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_第1页
25《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_第2页
25《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_第3页
25《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_第4页
25《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尔自知”,新课标指出,第二学段对于古诗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意。从课标中我们看出,诵读是学习古文的主要途径,是通向文言文世界的桥梁。在课堂上,我以读贯穿始终。初读读准字音,划节奏朗读。二读带入多音字朗读,读出文的韵味,三读读出情感,体会人物性格。我从学生实际出发,发动学生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得到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教材分析

《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5课,本课是一篇文言文。主题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课文写了王戎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推断路边李树上的李子是苦李而不取的故事。在故事中,王戎年仅七岁,就能根据环境来进行分析,充分赞扬了他的聪明,善于观察和思考。启示同学们要像他学习,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文中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对比的写作手法,这手法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学情分析

小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的停顿、断句无意识,不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所以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前提下,我进行适当的范读,学生模仿,以达到更好的效果。结合中国学生核心素养要点和本班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发展特征、学习态度以及学业水平、认知发展水平、学习方式习惯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明确本节课对照学科素养的要求,学生们存在的基础和不足。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研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陶冶情趣。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让学生多读,并且积累词句,减轻学生负担。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语文学习能力,他们愿意学,喜欢学也想要学,但是由于三年级我们刚接触文言文,对课文中的关键句和关键词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不能完全理解。对于文言文的停顿、断句有一定的意识,但是能力不足以准确划分,无法自主有意识地读出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所以在学生读准读通的基础上,进行引导,通

过范读,学生模仿,将古文的韵律表现出来,进而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词句意思,教授方法,授之以渔,举一反三,帮助孩子活学活用,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不再惧怕文言文,让孩子爱学、乐学、会学。

【教学目标】

1.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重点】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教学难点】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引人注目的小神童,他们勤于思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迪。你知道他们都是谁吗?

骆宾王七岁能写诗

曹冲七岁能称象

司马光七岁能砸缸救人

2.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几位小神童,咱们今天就再来认识一位七岁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王戎。

3.板书“戎”,完成课题。

4.齐读课题并说说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5.认识一下故事的主人公王戎。

王戎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颖,神彩秀美。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王戎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表演,当时猛兽在栅槛中咆哮,众人都被吓跑,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色自如。魏明帝曹叡在阁上看见后,称赞王戎是奇童。

6.出示《世说新语》资料。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二、读文言文,识记多音字

1.请同学们自由练读,注意读正确、读流利,读好停顿。还要注意多音字“折”的读音。出示多音字。学生练读课文。指名读。

2.认识多音字。

3.再读课文。同位互相读,纠正字音,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

三、理解文言文

1.回忆13课,《精卫填海》,说一说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都有哪些?

2.出示第一句: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师:用自己的话说干什么去了?提问: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展开想象,你能用文言文中的句型说一说吗?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

3.教师过渡:诸小儿在游玩的时候看见了什么?

出示第二句: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提问:

①李树是什么样的?

②请一名同学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你怎么知道的?4.教师过渡:诸小儿看到满树的李子是怎么做的?

出示第三句:诸儿竞走取之。板:诸儿:竞走取之

提问:诸小儿去摘李子的时候,会说些什么?动作是怎样的?用你自己的话讲一讲想到的情景吧。

5.教师过渡:王戎又是怎么做的?

出示第三句:唯戎不动。板书:王戎:不动

6.教师过渡: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呢?

出示第四句: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王戎为什么会有这个推论,谁能联系一下生活实际说一说?

提问: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请同学举例)

7.教师过渡:王戎的猜测正确吗?李子究竟苦不苦?

出示最后一句:取之,信然。

四、全班交流,讨论形象

全班交流:通过学习这篇小古文,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王戎?

(板书:善于观察冷静分析)

五、练习讲故事

我们已经理解了小古文的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再来讲一讲这个故事。

六、背诵课文。

学习完课文,你能借助关键语句填空,把课文背诵下来吗?

王戎()王戎(),尝与()游。看道边李树()折枝,诸儿(),唯戎()。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此必()。”取之,()。

参考答案:不取道旁李七岁诸小儿多子竞走取之不动多子苦李信然

七、演一演。

八、布置作业

1.回家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有兴趣的同学课外阅读《世说新语》这本书。

九、板书设计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诸儿王戎

竞走取之不动

善于观察

冷静分析

课后反思

《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南朝文学家刘义庆等人写的《世说新语》,讲述的是一个善于观察并冷静分析的机智少年的故事。全文仅用四句话,就表现了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

针对本课的教学,我进行了以下反思:

1.在三年级学习小古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主理解小古文的意思,做到了以学生为主。

2.在品味“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我安排了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这样就能调动更多同学的积极性,不至于到后面分析王戎的品质环节说不上来了。

3.这是一篇文言文,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为纯粹的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