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_第1页
县域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_第2页
县域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_第3页
县域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_第4页
县域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县域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试

 行)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全区各级医疗机构资源共享、纵向整合、分工协作,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根据**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实施背景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让人民群众获得更高质量、更加便捷、更为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构建分级诊疗秩序的重要举措。(一)政策层面2023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从5个方面提出20条重点任务和要求,对县域医共体的外部管理、内部运行、完善服务、支持政策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把“强县域、强基层”作为医共体建设的政策导向,明确工作路径,增强医共体建设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性。明确县域医共体建设目标,全国层面到2025年底,力争全国90%以上的县(市)基本建成布局合理、人财物统一管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分工协作、服务连续、信息共享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到2027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本实现全覆盖。全省层面到“十四五”末,不少于20个县(市、涉农区)基本建成以县级公立医院为龙头、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要成员单位、以医保总额打包付费政策为纽带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二)现实需要1. 患者区内就医意愿不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水平是影响居民就医选择的决定因素,医共体建设可以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提升辖区内患者就医满意度,引导患者基层首诊、有序转诊,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2. 医疗服务质效低下。市、区两级医疗质控中心督查反馈基层医疗机构质控水平与服务效率低下,工作人员积极性与医疗服务效率未能实现良性循环。医共体建设可以将医疗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医共体内同质化管理、信息共享、机构间协作配合,实现医疗机构效益提升的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3. 信息化水平亟需提高。目前我区“互联网+医疗健康”水平相比其他地区较为落后,医疗卫生相关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难以保证,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病等问题的加剧,医疗卫生事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借助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可以更好地掌握区内医疗卫生数据,高效整合区内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各级医改政策要求,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加快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群众就近就便享有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构建慢病管理、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和有序就医新秩序,不断增强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二)工作目标建立以区级公立医院为龙头、乡镇公立医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积极争取医保总额打包付费政策为纽带的整合型县域医共体。2024年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取得积极进展,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实现区内就诊率提高10%;到2025年建成布局合理、人财物统一管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分工协作、服务连续、信息共享的县域医共体,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趋于健全,分级诊疗新格局基本建立,年底实现区内就诊率再提高10%;到2026年,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连续性显著增强,基本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区”的总体目标。三、主要任务(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医共体组织架构1. 完善管理体制,加强组织管理。按照“1+1+4+N”模式建立以市中医院为统领,区人民医院为牵头,区妇幼保健院、豫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龙中心医院、大兴中心医院为支点,村卫生室为网底,组建区医共体,实行行政、人事、财务、业务、用药、信息、后勤“七统一”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法人资格、单位性质、人员编制、政府投入、职责任务、优惠政策、原有名称等均不变。将符合条件的公办村卫生室逐步转为乡镇卫生院延伸举办的村级医疗服务点,实行人员、业务、药品、财务、绩效等统一管理。(二)优化资源配置,规范医共体运行管理2. 完善内部决策机制。制定医共体章程,明确组织架构,完善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定期协商的议事决策机制。加强医共体内党组织建设,理顺党委与行政领导班子议事决策程序,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选强配齐医共体负责人,负责人员中要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代表。医共体领导班子由区卫健局提名,报区委组织部备案,成员单位负责人和班子成员由牵头医院提名任命,报区卫健局备案。在医共体牵头医院设立人事部、财务部、运营部、医务部、药事部、招采部等,人员从各成员单位抽调,负责人择优产生。3.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牵头医院负责医共体内人员管理,名额由医共体内成员单位分开核定。加强基层全科医生、中医医师、公共卫生医师、药师等培养和招聘力度,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及交流机制。以医共体为单位,充分利用专业技术岗位职数,适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4. 优化薪酬分配制度。落实“两个允许”,统筹平衡区乡两级绩效工资水平,合理调控医共体内人员收入差距,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政策,逐步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有利于人才下沉和医院发展的薪酬制度。5. 推进医保支付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医保基金“结余留用、合理补偿”的责任共担机制。