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24/1E/wKhkGWbGYjWAIvDiAAHE1LigV8k017.jpg)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24/1E/wKhkGWbGYjWAIvDiAAHE1LigV8k0172.jpg)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24/1E/wKhkGWbGYjWAIvDiAAHE1LigV8k0173.jpg)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24/1E/wKhkGWbGYjWAIvDiAAHE1LigV8k0174.jpg)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24/1E/wKhkGWbGYjWAIvDiAAHE1LigV8k01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xx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历史课主要是通过向学生们讲解并描述历史事务、历史人物、著
名的战役、盛世与治世、条款与协定、历史上的国家兴衰等等培育学
生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的方法与实力,是从小学到初中直到中学高校
都要学的一门重要课程。今日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20xx人教版七
班级上册历史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xx人教版七班级上册历史教案1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是通过传闻故事导入,以引起学生的爱好,不断地创设
问题情境,使学生对比课本学问独立解决问题。并通过收集的文本和
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勾画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活情景。
并会进行对比。自始自终围绕"会不会制造工具是动物和人类的区分〃,
"劳动制造人”绽开。
•教学目标
学问与实力: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驾驭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
人的历史基础学问。
过程与方法:
培育学生的视察力、想象力以及独立思索和进行比较的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相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
北京人古人类遗址是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
育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北京人、山顶洞人。
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
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驾驭本课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
识图分析法、探讨归纳法、联系对比法、阅读讲解法。
•教学媒体
1.教具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电脑。
2.素材准备
“女娟造人"、"亚当、夏娃”、北京人生活相象图、"山顶洞人生活
想象图"、"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的图片;"北京人与原始人"及"北京人"
视频。
•课时支配
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新课导入:
我们宏大祖国有特殊悠久的历史。依据古代的传统说法,从传闻
中的黄帝到现在,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
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里,有许多动人的有意义的故事。其中有许多是
有文字记载的。至于五千年以前远古时期的状况,没有文字记载,但
是也流传了一些神话和传闻。譬如,我们人类的祖先,原委是从哪里
来的?那么同学们,有谁知道:"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娟造人的故事〃?
学生讲解并描述,老师总结并补充《圣经》中关于上帝造人的故事。
(展示“女娟造人"和"亚当、夏娃”的图片)
神话终归只是神话,现在谁也不会信任真有这样的事。那么,人
类历史原委应当从哪儿说起呢?后来,科学发达了,人们从地下发掘
出来的化石,证明人类最早的祖先是一种从古猿转变而来的类人猿。
(展示"人类的进化”图片)类人猿是一种近似于人的古猿,它们经过漫
长岁月的劳动、演化、进化、进展成现代人。那么在远古时期,我国
境内又有哪些居民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
(板书)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讲授新课:
(展示"中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图)结合课本"我国早期人类主要
遗址分布图”,请同学们数一下早期人类遗址共有多少处,了解20世
纪以来中国众多的远古人类主要遗址,归纳我国早期人类遗址的分布
特点。请同学回答"看一看",老师补充总结,引出我国是人类的发源
地之一,也是世界上发觉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板书)一、中国境内已知最早期的人类一一元谋人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关于元谋人的学问,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元谋人生活的年头距今多长时间?
2.元谋人是什么时候发觉的,具体在什么地方?
3.讲解并描述一下元谋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一段学问,得出元谋人会制造简洁的
石器工具,知道火)
老师总结补充学生的回答,导出: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
的根本区分。
(板书)
我们通过课本获得了元谋人的信息,那么科学家们是如何获得
170万年前的元谋人的信息呢?依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总结是通过考古
发掘成果进行的科学推断(展示元谋人牙齿化石、元谋人遗址出土石
尖状器、刮削器),通过提问:什么是化石?引起学生留意老师说明化
石的定义。
远古人类在缓慢的进展进化,在进化的过程中,劳动起来重要的
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再来看看我国比较进化的另一个远古人
类---北与人。
(板书)二、北京人
(展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像",播放"北京人与原始人"及"北京人”视
频),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关于北京人的学问,回答以下问题:
1.北京人生活的年头?
2.北京人是什么时候发觉的,具体在什么地方?
3.结合北京人的图像,说一下北京人和现代人长的有什么不同?
4.为什么说北京人是人类而不是古猿呢?
5.北京人遗址有什么特点?
