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地理交通易错突破(4大易错)考试易错题 (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高考地理交通易错突破(4大易错)考试易错题 (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高考地理交通易错突破(4大易错)考试易错题 (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高考地理交通易错突破(4大易错)考试易错题 (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高考地理交通易错突破(4大易错)考试易错题 (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材料

专题10交通提分突破

01易错归纳

02易错剖析

易错典题

错因分析

防错要诀

变式题练

03易错通关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考查频率有所增加,尤其是新高考地区考

查频率较高。在解答此类题目时,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是考生丢分比较多的部分,考生应明

确社会经济的需求是决定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

易错点01交通运输线(网)布局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易错点02交通运输布局一般原则及其发展方向

易错点03交通运输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易错点04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易错点01交通运输线(网)布局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易错典题<<

(2023•广东•高考)进入21世纪,长江下游跨江桥隧建设发展迅速。有研究统计,2000年长江下游公

路跨江桥隧通道仅4条,2008年为9条,2016年增至17条。图示意这三个年份长江下游两岸部分市县距

江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的车辆,到达对岸所需平均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高考材料

1.与2000—2008年相比,2008—2016年期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量

均表现为()

A.大幅增加B.保持不变C.略有增加D.有所减少

2.由图中信息可判断,长江下游南岸市县比北岸市县()

A.公路网更完善B.车流量更大

C.人口更为稠密D.河网更密集

【答案】LD2.A

【解析】L读图可知,2000-2008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时间都约

为2小时,属于大幅减少,2008-2016年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时间均不足0.5小

时,因此2008-2016年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缩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读图可知,长江下游南岸2000年、2008年及2016年距江岸相同距离的平均跨江时间均比北岸略短。影

响车辆跨江耗时的原因有路程、通行速度等。由材料可知,南北岸跨江直线距离相同,南岸跨江耗时比北

岸耗时短,可推知跨江耗时的影响因素为通行速度,公路网的完善有利于车辆的快速通行,从而缩短跨江

通行时间,A正确;车道情况相同的条件下,车流量越大,通行速度越慢,B错误;人口分布越稠密,通行

需求越大,车流量越大,跨江通行时间应较慢,C错误;河网密集状况主要影响水路运输,不影响陆路交通,

D错误。故选A。

"错因分析《

第1小问考生易因没有看懂图表而导致错误;第2小问考查经济因素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从图表中可以看出

南岸总体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较北岸较短,结合长江两岸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可知南岸地区经

济略高于北岸,可推知南岸公路网更为完善,考生如若不能结合实际的经济的发展状况,则容易导致错误。

"防错要诀<<

一、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分析

高考材料

1.自然因素:

(1)地形:

①平原:平原地形对线路的限制少,选线时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线路与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

②山地: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区,在陡坡上呈“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

(2)水文: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减少桥涵总长度。

(3)地质:注意避开断层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特别是在开凿隧道时,要选择背斜构造,避开断层和向

斜构造。

(4)气候:注意沿线暴雨、大风等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和积雪的厚度。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

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设计。

2.人文因素:

(1)经济: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国道干线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

济点;省道等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出行需要为主,尽量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

头等。

(2)社会: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

(3)技术:克服不利的自然因素,充分发挥先进科技的突出作用。

二、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

1.港口:

(1)自然因素:水域条件要利于航行、停泊;筑港条件影响港口的规划建设;平原地形利于港口平面布置,

但航道容易淤积。

(2)经济、社会、技术因素:腹地条件和城市依托影响较大。另外还需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高效率的运作服

务。

(3)选址要求:河港:河宽水深,位于或靠近城市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背风、避浪、水深的海湾

且交通便利的地方。

2.汽车站:

(1)自然因素: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势开阔平坦,位置适宜。

(2)经济、社会、技术因素: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3)选址要求: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联系的地点。

3.航空港:

(1)自然因素: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

(2)经济、社会、技术因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集中地区的城市外围最为有利。

高考材料

(3)选址要求:地形开阔平坦,坡度适当;晴天较多;地势较高,距城市较远但交通便利的地方。

►►变式题练<<

(2023上・浙江温州•高二校联考期中)高铁双向客流密度达2500万人次/年以上时才能采用350公里/h

的标准。高铁速度越快,耗电量越高。成贵高铁起于成都市,止于贵阳市,桥隧比高,且跨越河段大桥桥

墩采用不涉水技术。下图为成贵高铁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成贵高铁桥隧比例高主要原因()

A.尽量达到350公里时的标准B.缩短成都和贵阳的空间距离

C.减少傍山路段保证运营安全D.沿线城市的交通条件差

2.修建成贵高铁的决定性因素()

A.社会经济B.技术水平C.地势起伏D.气候状况

【答案】1.C2.A

【解析】1.成都与贵阳之间以山地丘陵为主,多喀斯特地貌,地质地形复杂多样,地表崎岖不平,修建桥

隧能够减缓线路坡度,并减少较高风险的傍山路段,保障运行安全,C正确。高铁双向客流密度达2500万

人次/年以上时,才能采用350公里/h的标准,因此高铁速度是由客流量决定的,而不是桥隧比例,A错误。

线路已经确定,桥隧比例高并不会缩短线路距离。B错误。沿线城市的交通条件与高铁建设无关,D错误。

故选C。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铁路修建的主要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因素一决定因素,自然因素一制约区素,科

技因素一保障因素。故选A。

(2023•广东•模拟预测)立交桥在城市公路交通中占有重要地位。连接立交桥正线,专门用于转弯的单

高考材料

向道路称为匝道。根据匝道形态及空间组合的差异,可以将立交桥分为苜蓿叶式、菱形、X形、涡轮式等

类型(见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在城市快速干道和次干道的交叉口最适合修建()

A.苜蓿叶式立交桥B.菱形立交桥C.X形立交桥D.涡轮式立交桥

4.在城市核心区将平交路口改建为苜蓿叶式立交桥时,四个方位往往不对称,部分方位的匝道形态被“压

扁”(缩小转弯半径),这主要体现出()

A.通行高效性B.交通等级性C.生态优先性D.空间受限性

【答案】3.B4.D

【解析】3.由图可知,车辆在菱形立交桥上中间无实线部分可以实现左转,左转车辆会对直行车辆产生一

定干扰,所以桥上应为车流量不大的次干道,桥下为快速干道,菱形立交桥主要功能是保障快速干道的正

常通行,而车辆在另外几种立交桥上行驶时互相不会造成干扰,适合布局在等级相同的两条道路交叉口。

故选B。

4.城市核心区往往用地空间紧张,路口周边多高大建筑,将平交路口改建为苜蓿叶式立交桥,由于四个方

位的匝道占地面积较大,某些方位可能存在空间受限的情况,匝道形态会被‘压扁",D正确;结合生活常识

可知,立交桥匝道往往会限速,这主要是为了保障行车的安全,匝道转弯半径缩小并不会提升车速,因此

对提高通行效率的作用不大,排除A;苜蓿叶式立交桥匝道形态变化与道路等级、生态环境关系不大,排

除B、Co故本题选D。

易错点02交通运输布局一般原则及其发展方向

►►易错典题<<

(2023•湖南•高考)港口地域组合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诸多港口长期相互作用。形成具有某种分布格

局、结构形式和功能类型的组合。下图示意海岛港口地域组合演变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高考材料

•岛域r1岛际区域岛际轴线

i.海岛港口地域组合演变阶段的顺序是()

A.④①③②B.②④③①C.②④①③D,④②③①

2.图中④示意的阶段,岛域内港口()

A.功能尚未出现分化B.腹地界线较清晰

C,分布格局趋向集中D.演化出不同等级

【答案】1.B2.D

【解析】1.材料信息表明,港口地域组合是诸多港口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地域组合。诸多港口长期相互作

用一般会加强区域内港口的联系,使得地域组合状态由简单到复杂发展演变。读图可知,②阶段为单岛单

个港口,④阶段为单岛多个港口,③阶段为双岛多个港口,①阶段为双岛与陆域联成一体,大致由结构简

单到复杂演变,因此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2.读图可知,②阶段的单一港口,到了④阶段岛域内出现了不同等级的两个港口,因此D正确;图中显

