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2图像图表题(全国通用)
本专题涵盖以下
1.微观反应示意图
2.质量守恒定律表格
3.坐标曲线图
【微观反应示意图】
1.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一氢原子
・一氧原子
甲乙丙丁原子
A.此反应涉及四种化合物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改变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改变
D,甲物质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答案】B
【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醇和
一定条件
水,该反应的方程式是:2CO+4H,^^^C2H5OH+H2O;
A.一氧化碳是由C.0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
于单质;乙醇是由C.H、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水是由H、。元素组成的纯净
物,属于化合物,故此反应涉及三种化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有氢气单质参加反应,氢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分子的模型图可知,甲物质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o
2.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8—>8+8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A.由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可知,生成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选项A不
正确;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发生了变化,分子可再分,选项B不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选项C正确;
D.由反应的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该反应是化合反应,选项D
不正确。故选C。
3.下列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中,。与.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则X处的粒子示意图正
确的是()
"coII一定条件下8
。'IXI丘.
■s”
A.♦B,C.3D.
【答案】A
【解析】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去掉一个未反应的分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
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则可得出X的粒子示意图。
4.如图是二氧化碳在固碳酶的催化作用下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
是()
原子
e碳
原子
O氧
原子
O氢
甲乙丙
A.反应①结束后氧原子的总数保持不变
B.反应②可能是化合反应
C.该转化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D.在反应前后固碳酶的组成元素不改变
【答案】B
【解答】A.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A说法
正确;
催化剂
B.由物质的转化可知,反应②的方程式是:2cO+4H2隹人.C2H4+2H2O,该反应生成物是
两种,不可能是化合反应,故B说法错误;
C.该转化减少了二氧化碳,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故C说法正确;
D.由催化剂的特点可知,在反应前后固碳酶的组成元素不改变,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6.如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根据图示判断,反应类
型是()
反应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复分解反应D.置换反应
【答案】D
【解析】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反应前有两种分子,其中一种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该
物质属于单质;另一种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该物质属于化合物;反应后生成两种新分子,
其中一种是单质,另一种属于化合物,所以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7.将氯化氢转化为氯气的技术是当今研究的热点。一定条件下,甲与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相
关物质的分子模型如下表所示(其中:。表示氢原子,②表示氧原子,•表示氯原子)。
物质甲乙丙丁
分子模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体现了甲的氧化性
B.上表中涉及两种含氧化合物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73:36
D.该反应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
【答案】A
【解析】A.该反应体现了甲(氧气)的氧化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B.上表中涉及1种含氧化合物,即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O2+4HC1=2C12+2H2O,
14636
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73:1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反应前后氢元素化合价都是+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o
8.在点燃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它们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其中“O”代表
氢原子,“•”代表碳原子,“物”代表氧原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物质甲乙丙T
-5
微观示修
意图
A.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B.甲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
C.在该反应中,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3:11
D.在该反应中,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2H60+3022至2co2+3压0。
A.生成物是水与二氧化碳,两者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因此
都是氧化物,故A正确;
B.甲即为乙醇,则甲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x2):(1x6):16=12:3:8,故B
正确;
C.反应中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和化学计量数乘积的比,即:(3x16)(2x44)
=54:88=27:44,故C错误;
