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_第1页
部编版2024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_第2页
部编版2024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_第3页
部编版2024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_第4页
部编版2024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4年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

A.锐不行当(dGng)引%高歌(hdng)植杆(w6i)澎湃(pdi)

B.娴熟(xidn)一丝不苟(g6u)咆哮(pdo)歼灭(qiin)

C.隼刻(judn)超首而望(qido)号声敛气(bing)对那(shd)

D.旌旗飘扬(jing)沃野平畴(ch6u)纷纷溃退(kui)仲裁(zhd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摧枯拉朽记忆尤新震撼人心覆盖

B.世事苍桑风华正茂色调斑斓荟萃

C.天翻地覆恢宏壮美弹精竭虑缅怀

D.镇定自若眼花瞭乱响彻云霄由衷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有多大的整料,只要你擅长发掘欢乐,再平凡的工作也是有意义的。

B.恒大队可不行当,尤其是那几位年轻中国小将的表现,让人们看到了中国足球的将来。

C.长沙以“湘江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为契机,提质大河西生态文明建设,让自然景观

惟妙惟胤。

D.站在左宗棠故居前,我不禁浮漫不制,时空转换,似乎望见了这位伟人驰骋疆场的英

姿。

4.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语文学习之旅中,我们将领悟到名人的光辉形象。

将“领悟”改为“领悟”。

B.中国梦不仅在国际社会产生剧烈反响,而且在国内引起剧烈共鸣。

将“在国际社会产生剧烈反响”和“在国内引起剧烈共鸣”互换位置。

C.通过调查,使我们了解了真实状况。

删掉“通过”或“使”。

D.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务,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平安措施。

去掉“防止”或“不”。

5.下面有关新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标题、导语和主体通常是一则消息中不行缺少的部分。

B.新闻语言平实概括,作者的感情不能流露在字里行间。

C.导语一般以简要的文字突出最重要、最簇新或最具吸引力的事实。

D.新闻的主体部分承接导语,扣住中心,用足够的材料、典型的事例绽开导语中已点明

的新闻事实,是导语内容的详细化。

6.名著阅读。(5分)

材料1他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一一胡愈之

材料21936年,他冒着生命危急,穿越重重封锁,深化延安,深化依据地,深化西方

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这些人的生活经验和革命精神。后来,他依据采

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一本书。

⑴材料中的“他”是谁?(2分)

(2)“他”写成的这本书的名字是什么?曾易名为什么?(3分)

7.综合性学习。(6分)

本报讯今年“五一”中心电视台《大国工匠•匠心传世》讲解并描述了八个工匠“八

双劳动的手”所缔造的神话,他们在喧舅中坚守匠心的安静,追求技艺的极致境界,以“大

国工匠精神”,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

【刀尖舞者雕刻人生】钞票上人像的雕刻是最终一道防线,必需做到极致才能达到防

伪的效果。一位成熟的雕刻师须要培育十年。马荣是我国第一位人民币人像雕刻的女雕刻家。

她说:“钞票的凹版雕刻须要专心来创作。”凹版雕刻有一个特点,是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

中间假如任何一个点或一个线刻坏了,之前几个月的努力都将归零,推倒重来。

【深管辕孔贯直人生】戎鹏强是北重集团特种机械厂深孔辕工,他主要负责对火炮身

管内膛进行精铃,是确保火炮打击精度的关键工序。而这种特种钢管,要能承受六百多度的

高温,指甲盖大小的面积可以承受超过一吨的压力,并且保证稳定工作十万小时以上,要求

加工精度极高。他用十年时间,攻克“超长径比小口径管体深孔加工”技术,填补了国内深

孔加工领域空白。

(1)下列作为以上这则新闻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八个工匠八双劳动的手

B.“大国工匠”打造“优质制造”

C.马荣的极致雕刻人生

D.戎鹏强填补国内深孔加工领域空白

(2)从这则新闻看,“大国工匠精神”指什么?对我们的学习或生活有何启示?(4分)

二、阅读探究(34分)

(-)(12分)

别了,“不列颠尼亚”

