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
画线段。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
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
厘米)。能力点: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
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5、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6、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
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7、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
的长度(限整厘米)。
8、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
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
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a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
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
力。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
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
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
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
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
(介绍各种尺子)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
们用什么进行测量?(手脚)回家量一挂、一步的长度。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目的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使学
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之后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
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引导学生用计量工具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用厘米做单位,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动手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
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
工具进行测量
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
率,知道1米=100厘米。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
度观念。教学难点: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
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米尺、软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
实际长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
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
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
便些?”
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
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
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
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二、自主探究:
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
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
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
度给大家看。
4、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
少厘米。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三、拓展运用:
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
长的距离。量跳
远的距离。
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1米=()厘米100厘米=()米
5米=()厘米200厘米=()米
实践活动: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
量跳远的距离。
(指导学生:要先确定两个点,一个是跳的起点,另一个是跳完后
脚后跟所在的点(终点)。量的时候,尺子要从起点拉到终点,尺子要
放平拉直,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后,又要认识的一个新的长度单
位——米”。这节课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为他们对于一米到底有多
长心里完全没有数。所以,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
建立1米的概念。
教学时,我以提问的方式引入:你想知道你的身高吗?要知道你的
身高,必须要用到什么?从而引出尺子。然后介绍尺子的基本构造,既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又为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认识1米,
安排了三次活动:第一次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米的长度,体会尺子的
长是1米——建立1米的空间观念;第二次让学生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
度大约为1米,学生找出了很多,如:五块瓷砖的长度、窗子的宽度、
从脚到身子某部位的高度等等,这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我想对学生建
立1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次用手比划出1米的长度。通过
这些活动,让学生正确建立1米的空间观念,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引
导学生建立几米的长度观念。
在学生的脑海中,1米的概念不是很牢固,让学生硬把1米=100厘
米记住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1米=100厘米”的转化中,我请学生拿出
卷尺用20厘米长的学生用尺来测量,1米长的卷尺有几个20厘米,学
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明白1米长的卷尺上有5个20厘米,问5个20厘
米想家得多少?20+20+20+20+20=100厘米。学生就明白1米实际长度。
存在不足:
1.米尺、1米长的线应该多准备几份,这样学生就可以常常感受一
米的长度,也加深了学生对米的认识。
2.在课堂教学中,在让学生汇报交流这一环节里,当学生表达不出
或不清楚时,我不够耐心,急于给学生提示,这样不利于对学生数学语
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如果当时我能不急于帮学生下定论,而是请其他同
学发表意见,相互补充,将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索,更利于学生表达
能力的培养提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
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的。教学难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一幅图,有很多路有直的有弯的,问:走哪条路比较近?
为什么?师: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线段。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和弯的吸管、
铅笔、绳子、直和弯的铁丝等,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找出你认为直的东西。
从铅笔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另
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书本的边等都有两个端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并在线段的两端点两个点,告诉学生这
就叫做线段。问: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为什么?
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
2、线段可以度量吗?
试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互相交流量法。师总结:先将尺子的0刻
度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度数是几就是几
厘米。
3、画线段。
