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浙大附中2025届高三生物1月鸭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杭州市浙大附中2025届高三生物1月鸭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杭州市浙大附中2025届高三生物1月鸭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杭州市浙大附中2025届高三生物1月鸭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杭州市浙大附中2025届高三生物1月鸭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31-浙江省杭州市浙大附中2025届高三生物1月选考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在“探究DNA的复制过程”活动中,下列技术或操作没有涉及()A.放射性检测 B.DNA的提取C.大肠杆菌的培育 D.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答案】A【解析】【分析】DNA分子复制的特点和证据:DNA分子复制的特点: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两条子链的合成方向是相反的。证据:1958年,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试验材料,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以含有15N标记的NH4Cl培育液来培育大肠杆菌,让大肠杆菌繁殖几代,再将大肠杆菌转移到14N的培育液中、然后,在不同时刻收集大肠杆菌并提取DNA,再将提取的DNA进行离心,记录离心后试管中DNA的位置。【详解】AD、试验过程中,运用了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没有运用放射性检测,A正确,D错误;BC、试验过程中,须要培育大肠杆菌,并提取大肠杆菌的DNA,BC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相关学问,须要考生识记半保留复制的试验证据的过程,结果及结论。2.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温带森林的季相属于群落演替 B.动物对森林群落的影响最大C.世界木材的主要产地是热带雨林 D.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基因库【答案】D【解析】【分析】森林群落是指在肯定地段上,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并包括该地段上全部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成分所形成的有规律组合。是各种生物及其所在生长环境长时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同时在空间和时间上不断发生着变更。【详解】A温带森林的季相属于群落的时间结构,A错误;B树冠层的疏密影响光的透过,对下木层和灌木层的发育影响最大,B错误;C北方针叶林是地球最大的森林带,是世界木材的主要产地,C错误;D热带雨林中生物种类繁多,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基因库,D正确;故选D。3.下列有关进化正确的是()A.进化可被称为“带有变异的传代” B.可遗传的变异是进化的动力C.基因突变是适应性进化的唯一因素 D.种群个体间存在变异,自然选择就发生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1、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更,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更的因素有突变、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非随机交配、遗传漂变等;3、自然选择对于不同变异起选择作用,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繁殖后代的机会增大,有利变异的基因频率增大,具有不利变异个体生存并繁殖后代的机会降低,不利变异的基因频率渐渐减小,自然选择通过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更进而使生物朝着肯定的方向进化。【详解】A、进化论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自然选择等因素的作用,种群可以发生变更,达尔文将进化称为“带有变异的传代”,进化使一个物种演化为另一个物种,A正确;B、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前提,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B错误;C、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更,自然选择通过定向变更种群的基因频率使生物朝着肯定的方向进化,自然选择不是进化的唯一因素,但却是适应性进化的唯一因素,C错误;D、只有变异的性状影响了个体的存活和繁殖,自然选择才可能发生作用,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对选项作出精确的推断。4.下列有关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臭氧削减将危及地球上全部生物B.人类活动曾造成大量野生生物的灭亡C.生物圈的涵义是整个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D.化石燃料的燃烧使CO2的全球平衡受到严峻干扰【答案】C【解析】【分析】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臭氧削减危及地球上全部生物,全球各地普降酸雨,水体污染,物种灭亡与生物多样性下降。【详解】A、臭氧层作用是汲取日光中的紫外线,对地球生物具有爱护作用。因此,臭氧削减将危及地球上全部生物,A正确;B、人类活动曾造成大量野生生物的灭亡,B正确;C、生物圈的涵义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C错误;D、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大气中的CO2增多,造成CO2的全球平衡受到严峻干扰,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要求考生了解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驾驭生物圈的概念。5.下列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卵巢通过输卵管将雌激素分泌到血液中B.血浆中甲状腺激素需经组织液进入肝细胞C.下丘脑调整激素通过垂体门脉运输到神经垂体D.激素调整反应比较缓慢,作用时间较短、范围广泛【答案】B【解析】【分析】下丘脑可以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垂体可以分泌生长激素、促激素等,甲状腺可以分泌甲状腺激素,性腺可以分泌性激素,胰岛细胞可以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可以分泌肾上腺素。【详解】卵巢将雌激素分泌到血液中不须要经过输卵管,输卵管可以输送卵细胞,也是受精作用场所,A错误;肝细胞干脆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故血浆中甲状腺激素需经组织液进入肝细胞,B正确;下丘脑调整激素如促激素释放激素可以运输到腺垂体,促进促激素的分泌,C错误;激素调整反应比较缓慢,作用时间较长、范围广泛,D错误。