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北省洪湖市市级名校初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年湖北省洪湖市市级名校初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年湖北省洪湖市市级名校初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年湖北省洪湖市市级名校初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年湖北省洪湖市市级名校初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湖北省洪湖市市级名校初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化学试题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A.氢能 B.石油 C.风能 D.潮汐能2.下列对微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易失去电子 B.阳离子C.易形成阴离子 D.化学性质稳定3.我国科学家寻找到新型催化剂,使低温工业产氢取得突破,反应过程图示如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变化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变化C.反应前后催化剂化学性质发生改变D.利于氢能源的经济推广4.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除杂、鉴别、分离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A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杂质石灰石水或稀盐酸B除去BaCl2溶液中的Ba(OH)2加适量的稀硫酸后过滤C鉴别NH4Cl溶液和KCl溶液NaOH溶液D分离C和CuO的固体混合物加水溶解后过滤A.A B.B C.C D.D5.下列用品,利用了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真丝围巾 B.玻璃水杯C.塑料玩具 D.不锈钢餐具6.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D.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7.己知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以NOx表示)是氮气与氧气在高温下反应产生的.氮氧化物(NOx)等气体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稀薄燃烧发动机具有高效、经济、环保等优点,和普通汽车发动机对比如下:发动机类型

发动机混合气中汽油与空气的质量比

发动机运转的温度

尾气中CO的含量

尾气中NOx的含量

普通发动机

1:15

较高

较高

较高

稀薄燃烧发动机

1:40

较低

较低

较低

汽车尾气净化装置里装有Pd等催化剂,气体在催化剂表面作用的机理如图所示.结合以上信息得出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稀薄”的含义是指发动机混合气中的汽油含量低B.稀薄燃烧发动机尾气中NOx含量减少可能是因为温度低C.稀薄燃烧发动机产生的尾气中CO含量减少是因为燃烧不充分D.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4CON2+4CO28.如图所示,放置1~2周时间后,装置中能出现的现象是()A.铁丝不变化B.试管中的液面不变化C.铁丝逐渐消失D.试管中的液面上升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方案错误的是()A.用水鉴别苯、四氯化碳、酒精三种液体B.加入足量铁屑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C.用激光笔照射稀豆浆,检验其是否为胶体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待装溶液润洗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物质的分离、除杂、鉴别中,正确的是()A.将10g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浓度变为20%,将溶液倒出一半即可达到目的B.某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有NH4C1和CuSO4,还可能大量存在的溶质有KNO3和氨水C.FeCl3、H2SO4、NaNO3、KOH不用其他试剂即可鉴别D.分离Zn和Al的固体混合物:加适量的ZnCl2溶液,过滤即可达到目的11.取一定质量的CaCO3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0g,剩余固体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50.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生成2.0gCO2气体 B.原来CaCO3的质量为14.3gC.生成了5.6gCaO D.剩余CaCO3的质量为3.0g12.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加入一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83254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164x24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反应中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4C.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中乙、丁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7:513.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除去N2中的少量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B.除去CaCl2溶液中的少量HCl,加过量的CaCO3,过滤C.除去铁粉中的少量铜粉,加过量的稀硫酸,过滤D.用点燃的方法鉴别涤纶线和羊毛线14.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C和D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反应前反应后ABCDA.4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4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B、C D.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15.水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水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是2:1B.通过过滤可以使硬水变成软水C.纯净水不含有任何化学物质D.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会造成水体污染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2019年4月,中国海军建军70周年,盛大的阅兵仪式彰显大国风采。军舰外壳材料为合金钢,具有极佳的抗压性、延展性和焊接性。合金钢是______(填序号)。a.合成材料b.复合材料c.无机材料制造国产航母的升降机需要用到铝合金。