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3 文化交流与传播++考点精练 高三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_第1页
专题23 文化交流与传播++考点精练 高三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_第2页
专题23 文化交流与传播++考点精练 高三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_第3页
专题23 文化交流与传播++考点精练 高三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_第4页
专题23 文化交流与传播++考点精练 高三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部分选择性必修专题23文化交流与传播考点66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下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内容。该表格反映出中华文化()中国戏剧京剧、秦腔、昆曲、湘剧、豫剧、河北梆子、木偶戏、梨园戏、歌仔戏……传统文学先秦诗歌、汉赋、汉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小说民间工艺潮绣、剪纸、风筝、中国结、泥人、千层底……A.缺乏转型的根本动力 B.维系了中国大一统局面C.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 D.蕴含着明显的民族差异2.[湖南永州2024届一模]战国时期,各国文字风貌各有特色,如齐系文字温柔凝重、燕系文字质朴简率、楚系文字华丽浪漫、秦系文字严谨规范,而韩国、赵国、魏国的文字修长劲利。据此可知()A.汉字是华夏族共同的文化基因 B.传统文化蕴含和而不同的气质C.韩赵魏三国文字书写效率相对较高 D.文字不同源导致汉字体系出现分化3.[重庆八中2024届适应考]铜镜是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的重要种类,铜镜的正面用以照人,背面装饰纹样。魏晋南北朝的铜镜主要纹饰以鸟兽虫鱼和清流的神仙为主。到了隋唐,主要流行的铜镜类型多样,有四神十二生肖镜、盘龙镜、瑞兽镜、葡萄镜(具有西亚风格的艺术特征)等。这一变化()A.反映丝绸之路始终保持畅通 B.说明社会环境影响艺术审美C.体现出中外交流具有双向性 D.得益于佛教道教的广泛流行4.[黑龙江哈尔滨六中2023月考]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欧洲传教士不仅在中国传教和介绍科技知识,而且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五经”等著作,欧洲多位启蒙思想家也从儒家经书译本中汲取思想因素。这一时期的“中学西渐”()A.凸显了中国社会的繁荣开放 B.受益于政府开放的对外政策C.有助于近代西方的社会转型 D.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普遍支持5.[湖北重点高中2024届联考]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的大旗,引领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梁启超提出“能变则全,不变则亡”,推动戊戌变法的开展;孙中山坚持“天下为公”的价值导向创立并维护中华民国。这反映出()A.思想解放是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主要途径B.近代中国救亡图存深受优秀传统文化影响C.西学的广泛传播推动并加深中国社会变革D.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有极强的功利主义倾向6.在17—18世纪法国宫廷时尚文化的引导者和代言人,法国画家莫里斯·康坦·德·拉图尔为蓬帕杜夫人画的一张肖像画中,蓬帕杜夫人身着一条缀满了东方自然主义风格花草纹样的长裙。这反映了当时()A.中国文化在法国上层社会的影响 B.法国艺术家热衷于代言东方商品C.中国纺织品已大规模进入法国市场 D.学习中国文化成为法国社会的主流7.1727年,德国哲学家布尔芬格尔出版了《由儒家典籍所见的政治与道德的学说及其实例》。该文表达了布尔芬格尔对中国德治主义的向往,并称誉中国是一方乐土,中国的众王皆为真正的哲学家。布尔芬格尔此举旨在()A.吸收儒家精神以提高王权地位 B.传播儒家思想以促进社会改革C.推进宗教改革以建立民族国家 D.鼓吹王朝战争以完成国家统一考点67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1.作为美索不达米亚法系的代表,《汉谟拉比法典》提到了两个法律阶层——人和既非“人”也非“奴隶”的人,前者侵犯后者的处罚较轻,后者侵犯前者则处罚较重。由此可知,该法典()A.在司法实践中缺乏实用价值 B.摆脱了宗教因素的影响C.加强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D.体现了刑法的残忍与严苛2.[河南新乡2024届联考]埃及出土的嵌金化妆用品箱(约公元前1550年),正面镶嵌着法老及神的形象,他们中间有象形文字描述,整齐排列的文字将整个画面分割,形成左右对称式。文字的装饰使整个画面更加饱满,文字的变化又增加了装饰的灵动性。这反映出象形文字()A.起源与世俗生活密切相关 B.是希腊化时期的产物C.具有和谐精美的装饰特征 D.主要服务于王室统治3.[湖南部分学校2023联考]7世纪,阿拉伯帝国兴起。到8世纪,已征服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阿拉伯人把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的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据此可知,阿拉伯帝国的建立()A.