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河三中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姓名班级考号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正确粘贴条形码。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字迹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在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试卷自己保留,以备讲评使用。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诗品和人品肖瑞峰我们经常说两句话,“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中国古代传统诗论习惯于将诗品与人品相联系,以为人品决定诗品,诗品出于人品,因而总是强调“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才有第一等真诗”。考察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流程,“文如其人”确实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是一种史实,但我要向大家揭示的另一史实是,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也不难找到“言非心声”的例证,在一些诗人那里,诗品和人品其实是割裂的,背离的,永远无法契合的。如果坚持认为“诗品醇者,人品必正”,显然是一种罔顾文学史实的想当然的误判。提及“诗品”,熟悉中国文学史的很容易联想到梁代钟嵘和唐代司空图的两部同名著作,所谓“品”,是就区分诗歌的不同风格、境界而言的,可以理解为类别。今天我们讨论的“诗品”,有别于钟嵘、司空图的指称,指的是诗的品质、品格和品味;与此相应,所谓“人品”指的是人的品行、品性、品德。人们常常将诗品与人品相提并论。二者之间确实有密切的联系,但却不能等同,也无法对应。它们呈现出的是若即若离、错综复杂的双边关系。主张诗品与人品相统一,是追求诗歌理想与人格之美彼此契合的集中反映。在这方面最简明的一个论断就是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倡言:“诗品出于人品。”最早将诗品与人品联系在一起的是先秦时期的“诗言志”思想。所谓“诗言志”是指诗应当抒写人的情志,应当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外在表现。这实际上已涉及到“文如其人”和“言为心声”的命题。“文如其人”这一命题,可以追溯至汉代扬雄的《法言·问神》、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体性》。但从现存的文献看,明确表述“文如其人”这一命题的是苏轼的《答张文潜书》:“子由之文实胜仆,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这段话是苏轼评论他弟弟的。后人都认为三苏里面最有才气的是苏轼而不是苏辙。在苏轼的眼里,弟弟的文章超过了他,而世人不理解。后来表达类似“文如其人”的观点就太多了,比如徐增《而庵诗话》里提到,诗是人心灵的一种外化表现,见诗如见其人。验之创作实践,在中国诗歌史上,确实有许多诗人的诗品与人品是统一的,和谐的,读其诗,可以推知其人;反之,观其人,亦可想见其诗。比如李白,文如其人的典型代表;比如刘禹锡,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屈的典型。在中国诗歌史上,“言非心声”的情况也很多。相当一部分诗人的诗品与人品其实是割裂的,背离的,永远无法契合的,以致出现了创作与生活严重脱节的现象:诗品高洁,而人品卑劣。读其诗,分明为志士仁人;观其行,显然是无耻败类。西晋诗人潘岳,后世称他潘安,是少有的美男子代表。他在作品《闲居赋》中,描述自己对功名的蔑视之情。但现实是,权贵贾谧手下有二十四个谄友,排在首位的就是潘安。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畏敌如虎,丧权辱国,但是读他的诗《题金山》却是豪气万丈:“屹然天立镇中流,弹压东南二百州。狂虏来临须破胆,何劳平地战貔貅。”俨然以御敌英雄自命。这可归因于人格的二重性:内心深处未必无意御敌,却因懦弱自私故而终不敢御敌。考察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流程,尽管“言非心声”的现象并不罕见,也许永远无法杜绝,但我们仍然倡导坚守“文如其人”的传统,倡导诗品与人品的统一,鄙弃诗品与人品相背离的非正常行为。我们有理由强调:欲醇诗品,先正人品。只有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才能真正提升诗的品质、品格和品位,达到诗品与人品的完美融合。要正诗品就要像孟子说的,养吾浩然之气。(节选自《浙江人文大讲堂》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对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历程作一个全面的考察,“文如其人”确实比较普遍,这是一种史实,也很难找到“言非心声”的例证。B.世人以为苏轼的才气胜于苏辙,苏轼却认为苏辙的文章超过了他,苏辙其文如其为人,诗品和人品达到了统一。C.李白、刘禹锡的“文如其人”和潘安、赵构的“言非心声”形成了对比,说明了“诗品与人品”能完全统一。D.我们只要倡导坚守“文如其人”的传统,倡导诗品与人品的统一,鄙弃诗品与人品相背离的非正常行为,就可以杜绝“言非心声”的现象。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从“文如其人”和“言非心声”两个角度论述了诗品与人品的联系。B.本文第一自然“文如其人”“言为心声”引出了人品和诗品的问题,第二自然段却具有总领全文的作用。C.本文运用大量事实论证,就是为了突出强调作者“欲醇诗品,先正人品”的主张。D.本文主要采用了递进论证方式,逐步揭示出关于人品和诗品的问题,层次清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品与人品是可以统一的,这是对诗歌理想与人格之美彼此契合的追求。