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广东省梅州市皇华中学高考冲刺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广东省梅州市皇华中学高考冲刺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广东省梅州市皇华中学高考冲刺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广东省梅州市皇华中学高考冲刺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广东省梅州市皇华中学高考冲刺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广东省梅州市皇华中学高考冲刺模拟历史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雍正时有人说过:“商人积丝不解织,放与农家预定值;盘盘龙凤腾向梭,九日辛勤织一匹。”苏州道光二年一个碑文上写道:“查民间各户,将经丝交织机匠工织”。各户把经丝等原料及一些工具交给机匠织造,回收成品,机匠“计工受值”。这表明,当时中国A.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分工细致 B.已出现大量集中生产的手工工场C.商业资本的规模比较庞大 D.存在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化2.明宣德二年(1427年)的会试首次实行南北卷制度。会试录取100人,其中南方60人,北方40人。后来,南北卷演变为南北中卷,录取比例为55%、35%和10%。这一做法A.保证了科举制公平公正选拔人才B.有利于科举人才来源的相对平衡C.推动了明代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D.促进了全国范围内尚学风气形成3.1896年,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人之所异于物者,为其有大脑也,故能悟为人道之极。凡有记也,亦求悟也,为其无所记,则无以为悟也。……记赢而悟绌者,蓄积虽多,皆为弃材。惟其顺也,通也,灵也,故专以悟性导人者,其记性亦必随之而增。惟其逆也,塞也,钝也,故专以记性强人者,其悟性亦必随之而减,西国之教人,偏于悟性者也。”据此判断,梁启超旨在A.主张学习西方进行教育改革 B.强调记性对悟性的重要价值C.提高人民的觉悟以推翻君主制度 D.弱化记性在大脑记忆中的特殊地位4.解放战争中,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员陈再道曾回忆说:“前几个月在冀鲁豫地区拉锯式的战斗,打过来,打过去,有些地方,老百姓的耕牛、猪、羊、鸡、鸭几乎全打光了。地里种不上粮食,部队没饭吃,怎么能打仗。……我们早一点打出去,就可以早一点减轻解放区人民的负担。”为此,中共中央做出的决策与如图相符的是A. B.C. D.5.伏尔泰的《风俗论》认为是“蛮族入侵和宗教纠纷”两重灾祸摧毁了罗马帝国。伏尔泰所说的“蛮族”和“宗教纠纷”分别是指A.罗马奴隶和基督教内部纠纷B.日耳曼人和基督教内部纠纷C.日耳曼人和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纠纷D.奥斯曼人和犹太教与基督教的纠纷6.下列是两幅古代人口分布图,人口疏密与颜色淡浓成正比。据图可得出,中国A.军事重心南移 B.政治中心南移 C.版图向南扩展 D.经济重心南移7.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所立的琅琊碑文中记载:“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上农除末。”据此,可以推知秦朝A.重儒思想的治国理念 B.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C.法儒思想的合理并存 D.焚书坑儒的专制政策8.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在会上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指出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调动科技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这次大会A.完成了科技领域的拨乱反正 B.推动了高考制度的恢复C.有利于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D.响应了科教兴国的号召9.下图是关于国际联盟的一幅讽刺漫画,该漫画所反映的国联的实质问题是A.不具有真正的普遍性和权威性B.纲领含糊不清,自相矛盾C.建立在重重矛盾之上D.大国操纵,无法为和平作出真正的贡献10.在近代,“民主革命初造成功之后,被推翻的专制势力和专制制度的企图复辟,甚至实现复辟,应该说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现象。”符合这一说法的历史现象曾出现在①英国②法国③美国④中国A.①③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1.1913年,熊希龄在组成“第一流人才内阁”时宣布:“官营事业惟择其性质最宜者乃行开办,其他皆委诸民,不垄断以与争利,但尽其指导奖劝之责而已。”这一举措A.有助于民间资本的发展 B.打破了官僚资本的垄断C.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D.确保了政府的经济收入12.孙中山说:“前代革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我等今日与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与民变革。虽经纬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下列选项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第一次提出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变革的方案B.其思想体系体现了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意识形态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三民主义的核心D.