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2025届高三语文5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据统计,全球除中国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了1亿,这与十几年前相比,是一种
“井喷式”的增长。增长相当大程度上得益于孔子学院进行的汉语国际传播,但是,汉语国
际传播是否单靠孔子学院就可以完成?很难想象,中国人假如对自己的汉语都没有自信,又
如何能将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建立起来?国际化未必是英语化,汉语化也未必不能够国际化,
我们对汉语的看法影响我们在国际上运用汉语的看法,我们在国际上运用汉语的看法又会影
响到国外人士的汉语运用。毋庸置疑,就目前状况来看,英语作为通用语的实力确比汉语要
强,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海外也有大批汉语热心人士。在这些汉语热心人士面前,我们
更应当表现出自己对汉语的信念。
应留意汉语国际传播平台的多样化。目前如此多的海外合作,也为我们供应了更多促进
汉语国际传播的机会。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都须要有人来推动,只要有中国参加的国际场合
就构成一个汉语国际传播的平台。但首要条件是,我们应当建立对自己语言的信念,在能运
用汉语的地方不去选择其他的语言,努力使别人来理解汉语,激励合作方也用汉语与我们合
作。而在涉及对外沟通的大型节目中,我们也应当敬重汉语,运用汉语去沟通,而不是诉诸
其他的通用语。一个可以让我们反思对待汉语的例子是,法国学者德里达2001年的中国之行
中,屡次演讲运用的都是法语,而不是更为通用的英语。与之相应的是,法国政府将其语言
政策提升到了国际的高度,以《法语运用法》的形式规定了必需运用法语的领域,全力以赴
地促进法语在国际沟通中的运用。
越是一流的中国学者,越应当去担当传播汉语的职责;越是一流的中国媒体,越应当具
有汉语国际传播的使命,越是一流的中国企业,越应当具有传播中国文化的自觉意识。令人
缺憾的是,我们在留意孔子学院的汉语国际传播的同时,在其他方面做得却还不够。以中方
投资的巴基斯坦的大沃风电项目为例,投资方也在基地的旁边出资修建了很多公共设施,其
中包括重新修缮学校,然而,令人缺憾的是,在这所学校所教授的语言中,有乌尔都语、信
德语和英语,却没有汉语。当然,要设置汉语课程会存在多种困难,但这却是一个可以努力
的方向。我们应当激励更多的人去学汉语,也应当给努力学习汉语的人供应更多的机会,为
主动从事汉语国际传播的国外人士供应更多的机会和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和文化传
播,并不仅仅是孔子学院或者语言机构的职责,而是更多的中国人,尤其是与国外人士有合
作沟通的人的一种自觉意识。我们须要更多的中国人充溢自信地说汉语。
(摘编自王小英《语言自信与文化国际传播》)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热忱空前高涨,其中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一亿。
B.国外汉语热得益于孔子学院汉语国际传播,也得益于我们对母语的看法自信。
C.语言国际化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英语化,这也就意味着汉语很难带来国际化。
D.海外相当数量的人士对汉语有信念,这应当让我们对自己的母语更加有信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纳对比的论证手法,突出在对汉语信念方面某些国人还比不上有些外国人强。
B.有中国参加的国际场合可构成汉语国际传播的平台,但首先应有对自己语言的信念。
C.文章以法国为例,旁证了国人在能运用汉语地方就应当选择汉语进行沟通的必要。
D.文章以中方投资的巴基斯坦大沃风电项目说起,论证中国在国际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中国人对汉语的自信层面。
B.要实现汉语的国际化,只要向法国那样走语言立法、政策支撑的路子就行。
C.中国学者、媒体和企业在汉语国际传播方面的作用,基本上尚未得到显现。
D.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传播,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我们对外国人自信地说汉语。
【答案】LC2.D3,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实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阅读选
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
偏概全、说法过于确定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本题C项,“语言国际
化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英语化”“这也就意味着汉语很难带来国际化"理解错误,原文说
“国际化未必是英语化,汉语化也未必不能够国际化”,可见语言国际化未必是英语化,汉
语国际化也不是不行能。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实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
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
目的等关系。其次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本题D项,”论证中国在国际合作中的重要作
用”错,原文说“令人缺憾的是,我们在留意孔子学院的汉语国际传播的同时,在其他方面
做得却还不够。以中方投资的巴基斯坦的大沃风电项目为例,投资方也在基地的旁边出资修
建了很多公共设施,其中包括重新修缮学校,然而,令人缺憾的是,在这所学校所教授的语
言中,有乌尔都语、信德语和英语,却没有汉语”,可见这个例子说明我们的企业在传播汉
语和中国文化方面还缺乏自觉。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实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
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样,
