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新2025届高考历史必刷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新2025届高考历史必刷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新2025届高考历史必刷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新2025届高考历史必刷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新2025届高考历史必刷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新2025届高考历史必刷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先秦时期,儒家学者极力宣扬得众、爱众和济众思想,如孔子说“宽则得众”(《论语·尧日》)孟子说“与众乐乐”(《孟子·梁惠王下》)。由此可知,先秦儒学A.适应了封建统治需要 B.以批判法家刑罚为宗旨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D.极力宣扬“兼爱”思想2.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总结到:“瑞金时代是最纯洁、最清一色的了,但那时我们的事特别困难,结果是失败了。所以真理不在乎是不是清一色。”其意在强调A.发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作用B.继续坚持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C.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D.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明清时期,湖广、江西等地成为新的粮食生产中心,承担了向江南、福建、广东供给粮食的任务。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货币制度的改变 B.交通方式的变革C.地区经济的差异 D.土地制度的调整4.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用一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清代的学风:“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以降之学新。”材料中的“道咸以降之学新”,主要“新”在:A.注重经典考证 B.针砭社会时弊 C.批判理学旧说 D.学习西方文化5.下列漫画反映的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A.小国寡民,集体执政B.直接民主,陶片放逐C.人民主权,抽签选举D.公推直选,轮番而治6.如图为1937年10月某战事期间出版的漫画。针对当时战况,一些军事专家称,该国军队如此无用,纸老虎已经戳穿,不配做一等国。由此可知A.日木国力不如欧美国家 B.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米C.日本侵华战略计划受挫 D.日军的暴行遭到各方批评7.1937年5月,陕甘宁边区公布的《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对于选举资格做出规定:除了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等,只要不是汉奸、卖国贼,均享有普遍的、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反映了A.国共两党矛盾基本消除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C.中共改变民主革命目标 D.中共实行民主抗日执政理念8.马丁路德宣称,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种主张在当时的主要进步意义是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C.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9.苏联解体后,美国改变了之前相对克制的中东战略,除继续扶持以色列以制衡阿拉伯国家外,也积极采取措施插手中东事务,宣传和输出美国模式。对此可以用来说明A.美国放弃对中东的霸权主义政策B.多极化形成使美国调整对外政策C.美国插手改变了中东的政治格局D.两极格局瓦解加剧中东紧张局势10.1907年,中国近代教育家、革命党人马君武发表《华族祖国歌》,歌颂黄帝、夏禹在“华族”发展史上的功绩,“尔祖黄帝不可忘,挥斥八极拓土疆;尔祖夏后不可忘,平治水土流泽长”。马君武的主要意图在于A.宣扬华夏祖先的历史功绩 B.号召推翻满清的黑暗统治C.培育国民民主共和的观念 D.激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11.1928年周恩来曾指出:“……为了联合战线,不能破坏国民革命军而要帮助国民党巩固国民革命军,这完全是由于失掉了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和不明白革命转变的前途而得出这样不通的结论。”这种认识产生的原因是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指导C.中央坚持“城市中心论” D.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12.公元2世纪的雄辩家阿里斯泰德热情地赞美罗马:“无论海洋还是陆地上任何的间隔距离都不能将一个人排斥于公民身份之外。”他赞扬的是罗马的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材料一:2010年1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任仲平的署名文章《迎战国际金融危机的“中国答卷”》,以下是文章摘选:国家能力是国家将自己的意志、目标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对危急情况的应对水平,往往更能直观地呈现“国家能力”的高下。……纵观历史,每次大的经济危机都曾重创世界经济,同时又催生新的发展机遇。在危机中抓住机遇的国家,通常率先复苏并占据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金融危机重塑了世界经济版图。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上升,造就了中国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的声音被世界认真倾听,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力量”举世瞩目。这样的场景令人感慨万千。有学者提出,中国近代的衰落,并非完全源于经济与科技的落后,直到18世纪末中国的GDP仍占全球的1/3。老大帝国实力不衰,余威仍在,却终至山河破碎、备受凌辱,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家能力”的持续下降。当政者对人民凝聚力的丧失、国家对社会组织动员能力的衰退,让偌大的中国一盘散沙,这才会在列强环伺中一触即溃。材料二:山东航空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张幸福2009年5月赴美国哈佛大学学习考察,在此期间写下了3万多字的学习笔记和考察有感,取名为《哈佛日记——学习与思考》,以下为日记片断:5月30日,星期六,晴,57-66F,游览莱克星顿、康拉德镇。第一次听美国人看中国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事,那时候我在烟台市芝罘区工作,接待美国纽约州一个专业协会组织的中小企业访问团。访问团团长告诉我,他是第一次到中国来,这次他们去过北京、上海、西安、烟台,感触很大。他过去了解的中国主要是从电影中了解的,大草原、大马、大辫子。从纽约出发前,他做好了从北京下飞机后骑马到烟台的准备,他专门带了骑马的衣服和鞋。想不到,烟台与北京直通飞机,而且城市也这么漂亮,这么现代。我问随团的一个团员,他关于中国知道多少,他说他知道中国有孙子兵法和古老的关于性保健方面的一些办法。我当时感到不可思议,如果说他知道孔子和中国功夫还好理解,偏偏他知道不是这些。在哈佛的课堂上,我感到现在的美国人更关心中国的有三大问题:……三是中国崛起的问题,特别是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同一个传统的大国的关系问题。讲课的老师反复讲的是这三个问题,在这三个问题上,美国人看到了中国的作用,看到了中国发生的变化。……第三个问题,美国人认为,从世界发展史上,一个新兴国家的崛起必然会同原来的传统大国发生矛盾,甚至有的美国人认为,两次世界大战都与此有关。……从美国人看中国的变化,我感受到了祖国发生的变化,感受到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感受到了中国正在积极地走向世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问题:(1)以美国为例说明材料一中的“在危机中抓住机遇的国家,通常率先复苏并占据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观点。(2)导致材料二中美国纽约访问团团长对中国误解的原因有哪些?(3)材料二中作者为何会发出“如果说他知道孔子和中国功夫还好理解,偏偏他知道不是这些”的感叹?(4)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840年以来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的看法。14.(20分)建筑被称作“凝固的历史”。人们在它面前感到了无声的、震撼人心的力量。并感受到人类进步发展的脚步。(1)判断图片中属于古代哪一国家的文明及其名称。(2)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古代东西方文明有哪些共同特征?(3)你如何看待上述材料的史料价值?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得众、爱众和济众的意思是统治者要善待百姓,这思想有利于缓和统治者与民众之间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故选C项。汉武帝之后儒学才成为正统思想,变成封建统治的理论工具,先秦时期的儒学还并未受到统治者的尊崇,排除A;儒学体系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思想体系,对其他学派的批判会有,但这种批判不可能是其思想宗旨,排除B;“兼爱”是墨家的主张,而非儒家,故排除D项。【点睛】本题考查先秦儒学,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得众、爱众和济众的意思。2、A【解析】