故选B。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的叙述,正确的是()A.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病因只跟基因有关B.女性生育年龄越低,胎儿先天畸形发生率越低C.可借助羊膜腔穿刺诊断胎儿是否患猫叫综合征D.男性群体中糖元沉积病I型的发病率高于女性【答案】C【解析】【分析】1、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样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样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样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样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样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2、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禁止近亲结婚。(2)适龄生育;(3)产前诊断:胎儿诞生前,医生用特地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诞生率。(4)遗传询问:在肯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详解】A、先天性心脏病是多基因遗传病,个体是否患病受多个基因与多种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A错误;B、女性适龄生育时胎儿先天畸形率低,超龄后年龄越大,胎儿先天畸形率越大,但也不是年龄越低,胎儿先天畸形率越低,B错误;C、猫叫综合征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异导致的遗传病,可以利用羊膜腔穿刺技术进行诊断,C正确;D、糖元沉积病I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在男性和女性中的患病比例相等,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学问,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实例,驾驭监测和预防人类遗传病的措施,能结合所学的学问精确推断各选项。7.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所需的离子都是通过主动转运进入细胞B.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别复原是主动转运吸水的结果C.甘油跨过质膜运输时会使质膜上的载体蛋白发生形变D.变形虫从周边环境中摄取食物不须要借助载体蛋白的转运【答案】D【解析】【分析】几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帮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须要不需红细胞汲取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须要须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汲取氨基酸,葡萄糖,K+,Na+等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详解】A、细胞所需的离子有些通过主动转运进入细胞,有些是通过帮助扩散进入细胞的,A错误;B、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别复原是通过渗透吸水的结果,B错误;C、甘油跨过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须要载体蛋白的帮助,C错误;D、变形虫从周边环境中摄取食物的方式胞吞作用,不须要借助载体蛋白的转运,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通过实际例子考查学生的驾驭程度,识记各种物质运输的方式即可解答。8.下列有关三倍体无籽西瓜培育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形成,属于可遗传变异B.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植株杂交,结出的是三倍体西瓜C.三倍体雌花接受二倍体花粉中生长素的刺激,子房发育成果实D.以二倍体种子为起点,要获得三倍体无籽西瓜,至少须要两年【答案】B【解析】【分析】无籽西瓜的培育的详细方法:(1)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期的一般二倍体西瓜,得到四倍体西瓜;(2)用四倍体西瓜作母本,用二倍体西瓜作父本,杂交,得到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西瓜种子。(3)种植三倍体西瓜的种子,这样的三倍体西瓜是开花后是不会马上结果的,还须要授给一般二倍体西瓜的成熟花粉,以刺激三倍体西瓜的子房发育成为果实,这样就会得到三倍体西瓜。【详解】A、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形成缘由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A正确;B、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植株杂交,结出的西瓜种子种植后长成的植株所结的西瓜为三倍体西瓜,B错误;C、植株所结的西瓜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三倍体雌花接受二倍体花粉刺激,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C正确;D、产生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常规方法是第一年用秋水仙素诱导一般二倍体西瓜种子发育成的幼苗,使其染色体加倍形成四倍体植株,然后使其与一般二倍体西瓜杂交获得种子,其次年将种子种下去获得三倍体植株,结出三倍体无籽西瓜,所以至少须要两年,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考查无籽西瓜形成过程及相关学问,识记并理解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9.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说法错误的是()A.T2噬菌体是一种特地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B.在搅拌器中搅拌,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别C.用含35S的培育基培育未被标记的T2噬菌体,一段时间后可得到被35S标记的T2噬菌体D.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试验组,离心后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答案】C【解析】【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2、噬菌体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限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育→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试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标记噬菌体时应先标记细菌,用噬菌体侵染被标记的细菌,这样来标记噬菌体。