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性。本题选正确的一项。B项,“只要……就……”说法确定,
汉语国际化状况困难,不是单单学习法语的做法就可以。C项,“基本上尚未得到显现”无中
生有,原文只是说“越是一流的中国学者,越应当去担当传播汉语的职责;越是一流的中国
媒体,越应当具有汉语国际传播的使命,越是一流的中国企业,越应当具有传播中国文化的
自觉意识”,是强调学者、媒体和企业在汉语国际传播方面的作用,而没有说他们的作用没
有显现。D项,”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说法错误,原文说“但首要条件是,我们应当建立对自
己语言的信念,在能运用汉语的地方不去选择其他的语言”,可见是“首要条件”,而不是
“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故选A。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
(※特殊提示:关注未然与已然、缘由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分)(2)
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
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
性,望同学们细致甄别。
(二)好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在国家政策与市场力气的双重驱动下,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动能
激发下,呈现出蓬勃的创作发展态势。
中国纪录片始终保有与时代共进的创作传统。作为中国改革发展的见证者,《辉煌中国》
《复兴之路》《一带一路》等经典作品先后涌现。近年来,中国纪录片的“主流化”气质回来,
留意现实生活和主流价值传播。《记住乡愁》《本草中国》等历史文化类纪录片,成为持续中
华文脉、树立大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影视载体。《乡村里的中国》《中国人的活法》等反映时代
发展和百姓生活的题材不断增多。自2012年起先,《舌尖上的中国》让纪录片成为全民话题,
纪录片“年轻化”特点愈发凸显。近两年,《我在故宫修文物》《找寻手艺》《人生一串》等纪
录片在视频网站上受到了年轻人热情欢迎。
纪录片的精品化趋势也与制作技术提升干脆相关。新型前沿拍摄技术的运用及对录音、
音乐音效、视觉特效等技术手段和纪录片工业化流程的重视,让中国纪录片在制作品质和观
看体验上更具“大片感”。电视媒体也推出像《假如国宝会说话》这样的微纪录、短视频、
纪录电影。大体量的精品力作与小而美的纪录“小品”形成凹凸搭配,让中国纪录片创作更
具层次性和良性化。
近年来,“中国主题”正在成为全球纪录片市场的热门资源,很多国外大型传媒机构推
出了中国题材大型纪录片,中外合拍、国际传播成为纪录片制作传播的重要模式。
(摘编自韩飞《中国纪录片的新动能与新趋势》,《人民日报》2024年2月7日)
材料二:
如今,纪录片市场迎来红利期,种种资源向纪录片领域倾斜,国内纪录片生产一改往日
窘况,起先吸纳越来越多的商业元素加入,诸如《舌尖上的中国》《了不得的匠人》《风味人
间》等依托互联网平台的传播优势构筑自己的生态圈。这似乎标记着这个原本游离在市场与
艺术之间的小众品类起先走出市场化的第一步。
在这一过程中,难免有资本变更了创作者的目的,侵蚀了纪录片的真实边界,让作品在
商业性与公共性之间进退两难。在这样的作品中,过分商业化使作品“铜臭味”过重,纪录
片与广告片的界限不清。各大赞助商品牌和产品强行嫁接,不但打断了故事情节和逻辑的流
畅性,而且降低了剧集的艺术水准。同时,强行消遣化也让纪录片与剧情片难分你我,大量
消遣性的、非肃穆的内容挤占了真实内容的空间。
(摘编自牛梦迪《纪录片商业化之路别走偏了》,《光明日报》2024年1月10日)
材料三:
《国际先驱导报》2015年10月13日刊登一篇题为《西方涉华纪录片不断升温:从新奇
到研读》的文章。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的提升,以前相对强势的西方起先重新谛视中国,
在反思自己的同时,希望通过研读中国找寻出路。随之而来的是,近两年西方纪录片对中国
题材的关注始终在升温,即将达到一个新的高潮。
早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西方涉华纪录片的拍摄曾达到一次小高潮。20世纪80年头,更
多国家加入记录中国这一队伍中来,直到现在全面铺开。不管哪一个时期,拍摄中国题材的
纪录片的缘由无外乎新奇和须要一一希望了解和传递关于中国的信息。相比之前的那次高潮,
现在的涉华纪录片更倾向于探讨和研读的视角,从过去的误会和片面相识的阶段回来更加客
观、平和、直面的阶段。一方面,以中国的经济崛起为动身点,他们表现出充分确定的看法
和希望寻求更多合作机会的意图。另一方面,从自身利益考虑,希望保持本国强大的经济地
位,胆怯中国的崛起所造成的威逼,表现出对中国的警惕和批判。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5年10月13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纪录片的创作传统是与时代共进,见证中国改革发展、持续中华文脉、表现大国文化
自信、反映一般百姓生活都是它的重要创作题材。
B.制作技术的提升使纪录片在制作品质和观看体验上提升明显,纪录片的精品化已经等同于
大片化,微纪录、短视频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
C.纪录片原本使游离在市场与艺术之间的小众品类,目前在国内迎来了发展的良好时期,很
多纪录片愈来愈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D.无论中国改革开放之前还是之后,西方拍摄中国题材的纪录片都出于新奇和须要,从过去
的误会到现在的直面中国崛起,也在找寻自己的出路。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纪录片创作“主流化”气质回来,其蓬勃发展态势得益于国家政策与市场力气的双重
驱动,也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动能激发有关。
B.纪录片商业性过重,往往与广告片或剧情片界限不清,打断纪录片故事情节和逻辑的流畅
性,或让消遣性、非肃穆的内容损及真实性。
C.随着中国对世界影响力的提升,以前相对强势的西方起先重新谛视中国,从探讨和研读的
视角,表现出既希望合作又警惕威逼的困难心态。
