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篇高中现代文“万能小说”全题型宝典:
用《理水》《看萤火虫去》《糖醋张》《锁》勾连小说所有题型
一、目录
1、一篇“万能小说”串联全题型:用《理水》勾连小说所有题型
2、一篇“万能小说”串联全题型:用《看萤火虫去》勾连小说所有题型
3、一篇“万能小说”串联全题型:用《糖醋张》勾连小说所有题型
4、一篇“万能小说”串联全题型:用《锁》勾连小说所有题型
(一)理水(节选)
鲁迅
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们在家
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
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
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
似雪,泥水如金,黄鳗膏腴,青苔滑溜……等等。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
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
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
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黛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
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一一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
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
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禹便一径跨到
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
一般的老茧。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查的怎么样?”
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
牛骨头。非常不自在一一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
“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倒还像个样子一一印象甚佳。松皮水草,出产不少;饮
料呢,那可丰富得很。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
“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
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
“这很好。”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
“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第三位大员说,“学
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
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
“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况且那
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
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
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
假了。
“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
“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天
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湮是老大人的成法。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一一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
禹一声也不响。
“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触了上帝的恼怒,洪
水的深度可也浅了一点了。这似乎还是照例的治下去。”另一位花白须发的大员说,他是禹的
母舅的干儿子。
禹一声也不响。
“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
带些轻薄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照着家法,挽回家声。大人大约未必知道
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人罢……”
“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发的老官恐怕胖子闹出岔子来,
就抢着说道。“别的种种,所谓‘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
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也有人说
我在求名,图利。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
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他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
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
铸的一样。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中,洪灾中的民间疾苦被筵宴上大啖酒肉的大员们转化为“水乡沿途的风景”
等谈资,这不仅是讽刺,更表达了忧愤。
B.鲁迅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胖大官员脸上“流出着一层油汗”,与写祥林嫂“眼珠间
或一轮”一样,都是以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
C.针对禹提出的“导”的治水方法,众大员软硬兼施,口口声声“老大人”,是以所谓
“孝”给禹施压,实质上还是反对禹的变革。
D.文中有意使用“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词语,以游戏笔墨颠覆了“大
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
8.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
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
梁”的。(6分)
解析:
8.(1)外貌描写。作者描写了“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薰黑,衣服破旧”,写他破
黑瘦的面目、粗手粗脚。
(2)语言描写。简短有力的语言,突出人物的朴素、沉着、坚定、务实和富于远见卓
识。
(3)对比手法。通过大禹和大臣们的对比来刻画形象大禹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拼命
硬干的精神和勇于改革的胆识。
9.《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
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
解析:
9.(1)从内容上说,这篇小说取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但是作者虚构了很多原故
事中不存在的人物和情节,推陈出新。作品考查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
(2)“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词语掺入、杂文笔法使用,
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
(3)这篇小说以传说为基础,以新编为手法,体现出一种创新思维。着眼于对历史与
现实均作出关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二、【文章梳理】
【人物】
大禹及其随员一一形象特征:外表瘦黑、坚毅实干、求实苦干
官员一一形象特征:白胖、官僚主义作风、空谈守旧、不顾民生
【情节】
大禹及随员回京,经过考察,决定以“导”法治水。他在水利局大厅与其他官员展开对
话,坚定自己的想法。
【主旨】
赞颂以大禹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的脊梁,表达对这种艰苦实干、为民请命的精神的崇敬之
情。
三、【尽可能地出题,勾连所有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型】:
1、细节与人物刻画
【出题】鲁迅小说善用细节刻画人物,请从文中找出几处细节,并说明其对人物刻画的
作用。(6分)
解析:
①大禹及随员直接进入水利局,卫兵拦截,官员“看不见耀眼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
定睛去看“,此处细节描写,很好的刻画出官员们贪生怕死、惊恐谨慎的心理。②大禹进入水
利厅,坐下之后,“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
老茧。”这一细节,刻画出大禹不拘小节、艰苦奋斗的沧桑形象。③“这是蚩尤的法子!”一
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这一细节,将青年官员敢怒不敢言的神情和心理刻画出来,
反映其守旧的思想状态。
2、人物作用
【出题】请简要分析大禹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
解析:
①情节上,大禹的出现进一步推动故事的发展,重点写水利局大厅的对话,使情节更加
集中、紧凑;②主旨上,有利于突出赞颂中华民族脊梁的主题,使主题更深化;③就人物本
身而言,塑造大禹艰苦卓绝的形象,使其更加丰富;④艺术效果上,通过大禹的刻画,突出
其决心和意志,使小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更能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练习一一小说刻画大禹随员有什么用意?(6分)
3、情节作用
【出题】小说中写卫兵拦截大禹及随员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结合本文做简要分析。(6
分)
解析:
①巧设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使读者有兴趣探究来者何人;②人物上,大禹及随员
不同于普通官员的艰苦形象跃然纸上;③情节上,大禹的出场为下文水利局大厅的对话做铺
垫,情节本身也具有戏剧效果;④主旨上,通过卫兵的拦截,更有利于表达赞颂中华民族脊
梁的主题。
4、段落作用题
【出题】小说最后一段有何艺术效果?请结合本文做简要分析。(6分)
解析:
①内容上,进一步强化大禹对“导”法的决心和信心;②人物上,通过与官员的对比,
进一步塑造大禹及随员艰苦实干、为民请命的脊梁形象;③主旨上,进一步深化赞颂中华民
族脊梁的主题;④艺术效果上,戛然而止,意味深长。
5、词句含意题
【出题】请简要分析小说中划线句子的意蕴。(6分)
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
非'导'不可!
