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知识点精品知识点全册精编版新大象版四上科学知识梳理目录准备单元食品保质期的研究4第一单元运动第1课物体的运动4第2课运动的快慢5第3课速度的测量6第4课运动的形式7第5课运动与能量8第二单元岩石与矿产第1课玩石头9第2课不一样的岩石9第3课岩石的组成10第4课岩石与生活11第5课矿产资源12第三单元冷与热第1课乒乓球复原了13第2课凹陷的保鲜膜14第3课给水加热14第4课水去哪儿了15第5课小水珠从哪儿来16第四单元人体的呼吸器官第1课我们需要呼吸16第2课我们的呼吸器官17第3课肺是怎样呼吸的18第4课呼吸与运动18第5课保护呼吸器官19第五单元人体的消化器官第1课一次神奇的旅行20第2课口腔“历险记”21第3课胃中“奇遇记”22第4课蜿蜒的旅行23第5课保护消化器官24反思单元李时珍与《本草纲目》24新大象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编知识点准备单元食品保质期的研究1.研究食品的保质期时,要先调查,并把食品的名称、类别、包装类型和保质期记录下来。2.食品的保质期与包装、制作原料(食品类别)、储存方式等有关。3.探究食品的保质期与包装的关系(1)要先选出原料相同、包装不同的食品,再比较这些食品保质期的长短。(2)保质期与包装有关,一般罐装食品的保质期比较长,真空包装次之,塑料包装比较短。4.相同包装的不同食品的保质期与原料的关系:一般面类食品的保质期比较长,肉类次之,奶类比较短。5.把食品保质期统计表画成柱状图看起来更清楚、更直观。6.食品的保质期还与储存方式有关,低温冷藏的食物与常温保存的相比,更不易变质。第一单元运动第1课物体的运动1.我们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一个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2.一定的时间里,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物体运动了。3.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判断前要先选好和哪个物体(参照物)相比。4.像100米赛跑这样,运动轨迹是直线的运动叫直线运动;像跳远这样,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5.常见的直线运动:传送带上货物的运动、电梯的运动、升国旗时国旗的运动等。6.常见的曲线运动:扔铅球时铅球的运动、喷泉喷出的水的运动、老鹰在天空中盘旋等。第2课运动的快慢1.比较快慢的两种常用方法(1)相同时间比距离: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越长,速度越大。(2)相同距离比时间: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2.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速度=距离÷时间3.常用的速度单位有米/秒、千米/时等。4.“米/秒”,读作“米每秒”,表示每秒移动了多少米。有时还写作“m/s”。5.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6.常见的速度:火箭(4.2千米/秒)>飞机(800千米/时)>高速列车(300千米/时)>汽车(60千米/时)>自行车(15千米/时)>跑步(5千米/时)。7.根据统计表制作成统计图更直观。第3课速度的测量1.制订计划,即四(1)班100米短跑比赛方案(1)测试项目:100米短跑。(2)比赛地点:树人小学操场。(3)比赛方法:每组4名同学在各自跑道上同时跑。(4)数据采集:测量出100米跑道,记录每名同学跑完全程的时间。(5)数据呈现:用统计图或统计表展示全班同学的百米赛跑速度。(6)小组分工:究究发令;奇奇等4名裁判终点计时;妙妙记录;探探摄影报道。2.处理信息(1)用上节课学到的计算方法——速度=距离÷时间,来计算出每个同学的速度。(2)我们可以把汇总的成绩排一下顺序,再用统计图表示出来,就一目了然了。3.表达交流(1)采集数据需要用不同的工具。100米赛跑中用卷尺来测量运动的距离,用秒表来测量运动的时间。(2)测量时间的方法:裁判看到发令员的枪冒白烟时开始计时,当运动员冲过终点线时停止计时。第4课运动的形式1.科学家把所有运动的事物(包括人)都称为运动的“物体”。车轮滚动直尺振动2.常见的运动形式有前进、后退、转弯、旋转、滚动、摆动、振动、绕圈等。3.运动的特征4.物体的运动有时会包含多种形式(1)联合收割机的车轮的运动形式是滚动,车前面收作物的拨禾轮的运动形式是旋转,车身整体会产生前进、后退、转弯等运动形式。(2)摆钟上的指针的运动形式是绕圈,钟摆的运动方式是摆动。第5课运动与能量1.