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是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总结: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铅笔尖沿着尺子的边一直画到刻度
3厘米的地方,再标上两个端点,并且在线段下面写上3厘米。
讨论:用断尺怎样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三、拓展运用:
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2、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3、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实践活动:估一估,再量一量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
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2、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巩固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能力点: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德育点: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教学难点: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这单元我们学了什么?小组合作整理一下。
二、自主探究:
学生汇报整理的结果。
谁能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1米呢?我们身边什么物体的长度大
约是1厘米,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什么是线段?估测线段的长度。
三、拓展运用:
1、拿一张纸条,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
2、小组合作量铅笔、本子、墨水瓶、成员的身高、课桌。
3、练习一第6题。先估测一下所量物体有几个小方块长,再用小
方块实际测量一下,然后将估测与实测的结果对比,修正自己的估测策
略。
4、练习一的8题。先估计每条边的长,再实际测量,交流测量的
方法。
5、第9题,学生动手试一试,再计算,说明计算的方法。
6、第10题,先估计,再量一量。
开放题:1、数线段。
2、小红离学校有三条路可走,走哪条路最近?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
退位、退位),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
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
些简单问题。能力点:1、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估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5、培养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德育点:1、使学生知道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感受数
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鼓励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
步式题。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
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课时: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8〜10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
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4个班
的同学只给了两辆车,每辆车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你们能帮老
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成一辆车呢?(小组
交流)
汇报不同的乘车方法。
师:有这么多的方法,我们如何验证呢?(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
看看是否超过70人)
二、自主探究:
1、验证二(1)和二(2)班的同学能否乘一辆车。小组合作,也
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1)用口算30+30=60,60+6=66没有超过70,可以
两个班合乘一辆车。(2)想40+30=70,36+30肯定比70少,所以两
个班可以和乘一辆车。
(3)用小棒,先摆3捆6根,再摆3捆,合起来是6捆零6根,
也就是66,比70少。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4)我使用竖式计算的,
个位6+0=6,在个位写6,十位3+3=6,在十位下面写6,所以等于
66o
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2、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二(3)班和二(4)班能否和乘一辆车。
选出比较快的人,说一说是用的什么方法。
3、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三、拓展运用:
1、计算下面各题。
59+40=20+67=24+63=46+53=
62+17=35+24=3+84=43+40=
2、数学医院:
17+20=1950+26=42+3=72
175042
+2+26+3
197672
3、老师有一位邻居小明非常喜欢运动,妈妈给他买了一双跑鞋、
一个足球共
用多少钱呢?一身运动服又用多少钱?
4、3745
+2?+?4
5979
开放题:36
+63你能写出几个象这样的算式。
99
教学反思
今天,我讲了《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整节课下来,我感觉有以
下几方面的内容需要值得自己反思和借鉴。
1、情境的创设由生活中的乘车问题导入,数学源于生活,抓住这
一点,让学生处境生情,以乘车情境作为导入,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
的联系,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同位的交流,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
法与途径。由于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很显然提出的乘车方法也
就很多,但针对这节课的设计,我只是选择了其中的一组方案进行学习。
情境的导入,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
2、探索新知由乘车方案入手,让学生尝试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对于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口算的方法、摆小棒的方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计
算。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课堂上孩子们基本上应用了口算的方法,
只有几个孩子用了列竖式的方法进行了计算,针对孩子的做题方法,只
是让孩子展示了口算的算理,对于笔算,指了一名学生进行了板演,此
时让孩子认真观察孩子的笔算方法和过程,并且让板书的学生说了自己
计算的过程。此时的我,有了新的想法,立标课有一定的模式,对于二
年级的孩子来说,竖式的写法也是一种模式,学生的第一感觉非常重要,
所以在教学竖式的写法时,我在黑板上进行了板演,让孩子们接触模式
般的印象。
3、展示交流根据板书的竖式,但对于如何计算,便把这个问题交
给了孩子,先让学生同位之间交流算法,然后学生展示,在展示的时候,
有的学生从个位算起,有的学生从十位算起,对于这些竖式的计算方法,
我并没有提示孩子非得从个位加起不行,而是给学生留有了下一步学习
进位加法的计算空间。在教学进位加法时,学生对于从个位加还是从十
位加产生了疑问,有的学生说,从十位加
好,有的学生说从个位加好,并阐述了自己的理由(从十位加太麻
烦了,个位进的1要加上,还得把十位上的数再擦掉,不如从个位加起
方便。给予学生所说,学生进行了练习,从中体验了知识的生成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
则。
2、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能力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计算:36+21=23+7556+304+52
2、二(1)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计
算?
二、自主探究:
1、出示36+35=,学生试算。交流算法。
2、摆小棒:小组说摆法。问:怎么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
单根还剩几根?整捆的有几捆?合起来是多少?
3、怎样列竖式?要注意什么?从哪一位加起?6+5超过了10怎么
办?师:我们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写上一个小小的“1”字表示个位满十
向十位进1。在加十位时不要忘记加上这个1,也可以从这个1加起。
4、比较36+21与36+35有什么不同?
5、计算46+24,试算,可以借助于小棒。个位的0可不可以不写,
为什么?
6、小组合作讨论: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你认为还应该提醒同学们什么问题?
三、拓展运用:
1、“做一做”,图中有什么信息?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自己动手解决
问题。
2、猜一猜十位上是几。
3867179
+39+4+53+36
3、数学医院:
492165
+44+39+35
836100
说明理由。第三题个位和十位上的“0”是怎么得来的?