解析:
①表明大禹治水方案来源于实地调查,这突出他实事求是和崇尚实干的工作作风;②也
可以看出他为百姓请命的无私奉献精神;③语气中透着坚毅,进一步刻画大禹果决刚毅的形
象;④与官员的顽固与空谈形成相比对比,话里透着对官僚主义作风的批判。
6、标题作用题
【出题】请简要分析本文标题的作用。
解析:
①简洁有力,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②对塑造大禹艰苦实干的脊梁形象起到一定的作
用;③有利于表现文章赞颂中华民族脊梁的主旨;④作为线索,起到贯穿全文的作用。
7、语言特点题
【出题】讽刺是鲁迅小说语言的重要特点之一。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这一语言特点。
(6分)
解析:
①官员搜刮的民食匣子上的字体千奇百怪,最后举“国泰民安”那块第一,讽刺力很强,
批判了官僚主义浮夸的作风;②“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
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假了。”语言辛辣,刻画出官员没有担当、胆小谨慎的懦弱形
象,讽刺其求自保的心理;③花须全白的官员“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其实也只是
拿出大禹父亲来压他,所谓“置死生于度外”,其实是对大禹一种无能而又孱弱的抗议。
练习一一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讽刺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
并简要分析。(6分)
8、环境作用题
【出题】小说开篇写官员们大开筵席的场景,有何作用?(6分)
解析:
①交代时间地点;②为故事的开展引入环境;③描写了官员们虚浮夸张的行事作风;④
批判官僚主义;⑤与大禹为民请命的精神做对比,突出了大禹及其随员的脊梁精神。
9、叙述方式题
【出题】本文在叙述上有何特征?(6分)
解析:
①以“理水”为线索,小说情节更集中紧凑;②以对话为主,代人感较强,更有利于表
达人物内心活动;③以时间为顺序,叙述更有条理性;④以上帝视角展开,叙述更加灵活、
全面,有利于刻画大禹艰苦卓绝的形象;⑤节奏上,不紧不慢,情感的讽刺意味较浓;⑥叙
述安排上,以对比为主。
10、人物心理梳理题
请结合对官员们的描写,简要分析他们见到大禹之后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解析:
①见有莽汉闯入,内心警觉,待到看到他们没有配备武器,内心稍安;②汇报事务,拘
谨形式,充满官僚主义作风;③见大禹意志坚定,拿其父亲压他,觉得有胜算的窃喜;④压
制不成,见大禹主意已决,内心悚肃。
11、内容概括题
官员们是在怎样的官场环境里钻营的?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
①虚浮名利,为字体也争吵不休;②贪生怕死,相互推诿;③不思为民,尽情享乐;④
保守恋旧,不思进取。
12、情感态度题
小说叙述了大禹坚定导水的故事片段,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6分)
解析:
①叙述大禹坚定导水的故事,流露对其坚定勇决、艰苦实干精神的佩服之情;②批判虚
浮主义的官僚们,指出他们争名逐利、庸碌无为的为官作风;③赞颂了大禹及其随员实事求
是的工作作风。
13、构思立意题
本文在构思上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匠心?(6分)
解析:
①以“理水”为线索;②开头与结尾呼应,形成鲜明对比;③选材上,故事新编,赋予
它现代感的小说内容与故事技巧;④褒贬寓于文字之间,体现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14、表现手法题【与人物刻画题一致】
小说在叙述官员的时候,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做简要分析。(6分)
解析:
①语言描写。②细节描写。③对比。
15、物象作用题
请简要分析大禹的茧子在小说中有何作用?(6分)
解析:
①人物上,刻画出大禹艰苦卓绝的脊梁形象;②与官员的白胖油腻形成鲜明对比,讽刺
官僚主义的不作为和安逸享乐;③以小见大,从细微处折射出民族脊梁的精神;④能给读者
留下深刻印象。
16、线索作用题(单线和双线)
小说的线索是什么?它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此题同“标题作用题
17、句子赏析题
请赏析下列句子。(6分)
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
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
解析:
①巧用借代、比喻和对比手法,刻画出不作为的官员形象,突出大禹及随员艰苦实干的
人物形象,表达对其敬佩之情;②语言表达克制,但仍流露作者的褒贬态度;③以此结尾,
意味深长,更能突出文章赞颂民族脊梁的主旨;④多用短句,句式灵活,笔力深厚。
18、小说中两次写到油汗,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
①第一次写油汗,那位官员语言略带轻薄,但仍怀有紧张恐惧心理;②第二次写油汗,
起到指代部分官员的作用,含有讽刺意味。③与大禹及随员的形象做对比。
(二)看萤火虫去
罗文发
小翔念三年级,课外书籍中有关于萤火虫的描述,在乡下的树丛里它们就像一朵朵闪闪
发亮的蓝绒花。于是提出暑假要到乡下叔公那里去看看,因为你老爸说过,夏夜那里有数不
清的萤火虫。
七月的那天,我和小翔来到了牛石村,村子后面是层层叠叠粗野的山丘,从近处向远处
眺望,颜色由深而渐浅,山后清淡得可见一条溪水,叮当而流。
叔公讲,前几夜天爷也助兴,月下枝影吊吊,村里的人就如看夜戏。我就冲小翔讲,那
我们就等着今晚的这场好戏又开锣。
“今夜有没有好戏,就看你们运气了。”叔公给我们补了这么一句。小翔站在夜天里神思
恍惚,“月亮呢,萤火虫在哪儿?”