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汇 B.为商业贸易繁荣创造了条件C.中断了西方文明的进程 D.使其成为文化最发达的地区4.进入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法对所有权包括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返回占有诸权都有详细具体的规定;最具代表性的罗马法典编纂《学说汇纂》则完全是一部私法学教科书。这说明罗马法()A.重视维护个人权利 B.具有法理深邃的特点C.注重公民道德建设 D.推动了自然法的完善5.[山西吕梁2024届开学考]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无视欧洲人创造古希腊—罗马—拜占庭文化的作用和在近代欧洲文化启蒙、文艺复兴与产业革命时期对全人类文化所作出的伟大贡献是何等荒谬,那么,无视东方各民族人民——中国人……以及阿拉伯人对古代和中世纪文化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也同样是荒谬的。该学者的主张()A.折射出世界各民族开放的对外政策 B.旨在以国际的视野来看待人类文明C.印证了古代亚欧统治疆域不断扩大 D.肯定人类文明在发展中的推动作用6.大约公元600年以后,佛教在印度失去了它的地盘,婆罗门教则准备好了自己的种种礼仪。更为重要的是婆罗门教在富于哲理性的经典《奥义书》中,提出了通往解脱、通往自由和解放的道路。这反映了()A.婆罗门教为教徒指出了解脱的方法 B.佛教已经不被印度的民众接受C.婆罗门教具有较强的创新适应能力 D.婆罗门教满足了各阶层的需要7.[湖北部分学校2024届联考]玛雅人是美洲大陆上最早发明象形文字的印第安人,其文字可跻身世界仅有的几种完整的古文字之列。玛雅人语言丰富,共有三万个词汇。其文字既表意,又表音,全由祭司垄断,用来写诗,记载宗教神话、祈祷文、历史和天文历法等。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玛雅文明建构具有多元性特征 B.玛雅文化源于生活实践的积累C.农牧分工奠定玛雅文明的基础 D.文字成为玛雅文明的重要载体考点68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1.[浙江嘉兴2023联考]伏尔加河和顿河是现代西方人的母亲河,在这里生活着现代西方人最初的祖先印欧人。游牧和迁徙成为印欧人最显著的特征。印欧人在大迁徙中,形成了欧洲的古老民族。印欧人能够实现大迁徙的主要原因是()A.原始农业的产生 B.畜牧业发达C.铁器的发明和使用 D.马的驯化和马拉战车的发明2.[江西宜丰中学2024届月考]1世纪时,日耳曼人还没有金属工业,但至3世纪,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金属、织布和造船等工业。到5世纪末,日耳曼人的金属工业“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不仅是铁和青铜,甚至连金和银也可以经常加工制作,还出现了仿照罗马钱币而铸造的装饰用金片。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A.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一直领先世界B.民族迁徙促进了区域文化的交流与发展C.欧洲农耕文明的进程被迫打断D.亚欧大陆政治格局的变化过程较为缓慢3.下表是北美人口统计表。(单位:万人)该地区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间土著人口白种人口黑种人口合计1700年75.022.32.7100.01820年32.5788.4177.2998.11860年16.02724.0400.03140.0A.欧洲人在美洲大陆分布越来越广 B.欧洲人对美洲的殖民和征服C.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D.外来疾病导致原住民大量死亡4.[广东普通高中2024届调研]墨西哥的斗牛起源于西班牙的斗牛。爱尔兰和英国的木鞋舞,传到美国衍化成踢踏舞。古巴黑人仍保留着非洲祖先的古老传说。巴西民间口头文学中经常可以寻觅到来自安哥拉、刚果和莫桑比克的黑人传统的遗痕。这些现象()A.消除了各洲之间的隔阂 B.促进了世界人口的迁移C.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 D.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交融5.下表为1960—2000年美国人口增长中移民所占比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时间1960—1970年1970—1980年1980—1990年1990—2000年比例11%33%39%34%A.20世纪60年代以来,移民主要来自东欧B.20世纪7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吸引移民C.20世纪80年代开始,移民出现知识化趋势D.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内在矛盾得到解决6.[湖北部分高中2023联考]学者帕尔默等著的《冷战到全球化》提及: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股稳定的移民潮从印度、巴基斯坦、西印度群岛和非洲流向英国。法国则吸收了来自其前北非殖民地,特别是阿尔及利亚的大批移民。荷兰成为许多印度尼西亚人的家园。后来政治难民也从越南和亚洲其他地区来到欧洲。移民的涌入()A.