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疫苗滴度监测与疫苗接种失败原因_第1页
三联疫苗滴度监测与疫苗接种失败原因_第2页
三联疫苗滴度监测与疫苗接种失败原因_第3页
三联疫苗滴度监测与疫苗接种失败原因_第4页
三联疫苗滴度监测与疫苗接种失败原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三联疫苗滴度监测与疫苗接种失败原因第一部分三联疫苗滴度监测的意义 2第二部分滴度监测方法与解读标准 4第三部分疫苗接种失败的常见原因 7第四部分滴度下降的免疫学机制 10第五部分滴度监测指导再接种决策 12第六部分疫苗接种失败的后续处理 14第七部分滴度监测在疫苗评估中的作用 18第八部分滴度监测对提高疫苗覆盖率的影响 20

第一部分三联疫苗滴度监测的意义关键词关键要点【三联疫苗滴度监测的重要性】

1.早期识别免疫接种失败:滴度监测可及时检测出免疫接种后抗体水平不足或缺乏的个体,避免延迟诊断和严重感染的发生。

2.评估疫苗有效性:通过监测免疫接种后人群中抗体水平的变化,可以评估疫苗的保护效力,为疫苗升级和优化接种策略提供依据。

3.流行病学调查:滴度监测可反映人群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状态,有助于了解疾病流行动态和传播规律。

【免疫接种失败原因监测】

三联疫苗滴度监测的意义

监测疫苗有效性:

*三联疫苗滴度监测可以评估疫苗接种后抗体的产生情况,判断疫苗的有效性。

*抗体滴度高表明受种者产生了足够的免疫力,疫苗接种成功。

*抗体滴度低或无法检测到则提示疫苗接种失败,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

识别免疫缺陷个体:

*监测抗体滴度有助于识别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个体,如免疫缺陷患者。

*免疫缺陷患者可能无法产生足够的抗体,即使接种了疫苗,也无法获得充分的保护。

*及时识别免疫缺陷患者至关重要,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指导疫苗接种策略:

*滴度监测数据可以指导疫苗接种策略,优化疫苗接种计划。

*如果监测结果显示抗体滴度下降或不足,可能需要追加剂量或加强免疫接种。

*相反,如果监测结果表明抗体滴度足够,可以考虑延长疫苗接种间隔时间。

监测疫苗安全性:

*滴度监测可以评估疫苗接种后免疫反应持续时间,监测疫苗的安全性。

*如果抗体滴度随着时间推移迅速下降,可能表明疫苗免疫保护作用不足,需要评估疫苗安全性。

*持续监测抗体滴度有助于识别疫苗接种后可能的长期影响。

流行病学研究:

*三联疫苗滴度监测可以为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数据,了解疾病的流行情况和疫苗接种的效果。

*通过监测人群抗体滴度水平,可以评估疫苗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并预测未来疫情的风险。

数据为证:

*研究表明,滴度监测有助于识别免疫缺陷个体,提高疫苗接种计划的有效性。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免疫缺陷儿童的三联疫苗抗体滴度明显低于健康儿童,监测结果有助于调整他们的疫苗接种策略。

*另一项研究表明,监测抗体滴度水平可以指导百日咳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的决策,减少百日咳发病率。

结论:

三联疫苗滴度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可以:

*监测疫苗有效性

*识别免疫缺陷个体

*指导疫苗接种策略

*监测疫苗安全性

*为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数据

通过定期监测抗体滴度水平,可以优化疫苗接种计划,提高疫苗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为个人和社区提供更好的疾病预防。第二部分滴度监测方法与解读标准关键词关键要点血清学滴度检测

1.血清学滴度检测是对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的量化评估,是评估疫苗接种免疫应答的常用方法。

2.滴度检测可使用多种血清学技术,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血凝抑制试验(HI)和中和试验。

3.检测结果以滴度单位表示,反映血清中抗体的浓度,滴度越高表明抗体水平越高。

滴度解读标准

1.滴度解读标准由疫苗类型、疾病特点和国家或地区指南等因素而定。

2.一般来说,阳性滴度阈值代表保护性免疫力的最小抗体水平。

3.低于阳性滴度阈值表明疫苗接种失败或免疫力下降,需要考虑加强免疫接种。滴度监测方法

用于监测三联疫苗滴度的血清学方法包括:

*血凝抑制试验(HI):这是传统的滴度监测方法,测量血清中抗体抑制病毒血凝的能力。HI滴度通常以2的幂表示(例如,1:16、1:32、1:64)。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ELISA检测血清中针对特定抗原的抗体,并通过酶促反应定量测量。ELISA滴度通常以单位/毫升或毫克/升表示。

