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新高考卷)(七)_第1页
2021年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新高考卷)(七)_第2页
2021年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新高考卷)(七)_第3页
2021年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新高考卷)(七)_第4页
2021年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新高考卷)(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7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姓名:班级:考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2题;共3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眼中的潘家铮先生

潘家铮的大名我早就熟悉了,但有幸结识先生却是2007年3月5日的事。那一天,在接连婉拒了两次

之后,先生说,他终于被我的“锲而不舍所打动”,于是接受了我的一次专访。

采访正式成行的前一周,潘先生的秘书李永立打电话告诉我:潘老说为了采访时节省时间,也为了他能

更准确、更深入、更全面地回答我的问题,请我先将自己的采访提纲以电子邮件发给他。

3月5日的采访非常成功。在整个交谈中,先生思维缜密,表达严谨,几乎没有一个多余的字,没有一

句多余的话。他说话舒缓、从容,有一种绅士风度。即便在说到自己的忧虑和愤懑时,也仅仅是紧锁眉头,

而从无疾言厉色。先生用60分钟回答完我的所有问题,又用20分钟时间跟我轻松地聊起了他的业余爱好。

我一直生活在北方,感觉江浙一带的话很难懂,也似乎并不好听。但接触先生之后,我发觉他的一口吴侬

软语宛如昆曲,实在动听。

时隔五年,那天采访的许多内容都已经淡忘了,但有一段谈话却至今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当时,我

国风电正在大热之时,在回答我关于对当时发展风电的看法时,先生除了对风电的优点给予充分肯定之外,

更多的是表达了对当时风电大跃进式推进的批评和担忧。先生说:"我们应该把风电的优点说清楚,但也

要把它的问题摆出来,说透,而且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包括国家应采取的政策,这才是对风电真正的爱

护。”

那天采访结束后,先生起身从办公桌后的书柜上取下一本《潘家铮院士文选》送我,并当即在扉页上题

签:韩磊同志指正。字不大,都是一笔一划的,很秀气。

在中国科技界,潘先生以敢说真话而闻名。他的一个"段子”曾在科技界广泛流传:"对三峡工程贡献最

大的是那些反对者。”这位在三峡工程的论证和建设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人说,"正是反对者们的反复

追问、疑问甚至是质问,逼着你把每个问题都弄得更清楚,才使方案一次比一次更理想、更完整。"先生

的话博得了大家的广泛赞誉,称其“对反对意见不仅仅是容忍,更有海纳百川的包容"。

在我的眼里,先生性情的底子是文人。他身上有浓重的文人气息。许多读者知道,潘家铮不仅是科学家,

也是一位热心于科幻创作的作家。先生的科幻小说构思巧妙、大胆,科学性严密、人情味浓,文笔生动凝

练,语言幽默调侃,选材和描写不落俗套。2007年采访先生的那段时间,我上小学六年级的儿子捧着先生

的《偷脑的贼》,经常读得哈哈大笑。作诗填词也是先生的业余爱好之一,然而,科幻小说和诗词其实都

还不是先生的最爱。先生告诉我:"我不抽烟,也不喝酒,也不讲究饮食,衣服也是穿得遨遨遢遢,很少

看电影,电视也看得不多,体育也不爱好,写诗什么的实际上也不是我的真正爱好。我真正的爱好只有一

个,就是读书,我总觉得一卷在手,就可万虑皆消。"

"一卷在手,万虑皆消。”这不是真正的文人、书生么?!当然,这些还都是先生文人情怀的浅表性东西。

如果你读了先生的杂文、政论之后,你一定会发现,他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爱得有多么深沉12001年

下半年,先生有感于时事,写了一篇《我们需要再反一次党八股》的小文.此文连投多家报、刊,无人敢

登。一气之下,时任政协委员的先生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应邀发言时,全文宣读了自己的这篇小文章,引起

轰动。

潘先生不愧为君子。潘先生非常崇拜李锐,李锐老部长是潘先生的老领导、老同事。自80年代中期以

后,潘先生和李锐之间出现了一些分歧,后来裂痕越来越大,终致不相往来。即便是在两人不相往来的日

子里,彼此对对方也都有非常客观、公正的评价。潘先生称赞李锐"确实是个豪杰”。李锐在谈到潘先生时,

说:"潘家铮确实是个好样的专家。"2007年9月21日,潘先生亲自登门拜访李锐老部长,两位中国水电

界的重量级元勋人物,又把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君子和而不同",大概说的就是潘先生这样的人物吧!

