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试题及命题趋势分析-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考情分析与备考策略(新高考区)_第1页
2024年高考试题及命题趋势分析-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考情分析与备考策略(新高考区)_第2页
2024年高考试题及命题趋势分析-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考情分析与备考策略(新高考区)_第3页
2024年高考试题及命题趋势分析-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考情分析与备考策略(新高考区)_第4页
2024年高考试题及命题趋势分析-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考情分析与备考策略(新高考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视域下2024年高考备考总思路01高考试题研究激发科学探究的创新活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日益深入,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这对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提出更高要求。2024年高考语文试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讲话精神为指导,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蕴含的科学教育资源,考查学生的探究性、创新性思维品质,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和勇于创新、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2024语文学科高考试卷评析一、坚持铸魂育人的思想定力二、激发科学探究的创新活力三、增强语文学科的实践动力突出思维能力考查,助力拔尖创新人才选拔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唯一一门理科性质的统考科目,在服务人才选拔、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助力强国建设方面承担重要责任、发挥关键作用。2024年高考数学重点考查学生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关键能力,助力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引导培育支撑终身发展和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2024数学学科高考试卷评析一、依托高考评价体系,创新试卷结构设计二、突出思维能力考查,助力拔尖创新人才选拔2024英语学科高考试卷评析一、聚焦立德树人,强化高考育人功能1.凸显文明互鉴,培养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2.注重以文“化”人,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提倡五育并举,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助力人才选拔培养,强化思维品质考查1.考查关键能力,促进思维品质发展2.结合生活实际,强调学用融合互促三、发挥正向引导作用,推动高中英语教学提质增效1.深化基础性,夯实语言能力基础2.强调综合性,提升语言运用能力(II卷)

1.下列对材料一中画横线语句的图解,排序恰当的一项是()A.⑥②④①⑤③ B.②④①⑥③⑤

C.⑥④①②⑤③ D.②⑥①④③⑤2024年全国卷高考作文试题新课标1卷“答案与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聚焦技术发展背景下“问题”内涵与外延的变化,思路开放、多元。观点思辨型作文新课标2卷“抵达未知之境”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提到,长久以来,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随着“天问一号”飞离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遥远的深空……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突出不惧失败、不断尝试、放眼未来的品质。读写结合型作文全国甲卷“真正的相遇”

