
3.治疗同鳞屑性睑缘炎。
※炎症消退后应持续治疗2~3周以防复发。
(三)眦部睑缘炎(angularblepharitis)
1.病因(1)多数因莫一阿双杆菌感染所致。(2)可能亦与核黄素、维生素B2缺乏有关。
2.临床表现(1)多为发生于双侧外眦部。(2)眼部痒、异物感和烧灼感。(3)外眦部睑缘和皮肤充血、肿胀,并有糜烂。(4)邻近结膜常伴有慢性炎症。
3.治疗(1)滴用0.25%~0.5%硫酸锌眼液。(2)适当服用核黄素和复合维生素B。
四、病毒性睑皮炎(一)单纯疮疹性睑皮炎常感冒、高热或身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在机体内的单纯疮疹病毒侵袭三叉神经眶下支末梢所致。(二)带状疮疹病毒性睑皮炎带状疮疹病毒感染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或三叉神经第一支所致。五、接触性睑皮炎眼睑皮肤对某种致敏原的过敏反应。
第二节眼睑肿瘤一、良性肿瘤(一)眼睑血管瘤(二)色素痣(三)黄色瘤二、恶性肿瘤(一)基底细胞癌(二)鳞状细胞癌(三)皮脂腺癌
一、良性肿瘤(一)眼睑血管瘤
1.毛细血管瘤(1)病理:由增生的毛细血管和内皮细胞组成。(2)临床表现①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生,迅速生长,至7岁时常自行退缩。②部位表浅时,呈鲜红色;部位较深时,呈蓝色或紫色。(3)治疗①因有自行退缩趋势,故观察到5岁后治疗。②肿瘤较大,致眼睑不能睁开时,为避免弱视,应尽早治疗。③向血管瘤内注射长效糖皮质激素,如无改善则改为冷冻或部分手术切除。
2.海绵状血管瘤(1)病理:由管壁内有平滑肌的较大血管组成。(2)临床表现①常在10岁前发生,逐渐增大,不会自行退缩。②为发育性血管瘤,并非先天性。
3.火焰痣,又称葡萄酒色痣。少见。由扩张的窦状血管组成,呈紫色。一般无明显长和退缩,为美容可考虑手术切除。(二)色素痣(hevus)
1.色素痣组织构成及发病年龄
•
为眼睑先天性扁平或隆起的病变,由痣细胞构成。
•
可在幼年时即有色素,或到青力年时才有色素。
2.治疗
如无迅速增大变黑及破溃出血等恶变迹象时,可不必治疗。如果为美容而需切除时,必须切除完整而彻底,否则残留的痣细胞可能受手术刺激而恶变。
(三)黄色瘤(Xanthelasma)
1.病理:类脂样物质在皮肤组织中的潜积。
2.临床表现:常见于老年人。病变位于上睑近内眦角皮肤。常为双侧,呈柔软的扁平黄色斑。
二、恶性肿瘤(一)基底细胞癌(basalcellcarcinoma)
1.临床表现(1)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于下睑近内眦部。罕有转移。(2)早期为小结节,表面毛细血管扩张。隆起较高,质地坚硬。
(3)生长缓慢,患者无痛感。(4)病程稍久,肿瘤中央部分出现溃疡,边缘潜行,形状如火山口,并渐向周围侵蚀。
2.治疗(1)对放射治疗敏感。(2)可早期切除后,再行放射治疗。
※在我国最常见的眼睑恶性肿瘤。
(二)鳞状细胞癌(squamowscellcarcinoma)1.临床表现(1)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于睑缘皮肤粘膜移行处。(2)开始时像乳头状瘤,生长缓慢。(3)逐渐形成溃疡,边缘稍隆起,质地坚硬。(4)可发生坏死和继发感染。(5)可侵犯周边组织及颅内,并向远处淋巴结转移。2.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再行放射治疗。
(三)皮脂腺癌(sebaceousglandcarcinoma)
1.临床表现(1)多发于中老年妇女,好发于上睑。(2)常起源于睑板腺和睫毛的皮脂腺。
①起自睑板腺:开始为睑皮下小结节,逐渐增大,睑板弥满性斑块状增厚。相应的睑结膜呈黄色隆起。
②起自睫毛的皮脂腺:在睑缘呈黄色小结节,表面皮肤正常。肿块逐渐增大后,形成溃疡或菜花状。(3)可向眶内扩展,亦可侵入淋巴管而转移。(4)初期皮脂腺癌与睑板腺囊肿极相似,故对老年人睑板腺囊肿应常规作病理检查,对切除后复发者更应警惕。
2.治疗(1)对放射线不敏感。(2)早期局限时手术切除,预后较好。(3)晚期已侵犯邻近组织时,术后易复发。
