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单元知识清单
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知识清单
单元知识归纳和实验总结
1.1了解我们的住房
1.大到“中国天眼”“神舟”飞船,小到普通民房的建造都属于(工程)。
2.住房的基本结构包括(房屋的框架)、(承重)、(户型)等。
3.住房由(供水)、(供暖)、(通风)、(采光)、(电路)、(网络)等多
个系统组成。
4.住房按(楼体结构)分类有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混框架结构钢结构等。
5.住房需要经历(明确任务)、(选址)、(设计)、(建造)、(验收)等建
造过程,其中(设计)是核心。每个过程都很重要,需要协同发挥作用。
1.2认识工程
1.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是集(桥)、(岛)、(隧)为一体的世界最长
的(跨海)大桥。
2.港珠澳大桥的建造曾面临的限制和挑战以及解决办法。
限制和挑战解决办法
大桥要经过通向香港的唯一航道,桥面
高度必须超过80米,桥塔高度超过200在这片水域上修建六七千米长的海底隧
米,而香港机场不允许有超过88米的建道和22.9千米长的跨海大桥
筑物出现
桥梁和隧道需要用岛屿连接,但这片海
修建人工岛
域上没有任何可用的岛屿
建岛的海床上有15到20米深的淤泥,
机械会滑出,移走淤泥又会对海洋造成用圆钢筒围岛
毁灭性污染
3.梳理工程建设过程的相似步骤。
实
明确一个要施
解决的问题建
设
4.工程项目包含了大量的(科学原理),利用大量的(科学发现),不断推动技
术的发展,工程的实施也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工程和技术是(相互促进、相辅相
成)的关系。
1.3建造塔台
1.建造塔台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建造选址)、(塔台样式)、(塔台高度)、
(材料选择)、(确保稳固)、(节省成本)、(人员分工)等。
2.制订标书。
(1)从(建塔位置)、(使用材料)、(塔的设计)、(成本预算)、(人员
分工)、(时间分配)等方面,制作标书。
(2)竞标要点:(项目成本)和(项目安全性)。
(3)制订标书时,要综合小组内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3.投标发布会。
(1)投标小组可以利用(文字)、(绘图)、(标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创意
与构想。
(2)各组依次进行投标,重点介绍本组设计的(优势),阐述如何保证(项目
安全性)和控制(项目成本)。
(3)评审小组进行合理的质疑和(评议)。
1.4设计塔台模型
1.建立模型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工程师常通过建立模型来测试他们的设计。
2.建造塔台模型的过程:(设计)、(制作)、(测试)、(评估)和(改进)。
3.(四边形)易变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设计塔台模型要考虑的因素。
(1)增加塔台的稳定性:多用(三角形)结构,接口处固定牢固。塔身(上小
下大)、(上轻下重),有利于抗风、抗震、增加塔台的稳定性。
(2)防止塔台倾斜:立柱要(等高),结构要(对称)。
(3)抗风的方法:塔身采用(框架)结构,减小受到的(风力)。
(4)抗震的方法:
①耐震增大底部(面积)或增加底部(重量)。
②制震:塔台底部加人(弹簧)。同间街元
③免震:塔台底部加(滚珠)。
(5)控制成本:不能太大、太高,以防(材料不够用)。
L5制作塔台模型
1.制作塔台模型要与设计方案(相一致)。
2.塔台模型的接口处要(固定牢固),同时也要考虑(节省胶带)。
3.塔台模型:
围栏防护型脚手架型底托抗震型金字塔型
4.制作模型时,小组内要(分工合作),当小组内成员意见不同时,要通过(沟
通交流)形成集体的观点。
L6测试塔台模型
1.在一项工程中,(测试)是重要环节。
2.在测试之前,我们要先明确(测试标准)。
3.完成一项测试需要使用(特定的工具)。
4.我们需要测试(塔高)、(顶端承重)、(抗风能力)、(抗震能力)。
(1)测试(塔高)时,需要使用直尺等工具。
(2)测试(顶端承重)时,需要使用书本或其他物品作为重物。
(3)测试(抗风能力)时,需要使用风扇。
(4)测试(抗震能力)时,需要使用专业仪器进行地震模拟。
1.7评估改进塔台模型
1.工程设计要(反复评估改进),不断完善,才能达到最终的工程要求。
2.评估与改进的过程:(小组交流评估)一(明确问题)一(改进设计)。
3.根据评估结果,(梳理)出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
4.将小组建造的塔台模型按照改进后的设计(重新加工),使它更符合建造要求。
实验总结
实验一标出住房所具有的系统
实验目的:标出住房图纸上所具有的系统。
实验仪器及材料:住房图纸、笔等。
实验步骤:
(1)观察住房图纸,寻找住房的设施,并记录。
(2)通过观察这些设施,指出住房中的系统。
(3)感受住房系统的复杂性。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住房必须有房屋的框架、户型、承重等基本结构和供水、排水、通风、
采光、供暖、电路、网络等基本系统。
