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1页
《古诗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2页
《古诗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3页
《古诗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4页
《古诗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六单元第十七课时《古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会认“亦、宜"等7个生字,会写“断、楚”等13个字,正确读写“中断、楚江"等1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感受古诗的意境,领悟诗人的表达方法。

2.教学难点

-体会诗句中蕴含的哲理和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想象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祖国山河的壮丽视频,视频中展现高山峻岭、奔腾江河、宁静湖泊等美景。

2.引导学生认真观看,观看结束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同学们,刚刚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那雄伟的高山、奔腾的江河是不是让你们感到震撼?

3.谈话导入:在古代,许多诗人用优美的诗句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首描写山水的古诗,一起领略诗人笔下的美丽风光。

4.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这三首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者向老师、同学请教。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新词。

-老师现在为大家朗读这三首古诗,同学们认真听,注意老师的读音和停顿,同时把生字新词画出来。

3.学习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亦、宜、庭、未、磨、盘、孤、帆”,指名认读,正音。

-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读一读这些生字词?(指名读,教师纠正读音)

-指导书写“断、楚、至、孤、帆"等字,强调书写要点。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断”这个字,它是左右结构,左边的“米"字最后一笔要变成点,右边的“斤”字撇要舒展。大家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4.再读古诗,思考:这三首古诗分别写了哪里的景色?

-现在大家再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想,这三首诗分别描绘了哪里的美景?

(三)精读《望天门山》

1.解题:“望"是什么意思?(远远地看)“天门山”在哪里?(展示天门山的图片,介绍天门山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同学们,题目中的“望"字是远远地看的意思。天门山在安徽省当涂县西南长江两岸,东为博望山,西为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如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2.朗读诗句,理解诗意

-指名读,说说诗句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天门山、楚江、碧水、青山、孤帆)

-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首诗,其他同学认真听,想一想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指名读)

-谁来说一说?(天门山、楚江、碧水、青山、孤帆)

-结合注释,理解“中断、至此回”等词语的意思。

-那“中断"至此回”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结合注释想一想。(中断:指江水从中间断开。至此回:指东流的江水在这里转向北流。)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东流至此回旋澎湃。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3.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引导学生想象: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碧绿的江水东流至此回旋澎湃。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雄伟的天门山被长江劈开,江水汹涌澎湃,不停地拍打着两岸。青山对峙,仿佛在相互比高。一艘小船在江面上缓缓前行,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驶去。你能感受到这画面的壮观吗?

-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感受天门山的雄伟和长江的壮阔。

-现在,老师给大家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天门山和长江的气势。

4.情感体会

-提问: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对天门山美景的喜爱和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诗人用如此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天门山的景色,他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呢?(对天门山美景的喜爱和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人的情感。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出天门山的雄伟和长江的壮阔,读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1.介绍诗人苏轼和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同学们,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在杭州任职期间,经常游览西湖,写下了不少关于西湖的诗词。这首诗就是他在一次游览西湖后所作。

2.朗读古诗,理解题目

-理解“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意思。

-谁来说说“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什么意思?(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初晴后雨:先是晴天,后来下起了雨。)

3.理解诗句

-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小组同学讨论。

-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理解,互相补充完善。

-指名汇报,教师点拨。

-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理解?(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

-重点理解“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两句诗,感受西湖晴天和雨天不同的美。

-我们来重点理解这两句诗。“潋滟”是什么意思?(波光闪动的样子)晴天的时候,西湖的水面波光粼粼,十分美丽。“空蒙"呢?(迷茫缥缈的样子)雨天的时候,西湖周围的山峦笼罩在雨雾中,若隐若现,非常奇妙。

4.想象画面

-引导学生想象:晴天的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的照耀下,光彩熠熠;雨天的西湖,云雾迷蒙,山峦在雨中若隐若现。你能感受到西湖的美吗?

-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晴天的西湖和雨天的西湖,感受它们不同的美。

-展示西湖不同天气的图片,加深学生的感受。

-老师这里有一些西湖晴天和雨天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欣赏,更深刻地感受西湖的美。

5.体会情感

-思考: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西施无论淡妆还是浓抹都很美,西湖也是如此,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别有韵味)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呢?(因为西施是古代的美女,无论化淡妆还是浓妆都很漂亮。西湖也是,晴天有晴天的美,雨天有雨天的美,就像西施一样,无论怎样都美。)

-体会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五)自学《望洞庭》

1.按照学习前两首古诗的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望洞庭》。

-现在,请同学们按照我们学习前两首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望洞庭》。先理解题目,再朗读诗句,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2.提示学生:先理解题目,再朗读诗句,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个记号,等会儿我们一起讨论。

3.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洞庭湖的水光与月色互相交融,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展示洞庭湖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的巧妙比喻。

-大家看这幅图片,是不是能更好地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个比喻?

-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从这首诗中,我们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六)总结归纳

1.回顾三首古诗,提问:这三首古诗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同学们,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三首古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呢?(共同点:都是描写山水的古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同点:描写的地方不同,景色特点不同,表达的情感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2.总结:这三首古诗都是描写山水的佳作,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但每首诗所描写的景色和表达的情感又各有特色。

(七)布置作业

1.背诵三首古诗,默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