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一四三团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一四三团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一四三团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一四三团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一四三团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一四三团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动物在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如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A.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这条轴线是典型的反馈调节B.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下丘脑是反射弧中的效应器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有多种,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D.皮质醇通过体液运输,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正常2.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于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B.欧文顿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实验,最终认为膜是由脂质构成的C.摩尔根利用了假说演绎的科学研究方法,最终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D.克劳德摸索出采用不同的转速对破碎的细胞进行离心的方法,将细胞内的不同组分分开3.用1个被15N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1个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A.一定有14N,可能有35S B.只有35SC.可能有15N,一定含有35S D.只有14N4.将完整的离体线粒体放在缓冲液中,按以下图一、图二所示,分别加入某种物质,其中寡霉素可以抑制ATP合成酶的作用,琥珀酸是可以氧化分解的物质,DNP(一种化学物质)可降低进入线粒体内的[H]的含量。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x是DNP B.y是寡霉素C.②阶段最可能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D.z是琥珀酸5.下列有关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B.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需要外来能量的输入6.在SARS病毒引起的肺炎病人体内,可能会出现细胞因子风暴,即在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消灭病毒的同时,免疫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会活化更多免疫细胞,活化后的免疫细胞又会产生更多细胞因子,形成一个正反馈,最终导致机体免疫反应过度,免疫系统开始对宿主的正常细胞发动攻击。为抑制细胞因子风暴,临床上经常会采用注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方法,请分析这种激素属于()A.抗细菌药物B.抗病毒药物C.免疫增强剂D.免疫抑制剂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最新研究发现,尼古丁(俗称烟碱)通过与神经细胞膜或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的烟碱接受器结合,引起人体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增加。此外,尼古丁还能增加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请分析回答:(1)当尼古丁与神经细胞膜上的烟碱接受器结合后,引起钙离子由通道流入细胞,可见,尼古丁的作用相当于一种_______,此时的神经细胞膜所发生的信号转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尼古丁(俗称烟碱)通过与神经细胞膜或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的烟碱接受器结合,引起人体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增加,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____________的功能。此外,尼古丁还能增加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胰岛素降低血糖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和抑制肝糖原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3)为验证尼古丁对胰岛素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将实验鼠随机均分为两组,每天分别注射一定量的尼古丁溶液和生理盐水,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3周。然后给各鼠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溶液,并立即开始计时,测定1小时内两组鼠的胰岛素浓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分析给小鼠注射葡萄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两条曲线注射尼古丁的是_______________(填“甲组”或“乙组”)。(4)如果将实验中的“测定胰岛素浓度”改为“测定血糖浓度”,上述实验过程需将“给各鼠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溶液”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在空白图中尝试画出甲乙两组血糖含量的变化图________________。8.(10分)某湖泊中存在一条食物链:小球藻→水蚤→鱼(甲),其中甲体内含有毒素不能作为人类的食物。现向该湖泊引入以小球藻和水蚤为食的河蚌。请回答下列问题:(1)向该湖泊中引入河蚌后,河蚌和水蚤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入河蚌会导致甲种群数量_______(填“升高”“下降”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调查湖泊中河蚌种群密度时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蚌进入该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而不呈“J”型增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河蚌是日常生活餐桌上人们经常食用的美食,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价值。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向该湖泊生态系统引入河蚌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阅读如下有关钙的资料:资料甲体内钙代谢虽然受多种激素的影响,但甲状旁腺素(甲状旁腺分沁)和降钙素(甲状腺C细胞分泌)是调节细胞外液中Ca2+浓度的两种主要激素。甲状旁腺素使血钙增加,降钙素使血钙降低。资料乙神经肌肉之间兴奋的传递依靠乙酰胆碱(ACh)。降低细胞外液中Ca2+的浓度能抑制ACh的释放;相反,在一定范围内,ACh的释放量随着Ca2+浓度的提高而增加。据认为,当冲动到达突触前终末时,Ca2+通道开放,大量Ca2+顺着浓度梯度内流。Ca2+是促使囊泡壁和突触前膜的特异分子结构发生反应的必要因素,其结果是导致两层膜暂时相互融合并破裂,囊泡内的ACh全部释出。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分泌的甲状旁腺素与降钙素弥散到_______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相关的信息。由于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这两种激素,以维持这两种激素含量的____________。调节细胞外液中Ca2+浓度时,这两种激素所起的作用表现为______________。(2)突触前膜以____方式释放ACh。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则可判断出肌细胞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向神经末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资料乙,若突然降低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会______神经冲动的传递。10.(10分)研究表明,恒温动物的温度据培养基感受器有一定的感受范围,皮肤温度在12~30℃时,冷觉感受器的活动较强;30~45℃时热觉感受器的活动较强。皮肤温度常被视为温度觉的“生理零度”。如人的皮肤温度保持在30℃,当环境温度低于这个温度时则感觉冷,当环境温度高于这个温度时感觉到热。(1)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当人进入室温25℃环境中时,会感觉(______________)A.冷B.热C.不冷不热D.不能确定(2)参与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是________,参与调节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3)当人处于寒冷的环境中时会忍不住颤抖,这属于_________________调节方式,此时人体的产热量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4)当前有一种称为“冰桶挑战”的活动风靡全球,某挑战者将冰水浇遍全身,此时他的体温约为_____,这说明人体具有_____能力。11.(15分)科学家对某一玉米农田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数据。A这块田共收割玉米10000株,质量为6000kg,所含能量约为1.0×108kJ。B这些玉米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通过细胞呼吸消耗的能量约为3.3×107kJ。C在整个生长季节,入射到这块玉米田的太阳能被固定的总量约为1.5×108kJ。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该农田牛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2)在整个生长季节,流经该农田牛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kJ,这些能量的去路除了有被生产者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以外还有三个去路分别是_____________。(3)该农田生态系统由于物种单一,抵抗力稳定性较低,请你提出一些增强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