蕴含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内容13.唐代宫廷的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中有来自西域的龟兹、高昌、疏勒等乐,有来自印度、天竺、康国、安国等乐,以及来自高丽、日本、扶南等乐。促成音乐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唐朝A.政治军事实力的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加强现实统治的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14.“御笔”、“手诏”和“上批”是绕开政府和监督机关、由皇帝直接下达的命令。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所引用的此类命令统计,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五朝共计109次,而宋神宗有1260次,这说明北宋中期A.统治者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 B.王安石彻底改变宋初的体制C.中枢决策的程序性有所减弱 D.监察谏议制度出现重大变化15.战国时期一位思想家认为:“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矣。”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16.宋初到南宋,宰相事权强化的趋势明显。宰相的事权包括兵权、财权、司法权,出现了由分割到集中的过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提高国家机构效能的需要 B.适应政治中心南移的形势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可调和 D.君主集权体制逐步遭到破坏17.“在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帝国主义和国内买办豪绅阶级支持着的各派新旧军阀,相互间进行着继续不断的战争,……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问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问发生和坚持下来。”毛洋东的这一论述旨在A.分析工农武装割据的条件 B.阐述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C.指导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 D.指出军阀割据混战的恶果18.1990年12月,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第三世界有一些国家希望中国当头。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邓小平的这一认识A.基于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 B.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19.伯里克利说:“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携。“雅典的这种政治理念通过抽签选举和公职受酬得以实现,这是保证公民能够平等参政的两大重要指施。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抽签选举和公职受制保障了政治民主性B.这种理念导致了雅典民主政治走向衰落C.雅典公民平等参政权拥有制度性保障D.雅典公民可以担任民主机构的一切公职20.中国传统社会制度的核心是A.世袭制度 B.家族制度 C.宗族制度 D.宗法制度21.1890年,福建省设立福州织布局。“招集织徒,市购织具,量给伙食,限以三个月学成,领机归织。数月之后,每徒每月率能织布20余匹……城乡多仿照办理,每年约出布40余万匹,穷民执业,赖以滋生。”这一现象表明当时的福州A.官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纺织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C.雇佣劳动关系已普遍存在 D.列强入侵瓦解了传统经济22.在2013年10月纪念哥伦布首次抵达美洲的活动中,有人说“今天是种族日,是美洲发现日,是两个世界相遇日”。这一说法所依据的正确史实应包括①早期殖民者大量屠杀印第安人②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③新航路架起沟通欧美的桥梁④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由此交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3.明末清初思想家颜元猛烈抨击当时道学家们穷理居敬、静坐冥想的现象,指出,“朱门一派,口里道是即物穷理,心里见得,日间做得,却只是读、讲、论,……半日静坐,半日读书,那曾去格物”,人应具有“实才实德”,格物要实地去做,不能离物而“穷理”。据此分析,颜元A.强调致良知的重要性 B.认为格物致知无法穷理C.是对传统儒学的否定 D.主张做学问应经世致用24.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会议上的报告《论联合政府》一文中的核心概念是民主,该文中民主一词出现达257次,除去民主同盟、三民主义、民主派等固定词中所含的“民主”二字仍有140次之多,毛泽东突出民主主要是因为A.建立社会主义民主的迫切性和必要性B.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C.夯实民族民主统一战线基础的必要性D.创新革命理论宣传形式的需求25.晚清时期主要农产品及农产制成品输出量(部分)单位:担上表反映的历史现象A.推动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表明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C.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D.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顺差26.