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

结合切身的体会或对社会的观察去思索成长中的典型问题。传统材料型作文2024高考英语全国卷命题主题方向卷型题型材料目标立德树人培养中国情怀

和国际视野新课标I卷语法填空英国丝路花园在跨文化交流学习中

增进国际理解新课标Ⅱ卷语法填空

中英名家

文化交流新闻体会中西方文化

的交流与融合以文化人

优育三观全国甲卷写作

中国交通发展

发言稿关注我国经济社会

的发展变化新课标I卷读后续写协商解决出租车费引导学生培养诚实守信

的美好品德五育并举

全面发展新课标Ⅱ卷阅读秋季徒步健身引导学生走近大自然

开展体育运动全国甲卷阅读校园艺术节培养审美情趣,

提高艺术品味新课标I卷阅读生物栖息地修复招募

要求引导学生热爱劳动、

参与劳动、享受劳动人才选拔考查关键能力

促进思维品质发展新课标I卷阅读探究生物样本数据的

可用性引导学生培养

科学探究精神新课标Ⅱ卷阅读AI发展趋势和AI革命考察分析、概括、推断

等多种思维能力结合生活实际

强调学用融合互促新课标I卷阅读

使用英语词典的

经验与乐趣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

各类词典新课标Ⅱ卷阅读过度旅游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

并思考解决办法全国甲卷阅读文学作品结尾的创作欣赏文学作品和

开展写作练习提供建议“风向”捕捉8.持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高考命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现代化建设人才选拔,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考命题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注重考查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持续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命题和考务工作队伍建设,强化规范管理,完善保障机制,提升工作水平。——《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9.深化考试内容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考查融入试题,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查的内容体系。注重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引导培养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优化试卷结构和试题形式,增强试题的应用性、探究性、开放性。持续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命题和考务工作队伍建设,强化规范管理,完善保障机制,提升工作水平。——《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高考内容改革的重点两个坚持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全面发展两个依据考试命题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高校选拔人才要求两个突出突出能力考查,突出情境设计一个加强加强教考衔接,助力育人方式改革2024年高考内容改革的重点高校选拔人才要求情景设计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科技创新:引导培养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人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个人体验情境学科认知情境社会生活情境生活实践学习探索关注:六大关键能力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语言表达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02高考备考(2024年7月~2025年1月)(2025年2月~2025年4月)夯实基础查漏补缺(2025年5月~2025年6月)临门冲刺第一轮复习第二轮复习第三轮复习三轮复习时间安排梳理考点突出重点研读考纲和评价体系专题强化弱项尽可能将一轮复习的每个知识点落实到位以阅读能力、语言表达、写作为主进一步明确:考什么进一步落实专题内的做题方法和规范第一轮复习的步骤第一轮复习的重点【一轮策略】——回归教材、化繁为简梳理教材(每月一册)重温经典(暑假八月)心中有“体系”脑中有“套路”第一轮复习的重点【指导思想】——明确方向,双向并重1)基础与技能并重2)向前与向后并重3)阅读与写作并重4)优生与普生并重5)常规与创新并重(让学生的头脑灵动起来)高三考试【考试安排】——暂定十次、每月一次(四月两次)目标与计划01次序与重心02“一轮”与“二轮”的侧重次序与重心02“一轮”与“二轮”的侧重转变一:教育功能从单纯考试变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在教育功能上,实现了高考由单纯的考试评价向立德树人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关键环节的转变。力求运用教育评价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在高考评价中创造性地完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机制性设计,以及与素质教育理念、目标和要求的体系性衔接。转变二:评价理念从知识能力变为综合评价在评价理念上,实现了高考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的转变。转变三:评价模式从单一的考查内容变为三位一体评价模式在评价模式上,实现了高考从主要基于“考查内容”的一维评价模式向“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评价模式的转变。将素质教育目标与考查内容对接,将素质教育评价维度与考查要求对接,创设出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出考生素质的问题情境作为考查载体。《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解读原则与依据01考试中心提出的高考命题的六大要求要求1:试题设计不超出《新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说明》和教材要求。要求2:试题要求,必须科学规范,目标明确,在学术上没有争议。题目立意情境和设问应科学、可信、新颖、灵活,表达方式应合理、有效、准确、简捷。要求3:试题考查的学科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应具有合理的覆盖和比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4:试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难易比例应配置合理。要求5:选择题的题干应围绕一个中心,和选项的关系一致,干扰项的有效性和迷惑性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各选项的结构和语言长度应大体一致,各题正确选项的分布要基本均匀。要求6:非选择题考查主要的、重要的高层次学科能力,答题量和思维量与赋分值应合理。延伸原则与依据011、方向明确,立意鲜明,情景新颖,贴近实际高考命题应体现时代主题,弘扬时代精神。试题要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将考查内容进行包装,坚持“信息切入、能力考查”的原则。2、考查基础,变换情景,设问科学,注重创新高考试题具有“重基础、重应用、重时事、重生活”的特点。