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单元评估检测17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方略精练精析 新人教版_第1页
高中历史 单元评估检测17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方略精练精析 新人教版_第2页
高中历史 单元评估检测17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方略精练精析 新人教版_第3页
高中历史 单元评估检测17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方略精练精析 新人教版_第4页
高中历史 单元评估检测17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方略精练精析 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备考】【人教版·安徽】版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精练精析:单元评估检测17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孔子认为周礼是理想之制度,“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一思想提出的政治背景是()A.诸侯不满封号,纷纷改称“王”B.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C.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D.王室衰微的迹象开始出现2.(·蚌埠模拟)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在孔子石像下写道:“他是唯一有益理智的表现者,从未使世界迷惑,而是照亮了方向,他仅以圣贤而从未以先知的口吻讲话。”伏尔泰说此话的主要依据是()A.孔子思想中具有尊重理性、道德,排斥迷信、暴力的因素B.孔子思想的某些内容符合启蒙思想家的反封建要求C.儒家所宣扬的“仁德”“德治”与“开明君主制”有共同之处D.孔子思想具有民主性3.“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4.(·江阴模拟)“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A.为政以德B.刑、德并用C.小国寡民D.无为而治5.天坛是明清皇帝用来祭天的地方。下列谁的思想最可能促使统治者去祭天()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韩非子6.(探究题)“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是()A.春秋时期的道家思想B.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C.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D.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7.(·苏北四市模拟)“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这里的“臣”、“陛下”分别指()A.贾谊、汉景帝B.晁错、汉文帝C.董仲舒、汉武帝D.魏征、唐太宗8.“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B.“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他学说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D.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9.(易错题)朱熹编著《小学集注》《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习惯提出具体行为规范。这反映出他对儒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A.树立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B.初步建立儒学的教育系统C.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 D.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10.(预测题)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A.族名B.邑名C.爵号D.官名11.(·长春模拟)在量子力学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如果不去测量对象(电子),对象(电子)便没有位置。有科学家便把这一结果比喻为:月亮在无人看它时,它不存在。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认识,与中国古代某一学者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位学者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12.据史料记载,明朝重臣海瑞五岁的女儿因为从男性家僮手中接了一块饼吃,便被海瑞以“男女授受不亲”为由关以禁闭,直至饿死。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海瑞治家严谨B.儒学地位衰落C.理学摧残人性D.世风每况愈下13.(·黄山模拟)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最符合李贽原意的是()A.统治者必须以果断的措施实现自己的政策B.李斯作为宰相,其所作所为无可厚非C.思想上的统一必须服务于政治上的统一D.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14.“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A.孟子的“仁政”B.黄宗羲的“天下为主”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15.(·合肥模拟)山东济宁是孔子和孟子的故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精神内涵的是()①汉代董仲舒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②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③明清时期的儒学家将儒学神圣化④当今为建立和谐社会充分发掘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A.①②B.①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孟子·离娄上》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董仲舒《举贤良对策》材料三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材料四……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4分)(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4分)(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4分)(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4分)17.(·淮北模拟)中国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材料一(1)结合所学,简述孔子在教育方面的重要成就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6分)材料二熹平(东汉灵帝年号)四年,由蔡邕等以隶书书写《易》、《书》、《诗》、《仪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刻于碑石上,作为官方教材,立于太学,史称“熹平石经”。(2)根据材料,概括汉代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汉代教育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的作用。(6分)材料三白鹿洞书院的“学规”摘录: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处事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3)宋代书院是著名学者授徒讲学、培养人才的地方。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就是当时朱熹讲学的地方。结合材料,说明白鹿洞书院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特色。(4分)材料四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课时如下:课程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语历史地理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图画法制理财体操合计课时5451936111120884310180(4)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教育出现的新变化。结合史实,分析新式教育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4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B。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语“政治背景”,可首先排除C项;孔子是春秋晚期的人物,此时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B项表述最为全面。A项不全面,D项“开始”错误。2.【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分析问题能力。注意结合伏尔泰的立场分析。孔子思想中的“仁”等符合启蒙思想家反封建斗争的需要,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题意关联不大。3.【解析】选B。“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其强调“涉世”,着眼于“世”,体现注重研究社会现实。4.【解析】选D。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由材料中“不知有之”“自然”等信息可判断,该主张属于老子的思想,排除A、B两项;C项与材料无关。故选D项。5.【解析】选C。董仲舒改造儒学,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思想主张,适应了汉代加强中央集权与巩固大一统的需要。皇帝祭天,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C项符合题意。6.【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是对汉朝儒家思想发展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王者配天”“天有四时,王有四政”“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和所学史实可知,反映的是天人感应学说,此学说是西汉儒学家董仲舒提出的,成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基础。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7.【解析】选C。从材料中的“太学”即可判断选择C项。汉武帝独尊儒术,创办太学。8.【解析】选D。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儒家思想为主,融合了阴阳家和法家思想,汉武帝把儒学作为正统的思想。D项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错误。9.【解析】选C。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把握儒学施教的对象是儿童,而且是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习惯的具体行为规范,这说明了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从对儿童的衣食住行的习惯提出具体行为规范可知这不是一种治学态度,因此,A项错误;初步建立儒学的教育系统、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都应是在西汉时期,而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B、D两项排除。10.【解析】选C。本题考查分析理解和推理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给出的信息中寻找规律。给出的材料中有的姓氏起源于封国,有的是源于封号,有的则源于其从事的职业。而王、侯、公孙等应该源于官职,即起源于爵位。尤其注意的是这些称号不是具体的官名而是爵号,也不是族名或邑名。11.【解析】选D。本题考查材料解读和分析问题能力。材料反映的历史认识论过分的强调主观性;王阳明的思想强调心是世界的本原,是主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故选D项。12.【解析】选C。在传统理学影响下,人们要遵循传统的道德规范: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这些道德规范虽然在培养民族性格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也扼杀了人的天性,摧残了人性。而题干海瑞的做法就是这些道德规范消极性的体现。【变式备选】最近有人在网上发表了《程朱理学流毒无穷》一文,认为中国最大的悲哀在于出现了朱熹和二程。对此观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评论着眼于程朱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压抑人的个性发展B.此说法有失偏颇,没有辩证地客观评价程朱思想C.我们应批判地继承程朱理学思想D.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程朱理学不能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解析】选D。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据此本题D项说法错误。13.【解析】选C。本题考查古代思想专制政策。李贽认为李斯建议秦始皇焚书是符合大一统的历史潮流的,只是手段太狠了,从材料“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即可判断选择C项。14.【解析】选D。注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君子之为学……以救世也。”说明其主张为实际服务,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这符合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15.【解析】选C。本题考查知识迁移能力。题干要求是体现“与时俱进精神”,③阻碍社会进步,故排除。1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天下得失在于是否“得民”,是否得民在于是否“得民心”;孟子主张实行仁政。第(2)题,结合材料叙述和对董仲舒思想的认识,材料二的主张是“天人感应”学说,是为维护专制统治服务的,从汉武帝后,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第(3)题,材料三阐述了“厚敛”的危害,而要求统治者“节用”,由此概括其认识;理学自南宋后逐渐发展为官方哲学。第(4)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在万民之忧乐”分析概括;结合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回答第二问;结合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对儒学的批判继承回答影响。第(5)题,上述材料都关注了民生;认识应从儒学变化的内外因分析,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因素:民心。主张:仁政。(2)主张: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目的:神化君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