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氧化铝,在阴极区得到铝,阳极区得到氧气。反应过程中,______能转化为化学能。在电解过程中阳极区的石墨易消耗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航母的螺旋桨由铜合金制造。铜合金比纯铜的硬度______(填“大”或“小”),铜比铁在海水中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在老师的指导下,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KClO3)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习.资料:①KClO3的熔点约为356℃,MnO2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②不同配比是指KClO3和MnO2混合物中,KClO3和MnO2的质量比;③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如图:分析图2,KClO3分解温度___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熔点.分析图3,KClO3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当物质配比为1:2时,KClO3分解温度约为________℃.为证实MnO2的催化作用,小组同学利用如图4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Ⅰ检查气密性气密性良好Ⅱ分别在“Y”形管两侧支管中加入少量MnO2和KClO3,塞紧橡皮塞.没有明显现象Ⅲ分别先后加热MnO2和KClO3,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加热__________(填“左”或“右”)侧支管后,带火星木条复燃.木条长时间才能复燃Ⅳ冷却后,将“Y”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MnO2混入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_____________步骤Ⅳ的实验现象能否说明MnO2是KClO3分解的催化剂?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除催化剂外,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的因素还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分析图2,在KClO3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将29.4gKClO3和MnO2混合物以5:1配比加热至完全反应,如图5中?的值应为_________A.4.9B.9.6C.14.9D.19.1.18.(8分)工业上常采用“双碱法”除去烟气中的,工业流程示意图如下.吸收塔中,用NaOH溶液吸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NaOH溶液喷成雾状能充分吸收SO2的原因是_____氧化室中,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已知部分原料的价格如表所示.试剂Ca(OH)2NaOH价格(元/kg)0.362.90上述工业流程中,处理相同量的,双碱法所需的原料成本比用NaOH直接吸收更低,原因是___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工厂周围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将周围空气通入一定含量碘()2.54mg的碘水中,经测定I2与二氧化硫恰好完全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通过计算说明此烟气排放后周围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级别______。[资料信息:我国空气质量标准对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级别规定如下表所示(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用单位体积的空气中所含二氧化硫的质量表示)]。浓度级别标准(mg·m-3)一级浓度≤0.15二级0.15<浓度≤0.50三级0.50<浓度≤0.70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在一次化学实验中,同学们将饱和CuSO4溶液逐滴加到5mL饱和NaOH溶液中,观察到以下异常实验现象:实验序号滴加CuSO4溶液的量实验现象①第1~6滴产生蓝色沉淀,但振荡后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②第7~9滴产生蓝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增多,振荡后沉淀不消失,很快沉淀逐渐变黑色在实验①中同学们根据所学初中化学知识判断蓝色沉淀是Cu(OH)2,请你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实验①中蓝色沉淀为什么消失?同学们继续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Ⅰ.Cu(OH)2在室温下稳定,70℃~80℃时可脱水分解生成CuO。Ⅱ.酮酸钠[Na2Cu(OH)4]溶于水,溶液呈亮蓝色。[猜想与讨论]小陶认为蓝色沉淀消失可能是Cu(OH)2发生了分解。其他同学一致否定了他的猜测,理由是______。同学们交流讨论后,提出以下两种猜想。猜想一:少许Cu(OH)2可溶于足量水中。猜想二:Cu(OH)2可在足量NaOH浓溶液中溶解,溶液呈亮蓝色。[实验探究]为验证猜想,同学们用Cu(OH)2粉末(其他试剂可任选)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填写表中的空格。实验序号实验方法与操作实验现象结论③将少许Cu(OH)2粉末加到5mL蒸馏水中,充分振荡______猜想一错误④____________猜想二正确[结论与反思]根据实验,并进一步查阅资料知道,Cu(OH)2在NaOH溶液中溶解生成Na2Cu(OH)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反应。根据实验可知,饱和CuSO4溶液与饱和NaOH溶液的反应是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解析】

石油、煤、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氢能、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核能等属于新能源。故选:B。2、B【解析】

A.易失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变为阳离子,正确;B.中核外电子数大于核内质子数所以是阴离子,错误;C.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阴离子,正确;D.的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处于稳定状态,所以化学性质稳定,正确。故选B。3、D【解析】A、任何化学变化前后的原子的数目都不发生变化,错误;B、化学变化前后的分子的数目可能发生变化,错误;C、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是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错误;D、该反应过程利于氢能源的经济推广,正确。故选D。4、C【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是错误的操作,因为氧化钙和水或盐酸反应;B选项错误所选试剂错误,加入的硫酸会与氯化钡反应;C选项是正确的操作;D选项是错误的操作,二者都不溶于水;故答案选择C考点:物质的鉴别5、C【解析】