每年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而且起伏不大,变化的是背景材料和设问角度。同样的考点知识,今年这情境,明年那情境,今年这样问,明年那样问,标新而不立异,交叉而不偏离,年年创新,常考常新。3、入易出难,路多口小,层层设卡,步步有难高考为了保证选拔功能,试题必须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较难的题目,考生一般入题较易,之后会发现解题的方法很多、路子很宽,但越走越窄,越来越难。试题层层设卡、环环相扣,每一问都要拦住一批考生,只有最优秀的才能走到底。4、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考查思维,体现能力高考命题不留教材版本痕迹,陌生甚至前沿的背景材料都是教科书里没有的,但考点知识都是考纲要求内容。考生在考场上看题时间少,做题时间少,想题时间多,“想”就是思维,高考试题就是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程序和思维方法,进而体现考生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5、体现国情,公平公正,以生考熟,直击软肋命题者在编制每一道试题时都要考虑我国的地域及民族等因素,努力做到对每一位考生都公平。所谓“以生考熟”,就是用陌生的问题情境考查熟悉的知识,大家都没见过、没做过,老师也没讲过,这类问题能考查学生的能力,是考生的群体性“软肋”。6、起点很高,高屋建瓴;落点较低,回归高考评价体系比如政治有些问题好像提给总经理、董事长,甚至是县长、市长的。物理化学等理科类试题有的是尖端科研课题、甚至是获诺贝尔奖的问题内容,起点很高,但答案不会超越高考评价体系要求,落点很低。7、重点必考,主干多考,次点轮考,补点选考重点知识重点考,重点知识年年考,非重点知识轮流考。高考命题首先设定考查的重点内容和层次要求,使支撑学科的主干知识保持较高的考查频率,新考纲补充的考点要选择性的考,以此为基调展开考查网络,拓宽考查空间。8、共性好考,个性难考,试题开放,探究创新高考也要注重共性与个性的考查,共性考查比较容易,个性考查难度较大,因此高考试题一定要增大探究性,扩大开放性,体现创新性,从独特的角度对学科知识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考查,体现考生的个性品质和创新意识,鼓励有独特见解、有思想水平、有创新精神的答案。9、小口切入,深入挖掘,小中见大,思维穿透试题往往从比较小的一点切入,要求考生能排除干扰,小中见大,透过表面现象,从本质上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实际上是对思维穿透力及深刻性的考查,试卷中除了基础题以外,其余的都需要较大的思维量去穿透表面,触及本质。10、掌握理论,学以致用,学科价值,重在应用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学有所用,高考试题的学科价值在于考查知识的“应用性”,用知识解决问题,正是命题的目的所在。人文学科要与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热点问题相结合,自然学科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科学技术发展,使本学科试题更加具有实际性、应用性和学科性。考试中心提出的高考命题的十大原则原则与依据01信息性阅读是以求知求真的态度与方式阅读文本,从而不断拓宽知识面、增强认知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其对象主要有论述性文本和实用性文本。信息性阅读能力在熟悉论述性文本和实用性文本的主要文类及其基本特征、体式惯例的基础上,能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文本的主要概念、观点、方法等关键信息,分析评价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关系;能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评估作者的写作意图、读者意识和信息来源,评价文本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有理有据地评判文中观点,发展新的观点,或呈现更客观的事实;能在不同文本的信息之间建立联系,分析比较多个文本在内容、材料、观点、表达方式和价值倾向等方面的异同,对有关问题形成更全面的认识,能够提出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等。文学性阅读是以审美的态度和方式阅读文本,涵养性情,滋润心灵,从而不断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丰富关于文学和世界的想象与认知,其对象主要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文学性阅读能力。能在积极主动的阅读中,感受、想象、体验作品呈现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在领悟作品表达的感情、思想和观念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进行审美鉴赏和审美评价;对常见文学类作品的基本特征、一般体例和主要表现手法有所掌握,在了解文学史常识和文学创作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对文本艺术创新的主题意向、思想蕴涵能有所领悟并展开联想,对作品的表达效果和思想艺术价值作出合理分析与评价;对文本建构和文本理解所涉及的复杂因素,前者如作者倾向与意图、作品语言与形式,后者如读者立场、阅读取向、欣赏角度、评价标准等,具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古代诗文阅读是富有中国特色的独特内容设置,显示了积淀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发挥着涵养人文素质、提升文化自信的积极作用。古代诗文阅读能力熟悉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及古汉语词类活用的一般规则和常见的特殊句式,能准确理解文意,正确标点古代诗文,并能将古代诗文准确地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规范表达。语言策略与技能是指基于具体的语言情境,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目的,进行准确、连贯、得体表达的能力。语言策略与技能熟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常用规范字的字音、字义和字形;掌握基本的语法规范和标点符号用法、语篇衔接的常用手段,以及常用的语用规则、修辞手段;能根据具体的交际对象、交际目的和交际情景,正确地遣词造句,准确地表情达意,有效完成交际任务。写作能力是指在特定情境中,运用语言文字构建语篇进行表达和交流活动的能力。写作能力熟悉各种实用文体和文学体裁的特征及写作常识,掌握写作的基本规律,能根据写作的具体情境和要求,正确选用文体、语体,灵活使用语言文字和各种表达手段,构造完整语篇;掌握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能按语篇功能和写作目的,综合而灵活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符合文体和语体的要求。古代诗文阅读是富有中国特色的独特内容设置,显示了积淀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发挥着涵养人文素质、提升文化自信的积极作用。古代诗文阅读能力熟悉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及古汉语词类活用的一般规则和常见的特殊句式,能准确理解文意,正确标点古代诗文,并能将古代诗文准确地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规范表达。一、【2018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野

