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和内容,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2.概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领域的成就,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3.结合港澳回归和两岸关系的发展,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统一的重大意义。【学习重难点】重点: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在各领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通过史料研习、问题探究,选取有代表性的点进行分析,突破重点。难点:本课内容较多,尤其第二目“改革开放进程”。通过制作时间轴大事记,突破难点。【预习新知】伟大的历史转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以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作为指导思想。(2)全会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3)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2.加快拨乱反正(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2)“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3)国家还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摘掉地主、富农分子的帽子,为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落实政策,将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等劳动者同原工商业者区别开来,支持民主党派恢复活动,认真落实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重申侨务政策,等等。改革开放进程1.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1)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3)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1980年,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1984年,中央进一步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2)建立起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形成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3)2000年,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走出去”战略,后来发展成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4)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更深层地进入经济全球化进程,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3.进一步深化改革(1)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中共中央提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方针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2)到2010年,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就是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2)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2.香港、澳门的回归(1)1997年,中英两国政府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2)1999年,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3)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告台湾同胞书》和“九二共识”①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后,中国政府推动大陆同台湾同胞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促进双方人员往来。②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在香港举行会晤,形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2)“汪辜会谈”①1993年,两岸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②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往来日渐频繁,民间交往不断扩大,经贸合作蓬勃发展。(3)《反分裂国家法》①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以最大诚意和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表现了反对“台湾独立”、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②2015年,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反对“台独”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巩固训练】1.1982年宪法在总纲中提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同时,“允许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投资,同中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进行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这些规定()A.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B.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C.适应了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 D.促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2.改革开放初期,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参考农村的包产到户,在车间实行工人做多少衬衫就拿多少工钱的薪酬制度,上不封顶,下不保底。这一改革使海盐衬衫总厂产值超千万。这反映出当时()A.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变化 B.经济责任制的逐步实行C.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D.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现3.过去开放政策以鼓励出口为主,实行走出去,引进来;2006年,明确提出“积极扩大进口”:202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推动进出口稳中提质”。这反映了我国()A.市场经济基本确立 B.对外开放不断深入C.综合国力连续提升 D.开始融入经济全球化4.1978年9月,邓小平在视察东北三省时强调,“我们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不行。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生活好一些”。这表明他()A.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C.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观点D.初步形成了加快发展的新思路5.河南省长葛县石象公社坡王李大队会计李福成回忆:1979年之前,农村粮食亩产特别低,很多农民出工不出力。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后,每个人都像上了发条。不出两年,小麦平均亩产就达到了350千克。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改变 B.农业新生产技术的推广C.农民获得了经营自主权 D.人民公社管理体制废除6.如图的报刊头条是一则媒体时评,据此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主要是()A.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正式颁布 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中共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7.从1979年到1982年,全国人大先后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等相关法律和条例。此外,中国政府还同一些国家就有关保护投资安全问题进行谈判或签订协定。这些做法()A.标志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 B.表明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C.旨在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对外开放 D.促进了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8.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召开了许多重要会议,其中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会议是()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七届二中全会 D.十一届三中全会9.1985年1月1日中央颁布一号文件,规定: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粮食、棉花取消统购,改为合同定购,由商业部门在播种季节前与农民协商,签订订购合同,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这一规定()A.有利于农村商品经济发展 B.使农民生产自主权得到保障C.标志计划经济体制的结束 D.改变了农村的生产经营形式10.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些农业改革的政策措施,包括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降低农用工业品价格等。这些措施旨在()A.推动农产品商品化进程 B.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刺激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D.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选择C:根据材料“1982年宪法……同中国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进行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的这些规定适应了改革突破点:1982年宪法的有关规定有利于中国个体经济与中外合资经济发展,适应了改革开放的需要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要求,适应了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排除A:材料中的中国企业并未特指就是“国有企业”。排除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这时还未提出。排除D: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才全面展开。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选择B:材料中步鑫生的改革措施体现了企业经营自主权有所扩大,表明经济责任制的逐步实行。排除A:当时中国经济所有制结构尚未改变。排除C: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材料中改革开放初期时间不符。排除D:当时我国尚未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对外开放的新阶段。选择B:根据材料可知,我国从鼓励出口到积极扩大进口再到推动进出口稳中提质,体现出对外开放在不断深入。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选择D:根据材料可知,邓小平主张利用现有有利条件加快发展,说明邓小平初步形成了加快发展的新思路。排除A: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排除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排除C:材料是邓小平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观点,而非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选择C: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后,农民获得了经营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提升。排除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未改变土地所有权。排除B:农业新生产技术得到推广不是主要原因,且材料中没有农业新生产技术得到推广的内容。排除D:据材料“石象公社坡王李大队”可知,当时尚未废除公社体制。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选择C:由图片可知,这是针对1979年颁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所做的时评,其背景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排除A: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即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题干时间“1979年”不符。排除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在197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7.答案:C解析:中国政府制定了有关中外合资企业的相关法律,并同一些国家就有关保护投资安全问题进行谈判或签订协定,这表明中国是想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故选C项;题中只是涉及经济方面的法律,不能说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法律体系还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等等,排除A项;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B项;材料是有关保护外国投资安全问题的法律或协定,与对外贸易无关,排除D项8.答案:D解析:9.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5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统购统销政策的取消,允许农民完成合同订购任务后,自由上市出售粮食,有利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这一规定有利于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不是农民生产自主权的体现,排除B项;计划经济体制依然存在,没有结束,排除C项;这一规定并没有改变农村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形式,排除D项。故选A项。10.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本题时空是:1978年(中国)。根据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