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周时期,玉器主要服务于礼仪活动。孔子提出“君子比德于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应运而生,佩玉替代礼玉成为“风潮”。这体现出A.儒家正统地位确立 B.礼乐制度逐渐完善C.崇德重教渐人人心 D.玉器制造技术进步27.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的中国总人口量约为4.1亿,1873年下降至约3.5亿,锐减6000余万。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日趋加剧的民族矛盾 B.持续不断的海外移民C.愈加沉重的封建剥削 D.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28.一位诗人在纪念某一历史事件时赋诗一首:“平地惊雷乾坤转,百万学子赴考场。十年梦萦断笔墨,一张考卷通殿堂。”这一历史事件是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 B.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29.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中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中国年代195319541955195619571958增长率(%)30.216.25.628.211.466A.工业化起步较晚但进展顺利 B.工业生产基础较差发展较慢C.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D.工业生产的年增长率高低相差十余倍30.下图是美国1921-1945年社会经济发展某一指数的趋势图。联系所学知识判断该图最有可能是A.工业生产发展指数趋势图B.银行存款总量趋势图C.居民之间贫富差距系数的趋势图D.农业生产发展指数趋势图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材料敦刻尔克大撒退从1940年5月26日开始,在这几天,敦刻尔克地区大多是阴雨天,大雾、小雨以及弥漫的硝烟.使得德军只进行了两天半的大规模轰炸。而海面上,素以风大浪高著称的英吉利海峡在这几天出人意料的风平浪静。敦刻尔克松软的沙滩,是英法联军的救星。德军的炸弹大多陷入沙滩,弹片难以有效散飞,杀伤力大大降低。英法后卫部队英勇抗击着德军的进攻,掩护主力撤退。撤退的部队官兵,在等待上船和登船期间,保持了严格的组织纪律,秩序井然,没有发生争先恐后的混乱情况,这使整个撤退过程非常顺利。撒退的组织者,那些海军军官有着杰出的组织才能,他们利用一切方法和器材,统筹协调数以百计的各种船只:驾驶这些船只的有银行家、牙科医生、出租汽车司机、快艇驾驶员、码头工人、工程师、渔夫和文职官。这只奇怪的船队在炮火的轰击下,没有武装、没有护航。但是,勇敢的人们却迎着枪林弹雨和硝烟烈火,灵活地向前行驶着。6月4日,历时9天的大撤退宣告结束。英国著名军事历史学家亨利莫尔指出,欧洲的光复和德国的失败就是从敦刻尔克开始的!——摘编自孔辉.丁舞昌《敦刻尔克大撤退成功原因再探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敦刻尔克大撤退成功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敦克尔退大撤退的历史意义。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人最早发明了这种政治制度,它既可以有效的治理人群,又可以对政府权利加以限制,英国是世界上最老资格的宪政国家,英国的宪政经验是最具示范意义的。——钱乘旦《英国式道路》材料二在和英国打的时候,十三个邦(州)联合起来,等到把英国打败后,各自还是分散治理。1777年召开的“大陆会议”,通过了《联邦条款》,宣布结成“永久性的同盟”,名称叫“美利坚联邦”(即:美利坚合从国)。各邦(州)仍保有自己的独立自主权,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越来越夏杂,有些人就主张应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管理这个联邦。于是1787年各邦代表举行了一次有名的会议,史称“联邦制宪会议”。——资中筠《美国十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与美国的政治创举,简要分析各自形成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政治体制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3)有人说美国的政治制度比英国的先进,请谈谈你的看法33.材料布什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于1992年至1993年间举行了3次首脑会议,签订了有关削减2/3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和《美俄关于建立伙伴与友好关系宪章》等30余个文件。1994年,美俄关系中出现了许多麻烦,俄罗斯外交发生了由完全倒向西方到东西并重的全方位的重大转变;俄罗斯社会普遍存在反美情绪,克林顿的对俄政策同样遭到国内的批评美俄双方越来越意识到,它们的利益并不一致。为了调整关系,克林顿和叶利钦于1995年再次会晤,在俄伊核贸易问题上,叶利钦向美国作出了一点小小的让步;在北约东扩问题上,双方没有找到共同点;在车臣问题上也各执一词,对于会谈的结果,俄罗斯的美国问题专家阿尔巴托夫认为:“俄美两国结束了蜜月而进入对立时代的现实,正好表明俄罗斯已成长为够坚持自己意志的国家了”。——摘编自方连庆等《战后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俄核裁军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俄关系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据“放与农家预定值”、“户把经丝等原料及一些工具交给机匠织造,回收成品”、“计工受值”等信息可知当时出现了雇佣关系,存在商业资本项工业资本转化的倾向,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雇佣关系的出现,ABC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选D。2、B【解析】