因为噬菌体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只能在宿主细胞中繁殖后代,所以在培育基中它是不能繁殖后代的。【详解】A.T2噬菌体是一种细菌病毒,特地寄生在细菌体内,没有细胞结构,A正确;B.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表面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别,B正确;C.培育基不能用来干脆培育T2噬菌体,C错误;D.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试验组,放射性主要出现在上清液中,D正确。故选C。10.以下关于遗传基本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组型是对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显微视察得到的图形B.测交是一种特殊的杂交,操作时必需对“待测个体”进行两次套袋处理C.性状分别指某个杂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D.性染色体指与性别确定干脆相关的染色体,但并非全部生物都有性染色体【答案】D【解析】【分析】1、染色体组型是描述一个生物体内全部染色体的大小、形态和数量信息的图象;这种组型技术可用来找寻染色体畸变同特定疾病的关系,比如:染色体数目的异样增加、形态发生异样变更等。2、测交是和隐性纯合子交配,检测个体的基因型的交配方式,3、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4、确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确定有关。不同的生物,性别确定的方式也不同。【详解】A、染色体组型又称染色体核型,体现了该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特征的全貌,先对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进行显微摄影,然后对显微照片上的染色体进行测量,依据染色体的大小、形态和着丝粒的位置等特征,通过剪贴,将它们配对、分组和排队,最终形成染色体组型的图像,A错误;B、测交过程中须要对母本植株进行两次套袋,一次是在授粉之前,一次是在授粉之后,都是为了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但假如待测植株作为父本就不须要套袋处理,B错误;C、性状分别指在F1杂交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称为性状分别,C错误;D、性染色体指与性别确定干脆相关的染色体,但并非全部生物都有性染色体,例如雌雄同株的个体没有性染色体,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须要考生对染色体组型,测交过程、性状分别等基本概念进行理解,特殊是C选项中性状分别须要结合孟德尔的杂交试验进行解答。11.下列关于泡菜亚硝酸盐含量测定试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亚硝酸盐能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形成紫红色产物B.泡菜在打成匀浆前需用蒸馏水冲洗数遍以削减杂质C.测定OD值时,必需先测定样品溶液,再测定标准溶液D.样液中加入硫酸锌和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为了沉淀蛋白质等杂质【答案】D【解析】【分析】(1)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原理:亚硝酸盐可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这一产物再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形成紫红色产物,可用光电比色法定量。(2)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流程:①样品处理:泡菜25g制匀浆过滤后调pH至8.0→加硫酸锌溶液25mL→加氢氧化钠溶液至产生白色沉淀→水浴加热至60℃→过滤取滤液在500mL容量瓶中定容。②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步骤:a.分别在待测样品溶液和已知浓度的亚硝酸盐溶液(标准溶液)中加入等量显色剂。b.在两个光程为1cm的比色杯中分别加入样品溶液和标准液。c.分别将两个比色杯在550nm处测定光密度值(OD值)。d.通过换算,即可知两个比色杯中待测物质的比例。因一杯中为已知浓度的亚硝酸盐溶液,则可得待测样品中亚硝酸盐浓度。【详解】A、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这一产物再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形成紫红色产物,A错误;B、腌制的泡菜25g及少量泡菜汤,在匀浆机中打成匀浆,此前不需用蒸馏水冲洗,B错误;C、测定OD值时,需同时测定样品溶液与标准溶液,C错误;D、样品处理时,样液中加入硫酸锌和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为了沉淀蛋白质等杂质,D正确。故选D。【点睛】识记并理解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原理及其测定流程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为某农业生态工程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生态工程的设计体现了整体性原理B.该生态工程中应用了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C.沼渣、沼液还田的主要目的是为农作物供应有机物D.建立沼气池可提高人类对光合产物的能量利用率【答案】C【解析】【分析】1、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生态系统内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生态农业能合理地调整能量流淌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2、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困难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反抗力稳定性;(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确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当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详解】A、该生态工程的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了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效益,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A正确;B、该生态工程中应用了物质的循环再生原理,达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B正确;C、沼渣、沼液还田的主要目的是为农作物供应有机肥料或者矿质元素,C错误;D、建立沼气池可提高人类对光合产物中的能量利用率,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等学问点,C选项中农作物是生产者,可以自己制造有机物,须要外界供应矿质元素(肥料)。