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2023年中考备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光练习题
一、单选题
1.(2022・上海•九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一束光线射向平静的水面,若反射角为30度,则入光线与水面的
夹角为()
A.30°B.60°C.70°D.90°
2.(2022・上海•九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关于平面镜成像正确的是()
A.正立的实像B.正立的虚像C.放大的实像D.放大的虚像
3.(2022・上海•校联考模拟预测)如图所示,是人观察岸边的树木在水中倒影情况。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
4.(2022・上海虹口•统考二模)舞蹈演员向平面镜方向移动时()
A.像变大,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大
B.像的大小不变,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大
C.像变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小
D.像的大小不变,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变小
5.(2022・上海金山・统考二模)芭蕾舞演员站在平面镜前2米处,则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A.1米B.2米C.4米D.8米
6.(2022・上海•九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常说的“镜中花、水中月”是由于()
A.光的反射所形成的实像B.光的折射所形成的实像
C.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D.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
7.(2022・上海・九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
小的实像,这时测得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2厘米,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15厘米B.8厘米C.6厘米D.4厘米
1
8.(2022・上海•校联考模拟预测)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在离凸透镜30厘米的光屏上得到一个
清晰的烛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20厘米B.30厘米C.40厘米D.50厘米
9.(2022•上海・统考中考真题)把放大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放大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
用此放大镜来放大观察邮票上的细小部分,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该()
A.小于10cmB.等于10cm
C.在10cm到20cm之间D.大于20cm
10.(2022・上海•统考中考真题)已知在某物体透过凸透镜在距离透镜25厘米的光屏上成放大的像,若将
物体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厘米处,则此时成()
A.放大的虚像B.正立的虚像C.放大的实像D.缩小的实像
11.(2022・上海・九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15厘米处
向30厘米处移动时,则()
A.像变大,像距变大B.像先变大后变小,像距变大
C.像变小,像距变小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12.(2022・上海•校联考模拟预测)下列有关光的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
B.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
C.游泳池注入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光的折射现象
D.夏天雨后的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
13.(2022・上海•校联考模拟预测)下列色光中,属于复色光的是
A.白光B.红光C.绿光D.蓝光
二、作图题
14.(2022・上海・九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反射光线OB画出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
角及其度数。
15.(2022•上海•九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
的像。
2
A
B
M77777777777777777N
16.(2022・上海・校联考模拟预测)如图白鹭在水中的倒影图。若N点为人们看到白鹭的嘴在水中倒影的点,
请在图中画出光从白鹭的嘴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路图,其中/点表示水中“白鹭嘴”的位置。
17.(2022・上海•校联考模拟预测)画出如图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三、填空题
18.(2022・上海•九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凸透镜对光有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这是光
的现象(选填“反射”或“折射”)。若拍照时发现景物的像过大,则相机镜头应景物一些
(选填“靠近"或"远离")O
19.(2022・上海•九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雨后彩虹是阳光经高空的冰晶或水珠折射时,不同色光的偏折程
度不同而形成光的现象,三原色光是指红光、蓝光和o看电视时,调节音量的
大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o
20.(2022・上海・九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在各种不同色光中,红、、蓝叫做三原色光。凸透镜的焦
距为10厘米,将发光体放在主光轴上,测量光屏上的像与透镜间的距离为25厘米,则像是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物到透镜的距离20厘米(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1.(2022・上海・校联考模拟预测)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根据图甲所示的原理,在空易拉罐底部中央戳个
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塑料薄膜,制作成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乙)。
3
Zl
(1)图甲所示的现象可以用来解释;
(2)图乙中,将易拉罐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
看到灯丝(倒立/正立)的(实/虚)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将会(变
大/变小/不变)。
22.(2022・上海・九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在图示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整
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先后两次将焦距为10厘米和15厘米的凸透镜放置在“40