D.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在该反应中,甲和乙两种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3,故D正确;
故选C。
9.为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目前汽车尾气处理系统中均安装了催化转化器,在催化转换器中,
尾气中的有毒气体C0和N0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生成无毒气体CO?和电后,又
从催化剂表面脱离,其过程如图所示。符合上述反应过程的顺序是()
CQDCODR•o888gg***o9088
①②③⑤
A.②⑤④①③B.③①④②⑤C.①③④⑤②D.⑤②④①③
【答案】D
【解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首先是CO和NO被吸附在催化剂
表面,分子破裂成了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了CO2和电,又从催化剂表面脱离,所以上述反
应过程的顺序是⑤②④①③。
故选:D。
10.“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
意图如下图所示。现在说法不E酶的是。()
o碳原子
・氧原子
o氢原子
A.从反应类型看: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从微观构成看: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C.从反应价值看:该反应能获取清洁能源,延缓温室效应
催化剂
D.从表示方法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H2O/肥勺J。也+2。2。
尢照
【答案】A
【解析】A.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该
反应中的反应物甲烷和水都是化合物,故此反应不是置换反应;符合题意;
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反应生成甲烷分子和氧分子,四种
物质均由分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反应生成甲烷分子和氧分子,该反
应能获取清洁能源,延缓温室效应,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催化剂
D.从表示方法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H2O」即^M-CH4+2C>2,化学方程式书写
尢照
正确,不符合题意;
11.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甲醛,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一氢原子
■-氧原子
乙一
C)-碳原子
/////////////////////
催化剂
A.该反应中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
D.甲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1
【答案】A
催化剂
【解析】A.根据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O2CO2+H2O,
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此选项正确;
催化剂
B.根据反应方程式CH2O+O2COz+H2。可知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故该反应不属
于置换反应,此选项不正确;
C.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反应后化合物中氧元素显-2价,此选项不正确;
D.甲醛的化学式为ClfcO,故甲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1x2):16=6:1:18,
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A。
12.纯净物A是打火机的常用燃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8.在一定条件下,将一定质量的A
与10.4gB按如图所示充分反应,当B消耗完时,可生成8.8gC和4.5gD物质。A物质的
化学式为»
一宅恭件入。一氢厚于
叵------^--IJ_8Coto+a-子
ABCD成原于
【答案】C4H10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A物质的质量是=8.8g+4.5g-10.4g=2.9g;由图知,
C是二氧化碳,8.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8.8gx^xl00%=2.4g;D是水,4.5g水中
氢元素的质量为:4.5gx^xl00%=0.5g;2.4g+0.5g=2.9g,因此A中不含有氧元素。
18
A中碳、氢元素的原子分数比是:簪:等=2:5,由于相对分子质量是58,则A的化学式为:
121
C4H1O0
故答案为:C4HIOO
13.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其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物质是o请结合图示,从微观的角度谈一下对化学反应的认识o
反应前反应后
【答案】⑴.SiCl,+ZH2T4HQ+Si;(2).Si;(3).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
不变
【解析】由微观示意图可知此反应是四氯化硅与氢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氯化氢和硅,所以反
高温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Cl4+2H2—4HC1+Sio
由分析可知:此反应是四氯化硅与氢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氯化氢和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高温
SiCl4+2H2—4HC1+Si,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其中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硅。任何化学
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从微观的角度来看是因为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
量均不变。
14.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下图是某汽车尾气处理过
程中发生的一个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0一氢原子
・■氧原子
氮原子
(1)图示中的物质,属于单质的是(填化学式);
(2)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X与生成的Y的分子个数最简整数比是、
(3)该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了变化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该元素在图示相
关物质中的最低化合价是o
【答案】⑴.N2;(2).2:3;(3).N;-3
【解析】根据微观图示,该反应为氨气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氮气,化学
催化剂
方程式为:4NH3+6NO6H2O+5N2;
(1)反应后有氮气生成,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为单质分子,化学式为N2;
催化剂
(2)根据反应方程式:4NH3+6NO6H2O+5N2,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X(NH3)
与生成的Y(H2O)的分子个数比是4:6=2:3;
