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到了公元前500年,欧亚范围内大规模的古印欧人各部落的迁徙浪潮终于渐渐平息,而此时的欧亚大平原已经被古印欧人的迁徙完全改变了面貌,从印度河流域直到不列颠岛,古印欧人唤醒了横跨东西上万公里的土地,将那里带入了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这些游牧的诗人们在不经意之间,创造了安纳托利亚文明,吠陀文明,古波斯文明,古希腊文明,古意大利文明,古日耳曼文明和凯尔特文明。整个欧亚大陆从此真正意义上走出了蒙昧时代。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教师点拨1:

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影响和影响的表现如何区分?(1)一定程度上造成地区的动荡、文化的浩劫;(赫梯人灭掉古巴比伦,多次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波斯人多次入侵希腊。)(2)通过征服和融合,形成新的民族。(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3)整体上推动了新的区域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赫梯文明、波斯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等);(4)促进了不同种族、区域之间文化、商业、技术的传播与交流,推动文化的融合及先进制度的确立与扩大。(波斯首次将西亚和北非文明区域统一起来;雅利安人把马和铁带到印度,其种姓制度和佛教对周边地区产生重大影响)过渡:

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第一次入侵到公元前6世纪时就已经结束了。在扩大了文明区域之外,在亚欧大陆的北部,仍然有许多逐水草而生的游牧民族,他们还没有进入文明状态。例如在秦汉帝国的西北边境的匈奴人,在罗马帝国东北边境的日耳曼民族,以及在中亚草原上的阿兰人、大月氏等。他们在两个大帝国之间广阔的草原上来回游动,哪边衰弱而有利可图,他们就往哪边倒;哪边强盛了,他就向相反的方向游动。由于秦汉帝国不断地向西扩张,不断地主动攻击匈奴,所以使得匈奴掉头逃窜。结果呢,就引起整个亚欧大草原上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赵林《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修改补充: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及其对区域文化的影响?地区

据前苏联史学家古米廖夫考证,在公元据2世纪下半期到三世纪,大草原上发生了特大旱灾,这次大旱灾绵延了一个世纪,把旺盛的草原变成了沙漠。

---吴兴勇:匈奴与世界民族大迁徙

自公元3世纪起,由于罗马帝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全面危机,加上东方匈奴人的不断西迁,遂使各支日耳曼人如潮水般地拥入罗马帝国,甚至远徙到南欧和北非等地。

----刘爱兰:4-6世纪西欧和中国游牧民族的迁徙及融合

他们宁愿在战争中因负伤而受到荣誉,而不愿从事耕种,以待收获。他们认为用流汗来取得用流血所能得到的东西是愚笨的、懦弱的。

---叶洵灶:略论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的原因原因:①周边农耕文明的动荡与衰落,提供可乘之机;②气候的变迁,寻找更适宜的居住地;③游牧民族好战的天性;④匈奴人的西进推动其他民族的迁徙。影响:①改变了欧亚大陆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②推动了区域文化的交流、融合与碰撞;③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修改补充: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亚欧游牧民迁徙的原因和影响?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生产的国际化大大加强,全球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2)发展过程二战后20世纪七八十年代20世纪九十年代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的劳动力流入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等发达国家。非洲劳动力涌入中东产油国;亚非劳动力流入日本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东欧国家劳动力流入西欧、北美地区。二战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西欧国家谋求共同体,经济实力增强;大洋洲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中东产油工业发展迅速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九十年代,长期受到苏联模式影响的东欧国家经济发展困难,社会经济出现严重危机,而西欧、北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趋势一:由经济发展较慢国家向经济发展较快国家转移为主。影响:①为发达国家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②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有利于缓解当地人地矛盾。③加强了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1)背景:一、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②新兴产业发展,发达国家产业升级;③跨国公司推动。(1)发展趋势:◆20世纪50—70年代,体力劳动◆20世纪80年代开始,知识化、高端化(2)原因:美国现有的移民准则是:12%的人是以技能为基础获取合法身份;66%的人依靠家庭成员获得身份;22%的人是人道主义者或寻求庇护者。特朗普欲将这个准则改为:57%的人依靠技能即技术移民;33%的人依靠家庭成员即亲属移民;10%的人是人道主义者或寻求庇护者。教师点拨2:根据材料思考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有何变化?原因是什么?趋势二:由劳动力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硅谷最成功的就是技术移民的政策,硅谷大概将近37%实际上是外籍人士,非美国国籍,但是这里面外籍人士,中国人大概占三分之一,印度人大概占三分之一。——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杨跃承美国三家科技巨头员工的种族分布(1)发达国家

