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学年第一学期丽水五校高中发展共同体期中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先看意象和物象的关系。古人所谓意象,尽管有种种不同的用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必须呈现为象。那种纯概念的说理,直抒胸臆的抒情,都不能构成意象。因此可以说,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是物象。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是意象中那个意的内容。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例如,“梅”这个词表示一种客观的事物,它有形状有颜色,具备某种象。当诗人将它写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学理想时,它就成为诗歌的意象。由于古代诗人反复地运用,“梅”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了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总之,物象是意象的基础,而意象却不是物象的客观的机械的模仿。从物象到意象是艺术的创造。再看意象和意境的关系。我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里说,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现在又说意象是主客观的交融契合,那么意象和意境有什么区别呢?我认为可以这样区别它们: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古人有时以象和境对举,很能见出它们的区别,如王昌龄说:“圆通无有象,圣境不能侵。”刘禹锡说;“义得而言丧,故微而难能;境生于象外,故精而寡和。”显而易见,象指个别的事物,境指达到的品地。象是具体的物象,境是综合的效应。象比较实,境比较虚。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两句诗构成一种意境,其中有春天到来的喜悦,也有流光易逝的感喟。春的脚步随着雨声来到深巷,进入小楼,给诗人带来一个不眠之夜。诗人设想明天早晨该能听到深巷传来的卖花声了。如果把这两句诗再加分析,就可以看到它包含四个意象:“小楼”“深巷”“春雨”“杏花”。“小楼”“深巷”,有静谧幽邃之感,衬托出诗人客居临安的寂寞。“春雨”“杏花”,带着江南早春的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红的局面即将到来。陆游这两句诗的意境,就是借助这些富有情趣的意象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摘编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材料二:月亮创造了心灵虚静和空间澄净的审美意境。这首先是因为月亮升起于“寂寂人定初”的夜晚,人类主要是在太阳下进行改造世界的活动,这就赋予太阳与月亮不同的含义。太阳意味着真实与运动,而月亮象征着寂静与超脱。太阳下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停歇之后,艺术的创造便在寂静的月色下悄然展开。其次月亮的文化内涵是阴柔的美学风范。当中国美学追求安详阴柔优美的明月意境时,也就找到了月亮原型,呈现出娴静与空灵的审美特征。王维《竹里馆》诗云:“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月光衬托着宁静自适的精神境界,寞寞心事中笼罩着一片飘逸出尘的寂寂梵音,月在艺术观照中的虚静,主要目的还在于表现心的虚静。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谓:“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初升的明月升起于松间,带来丝丝夜凉,凉爽的夜风送来阵阵悠扬的泉声,整个时空充满着天籁般的乐音和遗世独立的静谧。刘禹锡的《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几乎可以说是说破了月的虚静的审美底蕴,即使是茫茫尘世,只要望一望月亮,看一看月光,也可以澡雪精神,洗尽尘烦,带来审美的愉悦温馨。月亮展示给人们的还是澄碧晶莹纤尘不染的洁净世界。从《陈风》的“月出皎兮”到《春江花月夜》的“江天一色无纤尘”“空里流霜不觉飞”,月亮始终是冰清玉洁的形象。刘禹锡这样写道:“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八月十五日夜玩月》)静静的月光洗着大地、洗着宇宙,也洗着人们的肝胆精神。在月光的映照下,世界被改造了、被移动了、被诗化了。人们喜欢用冰轮、玉盘、清辉等来指称月亮,正是表现着月的洁净品格。(摘编自傅道彬《晚唐钟声:中国文学的原型批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物象和意象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客观的,后者则有个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B.意象与意境有明确的异同点,它们都为主客观交融的产物,但意象又是构成诗歌意境的具体而微的单位。C.月亮寂静与超脱的象征意义,使得中国美学追求安详阴柔优美的意境,并呈现出娴静与空灵的审美特征。D.《春江花月夜》一诗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交融的载体,向人们展示了纤尘不染的洁净世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意象是“意”和“象”的有机融合,在表情达意上,是一种形象化的说理和简洁直白的抒情。