新华社香港7月1日电(记者周树春杨国强徐兴堂胥晓婷)在香港飘扬了一百

五十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终一次在这里着陆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

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一一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终时刻。

英国的告辞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

督告辞了这个曾居住过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凝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依

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实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恒久都不会再有港督旗帜从

这里升起了。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

斯莱斯”,最终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

很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

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辞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

实行。停岸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

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

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起先了当天港岛上的其次次降旗仪式。一百五十六年前,

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据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日,另

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半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

最终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终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今复原

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

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起先接管香港防务。

0时40分,刚刚参与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

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殊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

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逝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

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8.文章的标题有什么妙处?(4分)

9.本文是依据什么依次来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4分)

10.文末“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年7月1

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一句中,为什么将时间详

细到‘‘零四天"?(4分)

(二)(22分)

天舟一号放射成功中国首单“太空快递”发出

天舟一号放射成功将对天宫“太空加油”

中国首单“太空快递”发出

4月20日19时41分,搭载着中国首艘太空货运飞船天舟一号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

在中国文昌航天放射场准时点火升空,约596秒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别,进入预定轨道,

放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天舟货运飞船和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组成的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的首次飞行试验。此

次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试验室阶段的收官之战,标记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成功完成

“三步走”(载人飞行阶段、空间试验室阶段和空间站阶段)战略中的“其次步”任务,意味

着我国即将开启空间站时代。

“零窗口”送“快递小哥”入轨

天舟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太空“快递小哥”。它接

受两舱构型,由货物舱和推动舱组成,总长10.6米,舱体最大直径3.35米,太阳帆板绽开

后最大宽度14.9米,起飞重量约13吨,是目前中国体积最大、重量最重的航天器。

“天舟一号块头虽大,却有一颗细腻的‘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探讨院载人航

天总体部载人航天器总体探讨室副主任张健说,天舟一号的货架接受基于蜂窝板、碳纤维立

梁的梁板结构,让其整体结构变得又轻又强壮。据悉,天舟一号的物资上行实力约6吨,推

动剂补加实力约为2吨,具备独立飞行3个月的实力。

本次放射首次实行''零窗口"放射模式,依据预先计算好的放射时间一一20日19时41

分,让火箭准时点火升空。

负责此次运输任务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也不简洁,它是为中国空间站工程放射货运

飞船研制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接受绿色环保的液氧煤油推动剂。这是它首次成功将天舟

飞船送入预定轨道。2024年6月25日,长征七号遥一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放射场成功

首飞。

将开展3次对接3次“加油”

天舟一号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为天宫二号“送货”,开展俗称“太空加油”的推动剂补加

试验。期间,天舟一号将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先后进行3次自主交会对接、3次推动剂在

轨补加,以突破和驾驭推动剂在轨补加等关键技术。在天舟一号之前,驾驭了在轨推动剂补

加技术的国家只有俄罗斯和美国,其中,实现在轨加注应用的只有俄罗斯。

按支配,天舟一号入轨两天后,将与天宫二号进行首次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然后进

行推动剂补加试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系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雷剑说,此次“太空加油”接

受无增压气体损耗的气体回用法,通过两个航天器的燃料储箱之间产生的压力差,将推动剂

从天舟一号自动输送到天宫二号上。这种方法的气体资源利用率高但过程困难,分为29个步

骤,每步都须要精细限制,整个补加过程要持续几天。

首次补加推动剂之后,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组合体会进行约两个月的在轨飞行。随后,

天舟一号飞船撤离天宫二号,从另一侧与天宫二号进行绕飞交会对接,并进行推动剂补加。

在完成绕飞试验后,天舟一号将与天宫二号再次分别,两个飞行器独立飞行3个月。在这3

个月的末期,两个航天器将用6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实现最终一次对接,验证自主快速交会对

接技术,并进行推动剂补加。在天舟一号之前,中国驾驭的交会对接技术需耗时两天左右。

进行13项太空试验

鉴于将来天舟飞船要担当为中国空间站输送物资的任务,天舟一号此次还携带了40台科

学试验设备,将进行新型元器件在轨验证,空间环境探测、力学环境测量、生命科学方面等

13项太空试验。

完成既定任务后,天舟一号将受控离轨,陨落至预定平安海疆;天宫二号留轨接着开展

拓展试验和应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9月21日立项以来,25年间始终按“三步走”战略分步推

