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名人传》课件-蚕茧_第1页
《丝绸名人传》课件-蚕茧_第2页
《丝绸名人传》课件-蚕茧_第3页
《丝绸名人传》课件-蚕茧_第4页
《丝绸名人传》课件-蚕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蚕茧、丝绸王象礼原浙江省丝绸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象礼1965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蚕桑系。1965-1980年,在浙江省农业厅原蚕种场任技术员、科研室负责人。1981-1985年,担任浙江省特产公司业务员、副科长、副经理,从事全省蚕茧收烘技术和管理工作。1985-2003年,任浙江省丝绸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主要负责蚕茧收烘、丝绸行业生产技术和行业管理工作。发表论文20多篇。主持《生丝》《生丝试验方法》国家强制标准修订工作,新标准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2004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曾兼任浙江省蚕桑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丝绸协会副会长、浙江省流行色协会会长、中国丝绸协会缫丝分会会长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等职。2006年获中国丝绸协会颁发的全国茧丝绸行业终生成就奖。主持制定了浙江省丝绸行业“八五”“九五”“十五”发展规划和技术进步、技术改造规划、“十五”科技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浙江省当时就这一个原蚕种场,是专门生产原蚕种、原原种、母种的,全省农村饲养的杂交种都是从这里繁衍出去的我1942年10月出生,老家在山东沂蒙山区的蒙阴。我父亲是南下干部,我在杭州读的中学。1961年参加高考,我的志愿是理工科的,但是国家统一分配,把我分配到了浙江农业大学蚕桑系,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我是不想去读的。小时候玩玩养蚕,但终生从事蚕桑业我觉得没花头,不想去读。但后来听说丝绸是我国的瑰宝,蚕茧、丝绸、外贸是我省的支柱产业,虽然我不满意,但还是去浙江农业大学蚕桑系报了到。

1965年从农大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了浙江省农业厅的原蚕种场(在杭州留下小和山)。全省有很多普通种场,普通种场是拿原种场生产的原蚕种饲养后进行不同品种杂交,然后发到农村里去养,这是杂交种。浙江省当时就这一个原蚕种场,是专门生产原蚕种、原原种、母种的,全省农村饲养的杂交种都是从这里繁衍出去的。刚毕业进人这个原种场。我就从事原蚕种、原原种、母种的生产。我还在科研室搞试验研究,原种场是生产单位,我主要就是结合生产,做一些与生产有关的试验研究,后来就负责这项工作了,一搞就是16年多。原蚕种场的研究工作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如何保证原蚕种的质量。原蚕种的质量就是这个品种固有的性状,提高不行,降低也不行,因为提高了或降低了就不是这个品种了,退化掉了,所以要研究怎样保持这个品种的品种性状。品种退化了要给它复壮,像夏秋用的品种,要抗高温多湿。在浙江养的时间长了以后,可能产量上去了,但抗高温抗各种病的体质就下降了,这个时候我们经常在夏季高温下饲养母种、原原种、原种,使得它保持原来的性状。一些品种,我们引进以后,时间长了会退化,就要想办法给它建立两个品系,让这两个品系相交,那么它的下一代就保持一定的活力,这个就叫异品系复壮。有的时候我们可以到异地引进相同的品种,如广东、山东等地的蚕种,同自己的品种相交,虽然是同品种但地区上不同,性状上也略有差异,进行交配后,也有复壮的效果,这叫异地交复壮。