B.“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一句借助松树、明月、山泉等意象及其相互作用,营造出清幽美丽的意境。C.意象之所以带上了固定的、不可创新的意趣,是因为它已经被我国古代诗人反复地运用。D.意象组合构成意境,“境”生“象”且超乎“象”。“象”是具体的物象,“境”是综合的效应。3.下列选项中,“月”这一意象所蕴含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B.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4.下列诗句都包含由“雁”构成的意象,请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其意蕴。①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②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宋·欧阳修《戏答元珍》)5.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点。【答案】1.C2.B3.D4.①李白的诗句借“秋雁”抒发了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雁”的意蕴是壮阔豪迈的。
②欧阳修的诗句由“归雁”引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雁”的意蕴是哀伤愁苦的。
5.①文章采用总分式的论证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月亮创造了心灵虚静和空间澄净的审美意境”,然后从月的“虚静”的审美底蕴和澄碧晶莹纤尘不染的洁净世界两方面分别阐述。
②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方法,列举王维、孟浩然等人以及《诗经》《春江花月夜》中的诗句论证分论点。【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月亮寂静与超脱的象征意义,使得……”说法错误,强加因果。依据材料二“月亮象征着寂静与超脱。……。其次月亮的文化内涵是阴柔的美学风范。当中国美学追求安详阴柔优美的明月意境时,也就找到了月亮原型,呈现出娴静与空灵的审美特征”可知,“月亮寂静与超脱的象征意义”并不是“中国美学追求安详阴柔优美的意境”的原因。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简洁直白的抒情”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一“那种纯概念的说理,直抒胸臆的抒情,都不能构成意象”可知,意象的抒情不是简洁直白的。C.“意象之所以带上了固定的、不可创新的意趣,是因为……”说法错误,以偏概全。原文说的是“由于古代诗人反复地运用,‘梅’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了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意象都带上了固定的、不可创新的意趣。D.“‘境’生‘象’”说法错误,依据原文“境生于象外,故精而寡和”可知,应该是“境”生于“象”。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A.“月”蕴含的是诗人飘零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B.“月”蕴含的是女主人公独守空床的孤独寂寞之情。C.“月”蕴含的是作者飘零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D.“月”蕴含的是作者渴望辞官早日返回家乡的急切心情。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意象含义的能力。根据材料一“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可知,这两首诗中“雁”的意象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意,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意思是长风吹过了几万里送来秋雁,对此可以开怀畅饮酣醉高楼。诗人而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所以诗句借“秋雁”这一意象抒发了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雁”的意蕴是壮阔豪迈的。“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意思是夜间难以入睡,阵阵北归的雁鸣惹起“我”无穷的乡思;病久了又逢新春,眼前所有景色,都触动“我”思绪如麻。诗句中“归雁”这一意象触发了是人的思乡之情,“雁”的意蕴是哀伤愁苦的。【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论证特点的能力。材料二的论证特点可以从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两个角度作答。论证结构:材料二整体采用了总分式的论证结构。首先,第一段提出“月亮创造了心灵虚静和空间澄净的审美意境”中心论点,是总写;然后在第二段和第三段分别从“月的虚静的审美底蕴”和“澄碧晶莹纤尘不染的洁净世界”两方面作出了阐述。论证方法:材料二综合使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如“王维《竹里馆》诗云:‘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从《陈风》的‘月出皎兮’到《春江花月夜》的‘江天一色无纤尘’‘空里流霜不觉飞’”等句子列举了王维、孟浩然等人以及《诗经》《春江花月夜》中的诗句;“这首先是因为月亮升起于……。