动实施。当前,空间站研制建设阶段各项工作正稳步推动,中国支配在2024年完成空间站的

在轨组装建立。天舟一号首次放射任务取得成功,将对后续运输空间站核心舱、试验舱等任

务起到重要作用。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4.21)

11.本文以小标题连缓全篇有什么好处?(4分)

12.“据悉,天舟一号的物资上行实力约6吨,推动剂补加实力约为2吨,具备独立飞

行3个月的实力。”句中“约”字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13.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天舟一号块头虽大,却有一颗细腻的‘心’”这句话的理解。

(4分)

14.天舟一号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为天宫二号“送货”,要与天宫二号先后进行3次自主

交会对接、3次推动剂在轨补加,以突破和驾驭推动剂在轨补加等关键技术。通过阅读文章,

你能用简洁的语言分析说明一下这三次对接的时间和任务吗?(4分)

1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文章回答问题。(6分)

材料1美联社报道:中国20日放射该国第一艘将与空间试验室对接的无人货运飞船,

把中国雄心勃勃的太空项目又向前推动一步。自2024年首次实现载人航天以来,中国已完成

一系列太空任务,包括太空行走以及月球车探月。除了空间站建设外,中国还支配于2024年

放射火星探测器,并取样返回;同年中国还将尝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国

家。

材料2俄罗斯卫星网报道:专家认为天舟一号的性能比美国“天鹅座”货运飞船和

“龙”货运飞船更加先进。

材料3德新社在《巨大跨越:中国放射首艘货运飞船》一文中指出,中国通过长征七

号火箭放射了首艘货运飞船,这让中国成为第四个拥有自己货运飞船的国家,同时向建成自

己的空间站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1)用一句话概括这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结合选文与这三则材料,试分析天舟一号放射成功的意义。

三、写作(40分)

16.以下两个作文题目,请任选一题写作。

(1)题目:《他(她、它)让我感到》

(2)学校的课堂上,有迷惘,更有明朗,才智的我们一起探究品尝;实践的园地里,有恐

慌,更有荣光,团结的我们一起合作担当;生活的蓝天下,有悲伤,更有欢畅,热忱的我们

一起体验共享……成长路上,须要我们同担风雨,共享阳光。

请以《我们一起来》为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1.A点拨:B项“歼”应读jiin;C项“翘”应读qido,“刹”应读chd;D项

"仲"应读zh6ng。

2.C点拨:A项“记忆尤新”应为“记忆犹新”,B项“世事苍桑”应为“世事沧桑”,

D项“眼花瞭乱”应为“纷繁芜杂”。

3.C点拨:“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仿照得特别好,特别逼真,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A点拨:A项搭配不当,应把“领悟”改为“感受”。

5.B点拨:“作者的感情不能流露在字里行间”说法错误。

6.(1)埃德加•斯诺(2)《红星照射中国》《西行漫记》

7.(1)B

(2)示例:“大国工匠精神”指执着专注、作风严谨、精益求精、敬业守信、推陈出新的

精神。启示:我们要执着专注,一丝不苟,对所学学问娴熟驾驭。

二、(一)8.题目寓意深刻,表面上是指英国“不列颠尼亚”号游轮的离去,实指香港作

为英属殖民地历史的彻底结束。“别了”,委婉的语气中略带一丝嘲讽,表达了洗刷百年耻

辱,扬眉吐气的心情。点拨:分析标题的妙处,既要看到其表面所指,又要结合文章内容、

主旨、背景等,看到其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9.时间依次。从文中“4时30分”“4时40分”“晚6时15分”“7时45分”“最