动物运输的过程中,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等状态的刺激,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递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作用于细胞。【详解】A、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皮质醇,这条轴线是典型的分级调节,A错误;B、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过程属于反射,传出神经末梢和下丘脑一起构成反射弧中的效应器,B正确;C、皮质醇可以作用于相应的组织细胞起作用,也可以通过负反馈作用于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C正确;D、动物在运输过程中,先通过下丘脑和垂体促进皮质醇的分泌,皮质醇分泌过多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因此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正常,D正确。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知识,关键是要求学生理解激素的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过程是解题。2、A【解析】

1、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于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而造成的。2、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3、20世纪初,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必然排成连续的两层。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详解】A、拜尔的实验只是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于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当时并不知道“影响”即为生长素,A错误;B、由分析可知:欧文顿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实验,最终认为膜是由脂质构成的,B正确;C、摩尔根利用了假说演绎的科学研究方法,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正确;D、克劳德摸索出采用不同的转速对破碎的细胞进行离心的方法,即差速离心法将细胞内的不同组分分开,D正确。故选A。3、C【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同位素示踪法分别标记噬菌体外壳(C、H、O、N、S)和噬菌体的DNA(C、H、O、N、P),得出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的结论。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个单链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个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详解】DNA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亲代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后,其两条单链分开作为模板,经过多次复制,亲代的两条单链始终保留于某两个子代噬菌体中;而亲代蛋白质并未进入大肠杆菌,故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都是由宿主细胞的氨基酸重新合成的,因此子代噬菌体可能有15N,一定含有35S。故选C。4、C【解析】

根据题干“完整的离体线粒体”说明考查的是有氧呼吸二、三阶段,有氧呼吸的过程:①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细胞质基质);②2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线粒体基质);③24[H]+6O212H2O+能量(线粒体内膜)。【详解】A、按图一、图二信息:ADP+Pi和x缺一个就不能进行反应,说明x是氧化分解的底物—琥珀酸,A错误;C、由图可知②阶段消耗的氧气量和产生的ATP同步,则最可能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C正确;BD、寡霉素可以抑制ATP合成酶的作用,根据图二,加入z后氧气消耗但是ATP合成量不变,说明z是寡霉素,B、D错误。故选C。5、C【解析】

