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古诗文阅读
第19讲九上课标文言文复习(练习)
目录
一、考点过关练................................................2
篇目1:《岳阳楼记》.......................................2
篇目2:《醉翁亭记》.....................................3
篇目3:《湖心亭看雪》...................................5
二、真题实战练................................................7
三、重难创新练...............................................15
考点过关练
篇目1:《岳阳楼记》
(2023・湖南郴州•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威后)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日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
也,有粮者亦含,无粮者亦食巴有衣者亦衣②,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
及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①食:食(si)。拿食物给人吃。②衣:衣(yi)。拿衣服给人穿。③叶阳子:叶(she)o齐国处士,叶阳,
复姓。
1.解释下面语句中画横线的字。
(1)微斯人微:(2)齐王使使者使:(3)息其民者息:
2.乙文中画波浪线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B.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C.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D.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语句。
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4.乙文中赵威后认为怎样才能使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哪句话与赵威后的这种思想相照应?
【答案】1.没有派遣、派繁育2.C3.这是在帮助齐王抚养他的百姓,为什么
至今不让他成就功业呢?4.赵威后认为要以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之照应。
【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注意结合语境确定词义。
(1)句意:没有这种人。微:没有。
(2)句意:齐国国王派遣使者。使:动词,派遣。
(3)句意:养育百姓的人。息:繁育。
2.本题考查句子的节奏。
本句的句意为:痛爱鳏寡的人,供养孤独的人,救济穷困的人,补给不足的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
不足”分别是动宾短语,要断开;因此断句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故选Co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果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
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份补充完整。
注意“是(在句首,翻译为‘这')、何以(因为什么)、业(名词作动词,翻译为,成就功业')”等字词的正确
翻译。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根据【乙】文中“钟离子和叶阳子”、"何以至今不业也”可知,赵威后认为使•个国家发展壮大应该重用像“钟
离子和叶阳子”这样体恤百姓的贤才。在赵威后看来,作为国君,就要时刻想着他的百姓,这种思想与【甲】
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思想是一致的。二者之间相互照应。
【点睛】参考译文:
【甲】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
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
君主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
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
呢?
【乙】齐国国王派遣使者去问候赵威后。威后进而乂问他说:“齐国有个处士叫钟离子,平安无事吗?这
个人做人呀,有粮食的人给吃,没粮食的人也给吃;有衣服的人给穿,没有衣服的人也给穿。这是帮助国
君抚养老百姓的人呀,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叶阳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怜悯那些
无妻无夫的人,顾念抚恤那些无父无子的人,救济那些困苦贫穷的人,补助那些缺衣少食的人,这是帮助
国君养育百姓的人,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
篇目2:《醉翁亭记》
(2023♦河南信阳•统考一模)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娜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
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欧阳修谪滁州,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目:“六
一何谓也?‘‘居士日:“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①以来金石②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
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日:
“子欲逃名③乎?”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④吾之乐尔。”
(节选自《诗人玉屑》)
【注释】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②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③逃名:逃避名声,不求名声。④志:
记述。
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多之者谁______________
(2)欧阳修潮除州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7.选文甲第1段是如何由远及近,一步步“推出”醉翁亭的?体会这样描写的效果。
8.在不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请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加以概括。
【答案】5.命名降职(远调、贬官)6.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记述这
事的,是太守啊。7.选文甲第1段,以“环滁皆山也”总起,然后再逐层拉近,渐次推出“西南诸峰”、
琅哪山、山行之路、酿泉之水,最后定格在“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这样如层层剥笋,最后亮出主景,
既准确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又给人以移步换景、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8.在滁州时:
与民同乐,在颍州时:在琴棋书画中自得其乐。
【解析】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
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给它命名的人是谁?名:命名;
(2)句意为:欧阳修被贬谪到滁州。谪:降职(远调、贬官)。
6.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述:记述;以:用。
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第一段先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点出醉翁亭坐落
在群山之中。作者纵观滁州全貌,鸟瞰群山怀抱之景。接着作者将镜头由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
林壑尤美“,醉翁亭坐落在有最美的林壑的西南诸峰之中,视野集中到最佳处。再写琅哪山“蔚然而深秀”,
点明“山秀”,照应上文的“美又写酿泉,其名字透出了泉与酒的关系,好泉酿好酒,好酒叫人醉。“醉翁
亭”的名字便暗中透出。然后写醉翁亭,“行六七里,峰回路转,有亭翼然“,照应上文“蔚然而深秀”。可看
出醉翁亭坐落在山清水秀的最佳位置上。由面到点,层层推进。语言简洁生动,层次分明,层与层间过渡
巧妙,由山而峰,由峰而泉,由泉而亭,句句相衔不着痕迹,给人完整的印象。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自
然而准确交代r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又展现了醉翁亭周围的幽美景色。为下文的活动安排r一个优美独特
的背景。