建立完善应用医保码结算的就医购药服务流程,提高医保码结算率,缩短排队就医购药时间。组织开展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绩效综合评价和药品耗材招采使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专项评价,科学真实反映定点医疗机构工作情况。严格落实激励约束举措,推动定点医疗机构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医保基金使用质效,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定点医疗机构预留质量保证金分配、医保服务协议续签、信用等级评定等挂钩。6. 加强保障政策协同。落实一般诊疗费政策,调整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诊疗费,与医保基金统筹能力和患者承受能力相衔接。对于换药、注射、输液、采血等均质化程度高的医疗服务项目,可以明确具体范围,实施区内同城同价。落实“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政策,促进互联网诊疗、远程会诊等医疗服务向基层延伸。7. 加强考核监管。制定医共体监测评价体系,建立与医共体运行模式相匹配的考核办法,加大基层诊疗量、区内就诊率、双向转诊数量占比、医保基金区乡机构支出占比、患者实际报销比等考核指标权重,薪酬分配方案由医共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执行。牵头医院负责及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管理,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岗位聘用、职称评定、薪酬待遇等挂钩。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医疗费用增长调控机制,推广临床路径管理,遏制药品耗材不合理使用与过度检查检验等行为。建立医院预算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完善综合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范围。8. 提高管理服务质量。统一医共体内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人员培训、质量控制等标准,强化县域医共体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完善查房、病案管理、处方点评、机构间转诊等工作流程和标准,加强检查检验、疾病诊断质量监测评价。从药品供应、存储、使用、监管等全链条加强医共体药事管理,探索建立总药师制度。统一医共体内信息系统,加强数据互通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在医共体内的应用。将远程医疗延伸到乡村,推行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整合医疗、医保、医药、医防、医管等相关信息系统,实现对国考指标、等级医院评审、运营管理、医务管理、护理管理、医改重点指标、现场核查、质量安全、服务标准化、药品耗材使用和医疗费用等的常态监管和动态分析。(三)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医共体服务能力9. 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推动牵头医院重点学科、专科和专病中心发展,完善二级诊疗科目设置;逐步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和中医科等一级诊疗科目;强化急救、全科医学和康复等重点科目,实现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升级达标。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新秩序,实现医共体内有序转诊。10. 提升公卫服务水平。完善医共体公共卫生责任清单,围绕慢病患者、老年人、儿童、孕产妇、重大传染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开展疾病预防、筛查、诊治、护理、康复等一体化服务。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扎实做好基层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人健康管理和计划免疫等工作。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加快建立健全签约服务激励约束机制和团队签约模式。落实医共体内上级医院在专家号源、住院床位和预约检查等方面预留20%以上的资源优先保障家庭医生转诊患者。11. 提升医疗应急能力。健全医共体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严格落实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和发热门诊、哨点医院等监测任务,配合省、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疫情核实等工作。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加强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强化牵头医院对基层的指导,提升基层重症、危重症识别和急救能力,畅通绿色转诊通道。加强重大疫情医疗资源和物资储备,加强基层医疗应急分队建设,完善传染病和突发事件医疗应急处置预案,提升全区重大疫情应急和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12. 促进资源服务共享。规范医共体内服务行为和流程,完善管理体制,不断提高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逐步建成区域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医疗质控、医保管理、信息数据等“五大管理中心”,临床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诊断、消毒供应等“五大资源共享中心”,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等“五大临床服务中心”。四、实施步骤坚持公立先行,点面结合,分步实施,逐步推进以管理为手段,以技术、人员、流程、信息整合为切入点,以对口帮扶、技术合作、双向转诊等方式起步,由易到难,全面推开,确保成效。(一)筹备阶段(2024年1月—2024年7月)。做好顶层规划,定位战略目标,分解目标指标,形成行动计划。2024年7月底前,区卫健局牵头制定《区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区医共体管理考核实施细则》《区医学影像等5大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完成医共体人事部、财务部、运营部、医务部、药事部、招采部筹建,完善医共体管理绩效考核、内部管理、双向转诊、一体化管理等制度。(二)试点阶段(2024年8月—2024年12月)。由牵头医院制定实施细则和具体计划,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医共体配套制度。牵头医院和基层公立医院完成试点。初步建成审方中心、心电诊断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医学影像中心、慢病管理中心等五大中心并正常运行。(三)实施阶段(2025年1月—2025年12月)。人、财、物等有序统一,管理一体、业务融合、结果互认实施到位,医共体正常运行,逐步建成覆盖全区医疗机构的五大管理中心、五大资源共享中心、五大临床服务中心。探索社会办医疗机构与牵头单位建成紧密型医联体。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推动。区卫健局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区卫健局要结合实际制定全面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时间表、路线图,制订相关配套文件及实施细则。区委编办要推进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实行编制动态管理。区医保局要加强与市医保局对接,落实医保基金调剂制度,定期开展调查研究,积极争取医保基金打包付费等支持政策。区人社局要指导建立适应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二)强化监督考核。导入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