13.如图为部分细胞结构及胞外环境示意图,对与之相关的几种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①蛋白使细胞间的黏着性增加,用胰蛋白酶处理可使细胞分散开B.若②蛋白参加跨膜运输,其方式可能是主动运输或帮助扩散C.若③蛋白与多糖结合,形成的物质在细胞癌变后含量将增多D.若④蛋白具有催化功能,其有可能是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酶【答案】C【解析】【分析】蛋白质具有多种功能,如调整作用(激素)、免疫作用(抗体)、运输作用(载体)、催化作用(酶)等。【详解】A、若①蛋白使细胞间的黏着性增加,则①蛋白为胞间蛋白,胰蛋白酶可以将细胞间具有黏着性的胶原蛋白水解掉,A正确;B、若②蛋白参加跨膜运输,则②蛋白为载体蛋白,主动运输或帮助扩散都须要载体蛋白帮助,B正确;C、蛋白与多糖结合形成糖蛋白,细胞癌变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削减,C错误;D、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发生于细胞质中,若④蛋白具有催化功能,说明它属于酶,有可能是催化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酶,D正确。故选C。【点睛】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发生细胞质基质中,故催化该反应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14.某生物细胞周期中的三个阶段(用①、②、③表示)示意图如下,每个阶段内绘有相应的流式细胞仪分析图谱,据图分析推断下列错误的是()A.一个细胞周期可表示为①→②→③过程 B.DNA复制发生在①阶段且易发生基因突变C.着丝点分裂和染色体加倍发生在②阶段 D.③阶段的细胞可能是刚刚完成分裂的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细胞内细胞内DNA含量由2N→4N,为DNA分子复制时期,即S期;②细胞内DNA含量为4N,为DNA分子复制后的G2期和分裂期,即G2期+M期;③细胞内DNA含量为2N,为DNA分子复制的前期,即G1期。【详解】依据试题分析,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期和M期,即③→①→②,A错误;DNA复制发生在①阶段(DNA复制时期)且易发生基因突变,B正确;着丝点分裂和染色体加倍发生在M期的后期,即②阶段,C正确;③阶段为DNA分子复制的前期,该细胞可能是刚刚完成分裂的细胞,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周期相关的学问,意在考查考生的审图实力,获得信息的实力,以及对细胞分裂各时期特点的识记实力。15.下图是细胞呼吸过程的部分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阶段A释放了少量能量,其中只有少部分用于ATP的合成B.阶段B是乳酸菌产生ATP最多的一个阶段C.物质①刺激人体神经末梢,使人产生酸痛感D.物质②所需的[H]少量来源于阶段A【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可知,阶段A表示糖酵解,阶段B表示电子传递链,物质①是二氧化碳、②是水。【详解】A、阶段A表示糖酵解,释放少量能量,其中只有少部分用于ATP的合成,A正确;B、乳酸菌是厌氧生物,进行无氧呼吸,不能进行阶段B,B错误;C、物质①是二氧化碳,乳酸会刺激人体神经末梢,使人产生酸痛感,C错误;D、物质②是水,所需的[H]大多来源于阶段A柠檬酸循环,D错误。故选A。【点睛】有氧呼吸的一二阶段产生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产生大量的能量;有氧呼吸的一二阶段均可产生[H],其次阶段产生的[H]较多。16.从自然界中的生物体内分别得到的自然酶,在工业生产环境中催化效率往往较低。科研人员通过下图所示的流程改造自然酶,已改进酶的功能。对这一改造过程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①过程产生的基因突变是随机的B.②过程中受体菌应处理为感受态C.③过程筛选突变酶依靠于抗生素D.多次重复循环导致酶的定向进化【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表示改造自然酶流程,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对自然酶基因进行易错PCR、分别导入不同的受体菌、筛选催化效率高的突变酶、提取相关的酶基因。【详解】A、①过程产生的基因突变是随机的,A正确;B、②过程中导入受体菌时,应用钙离子处理为感受态状态,B正确;C、③过程筛选突变酶依靠于抗原-抗体杂交,C错误;D、多次重复循环导致酶的定向进化,使酶的活性越来越高,D正确。故选C。17.下图表示种群中1和2两个指标的变更(假设后续趋势不变),X轴表示时间,Y轴表示相对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1表示种群数量的增长率,则该种群呈逻辑斯谛增长B.若2表示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则该种群不存在K值C.若1和2表示两个不同种群的数量,则P时刻种群密度相同D.若1和2表示诞生率和死亡率,则P时刻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答案】B【解析】【分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确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分为增长型、稳定性和衰退型,能预料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能在肯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2、种群数量增长曲线:“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足够,无限空间,无天敌的志向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状况.“S”型曲线又称为逻辑斯谛增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状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详解】种群以“S”型曲线增长过程中,其增长率和环境阻力有关,种群数量越多,其环境阻力越大,种群增长率越小,A错误;若2表示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则代表“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该种群不存在K值,B正确;若1和2表示两个不同种群的数量,则P时刻种群数量相同,但不确定两个种群生存空间的大小,种群密度大小未知,C错误;若1和2表示诞生率和死亡率,则P时刻诞生率等于死亡率,其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错误;故选B。18.为探讨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在种子萌发中的作用,科学家利用拟南芥突变体进行系列试验,试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据试验结果推想,错误的是()拟南芥野生型野生型突变体1突变体1野生型突变体2突变体2处理方式MS培育基MS培育基+肯定量GA拮抗剂MS培育基MS培育基+肯定量GAMS培育基+肯定量ABAMS培育基MS培育基+肯定量ABA种子萌发与否A.