*中和试验:中和试验测量血清中抗体中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中和滴度通常以50%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表示,即能够中和50%细胞感染的抗体稀释度。

解读标准

滴度监测的解读标准取决于所使用的具体检测方法。一般而言,以下标准适用于三联疫苗滴度:

HI滴度

*保护性滴度:对于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保护性HI滴度分别为:

*麻疹:1:16或更高

*腮腺炎:1:8或更高

*风疹:1:8或更高

*免疫力不足:HI滴度低于保护性滴度(例如,麻疹<1:16,腮腺炎<1:8,风疹<1:8)

*可疑免疫力:HI滴度与保护性滴度相近(例如,麻疹1:8-1:15,腮腺炎1:4-1:7,风疹1:4-:7)需要进一步监测或考虑加强免疫。

ELISA滴度

*保护性滴度:对于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保护性ELISA滴度因使用的试剂盒不同而异,但一般为:

*麻疹:≥100IU/mL(国际单位/毫升)

*腮腺炎:≥10IU/mL

*风疹:≥10IU/mL

*免疫力不足:ELISA滴度低于保护性滴度

*可疑免疫力:ELISA滴度接近保护性滴度,需要进一步监测或考虑加强免疫。

中和滴度

*保护性滴度:对于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保护性中和滴度为:

*麻疹:≥1:256

*腮腺炎:≥1:8

*风疹:≥1:8

*免疫力不足:中和滴度低于保护性滴度

*可疑免疫力:中和滴度接近保护性滴度,需要进一步监测或考虑加强免疫。

其他考虑因素

解读滴度监测结果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包括:

*疫苗接种史:个体是否按计划接种了三联疫苗,包括加强剂量。

*近期接触史:个体是否近期接触过麻疹、腮腺炎或风疹患者。

*临床症状:个体是否出现类似于麻疹、腮腺炎或风疹的症状。

综合考虑滴度监测结果和其他相关信息,可以判断个体的免疫状态,并采取适当的疫苗接种或加强接种措施。第三部分疫苗接种失败的常见原因关键词关键要点【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

1.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如重症联合免疫缺陷、HIV感染等,会导致对疫苗的免疫应答低下或缺失。

2.免疫抑制治疗或疾病,如器官移植、癌症化疗等,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影响疫苗效力。

3.老龄化、营养不良、慢性疾病等因素也会降低免疫系统对疫苗的反应能力。

【疫苗接种技术错误】:

疫苗接种失败的常见原因

免疫缺陷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D):先天性免疫系统缺陷,如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系统缺陷,如HIV感染、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脾功能减退:脾脏在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脾功能减退会导致免疫力下降

疫苗相关因素

*疫苗效力不佳:某些疫苗的效力可能因生产或储存条件而受到影响

*疫苗接种方法错误:疫苗接种途径或剂量不当会降低疫苗效力

*疫苗未及时接种:疫苗接种系列必须按时完成才能达到最佳保护效果

宿主因素

*年龄:新生儿和老年人的免疫反应较弱,可能对疫苗接种反应不佳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影响疫苗接种效果

*肥胖:肥胖会损害免疫系统功能,降低疫苗接种反应

*慢性疾病:某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和肾病,会削弱免疫系统对疫苗的反应

药物因素

*免疫抑制剂:这些药物用于抑制免疫系统,可降低疫苗接种效果

*抗病毒药物:某些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和更昔洛韦,可干扰疫苗接种反应

*抗生素:某些抗生素,如红霉素和四环素,可降低某些疫苗的效力

其他因素

*免疫耐受:当免疫系统对疫苗抗原产生耐受时,就不会对疫苗接种产生反应

*抗体干扰:来自母体的抗体或以前接种过的疫苗产生的抗体可能会干扰疫苗接种

*高热:高热会抑制免疫反应,影响疫苗接种效果

*压力:慢性压力会削弱免疫系统,影响疫苗接种反应

临床表现和诊断

疫苗接种失败的临床表现因具体的疫苗和接种对象而异。常见的表现包括:

*感染:对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易感性增加

*抗体滴度低或缺乏:疫苗接种后未产生足够的保护性抗体

*免疫细胞反应不良:疫苗接种后未产生适当的免疫细胞反应

疫苗接种失败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

*抗体滴度检测:评估疫苗接种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水平

*免疫细胞检测:评估疫苗接种后免疫细胞的活性

*其他免疫功能检测:根据需要评估免疫系统的整体功能

预防和应对措施

预防疫苗接种失败的措施包括:

*确保疫苗质量和储存条件

*正确接种疫苗,包括途径和剂量

*监测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

*为免疫受损患者接种特殊疫苗或给予免疫球蛋白

*采取措施降低疫苗干扰因素,如避免接触高热或压力

应对疫苗接种失败的措施包括:

*重复接种:对于抗体滴度较低或免疫细胞反应不良的患者,可能需要重复接种以提高保护效果

*使用特殊疫苗:对于免疫受损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减毒活疫苗或灭活疫苗

*使用免疫球蛋白:对于免疫力极差的患者,可能需要给予免疫球蛋白以提供临时保护第四部分滴度下降的免疫学机制关键词关键要点抗体亲和力下降

1.随着时间推移,已产生抗体的B细胞会发生体细胞突变,这些突变可能会导致抗体亲和力降低。

2.亲和力较低的抗体可能无法有效地与抗原结合,从而降低疫苗的保护效力。

3.某些人群,如老年人或免疫缺陷患者,可能更容易产生亲和力较低的抗体。

免疫细胞功能缺陷

1.辅助型T细胞对于B细胞产生抗体至关重要。如果辅助型T细胞功能不足,B细胞可能无法有效地产生抗体。

2.某些病毒,如麻疹病毒,可以抑制辅助型T细胞的功能,从而导致抗体滴度下降。

3.其他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在抗体产生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细胞功能缺陷可能会削弱疫苗反应。

免疫耐受

1.免疫耐受是一种机体对自身抗原无反应的生理现象。某些情况下,疫苗抗原可能被误认为是自身抗原,从而触发免疫耐受。

2.免疫耐受会导致对疫苗抗原产生抗体反应减弱或消失。

3.某些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可能会增加免疫耐受的风险。

抗原突变

1.某些病毒或细菌的抗原可能会发生突变,从而逃避抗体的识别。

2.抗原突变导致的免疫逃逸可能会降低疫苗的保护效力,需要更新的疫苗来应对变异株。

3.流感病毒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其表面抗原经常发生突变,导致每年需要更新疫苗来提供保护。

药物相互作用

1.某些药物,如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活动,包括抗体产生。

2.如果在疫苗接种期间服用免疫抑制剂,可能会降低疫苗的保护效力。

3.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应在疫苗接种前仔细考虑和管理。

疫苗处理不当

1.疫苗储存、运输和制备不当会导致疫苗效力下降。

2.疫苗暴露于极端温度或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可能会降解抗原或灭活疫苗。

3.疫苗接种过程中操作不当,如使用错误的剂量或注射途径,也可能影响疫苗效力。滴度下降的免疫学机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疫苗接种后抗体滴度通常会出现下降。这种下降可以通过多种免疫学机制解释:

抗原清除:

*接种后,抗原被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

*随着抗原清除速度的减慢,刺激抗体产生的刺激减少。

*从而导致抗体滴度下降。

抗体亲和力成熟:

*最初产生的抗体亲和力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亲和力逐渐增强。

*高亲和力抗体能更有效地结合抗原,导致游离抗原浓度降低。

*这反过来又降低了持续抗原刺激,从而导致抗体滴度下降。

记忆细胞衰退:

*记忆细胞是长期免疫保护的关键。

*然而,记忆细胞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衰退或失去对抗原的反应能力。

*这种衰退导致抗体产生能力下降,从而导致滴度下降。

免疫调节:

*免疫系统具有调节机制,以防止过度免疫反应。

*这些机制包括免疫抑制细胞的产生和调节性细胞因子的释放。

*免疫调节机制可抑制抗体产生,导致滴度下降。

其他因素:

*年龄:老年人的免疫反应能力下降,导致抗体滴度较低。

*免疫抑制:某些疾病或药物可抑制免疫系统,影响抗体产生。

*遗传因素:遗传变异可影响抗体反应强度和持续时间。

评估滴度下降的意义:

滴度下降并不一定表示疫苗接种失败。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保护性阈值:对于某些疾病,存在保护性抗体滴度阈值。低于该阈值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病原体的变异:病原体可能会发生变异,导致抗原性改变。这可能影响抗体的结合能力,从而导致滴度下降。

*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疫苗接种的反应有所不同,导致抗体滴度存在个体差异。

因此,在评估滴度下降时,应考虑个体的整体免疫状态、疾病严重程度风险以及病原体变异等因素。第五部分滴度监测指导再接种决策关键词关键要点【滴度监测指导再接种决策】

1.滴度监测是评估疫苗免疫应答的可靠指标,可用于指导再接种决策。

2.滴度水平低表明免疫反应不足,提示需要加强或再次接种疫苗。

3.滴度监测有助于识别疫苗接种失败的原因,例如免疫缺陷或不当接种程序。

【滴度监测的解读】

滴度监测指导再接种决策

免疫滴度监测在评估疫苗接种效果和指导再接种决策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监测特定疫苗抗体水平的变化,可以识别免疫反应不足的个体,并指导是否需要额外的疫苗剂量。