跳远运动员落地时溅起了很多沙子,铅球把地面砸出一个小坑,这都是因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2.运动的物体撞击静止的物体能够发出声音,或者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使本来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3.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有时也会给人体带来巨大的伤害。比如,飞出的箭能伤人,运动的汽车能造成交通事故。安全带、安全气囊能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减轻车内人员受到的伤害。4.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包括动能、光能、热能、化学能、声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第二单元岩石与矿产第1课玩石头1.自然界中有各式各样的石头,我们可以采集一些标本。进行户外活动时要有老师或者家长的陪同,要注意安全。2.刻印章常用的石头是青田石。3.用两块石头相互刻画,能在另一块石头上刻上印记的石头更硬。4.石头的软硬标准标准硬度铜针能刻动较低铜针刻不动,钢针能刻动中等钢针刻不动较高5.观赏石:一些石头的颜色、形状、质地或者结构非常特别,看起来很漂亮,因此成为人们观赏的对象。第2课不一样的岩石1.我们周围的天然石头通常都是岩石,花岗岩、砂岩、大理岩是常见的岩石。2.制作岩石卡3.比较花岗岩、砂岩和大理岩岩石颜色颗粒软硬花纹颗粒大小颗粒均匀度花岗岩杂色颗粒大不均匀很硬花斑状砂岩黄褐色颗粒小均匀很硬无大理岩白色等颗粒大均匀软有些有条纹4.制作岩石标本(1)采集岩石标本,准备收纳盒。(2)将岩石装入收纳盒中。(3)查阅资料或者请教老师,确定岩石名称。(4)为岩石标本贴上标签。第3课岩石的组成1.岩石是由一种或者多种矿物组成的。2.矿物的种类有很多,例如长石、石英、云母、方解石、白云石,以及做铅笔芯用的石墨、做粉笔用的石膏等,都是矿物。3.三种岩石的组成岩石主要成分花岗岩长石、石英、云母等砂岩石英、长石等大理岩方解石、白云石等4.花岗岩花纹美丽,质地坚硬,经常用作建筑材料。5.砂岩有很多种,颜色各不相同。有的砂岩容易切割,可用作建筑材料和铺路材料;有的砂岩比较坚硬,可用来做磨削工具。6.大理岩因盛产于云南大理而得名,可用作建筑材料。纯白的大理岩又称汉白玉,可用来做雕塑。7.花岗岩的岩石身份证第4课岩石与生活1.花岗岩、砂岩、大理岩可以用来建房、铺路、修桥。2.大理岩还可以用来制作雕像、浮雕等工艺品。3.花岗岩可以做石磨。4.石灰岩可以烧石灰、生产水泥,还是制造玻璃的原料。5.假山可以用太湖石,很奇特,很漂亮。6.制作思维导图先用一个图形表示中心概念,并标注上文字,再用若干个箭头和图形表示跟中心概念相关联的二级概念,并标注文字,这样继续下去,思维导图就做好了。7.岩石的各种用途第5课矿产资源1.矿产指可供人类开采利用的天然矿物或岩石等自然资源。2.三类矿产资源(1)有些矿产可以做燃料,供给人们热能,如煤、石油、天然气,这类矿产叫能源矿产。(2)有些矿产可以提炼出金属,例如铁矿石、铜矿石、钨矿石、锡矿石,这类矿产叫金属矿产。(3)非金属矿产是可以开采金刚石、各种岩石、石墨、盐晶等非金属的矿产。3.铁炉(铁制品)的生产过程:铁矿石→冶炼→铁板材→铁炉(铁制品)。4.煤的用途:制作焦炭(炼铁),制作煤气(燃料),制作煤焦油(杀虫剂、染料、炸药、药品)等。5.矿产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各种重要的资源。6.矿产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然而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却是有限的。我们要珍惜矿产。第三单元冷与热第1课乒乓球复原了1.我们的假设不一定是正确的,需要用事实来验证。2.瘪了而未破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复原,是因为乒乓球里的空气受热膨胀了。3.验证空气受热后体积是否膨胀(1)在针筒中吸入一些空气。用软塞将针筒排气孔堵住,观察活塞的位置。将针筒放入热水中,观察活塞的位置。(2)针筒放入热水后,活塞开始向外移动,移动一段距离后停下。这说明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4.将装有红色水的烧瓶放入热水中后,玻璃管中液体的液面上升了。这说明液体加热后,体积会膨胀。放入红色水的目的是便于观察。5.铜球加热前,刚好能通过铜环,将铜球加热后,铜球不能通过铜环。这说明固体加热后,体积会膨胀。6.一般来说,物体受热后体积会膨胀。第2课凹陷的保鲜膜1.碗从冰箱刚拿出来,上面的保鲜膜会凹陷下去的原因是冷藏后碗里的空气体积变小了。2.