示,④阶段岛域出现了不同等级的两个港口,从港口之间客货流方向来看,岛域内港口的功能可能发生了

分化,A错误;从港口之间客货流方向来看,岛域内两个港口的腹地有重叠交错,腹地界线并不清晰,B错

误;岛域内由单一港口发展为两个港口,且背向布局,因此分布格局不是趋向集中,C错误。故选D。

"错因分析《

本题组第1小问涉及交通布局依据运输需求的原则,是一道排序题,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海岛经济的

发展,与海港相关的地理要素越来越多,此类题目考生最易出错。第2小问从图中可以看出出现了两个港口,

且大小不一,因此D选项的演化出不同等级符合题意。考生易凭借区域发展阶段误选A选项。

"防错要诀<<

交通运输布局的原则

高考材料

(1)依据运输需求:运输方式和交通线、站的选择、标准,以及交通运输网的密度等,都应依据运输需求

而定。

(2)适度超前:设计标准要满足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但标准过高会造成浪费。

(3)因地制宜: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以及设计标准等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

(4)尽量少占土地:交通线、站布局应尽量少占土地,尤其是耕地。

(5)发挥综合运输优势:利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做好转运和衔接,形成立体、系统的交通运输网。

►►变式题练<<

(2023•广西玉林•一模)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地区铁路线分布,该地区铁路运输历史悠久,铁路线密集,

电气化铁路少,近年当地政府仍保留大量老式内燃机绿皮车。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铁路修建早期以货运为主,推测其运输的主要货物是()

A.原油B.煤矿C.谷物D.木材

2.当地电气化铁路少,近年仍保留大量老式内燃机绿皮车的主要原因为()

A.方便山区群众低成本出行B.冻土路基不宜修建电气化铁路

C.电气化铁路修建技术不足D.打造内燃机绿皮火车旅游名片

【答案】LD2.A

【解析】L读图可知,图中铁路主要分布于山谷地区,道路稠密且支线众多,煤和石油的开采集中在少数

几个作业区,不需要稠密的路网,AB错误;谷物的收获、运输有明显的季节性,设铁路运输专线成本高,

C错误:木材是东北重要的资源,在山区分布面积广,稠密的铁路运输线路有利于将山区里的木材运送出来,

D正确。故选D。

2.读图可知,区域等高线为500m以上,主要位于东北山区地区,目前进行森林保护,难以修建电气化铁

路,铁路仍然是当地主要的交通工具,适合用于解决当地人民的短途运输需要,A正确;电气化铁路的车

组在运行过程中,释放热量少,比内燃机更适用于冻土路基,B错误;目前我国铁路修建技术世界领先,技

高考材料

术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突破,C错误;只依靠内燃机绿皮火车难以发展旅游业,D错误。故选A。

(2023•广东茂名•模拟预测)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家用汽车普及,我国区域公路干线(国道或

省道)在经过平原地区县城时,一般经历从穿城到绕城的变化。下图示意经过某县城的国道布局变化,其

中新国道建成通车后,旧国道转为城市道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国道

城市道路

比例尺035

3.该县城后来修建新国道,主要是由于旧国道()

①车流量过大②叉路口过多③等级过低④路面破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近十几年来,该县城城区建设用地主要扩展方向是()

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

【答案】3.A4.C

【解析】3.旧国道穿城而过,对城镇内部交通影响较大,造成车流量较大,与城内各种道路形成交叉口,

路口过多,容易产生拥堵,①②符合题意;国道等级较高,③错误;旧国道路面破旧可以选择维护,说明

修建新国道不是由于旧国道路面破旧,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根据新国道与旧国道的位置关系可知,新国道处在旧国道的西北方向,说明该县城城区建设用地主要扩

展方向是西北,C正确,ABD错误。故选C。

易错点03交通运输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易错典题V<

(2022•浙江•高考)我国某都市西南轨道交通市郊线(从街道1到街道7)周边用地开发较晚,目前主

要以居住用地和部分教育及工业用地为主。下图为该轨道交通运行初期和运行五年后沿线街道人口规模分

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高考材料

单位:万人

□都市核心区□都市边缘区

1.该轨道交通市郊线辐射的街道中()