其次……”运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新生【前苏联】基里尔·梁波夫皮包屁股,是指那些在战争中失去双腿、坐着小车在火车过道里滑来滑去、口中大唱悲歌的人。我父亲即是这样的人。1942年他从坦克学校毕业后就上了前线,1945年,他的队伍在华沙城下遭到伏击,所有人都成了肉饼,只有父亲幸存下来。我当时5岁,疏散后跟妈妈回到列宁格勒,并不知道父亲发生了什么事。从战地医院出来后,父亲没有回家,显然是不想成为别人的累赘。我想他仍在战斗,妈妈大概以为他死定了。没有任何他的消息,也没有阵亡通知书,不过却常常有从喀山来的信件寄到战前我们跟外婆住过的地方。有一天,我们从妈妈收土豆的农庄里回城,车厢内爬进一个坐着木头小车、身穿破背心、衣服脏兮兮、胡子乱蓬蓬的人。他用双手支撑地板,滑过车厢过道,唱着一支关于营队侦察员的歌。妈妈仔细地看着他,然后就大叫起来,向他跑去,①不过那男人却突然决绝地转过身子,向相反的方向滑走了。他在走廊附近跌落到小车外面,剩下的路只好匍匐前进。当我们追上他时,发现他已经烂醉如泥。他是我的父亲。妈妈扳过他的身子,久久亲吻着他肮脏的脸颊和因失眠、醉酒肿胀的眼睛。他哭了,号啕大哭。我们把他带回家。从此生活在一起。父亲没有任何身份证明,从野战医院出来后住过大大小小的车站,靠乞讨为生,此外父亲伤得很重,包括心灵和身体。夜晚我常常被阵阵喊叫惊醒。父亲从床上跌到地板上,打着滚,蜷缩着身子。最可怕的是他那绝望的吼叫:“腿,腿疼呀……”妈妈不知该怎么办,只是一个劲儿地哭,我也哭,因为怜悯和恐惧。有时我竟希望他没有回来。父亲从不和我说话,仿佛我根本不存在。自从他出现后,妈妈不再关心我,以前她常常坐在床边跟我交谈,可是自从父亲回来后,我不得不睡在地板上,我突然从他们的生活中消失了。他们尝试重新建立自己的幸福生活,我则成了局外人,无法在家庭的崭新蓝图中占据一席之地。有一天妈妈对父亲说,她想生个孩子,父亲说,他也想有个孩子。不过这很难,他是个残废,没有收入,抚恤金还没发,有个孩子生活很难。妈妈说,没关系,很多人过得比我们差,还养活了3个孩子呢。我真想大声叫:你们是有儿子的呀,你们要拿我怎么办呢?难道我对你们来说就是个空位子吗?不久,妈妈对父亲说,她怀孕了。她一句话也没跟我说,但是我一清二楚,我整天都跟他们在一起,尽管对他们来说我并不存在。孩子出生了,是个男孩,非常小,长着一张老人的脸。我常常走到他的床边看着他,这是我的兄弟,我觉得自己对他的爱一点儿也不少于我对父母的爱,尽管他生下来就是为了取代我,这很明显,因为他们甚至给他取了我的名字——科利亚。每天早晨妈妈都去上班,②父亲坐在他的小车上为他应得的抚恤金奔波,我则整日坐在窗台上看着外面,秋去冬来,冬去春来。孩子们上学了,他们却忘了让我上学,或者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因为我已经从他们的生活中消失。我的兄弟在长大。很快他已经能够单独走上几步路了。父亲开始领到他的抚恤金,甚至还在某个残疾人事务所里谋了差事,妈妈现在是工厂的车间主任,一切都很美好,我们的家庭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幸福生活。夜里父亲不再叫喊,妈妈也早就停止了哭泣,只有我仍旧每日坐在窗台上,生活不声不响地从我身边悄悄溜过。有一天父亲说:“我想去看看科利亚。”妈妈哭了。“把我带到他那儿去,”父亲说,“他毕竟是我们的儿子……”“没错,没错。”妈妈急忙应和。我默默地看着他们收拾行装,却有种奇怪的轻松感觉。我已经很久没跟他们在一起,我甚至从不出门,不过这一次我决定跟他们一起去。我们从家里出来。一路上谁都不说话,父亲在妈妈旁边滑行着,努力不使自己落后。路上他们从一个老奶奶的手里买了一束金合欢,我跟在他们身后,长久以来第一次感到自己无比幸福。墓地上空无一人,大片雪花静静地飘落下来。妈妈很快就找到那座坟墓。“在这儿。”她指着。父亲看着小坟丘,久久地一言不发,后来他从怀里掏出一瓶酒放到嘴边喝了几小口,然后将瓶子递给妈妈,妈妈也喝了一小口。“我会记住,”父亲说,“就算死了,也会记住……”妈妈又哭起来。③“孩子们都在这儿。”她哭着说。“走吧,”过了很久,父亲说道,“该去接科利亚了……”他们向出口走去,很快就消失在白茫茫的雪花中。④而我则留在了自己的墓旁。(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0年第11期)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解释“皮包屁股”,由此联系到我父亲的经历,这既凸显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同时也为后文埋下了伏笔。B.当我们追赶上父亲后,妈妈扳过他的身子,久久亲吻他肮脏的脸颊和肿胀的眼睛,表现出母亲对父亲真挚的爱。C.父亲和母亲给新出生的孩子——“我”的弟弟取了一个和“我”一样的名字(科利亚),可见父母想用弟弟取代“我”。D.文章结尾处设置了寂寥的墓地、雪花飘落这些场景,对父母的表现进行了具体的描写,这些都渲染了肃穆感伤的氛围。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父亲在母亲认出自己后却决绝地转身滑走,体现了父亲受到战争重创后的冷漠。B.句子②中父亲虽然行动极为不便,但为抚恤金四处奔波,体现了他为家庭的幸福而努力。C.句子③虽是简单的一句话,却极具震撼力,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D.句子④交代了“我”已经去世,使前文许多不合理情节最终得到了合理的解释。8.小说以逝者科利亚的视角叙事,增强了艺术效果。请结合“夜晚我常常被阵阵喊叫惊醒”这个段落试作分析。9.小说以“新生”为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案】6.C7.A8.①增强真实感。以“我”的口吻讲述全家人的遭遇,显得更真实可信;②制造悬念。