(3)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由方程式可知,
该反应中所有物质中包括氮、氢、氧三种元素。氨气和水中的氢元素化合价均为+1价,化
合价未改变。一氧化氮和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均为-2价,未发生改变。
氮元素:NH3中氢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氨气(NH3)中氮
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X+(+1)x3=o,解得X=3;一氧化氮(NO)中氧元素显-2价,根
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一氧化氮(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y,则y+
(-2)=0,解得y=+2;氮气(N2)单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价,故氮元素化合价发生改
变。该元素在图示相关物质中的最低化合价是-3价。
15.“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某物质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物和反应
物共四种,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序号微观示意图反应前质量/g反应后质量/g
甲令160
乙100X
丙典145
T燹0y
0-碳原子
O一氢原子•一氧原子
(1)由构成的物质中,•所代表的元素的化合价为。
(2)表中的四种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填化学式)。
(3)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某同学在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时,可得出x+y=
点燃
【答案】(1).0价⑵.CH4(3).CH4+2O2CO2+2H2O(4).72
【解析】(1)构成的物质属于单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价,故填:0价。
(2)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CH4cCh含碳元素,但是CO2化学性质和无机物非
常接近,我们称之为无机物,故填:CH4o
(3)甲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丙质量增加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为了维持反应前后都有氧元素,反应物中一定有氧气,为了维持反应前后都有氢元素,生成
物中一定有水,甲烷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出+2022至CO2+2H2O,故
填:CH4+2O2------C02+2H20O
(4)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故16+100+l=x+45+y,x+y=72,故填:72。
【质量守恒定律表格】
L密闭容器中有M、N、P、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
数据如下,关于此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MNPQ
反应前质量/g181232
反应后质量/g待测26212
A.物质P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待测数值是5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在此反应中N与Q的质量比4:5
【答案】C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求出反应后M的待测值为:18g+lg+2g+32g-26g-2g-l2g=13g;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N的质量增加了26g-lg=25g,故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
25g;同理可以确定P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Q是反
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32g-l2g=20g,M的质量减少,M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
18g-13g=5go
A.P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待测数值是13,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M和Q,生成物是N,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
说法正确。
D.在此反应中N与Q的质量比25g:20g=5:4,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o
2.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
测得有关数据如表,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T
反应前的质量/g27X106
反应后的质量/g351822
A.甲一定是化合物
B.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等于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D.该反应中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9:11
【答案】A
【解析】A.x=3+5+18+22-6-10-27=5,反应后甲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丙、丁质量增大,
都是生成物,即甲分解生成丙、丁,因此甲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B.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不知道化学计量数,因此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不一定等于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该选
项说法不正确;D.该反应中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8-10):(22-6)=1:2,该选项说
法不正确。
故选:Ao
3.在一定条件下,某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MN
•碳原子
to时刻的质量/g166450白氧原子
o氢原子
tl时刻的质量/g1248a9
t2时刻的质量/g0049b
A.b=36
B.ti时刻,M和N的质量比为3:1
C.该反应中,*0和容)的化学计量系数之比为1:1
D.反应前后,元素和原子的种类均不变
【答案】C
【解析】A.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故b=16g+64g+5g-49g=36,故A正确;
B.ti时,参加反应的质量是16g-l2g=4g,M参加反应的质量是64g-48g=16g,
生成的质量为9g,故N为生成物,此时生成N的质量为16g+4g-9g=llg,此时a=llg+5g=16g,
M和N的质量比为48g:16g=3:1,故B正确;
0^0和毋的化学计量系数之比无法确定,故C错误;
C.M、N的化学式不确定,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和原子的种类均不变,故D正确;
故选Co
4.将一定质量的甲醇(CH30H)和氧气(Ch)置于密闭容器中点燃,一段时间后反应停止,