实验二制订塔台竞标标书
实验目的:通过制订塔台竞标标书,感受工程中设计的重要性。
实验仪器及材料:塔台竞标标书。
实验步骤:
(1)小组讨论建造塔台时所需要考虑的各方面因素,并记录。
(2)阅读标书项目,了解塔台竞标书的各项内容。
(3)根据标书内容,小组合作研讨建造塔台的具体内容。
(4)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标书的制订。
5参加投标发布会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的标书。
(6)改进自己小组的塔台设计方案。
实验现象:
塔台竞标标书
日期:年月日
建塔位置:操场跑道边上
使用材料:①承重一一空钢管、实钢管、钢筋。
②外表一一塑料皮、栅栏、木头、钉子。
③移动一一滑轮、固定架等。
塔的设计:
梯子,让教|一40m」为防止教练掉下去
练爬上去\褊出喇加而设置的栅栏
空心,形成三角形,
让塔台更稳固
实心,为了稳固空心
的钢管
、空心,形成三角形,
,让塔台更稳固
可调节滑轮,方
便移动和固定
成本预算:材料费3000元,人工费800元。
人员分工:甲同学绘制设计图,乙同学购买材料,丙同学进行建造,丁同学进行
测试、评估及改进。
时间分配:前期准备2周,制作1个月,测试并改进1周。
实验结论:工程的关键是设计,项目安全性和项目成本是工程设计的重点,二者
的协调统一是工程设计的关键。
注意事项:
(1)制订标书要合理,设计图要图文结合,标注的数据和文字要清晰。
(2)设计中要考虑承重能力、安全性、抗风能力、抗震能力等问题。
(3)重点关注项目安全性和项目成本。
实验三三角形的稳定性
实验目的:验证三角形的稳定性。
实验仪器及材料:正方形框架、三角形框架。
实验步骤:
(1)用食指从正方形框架的上部中点往下压,感受它的承受力,并观察形状的
改变。
(2)用食指从三角形框架的上部顶点往下压,感受它的承受力,并观察形状的
改变。
实验现象:正方形框架在按压时容易出现形变,三角形框架不容易发生形变。
实验结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具有一定的顶端承重能力和抗压性。
注意事项:手指按压的力度要尽量保持一致,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四制作塔台模型
实验目的:根据设计方案制作塔台模型。
实验仪器及材料:70根20厘米长的吸管、剪刀(1或2把)、胶带、尺子(1
或2把)等。
实验步骤:
(1)仔细观察并分析自己小组的设计方案,制作塔台模型要与设计方案相一致。
(2)按照“底座搭建一侧面搭建一整体搭建”的顺序,开展塔台模型的制作。
(3)塔台模型的接口处要固定牢固,同时也要考虑节省胶带。
(4)搭立柱时,要控制好立柱的高度,尽量等高,可以防止塔台的倾斜。
(5)在框架中尽量使用三角形结构,可以使塔台稳固。
(6)检查接口处是否牢固以及是否有地方需要修补。
(7)为制作的塔台模型命名。
围栏防护型脚手架型底托抗震型金字塔型
实验现象:完成制作塔台模型。
实验结论:各组制作的塔台模型不完全相同,塔台模型分为围栏防护型、脚手架
型底托抗震型、金字塔型。
注意事项: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实验五测试塔台模型
实验目的:利用测试工具测试塔台模型。
实验仪器及材料:自制塔台模型、米尺、多本科学书、地震模拟仪、风扇、塔台
模型测试记录表、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
实验步骤:
测试高度测试顶端承重
测试抗风能力测试抗震能力
(1)根据塔台模型制作评价表,明确测试标准。
(2)分析塔台模型测试记录表。
(3)制订科学合理的测试计划。
(4)利用特定的工具测试塔台模型。
①用米尺测试塔台模型的高度:将塔台模型放置于平稳的桌面上,将米尺竖直放
在塔台模型旁边,测试塔台模型的高度,平视读出数值。
②用重物测试塔台模型的顶端承重能力:将科学书一本一本地放在塔台模型顶端
中间,直到塔台模型不能承受为止,记录本数。
③用风扇测试塔台模型的抗风能力:将塔台模型放在风扇前,先用1挡小风量测
试,再用2挡中风量测试,最后用3挡大风量测试,记录塔台模型能承受的风量
等级。
④用地震模拟仪测试塔台模型的抗震能力:将塔台模型放在地震模拟仪上方,记
录塔台模型的抗震情况。
(5)根据各小组制作塔台模型使用的材料,计算材料成本。
(6)各小组介绍小组分工合作情况,由其他小组对分工合作和美观方面评分。
(7)师生汇总各小组评分情况,分析各小组的优点和不足。
实验现象:不同小组的塔台模型的高度、顶端承重能力、抗风能力和抗震能力各
不相同。
塔台模型测试记录表
设计图及顶端抗风抗震材料成分工
塔高美观
文字说明承重能力能力本统计合作
一组
二组
三组
实验结论:测试塔台模型的各项功能,需用到不同的工具,“分工合作”和“美
观”无法量化,需由其他小组评分。
注意事项:使用风扇、地震模拟仪时注意安全。
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知识清单
单元知识归纳和实验总结
校园生物大搜索
校园生物
生
物
的
多
样
性
2.1校园生物大搜索
1.(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础。
2.科学家研究一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通常要对这个区域的(生物种类)进行调查,我们也可
以按照这种方法研究我们的校园生物多样性。