终一分钟”“第一分钟”“0时40分”等表示时间的词语可以看出。

10.示例:①说明香港被侵占是中国人心中许久的痛,一刻都不曾遗忘。②由新闻本身

的文体特点确定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用语必需客观、精确、严谨。

(二)11.四个小标题使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全文内容,激发了

读者的阅读爱好。

12.不能删去,“约”是“也许”的意思,表示推想,去掉后就成了“天舟一号的物资

上行实力6吨,推动剂补加实力为2吨”,与事实不符,“约”字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精确性。

13.“块头虽大”是说天舟一号是目前中国体积最大、重量最重的航天器;“细腻的

‘心’”是指天舟一号的货架接受基于蜂窝板、碳纤维立梁的梁板结构,又轻又强壮。这句

话形象生动地说明白天舟一号的特点。

14.第一次:天舟一号入轨两天后,将与天宫二号进行首次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然

后进行推动剂补加试验,整个补加过程要持续几天。

其次次: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组合体会进行约两个月的在轨飞行。随后,天舟一号飞船

撤离天宫二号,从另一侧与天宫二号进行绕飞交会对接,并进行推动剂补加。

第三次:在完成绕飞试验后,天舟一号将与天宫二号再次分别,两个飞行器独立飞行3

个月。在这3个月的末期,两个航天器将用6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实现最终一次对接,验证自

主快速交会对接技术,并进行推动剂补加。

15.(1)“天舟一号”放射成功引外媒热议。

(2)示例:标记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成功完成“三步走”战略中的“其次步”任务,意味

着我国即将开启空间站时代;这让中国成为第四个拥有自己货运飞船的国家,把中国雄心勃

勃的太空项目又向前推动一步;让中国航天事业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三、16.思路点拨:第(1)个题目,写作范围比较宽泛,可以写人的宏大,也可以写动物

植物的宏大;可以写给你带来的暖和,也可以写给你带来的震撼;写人写事都可以。比如你

可以写父母给你的暖和,也可以写别人在你困难时给你的暖和,这里的人可以是老师、同学、

挚友、邻居,甚至你平常认为的“仇人”。

第(2)个题目有限制,可以写因为团结给你我他带来的华蜜和欢乐,也可以写在一个团结

的集体里如何担当分解彼此的苦痛;可以写在相互合作中取得的巨大成果,也可以写在生活

里如何彼此共享欢乐。例文略。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书写无误的一项()(2分)

A.略无阙处(qu。)沿洲阻绝(sd)飞漱其间(sfi)

B.水皆骡碧(piao)能与其奇(yb)藻荐交横(xing)

C.泠泠作响(ling)相互轩邈(xuGn)嘤嘤成韵(ying)

D.夕日欲颂(tui)隐天跃日(bi)素漪绿潭(tudn)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B.蝉则千转不穷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D.至于夏水襄陵

3.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2分)

A.每至晴初霜旦B.相与步于中庭

C.相互甘迤D.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接连不断,特别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传

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宛转,很久才消逝。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势若飞奔的马。

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闲逛。

D.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两岸都是相连的山,似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6.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记承天寺夜游》一一苏轼一一北宋

B.《答谢中书书》一一陶渊明一一东晋

C.《与朱元思书》一一吴均一一南朝梁

D.《三峡》一一郦道元一一北魏

7.诗文默写填空。(4分)

(1)《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

(2)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早春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3)王维《使至塞上》中以“征蓬”“归雁”自比,写飘舞之感的句子是:

•五%蠢套》一不藐长瓢I而妥堇表现缠绵的乡愁的诗句是:

?

•O

8.”……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寻找寻觅,凄凄惨惨戚戚。珍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

2024年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和张宝艳夫妻的颁奖词让人眼前一亮,其创作灵感来源于《诗

经》《宋词》等国学经典。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每个人都能从中吸取到成长所需的

养分。请完成下列任务。(8分)

(1)【识国学】按要求填写书名。(2分)

国学经典不仅有《诗经》《宋词》,还有

(2)【赞国学】完成下面对联。(2分)

上联:读经典丰富人生

下联:

(3)【荐国学】你的同学小杨准备在中考结束后多看电视剧和流行网络小说,你将如何劝

服他多读一些国学经典著作?(4分)

二、阅读探究(41分)

(-)(4分)