滴度监测的时机和方法

滴度监测的最佳时机通常为疫苗系列完成后数周至数月。对于三联疫苗(白喉、破伤风、百日咳),推荐在完成最初接种课程后4-8周进行滴度监测。

滴度监测的方法包括: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酶促反应检测特定抗体。

*中和试验:一种更灵敏的方法,通过检测抗体中和病毒或毒素的能力来评估免疫力。

滴度解释

滴度结果通常以免疫单位(IU)/毫升(mL)表示。对于三联疫苗,推荐的保护性滴度如下:

|抗体类型|保护性滴度|

|||

|白喉|≥0.1IU/mL|

|破伤风|≥0.1IU/mL|

|百日咳|≥5IU/mL|

滴度监测结果指导再接种决策

滴度监测结果可指导是否需要额外的疫苗剂量,具体如下:

抗体水平较低或低于保护性滴度:

*白喉或破伤风:推荐单次加强剂。

*百日咳:对于成年人,建议接种一次含无细胞百日咳成分的加强剂;对于儿童,可能需要进行完整的加强接种系列。

抗体水平处于保护性滴度范围:

*无需再接种。

抗体水平未知:

*进行滴度监测以确定抗体水平。

滴度监测的局限性

滴度监测虽然在指导再接种决策中很有用,但它也有一些局限性,包括:

*可能无法预测未来的免疫反应:滴度水平可能会因时间而变化,并且不能保证滴度较高的个体将来会产生足够的免疫反应。

*对所有疫苗并不总是有效:滴度监测对于某些疫苗(如MMR和水痘疫苗)可能不那么准确。

*可能昂贵且费时:滴度监测可能需要额外的血液检查和实验室分析。

因此,在做出再接种决策时,除了滴度监测结果外,还应考虑其他因素,例如疫苗接种史、疾病流行病学和个体健康状况。第六部分疫苗接种失败的后续处理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疫苗接种失败后的免疫评估

1.对于疫苗接种失败的个体,进行免疫评估以确定免疫缺陷的潜在基础原因至关重要。

2.免疫评估通常包括淋巴细胞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以及对特定抗原的抗体反应检测。

3.全面的免疫评估有助于区分原发性免疫缺陷和继发性免疫缺陷,并指导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主题名称:疫苗接种失败的后续处理

疫苗接种失败的后续处理

定义:

疫苗接种失败是指接种疫苗后,受种者未产生或产生不足量的保护性抗体。

原因:

*宿主因素:年龄、免疫力低下、营养不良、某些慢性疾病

*疫苗因素:疫苗效力、储存和运输条件不当、疫苗与其他药物或疫苗的相互作用

*接种因素:接种部位、接种剂量、接种技术

检测:

疫苗接种失败的检测通常通过血清抗体滴度监测进行。

后续处理:

疫苗接种失败的后续处理方案根据原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1.宿主因素导致的接种失败:

*强化预防措施,如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

*提高免疫力,如补充营养、接种免疫球蛋白。

*适当调整接种时间或接种剂量。

2.疫苗因素导致的接种失败:

*重新接种疫苗,并更换不同厂家或不同批次的疫苗。

*使用辅助剂或佐剂来增强免疫反应。

*延长接种间隔时间。

3.接种因素导致的接种失败:

*纠正接种技术,确保正确的接种部位、剂量和方法。

*使用新的注射器和针头。

*接种后观察受种者,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特殊情况:

1.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失败:

*重新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并考虑使用减活疫苗(IPV)和口服疫苗(OPV)联合接种的方案。

*加强对人际传播的预防措施。

2.麻疹腮腺炎风疹(MMR)疫苗接种失败:

*重新接种MMR疫苗。

*接触麻疹、腮腺炎或风疹病毒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如接种免疫球蛋白或隔离。

3.流感疫苗接种失败:

*重新接种流感疫苗。

*采取预防流感的措施,如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接触感染源。

评估和监测:

接种失败者在接受后续处理后,应定期监测抗体滴度,评估免疫反应的改善情况。如果多次接种后仍未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可能需要考虑以下措施:

*接种高剂量疫苗。

*使用活性减毒疫苗(LAIV)代替灭活流感疫苗(IIV)。

*探索替代免疫策略,如被动免疫或细胞免疫治疗。

预防接种失败的措施:

*严格遵循疫苗储存、运输和接种操作规范。

*培训接种人员,提高接种技巧。

*监测疫苗接种覆盖率和抗体滴度,及时发现和应对接种失败。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疫苗接种重要性的认识。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苗预防接种技术规范(20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世界卫生组织.疫苗接种手册(第五版).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09.