3.进行区域生物种类调查的内容包含:一是统计一个区域内生物的(种类数目),二是统计(单
位面积内)生物的种类数目。
4.调查校园中的生物多样性时,可以从(脚印)、(粪便)、(毛发)等踪迹推测躲藏起来的
动物和曾经来过的动物。
5.调查校园生物的步骤:(1)(明确调查任务);(2)(制订调查方案);(3)走进校园,
开展校园生物(大搜索)活动。
2.2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1.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2.草质茎:茎中木质部成分少,通常较(柔软),易折断,外表常呈(绿色)。
3.木质茎:茎秆(坚硬),大部分由木质部组成。
4.确定(一个标准),将我们发现的校园植物分为两类,在每一类下,再确定新的标准,将
其分为两类,继续确定(新的分类标准),直到不能再分为止。这种分类方法叫(二歧分类法)。
植物
草质茎木质茎
平行脉「非平行脉针形叶
B非针形叶
如狗尾草I如箫公英如油松
卵形叶叶为其他形状
如毛白杨」如法国梧桶
5.在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时,可以先将校园生物(编上号码),再将(号码)标注在校园平面
图的(相应位置上)。
6.校园中的动植物存在着(食物关系)、(竞争关系)、寄生关系、共生关系等。
2.3形形色色的植物
1.通过调查,我们已经知道校园中有许多种不同的植物。同种植物的不同个体(不完全相同),
同一“家庭”的植物也(不完全相同)。同一种类的花、果实、种子、根、茎、叶的结构是一
样的,但在颜色、大小和形状等方面都会有差异。
2.植物后代和亲代非常相似,这种现象叫(遗传)。
3.植物后代和亲代之间也会有一些细微的不同,这种现象叫(变异)。
4.19世纪中期,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学规律,后世将
之命名为(孟德尔)遗传定律。
5.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基本方法是将不同品种的水稻进行杂交,从而选育
出表现优良性状的(基因),通过杂交技术将该基因(遗传)给下一代。
6.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正是因为有了遗传和变异,自然界才出
现了形形色色的植物。
2.4多种多样的动物
1.动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动物的后代与亲代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细微的不同。
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描述的是动物的(遗传)现象。
3.“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描述的是动物的(变异)现象。
4.常见的动物分类。
鸟类身体上长有羽毛的动物鸡、鸭、鹅、麻雀、老鹰等
兔子、猫、狗、蝙蝠、鲸、牛、
哺乳动物直接生下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动物
羊、猪等
鱼类终生在水中生活,用蛆呼吸的动物鲤鱼、金鱼、黄鳍、鲨鱼等
蚕、蚂蚁、蝗虫、蝴蝶、蜻蜓、
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的动物
苍蝇、蚊子、蝉等
爬行类身体表面有鳞或甲,肚皮常贴近地面爬行的动物壁虎、蛇、龟、鳄鱼等
小时候在水里生活,用蛆呼吸,长大后在陆地上
两栖类青蛙、蟾蛛、娃娃鱼等
生活,用肺呼吸的动物
2.5相貌各异的我们
1.同种生物中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个体。我们不能找到两个相貌完全相同的人。
2.人的(相貌特征)、(血型)、(性格)等方面都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现象。
3.人的眼皮有单眼皮和双眼皮两种表现类型,称之为不同的生物(性状)。
4.要描述一个人的相貌,可以从(眼皮)、(眉毛)、(鼻梁)、(眼的形状)、(脸型)等
方面来描述。
单眼皮双眼皮有耳垂无耳垂
2.6古代生物的多样性
1.(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
2.1999年由我国科学家在云南发现的(昆明鱼化石)是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鱼类),是世
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动物)。
3.科学家通过将化石提供的(古代生物信息),与观察到的(现在生物特征)进行比较,可以
推测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4.研究古生物有助于我们(认识生物以及地球环境的发展变化)。
2.7保护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包含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
3.多样的生物对人类具有不同的价值。有的具有(欣赏)价值和(科学)价值,有的具有(经
济)价值,有的具有药用价值。