D.材料一和材料三中,都提到了西方纪录片对中国题材的关注,从西方国家部分加入到全面
铺开,可以看出中外合拍“中国主题”纪录片不断升温。
6.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
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B5.D
6.①《人民日报》侧重于正面赞美中国纪录片的题材与价值、制作传播模式与发展趋势等;
②《光明日报》侧重于反思和剖析国内一些纪录片过分商业化与强行消遣化对其公共性的影
响;③《参考消息》侧重于从西方涉华纪录片不断升温分析西方国家面对中国崛起的困难心
态。
【解析】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实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
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选正确的一项。本题B
项,”纪录片的精品化已经等同于大片化,微纪录、短视频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理解错误,
材料一说“新型前沿拍摄技术的运用及对录音、音乐音效、视觉特效等技术手段和纪录片工
业化流程的重视,让中国纪录片在制作品质和观看体验上更具‘大片感'",是说技术的提
升使纪录片有“大片感”,但并不意味着“精品化已经等同于大片化”;材料一说“电视媒
体也推出像《假如国宝会说话》这样的微纪录、短视频、纪录电影。大体量的精品力作与小
而美的纪录‘小品’形成凹凸搭配,让中国纪录片创作更具层次性和良性化”,可见这些微
纪录、短视频与“大片”形成很好的互补,并不是“市场份额越来越小”。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实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
问的是“对材料的棚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
进行比对。本题D项,“可以看出中外合拍‘中国主题'纪录片不断升温”无中生有,材料
三说“随之而来的是,近两年西方纪录片对中国题材的关注始终在升温,即将达到一个新的
高潮”,升温的是西方纪录片对中国题材的关注,并不是“中外合拍’中国主题‘纪录片”。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归纳实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全部材料,利用题目、总
领句、过渡句、总结句等快速抓住材料侧重点,然后依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概括。本题问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结合材料一“中国纪录片
始终保有与时代共进的创作传统……近年来,中国纪录片的‘主流化‘气质回来,留意现实
生活和主流价值传播”“纪录片的精品化趋势也与制作技术提升干脆相关。新型前沿拍摄技
术的运用及对录音、音乐音效、视觉特效等技术手段和纪录片工业化流程的重视,让中国纪
录片在制作品质和观看体验上更具‘大片感’”“近年来,‘中国主题’正在成为全球纪录
片市场的热门资源,很多国外大型传媒机构推出了中国题材大型纪录片,中外合拍、国际传
播成为纪录片制作传播的重要模式”,可见《人民日报》侧重于正面赞美中国纪录片的题材
与价值、制作传播模式与发展趋势等;结合材料二“过分商业化使作品'铜臭味'过重,纪
录片与广告片的界限不清。各大赞助商品牌和产品强行嫁接,不但打断了故事情节和逻辑的
流畅性,而且降低了剧集的艺术水准”“强行消遣化也让纪录片与剧情片难分你我,大量消
遣性的、非肃穆的内容挤占了真实内容的空间”,可见《光明日报》侧重于反思和剖析国内
一些纪录片过分商业化与强行消遣化对其公共性的影响;结合材料三“近两年西方纪录片对
中国题材的关注始终在升温,即将达到一个新的高潮”“一方面,以中国的经济崛起为动身
点,他们表现出充分确定的看法和希望寻求更多合作机会的意图。另一方面,从自身利益考
虑,希望保持本国强大的经济地位,胆怯中国的崛起所造成的威逼,表现出对中国的警
惕和批判”,可见《参考消息》侧重于从西方涉华纪录片不断升温分析西方国家面对中国崛
起的困难心态。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
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其次步:通读材料,关注细微环
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微环节须要精读(细读)。
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
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辨别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归航
陆颖墨
巨浪猛扑过来,拂过右甲板,迎头浇盖了整个舰桥。舰长肖海波心头一颤,死死盯着右
边的海面。海情这么糟,一切都在预料之外。西昌舰是新型驱除舰,肖海波任舰长已有三年。
他下达出航吩咐时,马上感到了异样:兄弟舰很顺当地解缆起锚,西昌舰却无法解开缆绳离
开防风水鼓一一军舰被土台风咬住了。这太平洋上的土台风,来无影,去无踪,根本不在预
报的视线之内,也没法预防。这风,肖海波遇到过,也较量过,虽然没有输过,但心里并不
托底。
有些官兵起先慌神。一个老水兵在腰上系上保险带,要冲出舰桥,试图在巨浪间隙中解
缆,他半个身子刚出舱门,肖海波一把把他拽回,吼道:“想喂鱼呀?!
怎么办?!肖海波自己把头伸出舰桥舱门,那几千吨的水鼓上拽住军舰的缆绳异样牢固,
肖海波一咬牙,一把斧子从他手中飞了过去,他心中大叹一声:“晚了!”斧刃精确地砍中
了绳子的中间,但舰身随着波浪左斜,滑过了。
“只剩一把斧头了!"他握住斧把的手有些颤抖,台风不允许他迟疑,他努力对自己说:
“你能行,能行!让自己静下神来!”缆绳刚弹出水面,斧子就飞了过去,在缆绳绷得最直
时,一下子给斩断了!
西昌舰像脱缰的野马,飞速驶离锚地。
一团蓝色的火球从远处的海面滚过,不一会儿传来一阵闷响,是滚地雷!肖海波更加断
定今日这土台风是传闻中最凶恶的,自己以前没有遇见过。像是为了印证他的推断,舰上的
龙骨在嘎嘎作响。巨浪中,几千吨的西昌舰像一叶小舟,左晃右摆。有两次,似乎就要翻身
沉入海底,但它还是倔强地回过身来,昂起舰首。
不行,确定要抓紧想出对策,救出这条舰!他不知怎么办,起先慌神,但很快冷静下来,
久久凝视着海面。突然,他腾出左手,揉了一下眼睛,又揉了一下,心里一动。
他赶忙问操舵兵:“望见左边那个大漩涡了吗?”