厘米”刻度处,将蜡烛置于“20厘米”的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大小不同的两个像,比较两次
所成的像,当选用焦距为厘米的透镜时,所成的像较大;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若要确保在“50〜70厘
米”刻度之间移动光屏得到像,蜡烛应置于光具座上4B、C、。中的点处。
四、实验题
23.(2022・上海・九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某物理小制作小组的同学利用空的薯片筒等器材自制了可以探究
小孔成像特点的物理实验装置,他们在三个相同的空筒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小圆孔和小方孔,再用三片半
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筒的口上作光屏。调整烛焰和灯丝的位置使光屏上可以观察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
成的像,如图所示。
.-----------a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物体所成的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o(选填“有关”或“无
关”)
4
(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物体所成的像的形状与=
(3)小组同学们还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改变光屏与小孔的距离s,像的高度〃随着改变。于是
他们改变s并记录对应的h值在表格中:
序号S/厘米〃/厘米
12.01.0
24.02.0
36.03.0
48.04.0
510.05.0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与s的关系为:当同一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时,像的高度才与像到小孔的距离
s。
24.(2022・上海・九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小嘉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他正确组装和调试实验器
材,先使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
□他将蜡烛分别置于光具座上的不同位置,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成像情况如图(a)
和(b)所示;
分析比较图(a)和(b)中像距、像的大小随物距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距
大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在实验中,小嘉好奇地把自己的近视眼镜(凹透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发现仍可以在
光屏上成像;拿开眼镜后,像变得模糊不清;把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又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结合上述实验现象和科学课中有关眼球的结构(如图(c)所示)及作用(晶状体和角膜共同的作用相当
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可推测近视眼患者不戴近视眼镜时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可能是因为物体
的像成在视网膜的(选填"前”或“后”)方,依据是。
25.(2022・上海•九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5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
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2)如图(a)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光路可逆可以推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
镜厘米刻度处,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倒立、的实像;
(3)实验一段时间后,原来在光屏中心的像“跑”到光屏上方的位置,如图(b)所示,能让像重新回到光
屏中心的操作是o(选填序号)
□光屏下调□蜡烛上调□透镜上调
26.(2022・上海•九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小佳用“自制简易照相机模型”研究照相机成像原理。如图(a)
所示,该模型由两个纸筒M、N组成,M正好套在N的外面,并能进行抽拉。在纸筒M的一端贴上
半透明纸,凸透镜固定在纸筒N的一端。
小佳同学将此模型和发光体(物高H=4厘米)固定在光具座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如图(6)所示,实验步
骤和操作均正确,并将每次实验测得的物距u、像距V、成像情况等分别记录在表格中。
/=10厘米,物高H=4厘米
实验序号物距〃(厘米)像距V(厘米)像高/厘米)
130.015.02.0
235.014.01.6
350.012.51.0
口小佳实验中到的距禺为像距。(均选填“凸透镜”“发光物”或“半透明纸”)
n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3中的像距v和像高h随物距u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简
易照相机成倒立缩小实像时,O
□小佳用简易照相机模型对着黑板上15厘米高的发光体观察,发现半透明纸上成像不完整。结合上述实
验信息和数据,写出让半透明纸上成像完整的做法及理由。
6
27.(2022•上海•九年级校联考专题练习)小王研究微距相机的成像情况。他先把相机调整到焦距为/的普
通模式,改变物体与镜头的距离,相机内感光元件上的成像情况如图(a)(b)所示。由于物体距镜头太
近时,感光元件上无法成像,因此他将相机切换到微距模式,调整焦距为了,再将物体置于距镜头非常近
2
的位置,此时在感光元件上能成清晰的像,如图(C)所示。
(1)分析比较图(a)与(b)可知:同一镜头成实像时,物距变小,:
(2)观察图(c)可知:微距模式下相机成的像是的(选填“放大”或“缩小”),据此可判断微距模式
下物距与像距的大小关系是一,此时相机的焦距力—普通模式的焦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
于”)。
28.(2022春・上海•九年级上海市震旦外国语中学校考期中)某小组同学发现在拍集体照时摄影师会通过
拉伸镜头的办法改变物距和像距从而使照片更大些,于是该小组同学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器材
和刻度尺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高和物距及像距之间的关系。已知凸透镜的焦距分别为10厘米和15厘米,
发光体高均为5厘米,实验并记录测得的物距比、像距v和所成像的像高工便见表一和表二、
像
表一:焦距10厘米
实验序号u(厘米)V(厘米)L枝(厘米)V和u的比值
像
112.060.025.05.0
215.030.010.02.0
318.022.56.31.3
420.020.05.01.0
530.015.02.50.5
635.014.02.00.4
740.013.31.60.3
7
表二:焦距15厘米
实验序号U(厘米)V(厘米)L枝(厘米)V和U的比值
像
820.060.015.03.0
925.037.57.51.5
1027.033.86.51.3
1130.030.05.01.0
1235.026.33.90.8
1340.024.03.00.6
1445.022.52.50.5
