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八中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重庆八中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重庆八中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重庆八中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重庆八中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八中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汉初年,贾谊在政论文《过秦论》中指出,夺取政权需要暴力和智谋,即“并兼者高诈力”,但是构建和维系政权,更多需要运用调节和整合的方式,即“安定者贵顺权”。他进而提出,“三主(秦始皇,二世、子婴)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据此可知,贾谊认为A.法治不利于长治久安 B.治国方略应因时而变C.大一统秩序业已巩固 D.秦代的政制缺乏创新2.1919年在凡尔赛宫召开的巴黎和会的开幕式上某大国政要说:“48年前的今天,德意志帝国就出生在这个大厅。由于他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这一声音最有可能出处A.英国B.法国C.美国D.日本3.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指出,“若强中御外之策,惟有以忠义为号召,合天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他A.轻视人民群众的作用B.固守中体西用的传统理念C.重视国家资源的整合D.未能直面西方文明的冲击4.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5.1969年,尼克松在关岛发表谈话时指出,美国将继续发挥自己在亚洲的重要作用,同时鼓励其亚洲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的责任。此次谈话的背景是A.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 B.日本军事力量迅速增强C.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 D.苏联推行积极进攻战略6.下表为4932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统计。据此可知苏联428—429年五年计划规定的指标4932年工业中4.52.43.5农业中4.844.76.4零售商品流转额中7594400国民收入中447.393A.社会主义建设急躁冒进 B.各经济部门之间实现基本平衡C.斯大林模式已基本确立 D.提前完成了一五计划各项目标7.1923年秋苏联发生了“销售危机”:工业品积压、农产品收购困难。经济学家普列奥布拉任斯基认为危机的产生是由于“经济中的无计划性”,指出出路是加强经济中的计划原则来同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作斗争。这一主张A.适应国内外时局的需要B.倡导建立计划经济体制C.怀疑与否定新经济政策D.有利于促进工业化进程8.在印尼海域打捞上来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的众多文物中,有一件烧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名)樊家记”题记的瓷器。结合对他处出土器物的考证,有专家认为“黑石号”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的可靠证据之一。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B.“黑石号”的沉船年代不早于唐朝C.题记这样的广告词表明政府放松对商业的直接监管D.由“湖南道”可知“樊家”生活在少数民族聚居地9.《贞观政要》载:贞观三年,唐太宗强调,中书、门下官员“若惟署诏赦,行文书而已,人谁不堪……自今诏敕疑有不稳便,皆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知而寝默。”这说明唐设三省的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 B.分散宰相权力 C.减少决策失误 D.加强中央集权10.以下两幅图片用于研究性学习,与之最契合的主题是A.清代建筑风格的全盘西化 B.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C.西欧历史上的“中国热” D.清代的中外文化交流11.19世纪70--90年代,一部分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逐渐融合,由此,一个新的社会阶层——绅商,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诞生了。绅商阶层的诞生A.表明近代社会结构变化 B.得益于传统经济的解体C.阻碍了洋务企业的发展 D.颠覆了晚清的政治格局12.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A.梁启超B.陈独秀C.章太炎D.严复13.西周时期,周王分封诸侯的同时还进行“徙封”(指古代有爵位者,从原封地改封为其他地区)有学者认为,吴国原是受封于今山西境内的虞国,后在周康王时受命迁国到宜地(今江苏镇江),成为江南地区的吴国。由此可知,当时“徙封”A.消除了诸侯国叛乱的政治隐患 B.维护了君主专制的统治C.体现了周王对封国的主权地位 D.成为分封制的政治基础14.