寻幽居不遇

庄翱

满庭花落迷行路,绕院泉声写半山。

向暮此中回首去,洞门深处鸟关关。

9.这首诗写出了挚友幽居之处的哪些特点?(2分)

10.这首诗最终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分)

(-)(12分)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

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

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说明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略无因处

(2)虽乘奔御风

1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B.里乘奔御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C.春冬之时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不必疾也属予作文名记之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4.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

的汹涌。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

同工之妙。

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出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15.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著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

请说说理由。(3分)

(三)(n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

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

小舟,拥鑫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②雾淞沆碘,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

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6.下列句中加点词说明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令无与为乐者(惦念,思念)

B.理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C.是日更定矣(这)

D.余强饮三大自而别(酒杯)

17.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甲】文其次、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

寂。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

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花交横,盖竹柏影也。

(2)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19.古游记大多较简,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

【甲】【乙】两文也是如此,【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

“闲”与“痴”的?(3分)

(四)(14分)

读经典诗词过诗意人生

——从《中国诗词大会》说开去

①《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看法》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

饮水思源,从绵延不绝的文明中借鉴才智,才能行稳致远。春节期间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

也再次佐证了这一点:当下国人的心灵仍旧渴望着古典诗词的甘霖,现代中国的前行,也须

要从文化原乡吸取精神力气。

②诵读润泽心灵。唐宋诗词作为我国优秀思想文化载体,以凝练的语言和美丽的韵律,

把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内化为心灵认知。品读鉴赏这些锦绣文章,能把纯意识形态的、纯政

治伦理的概念转化提升为心灵的感应、精神的修养,从而将一种外在的、说教式的教化,转

化为一种艺术的感染,浸润心灵。吟诵时应以品读为核心,因声求气,得其风骨神采。要推

动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可接受多种多样方式,如在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开

展吟诵或创作竞赛,通过合唱、诗乐舞、情景剧、快板、音乐剧等形式,创新传统经典的传

播形式,加上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渲染扩散,营造深厚氛围,真正让优秀传统文化润

物无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

③体悟提升境界。古典诗词的力气,在于穿越千年而与一般个体的人生和命运发生关联。

正如《中国诗词大会》一位参赛者所说,酷爱古诗词,只因其中有太多“现代人完全给不了

你的感觉”。包含唐宋诗词在内的经典始终涵养着国人的精神生活,充溢着中华民族的心灵

空间。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到“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人生的起落与社会的变迁在平仄的韵律中归于祥和;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哲思况味等等,其间传达出的人生看法和深深思

索,无不启示我们应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人生的变故和不幸:只有实现了内心和谐,才能

以主动的心态对待自我,关爱他人,酷爱生活,实现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相处。

④躬行笑对人生。诵读古典诗词,重要的是去体会那一颗颗诗心,与古人的生命情感发

生碰撞,进而提升自己的修为,校正人生航向。农夫大姐白茹云曾患淋巴癌,诗词给了她用

朴实乐观直面清贫家境和病痛煎熬的力气,也让人看到了文化滋养对抗多舛命途的力气。《中

国诗词大会》其次季总决赛冠军武亦姝说,苏轼“依据人生境遇调整心态”,始终笑对各种

人生挑战,"回首始终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中国诗词大会》的百名选手,

大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一般人,他们不分年龄、民族、学历与职业,上至“翁媪”,下至“垂

髻”,都能从意味无穷的诗词中得到养分,激昂精神,砥砺前行。

(选自《徐州日报》)

20.阅读全文,请依据文章内容说出我国的古诗词被奉为经典的缘由。(3分)

21.第④段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2.开头引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看法》指出,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只有饮水思源,从绵延不绝的文明中借鉴才智,才能行稳致远”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3分)

23.体悟古典诗词能提升境界,请选择第③段中某句诗词,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4分)

三、写作(35分)

24.“无可奈何花落去”是词人读懂人生的感慨,“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是歌手读懂真情的