□分析比较表中"和工像的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或8与10中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距像距时,
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
(6)分析比较实验序号中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距等于像距时,凸透镜成等大的
实像。
(c)进一步分析比较实验序号5与6与7或12与13与14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当物距大于像距
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且像距随物距的增大而。
□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V、式和工傍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凸透镜成实像时,
像高随的增大而减小。
□该小组同学为了进一步得到乙倭与、〃的关系,计算了和〃的比值,并将计算结果填在表一和表二的
像VV
最后一列。分析入修像与V、”的关系的比值关系,可得到的结论是:当凸像透镜成实像时,e像与V和〃的关系
的比值成O
29.(2022・上海•校联考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
“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
镜焦距为10.0cm,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图1图2图3
8
(1)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
(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40cm刻度线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如果小明将光源移至8cm刻度线时,他通过凸透镜看到光源的
(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虚像;
(3)光源“F”放在15cm刻度线处,其大小如图2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
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从左向右看,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3中的:0
30.(2022・上海•校联考模拟预测)实验室常用蜡烛完成以下光学实验,如图所示。
甲
____________506。cm
丙
(1)如图甲为小孔成像示意图,如果将蜡烛靠近小孔,像会变得大一点,光屏(选填“需要”或"不
需要”)同时远离小孔;
(2)在利用图乙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光屏上不
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3)蜡烛还可以用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图丙中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
小、最亮的光斑(未画出),若在图丁中用塑料吸管对准/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持续用力吹气使烛焰尖部
向左偏,发现光屏上“烛焰尖部”变模糊,则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烛焰尖部”呈现的
像又会变清晰;
(4)小华又将两支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如图戊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C、。两处会得到清
晰的烛焰像。用一厚纸板挡住/处的烛焰,在光屏上(选填或“£>”)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
像。
31.(2022・上海浦东新•统考模拟预测)某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以后,为了继续研究凸透
镜所成像的大小,选用直径相同,焦距不同的甲、乙和丙三个凸透镜分别观察光屏上所画的小五角星,观
察时始终保持透镜位置不变,使透镜正对光屏,且使眼睛、透镜中心、五角星处于同一高度,如图所示。
他们将观察到现象和相关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和表三中。
9
表一甲焦距为5厘米
实验序号物距/厘米现象
12.5©
23.5
34.0
表二乙焦距为10厘米
实验序号物距/厘米现象
46.0
58.0
68.5
表三丙焦距为15厘米
实验序号物距/厘米现象
710.0©
B
812.0
913.0因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或4与5与6,或7与8与9中的数据和现象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透过
同一凸透镜观察相同图案,当成正立放大的像时,;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中的数据和现象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透过不同凸透镜观察相同图案,
当成正立放大的像时,若要使像的大小相等,凸透镜的焦距越大,物距也应越大。
推理:透过不同凸透镜观察相同图案,当成正立放大的像且物距相等时,焦距越大,o
□结合已学知识可判断:将凸透镜甲仍置于图位置,将该光屏移至“57厘米”刻度处时,透过透镜将观察到
的是«
11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为30度,则入射角也等于30度。法线与平静
的水面垂直,入射光线与法发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则入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
90°-30°=60°
故选B。
2.B
【详解】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为正立等大的虚像,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B
【详解】树木在水中倒影,是因为来自岸上树木反射的光线斜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眼睛,
所以才能观察到对岸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4.D
【详解】AC.平面镜成像,成的是等大的像,舞蹈演员向平面镜方向移动时,物体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
不变,故AC不符合题意;
BD.像的大小不变,平面镜成像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舞蹈演员向平面镜方向
移动时,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减小,故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减小,故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5.B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2m,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详解】看到镜中的花朵和水中的月亮,都是物体经过平面镜所成的像,常说的“镜中花、水中月”是由于
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B
【详解】据凸透镜成像实验,发现光屏上有一个清晰缩小的像,此时像处于透镜的1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