歌李

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1.【2024年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宿千岁庵听泉刘克庄因爱庵前一脉泉,襆衾来此借房眠。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开头交代,诗人之所以会到千岁庵借宿,是出于对庵前泉水的喜爱。B.诗歌主要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泉流,与题目中的“听泉”二字相切合。C.诗人雅趣与古人相通,在听泉的时候,联想到昔日曲水流觞的兰亭雅集。D.诗人与兰亭诸贤一样,都把对音乐之美的追求寄托于山水而摒弃了乐器。2.【2024年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雨后为山亭独卧叶梦得①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②。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注]①叶梦得:南宋文学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②阴虫:秋虫,如蟋蟀之类。(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静。B.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C.诗人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D.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2024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次韵①钱逊叔泛舟虹桥宋·吕本中半篙春涨绿平溪,二月江城草色齐。舟比蜉蝣千顷外,□同斥鷃一枝栖②。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却讶探骊③人不至,清樽画舫倩分题④。

[注]①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②本句首字原缺。③探骊:这里指精通写诗作文。④分题:诗人聚会,分题目而赋诗。14.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写春水、草色,围绕色彩落笔,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情感氛围。B.春水新涨,水面辽阔宽广,在波间漂浮的船只显得如同蜉蝣一样细小。C.斥鷃见于《庄子·逍遥游》,用来与鹏做对比,因此诗中缺字应是“鹏”。D.诗歌的尾联写到了“分题”,以此收束,与题目中的“次韵”形成照应。临江仙晁补之2023甲宋破阵子-陆游2023乙宋答友人论学林希逸2023新1宋湖上晚归-林逋2023新2宋画眉鸟-欧阳修、文同2022甲宋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2022乙唐醉落魄-魏了翁2022新1宋送别-李白2022新2唐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如何表现词人闲适心情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理解“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印证画眉鸟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排遣离愁的方法有何不同哪些做人的道理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①景物描写的画面感强:低垂的柳条在江水中映出倒影,雪中盛开的梅花也开始凋落,正是一派美丽的春日风光;②以虚景写真情:这里的美景并非写实、而是词人心境的外部投射,词人与友人感情深厚,想到能与友人相聚便心生欢喜。①采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方法;②开篇即言志,表明自己看轻尘世浮名;③在描写登山、穿林等生活场景时,也直白地表达出感受。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花虽然美丽,但已失去根基,只有枝头树梢上的花朵才能使人感受到它的生机活力;②读书治学不能满足于道听途说,要认真阅读原典,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①诗人心境澄清:首句以“归思清”三字点出归家途中诗人的内心状态,此时的他心如止水,平和静谧;②心境投射出仙境:受心境影响,诗人眼中的桥、寺、翠羽、红蕖等,或宁静安详,或灵动明快,仿佛有了感情,令人如入“蓬瀛”。①欧诗中的画眉鸟寄托了诗人的感情,诗歌表面上是写鸟,实际上是写人,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生活的向往和追求;②文诗中画眉鸟的鸣叫声烘托轻松的气氛,有助于表现诗人在公务闲暇时悠然自得的状态。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以彼此间的深情厚谊排遣离愁;②本诗中的“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则是用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来排遣离愁。①“翁前子后孙扶掖”,认为家庭中应存在亲厚和睦、谐乐融洽的伦理关系;②“商行贾坐农耕织”,指出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应各守本分,各司其职。①寓情于景:通过写秋天萧瑟的芦花,渲染悲凉气氛,强化离别的愁绪。②以景结情:末尾写孤帆远去,江水悠悠,正是诗人绵绵思绪的形象表现。千里江山图放牛记千里江山图放牛记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父亲决定买牛,除了确属生产需要,也想让儿子跟其他孩子一起放牛,以改变他“像个走亲戚的陌生人”那样不合群的性格。B.作为一个曾经的“老把式”,“我”却认为驭牛的诸般本领都只是“副产品”,只有放牛那种“旁逸斜出”的生活才是“我”最想谈论的。C.大雨天里为牛割草的情形,让“我”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悲观”之人,可见放牛生活对“我”思想意识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D.文中记述“我”在乱坟岗子里看武侠小说,是有意以环境的阴森怪异来映衬看武侠的乐趣,也凸显出“尘嚣皆忘”的读书境界。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他看见两个她,一个在面前,一个在镜子里”,说明叶桃的性格活泼多变,让年轻的陈千里琢磨不透。B.叶桃喜欢城南茶食铺的橘红糕和酥糖,以及挑担小贩的桂花糖芋苗,表明她很适应南京休闲的日常生活。C.端午节的前一天,叶桃把陈千里买的橘红糕扔到一边,半天不理他,反映出她斗争经验不足,关键时刻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D.“现在她可以说了”而“从前没有告诉他”,表明叶桃与恋人相处时也严格遵守地下工作的保密纪律。7.关于文中锯木厂这个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买牛让“我”格外激动,因此买牛那天的相关情景在“我”的记忆里依然生动鲜活。B.两里外邻村路边的锯木厂,对那时的“我”来说,俨然一个陌生而刺激的新天地。C.这个段落看似闲笔,实则以先抑后扬的手法来突出下文“我”的“兴奋又纠结”。D.这段文字里弥漫着热、声、光影、气味,营造出记忆中少年旧事那独特的气息。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写叶桃和陈千里在梅花山背诵诗句,既表现出两人的精神风采,也点出时代氛围。B.选择壮汉、狼狗、枪支、秘密文件、警示牌、惨叫等来写瞻园,凸显其阴森残酷。C.描写机要室另两个女人微笑以及门房笑的细节,用以反衬一种紧张诡异的气氛。D.文本记叙叶桃和陈千里在上海与南京的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