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5 大自然的语言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5 大自然的语言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5 大自然的语言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5 大自然的语言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5 大自然的语言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5《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物候学的有关知识,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重点)

2.体会课文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语言,分析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难点)

3.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重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呢“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物候现象"。这是比喻的说法,也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新颖而有情趣,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二、检查预习1.作者介绍。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领域有很高的造诣。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物候学》一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

2.背景链接。

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而成。竺可桢写作

此文的目的在于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3.检查字词。

(1)订正字音。

萌发(méng)翩然(piǎn)孕育(yùn)簌簌(sù)销声匿迹(nì)衰草连天(shuāi)

风雪载途(zài)农谚(yàn)纬度(wěi)悬殊(xuánshū)短促(cù)连翘(qiáo)

(2)词语释义。

萌发:种子或孢子发芽。次第:依次。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怀胎生育。文中指生长。

簌簌:形容眼泪、树叶等纷纷落下的样子。

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文中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衰草连天:遍地是枯黄的草。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草木枯荣:草木发芽、生长和枯死。

花香鸟语: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风光。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美好的情景。

活生生:实际生活中的。

因素:决定事物成败的原因或条件。悬殊:相差很远。

短促:(时间)极短暂。

(3)词语辨析。

“观测”和“观察"两个词都有“仔细察看”的意思。“观测"指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侧重于测量。“观察”侧重于察看,没有测量的意思。

三、整体感知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答案示例:物候和物候学。

2.文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答案示例:逻辑顺序

3.看注释(1)如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文章标题用“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好处

答案示例:将大自然拟人化,把物侯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切合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具有启发性。4.划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3):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纬度差异、经度差异、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第四部分(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四、内容探究

(一)感知一篇------摘一摘(内容要点)

1.快速阅读课文,快速准确地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答案示例:物候——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学——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示例: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地运用在农业生产上。

(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示例: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A.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

B.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

c.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D.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E.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2.本文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明确:第1段,以生动的写景笔调,写出了一年四季不同的自然现象。虽然还没有接触到“物候"的概念,却让读者知道了物候的种种现象。为进一步说明物候作了铺垫。

第2段,第一句是全段的中心,说明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农事安排的关系。

第3段,在前两段的基础上,直接点明物候和物候学的内涵。首先点明“物候"就是上文所介绍的种种自然现象,然后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介绍了“物候学”的形成及其功用。

(二)选读五段------理一理(说明顺序)

1.快速浏览第三部分,指出第6—10段的说明对象,并列出其说明顺序。说明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说明顺序:从空间差异写到时间差异,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即纬度(南北)差异——经度(东西)差异——高下差异二—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因素纬度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

2.纬度对物候是怎样影响的

思考:“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请根据本课所学知识说明,这是为什么

明确:这是由于纬度的差异。“胡天”是指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越往北,冬天来得越早,气温也越

低。南半球反之。

3.经度对物候是如何影响的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玉兰花呀,我说,你走

得真慢哪!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郭沫若思考:(1)用物候现象解释诗人这句感叹。

(2)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却举两个例子,举两个必要吗为什

明确:举两例是必要的。近海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如果依次类推想当然,就会误以为春天也一定来得早,一定温暖,但是事实上春天反而寒冷,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才能使人确信无疑。

4.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思考:(1)夏天人们往往到北戴河、大连、青岛、庐山、昆明去避署,根据本课知识说一说为什么

明确:北戴河、大连、青岛处于海滨,由于经度差异,夏季比内陆凉爽;庐山、昆明海拔较高,由于高下

差异,温度比低处低。

(2)《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见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这首诗中的现象的理解。

明确:由于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越往高处越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正说明这一点。

5.古今差异对物候是如何影响的

小结: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6.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这四个因素按什么顺序排列这几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

明确:按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列。(由主到次)标志主次顺序的词语是:首先、第二、第三、此外。不能,因为这四个因素是由主到次、由空间到时间的逻辑顺序。

7.7--10段分别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第七自然段:——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第八自然段:——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第九自然段:——作比较,举例子,作诠释。

第十自然段:——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五、小结本课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说明文。同学们是否也觉得课文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么枯燥乏味呢课文语言生动、妙趣横生,充满了丰富的知识和巨大的吸引力。下面,我们就来细细品读。

二、课前复习

思考:《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属于哪种体裁作者是谁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答案示例:属于事理说明文。作者是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文章的说明对象是物候和物候学,采用了逻辑顺序来进行说明。

三、精读一节------品一品(生动语言)

1.齐读第一段,主要写什么有何特点

答案示例:运用描写的方法写物候现象,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四季风景画。作者在写四季时,既抓住了各季节不同的特征,又力求写法上有变化,词语丰富,句式多样,并恰当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和一些成语,使文章显得形象生动。在普及科学的读物里,这种写法很重要。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明确:按时间顺序

3.表示时间的词语:(文中标示)

4.描写一年四季的词语:(文中标示)

5.作者在第1自然段中是如何展示四季物候的答案示例:

首句采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一幅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次第"一词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翩然”把小燕子活泼伶俐地飞行的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用语形象。写夏天,强调气候是“炎热的",又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写秋季,选取“果实成熟"、黄叶飘落、“北雁南飞”、昆虫“销声匿迹"等最具秋天特征的景物来写。“簌簌”一词形象地展现了落叶的形态和声响,让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突出冬天的荒寒。末句总结前文,概括说明温带和亚热带区域四季变化的情形,点明四季变化、循环往复的自然现象是有规律性的,这使其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同时也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6.读第二自然段,“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思考:(1)加线的词语好在哪里注意标点符号。

明确:都是拟人手法,好像这几种动植物都有人的思想感情,在为农民操心,惟恐他们误农事,因而大大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2)第2自然段中写杏花、桃花、布谷鸟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列举三个例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7.体会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表达效果。

(1)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2)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主富的物候知识。

(3)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明确:语言准确、严谨、典雅。此外,文中的确数,确切的例子,例子间的比较等也体现了上面的特点。8.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能否删掉,为什么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3)植物的抽青、发芽等物候现象……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情况。

明确:(1)(2)题中的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第(3)句加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9.给本文的语言特点做小结。

准确严密:措词严谨,用词语从数量、范围等方面进行限制,如“许多”。生动形象:词语优美,描绘的画面生动形象,多用拟人等修辞手法。

四、句段赏析

1.第3自然段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运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介绍什么是“物候”。“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介绍什么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运用

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内容和目的。2.第4自然段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生物比作物候观测的活的仪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生物的变化在物候观测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使用生物作为物候观测仪器的优点。

3.第5自然段中“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一句中用哪些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语言有何特点

答案示例: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物候的变化。“左右"一词,用语准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4.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下定义

(2)第6-9段总体上来看,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分类别

(3)在春天,早春也跟晚春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

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