A.核心区沿线街道的人口增长速度放缓B.边缘区沿线街道人口分布差异性增大

C.边缘区各街道人口向市郊线沿线集聚D.接近市郊线终点的区域人口规模扩大

2.该轨道交通市郊线开通对边缘区整体的影响是()

A.就业空间集中现象减弱B.行政服务功能变化显著

C.购物空间集中现象增强D.居住用地空间更加集中

【答案】1.C2.A

【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运行五年后核心区人口规模远大于运行初期人口规模,核心区沿线街道的

人口增长速度加快,A选项错误;运行五年后边缘区沿线人口分布差异小于运行初期,B选项错误;根据材

料信息可知,边缘区以居住用地、教育及工业用地为主,随着市郊线的建成,市郊线沿线地区交通通达度

提高,边缘区人口向市郊线沿线集聚,C选项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接近市郊线终点的区域人口规模减

小,D选项错误。所以选C。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市郊线运行五年后,边缘区市郊线沿线地区人口规模空间差异减小,就业的空间集

中现象减弱,A选项正确;没有体现行政服务功能的相关信息,B选项错误;边缘区市郊线沿线地区人口规

模空间差异减小,购物空间集中现象减弱,C现象错误;边缘区人口的空间部分差异减小,导致居住地空间

分布更加分散,D选项错误,所以选A。

"错因分析<<

本题组考查交通运输线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市郊线运行五年后,都市核心区人口规

模增大,边缘区人口规模减小且差异减小。考生易在第2小问易出错,主要原因为误以为人口向核心区集中,

高考材料

错选C选项的购物空间集中现象增强或D选项的居住用地空间更加集中,而实际情况应是轨道交通方便了人

们的出行,故购物空间集中现象应该减弱而不是增强,而对居住用地空间分布影响不是很大,同样因为交

通的便利使得人们出行更方便快捷,对上班的空间限制减弱,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

►►防错要诀《

1.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聚落分布和空间形态的影响

阿丽交通运输回——I聚落,布I--------1聚落形出变化I

-----------------1---------------1r-------'-------1

厂|水运

r—L,H■]沿江、河、湖泊分布4~H条带状|

[WHr^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I___________

I'~~|陆运Hd道路交会处发展为城市卜4d团块状I

/一1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I।沿交通轴发展,

I近代H铁路、而]~~|沿铁路、公路分社-聚落多发展成

星状形态

沿主要交通多方向分散扩展,

I现代H综合应新

干线分布形态更多、更灵活

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运输

【拓展】河流运输功能与城市的分布

城市区位区位优势举例

河运的起点河流上游水道太窄或有瀑布、急流等水运

赣州

或终点障碍的地方,货物在此转运

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有大量人流、

沿河河流交汇处宜宾、重庆、武汉

物流在此集散、中转

设城

上可与河流相通,下可转向海外,河海联

河口处上海、广州、加尔各答

运便利

过河点位置水陆交通便利,人流、物流集中伦敦、布达佩斯、金边

►►变式题练<<

(2023•广东•模拟预测)怀化市位于湖南省西部,下图示意1949—2007年怀化市城市用地空间扩展过

程。完成下面小题。

高考材料

1.影响怀化市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①气候②河流③地形④土壤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铁路对怀化市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的影响是()

A.对工业用地分布影响较小B.严重限制城市向外扩展

C.既有带动作用,又有分割作用D.带动居住用地向郊区扩展

【答案】1.B2.C

【解析】1.某一城市的气候和土壤在区域分布方面的差异较小,对城市用地空间扩展影响不大,①④错误;

读图可知,新增城市用地主要沿河流和交通线分布,②正确;怀化市位于湖南省西部,由所学知识可知该

地多山地丘陵,城市用地空间扩展受地形限制较大,③正确。综上所述,②③正确,故选B。

2.1949—2007年,随着怀化市经济的发展,当地人口增多,城市用地空间沿着铁路、河流向外围扩展,城

区面积扩大。铁路对城市用地空间扩展既有带动作用,又有分割作用,B错误,C正确;铁路分布对工业布

局影响较大,A错误;铁路主要影响城市的对外联系,对居住用地向郊区扩展的影响很小,D错误。故选

Co

(2023•江苏苏州•模拟预测)南方丝绸之路是古代从成都始发,穿越中国西南腹地,经云南跨越缅甸,

直至欧洲的一条商道。沿线古村镇作为物资生产(或商贸集散地)直接参与到线路形成与演化进程。图切南

方丝绸之路四川段沿线古村镇分布的地形地貌环境特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高考材料

3.南方丝绸之路四川段沿线古村镇主要分布地区()