第三节眼睑位置、功能异常和先天异常一、倒睫二、乱睫三、睑内翻四、睑外翻五、眼睑闭合不全六、上睑不垂七、内眦赘皮
一、倒睫(trichiasis)
1.定义:睫毛向后生长并触及眼球。
2.病因(1)睑缘炎、睑腺炎、睑外伤等。(2)沙眼等引起睑内翻的各种原因。
3.临床表现(1)睫毛磨擦角膜,引起眼痛、异物感、流泪。(2)结膜充血、浅层角膜混浊,新出血管长入。
4.治疗:倒睫少时,可行电解法,多时手术矫正。
二、乱睫(aberrantlashes)
1.定义:睫毛不规则生长,部分睫毛触及眼球。
2.病因(1)同倒睫。(2)也可由先天畸形引起。
3.临床表现同倒睫。
4.治疗同倒睫。
三、睑内翻(entropion)(一)定义:眼睑、特别是睑缘向眼球方向卷曲的眼睑位置异常。睑内翻达一定程度时伴发倒睫。
(二)分类及病因
1.先天性睑内翻(1)多见于婴幼儿。(2)由内眦赘皮、睑缘轮匝肌过度发育或睑板发育不全所致。
2.痉挛性睑内翻(1)多发生于下睑,见于老年人。(2)由于眶膈和下睑皮肤松弛,失去牵制睑轮匝肌的收缩作用。(3)眶脂肪减少,眼球内陷,易引起睑内翻。
3.瘢痕性睑内翻睑结膜及睑板瘢痕收缩所致。
(三)临床表现睑缘向内卷曲,倒睫摩擦角膜引起:
1.畏光、流泪、刺痛、眼睑痉挛等症状。
2.浅层角膜混浊,重时新生血管长入,影响视力。
3.继发感染时可发生角膜溃疡。
(四)治疗
1.先天性睑内翻:明显刺激角膜,则考虑手术。
2.痉挛性睑内翻:(1)药物:局部注射肉毒杆菌毒素。(2)手术:药物治疗无效时考虑手术。切除多余的松弛皮肤和部分眼轮匝肌。
3.瘢痕性睑内翻:行睑板楔形切除术或睑板切断术。
四、睑外翻(ectropion)(一)定义:睑缘向外翻转离开眼球。(二)分类和病因
1.瘢痕性睑外翻(cicatriciaectripion)眼睑皮肤瘢痕性收缩所致。上下睑均可发生。2.老年性睑外翻(senileectripion)因眼轮匝肌功能减弱、外眦韧带松弛,加上因下睑重量使之下坠而引起外翻。仅限于下睑。
3.麻痹性睑外翻(paralyticectropion)因面神经麻痹,眼轮匝肌不能收缩,加上下睑重力使其不坠而引起外翻。仅限于下睑。
(三)临床表现
1.睑缘外翻,溢泪。
2.睑结膜充血、干燥、肥厚,呈现角化。
3.严重时眼睑闭合不全,角膜上皮干燥脱落,致暴露性角膜炎或角膜溃疡。(四)治疗:手术治疗。
五、眼睑闭合不全,又称兔眼(lagophthahmus)(一)定义:上下眼睑不能完全闭合,致部分眼球暴露。(二)病因
1.面神经麻痹,眼轮匝肌麻痹,睑外翻等。
2.全身麻醉、重度昏迷→暂时性眼睑闭合不全。(三)临床表现
1.轻时,只下方球结膜暴露,引起结膜充血、干燥、肥厚和过度角化,可有溢泪。
2.重时,可致暴露性角膜炎,甚至角膜溃疡。(四)治疗:保护角膜,病因治疗。
六、上睑下垂(ptosis)(一)定义:上睑的提出睑肌和Mϋller平滑肌的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上睑部分或全部下垂。(二)病因
1.先天性:常因动眼神经核或提上睑肌发育不良所致,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为双侧性。
2.获得性上睑下垂(后天性):(1)动眼神经麻痹(2)提上睑肌损伤(3)交感神经疾病。(4)重症肌无力(5)机械性开睑运动障碍,如上睑炎性肿胀等。
(三)临床特点
1.先天性(1)常为双侧,眼睑皮肤平滑、薄且无皱纹。(2)额肌紧缩,牵拉眉毛向上或仰头视物。
2.获得性:多有相关病史及相应症状。(四)治疗:
1.先天性:以手术治疗为主。
2.获得性:先药物、病因治疗,如无效再考虑手术。
七、内眦赘皮(epicanthus)因颅骨及鼻骨发育不良,使过多的皮肤形成皱褶,遮盖内眦部。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第五章泪器病第一节概述一、泪器解剖结构
1.泪液分泌系统
(1)泪腺—为反射性分泌腺。(2)副泪腺、结膜杯状细胞—为基础性分泌腺。
2.泪液排出系统:上、下泪小点,上、下泪小管,泪总管,泪囊和鼻泪管。
二、泪器病主要症状
1.溢泪:排出受阻而泪液溢出眼睑之外。