(是世界上出土早期人类遗骨化石和遗物最丰富的遗址,1987年,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址"名录)
结合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尽管北京人在面部特征上比较接近古
猿,但是由于北京人的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运用工具,所以说北
京人已经是人类而不是古猿了。因为,会不会制造和运用生产工具是
猿和人类的区分。北京人生活的运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旧石器
时代。了解了北京人的长相,我们在进一步看一下北京人的生活。
北京人生活在周口店一带距今约70至20万年之间。那时候,中
国北方的气候比现在温顺潮湿。山上山下,生长着树林、灌木和丰茂
的野草。猛烈的剑齿虎、豹、狼、熊等野兽,出没在树林和山野中。
那里还生长着大象、犀(音xi)牛和肿骨鹿。(展示"剑齿虎〃和“肿骨鹿”
图片),这些野兽严峻的威逼着北京人的平安。北京人是如何同恶劣
的自然环境和这些野兽作斗争,并生存下来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
(展示北京人生活相象图)
老师总结,北京人会制造简洁和石器工具和棍棒工具,并用这些
同野兽作斗争,不仅如此,他们还用这些工具采集树上的果子,挖植
物的根茎,猎取食物。但是,这种工具终归太简陋了,他们获得的食
物是很有限的,靠单个人的力气,没法生活下去,只好过着群居的生
活,共同劳动,共同应付猛兽的侵袭。
另外,北京人比元谋人更进化的另一个表现是,北京人不仅会运
用火还会保存自然火种,同学们想一下,运用和保存火,对北京人有
什么好处呢?
(展示"火的运用"三组图片)老师举例讲解对北京人来说,运用火
的意义。(照明、防寒、驱除野兽、增加人的体质)
老师总结,在严酷的自然环境面前,北京人依靠集体的力气,凭
借简陋的生产工具,通过采集和狩猎这样的生产劳动,艰难地维持生
存,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北京人生活的地区,出现了另一群远古人类,
他们是山顶洞人。
(板书)三、山顶洞人
(板书)
时间:距今约L8万年
地域: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山顶洞人
生产生活状况:驾驭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爱美,
地位:是我国氏族社会的起先
(展示"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请同学们指出山顶洞人的面部特
征和北京人有什么不同?
比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的表现:(展示"山顶洞人生活想象图〃)
(板书)
体质进步:相貌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工具制作技术:驾驭磨制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会捕鱼
生活进步:用骨针缝制衣服,制作装饰品,懂得爱美。生活的集
体氏族(
说明“氏族”的定义)
(课堂总结)今日我们共同学习了我国境内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远
古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对比课本,师生共同商讨填充下面的表格。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生产活动观念社会
组织
北京人
山顶洞人
•板书设计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一、中国境内已知最早期的人类一一元谋人
二、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之间
地域: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打制石器,采集,渔猎,保存并运用自然火
地位:世界上出土早期人类遗骨化石和遗物最丰富的遗址
三、山顶洞人
时间:距今约L8万年
地域: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山顶洞人生产生活状况:驾驭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爱美,
地位:是我国氏族社会的起先
体质进步:相貌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工具制作技术:驾驭磨制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会捕鱼
生活进步:用骨针缝制衣服,制作装饰品,懂得爱美。生活的集
体---氏族
20xx人教版七班级上册历史教案2
[教学目标]
学问与实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
的主要状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进
展水平,进而相识其进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
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制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
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才智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加学生对
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敬重之情。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
结论。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觉图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
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
⑴老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
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更和天灾影响大,
食物来源不足够,须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
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起先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
的关键的相识。
⑵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展示图片,让学生视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立的干栏式住房、
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探讨、分析这两
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⑶展示历史图片:视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
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
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
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
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⑷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
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视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
的状况,找寻分布特点。
⑸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
的最终一段小字,然后鼓舞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探讨大汶口晚期的
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
(四)巩固小结
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情愿生活在
那个时代吗?为什么?(依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
力,随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
2、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好用的表
格,对所学学问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
(五)举荐作业
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闻、
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学问。
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夫耕作的苦与乐。
附:板书设计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一距今7千年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
国家。
4、河姆渡居民会建立房屋,还会开挖水井。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一距今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
3、农业: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
三、大汶口居民
1、时间一距今四五千年2、地点一山东大汶口
3、在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20xx人教版七班级上册历史教案3
教学目标
学问与实力
1.识记远古传闻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闻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4.培育从传闻中提取有用信息的实力,初步驾驭用传闻印证史实
的方法
情感、看法与价值
1.培育学生学习历史、酷爱历史的情感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育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德,培育继承和发扬中华
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念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农业起源的传闻和华夏族的形成
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宝贵的品德
3."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教学难点
1.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斗争与融合
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老师准备
炎、黄帝的肖像挂图、对二人陵墓的简介课件、祭祀活动的图片、
禹治理水的幻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历的传闻
学生准备
了解、收集我国古代的传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1.同学们都应当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你们知道我国一
共有多少个民族吗?