呼喊,“先忧后乐”是文人读懂时代的担当,万有引力是科学家读懂苹果落地的思索……一

诗一文,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须要用慧眼去阅读,专心灵去感悟。请以“读懂”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答案: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1.C点拨:A项“漱”应读sh£i;B项“骡”应为“缥”,“与”应读yd;D项

“敝”应为“蔽”。

2.D点拨:A项“阙”同“缺”,B项“转”同“嘴”,C项“反”同“返”。

3.D点拨:A项“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B项“步”,名词用作动词,闲逛;C

项“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4.A点拨:A项正确的划分应为: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D点拨:D项正确的翻译应为: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6.B点拨:《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南朝梁陶弘景。

7.(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苓交横盖竹柏影也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8.(1)示例:《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高校》《中庸》《论语》《孟子》《书》

《礼》《易》《春秋》《唐诗》(任填两个)

(2)示例一:爱国学完善自我

示例二:品美文润泽心灵

(3)示例:小杨你好!中考结束后,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做自己喜爱做的事。看电视剧和网

络小说是放松的好方式,但是我们也要抽时间多读国学经典,提高自身素养,为将来的学习

奠定基础。你说对吧。

二、(一)9.落花满径、倚山而居、清泉淙淙、鸟语声声。

10.对寻访不遇的缺憾惆怅之情,对幽居生活的憧憬之情。

(二)11.(1)同“缺”,空隙、缺口。

(2)飞奔的马。

12.B点拨:A项中“自”分别是“在”“假如”;C项中“之”分别是“助词,的”“用

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中“以”分别是“如此、这么"“来”;B项中“虽”

都是“即使”的意思。

13.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

影子。

14.B点拨:第②段也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15.示例一: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著名于世。郦道元的《三峡》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描写了三峡美丽的自然风光,很多游客都是通过文章才了解并关注三峡,慕名而去,尽兴而

归。

示例二:我认为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因为三峡风景美丽,四季

景色各异。到过的游客无不惊羡于三峡自身的奇妙秀美。美景不用大肆宣扬,喜爱游玩的人

会想方设法找寻美景欣赏。

(三)16.A点拨:“念”的意思是“考虑,想到”。

17.D点拨:【乙】文不是作者被贬时写的,写饮酒的场面是为了衬托巧遇知音的愉悦。

18.(1)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清澈,“水中”的藻、苻相互交织,原来是竹子和

柏树的影子。

(2)湖上冰花一片充溢,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19.苏轼的一个“闲”字,把赏月的欣喜、闲逛的悠然、贬谪的悲凉、乐观豁达的感情,

都包含其中,意味深长;而张岱的“痴”表现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充分彰显了他

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特性。

【乙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

都消逝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往湖心

亭欣赏雪景。湖上冰花一片充溢,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

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

上米粒般的两三个人罢了。

我到了湖心亭上,看到有两个人铺着毡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那

两个人)望见我,特别兴奋地说:“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赏雪人!”(他们)邀请我一同喝

酒。我痛快地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

在此地客居。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道:“不要说相公您痴情(于山水),还有像您

一样痴情(于山水)的人呢!”

(四)20.①诵读润泽心灵;②体悟提升境界;③躬行笑对人生。

21.举例论证。通过列举白茹云从诗词中吸取力气、武亦姝所说的苏轼的笑对人生挑战,

以及百名一般选手从诗词中激昂精神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古典诗词“躬行笑对人生”的观

点。

22.①通过引用材料,自然引出本文作者的观点“当下国人的心灵仍旧渴望着古典诗词

的甘霖,现代中国的前行,也须要从文化原乡吸取精神力气”;②同时,此材料作为论据,

有力地论证了作者的观点;③由引用行文,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吸引读者的阅读爱好。

23.示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诗写杜甫登高所见的秋天肃

杀萧条的凄凉景象,示意家国命运的衰败,但是,今日再读,感觉新陈代谢不以意志为转移,

新生事物终将旧事物取而代之。所以,人生浮沉,应坦然面对。

三、24.思路点拨:“读懂”二字,包含了阅读的主体、阅读的对象及阅读感悟。我们可

以从自然风景中去领会美,可以从身边人的言行中感受爱,可以从诗词歌赋中体会韵,可以

从新闻时事中明白社会责任,可以从独创创建中了解科技对生活的变更……写作时,我们要

选择自己熟识的、感受较深的方面来写,才能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言之有义。例文略。