A、真丝围巾是用真丝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B、玻璃水杯是用玻璃制成的,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C、塑料玩具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D、不锈钢餐具是用不锈钢制成的,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故选:C。6、D【解析】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正确.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正确.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正确.D、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铝粉)防生锈,是因为铝和氧气反应生成了致密而坚硬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铝和氧气的进一步反应,不是因为铝的性质比铁稳定,不正确.故选D.7、C【解析】

A、表中第一列中数据可知稀薄燃料发动机混合气中的汽油含量比普通发动机的汽油含量低,所以稀薄”的含义是指发动机排出的混合气体中氮氧化物含量较低,故A说法正确;B、稀薄燃烧发动机运转的温度比普通发动机的温度低,故B说法正确;C、稀薄燃烧发动机产生的尾气中CO含量减少是因为在汽车尾气净化装置里装有Pd等催化剂,气体在催化剂表面作用下和空气中的氧气、一氧化碳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故该说法不正确;D、汽车尾气净化装置里装有Pd等催化剂,气体在催化剂表面作用下和空气中的氧气、一氧化碳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故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4CON2+4CO2故说法正确。故选C。8、D【解析】A、处于潮湿空气中的铁丝,既与水接触又与氧气接触,满足了锈蚀条件,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锈蚀,铁丝表现出现红褐色铁锈.故A错误.B、铁丝锈蚀会消耗试管内的氧气,而使管内气体减少,从而造成水进入试管,试管内液面应该上升.故B错误.C、铁丝锈蚀生成的铁锈仍为固体,所以判断“铁丝逐渐消失”也与事实不符,故C错误.D、空气中氧气被不断消耗,试管内气体减少,水在压强作用下进行试管,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把铁的锈蚀与空气成分验证两个探究实验巧妙结合,解答时注意两处知识的全面应用.9、D【解析】

A、水与苯混合有机层在上层、与四氯化碳混合有机层在下层、与酒精不分层,现象不同,可鉴别,故A正确;B、Fe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不会引入新杂质,符合除杂要求,故B正确;C、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则用激光笔照射稀豆浆,检验其是否为胶体,故C正确;D、配制溶液时容量瓶不能润洗,否则浓度偏大,所以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即可,不需要润洗,故D不正确。故选D。10、C【解析】

A.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将10g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倒出一半后,溶液仍为10%,故A错误;

B.氨水呈碱性,CuSO4在碱性溶液中会生成蓝色沉淀,即CuSO4和氨水不能共存,故B错误;

C.溶液呈黄色的是FeCl3溶液,分别取另外三种溶液然后分别滴加FeCl3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的原溶液是KOH溶液;把剩下的两种溶液分别往产生沉淀的这支试管内滴加,使试管内沉淀消失的是H2SO4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NaNO3溶液,故C正确;

D.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铝排在锌的前面,加适量的ZnCl2溶液能把铝除去,而不是把铝和锌分开,故D错误。

故选:C。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11、A【解析】

根据题意可以知道钙元素的质量为:8.0g×50.0%=4.0g,所以反应前碳酸钙的质量为:4.0g÷40/100×100%=10.0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8.0g=2.0g;设生成氧化钙的质量为X,消耗碳酸钙的质量为YCaCO3CaO+CO2↑1005644YX2.0克列比例式得:100:Y=56:X=44:2.0克解得X=2.55克,Y=4.55克;根据计算可以知道剩余的碳酸钙的质量10.0g-4.55g=5.45g,原来碳酸钙一共有=5.45+4.55=10克。故选A。12、B【解析】

反应后甲的质量增加8g,是生成物;反应后乙的质量减小28g,是反应物;反应后丁的质量增加20g,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丙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即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详解】A、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g:28g=2:7,故符合题意;C、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不符合题意;D、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为:28:20=7:5,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在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此类问题时,关键是要弄清楚反应物和生成物是谁,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又是多少,利用表格提供的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变化判断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变多的物质是做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变少的物质是做反应物,再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差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和生成的物质质量,然后解决问题。13、C【解析】