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奉命留在南方八省的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在项英、陈毅等的领导下,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下列关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历史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支援了其他革命根据地的游击战B.扩大了革命根据地C.在战略上策应了主力红军的长征D.保存了原中央苏区15.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干部必须阅读的12本马列主义著作,其中包含《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这说明中国共产党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B.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C.加强对民众的马列主义教育D.积极为新政权建设培养人才16.1906年7月,中国福兴汽水公司特别刊登声明:“外间有别家造水公司,常用本公司汽水樽装水出卖,于本公司名声甚为有碍,故此特行出示声明。此后若再冒用本公司汽水樽者,本公司不能再为容忍,必须与彼等相见于法庭之上。”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A.西式饮食习俗被国人所接受B.民族企业面临外国企业压制C.政府立法鼓励民间企业发展D.恶性竞争导致民族经济破产17.如图以上漫画表明,作者A.反对国民政府的内战政策 B.批评了国民党消极抗战C.主张推翻国民党腐朽统治 D.要求整肃吏治坚持抗战18.如图为20世纪30年代上海振华织造厂的服装广告。下列选项中,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A.人们对服饰的款式、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B.一些民族工商业者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C.电话已经成为商业广告的营销策略之一 D..民族工业已经彻底摆脱外国资本的控制19.《雅典政制》记载,抽签选举后,官员任职前需要完成一张“考核项目清单”,内容包括:直系亲属的姓名以及其中男性亲属所在的村社名称……是否善待双亲;是否纳税;是否服兵役。该规定A.强调了维护公民团体的权利B.违背了雅典的直接民主原则C.注重对官员施政能力的考察D.表明血缘政治仍然根深蒂固20.20世纪60年代后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危机,美国一度出动军用飞机紧急空运黄金供应伦敦黄金市场,美国的黄金储备因此遭受损失。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A.维持美元价格 B.赚取更多英镑 C.支持浮动汇率 D.制造金融混乱21.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毗临港澳 B.政策扶持 C.科技领先 D.资源丰富22.到18世纪,北美殖民地形成了生产分工的经济格局:南部地区从北部和中部采购肉类和小麦,北部和中部地区则从南部采购烟叶,而纽约、费城、波士顿则承担着将北美各地的商品转口销售到英国与西印度的使命。这种经济格局表明,当时的北美殖民地A.国内统一市场形成 B.经济交往日益频繁C.生产方式出现革新 D.受制于英国的统治23.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说:“我国不可狐疑,与其坐等邻邦之进,退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离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这个观点反映近代日本的一个特点,即A.“脱亚入欧”B.“和魂汉才”C.“师夷长技”D.“尊王攘夷”24.下图为“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对图表中数据变化反映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B.二战后各国间的关税贸易壁垒彻底消除C.“新经济”的出现推动了世界贸易发展 D.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接受25.明治维新中,改革派领袖大久保利通提出:“若徒鼓励人民,不予以低息贷款,人民依何振兴产业?”随后,政府颁布了《日本银行改定条例》,鼓励成立公、私银行。政府此举A.目的在于强化国营企业 B.推动了日本的土地私有C.打击了传统的幕藩体制 D.有利于殖产兴业的推行26.20世纪30年代,国统区人士形成一股了“苏联热”。史学家钱穆曾对苏联农业集体化描述:“孤独的农民从前对着疲马叹息,从朝到暮在一小块土地上流汗,现在是用着机器伴着愉快的歌声,在一种友谊的态度上工作了”。这一描述A.说明历史叙述受主观情感的影响B.说明当时意识形态的矛盾逐步弱化C.准确记述了苏联农民的生产状况D.表明知识阶层发展计划经济的意愿27.开通“海上丝绸之路”与开辟新航路两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都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 B.都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都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D.都推动了殖民扩张的加速28.