(摘编自韩磊《我眼中的潘家铮先生》,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我已年逾耄耋,病废住院,唯一挂心的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衷心期望,也坚决相

信,在党的领导和国家支持下,电力工业将在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领域取得全面突

破,在国际电力舞台上处处有“中国创造"、"中国引领"。

(潘家铮语)

②在能俯看到隔流堤的厂房坝段栏杆处,他足足趴了近1刻钟。记者连忙上前询问:"潘院士您一直没有

讲话,是在考虑什么问题吗?""哪里考虑什么问题,我这是‘老年痴呆'。"看到记者满脸的疑问,工作人员

笑着说:"潘老是跟你调侃呢!"

(摘自高明昧、徐爱民《潘家铮院士在三峡》)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潘家铮先生颇具人格魅力,仪态沉稳从容,有一种绅士风度,一口吴侬软语实在动听,使我对江浙一

带的话“很难懂,也不好听”的感觉彻底改观。

B.潘家铮先生的"字不大,都是一笔一划的,很秀气",此处细节描写体现先生的认真和低调,与其伟大成

就相映成趣,使先生的形象更加立体。

C.作为学术职衔最高的科幻作家,先生热衷科幻创作,写出引人人胜的高水平科幻作品。文风正如其人

格,科学严谨、人情味浓,风趣幽默。

D.先生敢在全国政协会议全文宣读他有感于时事写的一篇小文,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先生的文人

气:有所爱,有所恨,有担当,有风骨。

E.李锐是潘家铮先生的老领导,他和先生在一些问题上有严重的分歧,这与潘先生和而不同的君子风范

形成对比,两人后来的和解堪称佳话。

(2)潘家铮的文人情怀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作者评价潘家铮"君子和而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潘家铮先生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散步

粱实秋

①《琅嬷记》云:“古之老人,饭后必散步。"好像是散步限于饭后,仅是老人行之,而且盛于古时。现

代的我,年纪不大,清晨起来盥洗完毕便提起手杖出门去散步。这好像是不合古法,但我已行之有年,而

且同好甚多,不只我一人。

②清晨走到空旷处,看东方既白,远山如黛,空气里没有太多的尘埃炊烟混杂在内,可以放心地尽量

地深呼吸,这便是一天中难得的享受。据估计:"目前一般都市的空气中,灰尘争烟煤的每周降量,平均

每平方公里约为五吨,在人烟稠密或工厂林立的地区,有的竟达二十吨之多。"养鱼的都知道要经常为鱼

换水,关在城市里的人真是如在火宅,难道还不在每天清早从软暧习气中挣脱出来,服几口清凉散?