B.诗品与人品也有割裂、背离、无法契合的情况,以致出现了创作与生活严重脱节的现象。C.诗品出于人品。诗如其人,从作品中就足见其人的品质、德行,有了好的人品,就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D.诗人应尽量达到诗品与人品的完美结合,坚守“文如其人”的传统,加强道德修养,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答案】1.B2.D3.C【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也很难找到‘言非心声’的例证”错,原文是说“也不难找到‘言非心声’的例证”。C.“说明了‘诗品与人品’能完全统一”错,潘安、赵构的“言非心声”,就是说明了“诗品与人品”不能完全统一。D.“只要……就可以杜绝‘言非心声’的现象”说法绝对,由原文“尽管‘言非心声’的现象并不罕见,也许永远无法杜绝”可知,“言非心声”的现象也许永远无法杜绝。
故选B。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递进论证”错,本文主要采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式,从“文如其人”和“言非心声”两个角度论述了诗品与人品的联系。
故选D。
【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有了好的人品,就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错,“欲醇诗品,先正人品。只有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才能真正提升诗的品质、品格和品位,达到诗品与人品的完美融合”强调的是好的人品对于诗品的重要性,但不能说有了好的人品,就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故选C。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冰雪运动,特别是大众冰雪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开展,当然离不开我们独特的文化传统。但纵观目前各地冰雪文化活动中的展演形式,一些冰雪体验的建筑、庙会和礼堂等,或是民俗风情、生活起居等文化内容,大多都停留在表象的展示阶段,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对冰雪文化的深度发掘和个性化展示还远远不够。对于我国地域传统冰雪文化的建设来说,就是要将地域传统冰雪文化中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等内容做实,活化为涵盖思想文化、哲学价值、历史传承、文创开发、遗产保护等在内的新内涵。“活化”不是简单的“回归”和“复旧”,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对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增强传统文化基因的反应活力、吸引力和生命力。首先,要唤醒地域传统冰雪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曾言,文化自觉是当今时代的要求,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且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知。传统冰雪文化通常是由身体演绎的,很少有单纯性的文字记载,但可通过当地民众对传统文化基因的记忆,实践还原冰雪场景,以最大限度保持冰雪文化的原始性。同时,要吸纳与其冰雪相关联、与其文化相融合的多方主体参与,形成治理联盟,站在大国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的角度,宣传传统冰雪文化的时代价值,提升保护地域传统冰雪文化的自觉性。其次,重构地域传统冰雪文化空间。地域冰雪文化是以传统的农耕文化为基础的,以血缘、地缘、业缘关系为联结的文化形态,是村落乡土文化的优质资源。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泥土是乡人的生命,乡愁对中国人来说,是延绵一生的文化记忆。因此,地域传统冰雪文化的开展能有效勾起村落内居民乡愁追思。传统冰雪项目的开展更多地依附于传统的节庆,对此,可重构地域传统冰雪文化空间,因地制宜建设乡土冰雪文化平台、冰雪陈列馆、冰雪大讲堂、冰雪民俗馆等,打造村落居民的精神家园。最后,完善地域传统冰雪文化保护与管理政策,打造冰雪产业。村落的传统冰雪文化与居民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相关联,通常借助庙宇、祠堂、村落、建筑、生产器具等来表达文化生成的价值理念,我们应把保护、开发结合起来,地方政府要根据文物保护法制定冰雪遗产文物保护实施方案等细则,既完善地域传统冰雪文化保护政策,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选自张铁民《活化传统,赋予冰雪文化新生命》)材料二我国冰雪运动历史悠久,我国北方地区生活的各民族,自古以来就开展了各项与冰雪共生共存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方式,在历史发展和变迁中,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冰雪运动文化。据考古发现,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发现的距今一万年左右的岩画中,出现了“脚踏滑雪板,手持单杆滑雪人”图像,并伴有一些动物形象线条,现代阿勒泰地区的人们仍以此为雪地出行方式。这是人类发现最早的反应滑雪运动的考古资料,这个地区被学者认为是现代滑雪运动的发源地。隋唐时期雪上活动在文献中的记录更为清晰,“室韦”“拔悉弥”等古代民族“以木为马,雪上逐鹿”,滑雪板的材质发生了明显变化,且滑雪板的形状前部演化为尖翅状。而宋代以后的滑雪运动更增添了竞技娱乐色彩,出现了拖冰凌(雪车)、堆雪人雪狮等休闲雪上活动,尤其是北方各民族发展出了各类雪上民俗体育活动,延续至今,成为极具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都成为少数民族传统的雪上竞技运动项目。