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_第1页
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_第2页
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_第3页
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_第4页
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广东省电白县教师进修学校廖坤望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思维,而求异思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主要特点有:独创性、多向性、灵活性和批判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后者对发展能力更为重要。”下面谈谈在教学解题过程中,如何通过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求异思维的独创性特征表现在:思维不落俗套,善于独辟蹊径,教学中经常注意引导学生突破固有的解题模式,寻找更优解法是培养独创性的重要手段。例1有十七个兵兵球运动员参加个人冠军赛,比赛采取每输一场即予淘汰的淘汰制,问决出冠军一人共比赛几场?学生常见的解题思路主要有二:<1>认为这是排列组合问题,故试采用排列组合的方法去解。<2>联系比赛常用安排方法,排出比赛图(略)上述的解法,答案都是16场,但这两种方法或者不易求解,或者不易推广至一般情况。分析上述思路都是基于“每两个人比赛一场”这一出发点。如果抓住“每输一场即予淘汰,”可知为决出冠军共有17-1=16个人被淘汰,故共比赛16场,容易将该解法推广至一般情况。例2已知三角形的最小内角为30°,它的对边为2㎝,另外两个内角的差为60°,求最大边的长(要精确值)。学生的思路多倾向于解三角形,如由及=60°解出最大边,这是常见的解题模式,若启发学生抓住已知条件中两个特殊角(30°、60°),并利用几何图形,采用下法就有独到之处了。ABDCABDC图1∠A>∠B,作∠DAB=∠B,AD交BC于D,则∠CAD=60°,∴∠ADC=90°,则BD=AD=,CD=,所以最大边a=CD+BD=+(㎝)。数学中的某些常见方法与结论,若能突破限制,从原有的范围延伸至相邻的有关内容,也就显得标新立异了。这种手法,其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之间的联系或相似之点。这里以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为例说明之。设a、b、c都大于零,其中至少有一个不等于1,且axbycz=aybzcx=azbxcy=1,……(1)证明:x=y=z或x+y+z=0略证:由(1)得xlga+ylgb+zlgc=0ylga+zlgb+xlgc=0(2)zlga+xlgb+ylgc=0把(2)看作关于lga、lgb、lgc的齐次线性方程组,则其必有非零解,故有xyz==0zxy即(x+y+z)〔(x-y)2+(y-z)2+(z-x)2〕=0∴x+y+z=0或x=y=z培养学生解题的多向性。0BQx0BQxACPyS图4y2=2PX(p>0)于A、B、C(图4),求证:AQ、SC、PB三线共点。学生的思维受解析几何的限制,极易想到先分别写出直线AQ、BP、CS的方程,再用判定三线共点的通常方法去证。我们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作如下一些联想:欲证AQ、BP、CS三线共点,可否对△SPQ用西瓦定理证成立。题设中S、P、Q均为抛物线两切线之交点,则S的坐标可用A、B的纵坐标表达之:,等等,能否由此而找到有关的比例式,从而沟通①的联想。事实上,由题设易证简证:过S任作直线,分别过A、P、C、Q、B作抛物线对称轴的平行线交于A′、P′、C′、Q′、B′(图5)则(令为a,下同)C’Q0CPBC’Q0CPBxAyA’P’S’‘Q’B’图5∴则:再证例1:证由③知∵∴∴AQ、SC、PB三线共点。求证:1325>25!本例所给条件均为具体数字,学生首先想到的是下法:分析欲证原式,即证13·13·13………13>1·2·3……2525个即证13·13·13……13>(13-12)·(13-11)……(13-1)·13·(13+1)……(13+12),再分别证13·13>(13-)(13+)(=1,2,……12),即可。但此法的缺点:不能找到一般的结论,却是明显的。为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分析数字特点入手寻找一般结论。这里,左式的指数25在右式阶乘中再次出现,底数13可用25表示:,故可将不等式改写为>25!,进而做出猜测:>n!(nN),至此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则>n!显然,给n以特例,即可得相应的数字不等式,如令n=38时,有>38!象这先证一般结论再证特例或先探求特例再导致一般结论的思维是求异思维灵活性的一种表现。四.去伪存真,提高学生的解题判别能力求异思维的批判性特征表现在思维疑而不惑,不满足于成法,善于透彻理解他人思路,辨析其优劣,从批判其错误出发,寻找更合理更正确的科学表达形式。教学中经常注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争辩,是培养学生判别能力的重要方法。此即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对题解的判别常以下列几方面入手:①题解的方法;②解题的依据;③解题的过程;④题解的结论;⑤乃至习题本身。判别中力求维护数学的严谨性。例1为何值时,方程有实数解?

学生误解:令由为实数,得≥0,即≥0∴为一切实数值。这里的错误在于忽略了的取值范围〔-1,1〕,实质上应将原方程等价于在〔-1,1〕上至少有一实根才对。略解:化原方程为(1)①若≤1≤≤3②若以代入(1)得0=-2矛盾、无解。作者简介廖坤望,男,1965年2月生,汉族,广东省电白县人,大学毕业,中学数学一级教师,现任广东省电白县教师进修学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