是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结果 B.引发欧洲种族歧视和社会冲突C.为欧洲恐怖主义提供了温床 D.使欧洲种族和文化日益多元化考点69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1.三星堆考古发现了大量印度洋环纹贝,汉代张骞在“大夏”(今阿富汗)也发现印度商人转销“蜀布”。据此可知()A.巴蜀与中原地区存在文化交流 B.古代印度拥有强大的对外贸易能力C.古代巴蜀文明具有一定开放性 D.中印外交关系有着复杂的历史渊源2.[江西吉安2024届开学考]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后来,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材料主要述及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A.奠定了丝绸之路的基础 B.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C.确立了汉对西域的管辖 D.加强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3.[江苏南京2024届月考]石榴树从安息国传到中国,魏晋把石榴作为多子的象征,曹植的《弃妇诗》中以石榴树不结实起兴,感叹女子因不育而被遗弃。这反映出()A.中原地区的膳食结构发生巨变 B.传统农业注入新生产方式C.域外植物被赋予本土文化价值 D.民众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4.[广东佛山2023联考]西汉时期,在张骞“凿空”西域的基础上,丝绸之路逐步形成规模,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到唐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一样成为主要通道,形成了“水陆并举”的局面。宋代以后,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丝绸之路的这一变化折射出()A.主要对华通商国家发生了变化 B.四大发明已传到世界各地C.民族政权并立阻碍了经济交流 D.中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5.下图是茶马古道路线图。唐宋以来,茶马古道成为西南边疆地区进行茶、马等物资交换的民间商贸通道,2013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此可推测()A.主要贸易对象是缅甸、越南等地B.茶马互市是唐宋的主要商贸形式C.是朝贡贸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D.茶马古道促进了汉藏之间的交流6.[河南郑州四中2024届检测]18世纪末以来饮茶之风深入俄罗斯社会,与中国饮茶时的儒雅之风有所不同,由于气候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俄罗斯人往往需要在饮茶时增加热量,伴以蛋糕、糖块、蜂蜜等,有的人干脆将饮茶作为三餐中的一餐。这反映出()A.茶文化在传播中发展 B.茶文化重构俄罗斯社会C.文化传播是双向流动的 D.文化传播具有时代特色7.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有取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中华民国早期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饰的特点。这反映出()A.文明交流的被动性特征 B.文化传承具有多样性C.文化发展的同质化趋势 D.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考点70战争与文化交锋1.日本学者杉山正明曾说:到了全无草原和中华之界限的名副其实的世界帝国蒙古,整个欧亚大陆才基本上成为一个开放的世界,一时打开了远远超越陆地和海域界限的往来和交流。作为其支撑的核心地区,无疑是中华。他意在说明()A.元朝以前欧亚大陆并未实现交流 B.元朝的民族交融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C.蒙古帝国促进了亚欧大陆文明的交流 D.蒙古帝国的疆域空前辽阔2.[湖南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届开学考]下图是光绪三十三年清政府和法国举办的北京—巴黎汽车拉力赛的一张照片。它反映了晚清时期()A.城市交通的全面发展 B.洋务运动的发展C.新旧并存的时代特征 D.民族危机的加深3.[安徽部分学校2024届摸底]公元前4世纪后期,希腊文明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而散播到中东,同时希腊人也接受并运用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按君权神授设计的君主集权、行省制等进行管理,由此亚历山大开启了希腊化时代。据此,对“希腊化时代”理解正确的是()A.武力扩张成为文明扩展主要方式 B.希腊文明东方化日益明显C.区域文明在战争中出现文化交融 D.波斯的政治制度领先世界4.在拉丁美洲文化中,既有印第安人在偏远内陆地区保留的传统文化,如多神信仰、图腾崇拜,也有欧洲白人的天主教,还有非洲黑人带来的音乐舞蹈等因素。该现象说明()A.拉丁美洲的文化具有多元性 B.欧洲的宗教文化具有先进性C.印第安传统文化自成发展体系 D.拉丁美洲文化受美国文化影响5.[广东部分学校2023联考]11世纪初,西班牙人反抗阿拉伯人统治的斗争进入高潮,并陆续收复一些失地。一些阿拉伯学者和阿拉伯化的犹太人,为躲避战祸而迁居法国南部和西欧其他一些地方,促进了阿拉伯文化和当地文化的交流。这些现象可用于说明()A.阿拉伯帝国走向覆亡成为必然 B.