A.水路交通运输为主体B.自然灾害发生频次高

C.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低D.村镇聚落经济联系弱

4.南方丝绸之路四川段沿线,分布于大起伏、中高海拔山地地区的典型古村镇空间结构是()

【答案】3.C4.D

【解析】3.据坡度统计图可知,古村镇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区,而海拔较高、地势起伏度较大的地区

古村镇分布数量较少,据所学知识可知,平原和丘陵地区海拔较低,相对地势起伏和缓,适宜古村镇的建

设,这些地区地势起伏和缓,便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低,C正确;该段线路地势起伏较

大,河流流速快,不利于航运,主要的交通运输还是依赖陆路运输,A错误;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地处易

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但古村镇地区地势起伏较和缓,相关自然灾害发生频率不高,B错误;这些

古村镇是南方丝绸之路的沿线村镇,古村镇作为物资生产或商贸集散地,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较强,D错

误。故选C。

4.根据地形起伏度和海拔图综合读图可知,大起伏、中高海拔山地地区的典型古村镇的数量很少,这是因

为中高海拔处土壤肥力低下,古代主要以农业为主,所以相关村镇较少,另外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交通线

也不易建立,所以交通线稀疏,四个选项中D选项图中古村镇聚落数量少,且交通线单一,符合题意,D

正确;ABC选项图中的古村镇数量多,交通线相对复杂,不符合大起伏、中高海拔山地地区古村镇分布及

交通线分布特征,ABC错误。故选D。

高考材料

易错点04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易错典题V<

(2023•江苏•高考)目前,江苏省13个设区市实现了高铁(各类型动车组)市市相通。下图为“江苏省

高铁线路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江苏省高铁选线途经哪些城市,常有多种优选方案,其原因最可能是()

A.替代交通方式多样B.城市等级体系完善

C.人口流动方向多变D.城市发展比较均衡

2.徐州至苏州的高铁线基本与京杭运河走向一致,主要考虑的是()

A.已有城市分布格局的影响B.能够避开大型湖泊的影响

C.京杭运河对铁路工程影响D.利于铁路与京杭运河联运

3.未来构建覆盖更广的江苏全域高铁网,其主要目的是()

A.降低物流运输成本B.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C.加快乡村城镇化进程D.促进区域发展一体化

【答案】1.D2.A3.D

【解析】1.江苏省高铁选线常有多种优选方案,说明不同选线差异较小,主要原因是江苏整体经济发展水

平较高,城市发展比较均衡,D正确;高铁的替代交通方式较少,A错误;城市等级体系完善不是影响高

铁线路差异较小的原因,B错误;人口流动方向对于高铁线路选址影响较小,C错误。所以选D。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京杭运河沿岸地区城市较多,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大,所以徐州至苏州的高铁线基本

与京杭运河走向一致,A正确;避开大型湖泊的影响不一定要与京杭运河走向一致,B错误;京杭运河对铁

高考材料

路工程影响较小,C错误;高铁与京杭运河联运程度较低,D错误。所以选A。

3.构建覆盖更广的江苏全域高铁网,可以提高江苏省不同区域之间的交通通达度,便于资金、人才等生产

要素在省内的流通,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D正确;高铁一般不承担货运职能,A错误;构建覆盖更广的

江苏全域高铁网对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影响较小,B错误;构建覆盖更广的江苏全域高铁网对于乡村城镇化

进程影响较小,C错误。所以选D。

讣错因分析<<

本题组第3小问涉及交通运输网的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本题干扰较大,A选项易错的原因为考生误