唐代时期,北方民族以滑冰开展狩猎活动,有些以木棍为杖滑行代步,也开始制作一些冰车、冰橇等,形成了原始的滑冰器具;宋代以后,滑冰运动被称为“冰嬉”,并且以人力牵拉的“冰床”作为滑冰工具已非常成熟;元代时期,冰床扩展为动物牵拉形式,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中记录了狗拉冰橇的情况;明代以后,冰上运动发展更为专业化、多样化,冰上活动广泛应用于军事活动中,清太祖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部落时,依靠高超的滑冰技术赢得了数场战役,满族的“轨鞭滑子”(简易冰刀鞋)大大增加了冰上活动的技术。《满洲老档秘录》记载,努尔哈赤于1625年举办了冰上比赛,开展了冰上射箭、冰上武术、冰上舞蹈等活动,成为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冰上运动会”;清朝是冰上运动的黄金时期,随着满族入关,“冰嬉”“冰床”等活动在中原地区得到广泛发展,冰上活动的竞技性、娱乐性得到了极大地丰富。我国传统冰雪文化运动留下的各类古籍文献、文化遗迹、珍贵文物等遗产,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是中国智慧、中国精神的具象化表达。伴随着北京冬奥会的到来,以冰雪运动为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与奥林匹克运动相互促进、互为融合,在国际文化交流、世界文明互鉴中迸发出新风采。让我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向世界交出一份冬季奥运会的中国答卷。(摘编自覃琛《从中华传统冰雪文化中汲取力量》)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地域冰雪文化是以传统的农耕文化为基础的,这使得传统冰雪项目的开展要因地制宜,更多地依附于当地传统的节庆。B.我国地域传统冰雪文化所体现的家风、乡风、民风等文化传统的地位很重要,我们要传承它,还要活化其中的新内涵。C.我们对于传统冰雪文化要有文化自觉意识,要实现这一点,通过当地民众对传统文化基因的记忆还原冰雪场景是唯一途径。D.冰雪运动自诞生之初起就与人们的生产劳动和生活相连,而随着滑雪工具的改良,其娱乐性、竞技性则成为了主要作用。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前,我国大众冰雪运动发展步伐加快,各项冰雪文化活动的形式多样,但对冰雪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缺乏个性色彩。B.地域冰雪文化是村落乡土文化优质资源,它以血缘、地缘、业缘关系为联结纽带,因此它的开展会引发人们对乡愁的记忆。C.最早反映滑雪运动的考古发现是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发现的滑雪图像,其雪地出行方式目前在我国仍然广泛地使用。D.我国冰雪运动从地理位置来看北方地区的发展要优于南方地区,从历史朝代看清朝是其黄金时期,更为专业化、多样化。6.结合材料分析我国2022年举办北京冬季奥运会的意义。【答案】4.B5.C6.①有利于弘扬我国冰雪运动的历史与文化传统。②增强大国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提升文化自觉性,增强凝聚力。③打造村落居民的精神家园,引发乡民乡愁与追思,提升同心力。④打造冰雪产业,促进经济发展。⑤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世界文明互鉴。⑥以发展冰雪运动、举办冬季奥运会为契机,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比较材料的能力。A.“地域冰雪文化是以传统的农耕文化为基础的,这使得”错误。材料一第四段信息是“地域冰雪文化是以传统的农耕文化为基础的,以血缘、地缘、业缘关系为联结的文化形态,是村落乡土文化的优质资源。……因此,地域传统冰雪文化的开展能有效勾起村落内居民乡愁追思。传统冰雪项目的开展更多地依附于传统的节庆,对此,可重构地域传统冰雪文化空间,因地制宜建设乡土冰雪文化平台、冰雪陈列馆、冰雪大讲堂、冰雪民俗馆等,打造村落居民的精神家园”,可见选项强加因果逻辑关系,曲解文意。C.“要实现这一点,通过当地民众对传统文化基因的记忆还原冰雪场景是唯一途径”错误。材料一第三段信息是“首先,要唤醒地域传统冰雪文化自觉。……传统冰雪文化通常是由身体演绎的,很少有单纯性的文字记载,但可通过当地民众对传统文化基因的记忆,实践还原冰雪场景,以最大限度保持冰雪文化的原始性。同时,要吸纳与其冰雪相关联、与其文化相融合的多方主体参与,形成治理联盟,站在大国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的角度,宣传传统冰雪文化的时代价值,提升保护地域传统冰雪文化的自觉性”,可见“唯一途径”以偏概全,应还有“形成治理联盟,站在大国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的角度,宣传传统冰雪文化的时代价值,提升保护地域传统冰雪文化的自觉性”等措施。D.“随着滑雪工具的改良,其娱乐性、竞技性则成为了主要作用”错误。材料二第三段信息是“古代民族‘以木为马,雪上逐鹿’,滑雪板的材质发生了明显变化,且滑雪板的形状前部演化为尖翅状”以及后面军事等方面的信息可知,“娱乐性、竞技性”并不是主要作用。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目前在我国仍然广泛地使用”错误。材料二第二段信息是“现代阿勒泰地区的人们仍以此为雪地出行方式。这是人类发现最早的反应滑雪运动的考古资料,这个地区被学者认为是现代滑雪运动的发源地”,可见选项“我国”扩展了范围,应为“阿勒泰地区”,“广泛”一词表述也不准确。