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基础过关检测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基础过关检测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基础过关检测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基础过关检测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城级学堂学案 编:ZZDXA- 用期:2021-6-21周一 人:张玉枝抢时间,抓基础,勤演练定有收获。3页4页)明德正己善思敏行3页4页)(第页)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基础过关检测一、单选题1.在结束了自西晋灭亡以来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时间是A.581年 B.589年 C.618年 D.689年2.隋朝的各项建设较多,规模宏大。下列各项属于隋朝建设的是(

)①广设赈灾仓库

②修建都江堰

③开通大运河

④兴建洛阳城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3.下列有关隋朝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是隋文帝 B.隋文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开凿大运河C.隋文帝时,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繁荣 D.隋朝的都城在长安4.对下图工程解读不正确的是A.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B.贯通南北,成为交通动脉C.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 D.为王朝后期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5.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二世而亡,你认为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是A.宦官和权臣当道 B.隋炀帝的暴政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隋末农民起义6.“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代诗人皮日休在这首《汴河怀古》诗中(

)A.肯定了大运河的历史作用 B.分析了隋朝灭亡的原因C.指出了隋朝承上启下特征 D.描述了隋朝洛阳城繁荣7.“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武则天指出,必在务农。”“唐玄宗前期,整顿吏治(

)A.兴盛的原因 B.割据的结果 C.衰落的过程 D.农业的发展8.开元盛世是皇帝在位时期(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唐高祖9.唐朝时,周边各族迅速发展,唐王朝采取多种方式发展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被草原各族共同尊奉为“天可汗”的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唐玄宗10.学者认为唐朝对藩属边疆民族政权首领册封官爵是唐王朝和边疆民族政权建立藩属关系的重要标志之一。下述由唐朝统治者册封的是(

)A.回纥 B.瓦剌 C.乌桓 D.女真11.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使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贞观之治”。这位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12.唐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统治者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其中对下图①地区少数民族采取的举措是(

)A.册封民族首领 B.设置羁縻府州C.实行和亲政策 D.建立南北面官13.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安史之乱 B.官渡之战 C.玄武门之变 D.虎门销烟14.以下历史事件中,发生在唐代的是A.绿林起义 B.黄巢起义 C.淝水之战 D.党锢之祸15.在镇压黄集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控制政权,建立后梁的是A.朱温 B.柴荣 C.安禄山 D.苻坚16.五代十国时期,武将专权、政权频繁更迭的历史根源是A.宦官专权 B.唐末爆发的农民起义 C.藩镇割据 D.唐代统治集团日益腐朽17.如表为唐朝后期户口变化表。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天宝元年(742年)户数元和年间(806—820年)户数下降幅度(%)北方373665286688776.8南方3117624150654851.68A.宦官专权,朋党之争 B.黄巢起义,朱温称帝C.开凿运河,贯通南北 D.安史之乱,藩镇割据18.后周世宗时,先“敕天下寺院,非敕额者悉废之,禁私度僧尼”;又“命大简诸军,精锐者升之上军,羸者斥去之”。这些措施(

)A.增强了后周的综合国力 B.便利了南北交通C.意在加强思想文化控制 D.加剧了藩镇割据19.秦、隋是两个短命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A.制定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政策 B.修筑了大规模的军事性防御工事C.开辟了沟通南北交流的水上运输通道 D.开创了新型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20.隋炀帝时期,开通江南河,使余杭(今杭州)能凭船只沿运河直抵北方。同时,炀帝又特意下诏废弃了陈朝故都丹阳(今属南京)与余杭地区之间耗资巨大才打通的水道。隋炀帝的做法(

)A.旨在强化对江南的管控 B.厉行专制导致施政混乱C.提高了运河的运输效能 D.遏止了南方经济的发展21.朱绍侯在《中国古代史》中指出,“隋炀帝即位后,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一方面,这加强了洛阳与江南地区的联系;另一方面,因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资不足以供应隋中央政府的需要,大运河可用来转运南方的物资”。由此可见,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A.使南方地区得到了开发 B.推动了运河沿岸城镇的形成C.提高了南方的政治地位 D.适应了国家巩固统一的需要22.西汉王朝派细君公主与乌孙和亲,随带官属侍从数百人,和亲使团包含各方面人才,这些人的技艺也随之带到乌孙。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后,松赞干布派遣上层子弟入长安国子学以习诗书。这表明(

)A.古代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和亲均是被迫所为B.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了经济互补C.和亲可能促进中原文化向少数民族地区传播D.和亲消除了古代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贵族的矛盾23.唐朝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了100多年。河朔三镇节度使不论是世袭还是军士拥立,都要得到朝廷形式上的认可;此外绝大多数藩镇,如中原、边疆、东南型藩镇,其节度使的调任和派遣基本上都由中央决定。由此可知,唐朝藩镇(