我说莫慌,那透明的感觉是慢慢到来的,把一身风尘抖得干干净净,心里就别无他念,
待夜深一点,萤火虫就会出来的。
“走,小翔,向着那条溪流前进。”
没有月亮,幸亏我带了手电筒,溪水很清,清得能看见水底石,清得能看见人和倒影。
不想路旁树下坐着一个靠地举着长竿网兜的人,电筒照去,那网兜上的眼还没有芝麻大,他
的后面还有一个小小蔑片笼,他像打渔人,在那里用心候着,“熄掉你的电筒噢,真正光亮快
点出现。”他瓮声瓮气冲我们这么叫起。
①溪边长满了灌木丛,突见那树冠上升起一点点的蓝色火苗,飘忽起来,我说,萤火虫
出来了,小翔你快看。我真的看到了,它们聚拢来又飞开去,犹如几根蓝色的抛物线。“小翔,
你看到了吧!“我喊着。
然而刹那间抛物线消失了,前面的高处竟是一团黑,小翔喊着,“黑乎乎的,哪儿有萤火
虫啊?”
萤火虫,你们怎么不见了?快出来呀!难道刚才是我的幻觉,我知道你们的生命周期只
有一年,进入发光发亮的阶段也只有两个星期,莫非我们来晚了,错过了你们绽放瞬间极致
的灿烂之时。我问坐在石上的打渔人,他说他本来来得就晚,你们凑热闹来得更晚了。谁要
你们来啰,我一个人不吱声还行。前几夜一帮子人在这里捕萤火虫,大部分被他们“捞”跑
了,你们今夜又是电筒又是大声,剩下的余虫不也吓跑了。小翔赶忙发问,“叔叔,怎么捞
呀?”
他指了指石上的长网兜,拿起它左一捞、右一捞、上一捞、下一捞地做起动作。难怪小
翔叔公说,这个戏好不好看,全靠你们自己掂。
我们只好回城了,没想到乡里没有的城里倒有。
花了一百元买了两张票,这票贵不贵呢?小翔可顾不上想这些。
②踏进场子,里面完全是另番景象,入口处,有几盏灯照着,中间几条走道层层绕绕,
草皮和盆栽在一边组成了萤火虫的展览之地,那是一个蓝色的洞府,无数只宽口的玻璃瓶由
低向高成行排放,瓶子里水晶宫似的萤光荡漾,一个瓶子大概装有十几只飞虫儿,它们不时
地朝瓶口飞去,那瓶口的蓝细布上有团团纱眼,毕竟挡住了萤虫飞出的自由之路,因此它们
就循环不止。无数只萤火虫在瓶里共舞,单个看去像一只蓝荧荧的灯泡,鸽丝振荡不已。合
起看似一面海水,蓝色的海水随风飘荡。
乡里没得到的乐趣,在城里得到了,小翔兴奋地跑拢,走近前去看那些萤火虫,伸手拿
起一瓶,那虫的触须、翅羽,卷着、趴着,尾袋里满是晶蓝的液体。突然萤光里出现了他的
头影,他蒙住了,手不由得去摸自己的头,手却好像沾满了那萤火虫的滴滴浆液。
小翔心头一紧,瓶子从手中滑落,好在是草地,瓶子没破,萤火虫只觉天地摇晃,一只
接一只地飞到外面天地,画出一道道光迹。
观众们、孩子们鼓起了掌,他们惊奇于萤火虫的画圈。它们绕过小翔的身影,投下丝丝
缕缕的蓝纱,小翔站在那里就像披上了一条蓝围巾。
这倒使我想起一个连锁似的问题,萤火虫进城了,会不会亮了多少城,暗了多少虫,难
怪乡里很难看到萤火虫晚会了。
我算是给小翔补偿了这个愿望,看到了萤火虫,它们在那瓶子里跳踢踏舞。飞出来的几
只,学星星眨眼,星星学萤火虫顾盼……
(选自《北京文学》,2017年2期)
【设题精粹】
设题角度:小说的次要人物
1.结合小说,试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5分)
设题角度:小说重要句子含义
2小说中“我却想起了一个连锁似的问题,萤火虫进城了,会不会亮了多少城,暗了多
少虫”丰富了小说的意蕴,耐人寻味。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设题角度:小说结尾
3.小说以“几只萤火虫从滑落的玻璃瓶子里飞出来,学星星眨眼”为结尾,这样处理有
怎样的好处?请结合小说进行分析。(6分)
设题角度:小说标题
4.小说以“看萤火虫去”为标题,有什么作用、效果?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
设题角度:小说的主旨
5.小说写主人公“看萤火虫去”,多次描写了萤火虫不同的发光姿态,这些描写是理解
小说主旨的关键之一,请结合小说作品进行分析。(8分)
设题角度:小说段落的作用
6.(1)小说划线段落②对城里装在瓶子里的萤火虫做了非常细致的描绘,有什么作用?