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一“特别是大众冰雪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开展,当然离不开我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材料二中“我国冰雪运动历史悠久……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冰雪运动文化”可提炼出“有利于弘扬我国冰雪运动的历史与文化传统”;从材料一第三自然段中“站在大国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的角度,宣传传统冰雪文化的时代价值,提升保护地域传统冰雪文化的自觉性”可提炼出“增强大国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提升文化自觉性,增强凝聚力”;从材料一第四自然段“地域传统冰雪文化的开展能有效勾起村落内居民乡愁追思……打造村落居民的精神家园”提炼出“打造村落居民的精神家园,引发乡民乡愁与追思,提升情感同心力”;从材料一第五自然段“完善地域传统冰雪文化保护与管理政策,打造冰雪产业”和“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可提炼出“打造冰雪产业,促进经济发展”;从材料二结尾段中“以冰雪运动为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与奥林匹克运动相互促进、互为融合,在国际文化交流、世界文明互鉴中进发出新风采”提炼出“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世界文明互鉴”;从材料二结尾段中“让我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向世界交出一份冬季奥运会的中国答卷”可提炼出“以发展冰雪运动、举办冬季奥运会为契机,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要点。(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那个卖血的男人余华这天晚上,许三观和一个年过六十的男人住在一起,那人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他穿着破烂的棉袄,黝黑的脸上有几道被冬天的寒风吹裂的口子,怀里抱着两头猪崽子走进来,许三观看着他把两头小猪放到床上,小猪吱吱地叫,声音听上去又尖又细,小猪的脚被绳子绑着,身体就在床上抖动,他对它们说:“睡了,睡了,睡觉了。”说着他把被子盖在了两头小猪的身上,自己在床的另一头钻到了被窝里。他对许三观说:“现在半夜里太冷,会把小猪冻坏的,它们就和我睡一个被窝。”看到许三观点了点头,他嘿嘿地笑了。他告诉许三观,他家在北荡的乡下,到百里来,是来把这两头小猪卖掉,他说:“百里的价格好,能多卖钱。”最后他说:“我今年六十四岁了。”“看不出来,”许三观说,“六十四岁了,身体还这么硬朗。”听了这话,他又是嘿嘿笑了一会儿,他说:“我眼睛很好,耳朵也听得清楚,身体没有毛病,就是力气比年轻时少了一些,我天天下到田里干活,我干的活和我三个儿子一样多,就是力气不如他们,累了腰会疼……”看到许三观盖了两条被子,就对许三观说:“你是不是病了?你盖了两条被子,我看到你还在哆嗦……”许三观说:“我没病,我就是觉得冷。”他说:“那张床上还有一条被子,要不要我替你盖上?”许三观摇摇头,“不要了,我现在好多了,我下午刚卖了血的时候,我才真是冷,现在好多了。”“你卖血了?”他说:“我以前也卖过血,我家老三,就是我的小儿子,十岁的时候动手术,动手术时要给他输血,我就把自己的血卖给了医院,医院又把我的血给了我家老三。卖了血以后就是觉得力气少了很多……”许三观点点头,他说:“卖一次、两次的;也就是觉得力气少了一些,要是连着卖血,身上的热气也会跟着少起来,人就觉得冷……”许三观说着把手从被窝里伸出去,向他伸出三根指头说:“我三个月卖了三次,每次都卖掉两碗,用他们医院里的话说是四百毫升,我就把身上的力气卖光了,只剩下热气了,前天我在林浦卖了两碗,今天我又卖了两碗,就把剩下的热气也卖掉了……”许三观说到这里,停了下来,呼呼地喘起了气,来自北荡乡下的那个老头对他说:“你这么连着去卖血,会不会把命卖掉了?”许三观说:“隔上几天,我到了松林还要去卖血。”那个老头说:“你先是把力气卖掉,又把热气也卖掉,剩下的只有命了,你要是再卖血,你就是卖命了。”“就是把命卖掉了,我也要去卖血。”许三观对那个老头说:“我儿子得了肝炎,在上海的医院里,我得赶紧把钱筹够了送去,我要是歇上几个月再卖血,我儿子就没钱治病了……”许三观说到这里休息了一会儿,然后又说:“我快活到五十岁了,做人是什么滋味,我也全知道了,我就是死了也可以说是赚了。我儿子才只有二十一岁,他还没有好好做人呢,他连个女人都没有娶,他要是死了,那就太吃亏了……”那个老头听了许三观这番话,连连点头,他说:“你说得也对,到了我们这把年纪,做人已经做全了……”这时候那两头小猪吱吱地叫上了,那个老头对许三观说:“我的脚刚才碰着它们了……”他看到许三观还在被窝里哆嗦,就说:“我看你的样子是城里人。你们城里人都爱干净,我们乡下人就没有那么讲究,我是说……”他停顿了一下后继续说:“我是说,如果你不嫌弃,我就把这两头小猪放到你被窝里来,给你暖暖被窝。”许三观点点头说:“我怎么会嫌弃呢?你心肠真是好,你就放一头小猪过来,一头就够了。”老头就起身抱过去了一头小猪,放在许三观的脚旁。那头小猪已经睡着了,一点声音都没有,许三观把自己冰冷的脚往小猪身上放了放,刚放上去,那头小猪就吱吱的乱叫起来,在许三观的被窝里抖成一团,老头听到了、有些过意不去,他问:“你这样能睡好吗?”许三观说:“我的脚太冷了,都把它冻醒了。”老头说:“怎么说猪也是畜生,不是人,要是人就好了。”许三观说:“我觉得被窝里有热气了,被窝里暖和多了。”于是,许三观得以一夜安睡。7.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许三观卖血的直接原因是家里穷,儿子得了重病无钱医治,只想靠卖血去渡过难关。B.许三观的形象十分饱满,既朴实坚韧,又卑微可怜,小说写出了这个小人物在那个时代的苦痛与挣扎。C.北荡乡下的老头是怕猪冻着才让小猪睡入被窝,后来是怕许三观冻着又让小猪给他取暖,这些情节写出了人不如猪的社会现状,引发了我们关于人性与兽性的思考。D.余华通过两位父亲无法用流汗钱来给孩子治病,都只能通过卖血钱才能救儿子的命来对那个特定的年代进行审视与批判。8.“来自北荡乡下的那个老头”这一人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9.本小说在叙事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进行简要分析。【答案】7.C8.①北荡乡下老头的处境衬托了许三观的贫苦、卑微。