)A.拥兵自重相互混战 B.有效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导致国家由盛转衰 D.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唐朝统治24.据记载,五代十国开国君主中有很多人曾经担任节度使。如朱温(后梁)是唐宣武节度使,石敬瑭(后晋)是后唐河东节度使,钱镠(吴越)是唐镇海节度使。据此可知,五代十国时期(

)A.只有当过节度使才能当皇帝 B.实质上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C.节度使往往集军权、行政权于一身 D.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25.蹴鞠是中国古代的足球运动,最初是一种军事训练手段,由男性参与,至唐代不仅宫廷女子广泛参与其中,民间妇女与优伶在闲暇之余也会参与其中。这反映出唐代(

)A.社会风气自由开放 B.女性政治地位得到提高C.休闲活动种类丰富 D.封建伦理束缚已被突破二、材料分析题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许多少数民族活跃在祖国的边疆,在西域、西南、东北等地建立了政权。他们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唐朝,特别是其前期的统治者对少数民族较少歧视,使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有所加强,民族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关文发《中国古代史普及读本》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写出唐前期活跃在边疆的少数民族名称及唐政府治理西域的机构。从疆域及民族关系的角度,指出唐代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积极意义。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BDBDBAACB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CABACDAAA题号2122232425答案DCDBA1.B【详解】西晋灭亡之后进入南北朝时期,589年隋朝统一全国,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2.D【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隋朝建立之初广设赈灾仓库,开通了大运河,隋炀帝兴建洛阳城,①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都江堰是战国时期修建的,②不符合题意,排除包含②的ABC项。故选D项。3.B【详解】根据题意可知,隋炀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开凿大运河,而不是隋文帝,B项错误,符合设问,所以选B项;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是隋文帝,隋朝的都城在长安,其统治期间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繁荣,史称开皇之治,ACD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点睛】4.D【详解】大运河修筑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关于大运河的描述和评价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5.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B项正确;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项错误,排除。故选B项。6.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诗中“至今千里赖通波”明确肯定了大运河在沟通南北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历史作用,强调了大运河即使到了唐代依然发挥着积极作用;“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意思是如果没有隋炀帝乘坐龙舟游玩等事,其开通大运河的功绩可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这也是在进一步肯定大运河的历史意义,A项正确;诗中虽提到了隋朝灭亡与运河有关,但重点还是在肯定运河的作用,而非全面分析隋朝灭亡原因,排除B项;诗中主要围绕大运河展开,没有突出隋朝承上启下的特征,排除C项;诗中并未描述隋朝洛阳城的繁荣,排除D项。故选A项。7.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背景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虚心纳谏,从善如流,这使得政治清明,国家治理得到改善,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武则天指出“必在务农”,重视农业生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唐玄宗前期,整顿吏治,使得政治更加清明,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综上所述,这些举措都是唐朝前期统治者为了实现国家兴盛而采取的积极措施,是唐朝走向兴盛的原因,A项正确;唐朝前期国家统一稳定,并未形成割据局面;唐朝开始衰落是在安史之乱后,排除B、C项;材料不能说明唐朝农业有所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8.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根据材料时间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唐玄宗统治时期,任用姚崇为相,唐玄宗尤其重视地方吏治,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局面,人称“开元盛世”,C项正确;唐太宗执政时期,社会发展,经济繁荣,被称为“贞观之治”,排除A项;武则天时期,社会继续发展,被称为“贞观遗风”,排除B项;唐高祖时期是唐朝刚建立时期,未形成盛世,排除D项。故选C项。9.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学知识可知,被草原各族共同尊奉为“天可汗”的是唐太宗,B项正确;唐高祖、唐高宗和唐玄宗均没有被草原各族共同尊奉为“天可汗”,排除ACD项。故选B项。10.A【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唐代(中国)。回纥在唐朝的支持下灭亡东突厥,首领骨力裴罗被唐朝封为怀仁可汗(〖提示〗回纥(鹘)与唐朝关系较好,可汗受唐朝的册封),A项正确;瓦剌是元明时期活跃在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乌桓是秦汉时期活跃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女真人是金朝、清朝的建立者,排除B、C、D项。故选A项。11.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使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贞观之治”,B项正确;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与唐高祖、武则天无关,排除AD项;唐玄宗统治时期出现开元盛世的局面,排除C项。故选B项。12.C【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唐朝时期,地图上①是吐蕃,唐与吐蕃实行和亲政策。C项正确;唐朝时期,吐蕃是独立于唐朝之外的政权,吐蕃的首领没有接受唐朝的册封,排除A项;唐朝时,吐蕃是独立于唐朝之外的政权,唐朝的羁縻州针对的是唐朝的边疆地区,排除B项;建立南北面官制度的是辽朝,排除D项。故选C项。13.