(5分)
(2)作者安排划线部分①的情节有什么艺术效果?(5分)
设题角度:人称的作用
7.(1)文中“萤光虫,你们怎么不见了?快出来呀!”这里用第二人称来写,有什么好
处?(5分)
(2)鲁迅的《祝福》也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请分析本文与《祝福》在人称的表达效果
上的异同。(6分)
设题角度:情节的设置
8.小说写“萤火虫”在乡下没有,反而在城里有,这样的情节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设题角度:小说的艺术手法
9.小说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设题角度:小说的线索
10.小说另一个主要形象坐在石上的“打渔人”以暗线的形式出现,作者为什么如此安排?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设题角度:小说的结构,构思
n.小说以“看萤火虫”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设题角度:小说的内容
12.请写出小说中的“我”寻萤火虫和看萤火虫的心理变化过程。结合文本简要概括(5
分)
设题角度:小说意蕴的探究
13.小说的结尾说:“我算是给小翔补偿了这个愿望,看到了萤火虫,它们在那瓶子里跳
踢踏舞。”结合小说的文意,你认为小翔实现了看萤火虫的愿望吗?谈谈你的看法。(5分)
设题角度:小说的环境
14.小说有两处对牛石村环境的句子,分析它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6分)
①村子后面是层层叠叠粗野的山丘,从近处向远处眺望,颜色由深而渐浅,山后清淡得
可见一条溪水,叮当而流。
②溪水很清,清得能看见水底石,清得能看见人和倒影。
参考答案
1.结合小说,试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5分)
【参考答案】①作为人物线索贯穿全文。“我”是去看萤火虫的见证人,“我”起到推动
情节发展的作用;②增强小说的真实感。通过'‘我"的所见所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使小说更具真实感;③便于揭示小说主题。通过“我”对萤火虫入城而乡下萤火虫逐渐消失
的痛心与无奈,揭示了应保护农村生态平衡、尊重生命自由的主题。(答对一点1分,答对
两点3分,答对三点5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次要人物“我”在小说中的作用。可以结合小说的次要人物
的作用、推动情节的作用、第一人称的作用,从线索、情节、真实感和主题等角度答题。
2.小说中“我却想起了一个连锁似的问题,萤火虫进城了,会不会亮了多少城,暗了多
少虫”丰富了小说的意蕴,耐人寻味。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①萤火虫被抓进城,闪亮了城市的夜空,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审美需求,却破坏了乡村的
生态环境。②揭示小说主题。人们为了商业利益,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肆意破坏生态环境,
令人痛心。③引发读者深思,深化小说主题。人们只知道惊奇于飞逃而出的萤火虫画圈,却
对生态坏境被破坏的漠然无视。尽管门票价格不菲,依然看客云集。观众们,成了生杰环境
被破坏的始作俑者。
3.小说以“几只萤火虫从滑落的玻璃瓶子里飞出来,学星星眨眼”为结尾,这样处理有
怎样的好处?请结合小说进行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以“萤火虫从滑落的玻璃瓶子里飞出来,学星星眨眼”为结尾,形象地
表现了萤火虫重获自由时亮光一闪一闪的美丽形象;②从前面的萤火虫被放进玻璃瓶里失去
自由到意外瓶子滑落重获自由,情节出现转折,增强小说的波澜;③留在玻璃瓶里的萤火虫
和侥幸逃脱萤火虫,它们的命运将如何,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和思考空间;④突出了人与自
然应该和谐共处的主旨,寄托了作者对维护农村生态平衡、尊重生命自由的美好愿望。(每点
2分,答对三点即满分)
【试题分析】本题是针对小说的结尾设题,可结合小说的三要素和主题,从形象上的作
用、情节上的作用、主题上的作用、对读者的启发与思考等角度答题。
4.小说以“看萤火虫去”为标题,有什么作用、效果?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
【参考答案】①“看萤火虫去”作为标题,吸引读者,在呼唤式的参与感中调动阅读兴
趣;②情节结构上,“看萤火虫去”作为线索,这一观赏的行动贯穿全文,去乡下看一一回城
里看一一放飞看的情节由此展开,使小说情节层层推进;③内容主旨上,是对小说主要内容
的概括。''看萤火虫去”既是写对萤火虫的追寻和观赏,实际也暗示了作者传递的“看萤火虫”
的真正方式和通过这一方式学习与自然相处的呼唤。
【试题分析】对小说标题作用的分析要在理解小说标题内涵的基础上进行思考。从表层
含义看,“看萤火虫去”是小说主要内容的概括。从深层含义看,“看萤火虫去”其实是作者
的一种呼唤,那么“看萤火虫去”则有更深层的意义:通过看萤火虫这一事件去探究学习人
与自然的相处。理清了小说标题的内涵,就可以探究标题的作用和效果。一般而言,小说标
题作用大致从七个角度考虑:1.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2.概括小说的主要事件。3.贯穿全文,
起线索作用。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兴趣。5.具有象征意义,揭示小说的主题,画龙点睛。
6.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7.分析表现手法(双关、反讽、比喻、拟人等)。按照以上七个角度,
结合小说标题的内涵,就可以分析得出以“看萤火虫去”为标题,一是做线索,二是吸引读
者,三则是具有象征意义,揭示小说的主题。由此展开相应的分析即可。
5.小说写主人公“看萤火虫去”,多次描写了萤火虫不同的发光姿态,这些描写是理解
小说主旨的关键之一,请结合小说作品进行分析。(8分)
【参考答案】从发光的描写分析:①一开始的“闪闪发光的蓝绒花”,表现萤火虫自然状
态下发光的美丽;②“一点点的蓝色火苗”说明萤火虫数量的大减;③“一只蓝荧荧的灯泡”,
反映萤火虫被人为用瓶子束缚失去自然属性成为人类工具的现实;④最后是“丝丝缕缕的蓝
纱”和“蓝围巾”,表达对释放者帮助萤火虫重回自由的感谢和赞美。从小说主旨分析:作
者借对这些发光姿态的描写,抒发了对人类为私欲过多干涉自然、破坏自然行为的批判,发
出了对尊重自然这一行为的赞许和呼唤,引人深思。
6.(1)小说划线段落②对城里装在瓶子里的萤火虫做了非常细致的描绘,有什么作用?