③散步的去处不一定要是山明水秀之区,如果风景宜人,固然觉得心旷神怡,就是荒村陋巷,也自有

它的情趣。一切只要随缘。我从前沿着淡水河边,走到萤桥,现在顺着一条马路,走到土桥,天天如是,

仍然觉得目不暇给。朝露未干时,有蚯蚓、大蜗牛,在路边蠕动,没有人伤害它们,在这时候这些小小的

生物可以和我们和平共处。也常见有被碾毙的田鸡野鼠横尸路上,令人触目惊心,想到生死无常。河边蹲

踞着三三两两浣衣女,态度并不轻闲,她们的背上兜着垂头瞌睡的小孩子。田畦间伫立着几个庄稼汉,大

概是刚拔完萝卜摘过菜。是农家苦,还是农家乐,不大好说。就是从巷弄里面穿行,无意中听到人家里的

喝喂絮语,有时也能令人忍俊不住。

④六朝人喜欢服五石散,服下去之后五内如焚,浑身发热,必须散步以资宣泄。到唐朝时犹有这种风

气。元稹诗"行药步墙阴竹,陆龟蒙诗"更拟结茅临水次,偶因行药到村前"。所谓行药,就是服药后的散步。

这种散步,我想是不舒服的。肚里面有丹砂雄黄白矶之类的东西作怪,必须脚步加快,步出一身大汗,方

得畅快。我所谓的散步不这样的紧张,遇到天寒风大,可以缩颈急行,否则亦不妨迈方步,缓缓而行。培

根有言:“散步利胃。"我的胃口已经太好,不可再利,所以我从不跄踉地趟路。六朝人所谓“风神萧散,望

之如神仙中人",一定不是在行药时的写照。

⑤散步时总得携带一根手杖,手里才觉得不闲得慌。山水画里的人物,凡是跋山涉水的总免不了要有一

根邛杖,否则好像是摆不稳当似的。王维诗:"策杖村西日斜。”村东日出时也是一样地需要策杖。一杖在

手,无须舞动,拖曳就可以了。我的一根手杖,因为在地面摩擦的关系,已较当初短了寸余。手杖有时亦

可作为武器,聊备不时之需,因为在街上散步者不仅是人,还有狗。不是夹着尾巴的丧家之狗,也不是循

循然汪汪叫的土生土长的狗,而是那种雄赳赳的横眉竖眼张口伸舌的巨契,气咻咻地迎面而来,后面还跟

着骑脚踏车的扈从,这时节我只得一面退避三舍,一面加力握紧我手里的竹杖。那狗脖子上挂着牌子,当

然是纳过税的,还可能是系出名门,自然也有权利出来散步。还好,此外尚未遇见过别的什么猛兽。唐玄

藏大师"独静行禅,不避虎兜”,我只有自惭定力不够。

⑥散步不需要伴侣,东望西望没人管,快步慢步由你说,这不但是自由,而且只有在这种时候才特别

容易领略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那种"分段苦"的味道。天覆地载,孑然一身。事实上街道上也不是

绝对的阑无一人,策杖而行的不只我一个,而且经常的有很熟的面孔准时准地地出现。还有三五成群的小

姑娘,老远的就送来木履声。天长日久,面孔都熟了,但是谁也不理谁。在外国的小都市,你清早出门,

一路上打扫台阶的老太婆总要对你搭讪一两句话,要是在郊外山上,任何人都要彼此脱帽招呼。他们不嫌

多事,我有时候发现,一个形容枯槁的老者忽然不见他在街道散步了,第二天也不见,第三天也不见,我

真不敢猜想他是到哪里去了。

⑦太阳一出山,把人影照得好长,这时候就该往回走。再晚一点便要看到穿蓝条睡衣睡裤的女人们在

街上或是河沟里倒垃圾,或者是捧出红泥小火炉在路边呼呼地扇起来,弄得烟气腾腾。尤其是,风驰电掣

的现代交通工具也要像是猛虎出押一般地露面了,行人总以回避为宜。所以,散步一定要在清晨,白居易

诗:"晚来天气好,散步中门前。”要知道白居易住的地方是伊阙,是香山,和我们住的地方不一样。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取材平凡的日常生活一散步,但作者写作中博雅的知见和幽默的情趣交织,把人生体味艺术化了,

体现出一种清雅通脱的襟怀。

B.作者认为散步的去处可以是山明水秀之区,亦可以是荒村陋巷,随缘就好。内心清净,观照生命,处

处不乏动人之处。

C.六朝人喜欢服五石散,服之后需散步。这与"风神肃散,望之如神仙中人"大有异曲同工之妙。

D.作者认为散步一定要在清晨,因为生活在纷扰的尘世之中,远不如古人远离尘嚣,内心颇有遗憾之感。

(2)结合第⑤、⑥两段,简要概括文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3)堪称一代宗师的梁实秋的散文别具一格,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其鲜明的语言风格。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共35分)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

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蔚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

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

惹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

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

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寿:长寿,活得长久

B.不抑耗其实而已实:果实

C.若不过焉则不及若:如果

D.则又爱之太恩爱:吝啬

(2)下列各句中,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A.已去而复顾

B.他植者则不然

C.故不我若也

D.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既然已,勿动勿虑"中的“已"通"矣",可译为"了"。

B.”其附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意为"种植它们的时候像对待孩子那样,将它们放在一边不管的时候,像抛