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物质CH3OH0H2O
2co2X
反应前质量/gm12.8000
反应后质量/g0010.88.8n
A.m>n
B.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C.无法判断X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D.生成物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1
【答案】C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m+12.8g=10.8g+8.8g+n,m=6,8g+n,所以m>n,选项A
正确;
B.甲醇作为一种可燃物,当氧气充足时,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如果氧气不足,甲醇
燃烧生成水、一氧化碳甚至炭黑。因为甲醇中的氢全部转化为水,10.8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
1x2_____2g____=9
=10.8gx-----------xl00%=1.2g,则甲醇的质量为:1x4'甲醇中碳元素的
1x2+16-^-xlOinOn%o/
质量为:9.6gx1|xl00%=3.6g,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8.8gxi|xl00%=2.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在质量不变,可见X中一定含
有1.2g碳元素,选项B正确;
C.根据计算甲醇中碳元素质量为3.6g,氢元素质量为1.2g,则甲醇中氧元素质量为:
9.6g-3.6g-1.2g=4.8g,因为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12.8g,所以反应生成的X中的氧元素质量
为:4.8g+12.8g-(8.8g-2.4g)-(10.8g-1.2g)=1.6g,故X中一定含氧元素,选项C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则生成物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
与参加反应的甲醇中的碳、氢元素质量比相同,因此生成物中碳、氢元素质量比=12:(lx4)=3:
1,选项D正确。故选C。
5.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
数据如下: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621435
反应后质量/g2221F
关于此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物质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待测数值是14
D.反应中甲与丙变化的质量比4:7
【答案】A
【解答】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
有参加反应;反应前后丙的质量增加了22g-14g=8g,故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8g;同
理可以确定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35g-13g=22g;由质量守恒定律,甲应是生成
物,且生成的质量为22g-8g=14g,故待测的数值为6+14=20。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丁,生成物是甲和丙,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
法正确。
B.反应前后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待测的数值为6+14=20,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反应中甲与丙变化的质量比14g:8g=7:4,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o
6.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图刻度纸所
示(例如:丙的质量为5g,丁的质量为3g),充分反应后,在同一张刻度纸上再次记录各物
质的质量变化:刻度线I向左移动16格;刻度线II向左移动8格;刻度线III向左移动8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m
<-------------------甲-------------------►◄—丙►
016182326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丙一定是催化剂
C.反应后丁的质量为8gD.反应生成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1:
1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变化如下表:
物质甲乙丙T
反应前(g)16253
反应后(g)010511
发生变化的量(g)16808
A.根据分析,反应中甲物质的质量减少16g,乙物质的质量增加8g,丙物质的质量没有发生
变化,丁物质的质量增加8g。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减少,生成物的质量增加,因此该
反应的反应物是甲,生成物是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选项A不正
确;B.该反应中丙物质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化学反应中,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
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其他物质,因此丙不一定是催化剂,选项B不正确;
C.反应中生成丁的质量为8g,反应前丁的质量为3g,因此反应后丁的质量为11g,选项C
不正确;
D.该反应中生成的乙和丁质量都是8g,因此反应生成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8g:8g=l:1,
选项D正确。故选D。
7.化学学习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说法错误的个数有()
物质甲乙丙T
反应前质量/g1051220
反应后质量/g8530X
(1)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8
(2)x=4
(3)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4)乙可能是催化剂
(5)若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3:16。
A.1个B.2个C.3个D.4个
【答案】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0+5+12+20=8+5+30+x,x=4;
(1)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0-8):(30-12)=1:9,错误;
(2)x=4,正确;
(3)该反应中甲、丁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丙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反应符合多变一特点,为
化合反应,正确;
(4)乙质量反应前后不变,可能不参与反应、可能是催化剂,正确;
(5)反应的甲与丁质量比为(10-8):(20-4)=1:8;若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设
甲、丁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A.b,则有左二:;,解得;=7,正确;
3b8b16
故选Do
【坐标曲线图】
L如图是室温下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将稀盐酸逐滴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