在针筒里密封一些空气,放入冰水中,活塞会向里移动,证明空气遇冷体积变小了。3.将装有水的烧瓶放入冰水中,玻璃管中液体的液面下降了,证明水遇冷体积变小了。4.铜球刚好能通过铜环,将铜环冷冻后,铜球不能通过铜环,证明铜环遇冷体积变小了。5.一般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遇冷时体积会收缩,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热胀冷缩。6.电线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对于同一段电线,在冬天时,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会绷得比较紧;在夏天时,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会比较松弛。7.将水泥路面做成一块块的,是为了防止水泥因热胀冷缩而损坏。第3课给水加热1.测量水温的方法(1)把温度计悬挂在铁架台上。(2)将温度计下端放进水中,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用酒精灯加热容器中的水。(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持平。(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水。2.烧开水时要注意安全,小心别被开水烫伤。烧好开水后,及时关闭燃气灶开关。3.酒精灯的使用(1)酒精灯的外焰的温度最高,要用外焰加热。(2)不能直接向燃烧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否则可能会造成火灾。(3)不能用一个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4)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要用灯帽盖灭。(5)若酒精灯被碰倒,在桌面燃烧起来,要用湿抹布盖灭,不能浇水。4.水被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标准大气压下通常是100℃)时,一部分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内部产生大量气泡并冲出水面,这种现象称为沸腾。水沸腾时,温度不变。第4课水去哪儿了1.用棉签在手背上涂抹清水,感觉有点凉;把温度计放入湿纸巾中,再取出,温度计的温度先下降后上升。这些都说明蒸发吸热。2.用灯泡模拟太阳,用滴管在玻璃片上滴几滴清水。将玻璃片放在台灯灯泡下方的桌面上进行加热,一段时间后,水变干了,这是因为水变成了水蒸气飞散到了空气中。加热的目的是使水更快蒸发,缩短实验时间。3.水在常温下也能变成水蒸气,这个过程叫蒸发。4.加热可以使蒸发变快。5.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肉眼无法看到。水沸腾时,我们看到的“白气”是小水滴。6.蜡烛和冰块受热会熔化(固态→液态)。7.地球上的水不断蒸发,因此空气中充满了看不见的水蒸气。第5课小水珠从哪儿来1.冬天,房间里的温度高,室外温度低导致玻璃窗的温度也低,房间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窗凝结形成了小水珠,小水珠在玻璃内侧。2.将冰块放入玻璃杯中,将玻璃片盖在玻璃杯上。观察到在冷的那一部分玻璃上有小水珠,小水珠在玻璃的上表面。这些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变成的。3.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4.冰(固态)、水(液态)和水蒸气(气态)是同一种物质,都是水,只是物态不同。5.水变成冰后,体积会变大。6.不要把密封的玻璃容器盛满水放入冰箱冷冻室,以防冻裂。第四单元人体的呼吸器官第1课我们需要呼吸1.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人的气体所含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人体呼吸气体成分表气体成分吸入气体(空气)呼出气体氧气约为21%约为16%二氧化碳约为0.03%约为4%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对两杯等量澄清石灰水分别用塑料管吹气和用气筒打气,用塑料管吹气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用气筒打气时澄清石灰水没变浑浊。4.