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在滁州时:【甲】文写的是作者被贬滁州的生活,“乐其乐醉能同其乐”,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
乐的思想;
在颍州时:【乙】文写作者退居颍州的生活,”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表现了取号为“六一居士''的原
因,意即在在琴棋书画中自得其乐。
【点睛】参考译文:
【甲】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
秀丽的,是琅哪山。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
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
建造这个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太守
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
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
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
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乙】欧阳修被贬谪到滁州,自号醉翁。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
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集录夏、商、
周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
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客人笑着说:“您
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居士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知道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
个名号,姑且用来标明我的乐趣罢了。”
篇目3:《湖心亭看雪》
(2023♦河南周口•统考一模)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我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
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①;
不妆散粉,点点榜②原宪③之羹。飞霰④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⑤
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选自《小窗幽记》)
【注释】①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②
梭:散开,散落。③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④霰: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⑤醪:浊酒,汁渣混合的酒。
9.下列对两个文段中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氐碘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是消失的意思,写出了西湖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B.“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是独自的意思,表现了作者对西湖雪景异乎寻常的痴迷。
C.“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的“痴”字从舟子口中说出,说明舟子理解他们的“痴”意。
D.“絮起风中”是指白霄如同柳絮一样在风中起舞,写出了雪花飘舞的美丽景象。
10.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雾淞沆硕,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H.甲文段中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12.两个文段的作者同样是赏雪,但所寄情感却不尽相同。请简要概括。
【答案】9.C10.湖面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从上到下都是白茫茫的一片。II.侧
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及舟,由舟及人,由远及近,由大及小,层次清晰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
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12.①甲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赏及
不同于众人的闲情逸趣和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也寄托『作者的故国之思。②乙文写出了作者享受自然美
景的乐趣,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和文章内容的理解。
C.有误,舟子看到的是作者和金陵人“痴”于美景,并没真正理解他们的的“痴”意;
故选C。
10.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
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本句重点词语:雾淞沆扬:冰花一片弥漫。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淞,从湖面蒸发的水汽。沆场,
白气弥漫的样子。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概。
11.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堤”、"亭”、"舟"、"人’’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作者以他准确的感受体会
到简单背后的震撼力,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及舟,由舟
及人,层次清楚地描写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捶盎然。
这样写不但丰富r文章的内涵,而且绘景写人,相映成趣,西湖的雪景因为有了人的活动,而更具生气与
魅力。
12.本题考查情感主旨。甲文“湖中人鸟声俱绝……独往湖心亭看雪'’"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等句通过写湖
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
雅情趣。“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表达/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
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
时也寄托了人生渺茫的慨叹。乙文描写雪后景色,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雪后美景的喜爱之情。“欣然一
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作者吃饱以后,随手作了一幅雪景图送给僧人的行为更是这种喜爱之情的直接
表现。本文通过写雪景,表达了文人雅士的自然之趣,流露出作者淡泊名利、超凡脱俗的内心世界和精神
追求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据此回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II,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
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云、
山、水混为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谴痕迹,•点湖心亭的轮
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我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
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
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乙
四周的树林都被积雪覆盖,登高远望看到。白雪如同柳絮一样在风中起舞,山峰积雪如同堆砌的玉,寒鸦
在城角翻匕,山中万壑都铺上了一层银色。没有树木却在飘花,片片如同苏子瞻所描绘的赤壁景色;不用
装点,散落之粉点点散开如同原宪藜羹中的梭。飞散的雪花飘入林中,强劲的回风折断竹子,徘徊其间仔
细凝视观览,以萌生奇思异想。描绘飘着雪冒出云彩的景致,呼唤松子茶茗的情景,围着火炉烤山芋,美
美地吃饱,随后画了一幅雪景,以便寄给名僧评赏。
■真题实战练
(2023•辽宁盘锦•统考中考真题)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岳阳楼记》)
【乙】
景公问晏子曰:“忠臣之行何如?”