4、图形计算。
=5=3—4=7
+=()+=()
+=()+=()
4、看谁加上一个相同的加数算得快。
开放题:谁先正确算出五星表示的数,就奖励给谁。
24732
+69+9+28+6+
9486605599
课后反思: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的竖式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加法。设计这节课时,我觉得依据学生
已有的旧知识,,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自主探究,得出两位数
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学生用小棒、计数器、凑十法都在我的
预料之中,但是用竖式计算出现的几种情况,我真没有预料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15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通过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笔
算加法的算理
o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点:提高学生的计算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对学生进行细心计算反复检查好习惯的培养。
教学重点: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星期天,小花和妈妈要去游乐场,在游乐场的门口贴着一张海报:
如果哪一位小朋友过了下面的难关,可以免费进入游乐场。小朋友你们
愿意和小花一起闯关吗?
二、自主探究:
1、看谁算的正确?
57+12=40+38=16+52=23+72=
36+47=28+59=8+75=43+37=
24+68=19+49=85+9=18+47=
2、算一算姐姐和妹妹两人共有各种照片的张数。
单人照双人照冬装照夏装照表演照
姐姐(张)1924222617
妹妹(张)2118233720
合计(张)
3、第15页的第8题,分组完成。
4、那两个数相加得和是100?请写出算式,写得越多越好。
384027608562735015
开放题、第15页第10题。
第(2)小题有多种答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第(3)小题需要选
最便宜的两种玩具并计算其价钱,实际上也是让两个数相加得和最小。
使学生从小学会计划开支。
2、两位数减两位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6〜1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的笔算。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能力点: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
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德育点:1、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的笔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图片、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谁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举办?师:我国北京在全世界申办2008
奥运会的4个有名的城市中以绝对优势取得了成功,这不仅仅是申办成
功,而且向全世界证明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所以全国亿万人民都为此欢
呼。你收集了哪些有关北京申奥的信息?
二、自主探究:
1、出示票数统计图,观察图,问:北京赢了?你能提出数学问题
吗?
学情预测:北京和多伦多一共得多少票?北京和巴黎一共得多少票?
北京和伊斯坦布尔一共得多少票?多伦多和巴黎一共得多少票?多伦
多、巴黎和伊斯坦布尔一共得多少票?…
北京比多伦多多得多少票?巴黎比北京少得多少票?….
学生列式,可以用笔算加法解决。
学生计算。问: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2、师:56—22该怎样解决呢?
A、可以口算,50—20=30,6-2=4,30+4=34。
B、可以像加法一样笔算。
该怎样列竖式呢?小组合作完成。互相交流算法。
3、你认为笔算减法应该注意什么?
三、拓展运用:
1、解决刚才没有解决完的问题。
2、完成19页“做一做”第1题。小组内交流算法。
3、48—18=35-31=
强调笔算35—31时,十位怎样算?“0”用不用写?为什么?
4、树上有35个桃子,被小猴摘了以后还剩12个,小猴摘了几个?
5、猜一猜。
9465890
—4—25—1—70
0720
开放题:五一节,建强量贩店庆促销,每件玩具优惠6元,几种玩
具的价钱如下:
25元30元18元
根据上述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目标主要是: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
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学习由旧知两位数加两位数
笔算方法,向新知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知识迁移,进而掌握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该课按照自己的设计比较圆满的完成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8〜19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在实际情况中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笔算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笔算。
能力点:1、培养学生操作、实践、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通过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德育点: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学习习惯和互相帮助、团
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个位不够减怎么办。会正确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计算:43-23=89—62=59—5=92-71=
2、昨天我们交流了有关北京申奥的信息,我们知道了北京以绝对
的优势胜出了。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北京以34票的优势胜出多
伦多。那么从票数上,你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发言,选出“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让学解决。
二、自主探究:
1、学生列式。该怎样计算呢?从哪一位减起?个位上6减8不够
减,怎么办?拿出小棒摆一摆。
学情预测:
(1)先拿出1捆拆开,从中拿出8根,再拿出1捆。
(2)先拿出1捆,再拿出1捆拆开,去掉8根。
(3)先拿出2捆,再从2捆中拿出2根。
(4)先拿1捆拆开与2根合在一起,再从中拿出8根,再拿出1
捆。
你发现了什么?(要拆开1捆)从几里拿走了8?
2、你能试着列竖式吗?
你认为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十位还剩几?