A.除去N2中的少量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氧气和铜反应生成氧化铜,氮气不反应,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除去CaCl2溶液中的少量HCl,加过量的CaCO3,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水,过滤,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钙,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铁和硫酸反应,而铜不反应,除去铁粉中的少量铜粉,加过量的稀硫酸,过滤,固体只有铜,选项错误,符合题意;D.用点燃的方法鉴别涤纶线和羊毛线,有烧焦羽毛气味的为羊毛,基本没有气味的为涤纶,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4、B【解析】

A、由四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模拟图,4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故该说法正确;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中没有单质,因此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该说法不正确;

C、4种物质中A、B、C三种物质都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氧元素的氧化物,故该说法正确;

D、反应前B物质NO中N元素呈+2价而反应后N2中N元素为0价,因此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故该说法正确。

故选:B。15、D【解析】

A、水通电分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1:8,故错误;B、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用过滤的方法不能减少水中钙、镁离子化合物的含量,不能使硬水软化,故错误;C、水本身也是一种化学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D、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故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c电能C+O2CO2大铜的活动性比铁弱【解析】

材料分为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详解】(1)金属材料包括合金和纯金属,金属材料属于无机材料,则合金钢是无机材料,故选c。(2)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氧化铝,在阴极区得到铝,阳极区得到氧气。反应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在电解过程中阳极区的石墨易消耗的原因是C+O2CO2。(3)航母的螺旋桨由铜合金制造。铜合金比纯铜的硬度大,铜比铁在海水中耐腐蚀的原因是铜的活动性比铁弱。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高于配比越大,分解温度越高75℃右侧加热时间短于步骤Ⅲ,木条即复燃不能温度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试管内气压增大,排出一部分空气,氯酸钾还没有分解生成氧气D.【解析】

(1)通过图中的数据可知氯酸钾的分解温度大约是310℃,以及氯酸钾的熔点是356℃,所以KClO3分解温度高于其熔点;

(2)通过分析图3中氯酸钾的分解数据可知,KClO3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配比越大,分解温度越高,当物质配比为1:2是,KClO3分解温度约为75℃;

(3)氯酸钾单独受热分解生成的氧气速率较慢,单独加热加热二氧化锰不会生成氧气,二氧化锰可以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所以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Ⅰ检查气密性Ⅱ分别在“Y”形管两侧支管中加入少量MnO2和KClO3,塞紧橡皮塞.没有明显现象Ⅲ分别先后加热MnO2和KClO3,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加热右侧支管后,带火星木条复燃.木条长时间才能复燃Ⅳ冷却后,将“Y”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MnO2混入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加热时间短于步骤Ⅲ,木条即复燃故:①步骤Ⅲ中:加热右侧支管后,带火星木条复燃,木条长时间才能复燃;

②步骤Ⅳ中,加热时间短于步骤Ⅲ,木条即复燃;

③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既能提高也能降低),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所以步骤Ⅳ的实验现象不能说明MnO2是KClO3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MnO2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的因素还有温度和反应物间的接触程度(接触面积的大小)等;(4)分析图2,在KClO3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实验装置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会发生逸出,导致装置内的氧气浓度降低,所以在KClO3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试管内气压增大,排出一部分空气,氯酸钾还没有分解生成氧气;

(5)29.4gKClO3和MnO2混合物以5:1,所以氯酸钾的质量为:29.4g×5656=24.5g,二氧化锰的质量为:29.4g-24.5g=4.9g,

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

x=14.9g

所以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4.9g+4.9g=19.1g

故选D。18、SO2+2NaOH=Na2SO3+H2O增大了二氧化石硫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接触面积2CaSO2+O2=2CaSO4通过沉淀室的反应,实现了NaOH的循环利用,减少了NaOH的用量,所以成本降低此烟气排放后周围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为二级【解析】

(1)吸收塔中,用NaOH溶液吸收SO2,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SO2=Na2SO3+H2O,NaOH溶液喷成雾状能充分吸收SO2的原因是增大吸收面积;

(2)氧化室中通入氧气的目的是将亚硫酸钙氧化成硫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aSO3+O2=2CaSO4;(3)两种工艺中,处理相同量的SO2,双碱法所需的原料成本更低,原因是通过反应II实现了NaOH的循环利用,减少了NaOH的用量,所以成本降低。

(4)设2m3空气中含SO2为x解得:x=0.64mg

空气中SO2浓度=0.64mg÷2m3=0.32m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