史料记载,英国轮船“阿瑟号”,于1677年在西非尼日尔三角洲,从一个部落酋长手里交换奴隶:“三十六根铜条换一个黑种男人;三十根铜条换一个黑种女人。”另一艘船“萨拉”号,用一些棉布、无支滑膛枪,二十一根铁条,七十二把小刀等各种日杂品,换得一百名非洲男女和孩子。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①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贩卖国②黑奴贸易成为殖民者发家致富的途径③不平等贸易为英国工厂提供了廉价劳动力④英国人曾利用戈雷岛发展他们的奴隶贸易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9.1844年,美国特使顾盛抵达澳门。当清廷得知其有进京呈递国书的要求时,给钦差大臣耆英的唯一指示就是阻止这一行动。为此,耆英不惜与之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这反映出清政府A.对外奉行投降政策B.继续推行闭关政策C.竭力维护天朝体面D.有效抵抗外来侵略30.1978年7月,广州市对蔬菜流通体制进行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取消“统购包销,牌价(政府定价)收购”。在蔬菜收购环节,允许大部分菜品在“牌价”基础上浮动,最高可上浮40%;少部分菜品不设限价,自由议价成交;个别菜品仍按“牌价”收购。这些政策A.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B.标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C.获得了广大民众的一致拥护D.表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稳步推进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灾害应对是关乎中国古代王朝政治、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自汉魏以来,逢水旱等灾害,皇帝必遣使巡问。唐玄宗晚年将中央应灾的权力下放到地方政府,中央仅派使臣前往宣慰。到了唐后期代宗时,诏令各地每逢灾害“其百姓遭损不能自存者,应须赈给蠲免(减免)”的同时,地方官员须与中央观察使商量处置应灾事宜。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七月,江淮等四十余州大水,溺死者二万余人。中央派遣救灾专使与州府一道,调用当地政府的财物进行赈恤,还规定水损田苗及五六分者,当年税米及诸色官田种子并减放一半,损七分以上全免。此外,作为救灾专项粮食储备之常平义仓的控制权亦掌握在专使手中。唐宪宗元和元年,规定天下州府每年税收之十分之二充常平仓及义仓。“仍各逐稳便收贮,以时出粜,务在救人,赈贷所宜速奏。”宪宗还将水旱应灾的赈济储备法令化,成为唐后期灾害救助的常制。北宋苏辙评价道“宪宗承代、德之弊,政偾(败坏)于朝”,“善其始,而不善其终”。——摘编自李殷《唐后期应灾政策的演变及其实践探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宗增强中央救灾职权的历史背景,并概括唐朝后期灾害应对的主要举措。(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唐朝后期应灾举措的历史作用。32.材料元明两代对西藏都行使了统辖权,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加之西藏各地方势力关系错综复杂,中央政府的方针政策往往收不到预期效果。康熙十二年准噶尔部内乱,噶尔丹雄据南疆,威令于西藏。后突袭拉萨,杀死拉藏汗。康熙帝命清军平乱,虽取得大胜,但准噶尔部对西藏的威胁并未解除,到雍正初年更为严重。经过康熙一代数十年的治藏实践,坚定了雍正皇帝改革治藏方略的决心。雍正五年,西藏发生了上层统治集团的内讧,清政府平息这一事件后,正式任命内阁侍读学士僧格和副都统玛拉往西藏办事,设立了驻藏大臣衙门,定时间、定人员、定职责地派大臣到西藏行使国家主权,后来又规定驻藏大臣和达赖喇嘛共同领导并处理西藏地方政务。乾隆年间,西藏发生内乱,驻藏大臣傅清等协助达赖喇嘛迅速平定叛乱。后在驱逐廓尔喀入侵中,驻藏大臣及时向清政府奏呈战争进展情况,并协调西藏地方与入藏清军的关系,督办粮饷。战争结束后,驻藏大臣协助清政府制定了《藏内善后章程》,对西藏的宗教事务、外事、军事、行政和司法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摘编自陈柏萍《清代驻藏大臣的设置及其历史作用》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实行驻藏大臣制度的原因及其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实行驻藏大臣制度的作用。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希罗多德在《历史》中写道:“这样雅典人的力量与日俱增,不只在一个方面,而且在所有方面都表明平等是一件多么好的事。当雅典人处在僭主统治之下时,他们在战争中的表现并不比他们的邻邦强,但在推翻僭主之后,他们成了最好的战士。这说明,当他们受到压制时,他们故意装出懦弱,就如同奴隶为主人劳作一样;而当他们获得自由之时,每个人甘愿为了自己的事业而竭尽全力。”(1)欧洲语言文字中的“历史”的原意是什么?(2)材料中,希罗多德主要强调的思想核心是什么?为实现该核心思想雅典人在制度层面做了怎样的努力?结合材料,概述这种努力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贾谊认为“构建和维系政权”需要采取和“夺取政权”不同的方式,才能实现统治长治久安,通过秦亡的历史教训说明治理国家要随着形势发展变化而变化,故B项正确;题干未体现法治思想,排除A项;贾谊探讨治国方略旨在适应巩固大一统的需要,排除C项;题干未强调对秦政制的认识,排除D项。故选B。2、B【解析】

