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8*时间的脚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8*时间的脚印
教学目标
1、知识点: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
2、能力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3、德育点: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谁看见过时间……时间把它的脚印留在了许许多多我们不曾看到、不曾了解的地方。在那里,隐藏着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脚印,而且还有无数的宝藏。例如,那千万年来躺在山野里的岩石,便是一部历史的教科书。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篇科普小品《时间的脚印》,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大自然,去翻开时间的书页。
二、自主预习
1.作者简介
陶世龙,1929年生,四川安岳人,地质学家、科普作家。他写了许多普及地质矿物等知识的文章。其科普作品部分结集为《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时间的脚印》出版,参与编写《科普创作》《科普创作概论》等。
2.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科普作家陶世龙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参加工作后长期与地质学科打交道,在国家推动科学普及和科学大众化的倡导下,作者致力于科普写作,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科普作品较多。这篇科普文章以记录时间的方式为切入点,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岩石的丰富而有趣的科学知识。
3.字词检查
(1)订正字音
腐蚀(sh)渗入(shèn)刨刮(paoguā)沙砾(l)掸去(dǎn)浑浊(hunzhuó)地壳(qiao)山麓(lu)沟壑(he)沉淀(dian)覆盖(fu)琥珀(hūpo)犀牛(x)龟裂(jūn)楔形(xiē)
(2)词语释义
犹豫:掌不定主意。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海枯石烂:直到海水干枯,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悬崖绝壁:形容非常险峻的山势。
腐蚀: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如铁生锈,氢氧化钠破坏肌肉和植物纤维。
浑浊:(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山麓:山脚。
沉淀:从溶液中析出的难溶解的固体物质。龟裂:裂开许多缝子。
(3)词语辨析
“犹豫"和“踌躇”两个词语都有“拿不定主意"的意思。“踌躇”还有“停留,徘徊不前"得意的样子”的意思,如“踌躇满志"。
三、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怎样理解文章的标题
答案示例:本文标题很新奇,把“岩石”比作是“时间的脚印"。时间在不断流逝、不断前进,但却看不见模不着,把时间比作脚印,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以引起读者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答案示例:岩石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
3.分析课文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作者在文中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答案示例:全文共31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或之一。
第二部分(5~29):写岩石是想样记录时间的。又分为两层:
第一层(5~21):写岩石的厚度和生成顺序可以记录时间。第二层(22~29):写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
第三部分(30、31):写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造福人类。
文章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写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写了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这种依据事物内在联系逐层进行说明的顺序,就是逻辑顺序。
4.贴小标题:这些小标题可以归纳一些段落的内容,请将它们写到相应段落的开头。
明确:(1~5)“时间漫谈”1(6~21)“石头的毁灭与新生"1(22~29)“石头上的故事”1(30~31)“读懂记录,造福人类"
5.快速阅读,列举所学到的科学知识
(1)躺在山野里的岩石,是大自然保存时间记录的一种方式。
(2)每一厘米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3)北京故宫里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是用水滴记录时间的方式。
(4)大自然中他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运动着。
(5)“海枯石烂”会有时。
(6)“石烂"的原因: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太阳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着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它的破坏。
(7)岩石的毁灭与生成过程。
(8)一米厚的岩石形成需要的时间: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
(9)岩石形态“平卧"或“倾斜”的原因。
(10)根据岩石层与层之间的顺序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
(11)岩石保存很多的历史痕迹。
(12)岩石的颜色和质料反映了地壳的活动。
(13)岩石记录了丰富的古代生物的状况。
(14)化石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15)岩石上留下了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
(16)读懂岩石的记录对于人类的意义——找寻地下的宝藏。
6.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有些段落只有一句话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请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第5白然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总领下文岩石被自然界中各种国素改变)。第7自然段: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启下——岩石毁灭的过程)
第18自然段: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承上——总结上文岩石新生的历史)。
第22自然段: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承上启下——承上总结了岩石是记录时间的方式之一:毁灭与新生;启下谈岩石记载的历史痕迹)。
第24自然段: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承上总结“砾石"能够记载地亮的活动)。第27自然段: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启下——列举事例说明化石能记录地质时期)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课文主要介绍分析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为什么不直接进入正题,而要先引用高士其的诗
答案示例:课文引用高士其的诗开头,把时间拟人化,一方面与课题照应,另一方面通过引用,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实际生活,更能吸引读者。
2.自由读1-5自然段,说一说:
(1)现在的人们是怎样记录时间的答案示例:钟表和日历
(2)中国古代用什么来记录时间第4自然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是否偏离主旨答案示例:铜壶滴漏。
没有谪离主旨。因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说明时间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山野望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但它只是大自然中保存着的许多种记录时间的“重要的一种",而“铜壶滴漏”则是这其中的另外一种,二者相互补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本文中提到的岩石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它是大自然用来记录时间的。3.自由读6-21自然段,分组讨论:
(1)岩石是如何从毁灭走向新生的
答案示例:岩石→小石子→沙砾、泥土→沉权→重压→胶结→新岩石。(2)人们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重点读第19自然段)
答案示例:可从岩层厚度、排列顺序、地壳运动等方面思考。
岩层厚度:1米厚(3000—10000年);排列顺序: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地壳运动:平卧的岩层变得歪斜甚至直立。4.第二部分的第一层结构是怎样的
5.自由读22-29自然段,分组讨论:
(1)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
答案示例:可从岩石结构、石头颜色、生物化石等方面去考虑。岩石结构——反映地壳的活动
石头颜色——反映远古的气候
生物化石——反映历史的发展
(2)岩石的厚度及生成顺序记下了时间的踪迹。这是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一种方式;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二种方式是它保存了许多的历史痕迹。阅读第22~29自然段并分组讨论,回答问题: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
答案示例:①地亮的活动;②气候的变化;③古代生物的状况;④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⑤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
(3)阅读第28、29自然段,回答问题:人类是怎样根据化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
答案示例: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酸潮湿。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
6.细细品味最后一段,说一说:读懂岩石记录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案示例:不仅可以增加知识,而且可以探寻地下“宝藏",更有无穷的大自然奥妙存在。7.简要概括这篇散文的中心主旨。
答案示例:本文是一篇科普读物,同时又是一篇很好的文艺性事理说明文。文章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写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写了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作者借助生动有趣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岩石记录时间的转异功能,并说明地球上还有更丰富的记录,号召读者去探求。
(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这一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加
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案示例:说明方法是列数字。加点词语不能去样,如聚去禅“大约",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到10000年的时间。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精确,也不论有多科学,都是推测出来的。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容。
2.为了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也力求生动、形象。本文就多处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1)找出文中的拟人句,体会其中的表达作用。
答案示例:从语言表达上看,本文在叙述中大量运用了拟人手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把死寂的岩石写得生动有趣。如“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就把岩石的放动与无奈表现得惟妙惟肖,令人同情。再如“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这个排比式拟人手法,给读者以形象的动感,把平时看似可怕的事物写得轻柔可见。又如“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写出笨重的石填想跑也跑不动,只能留在附近;而小沙砾却能随心所欲地走向很远的地方,生动、形象的语言,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
(2)在受到重压的时候,有一些物质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去,就使泥沙胶结得更紧密了。把“胶结”改成“粘合"可以吗为什么
答案示例:不可以。用“胶结”准确地表明了泥沙变成岩石所起的变化。
(3)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把“躺”字改成“铺"字好吗为什么
答案示例:不好。“躺”字,与平卧呼应,且形象生动。
3.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答案示例:
①举例子。在讲到人时岩石的破坏时,举了建筑兰州铁路时,一个山头几分钟就被炸牌的例子;在讲到泥沙沉淀的后果时,举了我国洞庭湖面权避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两个例子。这些例子都很简洁,有力地说明了问题。
②打比方。如文中在说明风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时,把刮风沙比作“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在说明海水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时,把冰河缓慢地移动比作“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遥到的一些石头”,生动形象。
③分类别。课文在说明岩石遵受各方面的“攻击"时,在说明岩石保存了更多的历史痕迹时,都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四)写作特点
1.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旨在向读者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作用及方式。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知识,作者在文中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
2.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有趣。
列数字。用概数准确地说明了形成一米厚的岩石需要的时间,使读者对岩石的形成速度有个大致的概念。
3.过渡句或过渡段,衔接紧密。
例如,第5、27段,都是过渡句(段),其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流转自然。
(五)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对许多人来说,“化石”一词并不生疏,可若问你化石是怎祥形成的它的科学意义何在恳怕就较少有人会说得清楚了。商单说来,化石是古代生物死后,其造体、造物或造迹被埋藏在地层望,经长期的石化作用,变成了像石头状的东西。除动植物的硬体部分,如骨骼、牙齿、贝亮、树干等最易保奔为化石外,在特殊的情况下,有时生物的软体部分也可保券为化石。如山东山旺组硅藻土中的花桑。触须,西伯剩亚冻土中猛码象的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泥搅拌桩基础工程项目管理合同
- 2024-2030年中国罗茨鼓风机行业前景展望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纺织机械行业经营策略及未来产值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红木家具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磨具行业销售模式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老年人服务中心建设方案
- 遗产税务财产放弃协议书
- 工业园区中央空调系统应急管理方案
- 梅州市交通便利化综合方案
- 卒中中心数据管理与分析制度
- 业主业主委员会通用课件
- 了解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
- 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613物理化学(含答案)考研真题
- 初中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分享
- 安全生产科技创新与应用
- 人工智能在文化传承与遗产保护中的价值实现
- 2024年汽修厂开业计划书
- ISTA标准-2A、2B、2C系列解读(图文)
- 日间手术应急预案方案
- 退费账户确认书
- 幼儿园小班《汽车滴滴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