弃了它们,

C."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中的三个"以"都是连词,意义也完

全一样。

D.该文段交代了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种树经验,写得非常贴近生活,真实而饶有兴味。

(4)该文段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概括文段中的两组对比内容。

4.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

(唐)杜甫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尘匣元开镜,风帘自上钩。

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

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

【注释】杜甫晚年滞留夔州(现四川奉节)西阁,此诗就是在那里写的。

(1)本诗句写"月"。颔联写了

(2)对诗句的理解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中"吐"字生动地写出月亮初升景象,赋予"山”动态的美。

B."疑鹤发"、"恋貂裘",既是诗人的推想,又描绘了月之白与月之寒。

C.尾联,明写嫦娥孤寂,实则推己及人,表达诗人自况自伤之情。

D.深秋月夜,诗人通过所见所感,抒发自己衰老孤寒、凄凉寂寞的境遇。

(3)"残夜水明楼"被后世称为"古今绝唱",试加以赏析。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臣心一片磁针石,。(文天祥《渡扬子江》)

(2)王于兴师,修我戈矛,o(《诗经•无衣》)

(3),戛戛乎其难哉!(韩愈《答李翊书》)

(4)又送王孙去,。(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引《传》)

(6)句有可削,,。(刘勰《文心雕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3题;共20分)

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哦,香雪

铁凝

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不久,这

条线正式营运了,人们挤在村口,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

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

可是,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列车时刻表上,还是多了“台儿沟”这一站,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

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

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

梳得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然

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

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日久天长,她们又在这一分钟里增添了新的内容,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

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换回台儿沟少见的挂面、火柴,以及姑娘们喜爱的发卡、

香皂,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袜。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作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有时

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

台儿沟没有学校,香雪每天上学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公社中学虽然女同学不少,但她们的言谈举止,

一个眼神,一声轻轻的笑,好像都是为了叫香雪意识到,她是小地方来的,穷地方来的。"你上学怎么不

带铅笔盒呀?”她们问。每到这时,香雪的同桌就把自己那只宽大的泡沫塑料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香雪

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于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

深秋,山风渐渐凛冽了,天也黑得越来越早。但香雪和她的姐妹们对于七点钟的火车,是照等不误的,她

们仿照火车上那些城里姑娘的样子把自己武装起来,整齐地排列在铁路旁像是等待欢迎远方的贵宾,又像

是准备着接受检阅。

火车停了,它对台儿沟表现了少有的冷漠。

香雪顺着车身一直向前走去,它的出现,使她再也不想往前走了。她认清了,放在一个女学生面前的真是

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不知怎么的,她就朝车门跑去。当她在门口站定时,还一把攥住了扶手。

香雪终于站在火车上了,这时车身忽然悸动,接着车门被人关上了,香雪扑到车门上,看见凤娇的脸在车

下一晃。她拍打着玻璃,冲凤娇叫喊着:"凤娇!我怎么办呀!”

列车无情地载着香雪一路飞奔,下一站叫西山口,西山口离台儿沟三十里。这里上车的人不少,下车的却

只有一位旅客。她胳膊上少了那只篮子,她把它悄悄塞在女学生座位下面。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

生想用鸡蛋换铅笔盒时,女学生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但香雪收下了铅笔盒,到底还是把鸡蛋留在了

车上。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

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打开盒盖,觉

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

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

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

朝前走去。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

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

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台儿沟在哪儿?香雪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台儿沟

的姐妹们。香雪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她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迎面,那静止的队伍也流动起来了。同时,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

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哦,香雪!香雪!

(原载《青年文学》1982年第5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火车象征着现代文明,它为台儿沟打开了一扇瞭望外面世界的窗口,唤醒了山村姑娘心中的精神向往

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B.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表现对其所代表的知识文化的渴求,也映衬出她对人格尊严的重视,体现了香

雪的倔强、自尊心强。

C.作者将香雪对代表知识文化的铅笔盒的追求和其他山村少女对外在物质的渴慕与向往对比,褒扬香雪,

批判其他山村少女。

D.作者讲述的山村少女香雪对美好的追求,展现了纯朴善良、不屈不挠的人性美,揭示了青春对远方世

界不可抑制的想象。

(2)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小说中画线部分人物的心理。

(3)"外来者”故事一一有着现代文明背景的外来者来到一个闭塞、落后的传统空间中,由于这个"外来者"