(5分)
【参考答案】①写出了瓶子里的萤火虫在瓶子里挣扎乱窜的情景,表现了萤火虫的不自
由,美丽被束缚;②为小翔在看到萤火虫时的兴奋做了铺垫,也与下文冲破瓶口的萤火虫的
美形成对比;③通过对瓶子里的萤火虫的细致描绘,引起人们的心灵震撼,凸显主题:美好,
是不容人亵渎的。
(2)作者安排划线部分①的情节有什么艺术效果?(5分)
①内容上,这一情节描绘了在大自然中自由的萤火虫闪光飞翔的美好画面,虽然只是很
零星的萤火虫。(1分)
②手法上,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让萤火虫的美给读者更生动直观的感受。(2分)
③结构上,与下文小翔在城里无意摔破萤火虫瓶子萤火虫飞翔的美景相呼应,显示了萤
火虫在自然的,自由的状态下才美的理念(2分)
7.(1)文中“萤光虫,你们怎么不见了?快出来呀!”这里用第二人称来写,有什么好
处?(5分)
【参考答案】①使用第二人称,在作者方面,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便于直接抒发作
者对萤火虫消失的不解、急迫寻找萤火虫之情,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势,使感情表达更
有震撼力。②在读者方面,一下子把“我”与“你”的距离拉近了,也把读者和主人公的距
离拉近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评价人称的运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分析】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能使读者产生
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第二人
称在表现情感方面更具有震撼力。如“我”向“你”诉说衷肠,一下子把“我”与“你”的
距离拉近了,也把读者和主人公的距离拉近了。第三人称写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
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
(2)鲁迅的《祝福》也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请分析本文与《祝福》在人称的表达效
果上的异同。(6分)
同:都是故事的叙述者和见证者,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2分)
异:《祝福》中的“我”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对可怜的祥林嫂深表同情,因此,用第一
人称增强了谴责、痛斥腐朽社会的感情因素。本文中的“我”没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只是以
全知的身份来客观叙述。(4分)
8.小说写“萤火虫”在乡下没有,反而在城里有,这样的情节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通过对比,形成反差,使情节发生翻转,出人意料,增强小说的张力;
②形成反差,揭示了城市物质文明对乡村生态环境的侵蚀的主题;③打破读者的心理预设,
留下更多发人深思的空间。
9.小说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①对比的手法(1分)。②乡下清幽却无萤火虫的自然环境与展馆里热闹却摆满萤火虫瓶
的人工环境形成鲜明对比。(2分);③以前乡下夏夜有数不清萤火虫与现在乡里很难看
到萤火虫晚会作对比。(2分);④小翔在乡下看不到萤火虫的失望和在城里展览会中看
到瓶装萤火虫的兴奋形成对比(2分);⑤“我”对看萤火虫的冷静思考、理性分析与小翔的
热切盼望、单纯追捧。⑥夏夜,乡下以前能免费看数不清的萤火虫与城里现在花一百元买两
张票看展览的瓶装萤火虫做对比。
(简要分析能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言之有理的其他答案亦可。)
10.小说另一个主要形象坐在石上的“打渔人”以暗线的形式出现,作者为什么如此安排?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作者这样安排使小说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同时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①“打渔人”
与“我”和小翔形成鲜明的对比,人物设置一暗一明,一虚一实,使小说更跌宕多姿,活泼
灵动(2分);②'‘打渔人"的贪婪残忍,追逐利益不顾自然界萤火虫这种小生灵的性命,和
众多捕虫者一样,也和举办萤火虫展览的人一样,他只是人物群像中的一部分,明暗线对比,
在情节上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2分);③“打渔人”处于暗线中,使作者节约出更多的笔
墨,对乡下夏夜和展览厅的环境加以更充分的表现(2分);④“打渔人”在暗线中用有限的
笔墨,但他们这类人的所作所为留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深化主题(2分)。(具体分析答
出任意三点即可)
n.小说以“看萤火虫”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参考答案】①作为线索贯穿情节始终,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全文情节围绕“去看萤
火虫”这一中心,从在课外书中看到萤火虫,勾起去看萤火虫的兴趣,到去乡村里看萤火虫,
却与萤火虫错过,最后在城里看到了萤火虫。②揭示主题。围绕在城里和乡村看萤火虫的两
种情况的对比,表达作者的思考,萤火虫应该生活在自由的天地,而不应该被禁锢在瓶子里
和在城市里,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生存现状的思考:城市带给了我们现代文明,但是让我们
失去了自由。③以小见大。作者通过看萤火虫这件充满童真的事情,切入口小,然而反映出
对人类生存现状的思考。
12.请写出小说中的“我”寻萤火虫和看萤火虫的心理变化过程。结合文本简要概括。(5
