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考试知识点_第1页
中医养生学考试知识点_第2页
中医养生学考试知识点_第3页
中医养生学考试知识点_第4页
中医养生学考试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学

“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自古以来,人们把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叫做“养生之道”。中医养生理论,都是以“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为出发点,去认识人体生命活动及其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主张从综合分析的角度去看待生命和生命活动。养生方法以保持生命活动的动静互涵、平衡协调为基本准则。主张“正气为本”,提倡“预防为主”,强调辨证思想。用阴阳形气学说、脏腑经络理论来阐述人体生老病死的规律。尤其把精、气、神作为人体之三宝,作为养生保健的核心,进而确定了指导养生实践的种种原则,提出养生之道必须“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起居有常”。即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的移易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中医养生学的基本思想是强身防病,强调正气作用,防微杜渐治未病;把握生命和健康的整体观念及辨证思想;重视心理因素,贯穿始终;把人类、社会和环境联系起来,去理解和对待人体的健康和疾病。当代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主要任务是控制和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调护生命,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其特征是从治疗扩大到预防,从生理扩大到心理,从个体扩大到群体,从医院扩大到社会。中医养生学是着重研究和指导常人的保健问题,它的基本任务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以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全面地、系统地发掘、整理、研究、总结、提高传统养生理论和方法;二是结合现代科学手段,对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实质;三是针对当前人们面临的新问题,结合现实情况,提出新理论,创立新方法,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使之成为个体养生和群体保健的指导原则。 第二章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上古时期(萌芽);春秋战国时期(奠基);秦汉时期(形成);晋隋唐时期(完善);宋金元时期(突破);明清时期(发展);现代(振兴)张仲景的养生思想:东汉医家张仲景,继承了先秦时期的医学理论,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其中,也从病因学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养生观点。《皇帝内径》的成书——中医养生学的确立

形神观:“形”指脏腑形体;“神”指以五种神志为特征的心理活动。 第三章 中医养生学的寿命观

生命的本源:从中国传统哲学层面而言,生命本源于天地精气。从中医学范畴看,来自父母的精气是其个体生命的直接种源。所以中医学以精气为生命本源的观点,是中医养生学注重保养精气原则的重要思想基础。生命存在的时空特征:由于生命本源于天地精气,那么,自然界时空变换的法则,就决定了人类生命存在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特征。而且,这种特征主要体现在四时阴阳的变化之中。生命的本质:在于构成人的“气”及其运动变化。首先,气是构成人并发挥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其次,气的运动变化是生命活力的动力所在。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气化功能的基本形式,也是脏腑经络、阴阳气血发挥作用的基本过程。天年的概念:“天年”,是我国古代对人的寿命提出的一个有意义的命题。天年,就是天赋的年寿,即自然寿命。1中医养生学寿命:寿命是指从出生经过发育、成长、成熟、老化以至死亡前机体生存的时间,通常以年龄作为衡量寿命长短的尺度。健康人的生理特征:(一)生理健康特征:1、眼睛有神 2、呼吸微徐 3、二便正常 4、脉象缓匀5、形体壮实6、面色红润 7、牙齿坚固 8、双耳聪敏 9、腰腿灵便 10、声音宏亮 11、须发润泽 12、食欲正常 (二)心理健康特征1、精神愉快 2、记忆良好衰老衰老概念:可分为两类,即生理性衰老及病理性衰老。生理性衰老系指随年龄的增长到成熟期以后所出现的生理性退化,也就是人体在体质方面的年龄变化,这是一切生物的普遍规律。另一类为病理性衰老,即由于内在的或外在的原因使人体发生病理性变化,使衰老现象提前发生,这种衰老又称为早衰。衰老机制:一、肾虚是衰老的根本。二、脾胃功能失调是导致肾虚衰老的重要机制。三、脾肾亏虚夹实是衰老的基本病理变化。衰老的病因:一、遗传因素。二、环境因素。1、放射性物质和毒物2、噪声3、阳光4、空气5、水土6、温度7、居住条件三、社会因素。四、精神因素。5、运动因素。6、疾病与营养因素近代衰老学说(机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减退学说2、自身免疫学说 3、自身中毒学说 4、自由基学说 5、生物钟学说 6、内分泌功能减退学说 7、体细胞突变学说8、差错灾变学说9、衰老色素学说 10、交联学说11、遗传学说天人相应人生天地之间,宇宙之中,一切生命活动与大自然息息相关,这就是“天人相应”的思想形神合一形神合一主要在于说明心理与生理的对立统一、精神与物质的对立统一、本质与现象的对立统一等。所谓“形”,指形体,即肌肉、血脉、筋骨、脏腑等组织器官是物质基础;所谓“神”,是指情志、意识、思维为特点的心理活动现象,以及生命活动的全部外在表现,是功能作用。二者的辨证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神本于形而生,依附于形而存,形为神之基,神为形之主。动静互涵的概念动和静,是物质运动的两个方面或两种不同表现形式。人体生命运动始终保持着动静和谐的状态,维持着动静对立统一的整体性,从而保证了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功能。运动和静养是中国传统养生防病的重要原则。协调平衡所谓“协调”,是指调节人体自身的生理功能状态,及其与外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所谓“平衡”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机体自身各部分间的正常生理功能的动态平衡;二是指机体功能与自然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相对平衡。协调平衡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正气为本中医养生学特别重视保养人体正气,增强生命活力和适应自然界的变化的能力,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一、正气是生命之根。人体疾病的发生和早衰的根本原因,就2中医养生学在于机体正气的虚衰。保养正气乃是延年益寿之根本大法。二、保养正气重在脾肾。保养正气,就是保养精、气、神。从人体生理功能特点来看,保养精、气、神的根本,在于护养脾肾。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一、法天顺地。1、顺四时而养2、顺昼夜而养3、顺月之盈亏而养4、顺地域而养二、形神共养。1、形神合一。 2、养身养形。三、动静结合。1、动静互涵的神为生命之主。形为生命之基。

