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主线十 科技智慧与文艺成果_第1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主线十 科技智慧与文艺成果_第2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主线十 科技智慧与文艺成果_第3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主线十 科技智慧与文艺成果_第4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主线十 科技智慧与文艺成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主线十科技智慧与文艺成果(范围: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艺、近代以来西方的科技和文化、现代中国的科教与文学)(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考点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河北石家庄一模·25)修建于公元610年的最著名的中国弓形拱桥赵州桥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直到13世纪,马可波罗才将中国最大的弓形拱桥——卢沟桥介绍给西方人。应用这一原理,法国人在罗纳河上修建了圣埃里普里特桥,英国人在东英格兰修建了小阿波特桥。这反映出()A.文明成果交流延迟造成发明智能浪费B.古代中国科技长期领先世界C.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中西方文明间交流D.文明之间的交流具有单向性【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解析】由材料“修建于公元610年的弓形拱桥赵州桥”、“直到13世纪介绍给西方人”后西方才应用这一原理修建了同类建筑,结合材料中“养在深闺人未识”得出文明成果交流延迟造成发明智能浪费,故A项正确;古代中国科技在明清时期落后于世界潮流,且材料强调的是中外文明的交流而非古代科技的特点,故B项错误;闭关锁国是明清时期的对外政策,与材料中“13世纪”时间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文明间的交流是相互影响、双向进行的,故D项错误。【答案】A2.(2019·湖南怀化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15)下表是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对比。这反映出()中国西方1596年刊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637年刊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1639年刊出徐光启的《农政全书》1642年刊出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1513年刊出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1628年刊出哈维的《血液循环论》1632年刊出伽利略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1687年出版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A.中国古代科技已全面落后于西方

B.西方已经进入了民主社会时期C.当时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不断加深

D.西方科技逐渐具有近代化特征【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近代科学技术【解析】依所学,《本草纲目》创立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论的思想,故A项错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才开始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故B项错误;依所学,明清时期采取海禁、闭关锁国政策,中西方文化交流很少,故C项错误;《天体运行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等都是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体系,故D项正确。【答案】D3.(2019·山东德州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3)《史记·天官书》专门记载天象、星占,在其全部309条占文中,关于用兵的124条,关于年成丰歉的49条,关于皇族和大臣行为的26条,这三项占了总数的二分之二。由此判断当时天文学的发展()A.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

B.缺乏系统的天象观测C.科学性受政治因素影响

D.被用来决定战争的胜负【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解析】主要服务于农业与材料“关于用兵的124条”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是星占的内容、范围,与天象观测手段无直接关联,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关于用兵的124条,关于年成丰歉的49条,关于皇族和大臣行为的26条,这三项占了总数的二分之二”,星占的政治、经济、军事占总数三分之二,表明当时的天文学主要服务于统治阶级,故C项正确;被用来决定战争的胜负,该项表述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答案】C4.(2019·山西晋中高三1月高考适应性调研测试题(A)·24)端午节是中国各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楚怀王的大臣,力主联齐抗秦,遭谗流放,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屈原闻讯投汨罗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据此可知()A.宗法分封制的基本原则受到冲击

B.屈原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C.推动了民族间交流和文化认同感

D.秦朝加强了边疆地区控制与管辖【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解析】材料说是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没有涉及宗法分封制的基本原则,故A项错误;屈原是忧国忧民的浪漫主义诗人,故B项错误;端午节是中国各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通过端午节纪念爱祖国主义诗人屈原,可以推动了民族间交流和文化认同感,故C项正确;秦朝加强了边疆地区控制与管辖,材料中没有任何信息可以说明,故D项错误。【答案】C5.(2019·云南昆明高三摸底调研测试题·26)元代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成熟文学剧本。与传统诗词歌赋相比,元杂剧的突出特点是()A.流传范围广

B.反映社会生活

C.富于观赏性

D.体现文化融合【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解析】材料体现元杂剧在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成,没有体现其流传范围,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元杂剧在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成,没有体现是否反映社会生活,故B项错误;由材料中元杂剧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可知元杂剧富于观赏性,故C项正确;传统诗词歌赋同样具有文化融合性,文化融合并非元杂剧的独特特点,故D项错误。【答案】C6.(2019·安徽宿州一模·27)清代乾隆年间,画家李方膺在《题画梅》中写道,“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作者的创作()A.体现了当时写意画的艺术价值取向