操舵兵马上点头。
“就朝那儿开!”
操舵兵回头惊诧地看着他:“朝那漩涡开?”
“是的,执行吩咐!”
没有迟疑,舰艇立刻左拐三十度,猛一加速,一下子冲进了那片有漩涡的海面。
似乎,舰身变得平稳起来。
肖海波长吁了一口气:又一次推断正确了。
那海面上的漩涡,不是海流汇出来的,是风在水面吹出来的。看来,平常的功课真没有
白做!
舰桥里的几个兵,管舵向的、管速度的、管航线的、管报务的等,都回过神了,用敬佩
的目光看着他们的舰长。肖海波羞于接受这种敬佩:短暂是平安了,但依旧在最危急的地方。
副舰长早让他派到了轮机房,那里特别重要,舰桥是军舰的脑子,轮机是军舰的心脏。台风
刚来时,有几个新兵晕船呕吐,吐出了胆汁,有一个昏昏沉沉差点儿掉进海里去。舰医出身
的舰政委就是有方法,思想和身体一起调理,把他们稳住了。
然而,土台风无法预料,上级也没法告知他。怎么办呢?
他心中一阵发空,几乎同时,他听到报告:“舰长,我舰已进入公海!”
每次离开祖国的领海,肖海波都会感觉心里空空,但现在马上变沉重了一一再这样被台
风胁持着漂下去,不知会漂到哪个国家?会不会引起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还有,航道上会
不会遇到暗礁?肖海波的心揪了起来!
新舰服役时,首长对他和舰政委说过:这么好的家产,就由你们整理了。记住,军舰只
要一离码头,不管遇到什么难处,不能希望别人,要靠自己过硬的本事!是的,靠自己,不
能始终这样,要冲出去!
他下达了突围吩咐。几个兵没有吱声,都回首看了他一眼,他用眼神赐予了回答。水兵
们的眼神告知肖海波,他们有信念,也赞同舰长的确定:突围!
很快,军舰调过身来,冲进了狂风巨浪。浩大的舰身,在肖海波和水兵们的操纵下,竟
然变得如此敏捷!不管风向怎么变,巨浪怎么打,舰首总是紧紧咬住台风的风头。舰首和左
甲板都像勺子一样伸进了巨浪,但是每一次都把巨浪的牙齿击碎。每一次快要冲出台风圈的
时候,总有一个更高的巨浪张开大口,似乎要把西昌舰吞掉。肖海波知道这张大口的后面,
就是安静的海面。他最终下定决心指挥操纵军舰冲进了那看似猛烈的大口……
突然间,舰身一震,复原了期盼已久的安静。肖海波眼睛一闭,凉凉的东西从他的脸蛋
流下。他回过头来,看到身后的海面上,一条“巨龙”翻滚着远去。再回过头来,霞光万道,
一帆风顺,一条金色的航道在前方绽开。
“向着祖国,归航。”他呢喃了一声,但水兵们都听到了,洪亮地回答:“归航,向着
祖国!”肖海波突然意识到,是他下达的吩咐,是他当兵以来声音最轻的吩咐。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用“猛扑”“拂过”“浇盖”等一系列词语,描写了巨浪袭上舰艇的骇人一幕,
具有极强的画面感,烘托并渲染了惊惶、恐怖的气氛。
B.“他不知该怎么办,起先慌神儿”,这是遭受滚地雷时肖海波的心理反应,小说中还有两
处提到他自问“怎么办”,这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
C.“朝那漩涡开?”“是的,执行吩咐!”两人之间简短的对话意味深长,操舵兵对吩咐心
存疑虑却又坚决果断地执行,表现出对肖海波的信任。
D.航程即将结束,肖海波下达了吩咐,“是他当兵以来声音最轻的吩咐”,这一句话反映了
他历尽艰险身心俱疲,不免有些后怕的虚弱状态。
8.小说中肖海波是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小说以“归航”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7.D8.①忠诚爱国、意志坚毅的军人:担忧西昌舰被台风劫持漂到别国带来麻
烦;心向祖国,临危不惧,几经艰难带领舰艇官兵成功归航。②恪尽职守、冷静镇静的舰长:
牢记嘱托,冷静推断,砍断缆绳,开进漩涡,冲出台风圈,将这艘新型驱除舰平安驶回祖国。
③关爱士兵、精准指挥的指挥员:拽回冒险的老水兵,紧急关头还细心部署防止士兵晕船,
带领他们成功归航。
9.①设置悬念,引发阅读爱好。②统摄全篇,使情节紧凑、集中。全文记述西昌舰回来祖国
的艰难航程。③“归”字意蕴丰富,强调了回来祖国的执着和渴望,使主题更加显明突出。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细致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
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留意结合语境。本题选不正确的一
项。本题D项,“虚弱状态”分析有误,原文的描写是“突然间,舰身一震,复原了期盼已
久的安静。肖海波眼睛一闭,凉凉的东西从他的脸蛋流下。他回过头来,看到身后的海面上,
一条‘巨龙'翻滚着远去。再回过头来,霞光万道,一帆风顺,一条金色的航道在前方绽
开”“他呢喃了一声,但水兵们都听到了,洪亮地回答:’归航,向着祖国!'”,这是描
写舰长肖海波带领西昌舰度过生死关之后的表现,这最轻的吩咐反映了是祖国给了他们信念
和志气,传达的是最国家的深情。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实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找到文中人物的相关描写,包括正面描写
和侧面描写,结合人物身份,理解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品质。结合“不行,确定要抓紧想出对
策,救出这条舰!他不知怎么办,起先慌神,但很快冷静下来,久久凝视着海面”“每次离
开祖国的领海,肖海波都会感觉心里空空,但现在马上变沉重了一一再这样被台风胁持着漂
下去,不知会漂到哪个国家?会不会引起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向着祖国,归航。'
他呢喃了一声,但水兵们都听到了,洪亮地回答:'归航,向着祖国!'肖海波突然意识到,
是他下达的吩咐,是他当兵以来声音最轻的吩咐”,可见肖海波是一个忠诚爱国、意志坚毅
的军人,心向祖国,临危不惧,几经艰难带领舰艇官兵成功归航。结合“新舰服役时,首长
对他和舰政委说过:这么好的家产,就由你们整理了。记住,军舰只要一离码头,不管遇到
什么难处,不能希望别人,要靠自己过硬的本事”“他握住斧把的手有些颤抖,台风不允许
他迟疑,他努力对自己说:'你能行,能行!让自己静下神来!’缆绳刚弹出水面,斧子就
飞了过去,在缆绳绷得最直时,一下子给斩断了”“他赶忙问操舵兵:'望见左边那个大漩
涡了吗?'操舵兵马上点头。’就朝那儿开!肖海波长吁了一口气:又一次推断正确
了”“肖海波知道这张大口的后面,就是安静的海面。他最终下定决心指挥操纵军舰冲进了
那看似猛烈的大口”,可见肖海波是恪尽职守、冷静镇静的舰长:牢记嘱托,冷静推断,砍
断缆绳,开进漩涡,冲出台风圈,将这艘新型驱除舰平安驶回祖国。结合“他半个身子刚出
舱门,肖海波一把把他拽回,吼道:'想喂鱼呀?!'”“有几个新兵晕船呕吐,吐出了胆
汁,有一个昏昏沉沉差点儿掉进海里去。舰医出身的舰政委就是有方法,思想和身体一起调
理,把他们稳住了”,可见肖海波是一个关爱士兵、精准指挥的指挥员:拽回冒险的老水兵,
紧急关头还细心部署防止士兵晕船,带领他们成功归航。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可从标题的含义入手,结合对人情节、主题的作用及
特殊效果来分析其作用。本文标题为“归航”,从效果上看,谁“归航”?为什么“归航”?
怎样“归航”,标题设置悬念,引发阅读爱好。从情节来看,结合开头“他下达出航吩咐时,
马上感到了异样:兄弟舰很顺当地解缆起锚,西昌舰却无法解开缆绳离开防风水鼓一一军舰