守神全形,保形全神。2、动静平衡3、动静结合的养生保健。四、协调平衡。1、协调阴阳脏腑2、和谐人事3、有常有度五、保养精气。1、内养正气,外慎邪风2、保精养气重在脾肾。常用的养生方法精神养生法:

情志:是七情和五志的概称。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进行认知评价时产生的内心体验。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五志指喜、怒、悲、思、恐。情志的生命基础:脏腑精气是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的生命活动以五脏为中心。情志活动分属于五脏,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悲(忧),肾在志为恐。调养精神的基本原则:

精神调养是中医学养生益寿的首要方法。调养精神的基本原则是“独立守神”,也是“最高准则”。“独立守神”是指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不依赖外力,能动的对自己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以保持生命活动的协调稳定,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调养精神的主要方法

(一)恬淡虚无,精神内守。1、少私寡欲,心安不惧2、无视无听,抱神以静3、静默坐忘,收摄心神。(二)静中寓动,神用有节。1、凝神定志,神用专一,动静结合,适度用神(三)动形怡神,形与神俱。(四)顺应自然,四气调神。1、春日宜精神舒畅2、夏日宜精神饱满3、秋日宜精神安宁4、冬日宜精神内敛。(五)修身养德,陶冶性情。1、修身养德,近善远恶2、陶冶性情,改善体质(六)调节情志,合理疏导。1、适度宣泄,勿令过情。2、顺志从欲,调畅情志3、言语开导,排忧解烦4、移情变气,情志相胜。 起居养生法

起居养生,要求人们注重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日常琐事,从小做起,养成习惯,形成规律。起居养生意义:(一)养五脏,调气血(二)通经脉,强筋骨(三)积精、全神

起居养生原则:与养生总原则一致。具体运用中可以用“常”和“度”两个字来概括其特点。 即“起居有常”和“劳逸适度”。起居养生内容:内容广泛,主要体现在居处、劳逸、着衣、排便和睡眠5个方面。(一)安于居处(二)劳逸结合(三)衣着服饰——三因制宜即顺时、顺地、顺人着衣(四)通畅二便(五)安卧睡眠。睡眠质量的判断:1、入眠快2、睡眠深3、无起夜4、起床快5、精力旺。 食药养生法

食药养生法是指利用食物或药物来调整机体状态,以增进健康、延缓衰老的养生方法。食药养生的作用:1、强健身体2、预防疾病3、延年益寿

食药养生的原则1、五味调和,合理搭配2、因人施食(药),顾护脾胃3、食药养生禁忌食药分类:1、补益类2、健胃消食类3、调肝类4、理肺类5、清热类6、通便类7、化3中医养生学痰化瘀类8、其他传统运动养生法

作用机理1、状体强身2、安神益智3、美容养颜4、预防衰老5、延年益寿6、通络止痛运动养生原则1、动静结合2、练养相兼3、循序渐进4、持之以恒传统运动养生特点:1、以中医学基础理论为指导2、意、息、形的协调统一 3、集导引、气功、武术、医理为一体 4、顺应自然界四时变化以养生传统运动养生优点:1、简单方便,易于掌握2、经济使用,灵活多样

3、寓练于乐,愉悦身心 4、防病强身,治病祛痰

传统运动养生流派1、医家养生派2、儒家养生派3、道家养生派4、佛家养生派

5武术养生派6、民间养生派

常用养生功法1、放松功2、保健功3、八段锦4、易筋经5、五禽戏6、六字诀7、太极拳针灸养生法

经络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十二正经为主体,通过络脉和奇经八脉的沟通、调节作用,将人体脏腑、肢节、筋肉、皮肤等有机的联系起来,并以自然环境保持密切联系,以维护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针、灸、按摩,方法各有不同,但其基本点是相同的,都以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以调整经络、刺激俞穴为基本手段,以激发营卫气血的运行,从而起到和阴阳、养脏腑的作用。针灸养生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环节实现的1、疏通经络,调和气血2、平衡阴阳,协调脏腑。常用的针灸保健法:1、毫针刺法2、灸法3、拔罐4、穴位敷贴5、刮痧针刺养生的手法:多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针刺养生注意事项:(一)掌握保健防病时机1、注意日常保健2、积极早期预防3、注意因病而异 (二)采用安全有效少痛苦的疗法1、刺激方法要适宜2、穴位宜少而精3、刺激量小而轻 (三)注意某些身体禁忌。按摩养生法

房事养生法

其他养生法体质养生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不同的体质,采用相应的养生方法和措施,纠正其体质上之偏,达到防病延年的目的,这就叫体质养生法。体质;即机体素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是人体体质的决定性因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与自然及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