B.寄托着画家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抱负C.反映了文人上大大变态的审美情趣

D.折射出当时士大大孤芳自赏的心态【考点】古代中国的绘画艺术【解析】执笔在案头画完以后,纸上墨迹还没有干透,那画面题材俨然是几朵开放的梅花,美丽的梅花呵,但愿上天能听从人愿,从此后在千家万户的门前屋后都能见到你报春的身影,据此可知作者的创作体现了当时写意画的艺术价值取向,故A项正确;寄托着画家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抱负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反映了文人上大大变态的审美情趣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折射出当时士大大孤芳自赏的心态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答案】A7.(2019·辽宁省实验、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8)唐人画作题款常藏于石隙树根处;宋人开始写字题诗,但一般不使之过分侵占画面;元人则大不同,画面题诗马字有时多达百字十数行,占据很大画面,有意识地使它成为构图的重要部分。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了中国绘画()A.天人合一的绘画意境

B.强调书画同源性特点C.突出主观的诗情画意

D.重视书画客观写实性【考点】古代中国的绘画艺术【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国画文学和绘画相结合,未体现天人合一的绘画意境,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中国画中书法和绘画的结合,并未涉及书法和绘画的源头,故B项错误;从唐代文字藏于石隙树根处到元代有意识地占据很大画面,成为构图的重要部分,体现了主观的诗情画意,故C项正确;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并不注重客观性,故D项错误。【答案】C8.(2019·山西太原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24)近代人文主义的兴起,将人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但自然科学的发展,一方面验证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类在自然界地位不断的降低。这主要反映出()A.自然科学发展制约人文主义发展

B.自然科学彻底摆脱了神学束缚C.自然科学发展有助于“认识人自己”D.宗教神学束缚了人文主义发展【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解析】根据材料“自然科学的发展,一方面验证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正确性”,故A项错误;自然科学彻底摆脱了神学束缚,表述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一方面验证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类在自然界地位不断的降低”,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逐渐认识了人在自然界的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人文主义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C9.(2019·贵州黔东南州一模·35)《秃头歌女》于1950年在巴黎首演时,引起人们的争论。此剧描写了一对典型的英国中产阶级夫妇与他们的朋友之间的无聊的对话。但它隐晦地表述了严肃的苦恼。该剧()A.继承了古典主义的传统风貌

B.注重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C.展现了现代主义的文艺风格

D.体现了现实主义的文艺特点【考点】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解析】现代主义文艺属于20世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文艺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秃头歌女》符合上述特征,继承了古典主义的传统风貌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注重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展现了现代主义的文艺风格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体现了现实主义的文艺特点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答案】C10.(2019·福建厦门高三上学期期末质检题·14)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由宏大叙事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大时代的小故事”,展现生活的低吟浅唱和个人的沉浮起落,使人感同身受并寄寓对真善美的的美好渴望。这一变化()A.反映了消费市场快速成长

B.体现了传统道德的回归C.得益于新技术手段的运用

D.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考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解析】20世纪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才刚刚起步,消费市场也刚刚起步,故A项错误;此时传统道德还占据统治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讲述了电影的表现技巧以及要表达的思想,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主要是在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21世纪,故C项错误;材料中“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时代的小故事’,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变迁,故D项正确。【答案】D11.(2019·山东临沂高三质量检测考试题·13)在1950年的扫盲运动中,《凉山彝族汉语文扫盲课本》第1册中,最初级的笔画练习都是以“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人民政府”等词汇来进行的。在《广州农民速成识字课本》第1课的注音词表中,主要有“中央”“解放”“南昌”“东方”“光明”等。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在于()A.确立共产党在全国的执政地位

B.探索引导宣传舆论的全新形式C.提高农民的自然科学和文化素养

D.构建与国家政权对应的意识形态【考点】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解析】共产党在全国的执政地位是通过全国人大会议确立的,与建国初扫盲教育无关,故A项错误;建国初的扫盲教育意在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并非进行舆论宣传,故B项错误;在建国初的扫盲教育中,“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人民政府”、“中央”、“解放”、“南昌”、“东方”、“光明”等词汇并不能提高农民的自然科学和文化素养分,故C项错误;在建国初的扫盲教育中,“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人民政府”、“中央”、“解放”、“南昌”、“东方”、“光明”等词汇对中共、新中国进行了宣传,有助于构建与国家政权对应的意识形态,故D项正确。【答案】D12.(2019·江西赣州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14)据统计,1960年中国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而在1960年,中国毕业的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这一现象()A.反映我国完整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B.说明我国高校达世界先进水平C.反映我国高校学科建设不均衡发展