明代科举实行分地区录取的措施,主要是由于当时地区经济文化水平发展不平衡,这一做法有利于科举人才来源的相对平衡,故选B项;材料中的做法主要是为了保证人才人员相对平衡,并不是为了保证公平公正选拔人才,排除A;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完成了南移,排除C;D项内容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故选B。3、A【解析】

根据人脑的特点,指出只有用悟性引导才能增长记性,而“西国之教人,偏于悟性者也”等,可知梁启超旨在主张学习西方进行教育改革,A项正确;记性对悟性有着重要价值只是梁启超观点的依据,不是其主要目的,B项错误;“推翻君主制度”不是1896年梁启超《变法通议》的主张,C项错误;弱化记性在大脑记忆中的特殊地位与材料不符,D项错误。4、A【解析】

根据题干“……我们早一点打出去,就可以早一点减轻解放区人民的负担”结合所学可知,解放战争中在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后,我军掀起外线作战,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千里跃进大别山,故A项正确;B图为辽沈战役地图,排除;C图为淮海战役地图,排除;D项图为平津战役地图,排除。故选A。5、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古罗马帝国灭亡影响较大的“蛮族入侵和宗教纠纷”,指的分别是日耳曼人的进攻和基督教内部纠纷,B选项正确;罗马奴隶的反抗属于内部的阶级矛盾,A选项错误;罗马帝国分裂时期,伊斯兰教尚未创立,C选项错误;奥斯曼土耳其人灭亡的是东罗马帝国,D选项不符合题意。6、D【解析】

西汉人口主要分布在北方黄河流域,清朝人口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说明经济重心南移,D正确;古代军事重心在边疆地区,不是人口集中区,排除A;清朝政治中心在北京,排除B;汉代和清代版图在南缘并未有大的变化,排除C。7、C【解析】

材料“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体现的是重视法治,属于法家思想;材料“以明人事,合同父子”体现的是对儒家伦理关系的重视,因此可推知秦朝时期法儒思想的合理并存,C选项符合题意;秦国时期的治国理念是严刑酷法,A选项排除;外儒内法是汉武帝时期的治国理念,B选项排除;焚书坑儒属于思想文化专制,材料未涉及,D选项排除。8、C【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全国科学大会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解放思想,全国科学大会是改革的先声,大会取得的重要成果为科技体制改革,为科技第一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有利于重新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推动国家工作重心转移,C项正确;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拨乱反正全面展开的标志,排除A项;高考制度的恢复于1977年,排除B项;“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排除D项。故选C。9、D【解析】画中“车夫”背心上的英文为“国联”,他奋力挥鞭。驱赶着背上负有“和平”使命的马儿向“结束战争”的方向行进。但“国际事务”这辆大车分明是在冲向战争,“和平”马儿虽然竭尽全力,却寸步难行。这幅漫画揭示国联虽然标榜“和平”,但由于其本质不过是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因此无法为和平作出真正的贡献,无法挡住战争的步伐。故排除ABC,选D。10、C【解析】

据材料“被推翻的专制势力和专制制度的企图复辟,甚至实现复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当中存在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法国存在波旁王朝复辟,中国存在袁世凯复辟帝制,故①②④正确;美国不存在被推翻的专制势力和专制制度的复辟,故③错误。故选C,排除AB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被推翻的专制势力和专制制度的企图复辟,甚至实现复辟”,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英国、法国、美国、中国的相关史实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11、A【解析】