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54年”和“所以真理不在乎是不是清一色”等信息来看,毛泽东意在强调发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作用。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故答案为A项。1954年已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排除B项;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是强调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排除C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是在1956年,排除D项。【点睛】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全体中国人民在内的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推翻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斗争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继续走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道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新历史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3、C【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湖广、江西等地取代江南成为新的粮食生产中心,担负向以经济作物种植扩大的江南福建广东地区供给粮食的任务,C项正确;粮食供给区域的变化和货币制度变化无关,排除A;古代中国的交通方式并未发生大的变化,排除B;明清两朝的土地制度依然是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排除D。4、D【解析】D道咸是道光和咸丰年间,应该是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此时国人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属于新思想萌发,D正确;A是乾嘉年间学风研究;B属于经世致用思想;C属于明清之际儒学批判思想。5、B【解析】图片体现了直接民主和陶片放逐法,所以漫画反映的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直接民主、陶片放逐,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漫画未体现出小国寡民,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雅典民主是公民主权而非人民主权,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图片未涉及轮番而治,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6、C【解析】

1937年10月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军队的“无用”反映了其在侵华过程中遭受挫折,故选C;日本军队的挫折并不能证明其国力不如欧美,排除A;1937年10是抗日战争防御阶段,排除B;“遭到各方批评”的说法无法体现,排除D。故选C。7、D【解析】

材料信息“除了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等,只要不是汉奸、卖国贼,均享有普遍的、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反映了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了民主选举,这体现了民主抗日执政的理念,故D正确;A项说法错误,国共两党矛盾没有消除,故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在1937年9月,故B错误;材料正是民主革命目标的反映,故C错误。8、C【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称义的意义,否定了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应该是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自由,故C正确;宗教改革并非废除宗教信仰,故A项中“解放”、B项中“动摇”的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君主与罗马教皇的权力问题,故D不正确。9、D【解析】

苏联解体后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干预力度明显上升,宣传和输出美国模式,这无疑加剧了中东紧张局势,D正确;A明显与题干主旨相反,排除;尚未形成多极化,排除B;苏联解体使得美国更加积极的干预中东,因此是苏联解体促使中东政治格局发生改变,C排除。10、D【解析】

根据材料“尔祖黄帝不可忘,挥斥八极拓土疆;尔祖夏后不可忘,平治水土流泽长”可知马君武发表《华族祖国歌》是告诉中国人都有共同的祖先,都是炎黄子孙,要为祖国的复兴贡献力量,马君武的《华族祖国歌》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故选D;A没有体现材料的真实意图,排除;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1、D【解析】

根据材料“1928年”“不能破坏国民革命军而要帮助国民党巩固国民革命军”可以得出所述为大革命时期党的政策,再结合“这完全是由于失掉了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和不明白革命转变的前途而得出这样不通的结论”可得出,该认识是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认识和反思,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国民大革命以失败告终,材料时间已经为1928年,“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不符合史实,A项错误;国民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等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而不是共产国际的“左”倾错误,B项错误;材料得出的认识是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认识和反思,与中央坚持“城市中心论”没有直接关系,C项错误。12、C【解析】试题分析: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公民法逐渐演变为万民法,从题干时间2世纪可知C项正确。《十二铜表法》制定于公元前5世纪中期,公民法主要是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自然法是一种法律思想,与题干无关,排除ABD三项。故答案选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万民法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中,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采取提高国民消费能力的方式,改造了近代资本主义制度,从而使美国走出危机,率先复苏。(也可以回答二战以后,面对战争的创伤,美国通过第三次科技革命,又一次占据了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如果学生能回答出教材没有涉及的内容,如网络危机、石油危机等美国的应对,都可以相应赋分)(2)中国国际地位的下降;中美社会制度的不同;美国为首西方世界对新中国的封锁;中美文化的巨大差异;等(3)中美文化的巨大差异,也反映出中国人对美国的陌生。中国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但对美国以商品经济为主要经济形式的国家而言,孙子兵法更为实用,保健知识更符合其以人为本的文化特质。(4)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按以下五个递进的层次评分:第一层:前结构: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包括将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仅理解为提升而忽略近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的下降),只有结论而没有用材料加以论述,或回答与材料无关。(0-3分)第二层:单点结构:从一个角度用一个材料来进行论述。如:只从政府报道或只从私人视角。(3-6分)第三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