对目:“不掩君过,谏乎前,不华®乎外。选贤进能,不私乎内。称②身就位,计能定禄。睹贤不居其
上受禄不过其量不权③居④以为行不称位以为忠。不掩贤以隐长,不刻下⑤以谀上。君在不事太子,国危
不交诸侯。顺则进,否则退,不与君行邪也。”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华:通"哗”,这里指宣扬。②称(cheng):衡量。③权:这里是计较的意思。④居:职位。⑤
刻下:对下苛刻。
1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加回的一组是()
A.然则何时而乐耶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十二章》)
B.不以物喜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C.不掩君过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不和乎内臣之妻私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1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君在不事太子,国危不交诸侯。
15.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睹贤不居其上受禄不过其量不权居以为行不称位以为忠
16.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
⑴【乙】文“顺则进”中的“进”指“”,“否则退”中的“退”指“(请用【甲】文中相
关原文回答)
(2)【乙】文中的“忠臣”具有哪些品格?(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答案】13.D14.(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一起)呢?(2)君主在位就不侍奉太子,国
家危难就不结交诸侯。15.睹贤不居其上/受禄不过其量/不权居以为行/不称位以为忠16.(1)居
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2)【乙】文中的“忠臣”具有(敢于进谏/选贤举能/有自知之明/刚正不阿/不计功名/宽以待人/忠贞不贰/洁
身自爱)的品格(写出以上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13.本题考查对一词多义的理解。
A.快乐/以……为快乐;
B.因为/凭借;
C.过失/犯过错;
D.都是“偏爱”;
故选D。
1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1)句中的“微(如果没有)、斯(这)、归(归依)”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事(侍奉,侍服)、交(结交)”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15.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
同时也可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睹贤不居其上受禄不过其量不权居以为行不称位以为忠''的意思是:
发现贤良之人不居官在他之上,接受俸禄不超过贤者的数量;安于自己现在的职位去作应作的事,尽力称
职就是忠于职守。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睹贤不居其上/受禄不过其量/不权居以为行/不称位以为忠。
16.(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乙文中“顺则进,否则退,不与君行邪也”句的意思是:君臣相得时
就立身朝廷,君臣相背时就辞官,不参与国君作邪僻不正当之事。"进''指的是立身朝廷,“退”指的是辞官。
结合中文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句可知,乙文中的“进”指的
是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乙文中的“退”指的是甲文中的“处江湖之远”。
(2)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乙文中“不掩君过,谏乎前,不华乎外”句说的是敢于进谏。“选贤进能,不
私乎内”句说的是选贤举能。“称身就位,计能定禄”“睹贤不居其上,受禄不过其量,不权居以为行,不称
位以为忠”句说的是有自知之明。“不婚贤以隐长,不刻下以谀上;君在不事太子,国危不交诸侯;顺则进,
否则退,不与君行邪也”句说的是刚正不阿,不计功名,忠贞不二,洁身自爱。据此概括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甲]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者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
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
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
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
谁一道呢?