教师教写竖式的方法,说明退位点的用途,不要忘了减去退位的1。
3、比较56—22与56—28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4、你认为笔算两位数减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
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问:从十位减起方便吗?
5、试练:67-39=35-8=81-56=50-24=
问:50—24十位退1后个位上要算几减几?十位再算几减几?
三、拓展运用:
1、你自己出两道今天学的这样的题。自己解决,小组内互相交换
检查。
2、做练习三第7题。
3、数学门诊:
47806490
-28-51-23-17
29393187
4、蚂蚁传递信息。
38-18()-8()+35()-25
()+40()-26=()
实践调查:回家调查一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年龄,看看它们相
差几岁?5年后,他们之间相差几岁?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教后反思:今天教学了两位数减两位数和一位的退位减法,本节课
的内容是建立在《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教学基础上进行的,在
之前的退位减法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退位的基本思想:“个位减
不够,十位要退一作十”的想法。在教学这部分退位减内容时,我先让
学生回家预习这部分内容,然后上课时让学生说一说我们今天将学习什
么?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等)随后讨论今
天要学习的和我们以前学习的竖式计算有什么不同?引出:当个位减不
够的时候就要想到向十位“借”,从而十位要退一还十。通过“借”想到“退”,
让学生在脑海中能较形象的体会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由于在这部分
内容的渗透,学生在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已经具备了一
定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我把这节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掌
握的有关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学书上的减法竖式的写法,以
同桌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主研究退位。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1〜22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
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2、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实践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正
确的、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小鸡一起在吃米,他们找不到妈妈了,你能帮他们找到妈妈吗?
母鸡851943
小鸡16+2762-1944+4198-1390-5
64-4536+4991—7230—1190—4719+24
二、自主探究:
1、小鸡和鸡妈妈要回家了,请你帮他们把路铺好。
45—9()—9()—9()
2、在圆圈里填上“<”、">”和“=”。
30+63937+32375890-40
75-363957-302717+2844
100-4036+1063+872-19
3、青蛙妈妈:我吃了58只害虫。小青蛙:我才吃了24只害虫。
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虫?
4、小红拿50元买了一把雨伞,阿姨找了38元给他,一把伞多少
钱?
5、火柴盒里有60根火柴,妈妈用去了15根,盒里还剩多少根?
三、拓展运用,开放练习:
小明小华小方小兰
跳的个数34414539
看上表,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选择两个问题列式算一算。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能力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结合教材培养学生讲卫生的习
惯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主体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自从“非典”过去之后,我油区掀起了“改陋习,讲卫生”的热潮。
我校也进行了校园卫生大评比,看,全校卫生评比表已经贴出来了。
评比表的下半部分被遮住了,你能根据表中的信息求出二(2)班
得多少面红旗?
二、自主探究:
1、找一找表中有哪些信息?求二(2)班的多少面,需要什么信息?
该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减法?借助小棒摆一摆。
2、你能说出别的班得多少面红旗吗?
小组合作,利用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进行解决。
(1)三(1)班比二(1)班少2面,二(1)班得16面。
(2)三(1)班比二(2)班多1面,二(2)班得13面。
(3)四(1)班比三(1)班多2面,三(1)班得14面。
(4)四(1)班比二(2)班多3面,二(2)班得13面。
(5)三(2)班比二(1)班少1面,二(1)班得16面。…
学生交流,说一说为什么。
3、从评比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个班得的多,哪个班得的少,……)
三、拓展运用:
1、做“做一做”。
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
优惠是什么意思?换句话怎样说?(每个球比原来的钱少8元。)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现在足球多少元?(2)优惠后篮球多少元?
(3)优惠后排球多少元?
学生自己解决。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1)买一个足球和一个篮球现在要多少钱?
(2)足球比排球贵多少元?...
请同学们列式计算。
2、课本24页第2题,独立完成。
3、小明今年9岁,爸爸比他大28岁,爸爸今年几岁?
4、生活中你还遇到那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解答?
开放题:北京什刹海的湖面上有很多的野鸭子,由于人们对环境的
破坏,野鸭子越来越少,最后一只也没有了。后来人们认识到环境的重
要性,提出了“绿色奥运”的口号,改变了环境,野鸭子又飞回来了,为
了保护野鸭子,人们做了木筏放入水中让野鸭子住,野鸭子一年比一年
多,去年有35只,今年比去年又多了28只,你知道今年有多少只?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4〜25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
题。会比较分析同类应用题。
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能力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我收集了我们班课外活动的资料,这里有许多数学问题,看谁能
解决。
二、基本练习:
1、跳绳的有27人,踢键的人数比跳绳的多9人,踢健的有多少人?