将铁路运输网的完善与高铁运输网的完善混为一谈,实际上高铁运输网的完善可以提高运输效率,但运费

要高于普通铁路。B选项考生易误将优化产业结构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混为一谈,实际上高铁运输网对城市

内部空间结构影响不大。C选项考生易误将高铁运输网络的完善可以促进乡村的发展与乡村城市化混为一谈,

乡村振兴不等于乡村城镇化,实际上也不提倡乡村城镇化。正确选项应该为D选项促进区域发展一体化。

"防错要诀<<

1.交通运输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产品、设备、劳动力等要素合理流动,实现空间上的优化配置。

2.便捷的交通运输缩短了不同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使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可以辐射其他区域,甚至世界

各地,从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3.发展交通运输,可以直接拉动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4.“一带一路”倡议:公路、铁路、航空、水路、油气管道,以及电网、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

5.交通线建设的意义

⑴对交通:①缓解交通运输压力;②缩短运输距离,减少运营时间,提高运输效率;③合理布局交通线,

完善交通网。

(2)对经济:①促进沿线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②加快商品流通,促进沿线商业、旅游业发展;③加

强区域经济文化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④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⑶对社会: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加就

业机会。

►►变式题练<<

(2023•山西・校联考模拟预测)由于速度、票价、合理运距等技术经济特征和网络布局等差异,我国高

速铁路(简称“高铁”)与普通速度铁路(简称‘普铁")承载了差异化的空间运输联系。由于高铁和普铁技术、

经济特征的差异化(包括高铁与普铁铁路系统检修的时段差异),二者得以在经济发达地区共存,同时也导

高考材料

致旅客出行需求的差异化更显著。下表示意2019年中国高铁与普铁网络空间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高铁网络普铁网络

地区

客运服务城市数客运服务

城市数量/个占比/%占比/%占比/%占比/%

能力量/个能力

东部7937.097640551.978830.455029139.08

中部8138.034898133.3111339.105301541.20

西部5324.882163814.728830.452537719.72

全国213100.00147024100.00289100.00128683100.00

1.与普铁网络相比,高铁网络()

A.城市服务更具均衡性B.三大地区城市占比差异小

C.中部城市数量差异最小D.与经济发展格局耦合性更好

2.高铁和普铁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共存,主要是因为普铁()

A.适合短途运输B.距离衰减率显著C.平均运距较长D.能满足夜间出行

【答案】LD2.D

【解析】L高铁网络的建设主要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格局的契合性更好,D正确;普铁网络

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服务城市,因此普铁网络的城市服务更具均衡性,A错误;由表中信息可知,与普铁网

络相比,高铁网络的三大地区城市占比差异较大,B错误:由表中信息可知,普铁网络与高铁网络的差异表

现为东部城市数量差异最小,C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高铁因夜间乘客数量少、动卧车的数量非常少,且需要每天进行日常检查维修和保养,造成高铁夜间不

运行,因此高铁和普铁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共存,主要是因为普铁能满足夜间出行,D正确;高铁运行速

度快,运行时间短,短途和长途旅行均有优势,普铁运行速度慢,但能满足夜间出行,这是普铁运行的主

要优势,距离衰减率和平均运距都不能直接体现普铁的优势,不是其与高铁并存的主要原因,ABC错误。

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3•浙江•模拟预测)下图为高铁站与城市的区位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高考材料

3.与城区站、新城站相比,中心站运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用地成本较高B.列车通行时间长C.受周围环境影响大D.人员疏散压力大

4.布局新城站的有利影响是()

A.提升货物疏散效率B.提高城市行政等级

C.促进区域协同发展D.减少对土地的占用

【答案】3.D4.C

【解析】3.根据中心站的布局位置可知,其位于城市中心区内,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密度较高,因此中心站

在人员疏散方面的压力较大,D正确;用地成本是中心站建设过程中主要考虑的问题,运营过程中对用地

成本的考虑较少,A错误;列车通行时间与站点位置的设置关系不大,B错误;中心站在运营过程中受周围

环境的影响不大,相反,由于中心站位于城市中心区内,其对附近居民的影响较大,C错误。所以选D。

4.据图可知,新城站的布局有利于降低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同时能够促进站点周围地区的城镇化发展,