B.a点到b点pH变化的原因是H+和OIF发生反应
C.b点时,参加反应的HC1与NaOH的质量比为36.5:40
D.c点时,溶液中的Na+个数大于C「个数
【答案】D
【解答】A.该图像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故是将稀盐酸逐滴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说法
正确;
B.a点到b点pH变化,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其实质是H+和OJT发生反应,说法正
确;
C.b点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故
HCl+NaOH=NaCl+H2O
36.540
参加反应的HC1与NaOH的质量比为36.5:40,说法正确;
D.c点时,盐酸过量,溶液中的Na+个数小于C「个数,说法错误;
故选:D。
2.向盛有一定量固体的烧杯中加入某溶液,固体质量变化与图像相符的是()
固体质量信
0加入的溶液质量g
A.Mn。?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Cu-Zn合金中加入稀硫酸
C.CuO中加入稀盐酸
D.Mg(OH)2中加入稀盐酸
【答案】B
【解析】A.Mn。?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质量一直不变,所以A错误;
B.Cu-Zn合金中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固体质量不断减少,锌完全反应后,
铜不与稀硫酸反应,所以固体质量不为0,所以B正确;
C.CuO中加入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固体质量不断减小到0,所以C错误;
D.Mg(OH)2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固体质量不断减小到0,所以D错误;
故选:Bo
3.向硫酸中加入Ba(OH)2溶液,溶质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溶
质
的
质
量
g
0Ba(OH)播流质量g
A.a点处溶液的pH<7B.b点处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C.c点处溶液中含较多Ba?+、OH-、SO?'.H+D.d点处溶液中滴加酚献溶液,溶液
变红色
【答案】C
【解析】A.向硫酸中加入Ba(OH)2溶液,a点处是硫酸溶液,溶液显酸性,pH<7,
选项正确;
B.氢氧化钢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钢沉淀和水,b点处硫酸有剩余,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硫
酸),选项正确;
C.c点处硫酸和氢氧化/刚好完全反应,液体中只有水,微观上只有水分子,不含Ba2+、
OH\SO42\H+,选项错误;
D.d点处氢氧化钢过量,溶液显碱性,滴加酚麟溶液,溶液变红色,选项正确。
故选C。
4.一定温度下,向agFeCb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溶液的质量与加入NaOH固体的质量变
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Fe(OH)3沉淀完全时消耗NaOH的质量为ng
B.P点对应的溶液中NaOH达到饱和状态
C.m=c-a
D.生成Fe(OH)3的质量为(n-b+a)g
【答案】C
【解析】A.M点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铁恰好完全反应,所以Fe(OH)3沉淀完全时消耗NaOH
的质量为ng,故正确;
B.P点溶液的质量不再增加,说明氢氧化钠不能继续溶解,说明溶液中NaOH达到饱和状态,
故正确;
C.根据3NaOH+FeC13=Fe(OH)3J+3NaCl可知,当Fe(OH)3沉淀完全时,得到氯化钠
溶液的质量为bg,所以m-n=c-b,即m=c-b+n,故错误;
D.根据3NaC)H+FeC13=Fe(OH)3J+3NaCl可知,生成Fe(OH)3的质量为(n-b+a)g,
故正确。
故选C。
5.向一定质量AgNCh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与两种溶质依次发生反应.溶
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溶
液
质
里
tg
Zn的质里(g)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B.b点得到的固体为Cu
C.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D.d点得到的固体有2种
【答案】C
【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Zn>Cu>Ag,向一定质量AgNCh和Cu(NO3)2的混合溶
液中加入Zn,与两种溶质依次发生反应
Zn+2AgNO3=Zn(NO3)2+2Ag
65216
析出银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减少的过程;
Zn+Cu(NO3)2=Zn(N03)2+Cu
6564
析出铜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增加的过程
A.在a点时,硝酸银没有全部参加反应,溶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和生成的硝酸锌,溶质
是三种,故A错误;
B.B点时硝酸银全部参加反应,生成的固体是银,故B错误;
C.c点时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有硝酸锌,故C正确;
D.d点时锌过量,得到的固体有银、铜和锌,故D错误;
故选C.
6.某溶液可能含有盐酸、硫酸、硝酸钾、氯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组成,向一定
质量的该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钢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钏溶液的质量之间的
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氢氧化钢溶液的质量/g
A.反应过程生成的沉淀一定有氢氧化铜,可能有硫酸领
B,加入氢氧化钢溶液至过量,共发生了三个化学反应
C.该溶液一定含有盐酸、氯化铜,可能含有硝酸钾
D.到达b点时所消耗氢氧化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34.2g
【答案】C
【解析】A.由分析可知,反应过程生成的沉淀一定有氢氧化铜,不可能有硫酸领,选项说法
不正确;
B.加入氢氧化钢溶液至过量,发生的反应有氢氧化钢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钢和水,与氯化铜
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钢,共发生了两个化学反应,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分析可知,该溶液一定含有盐酸、氯化铜,一定没有硫酸,可能含有硝酸钾,选项说法
正确;
D.到达b点时产生的沉淀质量为9.8g,设与氯化铜反应的氢氧化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无,
Ba(OH)2+CuCl2=CU(OH)2I+BaCl2
17198
x19.6g
171_x
雨-19.6g
x=34.2g
与氯化铜反应的氢氧化/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4.2g,但还有与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领,所以
到达b点时所消耗氢氧化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必然大于34.2g,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7.现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
