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运用历史地图、文物、历史遗迹等史实料,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代表的文化遗存,认识中华文明起源(时空观念、家国情怀)2、能够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与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并认认识其产生的意义。(唯物史观、史料实证)3、能够动用相关史料,概括夏商西周等早期国家采取的制度,理解早期国家的特征【学习重难点】1.重点: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存和社会特征2.难点: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预习新知】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1.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并不代表那个时候的人类只会使用石器。(1)概念:距今约300万年—1万年,以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2)文化遗存:距今约170万年的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3)社会生活: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生活。元谋人和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由当时生产力水平决定。2.新旧石器时代的区别:石器制作技术的不同。(1)概念: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从距今约1万年前开始,以结合的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2)文化遗存①分布特点:文化遗存数量多,且分布广泛,奠定了的发展基础。②主要代表: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A.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进入时期,典型器物是,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黄河下游出现了;长江下游有河姆渡文化,居民种植水稻,掌握了技术。B.距今约5000年:黄河流域进入时期,代表器物是。在北京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3.社会特征(1)原始社会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2)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生产力水平低下,共同劳动,成果共享。(3)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说明生产力水平提高,体现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从部落到国家1.三皇五帝的传说古史相传,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三皇时代较早,神话色彩浓重。五帝的事迹较为具体。居于五帝之首的是,他联合另一个部落首领炎帝,形成炎黄,他们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2.禅让的传说五帝中的最后两位尧、舜,可能是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史称“”时代。尧年老时,根据各部落首领的推举和他对舜的,由舜继承其位,这种做法称为“”。禹因治水有功,接受舜的禅让。3.夏朝的建立(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年。(2)建立者:。(3)建立标志:禹死后,其子启继位,取代禅让制。(4)国家形成:是最高统治者,称为“后”;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和职官。地方,除对夏后氏生活的地区外,夏朝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5)史料来源:①考古资料:河南偃师发现的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②文献资料:关于夏朝的记载主要集中于《尚书》《诗经》《史记·夏本纪》中。缺陷:至今尚未发现记录当时史实的材料。商和西周1.商朝(1)时间:约公元前1600

年,商部落首领汤推翻了夏朝,建立商朝。商朝的都城多次迁移,后来定于殷,所以也称

。(2)代表文化.①甲骨文: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应该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演变。②青铜器:造型雄奇,纹饰华丽。(3)国家结构:

。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4)疆域:商朝的政治势力与文化影响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2.西周(1)建立:公元前年,周族首领

率众伐商,商朝被周朝取代。周朝定都于镐京,史称西周。(2)政治制度:

与宗法制①目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②作用: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的等级结构,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____和____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3)西周衰亡①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由大臣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

”②公元前

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3.商和西周的社会经济(1)农业:

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2)手工业:

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巩固训练】1.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浙江良渚遗址出土了黑陶、彩陶、石斧、石镰、铜矛和铜戈等,这体现了()A.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出现 B.早期国家管理机构的不断完善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D.生产工具和冶金技艺有所发展2.2016-2017年,在四川首次大规模发现、辨识出半地穴式房址,这些流行于北方的建筑,在南方发现并不太多,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来推断,这些建筑可能是季节性使用,“冬季风大,这些半地穴式房屋更适应居住”。据此可推知,该遗址时期()A.存在跨区域文化交流 B.北方建筑技艺高于南方C.蜀地文明的特色鲜明 D.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3.据《春秋》记载,鲁国的国君去洛阳见周王只有一次,还未行朝见之礼,而去晋国朝见多达21次。晋国为诸侯制定了一系列朝聘、纳贡制度。晋国制定的制度主要调整了()A.天子和诸侯的关系 B.霸主和诸侯的关系C.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D.华夏与周边的关系4.在鲁国,被封赐给鲁公的“殷民六族”与周族共同居住在鲁城之内,都成了鲁国的新住民。此外,鲁国还拥有一些土著族邦,如邾、牟、葛等国,它们作为“附庸”依附于鲁国,与周室的关系便不那么直接。这表明西周()A.列国纷争局面出现 B.封国带有地缘组织性质C.宗法制度失去作用 D.王室权威遭到诸侯挑战5.与商代相比,西周王臣在身心两方面都变成了王的附庸,只能向唯一的君主倾注全部身心而“付畀余一人”。且在王本人身死升天后,后于王去世的亲属与其近臣也须作为“袝”配享先王,意即登天服侍。西周这一变化()A.强化了君臣的附属关系 B.重建了周人的信仰体系C.延续了部族的宗法观念 D.提升了王臣的政治地位6.河北康保县兴隆遗址第二、第三期遗存的年代为距今8000—7150年,与时代相近的辽河流域兴隆洼文化相比,两者均以筒形罐为主要炊器,但其陶器组合不同,筒形罐的形制与纹饰差别也较大。据此可知()A.人们的生活方式出现革命性变化 B.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C.文明在孕育发展中具有共通之处 D.父系氏族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7.1965年5月,地质工作者在元谋县大那乌村发现了元谋人的左右中门齿,还发现了17件石器制品。在同一地层中还发现了大量的炭屑和一些被烧焦的骨头。据此可知,元谋人()A.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B.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C.开始大规模饲养家畜 D.会打制石器和使用火8.中华文明从有人类开始,单居到群居,进化到氏族社会,由三皇五帝,尧舜禹汤逐步统治成为国家,成为有秩序的人类。在上述演进过程中,最主要的推动因素是()A.生产工具的改进 B.中华文明的传承 C.私有制度的出现 D.优越的政治制度9.西周建立后.用人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来邦国的地城内,大量分封间姓兄弟或姻娃、亲信建立诸候国,这样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表明,西周分封制()A.反映了权力制衡原则 B.消除了地方割据隐患C.体现了中央集权趋势 D.揭开了官僚政治序幕10.关于大汶口文化的墓葬研究发现,早期墓葬以单人葬为主,也有较多的反映氏族成员间牢固血缘关系的同性合葬,葬具少,有微小差别;晚期墓葬里,随葬品的数量差距很大,且出现了具有贫富分化的家族墓地。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贫富分化的加剧 B.出现了私有财产C.等级观念逐渐产生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良渚遗址出土了黑陶、彩陶等陶器与石斧、石镰等各种各样的石器,以及铜矛、铜戈等青铜器。由此可推断出在当时,生产工具和冶金技艺得到发展,D项正确;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出现是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早期国家管理机构的完善,排除B项;只有一处遗址,不能说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排除C项。故选:D。2.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在四川地区出现北方的半地穴式房址遗址,据推断,这与当地的气候条件相关,据此判定,该遗址时期中国呈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D项正确;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来推断,这些建筑可能是季节性使用,不一定是区域文化交流导致的,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对比信息,无法判定建筑技艺的高低排除B项;特色鲜明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鲁国国君频繁到晋国去朝见,晋国为诸侯制定了一系列朝聘、纳贡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晋国作为霸主制定的礼乐规则,主要用于调整与其他诸侯的关系,而非针对天子进行调整,故选B项,排除A项。晋与鲁不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华夏与周边的关系,排除D项。4.答案:B解析:根据“都成了鲁国的新住民。”“与周室的关系便不那么直接”等信息可知,被分封的诸侯国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区域统治,形成了自己封国的民众,与周天子的联系逐步削弱,说明封国有一定的自身地缘政治的性质,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到一个诸侯国,没有与其他诸侯国纷争,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而不是宗法制,不能说明失去作用,排除C项;材料只反映诸侯国的状况,体现不出挑战王室,排除D项。故选B项。5.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西周相对于商代而言,王臣在身心方面都成了王的附庸,且还要在王死后配享先王,这些信息表明西周强化了君臣的附属关系,A项正确;材料主要从政治隶属关系的角度阐述了周王在政治上的强化,而未体现重建信仰体系,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宗法观念无关,排除C项;王臣配享先王不是为了提升王臣的政治地位,而是为了强化周王对王臣的政治控制,排除D项。故选A项。6.答案:C解析:材料提到河北康保县兴隆遗址与辽河流域兴隆洼文化在炊具上有共性,但又存在差异。据此可知文明在孕育发展中具有共通之处,故选C项。材料无法判断人们的生活方式出现革命性变化,排除A项;距今8000-715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排除B项;材料发现无法证明父系氏族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排除D项,7.答案:D解析:A.材料中并未涉及元谋人的体型特征,排除;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使用打制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当时还没有进入父系氏族社会,排除;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始大规模饲养家畜是在新石器时代,元谋人所处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排除;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使用打制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根据材料中“发现了大量的炭屑和一些被烧焦的骨头”说明元谋人会打制石器和使用火,此项正确。故选:D。8.答案:A解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形态与发展,原始人类居住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发展进步,以及国家的出现,本质上是由生产工具的进步造成的,从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到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的演变,就是这一变化的突出表现,A项正确;中华文明的传承、私有制度的出现、优越的政治制度是推动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