4.目前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正在采取的措施有:(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危物种;(2)建立
植物种子库和花粉库;(3)建立动物精子库;(4)颁布相关法律法规等。
实验总结
实验一校园中的生物多样性
实验目的:调查校园中的生物多样性。
实验仪器及材料:放大镜、照相机、生物分类的图书资料记录本、笔等。
实验步骤:
(1)观察花坛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统计它们的数量,记下它们的名称。
(2)把不认识的动植物画下来或拍照片。
(3)从脚印粪便、毛发等踪迹推测躲藏起来的动物和曾经来过的动物,将它们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
校园植物记录表
植物名称生长地点
茶花校园花坛
爬山虎校园花坛
桂花校园花坛
月季花校园花坛
广玉兰校园花坛
香樟树校园花坛
......
校园动物记录表
动物名称经常活动的地点
蚱蠕校园花坛
蚂蚁墙角
蚯蚓校园花坛
麻雀校园树上
喜鹊校园树上
鼠妇(西瓜虫)墙角
......
实验结论:在校园花坛、校园树上、墙角等区域能搜索到多种动植物。
注意事项:不要采摘植物和伤害动物,注意自己的安全。
实验二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实验目的:调查校园生物,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实验仪器及材料:记录本、笔等。
实验步骤:
(1)画出校园平面图,将校园中各区域标注清楚。
(2)在校园平面图中标出校园生物,如下是三种方法。
①把校园生物的名称直接写在校园平面图上的准确位置。
②将校园生物的图片剪贴在校园平面图旁边,用箭头指出它所在的位置。
③校园生物种类较多时,可以把校园生物编上号码,再将号码标注在校园平面图的相应位置上,
植物编码和动物编码可以区分一下。
实验现象:根据调查结果.将校园里的动植物填写在校园生物分布图中。
学校校园生物分布图
六年级班制作制作时间:年月日
教
学
楼
实验结论:
(1)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2)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
实验三比较植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
实验目的:观察后代与亲代的植株(或相关照片、标本),比较两者的异同。
实验仪器及材料:木槿花、桑叶的后代和亲代的植株(或相关照片、标本)。
实验步骤:
(1)观察木槿花桑叶的后代和亲代的植株(或相关照片、标本)。
(2)仔细对比花的颜色,叶的颜色、大小、形状,茎的粗细、颜色等。
(3)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
植物名称后代和亲代的相同点后代和亲代的不同点
木槿花花瓣数量、大小、形状花瓣颜色
桑叶叶子颜色、叶脉叶片形状和大小
实验结论:植物的后代和亲代有很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一种植物的后代与亲代的花和叶也
不完全相同。
注意事项:可以选择当地常见的植物。
实验四比较动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
实验目的:探究动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
实验仪器及材料:狗的亲代与后代的照片。
实验步骤:
(1)观察狗妈妈、狗爸爸和小狗的照片。
(2)对比它们的毛色、躯体大小、耳朵、眼睛四肢、高矮等。
(3)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
项目狗妈妈狗爸爸小狗
毛色棕黄黑色棕黄
躯体大小大较大小
耳朵三角形、竖起来三角形、竖起来三角形、垂下来
眼睛圆圆圆
四肢较长长短
高矮较高高矮
实验结论:动物的后代和亲代很相似,但是也有一些细微的不同。
实验五观察小组内成员的相貌
实验目的:观察比较小组内成员的相貌特征。
实验仪器及材料:记录本。
实验步骤:
(1)通过照镜子观察自己,主要关注自己的相貌特征,并记录。
(2)观察小组内其他成员的相貌特征,与自己比较,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提示:根据实际调查情况填写表格)
相貌特征自己成员1成员2成员3
实验结论:单一的相貌特征体现不了不同个体的相貌差异。在描述一个人的相貌时,可以从多
方面展开,如脸型、眼型、嘴唇、鼻型、肤色、头发、耳朵等。
实验六制作化石档案
实验目的:认识古生物化石。
实验仪器及材料:古生物(三角龙、霸王龙、猛洱象、始祖鸟、昆明鱼、恐龙蛋等)的化石资
料、现代生物(伞蜥、鳄鱼、亚洲象等)的资料。
实验步骤:
(1)观察三角龙和霸王龙的化石资料,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
(2)对比猛洱象和亚洲象,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它们的生存环境,并进行记录。
(3)认识更多的古生物。
实验现象:
古生物名称化石特点相似的现代生物
三角龙头部有三只角伞蜥
霸王龙嘴巴很长,牙齿锋利鳄鱼
猛洱象毛发很长,长鼻子,有一对长而弯曲的象牙亚洲象
实验结论:观察古生物化石,能推测它们是什么动物以及它们的生存环境;与现代生物的特征