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则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甲
乙
A.完全反应所需时间:丙>甲>乙B.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C.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答案】C
【解析】
A.由题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与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金属完全反
应,根据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可知,金属乙反应的氢气质量最先达到最大值,
其次是金属甲,最后是金属丙,即金属乙最先反应完,其次是金属甲,金属丙最后反应完,
因此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的关系为丙>甲>乙,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如图所示曲线平行于x轴时,生成的氢气质量达到最大值,三种金属生成氢气的质量甲最
大,其次是乙,最小的是丙,即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题意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若金属元素的符号为M,与稀硫酸反应的
通式为M+H2sO,MMSO,+HZT,设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金属的质量为m金属,生成
xm会属2m全属
氢气的质量为m氢气,根据方程式可知不则有x=——,已知甲、乙、丙三种金
2m氢气m氢气
属的质量相等,则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与生成氢气的质量成反比,如图所示生成氢气的质
量关系为甲>乙>丙,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关系为甲〈乙(丙,C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
忌;
D.由题意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若金属元素的符号为M,与稀硫酸反应的
通式为M+H2sO,MMSOD+HZT,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的氢气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于硫酸,根
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守恒,生成的氢气质量越大,消耗的硫酸质量越大,如图所示生成氢气
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消耗硫酸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在两只烧杯中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镁、锌两种金属,然后向两只烧杯中分别倒入相同质量、
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消耗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综合以上信息得
到以下结论,合理的是()
A.从图象可以看出,金属镁比金属锌的活动性强
B.若两种金属都有剩余,二者得到的氢气质量相同
C.若硫酸有剩余,二者得到氢气的质量相同
D.若两种金属完全溶解,二者消耗硫酸的质量相同
【答案】B
【解析】
A.图像体现的是产生氢气质量与消耗硫酸质量之间的关系,没有体现时间关系,无法比较镁、
锌反应的速率,无法得出镁和锌的活动性强弱,说法错误;
B.若两种金属都有剩余,则消耗的硫酸质量相等,根据氢元素质量守恒,产生的氢气均来自
硫酸中的氢元素,故二者得到的氢气质量相同,说法正确;
Mg+H0SO4=MgSO4+H,TZn+HoSO4=ZnSO4+HoT
C.若硫酸有剩余,根据243422442
242652
相同质量的镁、锌产生氢气的质量为:镁〉锌,说法错误;
Mg+H2SO4=MgSO4+H2T
D.若两种金属完全溶解根据
2498
Zn+HSO=ZnSO+HT
2442可知,相同质量的镁、锌与硫酸反应,消耗硫酸的质量为:
6598
镁〉锌,说法错误。
故选:Bo
9.现有某铁样品5.6g,含有的杂质为镁、锌、铜中的两种或三种。向其中逐渐加入溶质质量
分数为9.8%的稀硫酸,产生氢气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
确的个数是()
①恰好完全反应时,一定没有固体剩余
②x的值为0.2
③铁样品中可能含有镁
@M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2种或3种溶质
A.1个B.2个C.3个D.4个
【答案】A
【解析】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质量,消耗铁镁锌质量分别为:
H2SO4H2FeH2SO4MgH2SO4ZnH2SO4
982569824986598
100gx9.8%0.2gx100gx9.8%y100gx9.8%z100gx9.8%
x=5.6gy=2.4gz=6.5g
和100g稀硫酸反应的金属5.6g,可能杂质是镁和铜,可能是镁、锌,可能是镁、锌、铜的
混合物。
①假如是镁、锌、铜的混合物,恰好完全反应时,一定有固体剩余,选项说法错误。
②由分析可知,生成氢气质量0.2g,x的值为0.2,选项正确。
③由分析可知,样品中含有杂质可能是镁和铜,可能是镁锌,可能是镁锌铜的混合物,样品
中一定有镁,选项说法错误。
④M点表示硫酸过量,样品中含有杂质可能是镁和铜,可能是镁锌,可能是镁锌铜的混合
物,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硫酸,硫酸亚铁,硫酸镁,可能还含有硫酸锌,选项说法错
误。
故正确说法一个,故选:A„
10.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溶
解
度
g
度七
t温
20
0
液
的溶
00ga
得到1
,可
搅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股权转让协议(海景酒店)
- 2025广东职工劳务合同
- 商品房认购合同
- 2025年门面租赁合同模板
- 护士辞职申请协议书
- 个人提成协议书范本
-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专业导学(物流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重点中学2025年初三第二次(4月)调研考试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河南林业职业学院《结构力学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文理学院《生物制药工程原理和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草籽采购(牧草种子采购)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2025届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考仿真卷英语试卷含解析
- 金价走势分析
- 2025新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Unit 1 Home单词表
-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技术规格书
- 房屋中介公司员工管理规章制度
- 餐饮服务电子教案 学习任务3 餐巾折花技能(4)-餐巾折花综合实训
- 增补合同模板
- DB23T 3843-2024 自然灾害应急避难场所标志设置管理规范
- 先天性唇腭裂与颅面裂的诊断及治疗(口腔颌面外科学课件)
- 专题27四边形中由动点引起的分类讨论问题(原卷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