战争对于人类社会的多元影响C.中古西欧封建制度已濒临崩溃 D.人口迁徙促进洲际种族交融6.[山东泰安2023检测]1813年10月,在德意志莱比锡附近,沙俄、奥地利、普鲁士等欧洲国家与法兰西第一帝国进行了一场决战。因参战国家和民族众多,被反法同盟国家称为“民族会战”。拿破仑最终战败,半年之后拿破仑退位。由此可见,拿破仑对外战争()A.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B.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C.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失败 D.推动了欧洲国家民主政治的建立7.1960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访问非洲,他感慨地说:“变革之风已经吹遍这个大陆,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并且在制定国家政策时把它考虑进去。”据此可知()A.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B.非洲地区民族民主运动高涨C.英国国际地位恢复与提升 D.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8.[辽宁名校2024届联考]二战后,新加坡借助旅游规范设计和旅游项目实施,把历史遗产、宗教场所和商业街区等都纳入“花园城市”“非常新加坡”“东南亚中心城市”“全球艺术中心”等表征系统。这一举措()A.割裂了历史文化的传承 B.容易导致被西方文化同化C.体现出殖民文化的影响 D.有助于推动民族认同建设考点71文化的传承与保护1.[陕西汉中2024届联考]宋初,“未有州、县之学,先有乡党之学”。乡党之学亦称“私学”,规模较大的私学则称书院。如宋州(今河南商丘),自五代至“国(宋)初有戚同文者,通五经业、高尚不仕,聚徒教授,常百余人”。宋初私学的兴起()A.开启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B.打破了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C.推动了基层教育的发展 D.为科举制的产生提供了土壤2.1909年,清政府拟定的《保存古物推广办法》重点说明:周秦以来碑碣、石幢、石磬、造像及石刻、古画、摩崖字迹之类,现存何县何地,及某县某种物共有若干,某物字迹现存若干,有无断折残缺情形,拟令督抚饬属详查,咨部存案备核。这说明清政府()A.修复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B.建立专门机构保护古物C.重视古物的调查与保护 D.重视保护各地自然遗产3.下图是1949—1956年我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数量变化曲线示意图。图书馆数量的变化()A.是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结果B.体现了社会变革和生产关系的调整C.反映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事业的成就D.一直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4.[湖南衡阳2023期末]有学者这样总结18世纪法国印刷业的发展和书籍的出版情况:神学书籍的数量不断下降,而科学、艺术和文学的书籍数量增加;图书馆阅览室、租书店这些公共机构使得公众能够非常便利地阅读书籍。这从侧面印证了当时法国()A.不断加强封建君主专制 B.对印刷业进行革命性改造C.主导欧洲宗教改革进程 D.社会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5.世界文化遗产受到的威胁是多种多样的,希腊某古迹因黏合剂等材料使用不当被破坏。这提示我们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要()A.避免自然灾害侵蚀 B.加强科学研究C.减少人为开发因素 D.强化立法保护6.[湖北部分学校2024届起点考]自从国际工业遗产保护联合会于2003年发布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首次提出“工业遗产”概念开始,工业遗产的保护范围从工业建筑单体发展到建筑群体以及工业保护区,保护对象从静态物质工业遗产实体扩展到动态工业遗产精神,工业遗产管理主体从民间自发群体发展到国家政府机构。材料强调()A.工业遗产保护体制日趋完善 B.国家保护工业遗产有必要性C.多方协调保护工业遗产价值 D.工业遗产保护受到广泛关注参考答案考点661.C【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选择C: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中华文化涉及的领域广,成就突出,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排除A:从材料看不出中华文化缺乏转型的根本动力问题。排除B:材料中的内容与大一统局面无关。排除D:材料没有针对国内具体的民族。2.B【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选择B:材料体现的是战国时期的各国文字各具特色,凸显传统文化蕴含和而不同的气质。排除A:材料未涉及汉字与华夏族之间的关系。排除C:由材料无法得出各国文字的书写效率。排除D:中华文字具有同源性。3.B【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唐代文化的因素。选择B:材料中铜镜从魏晋时期到隋唐时期的纹饰变化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一是种类更多,二是出现了具有西亚风格的葡萄纹,结合所学可知,隋唐时期对外交流较魏晋时期更多,故题干体现了社会环境对审美的影响。