2.流泪:泪液分泌过多而泪液流出眼睑之外。三、泪器主要疾病
1.泪液分泌系统(1)泪腺炎症和泪腺肿瘤。(2)基础分泌不足→眼表疾病。
2.泪液排出系统:泪道阻塞和泪道炎症。
四、泪道阻塞性疾病的危害:构成眼的潜在危险。
第二节泪液排出系统疾病
一、泪道阻塞或狭窄(一)病因
1.眼睑及泪小点位置异常,泪小点不能接触泪湖。
2.泪道先天性闭锁、狭窄或缺如。
3.泪道炎症、肿瘤、外伤、异物等致泪道不畅。
4.鼻中隔弯曲等。
(二)临床表现
1.与病因相关的检查所见。
2.溢泪。
3.泪道检查。(1)泪道冲洗术:判断阻塞程度和部位。(2)泪道探通术:①判断阻塞部位。②治疗主要用于婴幼儿泪道阻塞。(3)X线碘油造影:提示阻塞部位和泪囊大小。泪道扩张冲洗
泪道探通
X线碘油造影(右正常、左慢性泪囊炎)(三)治疗
1.婴幼儿泪道阻塞或狭窄。
•
用手指压迫泪囊区并向下滑动。
•
每日3~4次,坚持数周,并用抗生素眼液。
•
若无效,半岁后行泪道探通术。
2.泪小点狭窄或闭塞:用泪小点扩张器扩张。
3.睑外翻、泪小点位置异常:手术矫正睑外翻。
4.泪小管阻塞:泪道硅胶管留置或激光治疗。
5.鼻泪管阻塞:泪囊鼻腔吻合术。
二、慢性泪囊炎(chronicdacryocystitis)(一)定义因鼻泪管狭窄或阻塞,致使泪液滞留于泪囊内,伴发细菌感染引起。(二)病因
1.沙眼、泪道外伤、鼻炎、鼻中隔弯曲、下鼻甲肥大等原因引起鼻泪管狭窄或阻塞。
2.继发感染菌常为肺炎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三)临床表现
1.溢泪。
2.结膜充血,挤压泪囊区则粘液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流出。
3.泪道冲洗时自上、下泪小点返流并冲洗液带有粘液脓性分泌物。
4.分泌物大量贮留,可形成泪囊粘液囊肿。(四)治疗
1.泪道冲洗并抗生素眼液滴用。
2.泪囊鼻腔吻合术。
三、急性泪囊炎(acutedacryocystitis)(一)病因
1.多在慢性泪囊炎的基础上发生急性细菌感染。
2.多为机体抵抗力降低或毒力强的细菌感染,常为链球菌。
3.新生儿泪囊炎多为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感染致。(二)临床表现
1.溢泪,有脓性分泌物。疼痛。
2.泪囊区皮肤红肿、压痛明显。
3.严重时炎症可扩散至周边组织,甚至引起眶蜂窝织炎。
4.严重时畏寒、发热、颌下或耳前淋巴结肿大。
5.数日后红肿局限,出现脓点,可破溃出脓。
(三)治疗
1.早期局部热敷。
2.全身和局部使用抗生素。
3.脓肿形成后切开排脓,并放置引流条。
4.炎症完全消退后可行泪囊鼻腔吻合术。
第六章眼表疾病一、眼表概念
1.解剖学上,包括上下睑间的整个粘膜上皮层。
2.组织学上,包括角膜和结膜区域的上皮层。二、眼表疾病的概念因各种维护眼表健康的因素发生变化,导致的角结膜上皮和泪膜病变的统称。三、干眼症(结膜干燥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或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不稳定,伴有眼部不适症状,并导致眼表组织病变为特征的疾病的总称。第七章结膜病第一节结膜炎总论
部分结膜暴露于外界,易受外界环境的刺激和微生物感染。一、结膜炎(conjunctivitis)定义
正常情况下,结膜具有一定的防御能力,但当防御能力减弱或外界致病因素增强时,引起结膜组织的炎症反应,这种炎症统称为结膜炎。
二、病因
1.微生物感染最常见,如细菌、病毒、衣原体、真菌和寄生虫感染等。
2.非微生物性(1)风沙、烟尘、紫外线等物理性刺激。(2)医用药品、酸碱、有毒气体等化学性损伤。
3.肺结核、梅毒等全身疾病引起结膜炎。
4.过敏反应等免疫性病变引起结膜炎。
三、分类(一)按病因分类
1.细菌性2.病毒性3.衣原体性4.免疫相关性。(二)按病程分类
1.急性2.亚急性3.慢性等。(三)按结膜病理反应的主要形态分类
1.乳头性2.滤泡性3.膜性4.瘢痕性
5.肉芽肿性6.非肉芽肿性等。
四、临床表现(一)自觉症状
1.眼部异物感、烧灼感、发痒和流泪等。
2.角膜受累时,可出现眼痛、畏光。(二)体征