被土台风咬住了”,中间“缆绳刚弹出水面,斧子就飞了过去,在缆绳绷得最直时,一下子
给斩断了!西昌舰像脱缰的野马,飞速驶离锚地”“'望见左边那个大漩涡了吗?'操舵兵
马上点头。’就朝那儿开!'”“是的,靠自己,不能始终这样,要冲出去!他下达了突围
吩咐”,以及结尾“‘向着祖国,归航。'他呢喃了一声”,可见全文写了舰长肖海波几经
波折,带领西昌舰回来祖国的故事,标题“归航”概括了文章主要情节,统摄全篇,使情节
集中紧凑。从主题来看,结合“再这样被台风胁持着漂下去,不知会漂到哪个国家?会不会
引起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新舰服役时,首长对他和舰政委说过:这么好的家产,就由
你们整理了。记住,军舰只要一离码头,不管遇到什么难处,不能希望别人,要靠自己过硬
的本事”“‘向着祖国,归航。’他呢喃了一声,但水兵们都听到了,洪亮地回答:'归航,
向着祖国!'”,可见本文主题是歌颂海军官兵对祖国的忠诚和酷爱,标题中的“归”字强
调了回来祖国的执着和渴望。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刁协,字玄亮,渤海饶安人也。祖恭,魏齐郡太守。父攸,武帝时御史中丞。协少好经
籍,博闻强记,释褐濮阳王文学,累转木箪博士。元帝以为镇东军造祭酒,转长史。愍帝即
位,任为御史中丞,例不行。中兴建,拜尚书左仆射。于时朝廷®草创,宪章未立,朝臣无习
旧仪者。协久在中朝,谙练旧事,凡所制度,皆禀于协焉,深为当时所称许。协性刚悍与物
多性每崇上抑下故为王氏②所疾又使酒放纵侵毁公卿见宣莫丕侧目然悉力尽心志荏匡救帝甚
信任之及王敦构逆,上疏罪协。帝使协出督六军。既而王师败绩。帝执协、隗手,流涕哽咽,
劝令避祸。协曰:“臣当守死,不敢有贰。”帝曰:“今事逼矣,安可不行!”乃令给协、
隗人马,使自为计。协年老,不堪骑乘,至江乘,为人所杀,送首于敦,敦听刁氏收葬之。
敦平后,戴若思等皆被显赠,惟协以出奔不在其例。咸康中,协子彝上疏讼之。在位者多以
明帝之世褒贬已定,非所得更议,且协不能抗节陨身,乃出奔遇害,不行复其官爵也。丹阳
尹殷融议曰:“于时事穷计屈,奉命违寇,非为逃刑。谓宜显赠,以明忠义。”时庾冰辅政,
疑不能决。左光禄大夫蔡谟与冰书日:“《春秋》之义,以功补过。昔周筵、郭璞等并亦非
为主御难也,自平居见杀耳,皆见褒赠,刁令事义岂轻于此乎?寿终则蒙赠,死难则见绝,
岂所以明事君之道,厉为臣之节乎!足下宜察此意。冰然之。事奏,成帝诏日:“协情在忠
主,今正值以协之勤有可书而复协本位,加之册祭,以明有忠于君者纤介必显,虽于贬裁未
尽,然或足有劝矣。”于是追赠本官,祭以本军。
(节选自《晋书•刁协传》)
①朝廷:东晋王朝;②王氏:指琅珊王氏子弟(王导、王敦等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协性刚悍/与物多忤/每崇上抑下/故为王氏所疾/又使酒放纵/侵毁公卿/见者莫不侧目/然
悉力尽心/志在匡救/帝甚信任之
B.协性刚悍/与物多忤/每崇上抑下故/为王氏所疾/又使酒放纵侵毁/公卿见者莫不侧目/然
悉力尽心/志在匡救/帝甚信任之
C.协性刚悍/与物多忤/每崇上抑下故/为王氏所疾/又使酒放纵/侵毁公卿/见者莫不侧目/然
悉力/尽心志在匡救/帝甚信任之
D.协性刚悍/与物多忤/每崇上抑下/故为王氏所疾/又使酒放纵侵毁/公卿见者莫不侧目/然
悉力/尽心志在匡救/帝甚信任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常博士,官名,秦汉两代都设有此官职。西汉时属太常寺,时称为太常博士。
B.征,汉代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中担当重要职务。文中愍帝征刁协去做官。
C.《春秋》,与《诗》《书》《礼》《易》《中庸》合称为“六经”,也被称为“六艺”。
D.太牢,牛、羊、豕三牲全备。古代祭祀因牺牲搭配种类的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刁协仕途平坦,立宪章受称许。他的官职多次升迁转任,有时还未就职;在东晋王朝初建
时,他负责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受到时人的高度赞扬。
B.刁协匡时救世,因兵乱而遇害。他为了皇权而抑制门阀,虽遭到王氏家族和其他公卿的嫉
恨,但还是悉力尽心;在与王敦的斗争中,逃到江乘而被人杀害。
C.刁协争议不断,最终平反昭雪。他的儿子刁彝上疏恳求为他复官,在朝的官员多数不赞同,
丹阳尹殷融为之辩驳、左光禄大夫蔡谟也为他鸣不平,终得追赠。
D.刁协赤胆忠心,深得帝王青睐。他不仅为国事能不遗余力,而且当面对灾祸时愿与元帝至
死固守;愍帝、元帝都请他担当官职,明帝、成帝对他大加赞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王敦构逆,上疏罪协。帝使协出督六军。既而王师败绩。
(2)岂所以明事君之道,厉为臣之节乎!足下宜察此意。
【答案】10.A11.C12.D
13.(1)等到王敦反叛时,上疏呈报列举刁协的罪过,元帝派刁协出京督率六军。不久朝廷
军队大败。
(2)这怎么能使事君之道彰显,发扬作为臣子的节义呢?您应当深明这件事的意义。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实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留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
谓语。一般状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
语,谓话假如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假如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留意结构
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
“日”“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留
意。本题中“故”意思是“所以”,表示领其下句,应与上句断开,解除BC项;“侵毁公卿”
是动宾结构,不宜断开,解除D项。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实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常留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留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C项,《中庸》不在“六经”之列。“六经”
是《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故选C。
12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愿思的实力。实力层级力分析综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内
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依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
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有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