2、小华和小阳在做手工,小阳做了38个,小华比小阳少做9个。
小华做了几个?
3、第一小组在玩投球游戏,小军比小明多投中4个,小丽比小明
少投中7个,小方比小明多投中3个,小明投中16个,小军投中多少
个?小丽投中多少个?小方投中多少个?
4、小南和小娇踢健子,小南踢了34个,小娇比她多踢12个。
9
5、,看书的比画画的少5人,看书的有多少人?
三、拓展运用:
1、在玩“猫捉老鼠”的学生中男同学比女同学多9名,女同学有19
名,(1)男同学有几名?(2)一共有几名同学?
2、静静、欣欣、帆凡在跳绳,静静跳了36下,欣欣比静静多跳7
下,帆凡比静静少跳9下。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再列式计算。
3、完成教材25页第5、6、7题。
第5题,可提出的问题很多,让学生广泛的提出问题,只要合理,
都给予肯定,学生自由选择问题列式计算。
第7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明确题目要求并独立解答。让学生
用平时实际算钱的经验得出答案。
开放题:小军、小明、小兰三人在玩猜一猜的游戏,小军说:我拿
的是橡皮,小明说:我拿的砂是铅笔,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小明、小
半兰各拿的是什么吗?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6〜2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
能力点: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和迁移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教学难点: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主体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年农场的西瓜丰收了,202班的同学去帮助收西瓜,他们分小组进
行比赛,下面是他们比赛的统计,你们看到这些数据能提出什么问题?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28个34个23个
二、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交流,提问题列算式。
学情预测:
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34
第二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34+23
第一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23
第一组比第二组少摘了多少个?34-28
第二组比第三组多摘了多少个?34-23
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34+23
学生会做得让学生练习,说算法。
摘出:28+34+23
2、小组讨论:怎样计算?
汇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何计算?
学情预测:2862
+314+23
6285
28
+314
62
+23
85
这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第二个简便?
3、我们一共摘了85个西瓜,叔叔用拖拉机运走了40个,小明用
推车运作了26个,还剩多少个?
学生列式,并试算。
学情预测:85—40—2640+26=6685—66=19
在计算时,能够口算得可以口算,不能口算的进行笔算。
三、拓展运用:
1、46+25+1775-28-19
注意书写格式。
2、54+20+1690-58-24
能口算的不必列竖式。
3、把每行的三个数加起来。
244530
48365
171834
4、26+()-20=3073+5+()=98
开放题:路边有一行树,共8棵,每两棵之间相隔3米,从第1棵
到第8棵树间共有多少米?(教给学生画图的方法)
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
法》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加减法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重
点是学会用一个竖式进行两步笔算的方法,以及根据题意列一个综合算
式。对于学生来说,这两个内容都不难,所以,在教学设计上进行了如
下的尝试。
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
因此,为学生创设了帮王爷爷收西瓜的情境,并让情境贯穿于本课新知。
由分小组收西瓜引导出连加算式,再由同学帮助王爷爷送西瓜引导出连
减算式,学生即从中学会了列综合算式,又进行了思想教育,两全齐美,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浓厚起来。其次,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
主学习。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用竖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为他们今天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内容我都放手
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或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本组的计
算方法,再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积极创造,寻求更
加简便的计算方法。在展示交流中互相质疑,补充回答,完全是学生自
己在自主学习。作为老师的我,只是学生在出现不知如何用语言来表达
自己想法的时候给予引导或补充,让学生自己完善自己的想法。这样,
既不影响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8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
2、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竖式的写法。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25+28+36=78-59-11=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笔算?
2、小华有4支铅笔,他又买了3支,后来用去了5支,他还有多
少只?小青有6支铅笔,用了4之后,他又买了2支,他现在有多少
支铅笔?学生列式后,说明这是加减混合运算。问:怎样计算?
二、自主探究:
出示主体图,学生说图意。提醒学生看清题中的信息。
小组讨论,列出算式。学情预测:67-25+28=67+28-25
如何计算。先算什么?