1.结膜充血
结膜表层的血管充血,是鲜红色,越靠近穹窿部越明显。
※结膜充血和睫状充血的鉴别
结膜充血睫状充血①起源表面的结膜血管角膜缘深层血管网②颜色鲜红色深红色③部位靠近穹窿部越明显靠近角膜缘越明显④推动结膜充血血管随结膜移动充血血管不随结膜移动⑤滴入0.1%肾上腺素充血消退充血不消退
2.结膜水肿
结膜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改变→渗出液→引起疏松的结膜及结膜下组织水肿。
3.分泌物增多炎症刺激引起泪腺分泌系统分泌增多,并增加炎性渗出物。不同病因的结膜炎引起不同性状的分泌
物。(1)细菌性:呈浆液性、粘液性或脓性。(2)病毒性:呈水样或浆液性。(3)过敏性或干眼病:呈粘稠丝状。
※大量的脓性分泌物呈淋球菌性结膜的特征性表现。
4.结膜下出血腺病毒、肠道病毒等致病菌所致的严重结膜炎,除结膜明显充血外,还可出现点状或片状的球结膜下出血。
5.结膜乳头增生(1)结膜上皮过度增生和多形核白细胞浸润。(2)表现为结膜表面出现红色点状突起。
(3)裂隙灯下所见:顶部中心有扩张的毛细血管,并呈轮辐样向周边散开。(4)为结膜炎的非特异性体征,多见于睑结膜。(5)大于1mm的巨大乳头,多见于春季结膜炎、过敏性结膜炎和结膜对缝线、角膜接触镜等异物的刺激反应。
6.滤泡形成(1)结膜下的腺样组织受刺激后引起的淋巴增殖,为结膜上皮下淋巴细胞的局限性聚集。(2)表现为结膜表面的白色或灰白色的半球形隆起。(3)裂隙灯下所见:小血管在“小丘”边缘绕行,而中央无血管。(4)见于多数病毒性结膜炎、所有衣原体性结膜炎(除了新生儿性包涵体性结膜炎外)和部分寄生虫性结膜炎。
7.结膜真膜和假膜(1)由脱落的结膜上皮细胞、白细胞、病原体和富含纤维蛋白性的渗出物混合后,在结膜表现凝结而成。(2)形成真膜还是假膜,与渗出过程中结膜的反应程度不同有关,反应重时形成真膜。(3)真膜与其下的结膜上皮结合牢固,不易剥离,强行剥离时易出血;见于白喉杆菌性结膜炎等。(4)假膜与其下结膜上皮结合相对疏松,易剥离;见于β—溶血性链球菌性结膜炎、婴幼儿的腺病毒性流行性角结膜炎和原发单纯疮疹病毒性结膜炎等。
8.耳前淋巴结肿大和压痛常见于较重的病毒性结膜炎,是与其它结膜炎的重要鉴别点。
五、实验室检查
1.细胞学检查:结膜刮片染色镜检。(1)了解炎症细胞的类型和分布,有助于结膜炎的鉴别诊断。(2)细菌性感染时,嗜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性感染时,单核细胞尤其是淋巴细胞为主。衣原体感染时,等量的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精装修材料订购合同
- 工矿设备购销合同样本
- 多方借款合同范本示例
- 虚拟现实技术培训合同
- 招标代理业务补充协议
- 经济实惠零件选购合同
- 正式借款合同文本
- 不锈钢精密加工购销合同
- 放心选购保证
- 详解招标文件的重要内容
- 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直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年湖南土建中级职称-建筑工程《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考试题库(含答案)
- 国开(浙江)2024年《个人理财》形考作业1-4答案
- 个人简历模板(5套完整版)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统编版2024新教材)
- 拒绝校园欺凌教育主题课件
-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23
- 《书愤》PPT课件
- (最新)陕西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技术资料管理整编规定及指
- 设立出版物零售企业申请表.doc
- 基于人才战略的企业年金在民办高校中的应用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