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凤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广东省清远市凤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广东省清远市凤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广东省清远市凤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广东省清远市凤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8-广东省清远市凤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留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有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需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答案必需写在答卷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运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需保持答题卡的整齐和平整。选择题(每题3分,共20题,总计60分)1.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心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2.战国后期,秦国建立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实力强大3.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汲取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力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持续C.现实统治须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才智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5.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局面,认为人的相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生怕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生怕闻其美也”。其观点旨在表达()A.提倡独立思索精神B.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C.汲取各家思想精华D.理论相识应格物致知6.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A.商鞅变法 B.汉武帝改革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7.秦始皇修长城、汉武帝设河西四郡,皆在防范()A.匈奴B.鲜卑C.契丹D.女真8.《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智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行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变更 B.朝廷留意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复原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限制了郡县9.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A.加强对地方的限制 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10.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渐渐发生变更。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史家主观相识影响史事客观评价 B.历史人物评价恒久难有定论C.多数人的看法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11.唐朝自太宗时起,有了以他官为宰相的记载。一些官员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等名号预宰相事;一些元老重臣则以“平章事”或“同三品”等名号参加决策。唐代的宰相是一个集体,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就是政事堂。政事堂的设立,反映了()A.相权有所分散B.官僚政治趋向贵族化C.“外朝”参议要政D.政治决策走向透亮开放12.五代时,有人赞扬科举制度说,无论贫寒之家还是王孙公子,“莫不理推画一,时契大同”。他强调的是,科举考试()A.实现王公子弟与百姓同等B.变更了社会阶层结构C.体现了公允的选拔原则D.促成了国家统一13.两汉实行州郡举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化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解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14.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志向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女性地位低下 B.婚姻讲究门第C.择婿方式独特 D.大臣拉帮结派15.有学者认为,假如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调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已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A.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B.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化C.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16.图4为唐代闻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图4步辇图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17.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确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18.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用“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完善了考试录用程序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19.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20.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独创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变更二、非选择题21.唐朝政治新格局(25分)材料一初,唐因隋制,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六材料二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步骤精密……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材料三唐无论社会、经济、选举、交通等,较之西汉,其繁杂程度又何止十倍!旧体制不足以取新社会,于是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俱不行得而专擅。论者徒就君相权力表面之分划而谓唐制为汉制之退步,恐未得设立制度之真情。——据孙国栋《唐宋史论丛》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唐初的中心官制,概述其组织形式。(2)依据材料二、三,分析唐代官僚机制运行方式的利弊。(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主要因素。22.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才智,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材料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毅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材料二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敬爱己,不行得也。(《荀子》)(1)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5分)23.默写(10分)默写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单元概括

