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实施细则_第1页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实施细则_第2页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实施细则_第3页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实施细则_第4页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实施细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实施细则

一、总则

为确保我国食品安全,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依据《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认证实施细则。本细则适用于我国境内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及食品相关产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工作。

二、认证范围与条件

1.认证范围: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包括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及食品相关产业。

2.认证条件:

(1)具备独立法人资格;

(2)依法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等相关资质;

(3)建立并有效运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4)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

三、认证程序

1.企业申请:企业向认证机构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

2.认证机构审核:认证机构对企业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情况等。

3.现场评审:认证机构组织专家对企业进行现场评审,评审内容包括企业资质、管理体系文件、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等。

4.认证结果评定:根据审核和现场评审结果,认证机构对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评定,评定合格的,颁发认证证书。

5.认证后续监管:认证机构对获证企业实施定期监督审核,确保企业持续符合认证要求。

四、认证证书与标志

1.认证证书:认证机构向获证企业颁发认证证书,证书内容包括企业名称、地址、认证范围、有效期等。

2.认证标志:获证企业可在产品包装、宣传材料等适当位置使用认证标志。

五、认证有效期与复审

1.认证有效期: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有效期为三年。

2.认证复审:在认证有效期届满前3个月内,企业应向认证机构提出复审申请。认证机构对企业进行复审,复审合格的,换发认证证书。

六、认证费用

认证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由认证机构向企业收取。

七、法律责任

1.企业在申请认证过程中,如存在弄虚作假等行为,认证机构有权撤销认证证书,并向社会公布。

2.认证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认证过程中,如存在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行为,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八、附则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细则不符的,按照本细则执行。本细则解释权归认证机构所有。

八、认证机构的职责与权限

1.认证机构应按照本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开展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工作。

2.认证机构负责制定认证工作计划,组织实施认证审核,评定认证结果,发放认证证书,并进行后续监督管理工作。

3.认证机构有权要求企业提供必要的资料,进入企业现场进行评审,并对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

4.认证机构应保证认证过程的客观、公正、透明,并对认证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九、企业的权利与义务

1.企业有权选择具备资质的认证机构进行认证。

2.企业应积极配合认证机构的审核工作,提供真实、完整的资料,不得拒绝或阻碍认证机构进行现场评审。

3.企业在获得认证证书后,应严格按照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并接受认证机构的后续监督管理。

4.企业在认证有效期内,如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立即报告认证机构,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十、认证撤销与恢复

1.认证机构在以下情况下,有权撤销企业的认证证书:

(1)企业在认证过程中弄虚作假;

(2)企业拒绝或阻碍认证机构进行现场评审;

(3)企业在认证有效期内,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未及时报告认证机构;

(4)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出现严重问题,未在规定时间内整改。

2.被撤销认证证书的企业,在解决相关问题后,可向认证机构申请恢复认证。认证机构根据企业整改情况,决定是否恢复认证。

十一、信息公示与投诉处理

1.认证机构应将认证结果、认证证书等信息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2.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认证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投诉和举报,认证机构应及时调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投诉人。

十二、国际合作与交流

1.认证机构应积极开展国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2.认证机构可根据国际互认协议,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认证机构进行互认,为企业提供国际认证服务。

十三、认证人员资质与培训

1.认证机构应配备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认证人员,负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核和评定工作。

2.认证人员应持有国家认可的专业资格证书,并定期接受专业培训,以保持其专业能力的持续提升。

3.认证机构应建立认证人员管理制度,对认证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工作质量等进行监督管理。

十四、认证标准与技术规范

1.认证机构应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和国际相关规范,制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具体标准和技术规范。

2.认证标准和技术规范应定期更新,以适应食品安全管理的发展需求。

3.认证机构应确保认证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公开透明,便于企业和社会公众了解和监督。

十五、认证数据与信息化管理

1.认证机构应建立认证数据和信息管理系统,对认证过程中的各类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存储。

2.认证机构应保障认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3.认证机构应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认证工作效率,实现认证流程的电子化管理。

十六、认证结果的应用与推广

1.获证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充分发挥认证结果的作用,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

2.认证机构应积极推广认证结果,向消费者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宣传认证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3.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等应鼓励和支持获证企业,通过认证结果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

十七、认证风险的识别与控制

1.认证机构应建立认证风险识别和控制系统,对认证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

2.认证机构应制定风险应对措施,确保在风险发生时能够及时应对,降低认证风险对企业和消费者的影响。

3.认证机构应定期对认证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十八、认证档案管理

1.认证机构应建立健全认证档案管理制度,对认证过程中的文件、记录等进行归档管理。

2.认证档案应包括企业申请材料、审核记录、评定报告、认证证书等,确保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3.认证档案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认证有效期届满后五年。

十九、认证争议的处理

1.企业对认证结果有异议的,可在收到认证结果通知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认证机构提出书面申诉。

2.认证机构应在收到申诉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诉的调查核实,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企业。

3.如企业对认证机构的处理结果仍有异议,可向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申请调解或依法提起诉讼。

二十、认证机构的能力评估

1.认证机构应定期进行自我评估,以确保其具备持续开展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能力。

2.认证机构应接受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的组织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认证机构的组织管理、人员资质、认证流程、风险控制等。

3.认证机构应按照评估结果进行整改,提升认证服务质量。

二十一、认证标志的使用与保护

1.获证企业应按照规定使用认证标志,不得擅自更改标志样式、颜色和比例。

2.认证机构应加强对认证标志使用的监督管理,防止认证标志的滥用和侵权行为。

3.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买卖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违反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二十二、公众参与与社会监督

1.认证机构应通过公众参与渠道,如公开听证、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社会公众对认证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社会公众有权对认证活动进行监督,对违反认证规定的行为进行举报。

3.认证机构应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及时处理公众的投诉和举报,提高认证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二十三、认证政策的宣传与普及

1.认证机构应通过各种渠道,如培训、讲座、宣传册等形式,普及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政策和知识。

2.认证机构应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及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提高社会各界对认证工作的认知和认同。

3.政府部门应支持认证机构开展认证政策宣传工作,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二十四、认证体系的持续改进

1.认证机构应不断总结认证工作经验,借鉴国际先进做法,完善认证体系,提升认证效能。

2.企业应主动参与认证体系的持续改进,通过认证活动,优化食品安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3.认证机构与企业应共同探索创新认证模式,以适应食品安全管理的发展需求。

二十五、认证结果的公开与透明

1.认证机构应当将认证结果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布,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2.认证结果的公布应包括企业名称、认证范围、认证有效期等信息,以便公众查阅。

3.认证机构应建立认证结果查询系统,提供便捷的在线查询服务。

二十六、认证体系的评估与优化

1.认证机构应定期对认证体系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2.认证机构应鼓励企业参与认证体系的优化,收集企业反馈,调整认证标准和流程。

3.认证机构应与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科研机构等合作,开展认证体系的研究,推动认证技术的创新。

二十七、总结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实施细则的制定和实施,旨在提高我国食品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消费者健康,促进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明确认证的范围、条件、程序和监管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