突变体1是GA受体异样突变体B.突变体2是ABA受体异样突变体C.野生型种子萌发时内源ABA含量很低D.GA与ABA在此过程中有拮抗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赤霉素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苍老和脱落,抑制种子萌发。【详解】A、突变体1在MS培育基上不萌发,在MS培育基+肯定量GA时萌发,可知突变体1应是缺乏GA而不是GA受体异样,错误;B、由后三组试验结果可知,突变体2添加肯定量的ABA也不能抑制其萌发,说明突变体2是ABA受体异样突变体,正确;C、野生型种子在萌发时内部激素发生变更,ABA含量降低,由野生型在MS培育基上能够萌发也可以推知其内源ABA含量很低,正确;D、由三组用野生型作为试验材料的结果可知,GA与ABA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拮抗作用,GA促进萌发,ABA抑制萌发,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整的相关学问,考生要能够运用所学学问,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进行说明、推理某些生物学问题,并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19.下图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饲养草鱼时的能量流淌过程示意图,a~i表示能量值,关于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B.g+h为草鱼的次级生产量C.第一、二养分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h/bD.通过投放消化酶可能提高第一、二养分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答案】D【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淌具有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自然生态系统中,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但人工生态系统中,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还有人工输入的能量。在流淌过程中每传递一次损失一大半,最终都将以热的形式耗散到四周空间,所以生态系统必需不断地从外界输入能量才能维持其正常功能。2、每一养分级的能量一般状况下,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一部分被下一养分级同化,一部分流向分解者,还有一部分未被利用。【详解】由分析可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加上人工输入的能量,A错误;草鱼从第一养分级获得h,从人工饲料中获得能量g,但只有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i属于次级生产量,B错误;第一养分级的同化量是a,其次养分级从第一养分级所获得的同化量为h,故第一、二养分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h/a,C错误;投放消化酶可提高动物的消化汲取量,从而提高从第一养分级到其次养分级的能量传递效率,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学问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实力和理解所学学问要点,把握学问间内在联系的实力;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学问,对生物学问题作出精确的推断。20.下图是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的示意图,依据图示以下选项正确的是()A.甲表示DNA复制过程,以完整的两条母链为模板,多起点同步复制B.甲过程中,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两条链的配对碱基之间的氢键断开,形成两条母链C.乙过程中,在RNA聚合酶作用下,以DNA分子上特定片段的随意一条链为模板进行转录D.丙过程中,在一个mRNA分子上可有若干个核糖体同时起先进行工作【答案】A【解析】【分析】图甲是DNA正在进行复制的过程,图乙是转录过程,图丙是翻译的过程。【详解】A、DNA的复制是以两条母链为模板,多起点同步复制,A正确;B、DNA的复制过程中,两条链的配对碱基之间的氢键断开是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而不是DNA聚合酶,B错误;C、转录(乙)过程以DNA上基因的模板链为模板进行转录,而不是随意一条链为模板进行,C错误;D、翻译过程中,在一个mRNA分子上可有若干个核糖体同时进行翻译过程,但有时间的先后依次,不是同时起先的,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DNA复制和基因的表达过程,特殊是D选项中,考生须要细致分析题干的信息,和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对比。21.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分为MHCⅠ类和MHCⅡ类分子,MHCⅠ类分子的主要作用是与胞内蛋白、核蛋白和病毒蛋白形成抗原-MHCⅠ类复合物,并呈递给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诱发特异性细胞杀伤效应;MHCⅡ类分子主要表达于抗原呈递细胞(如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主要作用是以抗原-MHCⅡ类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提呈给协助性T淋巴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MHC分子在胚胎发育中产生,全部的身体细胞上都存在B.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呈递的是抗原-MHCⅡ类复合物C.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会攻击自身带有抗原-MHCⅡ类分子的巨噬细胞D.癌细胞表面嵌有抗原-MHCⅠ类复合体,因而可以被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识别【答案】C【解析】【分析】当病原体侵人体内发生感染时,巨噬细胞便会吞噬入侵的病原体,将它们消化,病原体(如细菌)被消化,其上的抗原分子被降解成为肽,然后与巨噬细胞的MHC蛋白质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这种复合体移动到细胞的表面,呈递出来;这些巨噬细胞膜上的抗原-MHc复合体一旦与人体中已经存在的淋巴细胞上的相应的受体结合便会在其他因素的协助下促使淋巴细胞分裂,产生大量的淋巴细胞,启动免疫应答。【详解】A、在胚胎发育中有MHC分子,因此在发育成个体后,全部的身体细胞都存在MHC分子,A正确;B、巨噬细胞吞噬入侵的病原体后将其抗原蛋白分泌出来,呈递的是抗原-MHCⅡ类复合物,B正确;C、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主要作用是特异性杀伤嵌有抗原-MHCⅠ类复合体的某些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不会杀伤嵌有抗原-MHCⅡ类复合体的巨噬细胞。,C错误;D、特异性细胞杀伤效应是由抗原-MHCⅠ类复合物引起,所以癌细胞表面嵌有抗原-MHCⅠ类复合体可以被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识别,D正确。