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琐唱(xiQ)阳栏(zhd)与黑(y6u)触目伤怀(ch€1)

B.妥当(ti。)掌倒(yiln)哮,病(chu方n)举箸提笔(zhu。)

C.踌晴(chii)颂唐(til)密匝晅(z@)情郁于中(yfi)

D.簌簌(sfi)郢合(mi)嫉艺(dii)满院狼稽(ji)

2.选出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3分)

A.苔痕神密侯车亭不能自已

B.落慕欺凌巨无霸不行恶制

C.陷阱怅惘预选赛连绵起伏

D.焦燥奔驰蟹腿肉一塌糊涂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从2024年起,义务教化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

将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B.我们曾被认为是没有担当的80后和90后,我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我是新青年,我

为自己代言。

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厚。

D.当一个十七、八岁的塑身青年向你走来,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净、豪华、富丽。

4.下列电视剧的名称与“《芈月传》”的短语类型相同的一项()(3分)

A.《周末父母》B.《守护丽人》

C.《孤芳不自赏》D.《老爸当家》

5.下列各项搭配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背影》一一朱自清一一中国著名作家

B.《昆明的雨》一一汪曾祺一一中国作家

C.《永久的生命》——严文井——中国作家

D.《我为什么而活着》一一罗素一一法国哲学家

6.结合语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内容恰当的一项是()(3分)

古松的形象随着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更。假如木匠、植物学家和画家同时来看古松,

木匠心里盘算它是适合造房子还是做家具,;植物学家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

;画家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是全神贯注地以及它的昂然高举的气

概。由此可知,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是人为的。

①欣赏它的青翠的颜色②斟酌它何以活得这样老

③斟酌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①③②

7.为响应校团委“新春致敬子弟兵”的倡议,有位同学给边防战士写了一封慰问信。下

面是信中的一段文字,其中字、词、句各有一处错误,请你找出来。(3分)

新春佳节,万家团聚,你们却依旧艰守在祖国最北端的边防线上。那里风雨交加,天气

恶劣,但你们舍小家为大家,克服重重困难,为我们站岗巡逻。你们的钢铁之躯为万家和乐

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字:________

词:________________

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图片,完成下列问题。(n分)

移动互联时代,我的上网安全谁来保护

良好的网络习惯

2015年•手机等移动终端上,不

要保存身份证、银行账

中国网民身份中国网民网上号等敏感个人信息内容

信息遭遇泄露活动信息遭泄露

所有来历不明的链接,

78.2%63.4青一律不点

因个人数据泄露带来的经济总损失•不浏览不健康的网站

亿元

805•保护好认证信息和验证

码,不要随意告诉别人

移动端病毒感染率超过50%

被墓改的应用超过48.6%

(图片来源于《钱江晚报》2016年5月13日)

⑴阅读图片中的数据及与数据相关的文字,你能得出哪些结论?(3分)

⑵下列对图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图中漫画的主要意思是告知人们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以防被偷走。

B.图中设置锁状图标“▼”的用意是提示人们不要将手机、电脑等通过网络连接。

C.上网时不点来历不明的链接,不阅读不健康的网站。

D.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上要妥当保存身份证、银行账号等个人信息。

(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你对图片内容的理解,对材料中某小伙的做法加以分析。(3分)

2024年4月8日,北京某小伙稀里糊涂地收到一条“订阅增值业务”的短信,他依据提

示回复了一条“取消+验证码”的信息之后,自己的手机SIM卡被恶意复制,卡中的个人信

息全部被盗用,半天之内支付宝、银行卡里的钱被席卷一空,到最终他也没有完全明白自己

的钱原委是怎样被黑客盗取的。

(材料来源于《北京青年报》2024年4月13日)

(4)假如把上面的图片张贴在公共场所的宣扬栏中,你认为能达到宣扬目的吗?请说明理

由。(3分)

二、阅读探究(33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5分)