从材料中1919年会议上提到的“48年前的今天,德意志帝国就出生在这个大厅”,根据时间和国家推测,是1871年普法战争后,德国在战败国法国的凡尔赛宫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一事,出于报复,法国提议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召开巴黎和会,因此,B项符合题意;“由于他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表明与德国存在仇恨,英国、美国、日本与1871年的德国没有产生仇恨,A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1919年在凡尔赛宫召开的巴黎和会”“48年前的今天,德意志帝国就出生在这个大厅”,联系所学德意志帝国建立的背景分析解答。3、C【解析】

由材料“惟有以忠义为号召,合天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可以得出,其旨在强调要重视国家资源的整合,故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人民群众的信息,故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体西用的理念,故B不正确;材料所述即是对西方冲击的回应,故D不正确。4、C【解析】试题分析:《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公民法,主要是调整罗马分民内部的关系,C项符合题意;A项本身表述错误,罗马法不适用于奴隶,不合题意;B、D项是罗马万民法的内容,不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5、D【解析】

依据材料时间“1969年”并结合冷战的过程可知,这一时期苏联采取积极进攻的战略,美国试图利用亚洲的盟友来牵制苏联。D正确;美国70年代才发生经济滞胀,时间不符,A错误;依据所学可知,美国采取该政策的原因是由于美苏的对抗,日本军事力量迅速增强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中美关系正常化发生在1972年,C错误。故选D。6、A【解析】

据材料数据可知,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农业所占的比例428年只占4.8,五年计划的指标也只有44.7,而到4932年却达到了6.4,这明显是急躁冒劲的表现,故A选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各部门之间的基本平衡,并且不符合史实,故B选项错误;斯大林模式于4936年建立,故C选项错误;材料的时间是一五计划时间,但看不出提前完成一五计划目标的内容,故D选项错误。7、C【解析】1923年苏联正处于新经济政策时期,根据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承认市场和商品货币的作用。材料中普列奥布拉任斯基要求加强计划和反对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实质是否定市场,进一步否认新经济政策,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当时的国际时局,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主张加强经济中的计划原则;不能说明倡导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工业化进程的问题,故D项错误。8、B【解析】

通过材料“湖南道”“印尼海域”可以看出,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印尼,同时道这一地方高级行政单位最早出现于唐朝,故选B;宋元时期并没有道这一地方行政区划,排除A;题记实际上说明政府对商业管理的强化,排除C;湖南道并不一定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排除D。9、C【解析】

根据“疑有不稳便,皆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认为,通过三省六部制,皇帝可以将自己不确定的事情,召集百官商量,做出正确的决定,可以减少决策失误,故选C;AB两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D。10、D【解析】

从材料中的建筑样式可以看出,这些建筑是融入了西方的建筑元素,因此能够反映出清代的中外文化交流,故D正确。11、A【解析】

19世纪后期,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逐渐融合产生新的经济和阶层,表明了近代社会结构的变化,A项正确;投资近代企业的绅商阶层的诞生不是自然经济解体的结果,没有阻碍政府兴办洋务运动,BC两项错误;绅商阶层的诞生不足以“颠覆”晚清的政治格局,D项错误。12、B【解析】