排除A:丝绸之路始终畅通不符合史实。排除C:材料中只体现了西亚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没有体现中国文化对外界的影响。排除D:根据所学,魏晋南北朝时,佛教和道教已盛行,材料中魏晋时期也有神仙主题的铜镜。4.C【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中学西渐。选择C:由所学知识可知,在地理大发现和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下,明清之际传教士纷纷来华。传教士在传播西方文明的同时也将中国的政治制度、哲学思想、科学技术、文化艺术、风土人情等源源不断地传播到西方国家,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反映出这一时期的“中学西渐”对近代西方的社会转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排除A、B:明末清初的“中学西渐”是在明清时期保守的对外政策和因循守旧的社会风气下进行的。排除D:由材料不能得出“中学西渐”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普遍支持的结论。5.B【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选择B:据材料可知,近代林则徐、魏源、梁启超、孙中山的救亡图存活动受到了经世致用、法家变革思想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导向的影响,体现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深受优秀传统文化影响。排除A:虽然材料表达了思想解放与近代化之间的关系,但是据所学,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是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史,更是抗争史、探索史,思想解放只居其一。排除C:题干没有突出西学的广泛传播。排除D:D项从思想解放的动机出发,与材料表达的思想解放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符。6.A【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对欧洲的影响。选择A:材料“蓬帕杜夫人身着一条缀满了东方自然主义风格花草纹样的长裙”体现的是当时东方文化对法国上层社会服装的影响。排除B:材料与代言东方商品的说法无关。排除C:“大规模”表述错误,且材料无法体现东方纺织品大规模进入法国市场。排除D:从材料看不出学习东方文化成为法国社会的主流。7.B【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对欧洲的影响。选择B:18世纪哲学家研究中国典籍,建构理想的中国形象,根源在于对欧洲封建专制统治的不满,想借中华传统思想促进欧洲社会改革。排除A:该哲学家推崇中国的目的是批判本国的封建专制统治而非提高王权地位。排除C:18世纪时宗教改革已经结束。排除D:王朝战争与德治主义无关。考点671.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西亚文化。选择C:据材料信息可知,法律中提到两个法律阶层,两者法律地位差别极大,可知该法典加强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排除A:材料并未涉及《汉谟拉比法典》的具体实践,不能推断出该法典在司法实践中缺乏实用价值。排除B: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其摆脱了宗教因素的影响。排除D:材料并未涉及刑法部分的内容。2.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埃及文明。选择C:据材料“整齐排列的文字将整个画面分割,形成左右对称式。文字的装饰使整个画面更加饱满……灵动性”可知,象形文字的装饰使整个画面趋向饱满和灵动,尽显和谐精美的特点。排除A:材料仅涉及埃及出土的嵌金化妆用品箱的描述,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象形文字的起源与世俗生活密切相关。排除B:希腊化时代是指公元前4世纪晚期到公元前1世纪晚期,题干涉及时间为约公元前1550年,时间不符。排除D:材料没有交代象形文字的用途。3.A【解析】本题考查阿拉伯文化。选择A:根据材料可知,阿拉伯帝国征服了拥有不同民族文化的广大地区,在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基础上,创造了阿拉伯文化,据此可知,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汇。排除B:材料中没有提及商业贸易。排除C:阿拉伯帝国的领土虽扩张到西班牙等欧洲地区,但没能征服整个欧洲,阿拉伯帝国影响了西方文明,但未中断西方文明的进程。排除D:“最发达”表述过于绝对。4.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罗马文化。选择A:由材料“罗马法对所有权包括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返回占有诸权都有详细具体的规定”“完全是一部私法学教科书”可知罗马法对所有权有详细规定,私法成为法典的重要内容,反映出罗马法重视维护个人权利。排除B:材料强调罗马法在私法方面的建设,并未体现出理论深邃的特点。排除C:材料并未提及公民道德建设。排除D:自然法是一种法律理念,推动罗马法的完善。5.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欧洲文化与亚洲文化。