故选C。22.如左图所示,神经元N干脆接收来自于2个独立神经末端a和c的信号,神经末梢b通过突触与神经末梢a相连。右图表示神经元N接收到来自于3个突触前末端的信号后所产生的各种突触后电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末梢b不能产生动作电位B假如神经末梢a和c同时受到刺激,那么神经元N可能产生动作电位C.当神经末梢b单独受到刺激后,在神经元N处可以记录到抑制性突触后电位D.与神经末梢c单独受到刺激相比,当神经末梢b和c同时受到刺激时,神经元N所产生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数值下降【答案】B【解析】【分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当神经纤维兴奋以局部电流(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到突触小体,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递质包括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递质通过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即突触后膜,上面的受体会与递质结合,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电位的变更,使该神经元兴奋或抑制。2、图示分析:左图神经元N干脆与神经末端a和c形成突触,神经末梢b和神经末端c形成突触。右图神经末端a和c可释放兴奋性递质,神经末梢b释放抑制性递质。【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神经末梢b能产生动作电位,且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A错误;B、通过右图分析可知,假如神经末梢a和c同时受到刺激,释放兴奋性递质,假如N神经元的突触后膜的膜电位达到兴奋阈值,从而可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C、神经末梢b与神经末梢a形成突触,当神经末梢b单独受到刺激后,神经末梢b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最终扩散到神经末梢a,抑制神经末梢a的兴奋,故在神经元N处不行以记录到抑制性突触后电位,C错误;D、通过C选项可知神经末梢b受到刺激时,神经元N处不发生膜电位的变更,故神经末梢c单独受到刺激与神经末梢b和c同时受到刺激,神经元N所产生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数值不变,D错误。故选B。23.下图甲~丁为某二倍体动物某个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依次形成四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其染色体组数和同源染色体对数如图,其中甲代表卵原细胞的相应柱形图,戊为其中某一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乙时期细胞中DNA数目是甲时期细胞中的2倍B.图戊所示细胞可对应图丙,可能发生过基因重组C.同源染色体分别和着丝粒分裂均发生在乙形成丙的过程中D.该动物正常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图丙丁戊,同源染色体对数最多时可达2N对【答案】A【解析】【分析】对题文分析可知,甲~丁为某二倍体动物某个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依次形成四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其中甲代表卵原细胞的相应柱形图,染色体组数为2,同源染色体对数为N;乙图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为2,同源染色体对数为N,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丙图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为2,同源染色体对数为0,处于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丁图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为1,同源染色体对数为0,为卵细胞或其次极体。戊图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故该细胞是第一极体,处于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详解】A、细胞中的DNA包括核DNA和细胞质DNA,乙时期细胞核DNA数目是甲时期细胞的2倍,而细胞质中不是,A错误;B、图戊所示的细胞处于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与图丙对应,该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均可能发生基因重组,B正确;C、同源染色体分别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图乙,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对应图丙,C正确;D、图丙、戊的细胞处于减数分裂其次次分裂后期,图丁的细胞为卵细胞或其次极体,均不会出现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同源染色体对数为2N,D正确。故选A。【点睛】细胞DNA包括细胞质DNA和细胞核DNA。二、非选择题24.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一条食物链中的三个种群单位面积(km2)一年内能量流淌统计的部分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自然状况下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往往是可变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2)这一年种群I的次级生产量是__________________(注明单位),种群Ⅱ全部生物的呼吸消耗能量______________6.95×107kJ(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次养分级到第三养分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3)一场低强度的火灾过后,生态系统中的植被复原很快,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缘由是______________。【答案】(1).Ⅱ→Ⅰ→Ⅲ(2).生物有迁入和迁出(3).动物发育不同阶段及不同季节食性有变更(群落存在时间结构)(4).6.0×106KJ