学情预测:(1)分着列竖式。
(2)简便写法。
在用简便写法时要注意:不够减时,要退位;相加满10,要进位。
做一做:56+24-30=8078-24+39=93
指名板演:5678
+24—24
8054
+39
93
第一题为什么只写一个竖式?
三、拓展运用:
1、笔算下面各题。
45+35-4824+15-2965-43+1954-28+19
2、比一比看谁先得到小红旗。
26+43-54+48-39
3、在圆圈里填上正确的数。
38+4640-29
o-5853+0
4、学校合唱队原有64人,有7人年毕业了,又新加入了15人。
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课后小结:
力口、减法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3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
并通过对两位数加、减法估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能力点:1、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德育点:让学生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
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估算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主题图,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家今年分了大庆区的房子,我们要搬新家了。妈妈要去商店去
买一些日常用品。出示暖壶、烧水壶、茶杯。你能猜一猜的它们的价钱
吗?学生猜完后,再出示价格。
热水瓶28元烧水壶43元茶杯24元
二、自主探究:
妈妈带了100元钱去买这三样东西,够吗?
小组合作交流,估算一下100元钱够不够。你用的什么方法?
学情预测:(1)热水瓶的价格大约是30元,烧水壶的价格大约是
40元,茶杯的价格大约是20元,这三样加起来大约是90元,因此,100
元够了。30+40+20=90(元)90<100
(2)买热水瓶后大约剩70元,买烧水壶后大约还剩30元,买茶
杯够了。100-30-40=30(元)30>24
(3)买热水瓶和烧水壶大约花去70元,还剩30元,买茶杯够了。
30+40=70(元)100-70=30(元)3024
三、拓展运用:
1、二年级参加学校的运动会,一班39人,二班42人。二年级大
约有多少人参加学校运动会?学校准备了62个座位够吗?
2、做练习六第1题。这些算式的估算结果大都和80比较接近,要
判断其精确的结果是否比80大,并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只要大
致估计就可以了。如:31+52中两个加数十位上的数相加得8,不管个
位上是几,其和都超过80,38+39中两个加数十位上的数相加得6,不
管个位上是几,其和都比80小。
开放题:我们班有45人,大家要去公园划船,大船每条租金51元,
限乘40人。中船每条租金38元,限乘25人。小船每条租金17元,限
乘8人。应该怎样租船?请你设计一个乘船方案,再预算一下大约要花
多少钱?哪一种方案较为经济合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楚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能力点:1、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
2、培养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德育点: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
识。教学重点: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的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整理知识:
小组交流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笔算加法、笔算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用数学。
把自己找到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
二、自主探究,发散思维:
1、学生自己编题,复习笔算的方法。小组自编计算题,自己笔算。
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
他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做笔算时应注意什么?
2、18+2370-4158+2989-346+4868-65
46+2391-8343+1917+7992-5690-54
90-60+2443-8-3050+27-917+26+18
3、数学医院。
82399527
-17+48-16+73
79777990
说说错在哪里?
4、母鸡有45只,小鸡比母鸡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并解答。
母鸡有45只,公鸡比母鸡少36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5、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3岁,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学生列式计算。把题改为:10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让学生多讨论,说一说解题思路。
三、拓展运用:
开放题:小明有50元钱,它可能买了下列哪两种物品?应该付多
少钱?(至少写出两种可能)并列出算式。
伞14元钟表26元足球35元茶杯10元
教后反思:本单元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是在学生会
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教学两位数加、
减两位数的笔算,其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
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
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重点是进位加和退位减。
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进
一步发展长度观念。
2、在活动中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利用统计表发展学生收集、整
理数据,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04版工程监理合同条款
- 药用酸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2024年度环保型农药研发与生产销售合同
- 纸制餐桌用布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2024年度洁具行业标准制定合同
- 2024年度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服务合同
- 车轮毂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牙用植入物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手提箱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医疗器械研发合作租赁合同
- 栏杆刷漆施工方案
- 潮汕音乐课件教学课件
- 【寒假阅读提升】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人教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 霍去病课件教学课件
- 邮政储蓄银行的2024年度借款合同范本
- 汽车吊起重吊装方案
- 小学生人际交往篇-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 ASTMD638-03中文版塑料拉伸性能测定方法
- 贵州省黔南州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含答案)
- 八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0 I've had this bike for three years单元说课稿 (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译林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英语期中复习:完型及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