2.确定补充学生的回答,在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占了九
成还要多一些,而你们知道汉族的由来吗?
3.依据学生的表现引出内容:简要叙述汉族的由来(重点抱握几个
转换: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而华夏族是由炎黄部落的组合进展而来
的。告知学生,在历史进展、人类演进的进程中,华夏族不断融合周
边的民族,逐步进展壮大,才形成了今日的民族局面,因此,汉族和
其她少数民族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
二、炎黄的斗争与融合
1.谈话转承:刚才我们将到了汉族的由来,下面就让我们具体去
了解一下缘由时期的部落是这样一步一步融合成今日的汉族的。大家
都知道,在远古时代,人类是以部落为单位群居的,而由于生存等方
面的须要,部落与部落之间结成联盟,联盟中会推举出一位德才兼备
的人作领导。大约四千多年前,我国黄河流域出现了两位的部落首领,
这就是炎帝和黄帝。
(乐观叫学生思索炎帝和黄帝就是古代的皇帝吗?)
2.答疑:炎帝和黄帝不是古代的皇帝,至于缘由我们会在以后的
学习中慢慢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3.出示炎帝和黄帝的挂图,讲:这两位就是炎帝和黄帝,他们是
我们共同的祖先。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们分别领导了黄河流域的
部落,由起先的斗争到后来的联合,再到后来的不断融合。最终成为
了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古往今来许多华夏儿女都以各种形式祭祀自
己的祖先。
4.播放课件,讲解并描述:这就是为了纪念他们而修建的陵墓。
炎陵在湖南,黄陵在陕西。每年清明节或者是其她重大的节日,世界
各地的炎黄子孙都会回来祭祀我们的祖先。
5.播放陕西祭祀活动的记录片,向学生作介绍。
6.设疑:同学们看到的是今年在陕西举办的祭祀盛况,那么,老
师请教你们一个问题,为什么人民会如此虔诚地怀念远去的炎帝和黄
帝,他们原委做了哪些贡献?请同学们细致阅读课文,看教材上是怎
么介绍的。
7.鼓舞学生汇报阅读收获,并适时补充引导,让学生相识炎帝和
黄帝在华夏子孙心中的崇高地位。
汇报阅读收获:A.炎帝:改进农具、独创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
和医药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独创陶器,开拓集市。B.黄帝:创制历
法,指导人民生产;独创了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工具;还独创了车船、
铜器等C他们都是杰出的部落首领,为人们所爱戴。
三、组织探讨
A.炎帝和黄帝的贡献、他们的精神、他们给后人留下的精神财宝
及其在华夏儿女心中的地位,还应包括学习体会等。(老师)
B.与同学充分探讨把今日学习的学问和自己在生活中的有关见
闻结合起来,乐观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使自己在学习学问、了解
传闻的过程中受到传统道德的熏陶和情感的教化。
其次课时
一、讲解传闻引入新课
1.激发方式讲:盘古开天、女蜗补天等传闻,引发学生的爱好,
引出大禹治水的传闻,告知学生,早期的人类几乎住在大江大河边,
就为水患埋下了伏笔,也是大禹治水的传闻供应了依据。
2.设疑:为什么是大禹治水而不是其她人呢,大禹有什么特殊的
能耐吗?(这都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大禹治水与"禅让制"
1.出示大禹的头像图片,讲解大禹治水的经过及其相关学问,包
括治水的方法、所用的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
2.设疑:同学们还不知道吧,大禹治水是舜给她的一个熬炼的机
会,熬炼什么呢?办事实力啊。在那个时候,部落首领都是大家民主
推选出来的,这种推选产生首领的方法,历称为"禅让〃。这个制度或
许兴起于黄帝以后的许多年,首先是尧担当首领,接着是舜,后来就
是禹。
三、探讨小结
1.引导:传闻终归是传闻,因为它无从考证,它是人们在口头流
传的,但却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思想相识等状况,反
映了当时人类的良好愿望,但由于认知水平有限,世界上的传闻大都
带有神学的色调,也就是把人都神化了。尽管如此,传闻对于我们照
旧有一些学习和了解的价值。象大禹治理水的这个传闻,他的才智、
毅力、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无不是我们学习的好素材,所以,现
在你们就了解到的大禹的故事,大胆的发表你的看法和看法。
(明白传闻有利有弊,但是值得大家学习的照旧许多,利用传闻
也很重要)
2.巡查、倾听、融入学生的探讨活动
3.小结本课,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20xx人教版七班级上册历史教案4
【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他们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理
解自然条件对农耕生活的影响。
实力和方法:通过识图,培育视察实力;通过视察原始农耕时代
