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微专题14 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2025年物理《加练半小时》新教材版_第1页
第二章 微专题14 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2025年物理《加练半小时》新教材版_第2页
第二章 微专题14 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2025年物理《加练半小时》新教材版_第3页
第二章 微专题14 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2025年物理《加练半小时》新教材版_第4页
第二章 微专题14 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2025年物理《加练半小时》新教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相互作用微专题14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1.三力平衡下的极值问题,常用图解法将力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求某一边的最小值。2.多力平衡求极值时一般在正交分解后用解析法,由三角函数、二次函数、不等式等求解。3.若物体受包括弹力、滑动摩擦力在内的四个力平衡,可以把弹力、滑动摩擦力两个力合成一个力,该合力方向固定不变(与弹力夹角正切值为μ),从而将四力平衡变成三力平衡,再用图解法求解。1.如图两个体重相同的人静止坐在秋千上,两秋千绳子能承受的最大张力是一样的。往两人身上同时慢慢加相同重量的物体,直到绳子断开,则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中绳子先断 B.甲、乙中绳子同时断C.乙中绳子先断 D.不确定答案C解析未加物体时,人的重力和两根绳子拉力的合力等值反向,合力一定,两分力夹角越大,分力越大,所以夹角越大,绳子拉力越大,则随着人和物体重力增大,乙中绳子容易断,A、B、D错误,C正确。2.(多选)如图所示,一个重为5N的大砝码用细线悬挂在O点,在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现不断调整力F的方向,但砝码始终静止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调整力F的方向的过程中,力F最小值为2.5NB.力F在竖直方向时,力F最小C.力F在竖直方向时,细线上的张力最小D.当力F处于水平方向和斜向右上与水平方向夹角60°时,力F大小相等答案ACD解析对砝码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当F的方向与细线垂直时,力F最小,最小值为Fmin=Gsin30°=2.5N,故A正确,B错误;当力F在竖直方向时,细线上的张力FT=0最小,故C正确;当力F处于水平方向时,力F与细线拉力FT的合力竖直向上,大小等于mg,由几何关系得F=mgtan30°=eq\f(\r(3),3)mg,当力F处于斜向右上与水平方向夹角为60°时,此时F、细线拉力FT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则两力大小相等,合力竖直向上,大小等于mg,由几何关系得F=eq\f(\f(mg,2),cos30°)=eq\f(\r(3),3)mg,故D正确。3.(多选)如图所示,物块的质量m=6kg,用与水平方向成α=37°角的推力F作用在物块上,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75(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sin37°=0.6,g取10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如果F=50N,不能把物块推动B.如果F=50N,可以把物块推动C.如果α=60°,只要不断增大F,物块一定会推动D.如果α=60°,则无论F为多大,该物块均无法被推动答案AD解析物块受力如图所示,如果F=50N,由滑动摩擦力公式,Ff=μFN=μ(mg+Fsin37°)=0.75×eq\b\lc\(\rc\)(\a\vs4\al\co1(6×10+50×\f(3,5)))N=67.5N,力F在水平方向的分力为F1=Fcos37°=50×eq\f(4,5)N=40N,即水平分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不能把物块推动,A正确,B错误;最大静摩擦力为Ff=μ(mg+Fsinα)=μmg+μFsinα,水平方向的推力为F1=Fcosα,设k=eq\f(μFsinα,Fcosα)=μtanα=0.75×tan60°=0.75eq\r(3)>1,所以Ff>F1,因此如果α=60°,则无论F多大,该物块均无法被推动,C错误,D正确。4.如图所示,两质量均为M=10kg的物体甲、乙静置于水平地面上,两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两物体通过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绳绕过光滑的动滑轮连接,滑轮质量m=1kg,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拉滑轮,当滑轮拉起至细绳伸直,甲、乙两物体刚要开始滑动时,连接乙的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53°,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53°=0.8,cos53°=0.