从材料信息来看,孙中山所说的这一历史事件应该是指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故答案为B项。梁启超、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排除A、D项;章太炎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排除C项。【详解】13、C【解析】

周王可以改变封国的封地,说明封国对封地并不具有所有权,这既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体现,也是周王对封国拥有主权地位的体现,C项正确;A项“消除”一词说法过于绝对,错误;君主专制统治确立是在秦朝,B项错误;分封制的政治基础是宗法制,D项错误。故选C。14、C【解析】试题分析:支援了其它革命根据地的游击战对材料的过于宽泛理解,故A项错误;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开始长征,根据地大幅度的缩小,故B项错误;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和南方八省游击队的抗争交相呼应共同反抗国民党武装压迫,故C项正确;中央苏区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而陷落,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国共十年对峙·长征15、D【解析】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不仅对迎接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建设具有重大作用,要求干部阅读马列主义著作就是为新中国的成立培养人才的表现,故D正确。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是1945年的中共七大,故A错。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故B错。材料是提到要求干部阅读书籍而非民众,故C错。16、A【解析】

材料“外间有别家造水公司……于本公司名声甚为有碍”从侧面说明当时汽水在社会上销量较大,也从侧面说明当时西式饮食习俗被国人所接受,故A正确;“外间有别家造水公司”并不能说明其就是外国企业,故B错误;材料未体现政府立法鼓励民间企业发展,故C排除;材料中的福兴汽水公司并没有破产,故D错误。17、D【解析】

图片反映了要磨去的是贪污、营私,依据图片时间“1944”年可知,此时处于抗战时期,国民党作为抗战的组成部分,作者主张要求整顿吏治为抗战做出积极的贡献。D正确;此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内战尚未发生,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要求对吏治进行整顿,不能看出国民党的抗战状态,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要求国民党进行整顿,并未体现要推翻国民党的统治,C错误。故选D。18、D【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环境,资金缺乏,技术力量薄弱,始终未摆脱对外国资本主义的资本与技术依赖,故D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图片中“原料、式样、颜色、尺码”等信息反映人们对服饰的款式、质量要求较高,“振华”表明民族工商业者的强国爱国意识,服装广告底部留有电话信息表明电话已成为商业广告的营销手段,故ABC表述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19、A【解析】

根据材料“考核项目清单”的内容有“直系亲属的姓名以及其中男性亲属所在的村社名称……是否善待双亲;是否纳税;是否服兵役”可知,在民主政治下如果要正式成为一名雅典官员,候选人必须符合哪些基本条件、具备哪些方面的资格。从“考核项目清单”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来看,候选人首先应当具备的是担任官职的法律资格,究其本质,则是公民权。在古代雅典法律中,虐待父母、不履行兵役以及拖欠城邦债务的案件是被划分在同一类公共诉讼案件中的,在此类案件中如果罪名成立,当事人会遭受“剥夺公民权”的惩罚。所以,准确地说,主审官员提出这些问题的目的依然在于考察候选人的法律资格,即确保后者并没有丧失雅典公民权,故A选项正确;雅典的直接民主是指的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身份的重合,公民作为国家的主人直接管理自己的事务,而不通过中介和代表,材料没有体现直接民主的内容,并且有公民权的公民才能参政,说明这没有违背雅典直接民主原则,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述“考核项目清单”的内容是强调维护公民团体的权利,并没有注重对官员施政能力的考察,故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血缘政治根深蒂固的信息,故D选项错误。20、A【解析】

二战后根据布雷顿森林会议签订的协议,构建了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这一体系的显著特征就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危机的背景下,美国一度出动军用飞机紧急空运黄金供应伦敦黄金市场,其目的就是要稳定美元地位和价格,故A正确。21、B【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将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四个城市定为经济特区,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使这些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22、B【解析】

