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人员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项培训课件_第1页
岗位人员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项培训课件_第2页
岗位人员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项培训课件_第3页
岗位人员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项培训课件_第4页
岗位人员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项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基本技能培训Contents目录01.术语、定义02.隐患分级03.隐患类型04.排查、治理行业PPT模板/hangye/第一部分术语、定义01术语、定义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隐患广义中的隐患就是在某个条件、事物以及事件中所存在的不稳定并且影响到个人或者他人安全利益的因素,它是一种潜藏着的因素,“隐”字体现了潜藏、隐蔽,而“患”字则体现了祸患,不好的状况01隐患一类是“违反”型隐患:另一类是由于某些因素而引起的三种现实表现。在事故隐患的三种表现中:物的危险状态是指生产过程或生产区域内的物质条件(如材料、工具、设备、设施、成品、半成品)处于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人在工作过程中的操作、指示或其他具体行为不符合安全规定;管理上的缺陷是指在开展各种生产活动中所必须的各种组织、协调等行动存在缺陷。01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中的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危险源的对象:根源;状态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根源为能量物质/载体,状态为能量物质/载体约束措施的缺陷。危险源≠事故隐患,但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果危险源和事故隐患没有有效的控制措施,都将最终导致事故。危险源具备导致事故、事件的潜在能力01术语、定义危害因素:存在能量或有害物质,或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或有害物质意外释放的管控措施失效或破坏的不安全因素。01事故隐患的十个特征主要有隐蔽性、危险性、突发性、因果性、连续性重复性、意外性、时效性、特殊性、季节性。第二部分隐患分级02隐患分级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查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分为重大隐患和一般隐患。重大隐患:判定标准依据国家煤矿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确定。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包括下列15个方面:(一)超能力、超强度或者超定员组织生产;(二)瓦斯超限作业;(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未依照规定实施防突出措施;(四)高瓦斯矿井未建立瓦斯抽采系统和监控系统,或者系统不能正常运行;(五)通风系统不完善、不可靠;(六)有严重水患,未采取有效措施;(七)超层越界开采;02隐患分级(八)有冲击地压危险,未采取有效措施;(九)自然发火严重,未采取有效措施;(十)使用明令禁止使用或者淘汰的设备、工艺;(十一)煤矿没有双回路供电系统;(十二)新建煤矿边建设边生产,煤矿改扩建期间,在改扩建的区域生产,或者在其他区域的生产超出安全设施设计规定的范围和规模;(十三)煤矿实行整体承包生产经营后,未重新取得或者及时变更安全生产许可证而从事生产,或者承包方再次转包,以及将井下采掘工作面和井巷维修作业进行劳务承包;(十四)煤矿改制期间,未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人和安全管理机构,或者在完成改制后,未重新取得或者变更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十五)其他重大事故隐患。02隐患分级一般隐患:按照危害程度、解决难易、工程量大小等划分为A、B、C三级。A级: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严重经济损失,治理工程量大,需由煤矿(企业)或上级企业、部门协调,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治理的隐患。B级:有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较大经济损失,治理工程量较大,需由煤矿(企业)分管负责人组织治理的隐患。C级:治理难度和工程量较小,由煤矿(企业)基层区队(车间)主要负责人组织治理的隐患。第三部分隐患类型03隐患类型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指南(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3417-2018)6.2中规定隐患类型比照风险类型(5.2.2)划分风险一般按照可能导致的事故和伤害类型划分为:水灾、火灾、瓦斯(爆炸、中毒、窒息、燃烧、突出)、煤尘爆炸、冲击地压、冒顶(片帮)、放炮、机电(触电、机械伤害)、运输、物体打击、起重伤害、淹溺、灼烫、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职业病危害(粉尘、噪声、辐射、热害等)及其它。第四部分隐患排查、治理04隐患排查、治理排查组织煤矿(企业)应根据组织机构确定不同的排查组织级别,一般包括:煤矿(企业)级、科室(部门)级、区队(车间)级、班组级、岗位级分级管理隐患应根据煤矿(企业)管理层级,实行分级治理、分级督办、分级验收。验收合格的予以销号,实现闭环管理。未按规定完成治理的隐患,应提高督办层级。04隐患排查、治理治理措施隐患治理应制定或落实治理措施,在治理过程中对伴随的风险进行管控,存在较大及以上风险的,应有专人现场指挥和监督,并设置警示标识。重大隐患和A级隐患,必须编制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治理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的责任:--治理的时限;--治理过程中的风险管控措施(含应急处置)。隐患排查治理流程第一步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第二步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章制度第三步风险识别和事故隐患排查重点检查部位的确定隐患排查治理流程第四步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和常态化的事故隐患排查第五步事故隐患分类、分级和公示、上报第六步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措施及其实施隐患排查治理流程第七步事故隐患治理的验收和效果评价第八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及统计分析01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01定岗位定人员02定安全责任03定责任考核02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章制度1.策划制度框架时,至少包括以下要素:适用范围、安全职责、管理要求、记录表单。2.