反复提及“我不存在”,能够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③揭示主旨。反映了战争对人的摧残之深,使人深思战争的罪恶。9.①“新生”首先是指在生活的困境中,一个新生命弟弟科利亚的诞生;②科利亚的出生使父亲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父亲获得了新生;③孩子有了父亲,妻子有了丈夫,父亲有了爱他的家庭,整个家庭获得新生;④由这个家庭的新生可以窥见国家历经战争后社会秩序正在恢复,人民生活渐趋安定,走向新生。【解析】【导语】《新生》通过“我”以逝者视角的叙述,呈现了一个因战争而支离破碎又逐渐重建的家庭。故事聚焦于战争创伤对个人和家庭的深刻影响,父亲的身体残疾和心灵创伤,以及母亲的坚持和重建家庭的努力,反映出时代背景下的普遍困境。小说通过对细节的精细描绘,如父亲的痛苦、母亲的隐忍、家庭关系的微妙变化,揭示了个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奈与勇气。“新生”意指家庭在苦难中的重生,但又隐含失去与被取代的沉重,营造出深刻的情感冲击。【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可见父母想用弟弟取代‘我’”错,父亲和母亲给新生的孩子取同样的名字是因为他们想永久地纪念“我”。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重要句子的能力。A.“体现了父亲受到战争重创后的冷漠”错,父亲在母亲认出自己后却决绝地转身滑走,并非冷漠,而是表现了父亲强烈的自尊心,他不想成为家庭的拖累。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叙事视角,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分析文本叙事视角需从叙事视角本身的作用、结构、以及主旨等方面分析其作用。①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讲述全家人的遭遇——父亲在战争中失去双腿,当时他们5岁的儿子科利亚,也就是“我”已经死了。小说却假设“我”还活着,目睹家中的变故,叙述父母相遇,又生了一个取名科利亚的孩子来永久地纪念已经死去的“我”。读者一直认为“我”还活着,只是被父母冷落的那个孩子罢了。所以,以逝者科利亚的视角叙事,第一人称叙事显得更真实可信,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②小说最后交代了科利亚的父母去墓地看望自己死去的孩子,最后说“他们向出口走去,很快就消失在白茫茫的雪花中。而前文说“父亲从不和我说话,仿佛我根本不存在”“我则成了局外人,无法在家庭的崭新蓝图中占据一席之地”“尽管对他们来说我并不存在,或者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因为我已经从他们的生活中消失”“我已经很久没跟他们在一起”,小说前文反复提及“我”不存在,最后说“我则留在了自己的墓旁”,这最后一句话解开了前文父母无视“我”存在的谜语——其实,因为战争,“我”早已死去,小说最后才给出事情的答案。所以,前文反复提及“我不存在”,起到了制造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③小说以“我”的口吻讲述战争导致父亲失去双腿,他从野战医院出来后,靠乞讨为生,战争给父亲带来心灵和身体上的双重伤害。战争使孩子死去了,只剩下母亲和残疾的父亲。反映了战争对人的摧残之深,使人深思战争的罪恶。【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①小说中父亲和母亲又生了一个孩子,“孩子出生了,是个男孩,非常小,长着一张老人的脸……他们甚至给他取了我的名字——科利亚”,“新生”首先是指在生活的困境中,一个新生命——弟弟科利亚的诞生;②由于战争父亲失去了双腿,他为了不拖累家人而选择了在外流浪,后来母亲遇到他,父亲又回到家里,但夜里他经常从睡梦中惊醒,绝望地大喊“腿疼呀”。直到“我”的兄弟出生,“父亲开始领到他的抚恤金,甚至还在某个残疾人事务所里谋了差事”“夜里父亲不再叫喊,妈妈也早就停止了哭泣”,弟弟科利亚出生后,父亲领到了抚恤金,有了工作,妈妈当了车间主任,一天天变得美好、幸福的家让父亲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用积极的生活态度走出战争的阴霾,这样父亲获得了新生。③父亲回到家里,母亲有了丈夫,后来弟弟科利亚出生,他有父爱和母爱,而父亲从在外流浪乞讨,到重新拥有了幸福的家庭,我们的整个家庭获得了新生。④我们这个家庭是整个社会的一个缩影,从我的家庭逐渐摆脱战争阴影,走向正常秩序可以推知,战争结束后,随着众多家庭新生,国家在历经战争后也走向了新生——社会秩序逐渐恢复,人民生活渐趋安定。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材料二:贞观十一年,大雨,谷水溢,冲洛城门,入洛阳宫,平地五尺,毁宫寺十九,所漂七百余家。太宗谓侍臣曰:“朕之不德,皇天降灾。将由视听弗明,刑罚失度,遂使阴阳舛谬,雨水乖常。朕又何情独甘滋味?可令尚食断肉料,进蔬食。文武百官各上封事,极言得失。”中书侍郎岑文本上封事曰:臣闻开拨乱之业,其功既难;守已成之基,其道不易。故居安思危,所以定其业也;有始有卒,所以崇其基也。是以古人譬之种树,年祀绵远,则枝叶扶疏;若种之日浅,根本未固,虽壅之以黑坟,暖之以春日,一人摇之,必致枯槁。今之百姓,颇类于此。常加含养,则日就滋息;暂有征役,则随日凋耗;凋耗既甚,则人不聊生;人不聊生,则怨气充塞;怨气充塞,则离叛之心生矣。孔安国曰:“人以君为命,故可爱。君失道,人叛之,故可畏。”仲尼曰:“君犹舟也,人犹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伏惟陛下览古今之事,察安危之机,上以社稷为重,下以亿兆在念。明选举,慎赏罚,进贤才,退不肖。闻过即改,从谏如流。为善在于不疑,出令期于必信。颐神养性,省游畋之娱;云奢从俭,减工役之费。