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近野生栽培技术_第1页
桑黄近野生栽培技术_第2页
桑黄近野生栽培技术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桑黄近野生栽培技术桑黄是一种珍贵的多年生大型药用真菌,素有“森林黄金”之美称,隶属于担子菌门锈革菌科桑黄孔菌属的一类多年生大型药用真菌,俗称桑臣、桑耳、胡孙眼等。《药性论》《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等历代本草著作中均有明确记载。传统中医认为,桑黄味微苦、性寒,多用于治疗痢疾、盗汗、血崩、血淋、脱肛泻血、带下、闭经、脾虚泄泻等症。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桑黄菌提取物在抑制细胞转移和防止癌症手术后复发等临床应用中具有显著效果,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生物抗癌天然产品中最有效的药用真菌之一。桑黄林下栽培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在不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不降低其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林地资源优势和林荫空间环境开展复合经营,从而增加林业附加值。技术要点林地选择:远离污染源,林地植被类型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等,郁闭度在0.7—0.8为宜,通风排水性能好,林地周围要有洁净的水源。季节安排:一般在当年11—12月制作菌种,翌年1—2月制作菌袋,3—5月菌丝培养,5月菌袋进林地排场,7—8月采收。菌包制作配方:桑枝木屑78%、麸皮10%、玉米粉10%、石膏或碳酸钙1%、糖1%;含水量50%—55%。灭菌:一般采用17厘米×33厘米×0.0045厘米低压聚乙烯塑料袋,拌料后5小时内完成装袋。采用常压蒸汽灭菌,100℃保持10—12小时。等料袋温度下降至60℃—70℃出锅冷却。接种:接种前,接种室或接种棚用食用菌专用气雾消毒剂熏蒸消毒。当灭菌后的菌袋温度冷却至30℃以下,按接种规范要求进行接种,全程执行无菌操作。菌包培养:事前应对培养场所的空间进行清扫和消毒,温度控制在25℃左右,不宜低于10℃或高于33℃;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左右;培养室应避光并保持空气新鲜,高温高湿时要加强通风。春季制袋时需注意加温,及时检出污染菌袋,并作无害化处理。林下排场:菌袋下地前,适度清除栽培穴及附近杂物,取长好菌丝的菌包,在菌包上部开2—4个向上的弧形口,弧形口的两端朝上。将菌包底面朝下保持直立摆放在地面,相邻菌袋之间的间距为10—20厘米,菌袋顶部的通气口用盖子拧紧。在每个桑黄菌包外,用2根竹条或钢丝搭建一个透明的圆顶小塑料薄膜棚,薄膜棚下端离地面1—2厘米。水分管理:出黄期间,林中空气湿度以85%—95%为宜,定时监测,如空气湿度偏低可进行适度灌溉(早、晚采用雾喷或微喷)。采收:子实体无柄,形状多呈扇形,少许呈马蹄形。当菌盖嫩黄色生长圈消失并转为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