有关“碳循环”,考生可以从以下一方面把握:(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碳酸盐和二氧化碳;(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含碳有机物;(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4)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5)碳循环过程为:无机环境中的碳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碳通过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燃烧进入无机环境。【详解】A、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A正确;B、物质循环具有反复性,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B正确;C、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流动,C错误;D、由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如通过生物呼吸散失的热能不能再被利用,所以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需要外来能量的输入,D正确。故选C。6、D【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细胞因子风暴是由于SARS病毒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人体消灭病毒的同时分泌了很多细胞因子,活化了更多的免疫细胞,进而产生了更多的淋巴因子,导致机体免疫功能过强并攻击正常的细胞。【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细胞因子风暴是SARS病毒侵入人体后引起的免疫功能过强的现象,免疫系统会对宿主的正常细胞发动攻击,而注射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方法能够抑制细胞因子风暴,即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以降低免疫系统的功能,属于免疫抑制剂。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神经递质把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细胞间信息交流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引起(促进)机体产生胰岛素甲组给各鼠注射等量的胰岛素溶液【解析】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血糖浓度与胰岛素浓度的相互调节关系是血糖浓度升高时,高浓度的血糖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分泌或通过神经调节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浓度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生物实验遵循的一般原则主要有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等。【详解】(1)尼古丁与神经细胞膜上的烟碱接受器结合后,引起钙离子由通道流入细胞,可见尼古丁的作用相当于一种神经递质,此时的神经细胞膜所完成的信号转换是:把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2)肾上腺髓质细胞接受尼古丁刺激后,会引起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能够促进组织细胞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以降低血糖的浓度,同时还通过抑制肝糖原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途径降低血糖浓度。(3)血糖浓度的变化可以直接引起激素调节,因此给小鼠注射葡萄糖的目的是促进机体产生胰岛素。由图1中两条曲线的情况分析可知,注射尼古丁的是甲组,因为甲组血液中胰岛素的释放水平低于乙组,说明尼古丁能增加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4)如果将实验中的“测定胰岛素浓度”改为“测定血糖浓度”,上述实验过程需将“给各鼠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溶液”修改为“给各鼠注射等量的胰岛素溶液”。由于甲组注射尼古丁,而尼古丁能增加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降血糖的调节作用,则甲乙两组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图:。【点睛】本题以尼古丁引起的调节为背景考查神经调节和血糖调节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和信号发生的转变,把握血糖的调节过程,理解引起胰岛素分泌的因素和识记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具体途径;把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能够结合第(3)和(4)问的题意判断甲乙组血糖浓度的变化。8、竞争和捕食下降河蚌捕食小球藻和水蚤,使流入甲的能量减少样方法该湖泊的环境资源有限,存在河蚌种内斗争、以河蚌为食的天敌等因素直接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析】

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①“J”型增长曲线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理想条件下,实验室)无限增长曲线,呈指数增长的曲线,与密度无关。②“S”型增长曲线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与密度有关用N表示种群数量,当N=K/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理论上最适合捕捞(图中C点)N>K/2时,种群增长率降低,N<K/2时,种群增长率增大联系实际:保护珍贵动物及消灭害虫时,注意K值,即在保护(消灭)种群数量的同时还要扩大(减小)他们的环境容纳量。【详解】(1)引入河蚌后,河蚌捕食水蚤和小球藻,水蚤捕食小球藻,因此河蚌和水蚤之间为捕食和竞争关系。河蚌捕食小球藻和水蚤,使流入甲的能量减少,导致甲种群数量下降。(2)河蚌活动能力弱,因此其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为样方法。该湖泊的环境资源有限,存在河蚌种内斗争、以河蚌为食的天敌等因素的限制,河蚌进入该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3)河蚌作为人类的食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甲不能作为人类的食物,其能量不能流入人类,河蚌的引入能调整该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注意辨析两种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出现条件和辨析生物多样性价值的种类。9、体液动态平衡相互拮抗胞吐;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减缓【解析】

要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动物体就必须能及时感知内环境的变化,并及时做出反应加以调整,这些活动都依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来完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形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组成。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肌肉之间形成的结构称为突触。体液调节又称为内分泌调节,是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通过体液的传送而发挥调节作用的一种调节方式。【详解】(1)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甲状旁腺素使血钙增加,降钙素使血钙降低,所以,调节细胞外液中Ca2+浓度时,这两种激素所起的作用表现为相互拮抗。(2)突触前膜以胞吐方式释放ACh。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末梢与肌细胞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3)根据资料乙,若突然降低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会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点睛】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人体两类重要的调节方式,也是常见的考点,其中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是常见的易错点,平时学习时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10、D下丘脑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神经等于37℃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维持稳态)【解析】

体温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其中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感觉中枢是大脑皮层;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当人从低于25℃的环境中进入25℃的环境中时,会感觉热;从高于25℃的环境中进入25℃的环境中时,会感觉冷。而本题没有明确是从怎样的环境中进入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