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2+经济与社会生活讲义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_第1页
+专题22+经济与社会生活讲义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_第2页
+专题22+经济与社会生活讲义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_第3页
+专题22+经济与社会生活讲义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_第4页
+专题22+经济与社会生活讲义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部分选择性必修专题22经济与社会生活(一)考点60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知识点1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1.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1)采集渔猎经济时期①时间:远古时期。②生活:人们使用木、骨和石等材料制作的工具从事采集和渔猎,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过着迁徙的生活。知识点2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3.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2)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3)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4)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原始森林被滥伐,美洲地表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中国的荒山、丘陵、沙地等得以利用,扩大了耕地面积。但是,过度的垦荒造田,也导致了水土流失。知识点3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考法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1.种植分布:南稻北粟(后为南稻北麦)。2.经济结构:以农业种植为主,家庭畜牧业为辅。3.耕作模式:不断变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精耕细作模式日益完善。4.经营方式:男耕女织的个体农耕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5.土地制度:以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6.区域特征: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区域之间的多样性、不平衡性、互补性明显。7.政府干预:一方面政府通过兴修水利、赈灾和救灾,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农业赋税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高考真题1[湖北2023·1]象形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创字时的生态环境、经济生活和思想观念等。下表是“农”字的演变历程,其创意是在树木众多的地方以蜃(蚌壳)制工具从事劳作。“农”字的创制可反映当时 ()A.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B.渔猎采集的劳动方式C.形神兼备的书画艺术D.原始农耕的生产状况答案:D【解析】“农”字的甲骨文状似一个人手持工具在山林草地耕作,本意指耕作,引申泛指农事、农业,又指农民,所以“农”字的创制可反映原始农耕的生产状况,故选D项;庄子主张天人合一,董仲舒明确提出“天人合一”学说,时间上不同于“农”字被创制的时期,且从“农”字的甲骨文中看不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排除A项;“农”字创制依托田间劳作的方式,不是渔猎采集的劳动方式,排除B项;材料中“农”字创制反映的是经济生活特点,不是书画艺术的特点,排除C项。考法2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1.交流的特点(1)种类多且以食物为主:粮食类、果蔬类、经济作物类、禽畜类。(2)范围广:涉及欧、亚、非、美。(3)双向交流:既有美洲物种的外传,也有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2.影响交流的因素动植物自身的适应性;思想观念;科学技术水平;人地矛盾;政府政策。3.美洲作物在中国广泛种植(1)在中国广泛种植的原因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扩张与贸易,使美洲作物传到中国;美洲作物适应性较强,用途广泛;明清时期中国人地矛盾尖锐;政府政策的推动。(2)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增加了粮食产量,有利于解决粮食饥荒问题;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发展;人口大量增加;扩大了土地的开垦利用,生态环境遭破坏;生态破坏和人口膨胀导致社会不稳定。高考真题2[山东2022·11]下图为世界物种交流过程中两种作物的传播路线示意图。两种作物是 ()A.小麦、玉米B.玉米、水稻C.小麦、甘蔗 D.水稻、甘蔗答案:D【解析】选择C:材料中物种传播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从西亚地区向欧洲、东亚、非洲传播,并进而向美洲传播;二是从东南亚地区向东亚、南亚、非洲传播,进而向美洲地区传播。根据所学可知,小麦起源于西亚地区,并向周边传播,甘蔗起源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排除A、B:玉米是从美洲传播到世界的。排除D:水稻的发源地是中国。高考真题3[福建2021·5]据文献记载,乾隆年间,河南巡抚陈宏谋“募闽人种红薯”;江西大庾县知县余光璧也在当地大力推广种植并“告以种法”。上述史料可用来说明当时 ()A.富民思想的践行 B.新农作物的传播C.饮食结构的改变 D.人地矛盾的加剧答案:B【解析】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高产作物玉米、番薯等经新航路传播到中国,对于中国的农作物种植、人地矛盾缓和及人口增加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A项无中生有:材料与富民思想的践行无直接关系。C项程度不当:高产作物引进丰富了民众的饮食结构,但不能说是“改变”。D项理解错误:高产作物引入有利于缓和人地矛盾。考点61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知识点1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2)手工业①分类:以制作手工业产品为生的手工业家庭,以及拥有某种手工工艺的民营和官营作坊。②特点:手工业者世代传承,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知识点2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知识点3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考法1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及影响1.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1)从单纯的种植耕作工具逐渐增加灌溉、畜牧等工具,农业生产工具的类型不断增多。(2)材质从石、木、骨逐渐变为铜铁,农业生产工具的材质不断变化。(3)农业生产工具最开始主要以人力、畜力驱动,后来逐渐发展向机械化发展,便利性不断提升。(4)农业生产工具的生产方法从简单的打制、磨制,到铸造,加工水平不断提升。2.农业生产工具发展的影响(1)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增强了对抗自然灾害的能力。(2)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3)提高了粮食产量,加速了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高考真题1[全国乙2023·24]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 ()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B.井田制度的繁荣C.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D.商业活动的衰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孟子描述了小农经济的蓝图,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及推广,大大提高了农业的生产力,使这种小农经济的蓝图的实现成为可能,故选C项;休养生息政策在汉初实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根据所学,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及推广,井田制逐渐瓦解,B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农业的情况,不是商业活动,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高考真题2[浙江2023年1月·2]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铁犁铧,人们耕地时把它安装在犁上,用来破土,省力易行。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铁犁铧用灌钢法制成B.中国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C.铁农具已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D.铁犁牛耕已经成为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战国铁犁铧,人们耕地时把它安装在犁上,用来破土”可知当时铁农具已经在农业生产中有所使用,故C项正确;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故A项错误;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故B项错误;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才成为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故D项错误。考法2通过生产生活中的新现象,考查工业革命对社会转型的影响1.促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化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突破,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面临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2.促使工业现代化转型:工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3.促使城市化转型: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工业的发展使英国经济的重心迅速向拥有丰富煤铁资源的西北地区转移。4.促使社会思想转型: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两种力量联合在一起,推动了种种新学说的产生与发展,在欧洲近代发生的革命中发挥了作用。高考真题3[海南2023·12]17世纪,欧洲贵族男性穿着华美、妆容精致,且以戴假发和编发辫为时尚。从19世纪中叶开始,工业资产阶级引领服装潮流,男装简洁而实用。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A.科技进步提高生活水平B.思想解放推动政治变革C.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D.社会变迁影响流行风尚【解析】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