[乙]景公问晏子说:“忠臣的行为怎么样?”
晏子回答说:“不掩饰君主的过错,劝谏于君主之前,不在外面喧哗;选拔贤人推举能人,不私下偏
向内亲;称量自身才能而居官位,计量自身才能接受俸禄;看见贤人就不居官在他之上,接受俸禄也不超
过贤人的数量;不以权力占据作为行动纲领,不称量位置高低作为忠诚;不掩盖贤人并隐瞒他们的长处,
不刻薄对待下级以谀奉上级;君主健在不侍奉太子,国家危险不结交外国诸侯;遇顺境就进身朝廷,遇逆
境就隐退,不与君主作邪恶之行。”
(2023.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哪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
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
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余为夷陵①令时,得琴一张于河南刘几,盖常琴也。后做舍人②,又得苓一张,乃越琴也。后做学士,
又得琴一张,则雷琴也。官愈高,琴愈贵,而意愈不乐。在夷陵时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琴虽
不佳,意则萧然®自释。及做舍人、字士,日奔表于尘土中,声利扰扰盈前,无复清思,琴虽佳,意则昏
杂,何由有乐?乃知在人不在器若有以自适,无弦可也。
(节选自欧阳修《书琴阮记后》)
[注]①夷陵:地名。②舍人:官名。③萧然:悠闲,潇洒。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单之蔚然而深秀者/军其旗靡
B.多之者谁/有仙则多
C.山间之朝暮也/皆朝于齐
D.余为夷陵令时/不足为外人道也
18.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琴虽不佳,意则萧然自释。
1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首段由远及近,移步换景,交代了醉翁亭的位置,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B.甲文第二段抓住景物的特征,写出了山中早晚的阴晴变化和四时之景的不同。
C.乙文中作者曾先后得到三张不同的琴,琴越来越好,作者反而越来越不快乐。
D.两篇选文都以写青山绿水为主,目的都是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20.从选文来看,欧阳修“意不在酒”、乐“不在器”,那么他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呢?请结合两篇选文筒要分
析。
【答案】17.A18.(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2)琴虽然不够好,心情却悠
闲自在。19.D20.示例1:追求山水之乐。甲文写他“在乎山水之间也”,在四时朝暮之景中获得
乐趣;乙写他在夷陵时青山绿水每日都在眼前,心情悠闲自在。
示例2:追求心灵的自由闲适。甲文写他自号"醉翁”,感叹"得之心”:乙文感慨“人不在器”,用自我调适
的方式获得心灵的满足。
【解析】1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A.都意为“向远处看”;
B.命名/出名、有名;
c.早晨人朝见;
D.担任/跟,同;
故选A«
18.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I)得:领会;寓:寄托。
(2)虽:虽然:佳:好;意:心情:萧然自释:悠闲自在。
1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D.有误,甲文通过对琅珊山优美风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乙文通过描写
作者H常生活中与琴的相关生活,抒发对安逸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写青山绿水为主”“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
无比热爱之情”不正确;
故选D。
2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作者欧阳修及文章内容来谈。
示例:我认为他追求的是山水之乐。结合甲”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
之酒也”和乙”在夷陵时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琴虽不佳,意则萧然自释”等内容可知,作者沉醉
于琅珊山秀美的自然风光中,同样在夷陵时.,面对青山绿水,每天都能心情悠闲自在。由此可见,欧阳修
“意不在酒”、乐“不在器”,他真正追求的是山水之乐。
【点睛】参考译文:
(甲)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
丽的,是琅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
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乂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