1.【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解析】依据材料“无礼义,则上下乱”“义者,君臣上下之事”可知此时孟子和韩非子所说的“义”是君臣之间做事情的原则,实质是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故选D项;秦朝确立中心集权政治的准则,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A项;孟子“养浩然正气”强调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与“无礼义,则上下乱”不符,解除B项;西周时期的礼为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与材料所述时间“战国时期”不符,解除C项。【答案】D2.【考点】秦中心集权制度的形成——国家组织实力【解析】由材料“战国后期,秦国建立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可知商鞅变法后秦国建立了集权统治,推动国家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故选D项;战国后期,井田制遭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公田制度是受到破坏而非完善,解除A项;战国时期铁农具推广,秦汉时期得以普及,解除B项;秦统一六国后修筑驰道直道,加强了交通运输,解除C项。【答案】D3.【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解析】由材料“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汲取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可知道家和董仲舒的儒家学说都兼采众家之长以适应现实统治的须要,故选C项;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减弱了诸侯国的势力,解除A项;秦统一六国后“焚书坑儒”,奉行法家学说,打破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解除B项;文化政策是国家对于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制度性规定,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解除D项。【答案】C4.【答案】C【解析】材料中只是提及《墨子》中关于一些数学和物理学问的记载,并未体现出其它学派的思想主见,故A项错误;《墨子》中有关于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方面的科学学问,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古代中国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子》中的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科学学问是对当时社会生产的探讨和总结,包含了劳动人民才智的结晶,故C项正确;墨子代表平民百姓的利益,贵族阶层是不太可能去探讨科学的,故D项错误。5.【答案】C【解析】“私(偏爱)其所积,生怕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生怕闻其美也”表明各派各执己见,不能包涵其他学派,与提倡独立思索精神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诸子思想各执一端,走向极端,不是要各学派相互竞争,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诸子思想各执一端,走向极端,因此诸子各家应相互汲取彼此的思想,故C项正确;格物致知是宋明理学的相识论,故D项错误。6.【答案】A【解析】据材料“倾邻国而雄诸侯”可知,改革所属时期存在诸侯国,且改革是属于诸侯国的改革,经改革诸侯国强大兼并其他诸侯,商鞅变法符合上述条件,故A项正确;汉武帝改革不属于诸侯国改革,故B项错误;北魏通过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社会复原发展及政权巩固,但难称富强,且不久分裂,未进行大规模兼并,故C项错误;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故D项错误。7.【答案】A【解析】秦始皇修长城、汉武帝设河西四郡,皆在防范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故选A项;鲜卑没有对秦汉王朝构成威逼,解除B项;唐朝末年,契丹族势力才发展起来,不符合时间限制,解除C项;北宋中后期女真族才强盛起来,不符合时间限制,解除D项。8.【答案】C【解析】义利观是指如何看待道义与物质利益之间的关系,材料中反映了西汉时期许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智而致富”,而没有提到当时人道义理念的变更,也没有说明两者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工商业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智致富,而且西汉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朝廷不行能留意提高工商业者地位,故B项错误;依据“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行胜数”可知许多人发家致富,说明当时经济得到复原和发展,故C项正确;“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富有,而这些富人并非都是豪强地主,财宝多也不能说明限制了郡县,故D项错误。9.【答案】C【解析】汉初实行分封诸王的方法,当然有利于地方发展,但却让地方势力快速发展,尾大不掉的局面形成,与加强地方限制不符,故A项错误;西汉是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政治体制,与西周政治体制不符,故B项错误;西汉初年,刘邦分封子弟为王,“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突出了对刘氏皇位的拥护,故C项正确;西汉初年,汉承秦制,与否定秦朝政治不符,故D项错误。10.【答案】A【解析】材料中“唐人史著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评价渐渐发生变更”说明史学家相识影响到历史事务的评价,故A项正确;历史人物评价不是不能定论,只是评价的标准不同,故B项错误;历史真相的反映依靠考古和历史文献的相互印证,故C项错误;历史评价与时代远近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11.【答案】A【解析】材料“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平章事”或“同三品”等参加决策,都是为了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故选A项;材料不能推断参加决策的官员是贵族身份,无法体现出贵族化趋势,解除B项;政事堂是唐朝中心中枢机构,并非“外朝”,解除C项;材料介绍政事堂官员的组成,没有涉及决策过程的透亮开放,解除D项。12.【答案】C【解析】据材料“无论贫寒之家还是王孙公子,‘莫不理推画一,时契大同’”说明科举对于寒门和王孙的公允选拔,故选C项;材料表明的是在科举选拔的同等不是寒门和王孙的肯定同等,解除A项;科举制是促进阶层流淌不是变更社会结构,解除B项;据材料“五代时”结合所学可知国家处于分裂,解除D项。13.【答案】D【解析】科举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儒生在地位得以提升的同时,也成了专制政治的仆从,特殊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建意识的人,选拔的并不都是最优秀的人才,故A项错误;科举制以考试成果作为选定官员的标准,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并不能真正鉴别官员的道德水平,故B项错误;科举考试以考试成果作为选定官员的标准,虽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但并不解除世家子弟入仕,世家子弟也可以通过科举入仕,故C项错误;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做官结合起来,促成了比较广泛、长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故D项正确。14.【答案】B【解析】材料主要论及是择婿选定标准,不能说明女子地位低下,故A项错误;材料中“太尉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遍观子弟’,以图被选”说明当时婚姻的选择是以门第为标准,故B项正确;中国古代权势官宦家族选择女婿都是以选择男方为主,这里没有体现其独特的一面,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大臣拉帮结派”的信息,故D项错误。15.【答案】A【解析】安史之乱前后唐诗的风格由豪放浪漫到沉郁悲壮,风格有显著的变更,说明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故选A项;材料表明唐朝社会变迁影响了唐诗的创作,不是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化,解除B项;唐诗是文艺创作,肯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现实,无法全景再现社会真实,解除C项;材料表明安史之乱导致唐诗风格发生了变更,不是导致唐诗衰微,解除D项。16.【答案】C【解析】阎立本的《步辇图》是唐朝人物画的代表作,具有艺术审美价值,同时也是探讨唐朝民族关系的重要史料,具有史料价值,故选C项;吐蕃不属于西域地区,与西域风情无关,解除A项;《步辇图》属于人物画,与表达文人意趣的文人画、反映市井风情的风俗画无关,解除B项;阎立本的《步辇图》再现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情景,没有体现浪漫主义风格,解除D项。17.【答案】C【解析】“确定宗教兴亡”表述过于肯定,唐武宗大规模地“灭佛”之后,佛教并没有走向消亡,故A项错误;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不符合“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统治者对佛道思想的看法的变更,再结合汉代以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可得出唐代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故C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思想广泛传播,故D项错误。18.【答案】C【解析】由材料“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可知宋太祖明确了殿试的程序,强化了殿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科举考试录用程序,故选C项;隋唐开科取士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否定了”表述过于肯定,解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最高一级,由皇帝亲自负责的殿试,而非省试考试,解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科举考试的程序而非详细的内容,不能得出人才选拔标准提高的结论,解除D项。19.【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募饥民修水利”“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等关键信息可知这一措施既可以救济受灾农户,又可以修建水利设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给农户创建就业机会,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故选C项;依据材料“赈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