的闯入,原先的文明、文化、社会秩序发生了某些或隐或显的变化一一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一个常见命

题。请结合文本,分别从主题、情节安排、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小说是如何讲述"外来者”故事的。

7.在下面语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疾病史著作中谈论最多的疾病发生地莫过于非洲,①,尤其是非洲热带雨林和邻近大草原

地区。那里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生长繁盛,孕育了复杂多样的微生物,包括各种病菌微寄生物和它们的宿

主,比如影响人类的两种昏睡病,就是由两种不同的萃萃蝇传播而引发的,这两种萃萃蝇栖息在不同的地

方,一种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繁衍,另一种则生活在空旷、灌木丛生的乡野。这就意味着,在中非②,

因为一种病流行于潮湿的森林地区,另一种流行于干旱的草原。在非洲历史上,可能正因为③,

才使得非洲以外地区的人类如欧洲侵略者望而却步。

8.根据下面材料,分条概括人类无法征服梅里雪山的原因。

梅里雪山至今还是人类无法征服的圣地。攀登者需要从海拔2300米的澜沧江边开始,攀爬至高度为4400

米的主峰卡瓦格博峰。这个距离对攀登者的体能是一个极难突破的极限。在这个路程中,平均每隔1公里,

地势就上升400米,从而形成一道道几近垂直的坡面。山坡上冰川、冰瀑区、冰裂缝处处可见,险象环生。

在梅里雪山上,刚刚还阳光普照,瞬间便是彤云密布,狂风大作,飞雪覆盖,冰崖崩塌。据记载,卡瓦格

博峰曾一日发生上百次雪崩。梅里雪山方圆上千千米,攀登者一旦迷路,没有外部救援很难生还。因此梅

里雪山至今未被尘世沾染,是真正意义上的“圣山"。

四、写作(60分)(共1题;共60分)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礼仪专家在礼仪课上,搞了一次模拟礼仪表演,他让一位学员扮作送水工,自己扮作客户。

送水工敲了三下门,进门,把水搬到屋子里。专家指出了送水工礼仪方面的三个细节问题:敲门太重,

没有表明自己的身份,没有自带鞋套。于是,送水工和专家又来一次表演,一切按照专家指点的那样做。

所有的动作结束后,送水工仍然站着看着专家。专家说:"这位同学,你可以下去了。"

学员说:“如果有人给我送水,我常常不好意思让人家换鞋,宁可自己拖一下地板。还有,送水工离开

的时候我都会说一声谢谢。”

专家呆在那里。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答案】⑴C,D

(2)①喜爱写作:热心科幻创作,爱好作诗填词;②最爱读书:生活简朴,一卷在手,万虑皆消;③以

文载道:写文表达他对时政的关注,富有强烈的国家民族之爱。

(3)①潘家铮和李锐出现分歧,彼此坚持自己的立场,互不妥协,这是"不同";②但他们对对方都有非

常客观公正的评价,最后握手言和;③可见潘家铮先生有坦荡的君子之风,能保持独立的思想和人格。

(4)①严谨、客观、公正:采访前要求我提供采访提纲体现出先生的严谨,理性地对待风电体现先生的

客观,包容并看重反对者的意见体现出先生的公正;②生活简朴,志趣高雅:生活要求很低,爱好科幻

创作、作诗填词,最爱读书;③有君子的气度:与李锐和而不同,不计较人际纠葛,保持独立人格;(4)

心系国家民族:关心时政,关心国家民族的富强振兴;⑤平易近人、幽默风趣:与作者闲谈爱好,白嘲遨

遢,打趣说自己老年痴呆。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首先要通读文本,把握如下几个问

题,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主要事件是什么,通过事件要揭示什么主旨;然后再看选项对文本的分析。

选项一般会针对形象、主旨、情节、细节描写主题。A."使我对江浙一带的话"很难懂,也不好听”的感觉彻

底改观"扩大范围,E。"这与潘先生和而不同的君子风范形成对比"分析不当,文中并没与体现这种对比性。

故选CD.(2)此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

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信息的筛选与整合

能力。在文章中往往表现出阐述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复杂性,这是阅读的难点所在。因此,在阅读中一定