②北荡乡下老头和许三观的对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③北荡乡下老头对许三观做出的善良举动,给这个悲苦的故事以温暖的色调。④特定年代里有很多人和许三观一样,卖血的经历是一代人悲苦生活的缩影。9.①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作者采用第三人称叙述了许三观住店遇到卖猪老人的全过程,真实、亲切,便于读者全面了解人物的命运。②采用人物对话的形式讲述故事。许三观的凄惨命运,卖猪老人的不幸遭遇和善良品质,都是通过二人对话来完成的。对人物的不幸命运的揭示更具体、直接。③采用顺叙的叙述顺序。按照时间顺序叙事,便于情节的展开,使人物的不幸命运渐次显现,更有利于主题的表达。【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C.“写出了人不如猪的社会现状,引发了我们关于人性与兽性的思考”错,这些情节主要是表现那个特定年代人民的悲苦命运以及底层社会人与人之间传递温暖的人性美。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来自北荡乡下的那个老头”是小说的次要人物,小说的主人公是许三观。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主要从对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等角度分析。从对主人公的作用看,由“那人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他穿着破烂的棉袄,黝黑的脸上有几道被冬天的寒风吹裂的口子,怀里抱着两头猪崽子走进来,许三观看着他把两头小猪放到床上”“他家在北荡的乡下,到百里来,是来把这两头小猪卖掉”“我以前也卖过血”可知,“来自北荡乡下的那个老头”也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苦百姓,老头的处境衬托了许三观的贫苦、卑微,他的命运对主人公许三观频繁卖血的悲苦命运起到了衬托作用。从情节发展看,小说重点描写了那个老头与许三观的对话,在对话中,我们了解了那个老头是不嫌路途遥远,为了多卖钱来百里卖小猪,了解了他的身体和家庭情况,也了解了主人公许三观“觉得冷”是因为给儿子治病而频繁卖血的故事。北荡乡下老头的出现以及和许三观的对话,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塑造人物看,由“说着他把被子盖在了两头小猪的身上,自己在床的另一头钻到了被窝里”“那张床上还有一条被子,要不要我替你盖上?”“老头就起身抱过去了一头小猪,放在许三观的脚旁。那头小猪已经睡着了,一点声音都没有”可知,北荡乡下老头心地善良,他对许三观的关爱给小说笼罩上一层温暖的色彩,给我们传递了温暖。从主题看,由“我以前也卖过血,我家老三,就是我的小儿子,十岁的时候动手术,动手术时要给他输血,我就把自己的血卖给了医院,医院又把我的血给了我家老三”““我三个月卖了三次,每次都卖掉两碗……今天我又卖了两碗,就把剩下的热气也卖掉了……”可知,小说以许三观和北荡乡下老头卖血的经历,传达出那个特定年代底层百姓生活命运的悲苦,深化了小说的主题。【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叙事特点的能力。小说分别从许三观和卖猪老人的角度叙事,这是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作者采用第三人称叙述了许三观住店遇到卖猪老人,二人聊天,一个卖血,一个要卖猪,其间的来龙去脉都交代的很清楚,从人物自己嘴里说出的话显得真实、亲切,便于读者全面了解人物的命运。采用人物对话的形式讲述故事。“不要了,我现在好多了,我下午刚卖了血的时候,我才真是冷,现在好多了”“你卖血了?”“我以前也卖过血,我家老三,就是我的小儿子,十岁的时候动手术,动手术时要给他输血,我就把自己的血卖给了医院,医院又把我的血给了我家老三。卖了血以后就是觉得力气少了很多……”“我是说,如果你不嫌弃,我就把这两头小猪放到你被窝里来,给你暖暖被窝”“我怎么会嫌弃呢?你心肠真是好,你就放一头小猪过来,一头就够了”,许三观为了给儿子治病多次卖血,命运凄惨,卖猪老人也为救儿子卖过血,他二人的不幸遭遇和卖猪老人的善良品质,都是通过二人对话来完成的。这样写对人物的不幸命运的揭示更具体、直接。小说从两人在旅店相识写起,一直聊天到入睡,按照时间发展,采用顺叙的叙述顺序叙事,便于情节的展开,随着对话的时间推移,人物的不幸命运渐次显现,更有利于主题的表达。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D.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B.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D.苏轼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答案】10.A11.B12.C13.(1)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2)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其中,“士坐庭中”主谓宾都全,其后断开,且“噤未能言”的主语也是“士”,承前省略,不能把“噤”断到上句,排除BC项;“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中,主语是“巡铺内侍”,中间不能断开,更不能将其断到上句,排除D项。故选A。【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由丞相主持”错。科举史上的殿试是由武则天首创的。宋朝正式成制,金、元、明、清四代沿用。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因此应当是由皇帝主持。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错,原文是“明年春……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可见“同时”表述错误,“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应当是第二年春天的事。