人和动植物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来制造氧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对自然界中的生命体具有重要意义。5.蒙头睡觉感到闷气,是因为多次呼吸后,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长时间蒙头睡觉会造成人体缺氧,影响身体健康。第2课我们的呼吸器官1.呼吸器官(1)鼻腔有过滤、加温、加湿的作用。(2)咽喉上连口、鼻,咽又下通肺、胃,是连接鼻腔、口腔和肺、胃的通路。(3)气管及支气管是连接喉与肺之间的管道,分左右两支,呈树枝状。(4)肺位于胸腔,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5)人体支气管的末端连着许多肺泡,肺泡周围有大量的毛细血管,人体吸入的氧气从肺支气管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后从气管排出。2.氧气进入体内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路径第3课肺是怎样呼吸的1.膈是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的肌肉。膈下压,肺部扩张,吸气;膈上提,肺部收缩,呼气。2.制作肺模型 第4课呼吸与运动1.人体和汽车发动机一样,也需要“燃烧燃料”来维持生命和进行运动。人体内的“燃料”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并且人体在“燃烧燃料”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氧气。人们在运动时需要更多能量,所以需要增加呼吸次数来获得更多的氧气。2.肺活量是人在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肺活量是反映人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3.测量肺活量(1)找一个上下粗细一样的透明瓶子(容积4升以上),在瓶子外画上均匀的刻度线。(2)在瓶内装满清水,倒立在清水盆(或水槽)中,然后将一根塑料管通入瓶中。(3)测量前,先尽力吸一口气,然后通过塑料管向瓶内尽量吹气,不得换气,看水面会停留在哪条刻度线上。(4)为了取得更准确的数据,建议进行3轮测量,观察并记录数据,肺活量取最大值。4.人们在运动时,会通过增加呼吸次数来获得足够多的氧气。5.肺活量越大说明肺的功能越好,经常运动如跑步、游泳可以提高肺活量。第5课保护呼吸器官1.把几个涂满果胶的塑料片,分别放在一些灰尘较多的地方。过一段时间去观察,发现塑料片上有很多灰尘。2.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的肺部会明显变黑。3.使用后的口罩带有多种病毒、细菌和其他有毒物质,要及时清洗、消毒或更换。4.吸烟和空气污染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气肿及肺癌等疾病。5.坚持锻炼可以增强我们呼吸器官的功能。远离香烟,拒绝二手烟6.不吸烟、雾霾天戴口罩、经常开窗通风、植树造林、减少大气污染等都有利于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远离香烟,拒绝二手烟防范雾霾,勤换口罩防范雾霾,勤换口罩不随地吐痰,避免传播疾病要开窗通风,避免一氧化碳中毒不随地吐痰,避免传播疾病要开窗通风,避免一氧化碳中毒第五单元人体的消化器官第1课一次神奇的旅行1.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2.各个消化器官的作用(1)口腔:切割、磨碎、搅拌、润滑食物,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淀粉→麦芽糖)。(2)咽:呼吸和消化的共同通道。(3)食管:把食物运输到胃里,也称为食道。(4)胃:把食物揉烂,初步消化蛋白质。(5)小肠:消化、吸收食物中的大部分营养。(6)大肠:从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中吸收一部分水分和剩余的营养、运送残渣。3.肝脏能分泌胆汁,帮助小肠消化和吸收。4.在弯弯曲曲的小肠里,肠液、胆汁、胰液一起消化食物中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养料被小肠壁上绒毛里的血管吸收,传到全身各处。5.粪便从肛门排出。6.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路线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第2课口腔“历险记”1.口腔是食物进入人体的第一站。2.