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11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2024-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11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2024-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11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2024-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11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2024-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11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6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A级——基础达标练1.秦汉时期,面对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间的冲突,为了保卫自己的文明系统,帝国实行“用制险塞”的隔绝固守与“导途凿空”的外拓互通并举之策。表现在()A.修筑长城、通使西域、开拓丝路B.北讨匈奴、南征北战、开凿灵渠C.修建驿道、收复河套、开发象郡D.联络西域、夹击匈奴、通婚和亲解析:选A秦朝时为了抵挡匈奴实行了修筑长城的方式;汉朝为了解决匈奴问题则意图通使西域,与大月氏联合夹击匈奴,在凿通西域的同时丝绸之路得以开通,故选A项;北讨匈奴、修建驿道和联络西域都与“用制险塞”不符,解除B、C、D三项。2.十六国时期,进入中原的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在承认中华正统的前提下所建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基本都与中原汉族政权无大的区分。这一现象()A.体现了中华一体的政治观念B.增加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军事实力C.有利于国家统一局面的出现D.体现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解析:选A由材料中少数民族在承认中华正统的前提下建立政权可知,这体现的是中华一体的政治观念,故选A项;材料内容与军事实力无关,解除B项;少数民族政权承认中华正统,无法证明有利于统一还是分裂,解除C项;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解除。3.下面是唐朝与周边民族交往表(部分),由此可知唐朝()时期民族/地区方式详细状况唐太宗东突厥斗争东突厥汗国灭亡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西域设置机构设安西都护府唐玄宗回纥册封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粟末靺鞨册封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A.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开发B.与周边民族政权的斗争不断C.发展民族关系具有敏捷性D.以军事手段折服各民族政权解析:选C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方式形式多样,既有斗争,也有和亲与册封,这说明唐朝发展民族关系具有敏捷性,故选C项;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疆域稳定,解除A项;斗争只是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方式之一,解除B项;D项表述与表格信息不符,解除。4.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中书上书称榷场的设立不是独利的贸易,而是要“南北往来但无猜阻”,具有绥怀远俗的意图。由此可见,两宋时期的榷场贸易()A.以增加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B.利用经济手段处理民族事务C.有效地限制了周边少数民族D.推动了政府经济政策的转变解析:选B榷场属于宋、辽、金在边疆所设的互市场所,是当时各个政权之间进行经济沟通的重要途径;材料表明,设置榷场具有“绥怀远俗的意图”,即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一种手段,故选B项。5.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即帝位,封八思巴为国师,即大元帝师,“授以玉印”,管理全国的佛教事务。其后,八思巴主管佛教事务的中心官署是()A.典客 B.鸿胪寺C.宣政院 D.理藩院解析:选C依据材料中“忽必烈”“管理全国的佛教事务”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元朝管理佛教事务的是宣政院,故选C项;典客是秦朝的九卿之一,解除A项;鸿胪寺设置于唐朝,解除B项;理藩院设置于清朝,解除D项。6.元代在西南地区实行地方自治性质的土司制。明代出现废除土司,改派流官的做法。到清雍正、乾隆年间,西南地区大规模“改土归流”。这一改变()A.导致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促使官僚政治起先形成C.强化了中心政府的统治 D.加剧了西南地区的落后解析:选C从土司制度到改土归流,说明中心政府对西南地区的管理加强,这是强化中心统治的手段,故选C项;军机处的设置标记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解除A项;郡县制的推行标记着官僚政治形成,解除B项;改土归流有助于西南地区的发展,解除D项。7.如图描绘的是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觐见乾隆皇帝的情景。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中西文明正在进行双向沟通B.反映了华夏文明主动融入西方文明C.揭示了中英技术文明的差距D.体现了中华文明发展减速的深层缘由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清政府的闭关自守政策和天朝上国心态,这是清王朝落后于西方的深层次缘由,故选D项;材料只是西方试图沟通,而清王朝对此并不重视,体现不出双向沟通,解除A项;B项材料未体现,解除,材料与中西技术文明的差距无关,解除C项。8.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相互交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灭六国后,兵不解甲,继而南击越人,北伐匈奴;两汉之时,也主动对周边各民族进行征战以开拓新的疆土。