务静方内,而不求辟土;载弓矢,而不忘武备。凡此数者,虽为国之恒道,陛下之所常行。雨水之患阴阳恒理岂可谓天谴而系圣心哉太宗深纳其言。(节选自《贞观政要·论灾祥》,有删改)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雨水之患A阴阳B恒理C岂可谓天谴D而系E圣心哉F太宗G深纳其言。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忍人,狠心对待别人,“不忍人”即怜爱别人之意,孟子以此体现其力主仁政思想。B.封事,文中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有此称。C.扶疏,枝叶稀疏之意。此句意为古人用种树比喻治理国家,种之日浅,则枝叶稀疏。D.社稷,国家的代称,本指土神和谷神。“一片神鸦社鼓”中的“社”即祭祀土神的活动。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提出“不忍人之心”的政治主张,唐太宗面对水患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正体现了孟子这一主张。B.孟子强于论辩,善于说理,通过生活常理说明人人皆有恻隐之心,又利用排比、对仗等句式增强语势。C.材料二中岑文本阐述的开创容易与守成不易的观点与魏征提出的“取之易而守之难”的观点是一致的。D.岑文本的封事极具文学美感,其中使用了对仗,句式较整齐;类比推理,层层递进,具有较强说服力。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2)故居安思危,所以定其业也;有始有卒,所以崇其基也。14.孟子提出的“不忍人之心”,在唐太宗的施政措施中具体表现为怎样的做法?请简要概括。【答案】10.ACF11.C12.C13.(1)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2)所以君王只有居安思危,才能稳定基业;要有始有终,才能将基业发扬光大。14.①寻找原因,归罪自我;②停止供应肉类食品,只进蔬菜素食;③下令百官上封事言得失。【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雨水这样的自然灾害,是阴阳变化的常事,怎么可以说是上天在谴责陛下,而让您如此不安呢?唐太宗认为非常有道理,就采纳了他的意见。“雨水之患”“阴阳恒理”是判断句,“雨水之患”是句子的主语,可以单独断开,即A处断开;“阴阳恒理”是句子的谓语部分,后面断开,即C处断开;“岂……哉”是反问句,中间不断开,语气词“哉”后断开,即F处断开。故选AC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扶疏,枝叶稀疏之意”错,由原文“年祀绵远,则枝叶扶疏”可知,扶疏,枝叶繁茂之意。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岑文本提出的“开拨乱之业,其功既难;守已成之基,其道不易”与魏征的观点“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不完全一致。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端”,发端;“充”,充实;“然”,通“燃”,燃烧;“达”,流淌。(2)“故”,所以;“定”,稳定;“卒”,终;“崇”,使……高,发扬光大。【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太宗谓侍臣曰:“朕之不德,皇天降灾。将由视听弗明,刑罚失度,遂使阴阳舛谬,雨水乖常”可知,寻找原因,归罪自我;②由“朕又何情独甘滋味?可令尚食断肉料,进蔬食”可知,停止供应肉类食品,只进蔬菜素食;③由“文武百官各上封事,极言得失”可知,下令百官上封事言得失。参考译文:材料一: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材料二:贞观十一年,天降大雨。谷水河泛滥成灾,冲毁了洛阳城门,淹进洛阳宫,平地水深五尺,毁坏宫寺十九处,淹没民房七百多家。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是我没有德行,所以皇天才会降灾。大概是因为我视听不明、刑罚失当,才使阴阳错乱,雨水反常吧。我还有什么心情独自安享这些珍饭美味呢?传我令,停止供应肉类食品,只进蔬菜素食。另外,让文武百官都上书奏事,畅言政事得失。”中书侍郎岑文本呈上了一篇奏疏:我听说创业于乱世,是非常困难的;要守住已有的基业,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君王只有居安思危,才能稳定基业;要有始有终,才能将基业发扬光大。所以古人把治国比喻为种树,培育的时间越长,树木越枝繁叶茂;如果培植的时间不够,根基不稳固,虽然为树添上肥沃的黑土,让春天和煦的阳光照耀它,但只要有人摇动树木,树木必然会折断并枯萎。现在的老百姓,就像培植不久的树木。如果常常对百姓进行含养体恤,那么他们就会恢复元气;只要有劳役,他们就会气息奄奄;过多消耗民力,就会民不聊生;民不聊生,就会怨声栽道;怨声栽道恐怕就会产生背离叛乱之心。孔安国说:“百姓把命运寄托在君王身上,所以君王可爱。君王治国无道,百姓就会反对他,所以百姓可畏。”孔子说:“君王像船,百姓像水。水可以使船浮起来,也可以使船沉没。”希望陛下能通晓古今之事,体察政治的得失,上以国家为重,下以苍生为念,公正地选举官员,慎重地实施赏罚,提拔贤才,斥退庸人。清楚自己的过失并加以改正,从谏如流。用人不疑,言必有信。修养上,能无为无欲,修持心性,免去游宴政猎的欢娱;去掉奢侈,一切从俭,节省大兴土木的费用。政治上,应崇尚清静,不要无休止地开疆拓土;刀枪入库,但也不可忘了军备的必要。以上几点,是治国应当坚持的原则,陛下自己也在身体力行。雨水这样的自然灾害,是阴阳变化的常事,怎么可以说是上天在谴责陛下,而让您如此不安呢?