分)
期待----惊喜----失落----宽慰----茫然
13.小说的结尾说:“我算是给小翔补偿了这个愿望,看到了萤火虫,它们在那瓶子里跳
踢踏舞。”结合小说的文意,你认为小翔实现了看萤火虫的愿望吗?谈谈你的看法。(5分)
【参考答案】一、我认为没有实现看萤火虫的愿望。(1)小说中“算是给小翔补偿了这
个愿望”,算是只能是个替代品,所以我认为没有实现小翔的愿望。(2)小翔看到的萤火虫
只是城里公园的一场展览而已,萤火虫被放在瓶子里,没有自由,只能在瓶子里跳踢踏舞。
完全不是作者心目中的那种自由自在的、充满灵性的萤火虫。(3)看萤火虫在现代社会成为
一种“奢侈品”,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担忧。
二、我认为实现了看萤火虫的愿望。(1)小翔在乡村没有看到萤火虫,在城里的公园里
却看到了萤火虫的展览,弥补了小翔的遗憾,实现了他看萤火虫的愿望。(2)没有对比就没
有伤害,没有对比就没有遗憾,小翔没有看过真正纯自然的萤火虫,在他心目中萤火虫就是
公园的那样,也就没有遗憾,所以实现了他看萤火虫的愿望。只是“我”有对比,才有担忧,
表现了“我”面对自然遭受破坏,人为捕捉萤火虫现状的担忧。
14.小说有两处对牛石村环境的句子,分析它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6分)
①村子后面是层层叠叠粗野的山丘,从近处向远处眺望,颜色由深而渐浅,山后清淡得
可见一条溪水,叮当而流。
②溪水很清,清得能看见水底石,清得能看见人和倒影。
答案:①营造了一种纯自然的、未被开发的乡村的自然恬淡的氛围。例如原文中的描写
“层层叠叠粗野的山丘,小溪清得能看见水底石,清得能看见人和倒影。”②推动了故事情节
的发展。原以为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定会看到萤火虫的壮观的场面,但是却没有想到一些人为
了利益驱使,竟然把手伸向如此偏僻的村庄,把萤火虫抓到城里。③突出小说的主旨。在现
代社会中,人们为了所谓的利益,让看萤火虫成为“奢侈品”,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现状的担
忧。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能否由表及里,从小说的景物描写发掘对主题的作用。景物
描写的作用一般有①烘托人物心情②渲染或营造某种氛围③推动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④暗示或突出主题等。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联系文本的具体内容分析理解。
(三)糖醋张
唐波清
“糖醋张”,是个挺有名气的厨子,也是个挺有名气的铺子。
张爱国的爹病死得早,娘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他长大。张爱国打小就讨厌读书,翻开课本
头皮就发麻,逃学便成了他的家常便饭,娘也拿他没辙。
娘有一手好厨艺,糖醋排骨糖醋鱼,糖醋豆腐糖醋薯,糖醋茄子糖醋梨,那可是十里八
乡第一厨。
娘的心里打着盘算,老话说得好,饿不死的厨子,冻不死的铁匠,咱就将这门手艺传给
儿子吧,也算是替他寻了一条谋生的路。说来也巧,张爱国读书没兴趣,学厨子可是上心得
很。他做起糖醋菜来,一点就通,一学就会。
张爱国听说城里开餐馆赚大钱,他便一头闯进了县城,开张了一家叫“糖醋张”的小铺
子。张爱国自豪地说,这个“糖醋张”的招牌,还是咱宴请了几位文化人琢磨出来的呢。
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个“糖醋张”的小餐馆,虽然铺面的位置有些偏,可架不住张爱国
的手艺精湛,味道堪称一绝,一传十,十传百,门庭若市,生意兴隆。慢慢地,食客们便四
处传播张爱国的神奇传说,那就是什么客人吃什么菜,他只要看一眼就知晓,客人定个价位就
行,无需自己点菜,他保准伺候得客人一百个满意。就因为这个神奇的传说,小县城里的人
们,从此便忘却了张爱国的名字,只记得他就叫“糖醋张”。
新来的张副县长就是不信“糖醋张”的神奇传说。张副县长下了班,挤进了“糖醋张”
铺子,他点了个高档价位,好奇地坐等上菜。几分钟的工夫,主菜就上了桌,糖醋茄子糖醋
梨,还配了几碟爽口的小吃。张副县长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糖醋茄子,外脆里嫩,酸酸甜甜,
味蕾全开;张副县长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糖醋梨子,酒香扑鼻,沁人心脾,胃口大开。
张副县长乐呵呵地走了。店里的伙计好奇地问“糖醋张”,你咋就知道他爱吃啥呢?
你没看出他是个当官的人?当官的平时大肉大鱼吃腻了,他们就好这口“素”的。“糖醋
张”有板有眼地说。
一帮在机关上班的年轻人就是不信“糖醋张”的神奇传说。下了班,男男女女挤进“糖
醋张”铺子,几个男的坐一桌,几个女的坐一桌,两桌都点了个中档价位,好奇地坐等上菜。
几分钟的工夫,主菜就上了桌,男的那桌是糖醋排骨和糖醋茄子,女的那桌是糖醋鱼和糖醋
梨,还分别配了几碟爽口的小吃。只见几个小伙子尝了一口糖醋排骨,红亮油润,肥而不腻,
爽口开胃;只见几个小姑娘尝了一口糖醋鱼,香酥酸甜,落口逍遥,回味无穷。
这帮年轻人乐呵呵地走了。店里的伙计好奇地问“糖醋张”,你咋就知道他们爱吃啥呢?
你没看出他们是上班族吗?他们平时的伙食时好时差,咱就要“荤素搭配”,男的一般爱
吃油腻的,咱就端上糖醋排骨,女的一般爱吃细腻的,咱就端上糖醋鱼;俗话说“茄补阳,
梨滋阴”,糖醋茄子自然就上给男的那桌,糖醋梨自然就上给女的那桌。“糖醋张”有板有眼
地说。
一群在城里打工的泥瓦匠就是不信“糖醋张”的神奇传说。工地上刚收工,泥瓦匠们就
速里遛遢地挤进“糖醋张”铺子,他们点了个低档价位,好奇地坐等上菜。几分钟的工夫,
主菜就上了桌,两份糖醋排骨,两份糖醋鱼,两份糖醋茄子,两份糖醋梨……味道自然好。
这群泥瓦匠乐呵呵地走了。不等店里的伙计好奇地张口,“糖醋张”有板有眼地说,这些
农民工外出讨生活不容易,整天卖苦力,工地伙食又差,肚子里缺油水,咱可要多上菜上好
菜。
这些年,“糖醋张”就靠这个神奇的传说发了财,在县城里修了房,买了车,娶了妻,生
了娃。终于有一天,“糖醋张”突然想起了还在乡下独居的老娘。
专车迎接老娘进城。那天,“糖醋张”兴奋地说,娘,咱给您炒几个拿手菜。
娘迟疑地问,爱国,你可晓得娘爱吃些啥?