口腔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食物初步消化的场所。3.口腔里的器官(1)牙齿可以将食物切割、磨碎。(2)舌头可以搅拌食物并协助吞咽。(3)唾液腺受到食物刺激后,开始分泌唾液。唾液不仅可以帮助吞咽,也能帮助初步消化食物。嚼碎的食物与唾液混合后,借助唾液的润滑作用进入咽、食管和胃。大肠4.口腔消化模拟活动(1)四人一组,一人扮演牙齿用擀面杖捣碎食物,一人扮演舌头用木铲搅拌食物,一人负责往“口腔”里添加食物和“唾液”,一人用塑料勺负责“吞咽”搅拌好的食物。(2)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需要牙齿和舌头等器官的密切配合。第3课胃中“奇遇记”1.食物经过口腔内牙齿咀嚼、舌头搅拌与唾液混合,吞咽进入胃后,胃壁肌肉运动会把食物磨得更细,并与胃液充分混合,形成粥一样半液体状的物质,就是食糜。2.“胶囊小导游”进入胃后,感觉全身被酸酸的液体浸泡了,这酸酸的液体是胃液,有助于消化食物。“胶囊小导游”还感觉周围像地震似的,这是胃蠕动产生的影响。3.模拟胃的蠕动(1)将食物撕碎或捣碎倒入塑料袋中,洒一些水,模拟胃液。(2)用手连续揉捏塑料袋150次(中间可以休息两次),袋中食物会被揉烂,变成食糜。(3)揉捏塑料袋前,如果袋子里面有气体,要先把气体排净。(4)揉捏塑料袋50次以后,感觉手很酸,这说明胃的工作很辛苦,吃食物时要细嚼慢咽,减轻胃的负担。4.胃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之一,是食物进行消化的重要场所。胃蠕动能够将食物变成食糜送入小肠。第4课蜿蜒的旅行1.小肠盘曲在腹腔内,上端连着胃,下端通过盲肠和大肠连接,全长4~6米。2.小肠是消化、吸收食物的主要场所。3.小肠内表面有丰富的绒毛,使小肠与食物的接触面积约200平方米。绒毛上有很多毛细血管,可以吸收食物中的营养。4.大肠一端与小肠连接,另一端与肛门连接,长约1.5米。5.大肠把食物中的一部分水分和剩余的营养物质吸收后,将残渣运送到直肠经肛门排出。6.制作小肠模型时,有绒毛的一面朝里。将食糜灌入小肠模型后,从另一端流出的食糜变少了。第5课保护消化器官1.对消化器官造成不良影响的习惯:(1)暴饮暴食。(2)饭后剧烈运动。(3)边吃饭边看手机。(4)食物过冷、过热。(5)吃饭不按时。(6)饮食不洁等。2.不良的饮食习惯对消化器官造成的影响:(1)急性胃炎、慢性胃炎。(2)胃溃疡。(3)胃的良性、恶性肿瘤。(4)十二指肠溃疡。 (5)胃胀,蠕动变慢,消化食物能力变差等。模拟胃胀3.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规律的生活、健康的心态、适量的运动等都是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反思单元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1.李时珍(1518-1593),我国明代著名医药学家。2.《本草纲目》把药物分成了16部、60类,有的类下面还分成若干族,族下面是每种药物,从而形成严密的分类体系。3.《本草纲目》在中国医药学界广泛传播,并传往世界各地,被公认为“东方医学的巨典”。4.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全面比较,并按照不同的分类层级对事物进行系统的分类,是认识事物之间关系的有效方式。5.现代生物分类法就是按照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层级对生物进行分类的。6.编著《本草纲目》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不断地处理信息、作出判断(得出结论)。7.我们可以通过条形图处理信息,用概念图梳理掌握的科学概念。8.真实的数据是我们作出正确判断的依据。【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下册《船的研究》单元的第5课。教科书前面几课分别探讨了船的材料、船的结构等问题,本课重点引领学生关注船的动力问题。为了让船行驶得更快、更远、更持久,人们对船的动力开展了逐步探索,由此引出本课的主题,同时本课也为第6、第7两课设计和制作一艘小船奠定了基础。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回顾船的发展史。由于“人力无法满足大船航行的动力需要”,自然引出“给船装上新的动力”这个问题,整合学生关于船的动力的前认知,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船的动力问题。第二部分——探索,由三个活动组成。活动1“给我们的船装上风帆”,给学生提供一只简易模型船,让学生进行风帆的安装和调试。模型船结构简单,易操作,这有助于学生理解船的动力,推动学生思考改进船的动力。活动2“给小船装上其他动力”,给学生提供电动风轮和蒸汽动力装置,供学生在简易模型船上进行安装和调试。