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减粜,减价出售;常平米,常平仓的米;分坊,到各街道;活者,救活的人。(2)浑涵,博大深沉;雄视,称雄;鲜,少。【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苏轼十岁时,母亲程氏亲自教授苏轼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主考官欧阳修见到苏轼的文章很惊喜,参加殿试考中了乙科,后来苏轼携书信拜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尧臣说:“我要避开他,好让他出人头地。”苏洵去世后,朝廷追赠他为光禄丞。苏轼服丧期满,回到朝廷,任命他为判官告院,王安石创立施行新法,苏轼上书评论新法的弊病。新的政令一天天下达,苏轼在杭州任上总是利用新法中对百姓有利的内容造福百姓,百姓们因此生活安定。调任密州。司农下令实施新法,不按时施行的人按违反国家制度判罪。苏轼对提举官说:“违反制度的判罚,如果是出自朝廷,谁敢不听从?如今命令出自司农,这是擅自制定律法。”提举官害怕地说:“请您先不要追究这件事。”不久,朝廷知道这个法令危害百姓利益,于是下令废除了它。元祐元年,轼以七品官身份入朝在延和殿侍奉皇帝,就赐给他银印红绶,升迁为中书舍人。元祐三年,暂代知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地不能说话。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元佑四年,因积累了一些议论政事的话,被当权的人所恨。苏轼怕不被他们所容忍,请求调到外地,任龙图阁学士、杭州知州。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换取米来救济饥饿的人。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苏轼说:“杭州是水陆交通的要地,得疫病死的人比别处常要多些。”于是收集多余的钱二千缗,又拿出自己囊中黄金五十两,建造治病场所,渐渐积贮钱粮来防备疫病。徽宗即位,又经历三次大赦,于是提举玉局观,恢复朝奉郎的官职。苏轼从元祐以来,从未因每年考核政绩请求升迁。所以官职就停留在这里。建中靖国元年,在常州去世。苏轼师从父亲苏洵学习写文章,从来得之于天资。(苏轼)曾经自己说:“写文章如同行云流水,本来就没有一定的格式,仅是常要在该说的地方就说,该停的地方就停。”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话,都可以写成文章诵读。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朱敦儒谁转琵琶弹侧调。征尘万里伤怀抱。客散黄昏庭院悄。灯相照。春寒燕子归来早。可惜韶光虚过了。多情人已非年少。只恐莺啼春又老。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只恐莺啼春又老”一句既点明时令,又在景物描写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B.“征尘万里”点明了客居他乡的处境,“伤怀抱”一词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C.“客散黄昏庭院悄”写出了客人聚会离开后庭院静谧的情形,给人孤单落寞之感。D.燕子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充满情义,燕子早早归来给自己带来了慰藉。1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答案】14.D15.①从“征尘万里伤怀抱”“客散黄昏”可看出词人羁旅思乡、孤单落寞之愁。②从“韶光虚过”“多情人已非年少”“只恐莺啼春又老”可看出词人内心那份韶华已逝、年老体衰的无奈与忧愁。③从“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可以看出词人因人海茫茫,知音难找,无志同道合之人相伴相守的苦闷。【解析】【分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D.“在词人眼中充满情义,燕子早早归来给自己带来了慰藉”分析错误,与“灯相照”意境一致,应是用燕子归来进一步衬托出自己的孤单落寞之情。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词上片“征尘万里伤怀抱”中“征尘万里”点出作者是羁旅之客,正客居他乡,而“伤怀抱”则表明作者作为羁旅之客,此时此刻内心正伤感、忧愁。“客散黄昏庭院悄”三句则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及思乡之情。下片“可惜韶光虚过了”“人已非年少”“春又老”则是作者感慨年华易逝、人生衰老,一个“又”字又体现了作者对此的无奈。“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是作者感慨无人理解自己,知音难觅。“韶光虚过”是说时光流逝,却过得没有什么意义,光阴虚度,一事无成;“人已非年少”也是在说自己已经不再年轻,流露出年老的伤感;后面“春又老”,春是每年都会来的,它是不会老的,老的是人,物是人非,年华已逝的伤感与忧愁。“知音少”,这是比较直接的抒发,慨叹知音难觅,没有志同道合之人;“何处寻芳草”,以景结情,世界之大,到哪里去寻找那些美好?流露出一种无人陪伴,知音甚少的孤寂与落寞。(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牧《阿房宫赋》一文告诫人们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带着谴责语气的问句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②.举世非之而不加沮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④.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⑤.奈何取之尽锱铢⑥.用之如泥沙【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词:“誉”“沮”“鉴”“锱铢”。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井盖成了“景点”。