要把握关键,具体辨别,严格筛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材料中略过那些无关的信息,抓住主要信息。辨

别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筛选和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态

度。这方面的信息一般隐含在文章的材料及作者相关的评说中,做题时一定要准确分析把握作者的基本观

点,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与思想倾向,并要具备一定的抽象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本题分析潘家铮的文人

情怀,在解答时需要结合文中语句筛选,如"在整个交谈中,先生思维缜密,表达严谨,几乎没有一个多

余的字,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可以体会先生热爱读书、写作,并且具有流利的谈吐,具有深远的思想内涵。

(3)此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意

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

意。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答案或者是原句,或者

需要考生运用"同义互解"和"虚实互解"等方法变通一下即可。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常需要查看它在文中

的地位:如果是统领句,那么解释句意时要从后面的语段中梳理内容层次;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

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它的内涵;如果是总结句,此时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对潘家铮“君子和而不同”的理解需要从对正义不妥协,坚定立场,保持独立人格形象的角度进行概括。(4)

此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这种题型可以从以下几个

方面切入:人物的身份、经历、教养、气质等;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特定的社会历

史背景;作者对人物的感情倾向。人物形象结合文本用形容词概括出来。本题在分析时需要把握其工作态

度以及君子的态度等方面的内容。

答案:(1)CD(2)①喜爱写作:热心科幻创作,爱好作诗填词;②最爱读书:生活简朴,一卷在手,

万虑皆消;③以文教道:写文表达他对时政的关注,富有强烈的国家民族之爱。(3)①潘家铮和李锐出

现分歧,彼此坚持自己的立场,互不妥协,这是"不同";②但他们对对方都有非常客观公正的评价,最后

握手言和;③可见潘家铮先生有坦荡的君子之风,能保持独立的思想和人格。(4)①严谨、客观、公正:

采访前要求我提供采访提纲体现出先生的严谨,理性地对待风电体现先生的客观,包容并看重反对者的意

见体现出先生的公正;②生活简朴,志趣高雅:生活要求很低,爱好科幻创作、作诗填词,最爱读书;

③有君子的气度:与李锐和而不同,不计较人际纠葛,保持独立人格;④心系国家民族:关心时政,关

心国家民族的富强振兴;⑤平易近人、幽默风趣:与作者闲谈爱好,白嘲遨遢,打趣说自己老年痴呆。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2)此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

意思的能力。(3)此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4)此题

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传记的文体特点:传记的文体

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

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

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

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传主的情感、观点;作者的情感、观点;

运用艺术手法)传记一般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

域较突出的人物。第二、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

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第三、选文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

2.【答案】(1)C

(2)①对中国传统文人风雅气度的向往。②对飞扬跋扈之举的反感③对自由、孤独况味的追求。④对

温暖的人情关系的喜欢。

(3)①大量引用古诗文,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底蕴。②语言诙谐幽默(或:亦庄亦谐,风趣幽默。)第

⑤段写各种狗的语言即可验证。③简洁、精炼、生动。第⑦段把现代交通工具比作猛虎出神,"行人总

以回避为宜"精要地传达出作者对现代不文明行为的反感。

【解析】【分析】(1)C项,"朝人喜欢服五石散,服之后需散步"是因为"服下去之后五内如焚,浑身发

热,必须散步以资宣泄","风神肃散,望之如神仙中人",而第四节“'六朝人所谓神萧散,望之如神仙中人’

一定不是在行药时的写照"则证明"大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说法是错误的。(2)第⑤节中"山水画里的人

物,凡是跋山涉水的总免不了要有一根邛杖,否则好像是摆不稳当似的",表现出作者对对中国传统文人风

雅气度的向往。写路遇横眉竖眼张口伸舌的狗,表现他对对飞扬跋扈之举的反感。"散步不需要伴侣,东

望西望没人管,快步慢步由你说“"容易领略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那种"分段苦"的味道”表现他对对