策划制度内容时,依据如下:(1)现行的法律法规、政府文件、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等;(2)上级单位的通知文件、安全管理制度;(3)本单位生产经营范围、特点、危险程度、工作性质及具体工作内容。3.编制制度内容时,至少包括以下主要内容:规定组织实施的部门及职责分工,排查范围、内容、方法和周期,事故隐患的排查、登记、报告、监控、治理、验收各环节过程管理及档案等要求。03风险识别和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的确定1.在风险辨识、评价基础上,通常将风险等级较高的部位确定为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2.按照《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应急管理部4号令),判定重大危险源,确定为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3.建立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台账,经主要负责人批准。03风险识别和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的确定序号重点排查部位危险因素易发生事故排查责任部门日常排查方法/频次1空压机房储气罐压力容器超压爆炸机运工区2次/日巡查2地面变电所供电电源停电导致井下有毒气体积聚伤人机电部1次/日巡查3铆焊车间储气罐超压爆炸机运工区2次/日巡查4主斜井胶带运输火灾机运工区3次/日巡查5食堂天然气火灾、爆炸服务中心1次/日巡查03风险识别和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的确定序号安全隐患描述发生场所现场图片发生时间存在状态影响对象事故类别是否重大隐患事故预防方法安全标识1钢丝绳维护和更换

不合规出现疲劳损伤,发生断丝伤人事故各类提升机已发生□正常□人员□设施□异常□正在发生□可能发生□紧急□产品□03风险识别和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的确定安全隐患识别——现场调查着眼点安全隐患的着眼点例如机械设备的安全隐患着眼点(驱动部)链条、皮带、发动机、滑车、锁车、齿轮传动装置、气缸、油压气缸未释放能量、位置(形状、形式)气压、油压的残压、弹簧、重物的搬运、光滑的路面、不稳定的固定、凸起物、管的切口面、重物的高处放置、钢铁器材的突起、传送线的转角电的安全隐患着眼点(露出充电部)配电盘中220V、110V端子有无(裸线)露出、地线接口处有无(裸线)露出、充电接口有无水滴、易起火粉尘/气体聚集热的安全隐患着眼点(高/低温部、摩擦热、明火)部件的散热、温风装置、高温装置、高速旋转(研磨机等)动用明火、易产生火花的操作、曝晒、化学反应等不安全行为的安全隐患着眼点(近路反应、短缩反应、精神疲劳、不快、条件反射、忘记)(假定)安全装置无效、超重搬运、眼睛疲劳、体力上的疲劳、精神疲劳(VDT作业、重体力作业、精密作业)、杂乱的作业场所、复杂的作业、人员不足、狭小的作业空间、注意到错误时的条件反射、注意力分散时的错误化学物质、粉尘的安全隐患着眼点(近路反应、短缩反应、精神疲劳、不快、条件反射、忘记)酒精的使用、有机溶剂的挥发、研磨作业(粉尘的吸入)、铅、碳粉作业环境的安全隐患着眼点(噪音、振动、照明、重量)马达音、气压音、金属音、超音波焊接、作业区内适度的照明(眼的)疲劳放射的安全隐患着眼点(强紫外线)UV硬化接着剂、超音波熔接机、激光切割03风险识别和事故隐患排查重点部位的确定一般事故/事件的要因分类Man(人)情景行动、忘记、多余动作、心烦、近路反应、省略行为、主观推断、无意识行动、疲劳、睡眠不足、饮酒、疾病Machine(设备、部品、危险品等)设计上的缺陷、安全防护装置的缺失、点检预防的不足、放置/设定不当Media(作业)作业情报的不适、作业姿势动作上的缺陷、作业方法的不适、作业环境的不适Management(管理)管理组织/设计上的缺陷、规程手册的不齐全、依规程执行的不彻底、教育/训练/监督/指导的不足04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和常态化的事故隐患排查1.事故隐患判定标准(1)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2)可参考属地重点行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目录。(3)没有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目录的,参考本行业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2.常态化的事故隐患排查(1)为便于基层人员排查并判定隐患,可编制重点部位事故隐患排查表。(2)排查形式和频次:单位级综合安全检查,每半年不少于1次;部门级综合排查,每季度不少于1次;专项安全检查,每半年不少于1次;季节性和节假日安全检查;班组长和安全员检查,每周至少1次;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日常检查;作业岗位人员班前、班中、班后隐患排查。(3)填写安全检查记录表和隐患整改通知单05事故隐患分类、分级和公示、上报(1)事故隐患按治理责任:如事故隐患责任部门。(2)事故隐患按发生频次:初次发生和重复发生。(3)事故隐患按专业特性。1.事故隐患分类方法(1)可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也可将一般事故隐患再进行细分。(2)重大事故隐患参考相关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如《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应急管理部令第4号)等。2.事故隐患分级方法05事故隐患分类、分级和公示、上报(1)公示频次:至少每月一次。(2)公示方式:公告栏、信息化平台、事故隐患通报、微信群、会议、班组活动等。(3)公示内容:包括事故隐患所在部门/部位、治理责任部门和治理完成情况等。(4)对无法及时消除的事故隐患,应当在事故隐患所在位置或场所设立警示标志,及时向员工公示事故隐患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治理措施及应急措施。3.事故隐患公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及时向所在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1)事故隐患无法及时消除并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的;(2)非本单位原因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事故隐患的。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事故隐患的现状、形成原因、危害后果和影响范围等情况。4.事故隐患上报06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措施及其实施1.编制治理方案、治理措施,治理方案包括下列要素:(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3)经费和装备物资的落实;(4)负责整改的机构和人员;(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6)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的落实。小型、微型单位可根据单位实际情况简化。2.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监控防范措施,必要时应当派人值守。3.保存事故隐患治理过程的相关记录和资料。07事故隐患治理的验收和效果评价1.评价事故隐患治理的有效性,确认是否能有效防止事故隐患再次发生。2.记录参加验收的部门、人员、验收日期、验收结论等。3.验收人员签字。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