依据材料“官营事业惟择其性质最宜者乃行开办,其他皆委诸民,不垄断以与争利,但尽其指导奖劝之责而已”并结合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来看,这有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A正确;官僚资本产生于国民党统治时期,B排除;该措施与抵制外国资本无关,C排除;材料主要表明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放手,而不是政府收入问题,D排除。故选A。12、D【解析】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体现的是民族革命,“国体民生”涉及到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第一次提出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变革方案的是《资政新篇》,选项A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建立民主共和的理念而非建立君主立宪制,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即建立民国,选项C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对三民主主义内涵的理解,尤其是材料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与民变革”。13、D【解析】

据材料“来自西域的龟兹、高昌、疏勒等乐”“有来自印度、天竺、康国”等信息可知,统治阶级实行开明的文化政策,营造了相对宽松的文化氛围,故D选项正确;唐朝政治军事实力强大与音乐出现融合不同地域文化分格没有直接关系,故A选项错误;秦统一后,百家争鸣局面逐渐结束,故B选项错误;材料所述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而不是现实统治的需要,故C选项错误。14、C【解析】

从“109次”到“1260次”,说明北宋中期中枢决策的程序性有所减弱,皇帝意在绕开政府和监督机关对他的权力制约,从而加强皇权,故选C;材料中皇帝想要加强的是皇权,而非中央集权,排除A;B项说法过于绝对,其“彻底”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重点在于皇权的变动,而非监察谏议制度,排除D。15、C【解析】

材料“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体现的是礼法并治的思想,属于荀子的主张,C正确;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A排除;孟子主张民贵君轻,B排除;韩非子主张严刑酷法和变革,D排除。故选C。16、A【解析】

北宋时期过分削弱宰相权力并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所以宰相的事权由分割到集中主要是为了提高国家机构效能,故选D项正确;宰相事权的强化并不能说明君主集权体制遭到破坏,排除A项;宰相事权的集中主要是为了提高国家机构效能,并非是为了适应政治中心南移,排除B;题干不能说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难以调和,排除C项。故选D。17、A【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在帝国主义和国内买办豪绅阶级支持下的军阀混战局面为人民革命力量的存在及壮大提供了机遇,使中共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方针,故A项正确;题干只强调封建军阀的斗争,未能全面认识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排除B项;题干信息反映此时处于土地革命时期,并非抗战时期,排除C项;题干并未指出军阀混战的后果,排除D项。故选A。18、C【解析】

材料体现的邓小平同志要避免中国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出头,以免卷入国际纷争中去,主要是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C正确;材料更多强调的是内部原因,A属于国际原因,排除;B说法不符合当时的史实,排除;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就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D排除。故选C。19、C【解析】

据材料“……雅典的这种政治理念通过抽签选举和公职受酬得以实现,这是保证公民能够平等参政的两大重要指施”可知,抽签选举和公职受酬是保证公民能够平等参政的两大重要指施,这说明雅典公民平等参政权拥有制度性保障,C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雅典的这种政治理念通过抽签选举和公职受酬得以实现,A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雅典政治理念的优越性,而不是“这种理念导致了雅典民主政治走向衰落”B与材料不符;伯里克利执政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当时规定初十将军外的一切官职向全体公民开放,可见D说法错误。20、B【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传统社会制度的核心是家族制度,传统的社会伦理、国家伦理皆可从家族推衍出来,因此B选项正确。世袭制度、宗族制度和宗法制度都是中国家族制度的具体体现,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1、B【解析】

材料说明清朝的福州织布局通过示范作用引导福州纺织业的发展,取得良好成效,故选B项;材料中并不能看出“官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排除A项;雇佣关系在纺织业中较为普及,但并不意味着雇佣劳动力普遍存在于各个领域,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涉及传统经济瓦解的信息,排除D项。【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城乡多仿照办理,每年约出布40余万匹,穷民执业,赖以滋生”,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22、A【解析】

美洲的发现,使得欧洲人给印第安人带来了杀戮和奴役,印第安人数量锐减。故①项正确。1492年,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率领由三艘不大的船组成的船队,从西班牙起程,开始横渡大西洋。经过两个多月的航行,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故②项正确。美洲的发现架起沟通欧美的桥梁,美洲由此卷入资本主义市场。故③项正确。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拉开了整个世界向工业化社会转变的帷幕。故④项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排除BCD项23、D【解析】