自由、孤独况味的追求。"一路上打扫台阶的老太婆总要对你搭讪一两句话,要是在郊外山上,任何人都

要彼此脱帽招呼"表现作者对对温暖的人情关系的喜欢。(3)本文引用《琅娘记》的句子“古之老人,饭后

必散步”,引用王维的诗"策杖村西日斜",引用唐玄藏大师的"独静行禅,不避虎兜",大量引用古诗文,语

言典雅,富有文化底蕴。第⑤段写各种狗的语言能体现本文语言诙谐幽默的特点。⑦段把现代交通工具

比作猛虎出柳,"行人总以回避为宜"语言简洁、精炼、生动的特点。

故答案为:d)c

⑵①对中国传统文人风雅气度的向往。②对飞扬跋扈之举的反感③对自由、孤独况味的追求。④对温

暖的人情关系的喜欢。

⑶①大量引用古诗文,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底蕴。②语言诙谐幽默(或:亦庄亦谐,风趣幽默。)第

⑤段写各种狗的语言即可验证。③简洁、精炼、生动。第⑦段把现代交通工具比作猛虎出柳,"行人总

以回避为宜”精要地传达出作者对现代不文明行为的反感。

【点评】⑴此题考查分析文章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

主旨,准确把握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态度,弄清文中的形象特征以及塑造形象的方法等,然后逐项分析选项

所涉及到的文本内容和艺术手法,注意选项在表述时用到的关键词语,然后回归到原文相关的答题区域进

行对照比较。

⑵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解答此题,学生首先要对文章内容和主旨有所把握;然后根

据自己的理解,联系文本具体内容,从文本思路、写作内容、文本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角度来阐述自

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⑶此题考查学生作品语言的鉴赏能力。作品语言的鉴赏角度:1、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

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2、从修辞的角度鉴赏如:比

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

为彼,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拟人的作用是化物为人,亲切自然,人格化等。答题时按照如下格式:先

点明语言的特点,体现在何处,然后再解释写出了什么内容,最后点明表达了什么情感以及表达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3.【答案】(1)D

(2)C

(3)C

(4)①郭橐驼与其他种树者的对比。②其他种树者中过于疏懒者与过于勤勉者的对比。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爱:喜爱。

⑵本题考查倒装句。"故不我若也"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该是"故不若我也"。⑶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

容。前两个"以"字,都是表目的的连词。“验其生枯"是"爪其肤"的目的,同样“观其疏密"是"摇其本"的目的。

第三个"以"是表修饰的连词,"日"是"离"的状语。

⑷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进行筛选并概括的能力。从文段内容来看,主要是拿郭橐驼与其他种树者进行比较;

从“苟有能反是者"等句可知又有种树人中过于疏懒者与过于勤勉者的对比。

【附参考译文】

"我郭橐驼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

罢了。但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它捣土

要结实。己经这样做了,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它不再回顾。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

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习性就得以实现。所以我只不过不妨

碍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的结果罢了,也并不是有

能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的办法。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树根拳曲又换了生土;他培土的时候,不是过紧

就是太松。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就又太过于吝惜它们了,担心它太过分了,在早晨去看了,

在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更严重的,甚至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着,摇晃树根

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说是担

心它,这实际上是仇视它。所以他们都不如我。我又能做什么呢?"

故答案为:⑴D;⑵C;⑶C;⑷①郭橐驼与其他种树者的对比。②其他种树者中过于疏懒者与过于勤勉

者的对比。

【点评】主要考察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实词和虚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如何正确理解或者推断

它们的含义极为重要,可采用的方法有:语境推断法、语法推断法、对称结构推断法、字形推断法、联想

推断法、通假推断法等。结合语境上下文判断和借助学习过的内容迁移联想,这两种方法最为常用。翻译,

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注意语序。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学生要锻炼自己在翻译时判

断采分点的能力。课文理解部分根据文章内容作答即可,注意审题。

4.【答案】(1)月色(光)月形

(2)B

(3)"明"字本是形容词,此处兼摄动词的作用,描绘了楼台在月光水波反射之下,熠熠生辉。"残夜"本有

孤寂萧条之意,和明月水波形成反差,以此烘托月华之美.