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
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喑,
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
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乙)我做夷陵县令的时候,从河南刘矶那儿得到一张琴,是张平常的琴。后来作舍人时,又得到一张琴,
是张粤琴。后来作学士时又得到一张琴,是雷琴。官做得越大,琴越高级,但是心情越不高兴。在夷陵时,
青山绿水,每天就在眼前,没有尘俗的事累人,琴虽不好,心意则畅快。等到作了舍人学士,每天奔走于
尘世俗务之间,被名声利益侵扰,再也没有清雅的思绪,琴虽好,心情则昏乱芜杂,哪里会有乐趣可言。
这才知道在人不在琴,如果心情愉快,没有弦也可以啊
(2022•江苏常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两则文言,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停。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奏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有号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
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跨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
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②,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③,缺砚一方而已。布
冬疏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甲申④以后,悠悠忽忽,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白发婆娑,犹视息人世久恐一旦造先朝露⑥,与
草木同腐。因思古人如陶渊明、徐渭等,皆自作墓铭,余亦首孥为之。甫构思,觉人与文俱不佳,辍笔者
再,虽然,尽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
(张岱《自为墓志铭》,节选)
【注释】①茶淫橘虐:喜爱品茶和下象棋。②书蠹诗魔:迷恋书籍和诗歌。③帙:本,册。④甲申:明朝
在这一年灭亡。⑤视息人世:苟活于人世。⑥潞先朝露:比喻突然死亡。
2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人鸟声俱绝(2)售得更有此人
(3)布本疏食(4)余亦烈攀为之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尽言吾之癖错,则亦可传也。
23.《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怀旧散文,表面上虽没有说孤独,但却处处让人感觉到作者的孤独。请联系同
样写于明朝灭亡后的乙文加以分析。
24.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痕’,”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取得了以少胜多、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B.“见余大喜”一句表面上写金陵人高兴,实际上也写出了张岱本人的兴奋心情。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写出了张岱贪饮,包含趣味相投、“酒逢知己干杯少”的喜悦。
D.《自为墓志铭》选段主要表达了悼己伤怀、世事消亡、感念故国的哀伤之情。
【答案】21.消失哪能穿布衣,穿麻布衣服、粗布衣服仿效、学习、借鉴22.⑴
雾气凝结成的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天上和地下全都是白色。或:冰花周围弥漫
着白气,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天上和地下全都是白色。⑵完全写下我的癖好过错,那么也是可
以记载(流传后人)的。23.①“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字,写出了作者无人陪伴的孤独。(答成“孤
高自赏“,也对)
②张岱自幼“极爱繁华”,喜欢热闹,“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因天气原因不能出门,无事可做,孤
独感顿生。
③“上下一白”言其大,“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言其小。这是个人在大自然面前因渺小而感觉到的孤
独。
④作者与“金陵客''是漂泊者的偶遇,只能“强饮三大白而别”,这是一种“天地之间皆过客''的孤独。
⑤“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作者通过独特的方式来化解故国之愁,却被“舟子”一个“痴”字戳得更
痛,这是一种不被理解的孤独.