第二是饲养中桑园品种的搭配。因为蚕种场有七八个桑品种,1至2龄小蚕的时候吃什么品种,3至4龄大蚕的时候吃什么品种,桑品种怎么合理搭配要研究。桑园施肥,氮、磷、钾施用比例等也要进行试验。第三就是研究春天生产的蚕种要明年用,蚕种怎么保护。有的时候春天生产的蚕种秋天要用,就是要在盐酸里面浸,刺激它一下,它秋天就出来了。不然的话当年生产的品种要明年才能用,到了秋天是出不来的。蚕种的保护、冷藏、浸酸中的问题也进行过多项研究。对一些蚕品种的性状遗传情况也做过很多调查。第四,我们还要从国外引进一些品种。日本这方面比较发达,日本和中国是竞争对手,他们的品种是不会给你的,你要想办法引进。那时候日本的品种是很难引进的。有一年中国乒乓球体育代表团到日本去,通过友好人士引进了一些品种,拿回来后我们进行试养、对比,有几个产量、质量比较好的品种在我国都有广泛推广应用。第五,还有科研单位研究出来的桑树品种、蚕品种,我们要进行比较鉴定,鉴定哪个品种比较好。省里有个品种鉴定推广领导小组,我是成员之--,就是通过鉴定确定哪些品种可以在浙江推广应用。当时浙江比较适合夏秋天的品种主要是华十、306、东34、苏12、603等,春天的品种就是东肥、华合、杭8等。杭8、东肥是日本系的,杭7、华合是中国系的,还有些其他的品种。这些都是经过多次鉴定,由省农业厅和品种鉴定推广领导小组决定能否在省内推广应用。这项工作必须要很慎重,它关乎农民和国家的利益,有的都培育了很多代,鉴定了很多代,最后才能少量地一点一点推广。(前排左四)参加“全国制丝学术研讨会暨制丝分会”会议,1997年,杭州

蚕茧收购实行市场经济后(不仅是丝绸行业),没有人去投入了,蚕茧质量就保证不了了,行业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第六,我们自己也要培育品种,主要是杂交育种比较多,就是品种杂交以后进行选育。过去也有通过激光、射线照一照让它基因突变,然后进行选育,但我们很少用。现在科技进步了,可以把种子带到那个神舟几号飞船上到太空去转一转让它基因突变进行选育。那时候我们也搞了一个品种,也就是浙江省原蚕种场2号(浙原2号),质量、产量还是可以的,在浙江省也有一定数量的推广。参加第18届国际蚕茧会议,1999年,埃及有的时候我们省5月份养蚕,蚕种不够了,或者是一些优良的品种要加快推广,怎么办?因为广东省2月份就可以养蚕了,所以我们可以提前去生产一次蚕种。1968年2月,我就去广东佛山地区普通制种场为我省生产了数万张16、

苏17普通蚕种。1970年2月,我又去广州石牌原蚕种场为我省繁育生产了东34、苏12、603等原蚕种。我主要做些联络和指导工作,也解决了生产上的大问题。在蚕种场主要是搞这些东西,很多研究就是为生产上提供意见,有的在生产上得到使用。品种复壮、氮磷钾施肥、冷藏、品种性状研究,还有品种鉴定的东西,每年要搞的实验还是比较多的。那时候是“文革”期间,其他科研单位大部分都歇工了,我们生产单位还要生产,要解决生产上的一些问题,结合生产搞点试验是少不了的。1981年我到了浙江省特产公司,主要就是从事蚕茧收购和烘茧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刚开始是办事员,后来是副科长、副经理。农村供销社是具体收茧的,省特产公司是省供销社下属负责蚕茧收烘的职能管理单位,供销社是给丝绸公司代收代烘代运的,茧子收烘好交给丝绸公司,丝绸公司给特产公司手续费、管理费。1981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桑园等都承包到户了。那时候蚕茧收购,开始时是以生产队投售的,一下子就变成农户投售了,整个杭嘉湖地区大概原有近3万个生产队,一下子到了七八十万户了,鲜茧是个鲜活的农产品,不及时收上来,不及时烘干,蚕蛹要孵化变蛾,茧子要霉变,蚕丝要变质,那损失就大了。蚕茧收购规定晚上不能收茧,不能收夜茧,茧子都要一筐一筐装好,要通气,要及时烘干装运,所以收购工作十分紧张,压力很大。组织计划收茧,安排好计划,轮流投售,轮到哪一户顺序都是排好的,都是像预约挂号一样原来收茧的评茧标准和办法主要是抽取一定数量的样茧,削茧去蛹把茧壳烘到无水衡量,称称干壳量是多少,以此来分级定价,耗时长。