【解析】【分析】(1)"开镜”写出了月光如水;"钩”写出了月的形状如钩。由此可得出答案。

(2)B项,"描绘了月之白与月之寒"理解不正确,应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衰老孤寒的感叹之情。所以选

Bo

(3)关键词:明、残夜。可从词性、对比的角度分析月光之美。

故答案为:⑴月色(光)月形

(2)B

⑶"明,,字本是形容词,此处兼摄动词的作用,描绘了楼台在月光水波反射之下,熠熠生辉。"残夜"本有孤

寂萧条之意,和明月水波形成反差,以此烘托月华之美.

【点评】⑴此题考查古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理解、诗歌主旨、诗歌形象的塑造等内容

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

析,分析诗歌要读懂诗意,注意情感、形象、技巧等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

⑵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该题型做题前要整体感知读懂诗歌,根据诗歌的注解,所

选意象以及诗歌的情感语句即可把握诗歌主旨情感。在整体感知基础上,把选项带入诗歌语境即可判断。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

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

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⑶此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要根据诗歌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表达的情感几个方

面来分析,对精彩的字词进行点评,指出其表达巧妙之处。

5.【答案】(1)不指南方不肯休

(2)与我同仇

(3)惟陈言之务去

(4)萋萋满别情

(5)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6)足见其疏;乃知其密

【解析】【分析】该题属于一般性默写,难度不大,默写时要把握一些重点字词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

如"休""惟""萋""覆""疏""密"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平时还要注意多多积累常见的名句名篇。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6.【答案】(1)C

(2)①开心:经过漫长而孤独的夜路,香雪终于回到了台儿沟,跟姐妹们汇合。②满足:香雪换到了自

己梦寐以求的铅笔盒。③骄傲:完成了人生的一次勇敢而执着的追求,踏上了追求理想的道路。

(3)①主题上:小说设置了大山内的小山村(台儿沟)与山外的城市文明相对立的“文明与愚昧的冲突”问题。

②情节上:铅笔盒是"外来者",小说中香雪勇敢地踏上火车,追寻铅笔盒,使原本羞涩腼腆的人物勇敢地

跨出人生的重要一步。③人物上:小说中的高大英俊的列车乘务员是台儿沟的"外来者";而"香雪"是台儿

沟姑娘们中的"外来者",她对象征知识与文化的铅笔盒的追求,正体现其勇敢执着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项,两者并未形成对比,小说表现了山村少女们纯真善良、洁白无瑕的心灵。

故选C。(2)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这道题重点考的是分析人物的心理。

"台儿沟在哪儿?香雪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台儿

沟的姐妹们。香雪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她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概

括为:经过漫长而孤独的夜路,香雪终于回到了台儿沟,跟姐妹们汇合,此时香雪的内心是开心的。

"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换铅笔盒时,女学生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但香雪收下了

铅笔盒,到底还是把鸡蛋留在了车上。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概括为:香雪换到了自

己梦寐以求的铅笔盒,她的内心是满足的。

"她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

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概括为:山村少女香雪换得了一个铅笔盒,完成了人生

的一次勇敢而执着的追求,踏上了追求理想的道路。此时,她是骄傲的。

(3)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内容、主题、构思的能力。阅读全文,从主题、情节安排、人物形象这三个角

度分析小说是如何讲述"外来者”故事的。内容方面:小说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

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作品重点写了香雪的一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她在那停车的

一分钟里踏进火车,用四十个鸡蛋,走三十里夜路,换来了一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所以,铅笔盒

是"外来者”,小说中香雪勇敢地踏上火车,追寻铅笔盒,使原本羞涩腼腆的人物勇敢地跨出人生的重要一

步。"香雪"是台儿沟姑娘们中的"外来者",她对象征知识与文化的铅笔盒的追求,正体现其勇敢执着的人

物形象。

主题方面:作者细致入微地描写了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以

及摆脱山村封闭落后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小说设置了大

山内的小山村(台儿沟)与山外的城市文明相对立的“文明与愚昧的冲突”问题。

小说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

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

故答案为:(DC

⑵①开心:经过漫长而孤独的夜路,香雪终于回到了台儿沟,跟姐妹们汇合。②满足:香雪换到了自己

梦寐以求的铅笔盒。③骄傲:完成了人生的一次勇敢而执着的追求,踏上了追求理想的道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