促进区域协同发展,C正确;当前我国高铁在货运方面的运用较少,A错误;高铁站点位置的选取与城市行

政等级关系不大,B错误;结合生活常识可知,远离城市中心区的高铁站点往往占地面积较大,D错误。所

以选C。

一、选择题

(2023上•辽宁朝阳•高三建平县实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中老铁路是泛亚铁路中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我国昆明至老挝万象,全线桥醒总长736.281km,桥隧比达71.1%。其中昆明至西双版纳段(北段)采用

双线方案,而西双版纳至万象段(南段)采用单线方案。完成下面小题。

高考材料

国界线

铁路

河流

I.中老铁路南、北段单、双线选择不同,主要原因是()

A.南段地质条件复杂B.北段运输需求大

C.南段生态环境脆弱D.北段建设成本低

2.中老铁路桥隧比高的有利影响是()

A.避免生态破坏B.降低建设成本C.保持铁路美观D.提高运输效率

【答案】1.B2.D

【解析】1.交通建设的决定性因是社会经济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昆明至西双版纳段(北段)运输需

求大,单线不能满足运输需求,所以选择双线方案,而西双版纳至万象段(南段)运输需求较小,单线就

能满足运输需求,所以采用单线方案,B正确;地形、地质、河流、生态环境是交通建设的基础,主要影响

建设成本,不是决定性因素,A、C、D错误。故选B。

2.据所学知识可知,中老铁路沿线地区自然环境多样,生态脆弱区较多,为了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桥

隧较多,沿线穿越横断山区,地势起伏较大,桥隧较多,该地河流众多,需要跨越河流较多,桥梁较多。

由此可知,桥隧可以减少而不是免生态破坏,A错误;桥隧会增加建设成本,B错误;桥隧与保持铁路美观

无关,C错误;跨越山河时,桥隧可以使铁路线平直,提高运输效率,D正确。故选D。

(2023上•河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陕西省交通构成是以铁路为骨架,公路为网络,水运、管道为

辅助,航空运输为补充的交通运输体系。目前拥有五个民用机场(见下图),已形成“一枢纽四支线”的机场

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高考材料

3.陕西省“一枢纽四支线''中的“一枢纽”指的是()

A.延安南泥湾机场B.西安咸阳机场

C.榆林榆阳机场D.汉中城固机场

4.今后,陕西省地级市都将建有机场,反映出陕西省()

①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②陆路交通欠发达③地形复杂,地势崎岖④经济活力不断增强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3.B4.D

【解析】3.西安市为陕西省省会城市,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位居全省第一,与省内、省外以及国外城市机

场之间有航空运输线相连,成为陕西省的枢纽机场,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陕西省是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点省份,因而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①正确。由材料

“陕西省交通构成是以铁路为骨架,公路为网络,水运、管道为输助,航空运输为补充的交通运输体系”可知,

陕西省的铁路、公路交通网络不断完善,陆路交通不断发展,②错误。航空机场占地少,对地形的依赖性

较小,③错误。经济活力的不断增强,离不开与国际、国内各地密切的联系,各地级市急需运输效率高的

航空运输,④正确。D正确。故选D。

(2022上•浙江宁波•高二余姚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是我国首座公铁两用跨海大桥,是

福州一平潭铁路、长乐一平潭高速公路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堪称“中国施工难度最大的公铁两用跨海桥梁”。

上层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下层为双线高铁。下图为福平铁路和公铁大桥示意图。完成问题。

高考材料

5.平潭海峡自然条件恶劣,大桥工程建设难度巨大,主要原因是()

A.断层发育B.地震频发C.阴雨天多D.风大浪高

6.大桥开通运营后()

①促进海峡两岸经贸合作②减少平潭对外通勤时间

③缩短福州平潭空间距离④提高平潭海峡通航能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5.D6.A

【分析】5.结合所学知识,平潭海峡上修建大桥工程,连通岛屿与陆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所以多大风导

致多大浪,影响桥梁建设,D正确;在修建桥梁等大型工程时往往会避开断层等地质活动多发区,A错误;

我国东南沿海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会影响桥梁的安全,但不可能在桥梁修建过程中一直发生地震,