活动3“如何让小船保持一定的方向?给它装上船舵试试看”,教师提供简易船舵,让学生尝试安装、调试船舵,体验用船舵来控制船行驶的方向,并发现其中的诀窍。第三部分——研讨,包含三个问题,这些问题与探索部分的活动完全吻合,教师可以将对这些问题的研讨穿插在探索活动中,在所有探索活动结束后进行集中总结。第四部分——拓展,介绍潜水艇。文字部分涉及很多专业问题,如水下航行、水的阻力、自身重力、浮力、控制沉浮以及柴油动力和核动力等。学生根据这些关键词,可以在课外展开对潜水艇知识的拓展学习。【学情分析】对五年级学生来说,船是他们所熟悉的交通工具,学生对船的动力方式有很多感性的认识,比如风力驱动、电力驱动、汽轮机驱动。五年级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安装和制作能力,但组装复杂的动力装置会比较困难。对于控制船行进方向的船舵,学生未必有了解,更不明白它的工作原理。在本课的探索活动中,给学生提供简单、具操作性的制作和组装材料,有助于学生认识各种动力船的驱动特点,理解通过船舵可以控制船的行进方向,从而帮助学生设计和制作一艘小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科学技术在改变着船的动力系统,推动着船的发展。2.船可以通过舵来控制行进的方向。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不同要求,给小船提供动。2.通过实验能解释船行进方向与舵之间的关系。科学态度目标1.在认识船的动力发展史中,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2.体验给船装上动力的成功和乐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感受船的动力技术的革新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变化和影响。2.了解人类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教学重难点】重点:基于学生的认知和操作水平,解决给船装上动力的问题。难点:实验验证舵对控制船行进方向的作用。【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模型船、水槽、清水、双面胶、剪刀、小木棍、铝箔纸(做帆用)、小风扇、小电动机(带风轮)、电池盒(带电池)、螺旋桨、铝管、塑料管、注射器、打火机、蜡烛、船舵、记录单等。教师准备:学生材料一份、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出示关于船的发展史的图片,请学生看着图片说一说,船作为一种运输工具,从古至今它的动力是怎样发展的?我们有哪些方法可以给船提供动力?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船的发展史,唤醒学生对船动力的前认知,快速聚焦话题,引发学生对“如何给船装上动力”进行思考。二、探索(一)探索活动1:给小船装上风帆1.明确活动要求。(1)讨论:如何安装一个风帆,让我们的模型船行驶起来?(2)交流:参考教科书中的插图,让学生充分交流需要的材料和安装的方法,并将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3)组装:讨论结束后,组织学生到材料区有序领取材料并动手安装,同时强调注意事项。2.观看试航视频,各小组再进行试航。3.小结:靠风帆提供的动力有什么特点?发现:风帆不能持续地给船提供动力设计意图:基于五年级学生的设计和制作能力,利用教科书插图中的帆船模型,引导进行具有操作性的设计,并提供结构化的材料。总结风力船存在的问题,为后面设计持续动力的船做铺垫。(二)探索活动2:给小船装上其他动力1.明确活动要求。(1)讨论:如何能够提供持续的动力?(2)交流:如果给小船安装电动风轮或蒸汽装置,需要哪些材料?如何安装?记录在记录单中。(3)观看组装微视频:每组学生选择一种动力,领取材料并进行组装。安装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材料的选择需考虑成本因素。为了突出本课的学习主题,可以弱化对动力装置原理的解释和讨论,直接为学生提供简易模型船和半成品的动力装置。2.安装完毕后下水调试。3.小组讨论总结:安装调试中获得的经验及发现的问题。设计意图:选择电动风轮和蒸汽装置这两种典型的动力装置,让学生熟悉安装步骤和装置的大致结构,便于学生后续设计和制作小船。所以,本环节重点放在电动风轮和蒸汽装置的安装和调试上,解决安装中的技术问题。(三)探索活动3:让船的行驶保持一定的方向1.明确活动要求。(1)讨论:小船在行驶中会出现偏离方向的问题。那么,该如何改变小船的行驶方向?(2)观看视频:关于船舵的介绍和安装方法。(3)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活动记录,强调重复实验。