⑥作者创作《湖心亭看雪》时,年届半百,清军南下,国破家亡,这让他感到更加的孤独。24.C
【解析】21.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
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绝:消失;
(2)句意为: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焉得:哪能;
(3)句意为:穿麻布衣服吃粗粮。布衣:穿麻布衣服:
(4)句意为:我也要仿效他们写一篇。效颦:仿效、学习、借鉴。
22.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
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I)句重点词语: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淞,从湖面蒸发的水汽;沆扬,白气弥漫的样子;上下
一白,上上下下全白。
(2)句重点词语:尽,完全;言,写下;癖错,癖好和过程;则,那么;传,流传。
2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甲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意思是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这里的“独”是独自一人的意思,既包含无人陪伴的
孤独,也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联系乙文中“少为纨绮子弟,极爱繁华''和甲文中“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内容可知,喜欢热闹的作
者,因天气原因不能出门,无事可做,顿生难以排遣的孤独感;
联系甲文中“雾淞沆碰,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
粒而已”的内容可知,,“上下一白"之“一''字,是状其混茫难辨,使人惟觉其大;而“一痕”“一点”“一芥”之‘'一”
字,则是状其依稀可辨,使人惟觉其小。作者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对比鲜明,抒发了作者在大自然面前因
渺小而感觉到的孤独;
联系甲文中“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的内容可知,作者与“金陵客”
的相见,是漂泊者的偶遇,只能“强饮三大白而别”,体现出一种“天地之间皆过客''的孤独;
联系甲文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的内容可知,借舟子之口,点出一个“痴”字;又以相公之“痴”
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相浸染,把一个“痴”字写透。所谓“痴似相公”,并非减损相公之“痴”,而是以同
调来映衬相公之"痴"喃喃”二字,形容舟子自言自语、大惑不解之状,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种地方,
也正是作者的得意处和感慨处。文情荡漾,余味无穷。痴字表明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
寂的独特个性;
联系甲文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可知,暗示作者的“不同常人”,结合乙文“年至五十,国破家亡,
避迹山居'’更有繁华落尽后的孤独之感。
2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
C.“写出了张岱贪饮,包含趣味相投、,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有误,“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意思是我尽力
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既是“尽力”,便未表现出“贪饮”,作者与“金陵客''的相见,是漂泊者的
偶遇,只能“强饮三大白而别”,体现出一种‘‘天地之间皆过客”的孤独。由此可知也没有“酒逢知己千杯少”
的喜悦;
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崇祯五年卜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
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
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
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
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
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
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乙
蜀人张岱,号陶庵。年少时候是纨绮子弟,十分爱繁华的场所,喜欢住漂亮的房子,爱穿鲜艳华丽的
衣裳,经常吃美食,骑骏马,家里装饰华丽的灯饰,爱观看烟火,喜欢唱戏,喜欢声乐,懂古董,喜欢前
花养鸟,并且沉溺于喝茶下象棋,对作诗读书着魔,忙忙碌碌大半生,全部都成了泡影成了梦幻。
五十岁的时候,国破家亡(明朝),隐居在山里躲避战乱,所剩下的只有烂床、破茶几、坏的铜鼎、
弹不了的琴,和几本残旧不堪的书、缺角的砚一块而己。穿麻布衣吃素食,经常断粮。想想二十年前,筒
直就是两个世界一样。
甲申年之后,我悠闲懒散,神志恍惚,既不能寻死,又不能维持生活,白发盘绕,仍然在人世间苟全
活命。只怕有朝一日突然去世,象草木一样腐烂,因为想到古人如陶潜、徐渭都自己写作墓志铭,我也仿
效他们写一篇。刚想提笔构思,又觉得自己为人与文笔都不是很好,于是再三的拿起放下笔(思考)。即
使如此,只是说一下我的癖好习惯,则是可以记载的。
・重难创新练
(2023•山西•山西实验中学校考模拟预测)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寒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
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
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橘倾楫摧,薄
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
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
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5.字正腔圆读字音。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奉然未勒归无计(2)一碧万坝
26.活用迁移辨词义。下列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千惮里重岩叠蝉B.人不享夙兴夜军
C.得无导乎大同小昇D.把酒顺风身烦其境
27.理解内容明其义。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8.乐学善思悟写法。比较阅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相关句子批注
《渔家傲•秋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从①____和视觉角度描摹出一幅肃杀苍凉、雄浑冷峻的②_
思》长烟落日孤城闭图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从③____和时间的角度,写尽了洞庭湖气势宏大、水面宽阔、
《岳阳楼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千变万化的景象。其中“衔远山,吞长江”运用了拟人和④―
记》(节选)
万千的修辞手法
