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原蛋白产业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概述-当核心成分从中国崛起_第1页
胶原蛋白产业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概述-当核心成分从中国崛起_第2页
胶原蛋白产业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概述-当核心成分从中国崛起_第3页
胶原蛋白产业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概述-当核心成分从中国崛起_第4页
胶原蛋白产业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概述-当核心成分从中国崛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胶原蛋白产业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当核心成分从中国崛起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项目管理有限公司1、重组胶原蛋白崛起工艺端:透明质酸由国际引领工业化及终端应用热潮,最早从动物提取(牛眼)应用于医疗、美妆、食品等领域,1980-1990年由海外资生堂领先开启合成生物工业化,国内华熙生物紧随其后并开启大规模全球化。胶原蛋白则是由中国引领的核心成分,1958年由牛小皮中提取,1980s动物胶原产业起步,1990s海内外开始重组胶原研究,2000年由巨子生物领先全球开启胶原蛋白合成生物工业化,并涌现出锦波生物、创健医疗、聚源生物等一批重组胶原蛋白企业,海外如CollPlant,重组胶原蛋白企业出现时间晚于国内。应用端:胶原蛋白进入化妆品、医美领域的时间均早于透明质酸,分别在1970s/1981年,而透明质酸进入时间分别在1981年/1996年。但从终端医美美妆市场来看,透明质酸率先成为主流成分引领市场,主要系医美玻尿酸的广泛应用提升大众认知度,而胶原蛋白亦从2021年锦波生物推出薇旖美械三产品后正式进入大众视野。从成分应用路径来看,两者均遵循了从医疗到美妆再到医美的顺序,而市场热度的传播路径则均为从医美到美妆。对比透明质酸来看,胶原蛋白发展史具有以下特点:1、胶原蛋白历史悠久:透明质酸于1934年被人类发现,而胶原蛋白在埃及壁画中即有出现,主要系胶原蛋白在动物体内含量远高于透明质酸,如胶原蛋白在人体内含量约3kg,而透明质酸在人体内含量仅15g左右。2、医美化妆品端胶原蛋白应用均早于玻尿酸:化妆品端,胶原蛋白1970s进入护肤领域,而透明质酸1980s进入;医美端,首款玻尿酸瑞蓝2003年获批面世,而首款胶原蛋白医美填充剂1981年即获批面世。3、重组胶原蛋白工艺化中国大幅领先:巨子生物2000年完成重组胶原蛋白工艺开发,锦波生物2008年开发紧随其后,而国外使用烟草进行重组胶原蛋白表达的CollPlant公司成立时间晚于国内。4、终端应用热潮率先发生在中国:透明质酸从国外医美产品掀起热潮,再传导进入国内医美及化妆品市场。而胶原蛋白中,巨子生物可复美&可丽金/锦波生物薇旖美分别引领重组胶原蛋白化妆品/医美应用热潮,进一步传导至国外品牌,如欧莱雅添加重组胶原成分,修丽可推出铂研针重组胶原蛋白产品。2、应用反向助推国内技术迭代加速,引领行业变革类似透明质酸,胶原蛋白亦经历了动物提取→生物合成的发展道路,不同之处在于,胶原蛋白生物合成率先发生在中国。动物源胶原蛋白技术发展:海外率先产业化探索,技术传导至国内。海外胶原蛋白产业起步远早于中国。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海外胶原蛋白产业已经进行了产业化的初步探索,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产业体系,而此时中国胶原蛋白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动物源胶原蛋白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历史超过百年,中国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动物源胶原提取。2001年台湾双美生物成立,双美的原技术来源自Collagen。重组胶原蛋白技术发展:中国领先产业步伐,国内外独立发展。重组胶原蛋白领域中国优势明显。重组胶原蛋白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2000年西北大学范代娣博士与其团队首次实现了采用原核细胞体系(大肠杆菌)对重组胶原蛋白的实验室小试表达,同年巨子生物成立,开启对该技术的产业化研究,而后国内外企业分别探索通过酵母、植物、动物等体系发酵表达重组胶原蛋白。海外重组胶原蛋白发展略晚于中国,主要应用于医疗领域。海外由于动物源胶原蛋白在医美领域终端推广受挫,应用端并未形成大规模风潮,上游企业虽然在技术端陆续有突破(如Collplant利用烟草制备),但下游应用主要限制于医疗领域,鲜少进入消费品。反观国内,应用端如巨子生物旗下可复美、锦波生物薇旖美分别在护肤、医美领域取得优异表现,进一步推动上游厂商加速技术迭代。配套政策持续出台,助推行业迈向更高台阶我国合成生物学顶层战略规划逐步加强,政策支持重组胶原健康有序发展。