虞美人•梳楼

[宋]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漠①处。楼儿忒②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选自《宋词

鉴赏辞典》)

【注】①溟濠(mingng):形容烟雾充溢,景色模糊。②忒(tui):太。

9.这首词中作者选取了绵绵的细雨、——和——等自然景物,描绘出

江南春天的景致。(2分)

10.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思归念远之情,请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处进行分析。(3分)

(二)阅读《背影》选段,完成问题。(12分)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

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慧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美丽,非自己插

嘴不行,但他最终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

做的紫毛外套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当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

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莫非还

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慧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

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

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原来要去的,他不愿,只好

让他去。我望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渐渐

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简洁了。他用两手()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望见他

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抓紧拭干了泪。怕他望见,也怕别人望见。我再向外看

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渐渐爬下,再

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抓紧去()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

的皮外套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望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

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1.文中括号内应填入的动词恰当的是()(2分)

A.吊缩拉B.攀勾搀

C.攀缩搀D.吊勾扶

12.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是()(3分)

A.“扑扑衣上的泥土”是因为刚才爬月台时蹭了一身土,父亲喜爱干净,所以扑扑身上

的泥土以后心里就轻松了。

B.“泥土”照应了父亲爬月台的情节,“轻松”是因为买的橘子并不太重,父亲在示意

儿子自己并不累,是父亲一片爱子之心的自然流露。

C.“泥土”表明当时的环境很脏,“轻松”是说父亲为能给儿子买来橘子而感到心满足

足,同时在示意儿子自己并不累。

D.“泥土”照应了父亲爬月台的情节,”很轻松似的”说明不是真轻松,是说父亲为能

给儿子买来橘子而感到内心满足,是父亲一片爱子之心的自然流露。

13.“我”看到父亲艰难地爬上月台的样子,“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抓紧拭

干了泪。怕他望见,也怕别人望见。”说说作者此时此刻是一种怎样的心理感受。(3分)

14.选文最终一句“我的眼泪又来了”中的“又”字用得好,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

明理由。(4分)

内容:

结构: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16分)

捕风者

彭家河

①我曾经想看到风的形态,可它形无定式来去无踪;我也曾想捕获风的味道,可是,风

静隐于虚无之中,风动,带来的却是他处的味道;我也曾琢磨过风的声音,才知道风本无声,

只是有很多声音都被风一路带来又一路带走……

②在我离开农村进入小县城之后,仿佛进入一个听觉和味觉的荒漠。身处日益膨胀和来

不及完善的城市,我成天浸泡在城市污秽的味道和繁杂的声音之中,只能独自怀念着风清气

正的乡下时间。

③虽然风的形态不行望见,但是风经过之处,也总有从静到动的提示。草倒叶飞、云转

幡动,这都是风在说它来了。可能风还在远处,我们就远远地发觉了风的脚印。在乡下,假

如站在木格的窗子背后,只要看到对面青山上的树在摇摆,山路上的雨衣在飘动,瓦房上的

炊烟在扭腰,这些都是在说,那就是风。当然,居住在高高的电梯公寓,隔着双层的玻璃窗

子,也只有那些粗大烟囱上方的烟雾或者花花绿绿的商铺彩旗,在天空中写着“风”,假如

没有这些烟囱或者旗子,应当是看不到风的身影的。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外云卷云舒,本

是件简洁的事,然而,要在城市灰蒙蒙的天底下看看云,实在是特别奢侈的想法。当然,在

行色匆忙的人流中,没有谁会停下来静静看一会儿风的来去和风的大小,都是在奔波行走讨

价还价的间隙,间或由鼻翼、肌肤、耳朵听闻风的踪迹。

④多年前的一个五月,我在农忙季节回到乡下,刚下过暴雨,溪里池里水都涨起来了。

在那个雨过天晴的黄昏,我坐在青草地上乘凉,阵阵温柔的晚风吹过,风中满载着布谷的歌

颂、虫子的嘶鸣,还有牛的长调,我突然觉得,这样的五月,才算是完整或者完备的。之后,

我也时常回乡下去,更多的时候就在春节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