选择D:根据材料“中国人……所作出的伟大贡献”等可知,该学者肯定了古代不同文明的积极作用。排除A:世界各民族开明的对外政策不符合史实,且过于绝对化。排除B:材料主旨不是以国际视野来看待人类文明,而是肯定人类文明及其积极作用。排除C: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范围的扩大,不代表统治范围的扩大。6.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印度文化。选择C:据材料信息可知,为适应当时的社会,婆罗门教进行了创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这说明婆罗门教具有较强的创新适应能力。排除A:婆罗门教自己适应社会进行了改造,不意味着为其教徒指出了解脱的方法。排除B:佛教虽在印度相对衰落,但仍有很多民众支持。排除D:材料强调的是婆罗门教通过创新适应了当时的社会,并未强调婆罗门教满足了各阶层的需要。7.D【解析】本题考查美洲文明。选择D:材料表明玛雅文字词汇较多,其文字既表意,又表音,而这些文字用来记载宗教神话、祈祷文、历史和天文历法等,所以可知文字成为玛雅文明的重要载体。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玛雅文字的作用,不涉及玛雅文明的多元特征。排除B:材料只是体现了玛雅文字丰富,但不涉及玛雅文化的来源问题。排除C:材料不涉及农牧分工。考点681.D【解析】本题考查印欧人迁徙的条件。选择D:印欧人驯养了马匹,制造了马拉战车,为他们日后的大迁徙提供了技术和军事上的保障。排除A、B、C:A、B、C三项并不是印欧人能够实现大迁徙的主要原因。2.B【解析】本题考查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影响。选择B:据材料可以看出日耳曼人的金属工业在不断发展进步,结合所学可知,这得益于民族迁徙的推动。排除A:材料并未提及罗马商品经济同其他地区的对比。排除C:材料并未提及欧洲的农耕文明发展状况。排除D:仅从材料无法看出亚欧大陆政治格局的变化状况。3.B【解析】本题考查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选择B:根据表格信息,1700—1860年,北美土著人大幅减少,白种人迅速增加,黑种人大幅增加,这是因为欧洲人对美洲的殖民扩张改变了北美地区的人口结构。排除A:材料只针对北美地区的人口结构变化进行了统计,并未涉及各类人种的分布区域。排除C、D:C、D只能解释土著人口的减少。4.D【解析】本题考查不同文化在美洲交融。选择D: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墨西哥斗牛、美国踢踏舞、古巴黑人的传说和巴西民间口头文学等都受其他地区文化的影响,反映了近代以来不同文化传入美洲并有所交融。排除A:“消除了各洲之间的隔阂”的说法太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排除B:世界人口的迁移促成了材料所述现象,B项逻辑颠倒。排除C:材料并未分析美洲人口结构变化的原因。5.C【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移民。选择C: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产业升级和新兴行业的发展,美国对移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移民出现知识化趋势。排除A:东欧国家移民美国主要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B: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处于“滞胀”状态,不是高速发展。排除D: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文化内在矛盾并未得到解决,多元文化冲突一直困扰着美国社会。6.D【解析】本题考查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选择D: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移民涌入欧洲,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从而使欧洲种族和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排除A:世界殖民体系瓦解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B:材料不能体现出移民的涌入“引发欧洲种族歧视和社会冲突”。排除C:移民的涌入与恐怖主义关联不大。考点691.C【解析】本题考查西南丝绸之路。选择C:据材料可知,在三星堆发现产自印度洋的物品、“蜀布”由印度人转销到“大夏”,据此可知古代巴蜀地区和其他地区有所往来,这说明巴蜀地区文明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巴蜀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排除B:题干虽提及印度商人转销“蜀布”,但不能体现其是否拥有强大的对外贸易能力。排除D:外交关系一般指政府层面,材料未涉及。2.D【解析】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选择D: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大宛国属于中亚,汉使张骞受到中亚国家的欢迎,汉政府实现了与西域的直接交流,加强了汉政府与中亚国家的交流。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政治意义而非经济意义。