间,即
12
光屏距离凸透镜12cm,所以
2f>12cm〉/
即
12cm>/>6cm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A
【详解】在离凸透镜30厘米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即像距为30cm,而此时光屏上缩小、等
大、放大的实像都有可能。成缩小的实像时,像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两倍焦距,即
代入数据,解得
15cm</<:30cm
成等大的实像时,像距等于两倍焦距,即
v=2/
代入数据,解得
/=15cm
成放大的实像时,像距大于两倍焦距,即
v>2/
代入数据,解得
广15cm
综上所述: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A选项中的20cm。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9.A
【详解】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焦点,并且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焦距,因此透镜的焦距为
f=10cm
若用此放大镜来放大观察邮票上的细小部分,物距应小于焦距时,所成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则邮票到透
镜的距离应该小于焦距了,即
w<10cm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10.D
13
【详解】在距离透镜25厘米的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即
25cm>2f
可得
产12.5cm
将物体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厘米处,此时物距30cm,则
w=30cm>2/'
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D。
11.C
【详解】由凸透镜成像时物像移动规律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当物体沿
主光轴从距透镜15cm处向30cm处移动,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成倒立的实像,此时物距不断增大,则像
距不断缩小,所成的像也变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2.C
【详解】A.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错误;
B.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时,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则入射角是0。,
故B错误;
C.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所看到池底的虚像,故C正确;
D.夏天雨后的天空出现美丽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13.A
【详解】当太阳光(白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
色散现象,故白光属于复色光.
【详解】由图知道,反射角为
90°-30°=60°
所以入射角也为60。,在法线左侧画出入射光线,入射角度数等于反射角为60。即可,故光路如下
14
AB
60°
><^<30o
777777777777/777777777
o
【详解】先作出端点/、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⑷、B',用虚线连接,、方即为物体的像,如图所示:
【详解】由题可知,/点为人们看到白鹭的嘴在水中倒影的点,是白鹭嘴通过水面所成的像,平面镜成像
时,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据此画出白鹭嘴的位置4,连接人的眼睛和月,则连线与水面的交点为反射
点,据此作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详解】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图如下:
15
【详解】[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透镜对光线的作用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而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形成的。
[3]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工作时物距应该大于两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拍照时发现景物的像
过大,应该使像变小一点,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应该减小像距,增大物距,故应该将相机镜头远离景物。
19.色散绿光响度
【详解】口]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
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即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
⑵根据我们对色光三原色的认识,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3]调节音量时,喇叭的振幅发生改变,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
20.绿放大小于
【详解】[1]在各种不同色光中,红、绿、蓝为单色光,可以混合成各种颜色的光,被称为三原色。
[2][3]焦距为10cm,像距为25cm,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像距位于二倍焦距之外,此时物距位于一倍
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小于20cm,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1.光的直线传播倒立实变大
【详解】(1)[1]图甲所示的现象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2][3][4]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所以图乙中,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倒立的实
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物距将变小,像距变大,像会变大。
22.同一高度154或B
【详解】[1]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为了使成的像在光屏中央位置,需要把蜡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
调在同一高度。
[2]由“蜡烛放置在20厘米处,保持透镜在40cm刻线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大小不同的
两个像”可知,在光屏上得到的像是实像,那么如果选择透镜的焦距为15cm,蜡烛放置在20厘米处,此
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实像;如果选择透镜的焦距为10cm,蜡烛放置在20厘米处,保持透
镜位置不变,由于“="所以移动光屏,那么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等大实像。所以要得到较大的像应选用
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