几个物理所的专家把物理学公式通过井盖彩绘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实现宣传科普物理知识的目的,让人眼前一亮。近些年类似的新闻。2014年11月,云南民族大学雨花校区内,数十个井盖上都被画上了憨态可掬的动物图画。2017年8月,济南某社区居民发现,小区内多处井盖一改往日旧貌,“灰头土脸”的表面出现的彩绘“萌宠”。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一个让人“生活得更好”的城市,()。所以,人们在感喟现代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吐槽钢筋水泥构筑的城市丛林,不能满足“心和远方”。而长期以来,“科学”在某种程度上是脱离大众认知范围的,一些复杂的物理公式对于普通大众而言,颇有些的神秘意味。专业人员参与筛选科普知识点,然后再找专业的人员彩绘表现知识点,使得物理公式变得形象生动起来,还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关注,可以说是。组织严密、细心琢磨、精心凸显,用艺术的表现形式传播科学,“最有学问的井盖”不仅凸显了主办单位趣味科普的信心,更折射出其难能可贵的有效科普智慧。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正最恰当的一项是()A.几个物理所的专家把物理学公式通过井盖彩绘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宣传科普物理知识的目的,让人眼前一亮。B.物理所的几个专家把物理学公式通过井盖彩绘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实现宣传科普物理知识目的的做法,让人眼前一亮。C.几个物理所的专家把物理学公式通过井盖彩绘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实现宣传科普物理知识的目标,让人眼前一亮。D.物理所的几个专家把物理学公式通过井盖彩绘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宣传科普物理知识目的的做法,让人眼前一亮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既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既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更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B.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既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更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C.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既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也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D.既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既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也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屡见不鲜活灵活现高高在上事半功倍B.司空见惯绘声绘色高高在上一举两得C.司空见惯活灵活现居高临下事半功倍D.屡见不鲜绘声绘色居高临下一举两得【答案】17.D18.B19.A【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划线句子中:“几个”和“物理所的”都修饰“专家”,多项定语语序在排列时,表示领属的“物理所的”要放在表示数量的“几个”之前,排除A项和C项。此外,“实现”与“目的”搭配不当,应为“达到……目的”,排除B项。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物质”和“精神的”分别照应前面的“为了生活”和“为了生活得更好”,所以“物质的”在前,“精神的”在后,故排除A项和D项;根据后文“不能满足‘心和远方’,是为了进一步说明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所以后句应为“更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排除C项。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组,“屡见不鲜”,常常见到,并不新奇;“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结合后文两个事例,可以看出类似的新闻并不少见,故选“屡见不鲜”。第二组,“活灵活现”,意思是形容神情逼真、传神,使人有亲眼所见的感觉;“绘声绘色”,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第二个横线处是为了突出彩绘萌宠的形象逼真,且没有对萌宠的形象声音的表现,故选“活灵活现”。第三组,“高高在上”,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居高临下”,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第三个横线处:说明“复杂的物理公式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是很难理解和认识的,故选“高高在上”。第四组,“事半功倍”,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一举两得”,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第四个横线处:前文是来说明“专业人员的彩绘”效果的,且没有看出两方面的作用,故选“事半功倍”。故选A。