唐太宗认为非常有道理,就采纳了他的意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杜鹃花真山民①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②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注】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②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15.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B.第二句点题,由杜鹃鸟过渡到杜鹃花,失国的诗人和杜鹃鸟同病相怜,都空念故国却无力回天,只好把对往事的思念和满腔遗恨寄予眼前的“芳丛”,聊以释怀C.颈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D.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16.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答案】15.B16.①本诗在抒情上:作者托物言志,借“望帝啼鹃”的典故,抒发了自己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结构上:由杜鹃鸟引出杜鹃花,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杜鹃啼血不仅给杜鹃花染上了红色,更抹上了一层哀怨凄美的色彩。②《琵琶行》中“杜鹃啼血猿哀鸣”的诗句,以杜鹃悲凄的啼鸣渲染谪居之地浔阳环境的恶劣,衬托诗人被贬后痛苦的心情。【解析】【导语】这首诗通过杜鹃鸟和杜鹃花的意象,表达了失国之人的思乡之情和深重的遗恨。诗人以蜀地的愁云为背景,以泣血啼鸣和满山红花象征心中不尽的愁苦,情感浓烈动人,景物描写亦具感染力,传达了对故国的眷恋与无奈。【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聊以释怀”不恰当,应该是作者托物言志,借“望帝啼鹃”的典故,抒发了自己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杜鹃啼血,染红杜鹃花,于是杜鹃花也就充满了愁思怨情,杜鹃啼血不仅给杜鹃花染上了红色,更抹上了一层哀怨凄美的色彩,作者愁思更浓,没有释怀。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此题考核的是诗歌对比阅读的能力,重点对比鉴赏评价意象的作用,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先注意审清题干中的要求,分析意象的作用可以从以下角度作答本题:表达技巧、情感内容表达上和结构上。①本诗运用的表达技巧是托物言志,用典。杜鹃花:一名映山红,春季开红花,传为杜鹃精诚所化。杜鹃,一名子规,据《蜀王本纪》《华阳国志》等书载,为蜀王杜宇失国后精魄所化,它叫起来连绵不断,凄厉悲凉,不啼到口角流血不止。它的叫声又如“不如归去”,所以又被称作催归鸟。这首诗就是依照杜鹃的这些传说及特点吟咏。本诗借“望帝啼鹃”的典故,写望帝已化杜鹃,自然往事都空,渺如云烟,无法挽回,所以诗以“往事空”论定,第二句赶紧拉回,说杜鹃把满腔的遗恨,寄托在满山遍野鲜红怒放的杜鹃花上,杜鹃鸟将故国之思寄托在杜鹃花上,诗人又何尝不是将亡国之恨寄托在这首咏杜鹃花的诗中呢?作者托物言志抒发了自己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结构上,“只将遗恨寄芳丛”说杜鹃把满腔的遗恨,寄托在满山遍野鲜红怒放的杜鹃花上,杜鹃花在诗中被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诗人将自己对故国的思念和无法实现的归乡之梦,寄托在杜鹃花上;“归心千古终难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这种思念如同杜鹃鸟的啼叫,千百年来都无法得到回应或理解;“啼血万山都是红”则通过杜鹃鸟啼叫时口中出血,染红万山的形象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哀愁和无奈的情感,这些诗句由杜鹃鸟引出杜鹃花,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杜鹃啼血不仅给杜鹃花染上了红色,更抹上了一层哀怨凄美的色彩。②《琵琶行》中“杜鹃啼血猿哀鸣”的诗句,杜鹃鸟作为环境描写的意象出现,描绘了在夜晚,诗人听到杜鹃和猿猴的哀鸣声,营造出一种凄凉、哀伤的氛围,以杜鹃悲凄的啼鸣渲染谪居之地浔阳环境的恶劣,衬托诗人被贬后痛苦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命运的感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泰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每一个有志之士要担当大任就应当志向远大,意志坚强。(2)李白托月寄情,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写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可随君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3)面对着滚滚向前的流水,光阴转换、岁月沧桑之感油然而生,小刚情不自禁吟诵古人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士不可以不弘毅②.任重而道远③.此时相望不相闻④.愿逐月华流照君⑤.六朝旧事随流水⑥.但寒烟衰草凝绿(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弘毅”“逐”“衰”“遮”“槛”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最近,“淡学”一词在社交媒体上走红。