[3]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若要确保在“50〜70厘米”刻度之间移动光屏得到像,也就是像距大于10cm小于
16
30cm,当凸透镜焦距为15cm时,像距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则物距应位于二倍焦距之外,即物
距大于30cm,蜡烛应在10cm刻度线的左侧,即蜡烛在/或8点;当选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时,像距
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外,物距应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外,即物距大于10cm,蜡烛应位于30cm刻
度线的左侧,即/、B、C、。都可以,综上所述,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若要确保在“50〜70厘米”刻度之间
移动光屏得到像,蜡烛应置于光具座上的/或2点。
23.无关物体的形状有关成正比
【详解】(1)[1]比较甲、乙两图知道,小孔形状不同,但是像的形状相同,由此得出结论:小孔成像与小
孔的形状无关。
(2)[2]比较甲、丙两图知道,小孔形状相同,物体形状不同,像的形状也不同,由此得出结论:小孔成
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3)[3]分析表格数据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人随着像到小孔的距离s的增大而增大,
且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的比值都相等,即当同一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时,像的高度h与像到
小孔的距离s成正比。
24.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前见解析
【详解】口口]由图(a)和(b)知,物距大于像距时,光屏上承接到的是蜡烛缩小、倒立的实像。此时的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a)比(b)图的物距小,像距大,像也更大,所以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变小,像变
小。
□由操作可知,将近视眼镜拿走后,原来能在光屏上成的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时,
又能得到清晰的像,这说明眼镜拿走后,像成在光屏前,而视网膜相当于此操作中的光屏,所以近视眼是
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25.同一高度55.0缩小口
【详解】(1)[1]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利用通
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像就可以成在光屏的正中央。
(2)⑵[3]如图(a)所示,物距为
u=40.0cm-25.0cm=15.0cm
像距为
v=70.0cm-40.0cm=30.0cm
根据光路可逆,当物距等于30.0cm,像距为15.0cm时,仍然可以成像,故此时凸透镜的位置为
25.0cm+30.0cm=55.0cm
物距大于像距,物距在两倍的焦距外,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3)[4口若光屏下调,像将继续上偏,故口不符合题意;
17
□若蜡烛上调,烛焰的中心、凸透镜中心的连线下偏,像向下移动,故口符合题意;
□若透镜上调,烛焰的中心、凸透镜中心的连线继续上偏,像向上移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口。
26.凸透镜半透明纸物距M增大,像距v减小,像高〃变小简易照相机模型离黑板远一些,
减小两相套纸筒M、N总长
【详解】(1)口][2]像距指的是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本实验中,像是成在半透明纸上的。故凸透镜与半透明
纸之间的距离就是像距。
(2)[3]三组数据中,物距越来越大,像距越来越小,且像高也越来越小。故分析三组数据得到的规律是:物
距〃增大时,像距v减小,像高人变小。
⑶[4]不能在半透明纸上得到完整的像,说明成的像的大小超过了半透明纸的大小。应该通过调节,使成的
像变小。要使像变小,物距就要变大;同时像在变小的时候,像距也要变小。所以,做法是:简易照相机
模型离黑板远一些,减小两相套纸筒M、N总长。
27.像变大放大物距小于像距小于
【详解】(1)[1]分析比较图(a)与(b)可知,像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同一镜头成实像时,
物距变小,像变大,像距变大。
(2)⑵[3]⑷从图(c)可以看出是一个放大的像,由于在元件上能够成像,故成的是实像;由于凸透镜
成的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说明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像距在两倍焦距开外,故物距小于
像距;相机调整到焦距为了的普通模式,当物距为〃时,感光元件上无法成像,说明
1
u<f
1
当焦距调整到了,此时成的倒立的放大的像,说明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故
2
f<u<2f
22
经整理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秋三年级英语上册 Unit 5 Let's eat课时4 Let's talk Let's play教学设计 人教PEP
- 三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 School Subjects Lesson 2 教学设计1 人教新起点
- 14《有趣的冰箱贴》(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美版(北京)(2024)美术一年级下册
- 物资采购双方协议书7篇
-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 第四单元 化学与技术的发展 4.2 表面活性剂 精细化工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2
- 进修医生规范操作
- 9《这些是大家的》(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 第10章 热力学定律 2 热和内能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3-3
- 2024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在集体中 第一课 大家之家教学设计 教科版
- 17 《松鼠》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 足疗店转让协议
- 2024年【中级消防设施操作员(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英语期中考试(含答案)
- 2025-2030中国AI教学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市场前景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第三届天扬杯建筑业财税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901-1000题)
-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程课件 主题2 信息技术基础
- 2025届高考作文备考训练:局中局外人生如棋
-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开封大学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商场改造施工方案范本
- 医务人员手卫生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