【答案】25.(1)ydn(2)qlng26.D27.(1)这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
(2)(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28.听觉边塞(风光)空
间对偶
【解析】25.本题考查字音。
(1)燕然——yanran,典故“燕然勒功”,典出《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窦宪》,东汉窦宪破北匈奴,
登燕然山,刻石记功,后以“燕然勒功”,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
(2)-碧万顷——yTbiwanqing,形容青绿无际。
2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A.嶂:都是形容高险像屏障的山:
B.寐:都是指睡觉;
C.异:都是指不同;
D.临:面对/到;
故选D。
27.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
我们在翻译句子的时候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
汉语语序疏通,如遇到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重点词:止匕这;大观,雄伟的景象。注意这是判断句,可译为“这是……
(2)重点词:心旷神怡,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宠,光荣;辱,屈辱;偕,一起,都。
28.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根据《渔家傲・秋思》"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可知,其意思是:号角连连,马嘶风号,
万千层峦叠峰里,云雾弥漫,夕阳西下,天际一片橘黄,孤城紧闭。可见,“四面边声”是听觉,“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是视觉;这是是从听觉和视觉上描写景物,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风光
图;
根据《岳阳楼记》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可知,其意思是: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
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衔远山,吞长江”这是从空间的角度,且运用拟人和夸张、对偶的修
辞手法,把洞庭湖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
【点睛】参考译文
《岳阳楼记(节选)》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
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
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
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儿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
形体:商人和旅客(-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
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
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
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
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2023•山西忻州•统考模拟预测)从古至今,文人墨客,面对人生低谷,总能“乐在其中"传承古典'’社团
带领我们穿越时空,以文会友,与古人同乐。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叫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
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垠,为屿,为崛,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
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
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
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29.读“乐”,感受音韵美。请选出与“宴酣之乐''中"乐''的读音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A.鼓乐喧天B.乐善好施C.乐在其中D.喜闻乐见
30.译“乐”,理解内容美。请完成下列句子的翻译。
(1)心乐之。伐竹取道。
翻译:o砍伐竹子开辟道路。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翻译:,,是太守喝醉了。
31.悟“乐”,体会情感美。请结合语句,分别说说两位作者乐在何处。
32.学“乐”,寻找生活美。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不顺,结合下面的材料,说说我们应该如何走出人生
低谷,寻找生活之“乐
材料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材料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答案】29.C30.(1)我的心里为之高兴(2)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
在众人中间31.柳宗元的乐是见到了小石潭的景色而短暂忘忧,所以隔竹、闻水、赏鱼便会“心乐之”,
便会“似与游者相乐“,是赏景之乐,有隐居之意,不如说是苦中作乐,自我调侃。欧阳修的乐是寄情山水,
因“众宾欢也''而"醉能同其乐”,他的乐是积极向上、内心旷达之乐。32.遇到人生低谷,我们应该如
苏轼一样,即使手足分离,也能乐观地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如王勃一样,即使好
友被贬,一别两难,也能写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恳挚慰勉。可见,快乐的心态是走出人生低谷
的一剂良药,是打开生活之“乐”的一把钥匙。
【解析】29.此题考查词语的读音和意义。
“宴酣之乐''的意思是“宴中欢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会采买蛋糕卡合同3篇
- 教育图书购销合同
- 政府委托采购合同的变更3篇
- 教育宣传单设计印刷合同3篇
- 教育机构绿化养护合同3篇
- 提前解除租房合同范本3篇
- 教育培训行业工作协议3篇
- 工业园租赁合同格式打印打印生成3篇
- 排水招投标解析3篇
- 文明建设责任书3篇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测试卷含答案(新)
- 第24课《穿井得一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提高吸入剂使用正确率品管圈成果汇报
- 16J914-1 公用建筑卫生间
- XX集团公司“揭榜挂帅”实施办法
- 小学少先队活动课赣教三年级上册主题一唱响嘹亮的队歌勇敢前进
- 《穿井得一人》《桑中生李》阅读练习及答案
- “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工作自查报告
- (3)110KV配电装置安装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评定表1
- 课程设计之年产90000吨丙酮水连续精馏塔的设计
- 餐饮前台餐具与杂件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