“淡学”,(A),提倡的是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外表宠辱不惊、不争不抢,内心平和安宁、八风不动。①节奏飞快、竞争激烈、社交频繁的现代社会,②在社会规训和自我加压的双重鞭策下,②成年人一直面临着不小压力。④想做一个“高分”成年人,⑤往往要付出巨大的脑力、精力或情感成本。选择“让精神减负”“让欲望减少”,是“淡人”们舒缓压力、消解内耗、积蓄能量的方法。就像船行大海中,风浪越大,越需要稳固的“船锚”,以平和稳定的内在对抗外界的(B)。主动抛弃一些负重,是为了更好地轻装前行。从丧、佛系,到内卷、淡人,我们一直热衷于贴标签、对号入座,但这也容易陷入非黑即白、以偏概全等标签化思维。其实,“淡”非意味与“浓”对立。一个线下社交中“淡淡”的人,也许在线上积极热情、广交朋友;一个情绪淡淡的人,也会因在意的人或事开怀大笑或泪流满面:工作中看似“淡淡”的人,可能也在为了自己的小目标“淡卷”。所以,你可以浓,也可以淡,可以时浓时淡,也可以内浓外淡……我们不必被标签束缚,无论是(C)还是热烈滚烫,只要是发自内心的选择,只要是让自己感觉舒服的,就是最好的!(节选自人民网《“随便吧”“都可以”……你是这样的“淡人”吗?》18.请在文段的括号处填上合适的成语。19.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两处语病,请将有语病的句子的序号写出来并修改。20.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请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18A.顾名思义
B.惊涛骇浪
C.风轻云淡
19.①句改为:在节奏飞快、竞争激烈、社交频繁的现代社会中⑤句改为:往往要付出巨大的脑力、精力和情感成本20.构成:四个“可以……”短句,结构一致,构成排比。效果: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琅琅上口,增加语言气势;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阐述,揭示了生活态度的多样性和不拘一格的可能性,强调不必局限于某种标签化的生活方式。【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所填成语单独成句,根据下文“提倡的是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外表宠辱不惊、不争不抢,内心平和安宁、八风不动。”可知,下文是对“淡学”的具体解释,可填“顾名思义”。顾名思义: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
B.所填成语是“对抗”的宾语,根据前文“船行大海中,风浪越大”可知,此处用风浪比喻外界的险恶,可填“惊涛骇浪”。惊涛骇浪:比喻险恶的环境或遭遇。C.所填成语是“是”的宾语,此处应该是与“热烈滚烫”词义相反,强调为人淡泊宁静,可填“风轻云淡”。风轻云淡:形容天气晴好,也形容为人恬静安适。【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句中途易辙,“现代社会”作句子的主语,后文“在社会规训和自我加压的双重鞭策下”是状语,没有与之匹配的谓语,此句应作句子的状语,所以应加上介词结构,改为“在节奏飞快、竞争激烈、社交频繁的现代社会中”。⑤句连词使用不当,“往往要付出巨大的脑力、精力或情感成本”句中的“或”表示选择关系,根据上下文语境,并没有选择的意味,句子实际上想表达“通常三者都要付出”,因此用“和”更为恰当,所以“或”改为“和”。【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构成:画横线的句子中“你可以浓,也可以淡,可以时浓时淡,也可以内浓外淡”运用了相对结构整齐的动宾句式构成排比。效果:“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句式铿锵有力,整齐一致,富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浓”“淡”“时浓时淡”“内浓外淡”从不同方面呈现出生活态度的多重选择和灵活性,令人印象深刻且富有哲理思考。(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我国,放风筝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鲁班首创“木鸢”,这是最早的风筝。后来以纸代木,称为纸鸢。五代时期,李邺将竹哨绑在风筝上,放飞时风吹竹哨,声似筝鸣,十分悦耳,①,并沿用至今。那时很多人在放风筝时,都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名称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②,让纸鸢随风而去,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也有人在放风筝时,把所有的不幸、烦恼写在纸上,让它随风筝飞上天,认为一切烦恼都会随风而去。因此,在古人眼中,③。《红楼梦》第七十回中,丫鬟发现一个大蝴蝶风筝断了绳,挂在了竹梢上。林黛玉的丫鬟(甲)想要去捡别人放掉的风筝,体弱多病的(乙)笑着劝阻说:“知道是谁放晦气的,快掉出去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晦气。”又说:“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稻香老农(丙)劝道:“放风筝图的是这一乐,所以又说放晦气,你更该多放些,把你这病根儿都带了去就好了。”住在怡红院的(丁)则说:“可惜不知落那里去了。若落在有人烟处,被小孩子得了还好;若落在荒郊野外无人烟处,我替它寂寞。想起来把我这个放去,教他两个作伴罢了。”不难看出,古时放风筝是人们消灾除难的手段,不能捡拾别人放的风筝,也是怕沾上晦气。21.下列选项中填写的人物与名著《红楼梦》第七十回中的描述完全一致的是()A.甲:紫鹃