进行比较,能推测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实验七制作一个生物化石模型
实验目的:制作一个生物化石模型。
实验仪器及材料:橡皮泥、植物叶、鱼骨、贝壳、滚筒。
实验步骤:
(1)将橡皮泥压平。
(2)把植物叶、鱼骨或贝壳等放在橡皮泥上,将其压进去留下印迹后取出。
(3)把留有印迹的橡皮泥模型晾干。
实验现象:橡皮泥上留下了植物叶、鱼骨或贝壳的印迹。
实验结论: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
第三单元宇宙知识清单
单元知识归纳和实验总结
太阳黑子
太阳
米粒组织
太阳系大家庭
太阳系中其他天体:行星、矮行星、卫星、
小行星、流星、彗星
按距离太远由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
太阳系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八颗行星
按直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序:水星-火星-地球-
海王星-天王星-土星-木星
形成条件:太阳、月球和地球处在同一条直线上,月
球在太阳和地球中间
日食种类: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
星座:天空中被人们划分成的不同区域
建立星座模型
WL4七星与北极星
夏季星空
夏季大三角:天津四、织女星和牛郎星
银河系
了解宇宙河外星系
宇宙的特点:充满活力、不断膨胀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肉眼观测、借助仪
器观测、航天时代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成就
3.1太阳系大家庭
1.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八颗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天
体组成了太阳系。
2.太阳处于太阳系的(中心)位置,它的质量占整个太阳系所有天体质量的(99.86%),正因
为如此,它支配着太阳系中所有其他天体的运行。它是一颗充满活力的(恒星),每时每刻都
在向太空发出光和热。
3.太阳黑子是指太阳光球表面有时会出现的那些温度相对较(低)而显得较(暗)的区域,它
是磁场聚集的地方。
4.矮行星的体积介于(行星)和(小行星)之间,围绕(恒星)运转,(冥王星)是矮行星。
5.小行星是指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绝大
多数小行星都集中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
6.流星进入地球大气层时,会因为与地球(大气)产生剧烈的摩擦而燃烧发光。
7.彗星也绕太阳公转,公转周期(有长有短)。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大约为(76年)。
3.2八颗行星
1.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它们在其特定的轨道上绕太阳运转,地球是从太阳向外的第三颗行
星。
2.八颗行星按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
-(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八颗行星按直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序:水星-火星-金星-地球-海王星-天王星-土星-木星。
其中最大的行星是(木星),最小的行星是(水星)。
4.八颗行星自身都(不能发光),只能靠表面(反射太阳光)才显得明亮。有的行星看上去比
其他恒星还要亮,那是因为它们(距离地球很近)。
3.3日食
1.日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日食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三种。
3.日食是(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就会挡住
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此时发生日食现象。日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初一。
4.金星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恰巧三者排成一条直线时,就会出现金星凌日天象。凌日现
象发生时,地球上的人们会看到金星在太阳的圆面上缓缓移动,从太阳的(东)边缘进入,最
后从太阳(西)边缘移出。
5.金星的直径和地球差不多大,但凌日现象发生时,金星看上去像一个(小黑点),这是因为
金星距离地球比月球距离地球远得多O
3.4认识星座
1.为了方便认星,人们把星星分成了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根据它们的形态想象成(人)、
(动物)或者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它们命名。这些天空中被人们划分成的不同区域就称为