本来一个生产队取几个样就行了,现在每户投售每笔做一个样,一户上簇时间不一致又要投售好几笔,压力就更大了,现在首先只能简化,我们要把这个评茧方法简化,但评茧标准、价格标准不能动,要有科学性,不能乱弄啊。简化的办法要经过测算论证反复试验,还要宣传讲清楚,各方都接受才行。另外一个大量的工作就是组织计划收茧,要组织生产队、农户一起座谈,根据每户上簇时间的前后进行排队,几点到几点是哪几户,几点到几点又是哪几户,一户一户都排好队。也就是说,组织计划收茧,安排好计划,轮流投售,轮到哪户顺序都是排好的,都是像预约挂号一样。通过这些改进措施,全省各茧站收购秩序还都是不错的,蚕民也好,地方政府也好,省级各领导部门也好,也都还是满意的,这个大难题得到了解决。另外还有国家的评茧检验标准的修订,还有什么样的茧是次茧、下茧,定出标准样茧,我也参与了标准制定。还有烘茧的方法、烘茧设备的改进等,我也做了不少研究工作。1985年,省政府决定进行丝绸体制改革,要搞农工贸一体化,就是蚕茧的生产、收购、加工和贸易等,成立一个一体化经营的公司。当时把供销社省特产公司一批人划归丝绸公司,供销社不用代购了。本来农业部门一也要过来的,

农工贸嘛,但据说农业部门认为,我们是蚕茧生产大省,蚕桑生产在农业厅里可能要更加重视一点,如果并到丝绸公司,担心作为公司内部一个管理部门,会对蚕桑生产管理有影响,最后农业部门没有过来。只是蚕茧的收购加工出口这一块,搞了一个浙江省丝绸联合公司。由于丝绸行业管理落实不好,所以省政府又把全省丝绸行业管理的行政职能交给了省丝绸联合公司,公司变成政企合一的公司了。1986年以后出现“蚕茧大战”,蚕茧收购秩序混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蚕茧收购逐步平稳我是丝绸公司的副经理,因为我一直是搞蚕茧生产收烘的,所以这一块是我管。刚进丝绸公司就遇到国家的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改革。第一步就是实行计划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茧、丝、绸原来一直是实行国家全额统购统售的产品,当时省政府按蚕茧140万市担、丝8500吨的基数划分给各县市,计划外多余部分由各县市自行安排。也就是一部分是计划,一部分放开给地方、给县里自行安排。以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慢慢放开。改革开放后国家为鼓励出口创汇,对外贸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实行汇率的双轨制,有平价汇率和议价汇率。当时国家又成立了深圳等经济特区,这些特区企业无创汇计划,外汇留成比其他地方的企业多。由于丝绸产品80%以上是出口的,但政策的不平衡,造成丝绸产品计划内外价格存在巨大差异。那个时候外贸是承包的,如果你收不上茧来,完不成承包任务,省里就要扣你地方财政,所以地方政府就要千方百计完成计划,还要盯牢计划外的那一块,因为计划外的那一块可以享受议价优惠,可以挣大钱。各地你抢我的茧,我抢你的茧,省与省、市与市、县与县,相互抬价抢购,当时有人说抢到了蚕茧就是抢到了钱。1986年以后出现“蚕茧大战”,蚕茧收购秩序混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蚕茧收购逐步平稳。当时我省出口创汇10亿多美元,而丝绸创汇就有2亿多美元。创汇不仅仅是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还关系到社会稳定,杭嘉湖地区更是如此,管好蚕茧生产收购是当时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那个时候我管蚕茧生产收烘,一直到退休。为了制止“蚕茧大战”,加强蚕茧生产收购的管理工作,我每年都要为省政府主持或者参与起草管理的文件,有的时候是春天发一个文件,到了秋天了,又要发一个文件。每年省政府春天要开全省的蚕茧收烘会议,到秋季还要开个电视电话会议,很多领导的讲话稿也是由我主持或参与起草的。省长讲,只有你们丝绸一年要弄一两个文件。除了这些文件,我还参与政策的制定。为了加强茧丝绸市场的管理,我当好政府参谋,制定了征收茧丝绸调节基金、茧丝实行准运证制度等管理制度。