材料中18世纪的北美殖民地的生产分工的经济格局说明当时的北美殖民地经济交往日益频繁,故B正确;既然是北美殖民地,说明美国尚未成立,不存在国内统一市场,排除A;材料没有世界生产方式革新的信息,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D错误。23、A【解析】

根据材料中福泽谕吉所说的对邻邦和西洋国家的态度,可知这是日本近代所谓的“脱亚入欧”论,A项正确;“和魂汉才”是古代日本学习中国的做法、“师夷长技”和“尊王攘夷”分别是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和武装倒幕运动,这些活动与“与其坐等邻邦之进……不如脱离其行伍”的说法不符,BCD三项错误。24、A【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此时期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不断上升,世界贸易快速发展。结合所学可知,1944年,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它的建立暂时结束了二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维持了二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中“彻底消除”的表述绝对,不符合史实;C选项错误,“新经济”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与材料信息不符;D选项中“广泛”一词表述错误,在此时期还有许多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5、D【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对民间设厂的资金和政策鼓励,有利于殖产兴业的发展,D正确;日本明治维新主要发展的私人企业,A排除;材料未涉及土地问题,B排除;废藩置县政策打击了传统的幕藩体制,C排除。故选D。26、A【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热”影响下,史学家钱穆曾对苏联农业集体化的赞美之情,而实际上苏联农业集体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情,故A说法正确;B不是材料主旨;C、D说法是表面现象,没有反映本质。27、C【解析】

试题分析: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殖民扩张的加速的是开辟新航路,两者相同的是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海上丝绸之路”对商品经济和世界贸易的改变有限,主要因为是其经济基础是封建经济。故C正确。考点: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的意义;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详解】28、C【解析】

18世纪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贩卖国,①排除;材料可以明显看出不等价交换,黑奴贸易成为殖民者发家致富的途径,②正确;黑奴主要是在美洲种植园从事劳动,③排除;英国曾控制戈雷岛,而戈雷岛主要用于奴隶贸易,④正确,因此C符合题意,ABD排除。故选C。29、C【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拒绝美国进京呈递国书的要求实质上体现了传统华夷观下的天朝上国姿态,故C项正确。A项,题干并未体现清政府对外妥协投降政策,排除。B项,题干信息与闭关锁国政策无关,排除。D项,耆英签订不平等条约反映了清政府此举并未有效抵抗外侵略,排除。30、A【解析】

广州市对蔬菜流通体制进行改革发生在1978年7月,这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改革开放尚未拉开帷幕,所以此时的蔬菜价格改革为后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故选A,排除BD;C选项“一致拥护”表述过于绝对,事实上,这次改革,菜价上浮40%,也曾引起部分民众的抱怨与不满,排除。故选A。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背景:安史之乱后,唐后期出现地方藩镇割据。举措:重新赋予中央救灾使臣的应灾领导权;赈济灾民;减免灾区税负;充实救灾专项粮食储备并法令化(或设立救灾之常平仓和义仓,成为常制);充分利用地方救灾物质资源。(2)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社会的权力支配;减轻了中央救灾的财赋负担;降低了自然灾害对百姓的影响,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或巩固了统治);但终因制度性的弊端而陷于失败。【解析】

(1)背景:依据唐朝的发展可知,唐代宗之所以加强中央机构职权是因为在此之前爆发安史之乱,唐朝出现地方藩镇割据。举措:依据材料“赈给蠲免”“水损田苗及五六分者,当年税米及诸色官田种子并减放一半,损七分以上全免”来看,实行赈济灾民,减免灾区税负;依据材料“地方官员须与中央观察使商量处置应灾事宜”来看,重新赋予中央救灾使臣的应灾领导权;依据材料“还将水旱应灾的赈济储备法令化”来看,充实救灾专项粮食储备并法令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