材料中颜元主张“格物要实地去做,不能离物而‘穷理’”,这反映了做学问应该服务于社会现实的经世致用思想,故D项正确;“致良知”是王守仁的观点,排除A项;材料中涉及的是穷理的方法和途径,并未认为格物致知无法穷理,排除B项;这一观点是对传统儒学的发展而不是否定,故C项错误。24、C【解析】

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会议上的报告《论联合政府》一文中的核心概念是民主。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反复提到民主主要是因为抗战进入最后阶段,需要民族民主统一战线的保障,即夯实民族民主统一战线基础的必要性,故C正确;社会主义民主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A错误;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故B错误;这种宣传形式不是创新,故D错误。25、B【解析】

本题考查晚清时期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从表格数据看,1868—-1888年,中国丝、茶、棉花等主要农产品及农产制成品对外输出量不断增加,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故B项正确;推动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主要因素是外国资本主义人侵,农产品出口量增加中国成为列强原料产地是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之一,故A项错误;促使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主要手段是列强的资本输出,如在华投资设厂、设立银行进行政治性贷款、获得筑路权、矿山开采权等,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当时中国对外贸易中进出口的关系,无法得出贸易顺差扩大的结论,故D项错误。26、C【解析】

材料表明随着玉代表德的思想产生之后,玉器逐渐受到了人民的欢迎,表明当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德教。C正确;儒家正统思想在汉朝确立正统地位,A排除;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制度逐渐被破坏,B排除;材料表明因为德的关系,玉才受到人民的欢迎,而不是玉器的制造技术进步,D排除。故选C。27、D【解析】

材料反映了从1850年到1873年中国的人口持续下降。结合所学可知,从1840年开始,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以及随着列强侵略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尤其是太平天国运动,导致近代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导致人口数量下降,故D项正确;民族矛盾加剧、海外移民、封建剥削均不是当时人口大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排除A、B、C。28、A【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百万学子参加高考的场景,体现了文革结束以后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故选A;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教育方针,B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29、D【解析】

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955年的增长率是5.6,而1958年的增长率是66,相差十余倍,D正确;增长率在1958年很高主要是由于大跃进运动,并不是顺利开展的体现,排除A项;从数据来看,发展较慢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此时中国并没有成为工业国,排除C项。30、C【解析】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921-1945年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是:1921-1929位经济迅速发展,1929-1933年为经济大危机,1933-1945年经济恢复发展。故可知工业生产发展指数在1933-1945年应为上升发展趋势,排除A。银行存款总量在1933-1945年应为上升发展趋势,排除B。经济危机后,政府推行以工代赈和社会保障措施,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故在一定程度上居民之间贫富差距系数呈下降趋势,C项正确。农业生产发展指数在1933-1945年应为上升发展趋势,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原因:正确的战略决策;严格的组织纪律;英法部队的英勇抵抗;民众的爱国精神;有利的自然环境。(2)意义:保存了主力;鼓舞了士气;加强了盟军的团结;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解析】

(1)根据材料“敦刻尔克地区大多是阴雨天,大雾、小雨以及弥漫的硝烟,……风平浪静……德军的炸弹大多陷入沙滩,弹片难以有效散飞,杀伤力大大降低”可知有利的自然环境;根据材料“英法后卫部队英勇抗击着德军的进攻,掩护主力撤退。撤退的部队官兵,在等待上船和登船期间,保持了严格的组织纪律,秩序井然”可知严格的组织纪律;英法部队的英勇抵抗;严格的组织纪律;根据材料“他们利用一切方法和器材,统筹协调数以百计的各种船只:驾驶这些船只的有银行家、牙科医生、出租汽车司机、快艇驾驶员、码头工人、工程师、渔夫和文职官”可总结出民众的爱国精神。(2)根据材料“6月4日,历时9天的大撤退宣告结束。英国著名军事历史学家亨利莫尔指出,欧洲的光复和德国的失败就是从敦刻尔克开始的!”结合所学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