从“十一五”规划以来,我国对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关规划中对胶原蛋白制备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描述越来越具体。自2016年以来,国家为促进胶原蛋白等生物产业的发展制定了多条相关规划,内容涉及蛋白技术发展方向、人造蛋白工艺产业化等方面。《“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将合成生物技术列为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将合成生物学列为重点发展方向,推动发展重组蛋白、人造蛋白等新型食品和药品。规范命名原则,奠定产业发展基础。2021年3月,国家药监局发布《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材料指导原则》(2021年第21号通告),强调I、II、III型别胶原蛋白特征词区分,规定使用重组人胶原蛋白、重组人源胶原蛋白、重组类胶原蛋白等三类A级核心词与溶液、冻干粉、凝胶、海绵、纤维与其他等六类B级核心词。明确管理分类,优化监管评审流程。2021年3月,国家药监局正式建立医疗器械主文档登记制度,优化注册申报流程,极大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同年4月,发布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医疗器械管理等级不得低于II类,若其中可部分或全部被人体吸收,或用于慢性创面,应按照III类器械管理。出台行业标准,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1月及2023年1月国家药监局分别发布YY/T1849-2022《重组胶原蛋白》和YY/T1888-2023《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行业标准,细化规定了重组胶原蛋白的质量控制要求、检测指标及其检测方法等。2022年12月国家药监局器审中心确认了整形美容用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注射材料应为III类,并要求提供原材料选择、配方确定、人源化胶原蛋白的降解代谢机制及特性研究等信息。中外胶原蛋白产业发展差异主要来源需求变化:中国亟需新型医美材料填补高端市场,海外消费偏好于玻尿酸及效果更持久的材料。海外:胶原蛋白医美产品出现早于中国,但是未能引发终端热潮,反而被玻尿酸占据,一方面由于胶原蛋白产品成熟度不够,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外对于美丽的需求和认知不同。海外填充材料选择多样,除玻尿酸外还有PLLA/PMMA/CaHA等材料,动物源胶原蛋白产品力没有明显优势,2003年美国第一款玻尿酸填充剂获批,玻尿酸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即刻效果更好)、维持时间与价格都更有竞争力,进而胶原蛋白市场逐渐萎缩,进而遏制了海外产业对于重组胶原的研发需求。国内:求美者更注重自然美、安全美,而欧美更注重骨性轮廓美。中国胶原蛋白应用效果逐渐挖掘,眼周等精细化部位效果优于玻尿酸,填补高端医美市场需求,同时美白改善肤质效果精准切入亚洲女性需求。2)技术突破:海外胶原蛋白产业起步远早于中国,重组胶原蛋白领域中国优势明显。在国家对于胶原蛋白成分的重视下,巨子生物、锦波生物等一批企业以校企合作方式对于胶原蛋白进行合成生物工业化开发,国外如collplant等公司亦研发重组胶原蛋白,但进度落后于中国。3)配套政策:中国出台系列导则标准指导支持重组胶原蛋白产业发展,海外需求萎靡产业规划落后。重组胶原蛋白能够有效克服免疫原性问题与国内产品需求共同推进了我国产业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为重组胶原蛋白提供了高速增长的动能。而海外由于胶原蛋白产品市场需求低,发展节奏和产业规划趋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3年5月1日新版)编制大纲第一章概论1.1项目概况1.2项目单位概况1.3编制依据1.4主要结论和建议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2.2规划政策符合性2.3建设必要性第三章项目需求分析与产出方案3.1需求分析3.2建设内容和规模3.3项目产出方案第四章项目选址与要素保障4.1项目选址4.2项目建设条件4.3要素保障分析第五章建设方案5.1工程方案5.2建设管理方案第六章项目运营方案6.1运营模式选择6.2运营组织方案6.3安全保障方案6.4绩效管理方案第七章环境保护7.1执行依据7.2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及环保措施7.3运营期污染防治及处理措施7.4水土保持措施7.5特殊环境影响分析7.6结论7.7建议第八章节能分析8.1编制依据8.2节能原则8.3项目能源消耗的种类8.4节能措施第九章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9.1投资估算9.2资金筹措第十章项目影响效果分析10.1社会影响分析10.2不同利益群体对项目的态度与参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