乙:林黛玉
丙:李纨
丁:贾宝玉B.甲:鸳鸯
乙:王熙凤
丙:探春
丁:史湘云C甲:紫鹃
乙:林黛玉
丙:探春
丁:贾宝玉D.甲:鸳鸯
乙:王熙凤
丙:李纨
丁:史湘云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A22.①“风筝”由此得名;②就剪断风筝线;③放风筝是与放晦气联系在一起的【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和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由“林黛玉的丫鬟”可知应是“紫鹃”,因为鸳鸯是贾母的贴身侍女;由“体弱多病的”“把你这病根儿都带了去就好了”可推知,此人是林黛玉;由“稻香老农”可知是李纨,她在诗社的雅号就是“稻香老农”;由“住在怡红院”的可知是贾宝玉。故选A。【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由前面讲述“风筝”的由来,“放飞时风吹竹哨,声似筝鸣,十分悦耳”和后面“并沿用至今”可推知,此处是说风筝名称的由来,可填“‘风筝’由此得名”。第二空,由后面“让纸鸢随风而去,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可推知,这是剪断了风筝线,故应填“就剪断风筝线”。第三空,由“因此”可推知,此处是总结句;前面“也有人在放风筝时,把所有的不幸、烦恼写在纸上,让它随风筝飞上天,认为一切烦恼都会随风而去”是原因,“因此”后面是结果,再结合下一段所讲放风筝就是放晦气,故应填“放风筝是与放晦气联系在一起的”。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盲点,通常指的是在视野中看不到的区域,是视觉的盲区。然而,盲点并不仅仅存在于视觉领域,在我们的思想、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也都可能存在着盲点。盲点的存在,显示了我们的偏见和局限,也可能带来新的突破。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 击穿盲点日出东方,无法照亮山北的阴翳;烛火通明,温暖不了僻远的墙隅。有光的地方必会有影,人有所见必有所不得见,于是盲点便产生了。情感存在盲点,它是迷狂的。被忽略的往往是最无私的人。卡顿奔赴刑场,无人陪伴;郭襄皈依峨眉,一身孑然。他们的一厢情愿是故事的插曲,他们的地久天长与占有无关。人们往往淡化配角,争相传颂主角的恨海情天,可“逐林而居”的纯真志愿不同样值得珍惜吗?情感存在盲点,它是粗心的,被忽略的往往是最重要的人。直到母亲溘然长逝,史铁生才看清原来地坛不是他一人的地坛,那里遍布着母亲白发苍苍的身影,但斯人已逝,举目四望,地坛空空,唯有月光。击穿盲点,看见爱。如果发现路边站了一棵开花的树,再温柔一点,至少去问候它为何如此面熟,让人间多一缕暗室逢灯的暖意;如果父母子女之间的缘分注定以分离做结,再耐心一点,至少目送他消失在路的尽头,让人生少一场不可言说的遗憾。认知存在盲点,它比比皆是且积重难返。人对世界的认识来自他的经历,而人行走的疆域有限,那些没体验过的人生,远远扫过一眼,偏见便暗自滋长。差异在,偏见便在,认知上的盲点如同月海,斑斑驳驳为人间铺满阴翳。认知盲点引发的矛盾无处不在,甚至同一文化同一阶级不同性别的男人和女人都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对抗,走出狭隘似乎是一个悖论。然而当波伏娃的警句“女性不是一种性别,而是一种处境”得到了底层人民的集体共鸣,当伍尔夫的名言“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的”被更多人印上T恤,当粉色和蓝色撕去了性别的标签,作为婴幼儿用品混在一起摆在零售店窗口,当打铁花的江寻千、拳击手张伟丽、歌手周深、李玉刚等人得到人们的喝彩时,我不禁慨叹人类文明由善而生的弹性——既然有光的地方必有影,那有影的地方也一定有光,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贸建设与规划
- 手术室预防压疮管理
- 流感的防治课件
- 《“形”动起来》教案
- 重庆市长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 22 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同步精练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 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四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无答案
-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第二中学、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 职业生涯规划
- 工程中介费合同范本大全
- 疫情盒饭配送合同模板
- 2024年度广告投放合同广告内容审核与效果评估准则
- 2024年度矿产资源开发EPC总承包合同
- 老字号伴手礼 课件- 2024-2025学年岭南美版 (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易制毒化学品安全培训培训课件
- 2024至2030年中国摩托车涂料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上海市安全员-C3证(专职安全员-综合类)证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度国际旅游文化节承办合同
- 文明上网班会课件
- 《乡村医生培训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