“糖醋张”拍着胸脯回着话,娘,您放一万个心,咱可是阅人无数,什么人爱吃什么菜,
咱从来就没看走过眼。何况咱从小就知道娘爱吃啥。
“糖醋张”在铺子里替他娘摆了一桌糖醋全席,糖醋排骨糖醋鱼,糖醋豆腐糖醋薯,糖
醋茄子糖醋梨……
铺子里,客人们的桌面上都是光盘行动,唯独老娘的那桌没动过筷子。
娘,这是咋地?您不是最喜欢吃甜食吗?“糖醋张”惊奇地问。
娘沉默了稍许,然后很平静地说,爱国,娘在五年前就得了糖尿病。
“糖醋张”扑通一声跪倒在娘的脚跟前……
1.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
解析:
跌宕之处一:张爱国小时候爹死得早且讨厌读书,母亲只好教张爱国学厨谋生,儿子很上
心,一学就会。
跌宕之处二:张爱国变成“糖醋张”后,分别招待张副县长、白领、泥瓦匠,虽群体差
别大,但都能使之满意。
跌宕之处三:“糖醋张”招待自己的老娘,却对自己的母亲身体、饮食等不了解。
2.小说的线索是什么?以此为线索行文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解析:
小说的线索是“糖醋张"。
好处:
①能集中笔墨刻画张爱国作为“糖醋张”这一生动的形象和这一生意兴隆的铺子。
②能围绕“糖醋张”叙述众多事件,推动情节自然发展。
③能突出主题,启示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不要忽略了与家人的情感联络。
3.小说后半部分以“糖醋张”烧菜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解析:
①“糖醋张"烧菜,是小说后半部分的主要内容,串起几个重要事件,推动情节自然发
展。
②糖醋张”烧菜是连接各类人物的枢纽,正面刻画了“糖醋张”的精湛厨艺和他“知人”
的本领;又通过其他人物对菜品的满意,侧面衬托“糖醋张”的形象。
③"糖醋张"烧菜,能让张副县长、白领、泥瓦匠满意,却不能让自己的母亲满意,深化
了主题。
④"糖醋张”烧菜的故事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也能引发读者的
深入思考。
4.小说开头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解析:
①总体介绍了“糖醋张”既是人物,也是铺子,让读者一目了然。
②采用倒叙手法,引出下文,为下文张本(做铺垫)。文章先写张爱国这个人,再进步写他
开的铺子“糖醋张”,最后再写他成了有名气的“糖醋张”层层递进,展开合理。
③照应标题,并与结尾形成了强烈对比,有揭示主题的作用。
5.小说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解析:
①从结构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陡然生出波澜,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技巧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结尾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③形象上看,突出了张爱国幡然悔悟知错自责的特点和娘体谅、疼爱儿子的特点。
④主题上,通过娘与儿子的行为,肯定了年轻人勤劳肯干的奋斗精神,同时告诚年轻人
应关心默默支持他们的父母,启示人们思考生活与工作的目的,物质不应是唯一的追求,不
能为了追求物质而忽略了情感。
6.小说中的“铺子”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解析:
①使故事叙述自然。“铺子”开始小而偏,但由于张爱国手艺精湛,烧菜因人而异,才使
他有了神奇的传说,被人称作"糖醋张”,铺子也因此生意兴隆。
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铺子”有了名气,才有了叙述招待张副县长白领、泥瓦匠
等食客的情节。
③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令人产生联想。“铺子”这个节点、场景,是一种特殊的“情节”,
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令读者联想起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场景,有亲近、真实之感。
7.这篇小说的段落大都很短小,还采用了一句一段的形式,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解析:
①对内容的好处。便于密集且清晰地表现内容,适合本文叙述张爱国如何接受母亲教育,
在城里如何发家致富,又如何减少了与亲人之间情感的联络等众多内容的表现需要。
②对推动情节有好处。便于加快叙事节奏,适合本文迅速推进小说情节发展的需要,在
描述张爱国招待各类人之后,能很快转换到“招待”自己母亲的事件上。
③对调动读者有好处。本文段落虽然短小,但内容的表达简洁而准确,富有‘'提示"性,
能够有效调动读者的想象力。
8.请简要分析本文的叙述特色。
解析:
①本文采用第三人称描写糖醋张“进城开餐馆的故事,使叙事灵活自由,展现人物更为
客观。
②按时间先后顺叙展现了糖醋张从跟娘学厨到进城开餐馆的经历,使故事情节脉络清晰。
③场景集中,故事集中在“糖醋张”这个铺子里展开,使情节更为紧凑。
9.小说出人意料的结尾,瞬间丰富了“糖醋张”这个人物形象的内涵,请联系现实生活
分析这一人物形象的社会现实意义。
解析:
①现实典型意义:年轻人不管选择走哪条路,只要勤劳肯干、用心经营,都能打拼出一片
天地。
②社会警示意义:成功的生意人却是一个较为失败的儿子,“糖醋张”的形象警示人们
思考生活、工作的目的,物质不是唯一追求,不能让物质追求硬化了情感。
③生活启发意义:“糖醋张”的形象让读者感受到家庭、社会的世代传承不仅仅是谋生
技艺的物质延续,更需要思想、情感品格、文化的精神接力。
(四)
锁
何君华
嘴唇就要裂开的时候,旅行者突然发现牧民阿拉坦乌拉家的毡房没有上锁。
水壶里早已没有一滴水,旅行者把一壶还冒着热气的奶茶一口气喝了个精光。他想留下
一些钱,但觉得应该等主人回来。
阿拉坦乌拉带着他的羊群跑到遥远的乌日更草场去了,直到天完全黑下来才慢悠悠地回
了家。
旅行者听见屋外的动静,连忙起身走了出来。旅行者抱歉地说:“老大爷,实在对不起,
我见你家没有锁门,(门上没有锁)冒昧闯了进来,请你原谅。”
阿拉坦乌拉并不理会旅行者的解释,自顾自把羊群赶进羊圈。
旅行者以为主人生气了,只能像一棵秋天的马连草一样局促地站在那里。
旅行者想起,三个月前,他在街上口渴难忍,偏偏附近找不到超市,他拿出钱向路人买
矿泉水,人们都闪着怀疑的目光,纷纷闪避。
等安顿好羊群,主人终于说话了:“什么是锁?”