2.小组讨论总结:船舵的方向控制船的行驶方向。3.学生汇报,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船舵方向与船行进方向的关系图。设计意图:学生在此环节经历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提供简易的船舵,让学生尝试安装、调试船舵,体验用船舵来控制船行驶的方向,让学生在多次实验中寻找船舵方向与小船行驶方向之间的普遍规律。三、研讨1.第一个问题“我们有哪些方法可以给船提供动力?”。让学生对照课本,结合自身经验说一说。教师追问:“在尝试过程中,你有哪些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经历?”让学生结合船的动力发展史进行交流和反思。2.第二个问题“怎样解决动力的持续供应?”。动力的持续输出必须依赖其他形式动力的持续输入,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能量转换这一核心概念。3.第三个问题“如何让船的行驶保持一定的方向?”。让学生回顾用船舵控制小船方向的实验,总结船舵的使用诀窍。设计意图:通过对三个问题的深入交流,学生能够认识到社会的需求会对船的动力装置的发展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动力装置的发展和应用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从而达成本单元的科学概念目标。四、拓展教师出示相关材料,介绍潜水艇。让学生思考“潜水艇是如何控制沉浮的?潜水艇是靠什么动力驱动的”。设计意图:潜水艇的介绍中信息量很大,涉及水下航行、水的阻力、自身重力、浮力、控制沉浮以及柴油动力和核动力等专业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对本课知识的一个深化,激发学生课后多方位进行相关知识的获取。【教材简析】本单元内容隶属于技术与工程领域,整个单元以“造船”这项工程贯穿始终。单元前五课学习所用的船只基本由教师提供,后两课则需要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制作小船。每一课内容都对学生极具吸引力。工程的关键是设计。本课以设计小船为载体,让学生像工程师一样经历完整的工程设计过程,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素养,体会设计对产品制作的重要性。本课的设计思路:学生在明确造船的要求和材料后,充分调动已有的认知和技能进行方案设计;再通过小组合作与组间交流等方式对设计方案不断修正与完善;最后小组形成一个较为理想的造船方案。【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船的历史、造船的材料、船的结构特点、船的载重量、船的动力系统等有了较充分地了解,同时在探究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动手“造船”经验,这些都可视作技术工程的支持性课程。有了这些课程作支撑.学生又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和技能基础,再来开展设计、制作、测试我们的小船活动,就会有比较好的基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轮船的制作需要考虑船的大小、船的形状、船体材料、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等因素。2.工程设计一般会经历“问题-设计-制作-测试一完善”等过程。科学探究目标1.针对具体任务,按照设计的基本步骤来设计一艘小船。2.能将自己简单的创意转化为设计图、模型或实物。3.对自己或他人设计的想法、草图提出改进建议,并说明理由。科学态度目标1.在设计小船的过程中,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2.在设计小船的活动中,建立质量和成本等意识。3.敢于对小船的设计方案质疑并虚心听取别人的合理建议。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工程的关键是设计,工程师的工作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制造产品,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整理思考和交流设计的因素,画好设计图;【教学难点】对小船设计图的交流和改进【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泡沫板、木板、铝箔、泡沫胶、小电动机、小风扇、电池、导线、开关、喷气装置、纸张、木条、钩码、记录表、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任务1.