(星座)。
2.192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统一一将全天星空划分为(88)个星座。
3.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从不同角度观察,
图像也(不同)。
4.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北极星)是小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5.光年是(长度单位),指光在宇宙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3.5夏季星空
1.由于北极星始终在(北方),所以能帮助我们在夜间辨别方向。利用大熊星座和北斗七星可
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北极星: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两颗星的连线沿勺口方向延长,在大约相当于
这两颗星距离(5)倍处有一颗比较亮的星,这就是北极星。
2.在晴朗的夜空,我们会发现一条闪亮的光带,它就是(银河)。银河是由许许多多的(恒
星)组成的。
3.夏季,天空中有许多亮星,其中三颗亮星组成了“夏季大三角”一一(天津四)、(织女星)
和(牛郎星),它们分别属于(天鹅座)、(天琴座)和(天鹰座)。
4.在夜晚,利用活动观星盘观星时,要将活动观星盘
(举过头顶),并转动观星盘,让盘上的“北斗七星”
与天空中的北斗七星处于大致相同的方位,然后根据
盘中的星座来认识天上的星座。
3.6浩瀚的宇宙
1.太阳系是银河系中一个极为普通的天体系统。银河系大约由(2000亿到4000亿颗)恒星组
成。
2.银河系像一个(盘子),银盘直径约(10万光年);又像一个(旋涡),它有多条旋臂。
太阳在其中一条(猎户座支臂)上,距离银河系中心约(2.6万光年)。银河系中的天体围绕
着银河系的中心(高速公转)。
3.建立银河系模型时,用(米粒)模拟银河系的(恒星),用胶水固定米粒。实际上,是银河
系中天体之间的(引力)使恒星固定在银河系中的。
4.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上百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通过观测分析,我们的宇宙还处于
(膨胀)之中。
5.宇宙中每时每刻都有许多恒星在(诞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在(消亡)。
3.7探索宇宙
1.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1)第一阶段:古人用(肉眼)观测天体。在古代,人们就开始观测和记录各种天象,比如
日升日落、月圆月缺、斗转星移等,并由此形成了日、月、年等时间概念。为了更好地观测,
专门建立了观测、记录和研究天象的场所一一(天文台)。
(2)第二阶段:借助(望远镜)等工具观测。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创制了伽利
略望远镜。
(3)第三阶段: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进入了(航天时代)。(月球)是人类唯一登陆过的地球
以外的天体。
2.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一一(登封观星台)。
3.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人类探索宇宙的工具越来越先进,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它位于贵州平塘县。
4.目前,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天
宫”空间站)、(“嫦娥”系列探月卫星)(“玉兔”号月球车)、(“天问”系列行星探测
器)(“祝融号”火星车)、(“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
实验总结
实验一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
实验目的:通过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比较直观地了解和认识行星之间的距离与位置关系,
形成较为具体的太阳系模型概念。
实验仪器及材料:三条长度相等的纸带、透明胶、双面胶、笔等。
实验步骤:
(1)以小组为单位,处理行星与太阳距离远近的数据。
(2)取三条长度相同的纸带,每条纸带对折四次,每条纸带被分成了16份。然后将纸带粘连
成一条长纸带,长纸带被分为48份。在长纸带的折痕处标记数字。
(3)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将八颗行星的位置标记在纸带上。
(4)将制作好的“八颗行星位置模型”纸带粘贴在班级的黑板上。
(5)与平时看到的太阳系八颗行星的图片进行对比。
实验现象:根据实验步骤,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