1995年以后外汇汇率并轨,外贸承包计划取消了,再加上丝绸内外贸市场疲软,蚕茧收购秩序逐步平稳,大战基本结束,但是影响蚕茧收购的一些因素还存在,因此省政府管理力度并没有放松。由于各地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产业比重降低,小缫丝厂的整顿淘汰,蚕茧的供求矛盾减少等原因,蚕茧收购秩序逐渐平稳。2000年开始,丝绸公司的行业管理职能交给省经委,部分行业管理职能由丝绸协会来管了。蚕茧收购都是由丝绸协会每年召开两次(春、秋)协调会议进行的,由我主持会议,分析一下当年的行情、蚕茧生产形势,预测今后的走向,然后全省四五十家收购单位大家协调一下,确定当期蚕茧收购的价格水平,自律收好自己的蚕茧。虽然蚕茧收购放开了,但国家还有一个收购的资格证认证,每个县的收购单位的资格是要进行审批的,最近这一项也在改革,可能也要取消了。收购资格的认证,就是每个收购站要有场地、资金、设备和专业人才,不能说放开后就谁都可以收。一些新发展地区,问题就出在这里,个体收购户弄个塑料布,茧子来了一称,不管蚕茧质量好坏,价格乱报,大家抢。农民现在同过去不一样,现在都是摩托车、电瓶车,甚至是拖拉机拉着鲜茧到处跑、询价格,这是鲜活的东西啊,一弄就乱套了,对茧质破坏很大。浙江省基本还是比较稳定的,每年丝绸协会召集收购单位分析行情,定一个行业里大家自律的价格水平,自觉遵守。主持制定了“八五””九五”“十五”行业发展规划和技术改造、技术进步规划,“十五”科技发展规划内部的管理方面,我就不多说了。我是管丝绸行业的,主持制定了“八五”“九五”“十五”行业发展规划和技术改造、技术进步规划“十五”科技发展规划。规划制定好了之后,上报省政府。这些都是政府对整个丝绸行业的规划,而我们丝绸公司作为主管部门再制定具体的规划,一个课题、一个课题地规划。“七五”期间,我主持制定了我省丝绸行业企业管理等级标准,组织企业抓管理上等级,一大批企业管理水平大大提高,荣获了国家级、省级先进企业的称号,我们公司也被评为对外经济贸易部二级先进企业。“八五”期间,丝绸行业进行全行业技术改造,政府也很支持,给我们低息贷款。那个时候我们搞了30多亿元,130多个项目,在丝绸公司我管这些工作,要跟企业研究立项、论证,要去实施,要督促检查,最后验收。这些项目的实施使浙江省丝绸企业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九五”期间,整个国家的经济都下滑,受国际影响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来了,我们丝绸行业大部分外销也都不行,整个行业亏损。我们国内各行业也有个调整阶段,“九五”期间我们为了抓住这个机遇,制定了一系列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落后的产能调整、规划,我主持制定了全省丝绸行业结构调整方案和实施措施,加强了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创名牌等一系列工作,使我省丝绸行业技术装备、深加工水平、科技含量、经济效益等综合水平在国内居领先水平。在浙江省丝绸行业改革发展座谈会上发言,1998年,杭州茧丝绸、贸工农是一个系统工程,但经营、管理分在不同的部门,环节多、扯皮多,影响经济效益,我们会同有关部门,经过调研,向省政府建议在各县市实行茧丝绸贸工农一体化的体制,我主持为省政府起草了(茧丝绸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管理体制》的文件,使我省蚕茧重点产区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管理体制,理顺了体制,减少了环节,提高了蚕茧质量和经济效益,稳定了蚕茧收购。我还为省政府主持起草了《整顿压缩落后缫丝加工能力的意见和实施方案》,该方案在省政府领导下实施。我担任督查组长,省政府给各县市下达了计划,拆机压台计划和完成时间截至1999年6月。通过整顿,我省缫丝加工企业和能力从407家、5.4万台压缩到178家、3.1万台,自动化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