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考古学是利用古人遗迹遗物重建古代历史的学科,尽管先民的物质遗存作为古史研究的直接史料有益于重建古代物质文化的历史,但仅满足于人类物质文化历史的建设,①________。理由很简单,人类社会的历史不仅包括物质文化历史,也应包括精神文化的历史,我们不仅要关心古人是如何生活的,②________。这意味着真正的考古学研究,③________,同时更要通过这些物质遗存研究先民精神文化的成果。【答案】①.①显然不足以重建一部完整历史②.②更要关心他们是如何思想的③.③既要揭示先民的物质创造【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阅读语段,分析空缺处前后的句子,关注语意上的联系,做到补写的句子与前后句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合乎逻辑。本段主要阐述的是我们不仅应该关注物质文化历史,也应该关注精神文化历史。根据横线前的“但仅满足于人类物质文化历史的建设”以及横线后的“人类社会的历史不仅包括物质文化历史,也应包括精神文化的历史”,可知第一空应填写“显然不足以重建一部完整的历史”;第二空,据“我们不仅要关心古人是如何生活的”可知后面应用“更”呼应“不仅”,用“思想”呼应“生活”,即“更要关心他们是如何思想的”;第三空,据“同时更要通过这些物质遗存研究先民精神文化的成果”可知,用“既要”呼应“更要”,用“物质”呼应“精神”,即“既要揭示先民的物质创造”。21.下面文字是一则倡议书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够准确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全体市民要以实际行动来保护野生动物,尽量拒绝食用野味,不近距离摸野生动物,不干扰野生动物休息。万一发现非法捕猎、售卖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应立即向执法部门通报。【答案】(1)尽量——坚决(2)摸——接触(3)休息——栖息(4)万一——如果(5)通报——举报【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得体能力。第一处,“尽量”,表示力求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最大限度。不符合倡议书场合和目的,“拒食野味”不应是“尽量”去做的事,而应该是“坚决”去做的事,所以改为“坚决”;第二处,“摸”是口语,不合倡议书语体要求,应该为“接触”;第三处,“休息”,是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停止活动,使人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松弛,它是一个消除或减轻疲劳,恢复精力的过程。不应用于野生动物,用错对象,改为“栖息”;第四处,“万一”是口语,不合倡议书语体要求,应改为“如果”或“倘若”;第五处,“通报”,用来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指示精神或情况时使用的公务文书。通报适用行政机关,党务机关及人大使用,不适用于市民对执法部门,用错对象,且意思也不够准确,应改为“举报”。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1年7月31日,37岁的中国老将吕小军在东京奥运会举重比赛中创造了抓举、挺举、总成绩三项奥运记录,成功夺冠。在常人眼中,吕小军属“超龄服役”,与他同场竞技的是“弟弟”甚至“侄子”辈的年轻人;在教练于杰眼中,吕小军比赛的表现就像个“年轻人”。吕小军在赛后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如果在举重明年世锦赛上看到我,不要觉得惊讶……训练对我来说是轻松快乐的。”37岁,对举重运动员来说,已经不再年轻,但吕小军的竞技状态还很年轻。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像吕小军这样,年纪不轻,但生命状态依然年轻;也有的人年纪轻轻,其生命状态却未必年轻。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年轻”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青春永不褪色有人说:如同生命注定死亡,我们的青春也终将褪色。然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马集中学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地方公务员浙江申论33
- 地方公务员辽宁申论99
- 2021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 河北行政职业能力模拟68
- 文创公司管理手册
- 2003年云南省录用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
- 2015年7月17日山东省公务员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真题
- 湖南公务员面试模拟41
- 酒店宾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方案全套资料(2020-2021完整版)
- 2024公务员考试三农知识题库带答案(黄金题型)
-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家庭社会工作试题及答案
- MOOC 战略推演:企业致胜七步法-中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某尾矿库应急预案
- 节约用水(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 教科版
- 治疗室查对制度
- 秀场内外-走进服装表演艺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小学思政课建设方案
- 健康促进医院绩效考核方案
- 2022-2023学年北京市第四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