实验结论:八颗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纸带上只能大概表示出八颗行星的位置
关系。
注意事项:
(1)以相同的比例处理数据并绘制模型图。
(2)准备的纸带应该是相同长度的。
(3)纸带要对折,不能随意折。
实验二模拟日食
实验目的:验证日食的形成原理。
实验仪器及材料:三张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圆形纸片、支撑杆。
实验步骤:
(1)用大小和颜色不同的纸片分别代表太阳、地球和月球。
(2)将三张纸片摆放在一条直线上、月球纸片在中间。
(3)在地球纸片上打上一个观察孔,让月球纸片和观察孔高度一致,
(4)将月球纸片转到离地球纸片远近略有不同的两个位置上、通过观察孔观察“月球”挡住
“太阳”的情况。
实验现象:当月球距离地球稍近时,太阳被完全挡住:当月球距离地球稍远时,太阳的中间部
分会被遮挡住。
月球所处的位置
图示通过观察孔看到的现象形成的天文现象
(离地球)
1号(距离地球近)书一日全食
2号(距离地球远)Q日环食
实验结论:不同类型的日食的形成与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有关。
注意事项:三张纸片的圆心在同一高度,三张纸片排在一条直线上。
实验三建一个星座模型
实验目的:建立北斗七星模型。
实验仪器及材料:边长为50cm左右的正方形纸板、细线、橡皮泥、剪刀、纸屏、投影机。
实验步骤:
(1)找一张边长为5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纸板,按照图示打上7个小孔。
(2)在广7号小孔上分别挂上15厘米、12厘米、15厘米、17厘米、27厘米、27厘米、14
厘米长的细线,并在细线下端挂上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小球。
(3)用投影机的光从四个不同角度照射星座模型、橡皮泥小球会在屏幕上投下影子。把观察
到的由橡皮泥影子组成的图像画下来。
(4)展示和交流所画的图像。
实验现象:用投影机的光从四个不同角度照射星座模型,看到在屏幕上投下影子的图像不同。
只有从某一个侧面照射时,才会看到橡皮泥小球的影子构成个勺子的形状,也就是北斗七星。
实验结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7个橡皮泥小球的影子构成的图形不同。
注意事项:
投影机的光不能对着眼睛。
实验四利用活动观星盘观星
实验目的:用自制的活动观星盘观察夏季夜晚的星空,认识星座。
实验仪器及材料:全天星座图、印有椭圆的纸、图钉、剪刀、圆形纸板等。
实验步骤:
(1)将印着全天星座图的纸,沿边缘线剪下,粘在圆形纸板上,做成圆盘,称之为底盘。
(2)将另一张印有椭圆的纸,也沿边缘线剪下,做成与底盘样大的纸盘,并将椭圆的空白处
挖空,称之为面盘。
(3)将面盘和底盘中心对准用一枚图钉穿过两者的中心并加以固定,使面盘和底盘能自由地
相对转动。
(4)在夜晚观星时,将制作好的活动观星盘举过头顶,并转动观星盘,让盘上的“北斗七星”
与天空中的北斗七星处于大致相同的方位,就可以根据盘中的星座来认识天上的星座了。
实验现象:不同日期观察到的星座不同,不同地区、相同时间内可观察到的星座也有差异。
实验结论:可以利用活动观星盘寻找各个季节、不同日期的星座,还可以找一些特定的星星。
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清单
单元知识归纳和实验总结
大小、形态等发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折纸、捏橡皮泥、灯泡发亮等
生活中的物质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4.1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
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物质。上课使用的课本和桌椅、居住的房子和各种食物,都是由(物质)
构成的。各种动植物.包括我们的身体,也是由(物质)构成的。
2.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形态)等,而有些变化(产
生了新的物质)。
3.我们把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把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作(物理变化)。
4.(燃放烟花)、(铜狮生锈)都产生了新物质,所以都是(化学变化)。
4.2产生气体的变化
1.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常常会伴随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区别和判断物质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当把白醋滴入装有小苏打的瓶盖时,会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不同于小苏打和白醋的
(新物质),因此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
3.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且(不可燃烧)、(不支持燃烧)。