我们前面研究了哪些船,你了解它们的哪些特点?(生交流)2.师小结:如果我们想要造一艘自己的小船,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做呢?(板书课题:设计我们的小船)3.明确“设计”的流程:根据提供的材料,设计能承载200克重物,有自己的动力系统,并能把货物运输到目的地(教师应给出一个让大多数小组都能成功的预估距离);尽可能节约成本,同时,呈现造船材料记参考价格表;[设计意图:通过简要的交流,帮助学生理一理船的一些特点,为后面的设计铺垫,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然后提出我们今天研究的任务,提供可参考的价格表,让工程设计更有真实体验感。]二、制订方案1.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我们要先做好设计,首先要考虑哪些因素呢?(生交流)船的大小;船的形状;船体材料;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制作费用等。2.我们的设计图怎么画更清楚、易懂且合理呢?(微课)师引导小结:画出小船的主要结构(画一个视角就可以了);要标注使用的材料和结构;在材料清单上标注使用的材料及数量,方便费用计算;师补充或建议:采用网格纸来画设计图,对总体的结构和大小容易把握;3.小组设计小船活动关注小组的分工是否合理,每一名同学是否都参与讨论与设计,并提醒小组不要遗漏标注名称、计算费用等环节;不宜过多干涉三、交流1.组内论证设计图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成本费用的计算,是否最佳选择了;2.组间论证“画廊走”的交流方式;每组派几名学生按固定的一个走向去观摩其他各组的设计,学习别人设计的优点,并给对方小组提出建议。与此同时,每组要留守一名方案解说员,向来到本小组的“设计师”介绍自己小组的设计思路及设计细节,并记录这些“设计师”给予的建议。3.组内讨论大家的建议是否合理,是否要采纳;4.小组成员一起,完善修改,将设计图做成施工图;【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下册《船的研究》单元的第7课。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联网时代的移动设备中嵌入式开发新机遇
- 环保科技在推动绿色能源发展中的作用
- 现代家庭教育与孩子未来职业规划的联动
- Unit 5 The colourful world Part C Reading time大单元整体说课稿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001
- Unit 1 Wish you were here Integrated skills (1)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牛津译林版(2020)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 2023三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0 Is he a farmer第2课时说课稿 湘少版
- Unit 4 History and Traditions Reading for Writing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17 跳水说课稿 新人教版
- 《3 热空气和冷空气》说课稿-2023-2024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苏教版
- 2025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合同
- 2024-2025学年成都高新区七上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 企业员工食堂管理制度框架
- 电力沟施工组织设计-电缆沟
- 《法律援助》课件
- 小儿肺炎治疗与护理
- 《高处作业安全》课件
- 春节后收心安全培训
- 小学教师法制培训课件
- 电梯操作证及电梯维修人员资格(特种作业)考试题及答案
- 市政绿化养护及市政设施养护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SLT824-2024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文件收集与归档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