为了保障开疆拓土政策的顺当进行,秦汉还制定了一些详细的民族政策,如秦在南越、西贩之地置南海郡、桂林郡、象郡,汉在匈奴故地接连设立了朔方郡、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敦煌郡等;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面对“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匈奴,汉王朝依据国力的强弱状况,对匈奴又实行了颇具特色的和亲政策。——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材料二孝文帝的全面汉化是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于中原汉民族文化的宏大典范。孝文帝下诏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都是旨在学习吸取汉民族的先进文化;同时,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孝文帝的封建化改制对于鲜卑族和汉族来说,都有无可置疑的历史进步性。——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依据材料一,归纳秦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民族交融的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主动影响。解析:第(1)问,依据“秦灭六国后,兵不解甲,继而南击越人,北伐匈奴”得出征战;依据“如秦在南越、西贩之地置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得出设郡而治;依据“戍以充之”得出移民戍边;依据“汉王朝依据国力的强弱状况,对匈奴又实行了颇具特色的和亲政策”得出和亲。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孝文帝下诏用汉姓……旨在学习吸取汉民族的先进文化”可得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依据“同时,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可得出双向交融,共同发展。其次小问,依据所学可得出奠定大一统基础、有助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答案:(1)方式:征战;设郡而治;移民戍边;和亲。(2)特点: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双向交融,共同发展。影响:奠定大一统基础;有助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B级——等级高分练1.中国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黄帝经过汉代以后史籍和文学的塑造,在族统、政统等诸人文主要方面,成为领先垂范之宏大人物形象,以后无论“王”“臣”,皆自认为“黄帝子孙”。据此可知,黄帝形象的形成()A.说明血缘为宗法制度的核心B.标记着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出现C.增进了民族认同感和凝合力D.推动形成各民族共同信仰的宗教解析:选C黄帝是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经过汉代的塑造,不仅成为宏大人物,而且此后“王”“臣”,皆自认为“黄帝子孙”。黄帝形象成为一种文化纽带,增进了民族认同感和凝合力,故选C项;黄帝时期尚未确立宗法制,而汉代时期宗法制早已瓦解,解除A项;专制主义中心集权是秦朝确立的,解除B项;对黄帝的崇拜蕴含的是文化属性,不属于宗教范畴,解除D项。2.在7世纪的中国,追求各种各样的外来奢侈品和无价之宝的风气从宫廷传播开来,广泛地流行于城市居民中。如男子头戴豹皮帽,妇女穿波斯风格的窄袖紧身服,一些贵族甚至在城市里搭起了突厥人的帐篷。这一现象()A.得益于开明开放的政策B.打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C.不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D.消退了民族之间的隔阂解析:选A题干反映在7世纪的中国,无论宫廷还是城市居民,都追求外来奢侈商品,这说明唐朝政府奉行开明的对外政策,对外贸易频繁,故选A项;传统的华夷观念始终存在于古代中国人的思想中,直到近代魏源等人新思潮诞生后才被渐渐打破,解除B项;唐朝社会风气较为优良,解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中外关系而非民族隔阂,解除D项。3.1691年,康熙与蒙古各部落首领在多伦会盟,同意喀尔喀与内蒙古一样实行编旗的恳求,除保留喀尔喀蒙古原有的汗号外,取消蒙古贵族旧的等级名称。会上对首倡来归者、奏请编旗者等进行了表彰和封赏。这反映了()A.蒙古族同中心政府的关系加强B.民族同等政策得到落实C.蒙古族原有政治传统起先消逝D.蒙古族取得了特别地位解析:选A康熙与蒙古各部落首领在多伦会盟,进行了表彰和封赏,行使了中心政府的管理权,这反映了蒙古族同中心政府的关系得到加强,故选A项;依据对来归者等的表彰和封赏可知并未实现民族同等,解除B项;蒙古族原有的政治传统并未消逝,解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蒙古族与其他民族的对比,无法体现特别地位,解除D项。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贸易和文化沟通的海上通道,它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旺盛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长,又被称为香料之路、陶瓷之路。朝代海上商路到达地主要始发港口主要输出商品主要输入商品汉中南半岛、印度、斯里兰卡、红海、地中海地区、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徐闻、合浦、番禺丝绸等丝织品珠玑、犀角、玳瑁、乳香等两宋东南亚、阿拉伯半岛沿岸、东非、红海、朝鲜半岛、日本列岛杭州、扬州、广州、登州、泉州、明州、越州、温州、台州、莱州瓷器、丝绸、药材、五金原料等香料、象牙、犀角、珍宝、珊瑚、琉璃、玛瑙、乳香等清前期与全球海上贸易路途连接,基本能到达世界各地广州茶叶、丝绸、瓷器、中草药等棉纱、毛纺织品、皮货、金属制品等阅读理解材料中的信息,自拟一个题目,结合所学学问加以论述。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依据材料信息“旺盛于唐宋时期”和图表信息“东南亚、阿拉伯半岛沿岸、东非、红海、朝鲜半岛、日本列岛”“杭州、扬州、广州、登州、泉州、明州、越州、温州、台州、莱州”,可得出题目“两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一步发展”。论证时从南方经济的发展、宋代航海技术、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国家的政策等角度回答即可。依据材料信息“转变于明清时期”,图表信息“广州”,可得出题目“清前期海上丝绸之路走向封闭”。论证时从新航路开拓后世界发展状况、国家的政策等角度回答即可。答案:示例一:题目:两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一步发展。论述:两宋时期经济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