时要回来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觉
问题。本题D项,“明帝、成帝对他大加赞扬”错误,据“在位者多以明帝之世褒贬已定,
非所得更议”可见明帝对他是贬不是褒;据“成帝诏曰:'协情在忠主,今正值以协之勤有
可书而复协本位,加之册祭,以明有忠于君者纤介必显,虽于贬裁未尽,然或足有劝矣。’
于是追赠本官,祭以太牢”,可见成帝之所以复原他的官位并以太牢祭祀,不是对他大加赞
许,而是有感于他的忠诚,为了勉励他人。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实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留意关键词
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题关键词
有:(1)构逆,反叛;罪,名词做动词,呈报罪过,指出罪责;督,督率;败绩,战胜。(2)
所以,用来……的;明,使……彰显;厉,通“励”,勉励,发扬;足下,您。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出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终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样
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网上无参考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惜分飞•春思®
辛弃疾
翡翠楼前芳草路。宝马坠鞭曾驻。最是周郎顾②。尊前几度歌声误。
望断碧云空日暮。流水桃源何处。闻道春归去。更无人管飘红雨©。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之时。②周郎顾:语出《三国志•吴
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
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后用为精于音乐者善辩音律的典故。③飘红雨:唐•李贺《将
进酒》:“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表达了美人迟暮、伤春之感。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之开篇点出送别环境:翡翠楼前,芳草路上,营造了分别在即的氛围。
B.三四句运用典故,写分别筵前歌曲多次唱错,表达了恋恋不舍的苦痛心情。
C.第五句写作者望眼欲穿,暮色驾临的远方只有一片片碧云,表达了失落的心情。
D.第六句写面对眼前潺潺流水,作者不知“桃源”何处,更添无法归隐的伤感。
15.本词后两句志深意长。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14.D15.①描写了春天即将逝去,片片桃花纷飞,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凌乱
的飘落的场景,奠定了哀痛的情感基调。②用典抒情,写出了时间易逝的伤感。③抒发了诗
人政治失意、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幽愤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内容、表达技巧的实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细致研读诗歌
内容,然后细致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
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留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
行分析。本题D项,“更添无法归隐的伤感”错,结合注释①本词写于作者四十二岁遭谗落
职,可见作者不是“无法归隐”,而是“不得不归隐"。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赏析诗句,把握诗句意蕴实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你却题目要求,比如
本题,题目是“本词后两句志深意长。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然后在理解句子含义的
基础上,结合全诗词内容进行分析诗句所表达的意蕴。本题作答时,可先概括诗歌后两句的
意思,再分析用到了什么手法,最终由浅入深分析情感。诗歌后两句“闻道春归去。更无人
管飘红雨”,“飘红雨”写“春归去”,片片桃花纷飞,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凌乱的飘落
的场景,奠定了哀痛的情感基调;结合注释③可知这是用典,李贺借“飘红雨”的典故表达
了美人迟暮、伤春之感,而作者借这个典故表达的感情比较困难。结合题目“春思”,以及
“春归去”,可知抒发了时间易逝的伤感;结合“周郎顾”的典故,可知作者渴望像周瑜一
样得到重用,建功立业,为国效力;再联系注释①“遭谗落职”,可知这两句抒发了作者政
治失意、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幽愤之情。
【点睛】诗歌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
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依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
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
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歌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诗
句作用等。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依据选项进行分析。选择题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
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留意找寻这些硬伤。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6分)
16.(1)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从老人、孩子的神态表现其恬淡、舒适、欢乐的句子是“,
(2)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多处出现“月”的意象,其中“—”一句,以萧瑟秋
景烘托与友人的离情别绪;“”一句,以景色的清寂寥廓烘托了音乐的感人魅力。
(3)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一句,写刘裕曾住之处的平凡;