4.我们喝的一些饮料中,就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当打开汽水瓶盖时,冒出的气泡就是(二氧
化碳);我们呼出的气体也含有二氧化碳;蜡烛燃烧也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
5.(鸡蛋壳)和(贝壳)也能和白醋反应产生气体。
4.3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
L(蜡烛燃烧)不但会发出光和热,还会产生(水)、(炭黑)等新物质。
2.加热白砂糖的过程中,白砂糖首先会(熔化),这是(物理变化)。很快白砂糖的颜色会(变
黄),然后越来越深,这是因为在加热过程中产生了(有颜色的新物质)。最后白砂糖变成了
(黑色的固体物质),我们也会(闻到特殊的气味)。(黑色的固体)是新物质,(气味)是
散发到空气中的新物质。
3.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既会发生(物理变化),又会发生(化学变化),比如蜡烛燃烧、
加热白砂糖等。
4.有些变化产生的新物质对我们的生活有益,如(用面粉烘制蛋糕)等。有些变化产生的新物
质对我们的生活有害,如(酸雨导致森林被毁)等。
4.4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1.物质的变化经常会产生很多现象。变化中通常会有(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
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发生。有时这些现象也可能会同时发生。
2.一些实验现象能帮助我们判断发生了什么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物理
变化的本质是不产生新物质,如混合红墨水和清水可以改变颜色,电灯发光可以发光发热,泥
水静置产生沉淀,水被烧开产生气体等都是物理变化。
3.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铁锈是一种与铁(不同)的物质,铁钉生锈的
过程是(化学变化)。
4.铁钉生锈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
5.防止铁制品生锈的主要原理是(隔绝水和空气)。常用的方法包括:(1)将铁制品放在干
燥处;(2)刷上油漆;(3)涂抹油;(4)电镀;(5)用搪瓷覆盖铁器表面等。
4.5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
1.我们生活的地球家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化学变化。大地之下有各种(矿物),可以用来
(冶炼不同的金属);有许多美丽珍贵的(宝石),可以装点我们的生活;还有(煤炭)、(石
油)等可以给我们提供(能源)。这些宝藏,并不是在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经历了亿万年的
许多变化才形成的。
2.煤的形成:亿万年前的(植物)被泥沙掩埋后,在地底(高温高压)的环境下,慢慢变成了
煤。
3.地底下发现的煤,一般都是位于(煤层)中。
4.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与(水)转化为(氧气)和为生物提供能量的物质,增
加了大气层中氧气的含量。
5.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使空气清洁。树木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TPR解压捏捏乐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振动控制软件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版城市园林车辆司机聘用协议书及绿化服务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慧医疗系统采购合同修订版2篇
- 二零二五年度隧道施工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大蒜冷链物流服务与采购合同4篇
- 2025年度智慧物流场标准化改造提升项目合同协议4篇
- 2025年度汽车租赁行业风险管理协议范本4篇
- 二零二四年度印刷合同协议书:印刷材料销售代理合同3篇
- 2025年度展览展示场地租赁合同范本下载8篇
- 2024-2030年中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策略、设计要素与评价方式(附案例)
- 场地委托授权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中考数学二诊试卷(含答案)
- 项目工地春节放假安排及安全措施
- 印染厂安全培训课件
- 红色主题研学课程设计
- 胸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处理
- 装置自动控制的先进性说明
- 《企业管理课件:团队管理知识点详解PPT》
- 移动商务内容运营(吴洪贵)任务二 软文的写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