(5).小于(6).20%(7).火灾导致物质循环加速,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含量增加有利于植物生长【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淌的特点是:单向流淌、逐级递减。2、能量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养分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植物残体以化学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即一个养分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养分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详解】(1)依据图示中三个种群的同化的能量的数值,并结合能量流淌的特点可知,Ⅱ同化的能量最多,Ⅲ同化的能量最少,所以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Ⅱ→Ⅰ→Ⅲ。自然状况下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往往是可变的,缘由是生物有迁入和迁出、动物发育不同阶段即本题季节食性有变更(群落存在时间结构)。(2)因为次级生产量=消费者同化量-呼吸量,所以种群I的次级生产量是=15.0×106-9.0×106=6.0×106(kJ);由于种群Ⅱ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种群Ⅰ同化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则种群Ⅱ全部生物的呼吸消耗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种群Ⅱ同化的能量-被种群Ⅰ同化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111×106-15×106-41.5×106=54.5×106=5.45×107(kJ),故种群Ⅱ全部生物的呼吸消耗能量小于6.95×107kJ;其次养分级到第三养分级的能量传递效率=3.0÷15.0=20%。(3)火灾过后,生态系统中的植被复原很快,缘由是火灾导致物质循环加速,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含量增加有利于植物生长。【点睛】本题着重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有关学问,要求考生首先能够利用能量流淌的特点推断图中三个种群的食物链关系,然后利用每个养分级的能量流淌去向计算相应的能量,同时学会计算养分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25.光合实力是作物产量的重要确定因素。为探讨水稻限制光合实力的基因,科研人员获得了一种植株高度和籽粒重量都明显下降的水稻突变体,并对其进行了相关试验。(1)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分布在_______上,能够_____________光能,光反应阶段生成的____参加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__过程,该过程的产物可以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蔗糖和淀粉。(2)科研人员用电镜视察野生型和突变体水稻的叶绿体,结果如下图所示。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的叶绿体出现了两方面的明显变更:①_____________;②_____。此试验从_____水平分析了突变体光合产量变更的缘由。(3)半乳糖脂是类囊体膜的主要脂质成分,对于维持类囊体结构具有重要作用,酶G参加其合成过程。测序发觉,该突变体的酶G基因出现异样。科研人员测定了野生型、突变体和转入酶G基因的突变体中的半乳糖脂及叶绿素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野生型突变体转入酶G基因的突变体半乳糖脂相对值342633叶绿素含量相对值3.422.533.41对比三种拟南芥的测定结果,请说明在相同光照条件下,突变体产量下降的缘由________。(4)若要利用酶G基因培育高产水稻,一种可能的思路是:将酶G基因转入_________选填“野生型”或“突变体”)水稻,检测________是否提高。【答案】(1).类囊体膜(2).汲取和利用(3).ATP和NADPH(4).三碳酸的还原(5).类囊体结构散乱(6).淀粉粒数量削减(7).细胞(8).突变体酶G基因异样,半乳糖脂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影响类囊体结构,进而影响光反应,导致碳反应合成的蔗糖和淀粉削减(9).野生型(10).产量(或“光合速率”)【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该题以突变体水稻为材料探讨限制光合实力的基因,比较电镜下视察到的野生型和突变体水稻的叶绿体结构可知,与野生型水稻的叶绿体相比,突变体水稻的叶绿体中类囊体结构分布散乱,且叶绿体中合成的淀粉粒数量明显削减;依据测序发觉,突变体的酶G基因出现异样,科研人员测定了野生型、突变体和转入酶G基因的突变体中的半乳糖脂及叶绿素含量,依据结果可知酶G基因影响了叶绿体的结构和色素含量。【详解】(1)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上,色素的作用能够汲取、传递和转化光能。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参加叶绿体基质中的三碳酸还原过程,形成淀粉和蔗糖。(2)比较二者的叶绿体结构可知:①突变体的叶绿体与野生型的叶绿体相比,类囊体结构分布散乱;②图中可以明显看到,突变体的叶绿体比野生型的叶绿体中的淀粉粒削减。此试验从通过对比叶绿体的结构组成分析了光合作用的变更缘由,因此属于细胞水平上的探讨。(3)分析表中的结果,对比三种拟南芥的测定结果可知:突变体的半乳糖脂和叶绿素含量均低于野生型,而转入酶G基因后表中数据显示,两者含量均复原到野生型水平上,所以推想突变体产量下降的缘由是突变体酶G基因异样,半乳糖脂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影响类囊体结构,进而影响光反应,导致碳反应合成的蔗糖和淀粉削减。(4)依据以上探讨可知,酶G基因可以有助于提高叶绿素的含量和增加类囊体的数量,从而提高产量。若要利用酶G基因培育高产水稻,依据基因工程的方法,可以将酶G基因转入野生型水稻中,检测野生型水稻的产量是否提高。【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学问点,要求学生驾驭光合作用的过程,理解光反应中详细发生的物质变更和暗反应中的物质变更,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性,驾驭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能够正确分析题中的图和表格中的数据,从而推导出酶G基因的作用,以及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色素的作用和类囊体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结合所学的光合作用的学问解决问题是该题的重点。26.某种XY型性别确定的昆虫,探讨人员针对其体色(A+限制灰体、A限制黑体、a限制白化)和翅形(B、b)两种性状进行了杂交试验。已知限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含某基因的雌配子或雄配子的受精实力较弱,两对亲本的杂交结果如下。亲代试验一灰体正常翅(♀)×黑体缺刻翅(♂)♀:深灰体正常翅∶灰体正常翅∶黑体正常翅∶白化正常翅1/8∶1/8∶1/8∶1/8♂:深灰体正常翅∶灰体正常翅∶黑体正常翅∶白化正常翅1/8∶1/8∶1/8∶1/8试验二深灰体正常翅(♀)×白化正常翅(♂)♀:灰体正常翅∶黑体正常翅3/12∶3/12♂:灰体正常翅∶黑体正常翅∶灰体缺刻翅∶黑体缺刻翅2/12∶2/12∶1/12∶1/12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A+、A、a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____(2)试验二亲本中,深灰体正常翅的的基因型是____,白化正常翅的的基因型是____。(3)请分析试验二的F1雄性中,灰体正常翅:黑体正常翅:灰体缺刻翅:黑体缺刻翅=2:2:1:1的缘由。