“"一句,形象地概括了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气概。
【答案】(1).黄发垂髻(2).并怡然自乐(3).别时茫茫江浸月(4).唯见
江心秋月白(5).寻常巷陌(6).气吞万里如虎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实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
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干脆默写。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
写要留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留意重点字的写法。比
如本题,留意“髯、茫、唯”等字的书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发布了酝酿已久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向世界清楚展示了将来建立国际
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顶层设计和路途图。在全球湾区发展中,粤港澳大湾区独特的条
件,()。
改革开放四十年,粤港澳地区已经取得了的发展,如今仅从经济总量来看,即便
相比国际顶尖的三大湾区也,加之粤港澳地区区位优势明显,对外经济贸易的关键
位置,已经具备了建成国际一流湾区的基础条件。
的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才能成为世界一流湾区?在两万余字的《粤港澳大湾区规
划纲要》中,有大量的篇幅描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各项细化措施。由此可见,完成目标的
时间设置并不是,而是切实可行的。一年多来,仅珠三角九市和相关部门就举办了
近百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专题峰会、论坛等活动,三地各界广泛参加。把握历史机遇、建设
一流湾区,正在激发内地与港澳社会各界集思广益、共襄盛举的豪情壮志。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地处对外经济贸易的关键位置,已经具备了建成国际一流湾区的基础条件,区位优势明显。
B.区位优势明显,对外经济贸易这一关键位置,已经具备了建成国际一流湾区的基础条件。
C.地处对外经济贸易的关键位置,区位优势明显,所以其已经具备了建成国际一流湾区的基
础条件。
D.区位优势明显,所以地处对外经济贸易的关键位置,具备了建成国际一流湾区的基础条件。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确定了“敢为人先”的精神将接着秉承,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坐标将要完成。
B.确定了它将接着秉承“敢为人先”的精神,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坐标。
C.必定让“敢为人先”的精神接着秉承,最终形成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坐标。
D.“敢为人先”的精神必将被它接着秉承,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坐标。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令人侧目相视失色横空出世放任自流
B.举世瞩目相视失色一鸣惊人无的放矢
C.令人侧目毫不逊色一鸣惊人放任自流
D.举世瞩目毫不逊色横空出世无的放矢
【答案】17.C18.B19.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实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记,比如两面词、推
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原句有三处语病,“对
外经济贸易的关键位置”谓语残缺,前面应加上“处于”;语序不当,”区位优势明显”应
放在“处于对外经济贸易的关键位置”后面;“已经具备了建成国际一流湾区的基础条件”
主语残缺,因为上句是“区位优势明显”,因此这句应加上“其”;关联词语残缺,在“区
位优势明显”“其已经具备了建成国际一流湾区的基础条件”两句中间加上“所以”。各项
修改C项最恰当。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精确、显明、生动的实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
实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依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
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本题括
号前面的主语是“粤港澳大湾区”,依据话题一样原则,括号里主语也应是“粤港澳大湾
区”,而D项主语是“'敢为人先’的精神”,解除D项;“精神将接着秉承”表达不合逻
辑,解除AC项,且A项“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坐标将要完成”,主语是“坐标”,与前句主
语“粤港澳大湾区”割裂。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核正确运用词语的实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
正误。令人侧目,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举世瞩目,全世界的
人都凝视着,形容影响很大。语境是说粤港澳地区的发展让世界关注,应选“举世瞩目”。
相视失色,彼此相看,变了脸色。多形容惊惶、惊诧的情状。毫不逊色,指一点儿没有不及
之处。语境是说粤港澳大湾区比国际顶尖的三大湾区一点不差,应选“毫不逊色”。横空出
世,形容人或物高大,横在空中,浮出人世,或比方卓尔不群。一鸣惊人,比方平常没有突
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果。语境是说粤港澳大湾区出现在世人面前,引人关注,应
选“横空出世”。放任自流,任凭事物自由发展,而不做干涉。无的放矢,比方说话做事没
有明确目的,或不切合实际。语境是说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世界一流湾区的目标设定是切实可
行的,并不是不切实际,应选“无的放矢”。故选D。
20.下面是一则“邀请函”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在中学语文学科方面,听说您对新课标有深层次的思索、对高考试题探讨有自我的看法,具
备研发文本与课程的实力,并形成一系列理论而见诸报端。经过多方、多次选择。我校文学
院特邀您担当2024年第一期“国培安排”授课专家。期盼您能忙中抽点时间予以支持!