旅行者这才发现,主人的门上根本没有锁。
主人的话让旅行者彻底震惊了。试图给主人解释一番什么是锁,一把锁只有一把钥匙,
一把钥匙只能打开一把锁。
主人马上摇了摇头:“那怎么行?那肯定不行。”
旅行者说:“那怎么不行?那样的话别人就进不来了呀。”
“那怎么能行呢?那路过的牧民们口渴了就没有水喝了呀。万一碰到风雪天,上哪里找
马奶酒暖身子去?累了上哪里休息?”主人不解地问旅行者。
原来,主人房门大开就是为了方便像旅行者这样的口渴者进来“偷”水喝呀。
旅行者无言以对,更加无地自容。
“我们早晨从东边出发出去放牧,到了晚上则从西边回来,中间要走很远的路,不饿不
渴不疲乏是不可能的,铁打的汉子也不可能。”阿拉坦乌拉比画着说。
“为什么不从同一个方向回来呢?”旅行者不解地问。
“成吉思汗说,我们不能在同一天内两次践踏同一片草场。长生天赐给我们辽阔的草原,
是赐福给我们,不是用来糟践的。”
主人生起了火,问旅行者:“年轻人,在这里住一晚吧?”
“好。谢谢!”旅行者兴奋地说,又补了一句,“打搅了。”
吃晚饭的时候,旅行者还是不甘心一一阿拉坦乌拉老人怎么能没见过锁呢?这简直太让
人难以置信了,于是问道:“你们这里所有的牧民家里都不上锁吗?就不怕东西被偷?”
“为什么要偷呢?每一个哈丹巴特尔草原的蒙古人都有手有脚啊。”主人不解地反问。
“可是你不怕别人进来把你的东西吃光喝光?”
“我也会吃光别人的呀。我今天跑了趟乌日更草场,就在那里饱餐了一顿。”主人哈哈大
笑。看起来,他对今天的伙食很满意。
草原的夜,静谧而安详。天空繁星点点,小河里的星影闪动着细碎的波光,空气中飘过
青草与河水混合的气味,幽微地钻入鼻孔。偶尔一声鸟鸣,也很快随着微风飘远……
躺在阿拉坦乌拉老人家暖和的床上,旅行者失眠了。旅行者万万没想到草原上的牧民们
竟然不知锁为何物,用阿拉坦乌拉老人的话说一一门只是用来抵御风寒而不是用来防贼的,
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第二天早上告别阿拉坦乌拉老人,旅行者又不甘心地走了几户牧民家,结果真的像老人
说的那样,每一户都是家门洞开!
旅行者彻底被眼前的场景震撼了。很快,旅行者写的游记《哈丹巴特尔草原上的奇迹》
就发表在了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旅游月刊《旅游者》上。
一时间,更多的旅行者像蜜蜂一样涌向了哈丹巴特尔草原。
旅行者再次来到哈丹巴特尔草原已经是一年以后的事情了。这回他看到了更加令人震惊
的场面——家家户户都上了锁!
他迫不及待地找到阿拉坦乌拉家,想弄明白这一年来究竟发生了什么。
阿拉坦乌拉老人家里竟然也上了锁-----只油绿的梅花挂锁在阳光下分外刺眼。
“刚开始是朝克图家的茶壶丢了。很快,哈斯额尔敦家传了三代的雕花马鞍也丢了。”中
午时分骑马归来的阿拉坦乌拉老人无奈地说,“我的皮靴也丢了,马镣也丢了。”
“家家户户都上了锁。这不,我只好骑马走这么远的路回家吃饭。”老人不高兴地说。
此刻正是哈丹巴特尔草原上的星期二午睡时刻,旅行者没有一丝困倦,但是比任何时候
都要口干舌燥。他有一股打人的冲动,但是终于什么也没做。他只是孤独地站在那里,像一
个永恒的忏悔者。
【选择题】
1.下列对作品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旅行者由于饮水用尽,擅自进入牧民家中吃东西,他觉得过意不去,想等牧民回来当
面致歉和道谢。
B.牧民不理会旅行者,只顾把羊群赶进羊圈,但他主动邀请旅行者留下住宿,表明他内
心并没有生气。
C.牧民放牧不从同一方向回来,完全是为了遵从祖上成吉思汗的教诲,表明他们性格中
守旧的一面。
D.“每一户都家门洞开”,说明草原上不锁门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他们的生活习惯,
老人所言非虚。
2.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犹豫一下”说明旅行者一方面口渴难耐,另一方面又觉得贸然闯入并喝奶茶是有
失礼貌的行为,这是矛盾心理的真实反应。
B.“阿拉坦乌拉并不理会旅行者的解释,自顾自把羊群赶进羊圈”,这说明阿拉坦乌拉
因为陌生人的误闯有点生气了。
C.”像一棵秋天的马莲草一样”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杭州美食广场租赁合同
- 食品店翻新施工合同
- 挖掘机建筑拆迁合同
- 试驾活动试驾员培训协议
- 艺术品交易公司会计劳动合同
- 厂房买卖居间合同样本
- 美容师长期合作关系协议
- 乡村道路改善项目路基施工合同
- 福建省国际交流差旅费管理
- 生态农业区二手房交易合同范例
- 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江苏省选拔赛技术文件-机器人焊接技术赛项
- 2024年山东省春季招生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 安徽省A10联盟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英语试题(含听力)
-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含解析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作文总复习
- 全国大学英语CET四级考试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本科《会计实务专题》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作业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专题14.7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压轴题综合测试卷)专题特训(学生版+解析)
- 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医药学检验岗位招聘面试题及回答建议(某大型央企)2025年
- 第七单元测试卷(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统编版语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