①巩固并扩大知识创造、产业升级和经济优势;②低端制造业转移,低端就业机会减少,产生大量“非法移民”问题。(2)发展中国家

①以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为主的移民到发达国家的难度越来越高②人才流失严重。教师点拨2:根据材料思考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化带来什么影响?材料:随欧洲人一起到来的还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④在此期间,很多欧洲人因各种原因远涉重洋,来到美洲,使美洲白人数量大大增加。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结束美洲隔绝的历史,

随后欧洲国家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②随着欧洲人的到来,屠杀、奴役以及传染

病,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③为了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贩卖黑人奴隶到美洲。修改补充:美洲族群变化的原因?开始买进非洲黑人,作为奴隶在美洲种植园劳动罪恶的“三角贸易”由此开始人数锐减种植园劳动力不足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屠杀奴役印第安人使非洲损失了大约一亿人口!美国:76.7%白人,12.3%黑人,1.5%印第安人。秘鲁:36%印欧混血,19%白人,46%印第安人。玻利维亚:34%印欧混血,15%白人,54%印第安人。牙买加:77%黑人,3%白人,15%黑白混血。海地:95%黑人,1%白人,4%黑白混血。教师点拨3:根据材料总结欧洲殖民扩张对美洲族群和文化产生的影响?材料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政府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他们认为比土著文化优越。同样,他们也认为非洲宗教和文化比自己的低劣……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时候,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同样,奴隶们在学习应付他们的主人和适应新环境的同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美】斯基德莫尔、史密斯、格林著《现代拉丁美洲》(1)对族群结构的影响:①北美:白人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在美国,幸存的印第安人被赶进保留地生活。

②中美洲:黑人占人口多数。

③南美洲:混血人种成为最大族群,只有在秘鲁等少数国家印第安人相对较多,但也很少超过半数。

(2)对美洲文化的影响:①打断了美洲文化的发展进程,土著文化受到破坏。②逐渐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③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各个族群各具特色的文化,使美洲文化更加多元化。据1790年美国第一次人口统计,当时来自欧洲的移民结构为:英格兰人占60.14%,苏格兰人占8.1%,爱尔兰人占9.5%,德意志人占8.6%,荷兰人占3.1%,法国人占2.3%,瑞典人占0.7%,西班牙人占0.8%。

1901-192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85%,来自亚洲的和来自拉丁美洲的均占4%。

1961-197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33%,来自亚洲的占13%,来自拉丁美洲的占39%。

1981-199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10%,来自亚洲的占38%,来自拉丁美洲的占47%。

——摘编自余志森主编《美国多元文化研究》教师点拨4:美国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生了哪些变化?(1)美国建国之前移民主要来自英国,土著遭到驱赶和屠杀。(2)20世纪初,移民主要来自欧洲,部分华工被迫来到美国。(3)20世纪中后期,来自欧洲的移民减少,来自拉美的移民

超过欧洲,亚洲移民数量增多。(4)20世纪末,移民以拉美和亚洲移民为主。总体趋势:由欧洲移民居多,发展到以亚洲、拉丁美洲移民居多。美国文化特点:①以欧洲文化为主流,形成各种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②种族众多,文化具有的多样性教师点拨5:有人说,美国是民族“大熔炉”;也有人说,美国是个民族“大拼盘”。从文化认同的视角谈谈你如何理解这两种观点?美国文化不仅包容和吸收文化上与之接近的欧洲各国的新教徒,也同样接受了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与之不同的欧洲各地人民。经过长期的相互调适,最终产生了新的认同感。者就是所谓的“熔炉”模式。……二战后,美国的移民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来自拉美、亚洲的移民取代欧洲人成为多数。不同种族要求自己的文化得到承认和尊重,多元文化并存的呼声越来越高。过去对少数民族移民的贬损或笼统的称谓正在被反映多元文化理论的称谓所取代。——刘智《美国文化的移民特征》“大熔炉”——反映美国存在自建国以来形成的美利坚民族的统一性和美国主流文化的一体性。(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是美利坚民族的核心价值和民族凝聚力所在)“大拼盘”——反映美国族群关系长期存在深层次矛盾,随着美国移民结构变化和欧洲移民比例下降,美国主流文化内涵发生相应变化,其多元性更为凸显,由此对美国社会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构成挑战。认识——移民的多源性决定了美国文化的多元性,但是多元性是建立在认同主流文化的基础上的。因此要在维护主流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发展多样性的文化。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