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A项正确;官渡之战发生在三国时期,东汉晚期,排除A项;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唐初,唐太宗继位后,唐朝迎来贞观之治,排除C项;虎门销烟发生在清朝,排除D项。故选A项。14.B【详解】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末年,B项正确;绿林起义发生在新朝,排除A项;淝水之战发生在魏晋时期,排除C项;党锢之祸发生在东汉,排除D项。故选B项。15.A【详解】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A项正确;BCD项不是后梁的建立者,排除BCD项。故选A项。【点睛】16.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代十国局面的实质是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C项正确;ABD项均与唐朝有关,排除。故选C项。17.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元和年间的户数相对于天宝年间大幅下降,尤其是北方。在天宝和元和年间发生的能够影响到户数,且对北方影响更甚的是安史之乱,藩镇割据,D项正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中央,不会对产生户数大幅下降的结果,排除A项;黄巢起义是在875年,而朱温称帝是在907年,都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开凿运河,贯通南北,是在隋炀帝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18.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目的题,时空是后周时期。根据材料可知,后周世宗时期,限制寺院发展,这有利于增加社会生产劳动力和国家兵源;整编军队节省了开支,有利于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提高后周军队的战斗力。由此可见,这些措施增强了后周的综合国力,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南北交通发展的相关信息,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后周世宗整顿军队的措施与加强思想文化控制无必然联系,排除C项;这些措施使后周的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增强。为后周统一北方和后来北宋局部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选项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19.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隋两个王朝对历史发展做出的共同贡献是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政策,A项正确;修筑了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程的是秦朝,不包括隋朝,排除B项;构建沟通南北的水上运输通道只适用于隋朝,排除C项;开创了新型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是隋朝的科举制,与秦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0.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目的题、影响题。时空是:隋朝时期中国。隋朝的统治中心在北方,江南地区原本是陈朝的疆土,在隋朝灭陈后才被纳入隋朝统治。隋炀帝时期开通沟通南北的大运河,目的是强化对新征服的江南地区的管控,A项正确;隋炀帝开通江南河加强对江南的控制,有其积极作用,材料未体现“厉行专制”“施政混乱”,排除B项;隋炀帝时期开通江南河主要是沟通南北,未提及运河航程更短、运输条件更好,不能得出提高了运河的运输效能,排除C项;大运河的开通加强南北联系,便利水路运输,促进沿岸商业发展和市镇兴起,有利于而非遏止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2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隋朝中国。据材料“一方面……加强了洛阳与江南地区的联系;另一方面,……可用来转运南方的物资”可知,大运河的修建加强了对江南地区的控制,便利了南方物资北运,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巩固统治,D项正确;大运河重要作用是转运南方的物资,物资丰足是南方地区得到开发的影响,而非原因,排除A项;材料强调大运河沟通南北的作用,未提及促进商业发展和沿岸城镇的形成,排除B项;隋朝依靠南方地区的物资来供给中央政府,主要体现南方的经济地位而非政治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2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和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西汉王朝派细君公主与乌孙和亲,把技艺带到乌孙,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后,松赞干布派遣上层子弟入长安学习,可见和亲促进中原文化向少数民族地区传播,C项正确;西汉和唐朝的和亲政策不是被迫的,排除A项;和亲有利于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往来,但中原经济水平高于周边少数民族,“实现了经济互补”的表述不合适,排除B项;“消除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2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河朔三镇节度使不论是世袭还是军士拥立,都要得到朝廷形式上的认可……其节度使的调任和派遣基本上都由中央决定”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的藩镇虽然有一部分游移于中央政府之外,但他们名义上与中央政府之间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权力结构,这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唐朝的迅速崩溃,使得唐朝能够在藩镇割据局面下维持其统治长达一个半世纪之久,延续了唐朝统治,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唐朝藩镇与中央之间的关系,看不出各藩镇之间的状况,无法得出藩镇之间相互混战,排除A项;有效说法过于绝对,唐朝藩镇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B项;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排除C项。故选D项。24.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五代十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中有很多人曾经担任节度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代十国开国君主中有很多人曾经担任节度使,说明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B项正确;题目材料只是说五代十国有很多君主曾经担任个节度使,但并没有材料说明只有“当过节度使才能当皇帝”,排除A项;材料重点强调的是五代十国政权与唐末藩镇割据的关系,而非节度使的权力特点,排除C项;材料并未直接体现五代十国时期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5.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朝时期。根据材料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