排除B:B项中“建立”说法错误,张骞出使西域对开辟丝绸之路,建立与西方的联系起关键作用,而非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排除C:汉宣帝时设置西域都护府,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3.C【解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带来的文化交流。选择C:根据材料可知,安息国传入中国的石榴被赋予了多子的文化意义,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由此可知,域外植物被赋予本土文化价值。排除A:石榴并未引发中原地区膳食结构的巨变。排除B:石榴属于植物,并不属于新的生产方式。排除D:石榴传入中国,并且被赋予文化内涵,并不能证明民众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4.D【解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的发展。选择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丝绸之路的演变过程折射出中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排除A:材料并未体现主要对华通商国家的变化概况。排除B:四大发明的传播与丝绸之路的变化无直接关系。排除C:北方和西北地区民族政权的并立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但不是丝绸之路演变的最主要原因。5.D【解析】本题考查茶马古道。选择D:根据地图可知,茶马古道主要在中国境内,连接了四川、云南、西藏地区,故促进了汉藏之间的交流。排除A:茶马古道的主线在中国境内,其辅线延伸到老挝、缅甸等地,没有到越南。排除B:唐宋时期有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贸易通道,而茶马古道是唐宋时期贸易的组成部分,主要活跃于西南地区,不属于主要贸易方式。排除C:朝贡贸易体系是指政府允许外国使节在进贡的前提下,随所乘船舶、车马携带商货来中国进行贸易,而茶马古道上的贸易不属于朝贡贸易的范畴。6.A【解析】本题考查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选择A:根据材料可知,中国茶文化具有儒雅之风,而俄罗斯茶文化受到本地气候的影响,发展出了自身的特点,体现了茶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发展。排除B:“重构”说法夸大。排除C:材料未反映文化传播的双向流动。排除D:从材料中看不出时代特色。7.D【解析】本题考查服饰与文化交流国际化。选择D:法国设计师设计的衣服取名为“孔子”,民国的中山装也体现出中西合璧的特色,反映出中西文化互相影响。排除A:这种文化上的交流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中西文化交流,并非文化传承。排除C:文化交流互相吸收和影响,但并没有同质化。考点701.C【解析】本题考查蒙古西征与东西方文化交流。选择C:材料中学者指出蒙古帝国建立后,整个欧亚大陆才基本上成为一个开放的世界,强调蒙古帝国对亚欧大陆文明交流的重要作用。排除A:早在张骞出使西域前,亚欧大陆就已实现了交流。排除B:材料并未涉及民族交融的作用。排除D:“蒙古帝国的疆域空前辽阔”并非材料强调的内容。2.C【解析】本题考查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选择C:光绪三十三年是1907年,照片中身穿旧时代衣着的民众围观新式交通工具的现象,反映了新旧并存的时代特征。排除A:材料并未体现城市交通的全面发展。排除B: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90年代,与1907年时间不符。排除D:“北京—巴黎汽车拉力赛”并非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3.C【解析】本题考查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选择C:根据材料,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希腊文明散播到中东,希腊人也接受并运用波斯帝国制度,说明区域文明在战争中出现文化交融。排除A:和平交往和武力扩张都可以促进文明扩展。排除B:材料既涉及希腊文明对东方的影响,也有希腊文明受东方影响。排除D:波斯的政治制度对亚历山大帝国产生了影响,但并不能说明其领先世界。4.A【解析】本题考查拉丁美洲文化。选择A:据材料可知,拉丁美洲地区融合了本土文化、欧洲和非洲文化,体现了多元性。排除B:不同地区的宗教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无法体现出先进性。排除C: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拉丁美洲文化主要受欧洲和非洲文化影响较深。5.B【解析】本题考查战争对文化的影响。选择B:材料信息表明,一些阿拉伯学者和阿拉伯化的犹太人为躲避战祸而被迫进行的人口迁徙,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这些现象可用于说明战争对于人类社会的多元影响。排除A:“阿拉伯帝国走向覆亡成为必然”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中古西欧封建制度已濒临崩溃”与史实不符。排除D:材料强调的是战争对人类的多元影响,不是人口迁徙的影响,且表述片面。6.B【解析】本题考查战争促进民族民主意识觉醒。选择B:据“因参战国家和民族众多,被反法同盟国家称为‘民族会战’”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