____(4)从试验二F1中随机抽取足量的雌性个体与试验一中的亲代雄性个体杂交,子代中正常翅雌性个体占___。【答案】(1).A+与A为共显性,A+对a为完全显性,A对a为完全显性(2).A+AXBXb(3).aaXBY(4).含b基因雌配子的受精实力弱,有受精实力的雌配子比例为A+XB:AXB:A+Xb:AXb=2:2:1:1(5).5/11【解析】【分析】据表格中数据可知,结合试验一和试验二的结果,发觉缺刻翅性状都出现在雄性个体中,故推想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缺刻翅为隐性;A+限制灰体、A限制黑体、a限制白化,试验一F1中出现深灰体、灰体、黑体、白化,说明A+和A为共显性,A+对a为完全显性,A对a为完全显性,其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以上分析可知,试验一中亲本为A+aXBXB、AaXbY,试验二中亲本为A+AXBXb、aaXBY,据此分析。【详解】(1)据分析可知,依据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A+与A为共显性,A+对a为完全显性,A对a为完全显性。(2)据分析可知,试验二亲本中,深灰体正常翅的基因型是A+AXBXb,白化正常翅的基因型是aaXBY。(3)试验二亲本基因型是A+AXBXb、aaXBY,理论上F1雄性中灰体正常翅(A+aXBY):黑体正常翅(AaXBY):灰体缺刻翅(A+aXbY):黑体缺刻翅(AaXbY)=1:1:1:1,事实上,灰体正常翅(A+aXBY):黑体正常翅(AaXBY):灰体缺刻翅(A+aXbY):黑体缺刻翅(AaXbY)=2:2:1:1,即XbY的个体数量偏少,依据题意,由于含某基因的雌配子或雄配子的受精实力较弱,说明含b基因雌配子的受精实力弱,有受精实力的雌配子比例为A+XB:AXB:A+Xb:AXb=2:2:1:1。(4)试验二亲本基因型是A+AXBXb、aaXBY,结合(3)可知,由于有受精实力的雌配子比例为A+XB:AXB:A+Xb:AXb=2:2:1:1,则含b基因雌配子的受精实力为50%,F1中雌性个体有2/6A+aXBXB、2/6A+aXBXb、1/6AaXBXB、1/6AaXBXb,即XBXB:XBXb=2:1,故F1雌性个体其产生的有受精实力的雌配子比例为XB:Xb=10:1,与试验一中的亲代雄性个体即AaXbY杂交,子代中正常翅雌性个体占10/11×1/2=5/11。【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伴性遗传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相关学问,解答本题的是关键是能依据表格中杂交后代的性状分别比推断出性状的显隐性以及亲本的基因型,进而应用分别定律的思维进行解答。27.帝王蝶是世界上唯一能长距离迁徙的蝴蝶,其幼虫只摄食一种叫乳草的植物,乳草会分泌一种名为强心甾的毒素,有资料探讨显示,过量摄入强心甾对除帝王蝶幼虫以外其他的动物来说都是有毒的,会导致死亡。(1)钠钾泵在很多动物细胞膜上均有存在,它能通过主动转运限制细胞内外的钠、钾离子浓度,因此从膜蛋白功能的角度看,钠钾泵还具有_____的活性。强心甾能与细胞膜表面的纳钾泵结合,抑制其主动转运功能,从而导致细胞内外________________失衡,使细胞裂开。(2)科学家揣测:帝王蝶的钠钾泵基因可能发生了突变,使其获得了对强心甾的抗性。为探讨帝王蝶钠钾泵基因的碱基排列依次并获得相应的蛋白产物,科学家尝试从帝王蝶基因组中获得该基因,并通过________实现了对其的扩增;科学家选用合适的__________、DNA连接酶和载体构建重组DNA分子,并将其导入大肠杆菌以获得大量的目的基因,再将其导入_______________中(A.农杆菌B.酵母细胞C.昆虫细胞D.海拉细胞)获得相应的蛋白产物。(3)为提高重组DNA分子导入的胜利率,除了须要确保重组DNA分子有足够的物质的量外,还必须采纳各种方法提高大肠杆菌的_________。为了筛选胜利导入重组DNA分子的大肠杆菌,宜用__________法将转化混合物转移至含有________的平板上。通过基因测序,发觉帝王蝶钠钾泵基因中的突变会导致其蛋白产物中有3处氨基酸种类与其他昆虫不同,分别是第111、119和122位氨基酸,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普遍性。(4)为了从受体细胞中分别目的基因的蛋白产物(目的蛋白),科学家在目的蛋白的肽链末端添加一个含有6-10个组氨酸的“标签”,该标签在相宜条件下可以与含有金属离子的固定化介质结合。因此,可以提取受体细胞的______中的全部蛋白质,通过_____法将其中的目的蛋白固定在层析柱上,再洗去不须要的杂蛋白,最终将目的蛋白从层析柱上______下来,从而获得纯度较高的目的蛋白。通过对目的蛋白的探讨发觉:上述3个位点的突变使得帝王蝶膜结构上钠钾泵的____发生了变更,强心甾无法与其结合,由此验证了之前的揣测。(5)为进一步探讨上述突变位点的作用,科学家运用CRISPR/Cas9技术在果蝇中开展了相关探讨。通过该技术,探讨人员可以在DNA分子中特定的序列处剪切DNA分子并进行编辑。探讨人员将基因编辑所需的各种元件同时导入果蝇____细胞中,对钠钾泵基因上的相应位点进行编辑,试验结果如下:突变状况神经系统功能强心甾抗性无突变+++-111++119+++-122--++111+119++++122+119++++111+119+122++++++注:“+”表示神经系统功能正常或有强心甾抗性“-”表示神经系统功能不正常或没有强心甾抗性依据上表分析,可以推断出:_____突变对果蝇正常生存影响最小,__________突变则可能是在帝王蝶进化过程中最终出现的,3个位置先后出现的突变使得帝王蝶在保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前提下,还进一步获得了对强心甾的抗性,这体现了进化论中________的思想。【答案】(1).ATP水解酶(2).渗透压/Na+、K+离子浓度差(3).PCR(4).限制性核酸内切酶(5).C(6).细胞壁通透性(7).稀释涂布(8).筛选标记物(9).细胞膜(10).吸附法(11).洗脱(12).空间结构/结构(13).受精卵(14).119(15).122(16).微小变异累积成显著变异【解析】【分析】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得原核基因实行干脆分别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和化学合成法。其次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常用的转化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纳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将目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此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最常用的原核细胞是大肠杆菌,其转化方法是:先用Ca2+处理细胞,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再将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肯定的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汲取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采纳DNA分子杂交技术,抗原-抗体杂交,个体生物学水平。【详解】(1)钠钾泵能够转运钠离子和钾离子是主动运输须要消耗能量,所以其能够将ATP水解为主动运输功能,其具有ATP水解酶的活性,转运钠离子和钾离子可以维持细胞内外离子平衡,所以。强心甾能与细胞膜表面的纳钾泵结合,抑制其主动转运功能,从而导致细胞内外渗透压Na+、K+离子浓度差失衡。(2)对目的基因的扩增常采纳PCR技术,重组DNA分子的构建须要合适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