D.适应了中国工业化发展的需要【考点】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解析】材料仅反映了我国高校理工科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材料与美国仅是工科生培养数量的比较,不涉及教育质量,故B项错误;理工科有较大发展,而材料又不能反映社科类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960年”、“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国毕业的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科学家和工程师、工科毕业生的培养,都反映了我国工业化对人才的需求,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19·广东广州高三调研测试题·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天文学兴盛颇早,授时颁历一直是历代君主的要务。例如,北宋确定了西夏的附属地位后,宋真宗将新历和冬服赐予西夏。在元政府的支持下,郭守敬吸取阿拉伯天文历法的优点,创立《授时历》。它所确定的地球公转时间比实际相差仅26秒。明朝建立后不久,政府对《授时历》进行了微改,并将其命名为《大统历》。清朝政府也将修改历法作为头等大事,传教士汤若望参与制定的《时宪历》很快被颁布实行。——摘编自张培瑜等《中国古代历法》材料二民国建立之初,以新历(西历)为官方历法,行政机关、城市采用新历,乡村民间可依旧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继续推行中西(新旧)合历。1928年至1934年间,南京国民政府集中力量废除旧历。政府查禁旧历书、颁行新历书,取消“二十四节气”;要求商家按新历确定结账日期、签订契据等;废止旧历节日,代之以新的纪念节日。此后,商家按新历确定结账日期、签订契据成为商界主流。但在推行新历时,政府遇到了许多阻力,特别是禁过旧历年节的做法,遭到百姓的抵制。1934年后,政府不再干涉民众过旧历新年,也渐少提及“废除旧历”。——摘编自左玉河《南京国民政府废除旧历运动评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历法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中西合历现象存在的原因及其影响。(15分)【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明朝;清朝【解析】(1)据材料一“中国古代天文学兴盛颇早”可知历史悠久;结合所学《授时历》取名“敬授民时”,可知历法的颁布意在指导农业生产,得出注重实用;结合所学《授时历》比西方历法早300多年,得出长期领先世界;由材料一“吸取阿拉伯天文历法的优点”得出吸收外来成果;由材料一“在元政府的支持下”、“明朝……政府对《授时历》进行了微改”、“清朝政府也将修改历法作为头等大事”得出政府主导历法的制订;由材料一“授时颁历一直是历代君主的要务”得出政治色彩浓厚。(2)第一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二“城市采用新历,乡村民间可依旧历”可知城乡采用不同历法,乡村民间使用旧历意在指导农业生产,得出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小农经济占主导;由材料二“推行新历时,政府遇到了许多阻力”可知原有社会习俗力量强大;由材料一“《授时历》所确定的地球公转时间比实际相差仅26秒”、“二十四节气”得出原有历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由材料二“商家按新历确定结账日期、签订契据成为商界主流”得出近代城市工商业发展;由材料二“民国建立之初”得出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国;由材料二中华民国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采取措施推行新历,得出民国历届政府积极推行新历;由材料二“中西合历”得出西方文化的影响。第二小问影响,由材料二“以新历(西历)为官方历法”得出有利于中国融入世界;由材料二“要求商家按新历确定结账日期、签订契据”得出推动社会生活的近代化;由材料二“代之以新的纪念节日”得出促进民众思想观念的转变;由材料二“1934年后,政府不再干涉民众过旧历新年”得出保留了传统文化;由材料二1934年后渐少提及“废除旧历”,得出中西合历促进中国时间体系和时间观念的多元化。【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注重实用;长期领先世界;吸收外来成果;政府主导;政治色彩浓厚。(10分)(2)原因: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小农经济占主导;原有社会习俗力量强大;原有历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近代城市工商业发展;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国;民国历届政府积极推行新历;西方文化的影响。(10分)影响:有利于中国融入世界;推动社会生活的近代化;促进民众思想观念的转变;保留了传统文化;促进中国时间体系和时间观念的多元化。(5分)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14.(2019·四川乐山一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以来,中国教育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发展和转变。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民国时期的中学课程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接受、改革了原国民政府、教会、私立学校和文教机构,接受外国留学生来华,推广使用简化汉字,强调教育与劳动结合,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1978年以后逐步下放教育管理权,大力发展农村和民族地区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据金铁宽、吴式颖主编《中外教育大事年表》等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考点】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洋务运动【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近现代中国教育体制的发展变化,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政策,归纳材料观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