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F的大小为80NB.力F的大小为90NC.轻绳对甲物体的拉力大小为60ND.轻绳对甲物体的拉力大小为80N答案B解析对甲、乙两物体分别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可知甲、乙两物体刚要滑动时有,μ(Mg-FTsin53°)=FTcos53°,解得细绳的拉力FT=50N,则对滑轮受力分析可知F=2FTsin53°+mg=90N,故选B。5.固定斜面上的物体A用跨过滑轮的细线与小沙桶相连,连接A的细线与斜面平行,不计细线与滑轮间的摩擦力,若要使物体A在斜面上保持静止,沙桶中的沙质量有一定的范围,已知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m1和m2(m2>0),重力加速度为g,由此可求出()A.物体A的质量B.斜面的倾角C.物体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D.物体A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答案D解析设物体A的质量为M,沙桶的质量为m0,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fm,斜面倾角为θ,由平衡条件可得物体A将要上滑时,有m0g+m1g=Mgsinθ+Ffm。物体A将要下滑时,有m0g+m2g=Mgsinθ-Ffm,可得Ffm=eq\f(m1g-m2g,2),即能求解物体A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不能求出其他的物理量,则A、B、C错误,D正确。6.(多选)(2023·河北张家口市期末)如图所示,光滑斜面倾角为θ,底端固定有一挡板,轻弹簧两端分别与挡板及物块a拴接,物块b叠放在a上但不粘连。初始时,两物块自由静止在斜面上,现用平行于斜面的力F拉动物块b,使a、b沿斜面缓慢向上运动。已知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两物块a、b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则()A.初始状态弹簧的形变量为eq\f(m1+m2g,k)B.初始状态弹簧的形变量为eq\f(m1+m2gsinθ,k)C.从初始状态到物块b与物块a恰好分离时,物块a移动的距离为eq\f(m1gsinθ,k)D.从初始状态到物块b与物块a恰好分离时,物块a移动的距离为eq\f(m2gsinθ,k)答案BD解析初始状态,对a、b整体分析有kx1=(m1+m2)gsinθ,解得弹簧的压缩量x1=eq\f(m1+m2gsinθ,k),A错误,B正确;两物块恰好分离时,a、b间弹力恰为零,对a分析有kx2=m1gsinθ,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2=eq\f(m1gsinθ,k),则物块a移动的距离Δx=x1-x2=eq\f(m2gsinθ,k),C错误,D正确。7.筷子是中国人常用的饮食工具,也是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筷子在先秦时称为“梜”,汉代时称“箸”,明代开始称“筷”。如图所示,用筷子夹质量为m的小球,筷子均在竖直平面内,且筷子和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θ,已知小球与筷子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μ<tanθ),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为使小球静止,求每根筷子对小球的压力FN的取值范围。答案eq\f(mg,2sinθ+μcosθ)≤FN≤eq\f(mg,2sinθ-μcosθ)解析筷子对小球的压力最小时,小球恰好不下滑,小球所受最大静摩擦力沿筷子向上,如图甲所示。有2FNsinθ+2Ffcosθ=mg,Ff=μFN,联立解得FN=eq\f(mg,2sinθ+μcosθ),筷子对小球的压力最大时,小球恰好不上滑,小球所受最大静摩擦力沿筷子向下,如图乙所示。有2FN′sinθ=mg+2Ff′cosθ,Ff′=μFN′,联立解得FN′=eq\f(mg,2sinθ-μcosθ),综上可得,筷子对小球的压力的取值范围为eq\f(mg,2sinθ+μcosθ)≤FN≤eq\f(mg,2sinθ-μcosθ)。8.如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放置一重力为50N的劈形木块,在劈形木块斜面上有一个重力为100N的光滑小球被轻绳拴住悬挂在天花板上,已知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斜面倾角为30°,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则:(1)斜面对小球支持力的大小为多少?(2)地面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至少多大?(3)若在小球上施加一个外力F,让小球脱离劈形木块,这个外力的最小值为多少?答案(1)eq\f(100\r(3),3)N(2)eq\f(\r(3),6)(3)50N解析(1)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FNsin30°=FTsin30°FNcos30°+FTcos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