的器物,培育审美实力;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
器的比较,培育学生驾驭、运用比较的方法。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相识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贡献,进行爱
国主义教化。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所制造的价值,相识劳动
的价值和意义。通过他们适应、利用与改造自然,相识人与自然的关
系。
【教学重、难点】河姆渡和半坡遗址为重点,前者更重。
难点为新石器的涵义,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大汶
口墓葬所反映的社会状况。
【教学步骤】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一日三餐吃的主食是什么?……导入农业及农业的起源而导
入本课的新课学习。
(科考队进入下一站,来到浙江余姚……)
利用学生熟悉的内容谈话,接近历史与现实距离
二、河姆渡遗址
该遗址是何地发觉的?发觉了些什么?这些发觉能说明什么问题?
能画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吗?
除此以外,他们还从事哪些生产活动?你知道稻谷是如何种植、
储存、加工、食用的吗?
当地的气候条件怎么样?这与先民的这些生活习惯有什么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P12史海拾贝。
这是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那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
是否一样呢?
学生看书、找寻、发觉
理解生活的须要制造相应的工具
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知道最早种植水稻与粟
过渡,引起学生接着探究的爱好。
三、半坡遗址
要求学生看书找找"半坡遗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是否与河姆渡
原始居民一样?”"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视察书上的石器和陶器,看看它们有什么用途?是如何运用的?
你能依据书上P10小字的描述和你的理解复原出半坡人的居住
的房屋吗?
带着问题看书,有的放矢
大胆猜想、想象
学生看书,然后自己试图画出半坡人居住的房屋。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四、大汶口遗址
在山东泰安旁边,比河姆渡和半坡晚些的时候,出现了一处更先
进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即大汶口遗址。
现在请大家看看书,想想河姆渡、半坡、大汶口三处遗址的其同
点?各有什么特点?
指导学生阅读小字,想一想"大汶口墓葬的差异反映了什么历史
现象?”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去归纳发觉。
五、小结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我国的原始农耕文化具
有起源早、成就大、存在南北两大类型。
细致听,傲慢感。
六、学习活动与学习测评
当堂测评、巩固。
巩固学问、激发爱好。
【教学后记】
20xx人教版七班级上册历史教案5
【课程标准】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闻,了解传闻和
史实的区分。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远古传闻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
祖。理解炎帝和黄帝与农业起源关系的传闻的实质,理解"禅让〃的含
义和实质。
实力和方法:培育从传闻中提取有用信息的实力、帮助学生驾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交媒体在商业活动中的创新应用案例
- 清明节聚会发言稿
- 初一考第一名发言稿
- 12岁生日姥姥的发言稿
- 物流信息技术在商业流通中的应用研究
- 保险公司普通员工工作总结
- 部门经理工作计划范文
- 社交电商与网络直播的深度结合
- 原材料供货协议书范本
- 外墙广告制作安装合同范本
- 《土壤肥料学通论》课程教学大纲
- 集合功能的测定(双眼视检查)
- 2024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
- 2024年《高等教育心理学》考前辅导必背习题库(300题)
- 北京海淀人大附2025届高一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2024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智慧物流作业》模块MC竞赛样题
- ALC板施工施工方案及工艺要求
- 人事专员简历模板
- 地面工程油气集输工艺介绍
- 漂流规划设计方案
- 移动取消宽带委托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