B错误;阴雨天会影响大桥的修建,但不是影响大桥修建的主要困难,C错误。故选D。

6.结合所学知识,大桥开通运营后,与台湾之间的交通运营会更加方便,①正确,有了大桥之后,提升通

行效率,平潭对外的通勤时间会缩短,②正确;大桥开通后,福州与平潭的通勤效率提升,但两者的空间距

离保持不变,③错误,海峡上面横跨大桥对海峡的船只通行会有影响,不能提高通航能力,④错误。综上

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3上•辽宁•高三东北育才学校校考阶段练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基建能力获得了巨大的进步,

建造了众多高难度的世界级桥梁,我国南方某山地中的大桥即是其中一座(如下图所示)。该桥主跨380米,

是世界上唯——座规模庞大的高墩大跨四塔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要桥墩呈独特的小蛮腰”造型,同一桥

墩下的地下承重桩多达34根且长度不等,桩长度差值最大可达58米。读下图,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

题。

高考材料

110°120°

30°

20°

7.该大桥主桥墩承重桩桩差极大,是因为()

A.地下基岩起伏不平B.地表高低起伏不平

C.建造难度各不相同D.永久冻土反复冻融

8.相对国内传统桥塔造型的H形和A形,“小蛮腰”造型主要是()

A.节省建筑材料B.减小建造难度C.力求线型美观D.增加坚固程度

【答案】7.A8.D

【解析】7.该大桥是湖南郴州赤石特大桥,施工过程中,由于基岩起伏不平,同一承台下34根桩最大桩

长差达58米,创世界桥梁史上同一承台下群桩最大桩长差,A正确;桥墩需要打在基岩上,与地表起伏关

系不大,B错误;大桥主桥墩在同一区域建设,建造难度相差不大,C错误;该桥位于亚热带地区,地表没

有永久冻土,D错误。故选A。

8.小蛮腰是力与美的结合,不但线形美观,而且刚度增加,保证坚固程度,D正确;“小蛮腰”造型不能降

低桥墩自重,A错误;“小蛮腰”造型要求更高,增加了建造难度,B错误;力求线型美观不是“小蛮腰”造型

的主要目的,坚固耐用才是最重要,C错误。故选D。

(2023•四川成都•石室中学校考一模)2022年12月26日早上8时05分,成昆铁路复线成都至西昌首

趟动车从成都南站开出,这不仅标志着全长915公里的成昆铁路复线全线通车,也意味着刚全面脱贫的凉

山州迈入动车时代。成都至西昌的时间由老线绿皮火车的十多个小时缩短为动车的2小时55分。动车开通

后,老线上仍保留了一对沿途穿越大凉山腹地,大小站都要停靠,时速不到40公里,最低仅2元票价的慢

火车。完成下面小题。

高考材料

9.成昆铁路复线开通动车给凉山州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助推旅游产业提质增量B.助力农特产品快速出州

C.促进第二产业高质发展D.打通南下出海直通出口

10.动车开通后,成昆铁路老线依然保留了一对慢火车的主要目的是()

A.吸纳沿线更多的客源B.让游客能体验慢火车

C.维护列车低运营成本D.为沿线人民提供便利

【答案】9.A10.D

【解析】9.动车以客流为主,直接影响是旅游产业,即助推旅游产业提质增量,A对,BC错;读图并结

合材料信息'动车开通后,老线上仍保留了一对沿途穿越大凉山腹地”提示可知,成昆铁路复线及老线均位于

内陆地区,成昆铁路复线开通动车并未打通南下出海直通出口,D错。故选A。

10.当地为山区,交通条件落后、收入低。根据材料,慢火车停靠站点多,票价低,为沿线低收入人民提

供了出行的便利,D对;根据材料信息“动车开通后,老线上仍保留了一对沿途穿越大凉山腹地,大小站都

要停靠,时速不到40公里,最低仅2元票价的慢火车。”提示,慢火车开通后保留至今,说明慢火车有一

定的客源,但其运行速度慢,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吸纳客源的难度越来越大,A错;慢火车并

非新鲜事物,要体验慢火车的游客并不多,B错;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