3.AdvisoryCommitteeonImmunizationPractices(ACIP).Immunizationfailureandrecommendedfollow-upformeasles-mumps-rubellaandvaricellavaccines.MMWRRecommRep.2019;68(2):49-56.

4.NationalAdvisoryCommitteeonImmunization(NACI).Statementoninfluenzavaccineeffectiveness-2018-2019season.CanCommunDisRep.2019;45(8):1-14.第七部分滴度监测在疫苗评估中的作用滴度监测在疫苗评估中的作用

滴度监测是评估疫苗有效性和免疫持久性的关键标准。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免疫应答水平的评估:

滴度监测可定量测量受试者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水平。通过比较疫苗组和对照组的抗体滴度,可以评估疫苗的免疫原性并确定接种后的免疫应答强度。

疫苗接种失败原因的鉴别:

当受试者在接种疫苗后未达到预期的抗体水平时,滴度监测有助于识别疫苗接种失败的原因。低滴度可能表明存在免疫缺陷、疫苗质量问题、接种技术不当或其他影响免疫应答的因素。

疫苗接种后抗体水平的随访:

定期监测疫苗接种后受试者的抗体滴度,可以评估疫苗接种后免疫持久性的持续时间。这对于确定加强免疫接种计划的必要性以及评估疫苗对长期保护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不同剂量的比较:

滴度监测可用于比较不同剂量的疫苗在免疫原性和持效性方面的差异。这对于优化疫苗接种方案并确定最佳免疫应答所需的最小剂量非常有价值。

不同制剂的比较:

当不同制剂的疫苗针对同一病原体时,滴度监测有助于比较其免疫原性和持效性。这对于评估改良疫苗的能力以及确定最有效的制剂至关重要。

疫苗接种时间的决定:

滴度监测可用于确定接种第二剂或加强剂疫苗的最佳时间。通过监测抗体滴度的下降情况,可以估计免疫持久性的持续时间并确定需要加强免疫接种的时间点。

疫苗接种接种免疫效果的预测:

滴度监测可以作为评估疫苗接种者受保护水平的预测指标。高抗体滴度通常与更好的保护效果相关,而低滴度可能表明对疾病的易感性较高。

疫苗接种指南的制定:

滴度监测的数据可以用来制定疫苗接种指南,确定不同人群的推荐接种剂次和频率。这有助于优化疫苗接种计划并确保最大程度地保护人群。

疫苗研究和开发:

滴度监测是疫苗研究和开发过程中的关键工具。它可以帮助评估候选疫苗的免疫原性,优化剂量和接种方案,并确定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持久性。

具体数据示例:

*一项研究发现,接种流感疫苗后,血清抗体滴度中值为1/160,而对照组的中值为1/10。这表明流感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另一项研究显示,在接种甲型肝炎疫苗后,抗体滴度在6个月后下降了50%。这表明需要加强免疫接种以维持长期保护。

*一项比较不同剂量疫苗的研究发现,接种0.5毫克疫苗的受试者的抗体滴度低于接种1.0毫克疫苗的受试者。这表明1.0毫克的剂量能诱导更强的免疫应答。

这些示例说明了滴度监测在评估疫苗有效性、免疫持久性、疫苗接种失败原因和疫苗接种指南制定中的重要作用。第八部分滴度监测对提高疫苗覆盖率的影响关键词关键要点【滴度监测对提高疫苗覆盖率的影响】

1.滴度监测有助于识别未接种疫苗或疫苗接种失败的个体,从而针对性地补充疫苗接种,提高疫苗覆盖率。

2.滴度监测可评估疫苗接种计划的有效性,并监测疫苗接种后抗体的持久性,指导疫苗接种政策的制定。

3.滴度监测有助于评估疫苗接种后的免疫保护水平,了解人群中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流行情况,并进行风险评估。

【疫苗接种失败原因】

滴度监测对提高疫苗覆盖率的影响

滴度监测是评估疫苗接种有效性的关键指标,可以通过检测受种者血液中针对特定抗原产生的抗体水平来完成。其在提高疫苗覆盖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提高疫苗接种信心和接受度

滴度监测有助于提高公众对疫苗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