【答案】①“听说”改为“听闻”;②“自我”改为“独特”;③“看法”改为“真知灼见”
或“见解”;④“选择”改为“遴选”;⑤“忙中抽点时间”改为“百忙之中”或“拨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解答此类题目,要留意如下问题:对话的双方以
及其地位身份的差距、说话的场合情境等。语言要符合表达者的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
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须要;语言表达要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
寸得当、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作为“邀请函”用
语应当正式,“听说”太口语化,改为“听闻”;“自我”稍有贬义,改为“独特”;“看
法”口语化,改为“真知灼见”或“见解”;“选择”不够正式,改为“遴选”;“忙中抽
点时间”口语化,太随意,改为“百忙之中”或“拨冗”。
21.下图是2024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写出这个徽标的组成元素及其含义。
芝
BEIJING202^
QQg)
【答案】元素:①徽标由汉字冬奥代表项目变形组合的“冬”字、北京的汉语拼音、2024和
五环组成。
寓意:①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
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幻想,传递出新
时代中国为办好北京冬奥会,圆冬奥之梦,实现“三亿人参加冰雪运动”目标,圆体育强国
之梦,推动世界冰雪运动发展,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做出新贡献的不懈努力和美妙追求。②会
徽图形上半部分呈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
流畅且充溢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加
了节日喜庆的视觉感受,也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实行。③会徽以蓝色为主色
调,寓意幻想与将来,以及冰雪的光明纯净。红黄两色源自中国国旗,代表运动的激情、青
春与活力。在“BEIJING2024”字体的形态上吸取了中国书法与剪纸的特点,增加了字体的
文化内涵和表现力,也体现了与会徽图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的实力。详细考查徽标题。解答此类题目,1.要细致审题,
整体看图。2.留意细微环节,图中数字、字母、文字的变形之处往往是作者想要着力表现的
内容,也是答题要点所在。3.描述徽标构成要素,概括画面内容要全面。4.揭示深层寓意,
比如变形之处想要强调的内容,徽标体现的地域性特色等。本题第一问,依据题干提示“下
图是2024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很简单通过视察和联想找出徽标上部分是个变形的
“冬”字,中间部分是北京的汉语拼音和“2024”,下面是奥运五环。徽标含义的解读,首
先是对“冬”字的解读,采纳中国书法艺术形态,又有国际化的现代风格,可据此解读含义
为传递出新时代中国为办好北京冬奥会,圆冬奥之梦,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做出新贡献的不
懈努力和美妙追求。其次徽标上半部分呈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
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溢韵律,富有节日动感,可据此解读含义为冬奥会的项目以
及将在中国春节期间实行。第三,会徽的颜色,以蓝色为主色调,红黄两色源自中国国旗,
代表幻想与将来;运动的激情、青春与活力。第四,"BEIJING2024”字体的形态上吸取了
中国书法与剪纸的特点,增加文化内涵,体现了与会徽图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近年来,《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历史文化类节目集体走红,透过影像化展示、
故事化讲解并描述,尘封的记忆被激活,历史的图景在人们心中铺展。与此同时,逛博物馆
在年轻人中日渐流行,博物馆的参观人群,30岁以下的比例已七成左右。
材料二:
长征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的重要坐标,当时指挥员平均年龄不足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业安全部工作年终总结
- 老年痴呆用药指导护理
- 装载机系统培训
- 四川省遂宁市遂宁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一半期考试英语 - 副本
-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梅溪湖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含答案无听力部分)
- 广东省江门市福泉奥林匹克学校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数学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 2024-2025学年宁夏中卫市中卫七中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无答案)
- 2024-2025学年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 T-ZFDSA 30-2024 灵芝鸭制作标准
-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 预埋件制作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 校园网络工程方案设计
- 工商银行申请表
- 河南省湘豫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解析】
- 员工自驾出行免责声明书范本
- 生物炭及生物炭基肥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概率论(华南农业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华南农业大学
- 第8课 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做主
- GB 4806.7-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 混凝土回弹仪适用标准
- 控辍保学月报制度(7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